中国美术鉴赏---王维

中国美术鉴赏---王维
中国美术鉴赏---王维

中国美术鉴赏

题目:王维的禅宗美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11月5日

王维的禅宗美学

王维被尊为山水画的南宗之祖和文人画之祖。他的画论倡导清幽绝俗的意境,讲究“意在笔先”,追求“自然”。他的画作以“悠然野趣”的大自然为素材,描绘闲静安谧的田园生活,传递出诗意禅境。在绘画技巧上,他创造了“渲淡”、“破墨”及皴点等表现手段。王维山水画高度净化的意境,以及旷逸恬淡宁静和谐的情调,标志中国美学走向成熟。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着名的诗人兼画家,后世尊其为山水画的南宗之祖和文人画之祖。王维生活的盛唐时代,正值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禅宗兴起、形成并改革、定型的关键时期。王维奉佛向禅,他的美学思想随着其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最后定性于南禅宗。其山水画受清高幽雅的禅学思想影响,无论在画论、意境构思或着墨落笔上,都取法禅宗态度。他往往运用精练、宛丽的笔墨,把自然界的优美描绘出来,而深沉的诗味和禅意从中悠悠透出。

王维的画论着述,现存世的主要有两篇;一是《山水诀》,二是《山水论》。其画论倡导清幽绝俗的意境,与他一生所追求的“湛然常寂”相辅相成。王维出生在一个奉佛家庭,幼年随母习经,常年素食,清心寡欲,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醉心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中年丧妻后终生未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在仕途受挫后,他对黑暗的现实政治感到失望,只能在佛禅之中寻找精神慰藉。他以一颗虚空清静的心感受自然,政治上的压抑感得到缓

解,自然山水成为他心灵的憩息地、避风港。他将禅心和诗意融合在水墨山水中,画作表现淡泊高远、物我两忘的境界。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后人便将“画中有诗”视为王维山水画论的内容。王维具有精深的佛禅理论修养,他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他的画论讲究“意在笔先”,以画面体现寂然淡泊的心境,散发幽静空灵的气韵,流露深邃禅意。在《山水论》和《山水决》里,他主张将禅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山水画,提倡运用禅的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使画作具有虚静空灵的意境、平淡自然的风格和含蕴深邃的意蕴。这就是禅宗艺术特有的优美风格,正是在这种禅境之中,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王维的水墨画理论,也很强调“自然”,自然中取情境,画家的身心在创作过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把画意与禅心结合,产生意境上的共鸣。他主张水墨作画取神略形,笔简意深,讲究笔墨情趣,追求笔有尽而意无穷、象有限而意无边的艺术效果。

王维山水画的内容,取法“悠然野趣”的大自然,描绘闲静安谧的田园生活,表现“寒山泉水”、“渡头落日”、“空山新雨”之类的逸致闲情。其精神内涵全部具化于他的隐士型思想:参禅问佛,不羁功名利禄,作画自娱,笑傲山水林泉. 在题材选择上,王维好画明月、春涧、深林、雪景、剑阁、栈道、捕鱼、村墟等。此类具有柔和、静谧、协调风格的山水之景,人处其中,方能排除纷繁杂念,心平如镜,触动极其微妙的内心体验,引发美感,从而回归自然本性的至静境界。王维画中多山林小景,清风明月,自然平淡之中传递诗意禅境。王维对于自然

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特别富有神韵,耐人玩味。他的画取景状物,极富诗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其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王维作为一位着名的绘画大师,在描写自然山水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化成一个整体。王维山水画的内容丰富并发展了中国水墨画。

王维山水画在绘画技巧上,创造了“渲淡”、“破墨”及皴点等表现手段,改变了以往惯用的“勾斫”之法。其画笔墨精湛、擅长渲染见长,具有“重”、“深”的特点。他使山水画的制作由“绘”过渡到“写”,使笔机墨趣更加服从于自然变化的法则。王维特别强调“凡画,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古人评他的作品“笔踪措思,参于造化”、“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董其昌称其“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王维作画不再是仅用线条勾勒物形,而用“簇成”法写意;以水调墨,分浓淡不同的层次,用以渲染,代替青绿颜色,用水墨表现出山形的阴阳向背;用笔用线既不象李思训细匀,也不似吴道子阔大雄壮,而是劲爽兼柔顺,随意而自然。王维的画以墨为色,从淡到浓,最后以焦墨破轮廓线。此法提高了墨与水在山水画中的作用,形成极富诗意的画面美。而其平远小景的构图,简练、清新的风尚,最适宜表达平和清疏的意境,画面多悠闲清雅之风,有清新脱俗

之感。

王维以一颗平静的诗心,从自然山水里领略朴实与恬美,在寂静禅定中感悟自在和永恒,创造出种种幽静淡雅、清空闲远的静美,十分符合禅宗的追求。从日常隐逸生活中感悟禅趣、感悟美,是王维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不懈地追求“空灵”之美和“静谧”之美,是其美学思想的突出特点。王维的山水画在审美对象上,以恬淡的田园风光为美、以静谧的自然山水为美,表现出对平淡超脱和空灵寂静的审美追求;在审美形态上,以平淡超脱为美,以空寂为美,开创了全新的审美境界,促进了“韵味”说的产生。他以超脱世俗的审美心胸,以“悟”且“静”的审美体验方式,在纵情山水中追求着“心物融合”的高妙境界,开创“雄浑壮伟”的盛唐气象主流之外的又一“空灵静寂、澄淡精致”的审美境界。王维山水画高度净化的美学意境,以及旷逸恬淡宁静和谐的美学情调,同样成为典型的盛唐之音,并标志中国美学进一步走向成熟。

“空”,在王维山水诗中常常出现。究竟“空”有什么含义?关于“空”,禅宗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即“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第二层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层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关于这三个层次,张节末先生在《禅宗美学》说:“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举目所见无非是铺满了落叶的空山,或是路为树叶所掩,或是根本就没有路,总之,山空的直观宣告了此处没有人,没有人也即没有佛,因此‘何处寻行迹’是有所执著之人所发出的一个不当之问;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山空

而没有人,虽然佛尚未寻到(也寻不到),但‘水流花开’却是一个生动的直观,它是一个无欲非人的声色之境,水正流,花正开,非静心谛听谛视无以观,观者正可以藉此境以悟心,喻示了对我执法执已经有所破除的消息;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前一句是永恒,后一句是刹那,刹那间(‘一朝’)的风月是一个直观,喻示时空被勘破,禅者于刹那间顿悟永恒的意义。

陈铁民先生在《王维新论》里说道:“禅宗以无念为宗,以随缘任运的态度处世,追求一种心空欲灭,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在王维山水诗中则表现为一种幽深静谧的美。王维“中年后奉佛日笃。他既悟世事皆空,即将山水田园作为一方净土慰藉心灵。而佛教禅宗的屏除杂念,静心观照,又有助于他入定凝神、真切体验大自然的山水景物:‘审象于静心’(王维《绣如意轮像赞序》),从中悟理得趣”。这静之美便是诗人佛禅思想的体现,是“心空欲灭,物我两忘”的境界的体现。

孙正军先生说“禅宗喜欢自然,爱在自然山水中创造一个禅的世界,在鸟飞鱼跃中得到佛性的体。禅所要达到的目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借助于事物,超越事物,达到禅的本体境界。正因禅的此种目的性,禅主张任运自在,随处领悟,反对拘执束缚,反对雕琢藻饰,一切都在本然只中。习禅所达到的心中无所挂碍,无所执着,无所系缚。‘随处得自在’是王维‘淡然忘机,一切不系于心’的冲淡诗风的主要来源。”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张明非 古往今来能诗会画者固然不少,但罕能并臻其妙,而王维却得天独厚。他“文章冠世,画绝古今”(《纯全集》)。《诗活总龟》把他在诗画方面的成就与杜甫、顾恺之相提并论,说:“顾长康善画而不能诗,杜子美善作诗而不能画。从容二子之间者,王右丞也。”其实,王维不只擅长作诗、工于绘画,而且妙通音律。正是广泛的兴趣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使之成为诗坛上声名卓著的大家,杜甫也曾用“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表示对他的钦佩。王维诗很有特色,与他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已经指出他的诗富于画意。到了宋代,苏试进一步用“诗中有画”作他的考语,因其精辟允当,屡为后人征引,广泛流传,此后便成为对他诗歌的定评。 其实,凡以景语入诗,即是用文字代替绘画使用的线条和色彩来刻划形象,都可以叫作“诗中有画”,山水诗尤其如此。自晋宋到唐,三百年间,有成就的山水诗人不独王维一家,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同时的还有孟浩然,李白和杜甫也颇多山水之作。他们的诗虽各具特色,但大都鲜明如画。然而,本来可以用来概括他们共性的“诗中有画”却成了王维山水诗的特征,足见他在这方面高人一筹,有独到之处。 不妨将他与山水诗的创始人谢灵运作一比较。谢灵运为了再现大自然的风貌,“惨淡经营,钩深索隐”(沈德潜《古诗源》),努力探索山水诗的表现技巧。他有两句诗:“白云抱幽石,绿条媚清涟”(《过始宁墅》),用最能反映春天气象的绿色,与白色互相映衬,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又将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山、水、木、石,由上而下,次第写出。两句诗展现了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他诗中另外两句:“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也是异“句”同工。由此可见。注意色彩的鲜明协调,考虑景物的选择刻划,是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文心雕龙·物色篇》说得好:“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明确指出以谢灵运为代表的早期山水诗以追求形似为最高标准。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批评只求形似是比较幼稚低级的阶段,不足为法。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实践都说明,成功的作品应该是不仅注意形似,更注重神似;不要求毫发毕现,重在传神写意。通过画家精心选景,巧妙构思,运用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人不仅从浓淡的变化中,甚至从画面的空白处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形神俱似为最高境界,以含蓄、淡雅、空灵见长,这是中国画的特点,也正是在这一主要方面,王维的诗与之有相通之处。比如,他有一首《汉江临泛》,其中有两句是说汉江的浩渺宽广,他却不对汉江作直接正面的描写,而是着笔与它有关的天地和山色,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样写虽不像谢诗那样具体可感,一目了然,却耐人寻味,给读者以丰富联想的余地。试想,说汉江之水连囊括万物的天地都无法容纳,仅一江之隔的对岸山色都显得朦胧不清,若有若无,其浩荡宽阔则可想而知。所以(《弇州山人稿》说它“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三昧”。这样的例子在王维诗中比比皆是。如为了突出山的高大而着墨于云气的变幻:“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为了表现山的深幽却描写花和树:“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李处士山居》)为了渲染薄暮静谧的气氛,写“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前一句说渡头是最喧闹的地方,此刻唯余落日,四周的安谧可想而知;后一句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陶渊明的两句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感受到田园的和平恬静。王维的许多山水诗都是如

谈王维和佛教禅宗的关系

谈王维和佛教禅宗的关系 王维生活的盛唐时朝,正处在封建社会上升的高潮期。这个时代激发了知识阶层的情感,引导他们寻求完美的人生。他们当中有的鄙弃狭小的书斋,企图摆脱读书、科举、仕宦的传统人生模式和劳碌逢迎、无所作为的官场生涯,渴望投身于金戈铁马的战斗,以建立永垂青史的功业。有的厌倦和鄙视纷争不息、倾轧机诈、屈从强者意志的政治舞台,渴望寻求一处能够自由呼吸的精神乐园。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氛既促成了他们对传统人生模式的不满,而国威的远扬、边塞战争的胜利和社会的安定、交通的通达、物质生活的丰足,又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于是,有人投身于边塞,走向大漠;有人拥抱自然,皈依“仙境”。总之众多知识分子都在努力摆脱平凡的、更高境界的人生。 王维早年,也曾有过高昂的政治热情。只是,几次重大变故的打击,逐渐消磨掉了他身上的锐气。王维是一个禀性极高的诗人,才华横溢,仕途亦较顺畅,后来因伶人舞黄狮子被贬,中年时期又接连丧妻丧母,特别是开元二十四年恩相张九龄被黜,李林甫执政,王维的政治理想破灭了,内心的苦闷可以想见。于是他将精力投到了对佛教的信仰和研究上,希望由此获得精神自由。 禅宗弘忍以后,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惠能为代表,北派以神秀为代表,时称南能北秀。王维正是生活在这个时期,他受母亲影响,一直与北宗禅师有着广泛的联系,并潜心研究和接受北宗的佛教思想和禅文化。到了晚年,才转而信奉南宗。 然而与一般的信徒不同,王维对佛教的接受表现出他自身的特点: 1.他对佛教的接受是多宗派,他并不恪守某一家的宗旨,他兼收并蓄,并且还与儒道思想相结合。 王维是博学兼收的佛教学者,他不仅不局限于禅宗南北之界,还广泛吸收儒道思想。如:《能禅师碑》文中,广引儒道二家经典,以描述弘忍对慧能的传法:“皆日升堂入室(《论语》),测海窥天。谓得黄帝之珠(《庄子》),堪受法王之印。大师心知独得,谦而不鸣。天何言哉(《论语》)圣与仁岂敢。子日赐也,吾与汝弗如(《论语》)。”以黄帝与象罔、孔子与其生徒的关系及事迹,比附弘忍与慧能,义过于通,但我们能感受到的是,王维所具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修养,在对外来文化和新的思想接受过程中那种顽强的表现。与此同时,我们也能领略到异质文化思想的冲击与融合过程。 中华传统文化给王维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涂上了浓重的底色。王维的佛学思想是从这一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我们探究王维的佛学思想、亦要透过这层浓重的底色。 儒家思想,主张在成就功名的过程中体现其主体的价值。实质乃是主体的人生价值消融于客体对象世界之中,主体价值由客体而得以实现的过程恰恰也是其主体性失落的过程;而道家则是以“无为”之态的消极出世态度应对世事。王维由儒而道,最终到佛,是封建士大夫命运的一个典型,从一定程度看,王维是在追求一种高士风范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走向虚空境地的随缘。于是形成一个矛盾而又和谐的统一,这实质上亦是儒道佛的相互激荡而爆发的。儒道佛被王维很自然的化为一炉,在山水田园诗中流溢出来而不露痕迹。 2,他的接受是多层次的。他奉行佛教戒律,他树立佛教信仰,而他最热心的是佛教思维方式; 王维非常尊祟禅家的生活方式。据《旧唐书》载: “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有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数十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约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王维的高妙之处在于,他将佛教的清静生活和中国文人的高雅情调结合起来,日子过的有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及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及答案 : 篇一: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 篇一: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 篇二: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赏析附习题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使至塞上》赏析附习题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八年级诗歌赏析及练习 雄奇瑰丽,意境雄浑——《使至塞上》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首联交待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征蓬出汉塞”,那蓬草本深恋着故土不愿远行,可在北风的凛冽下草茎崩断,只好身不由己地随风而去。这个意象当然是作者的自喻。一句“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到这里那愁苦、感伤的格调已经很明显了。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可诗人的笔法还没完。接着一句“归雁入胡天”又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

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这里用了一个“直”字,一个“圆”字,给人以刚劲有力,亲切喜悦的感觉。“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之感;“圆”字准确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且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在广阔的景象中。尾联以事作结,顺其自然。这首诗没有在雕琢语言上下工夫,它只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本色美,雄奇瑰丽,意境雄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12 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b【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2012 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使至寨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012 年湖南省长沙市】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不同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不同 摘要:孟浩然、王维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在当时诗坛享有盛誉,影响很大。两人虽然都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但也有所不同,孟诗不但具有清新宁静的自然美,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超尘绝俗的意境,常含佛理;孟诗有有我之境,而王诗则有无我之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不同 王维、孟浩然都是陶渊明、谢灵运的后继者,在诗歌创作领域都具有领袖的地位。两位诗人情趣相投,在思想、风格上都是以“高人”、“隐士”著称,都擅长五言诗。 一、生活经历、性格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求取功名的欲望,热切地盼望出仕,以施展他的抱负。《二十五史.旧唐书》用四十一个字概括了孟浩然的一生,“隐鹿门,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 不第,还襄樊。张九龄镇荆州,属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率”① 一心求取功名的孟浩然在他的 求仕道路上却屡遭挫折,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次次的失败不免产生怀才不遇的怨恨:“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维》满怀用仕之心,却求仕无望,更好做激愤之言,牢骚之语。《临汉隐居诗话》记载:“孟浩然入翰苑访王维,适明皇驾至,浩然仓皇伏匿,维不敢隐奏知,明皇曰:‘吾闻此人久已,召使进所业,’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曰: ‘吾未曾弃卿,卿自不求仕,何诬之朕也!’因命放归襄阳。”② 一语触犯了龙颜,从此也断送了自 己念念不忘的求仕之路。无奈之下,辗转返乡,由此写下了很多田园诗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可见在字里行间染上了一层冷清的色彩,带有一种淡淡的愁绪,也暗藏了他个人的失意、孤独和苦闷。尤其是在《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简单的生活经历、平凡、单纯的性格,缺少城府的语言断送了孟浩然的求仕之路。但是,这种单纯对于山水诗却是一件幸事。单纯的心灵最易贴近自然,与山水融合无间;以单纯的心灵关照山水,其山水诗自然呈现单纯明镜的意境。“落景余清晖,轻桡弄溪渚。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看看未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万山潭作》)

论王维诗歌的特色

论王维诗歌的特色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诗歌之所以有很大的成就,是他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和自己独有的思想分不开的,并且王维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佛家思想的理解也是分不开的。 一、独特的绘声绘色、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这是王维山水诗一个显著的艺术风格。《桃源行》是王维十九岁时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艺术风格在早期作品中的集中体现。在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两句,使人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立现桃源的场景。“居人共住武陵源”之后的十二句,是全诗的重要部分,展现了“物外起田园”的画面:月光,松影,长栊沉寂,静谧之夜;太阳,云彩,鸡鸣犬吠,喧闹之晨。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取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诗情画意。其中的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态和心理所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其实所谓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就是指他在诗歌创作时,日然的融合了绘画的某些手法,善于将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的融汇入诗中,在读者的脑海中,唤起生动逼

真的意境。 二、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通过工巧的对仗与和美的音律,使作品铿锵上口,余音绕梁,是王维山水诗的又一个显著风格。“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是王维《田园乐》中的诗句。如果说孟浩然的《春晓》,格律和音律自由自在,意脉一贯,似行云流水,那么,王维的这首《田园乐》则格律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作品中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词在词意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印记,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联关,而“花落”和“桃”来,“莺啼”就“柳生”,“家童未归”与“山客犹眠”也是应衬妥贴。这首诗表现出的是诗人独具艺术匠心。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这首《田园乐》可谓凤毛麟角了。 三、山水诗形成空灵静逸的独特意境 王维的山水诗大多专门描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的色彩。但是,也不乏一些情趣高雅,美学色彩很浓的健康作品。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是一首诗人初冬时分在山中行进时的所见所感。本诗开头上来就表明地

禅学理念与王维的山水诗

禅学理念与王维的山水诗 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王维的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陆时雍在其《诗镜总论》中写“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王维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确有较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试就禅与诗的结合,南宗禅的禅学理论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以及互动作用,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宗教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当时,不近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南禅也确立了相当成熟的核心思想。王维与禅的关系当然是最为密切: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当然,王维的禅学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也还是有多方面的促成因素的。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南禅的发展,达摩把禅传入中国后经六祖慧能,使这种“不立文字”,重于内省的宗教体验与文人市井更加接近了。南禅的三境界:其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其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其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些感悟对后对世界的关照,使生活中现世的世界象镜象一样,如相中之色,水中之花,发生了改变,其本身获得了从世俗事物之中解脱后的自由感:禅,更关注人的心境,这时便在审美的层次上和文学发生了关联,它体现在王维的隐逸精神方面。王维也是一个向内心深度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2分) 参考答案: 21.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分) 2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意思对即可,2分) 23.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2分) 24.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2分) 参考答案: 23.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的“边”“属国”“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地名、官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2分) 24.意境: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情感:兴奋欣喜,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修辞:运用对偶,增强音韵美和语言气势;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两个字既写出自然之景,而且融入诗人的情感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2分)(1).此诗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________,________。”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王维唐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文/常笑 艺术特色,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具体手法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具体到某个作者,通过这些,体现出他的独到的特色。 分析艺术特色,可以由点到面,即字词、语句、修辞格等等,尤其是诗词,是艺术特色的典范表现,具体到诗词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结构、炼材、语言。 要分析王维的诗,就要了解王维这个人。 王维的人生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学而优则仕”,每一个读书人都有“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政治报复,说到底,四书五经只是一个手段,一个跳板,最终的目的是用这个跳板达到孔夫子所谓“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孔子也为读书人提建议: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没有人天生就是要去追求隐士生活的,与王维同时期,并称为“王孟”诗派的孟浩然一开始特别羡慕隐士生活,二十几岁就隐上了,但最终那颗入世的心促使他各种各样的举荐入朝的诗,进去后不得志,最后又回来隐的,同样,王维也是,前期雄心壮志,功名利禄透出他“活国济人”的思想,这一时期代表作有《观猎》、《始至塞上》,后期经过安禄山叛乱后,人生态度消极,受佛道禅影响,转观自然,焚香静坐,这时的诗更多的是描绘了山水风光,例如《鹿柴》,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转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句描写叙述的巨大转变,透出了诗人思想的转变。这是从人生阶段上划分。 就从山水田园诗本身划分,写田园诗有《谓川田家》等,山水诗有《山居秋冥》、《鸟鸣涧》等,王维继承发展了陶渊明、谢灵运的田园诗、山水诗,加上王维自己精通画、乐,又受佛道禅影响,形成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音禅高度结合,风格自然淡远,清新工致这样的独特的王维诗风。 就手法分析,选材立意方面,以画家独到眼光捕捉纷繁自然景观中灵动意境的形象,画感入诗有《使至塞上》等,尤其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为后世称道,此联更有“独绝千古”的美誉(《而庵说唐山》/徐增【清】),音感入诗有《过香积寺》等,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有学者将之细分为意境美、色彩美、含蓄美、韵律美四个方面(详见《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宋新荣) 结构布局,运用画法中“经营位置”,将景物排列组合后构成优美意境的整体,像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典型的景物排列后创造的独特意境,王诗里例如《渭川田家》中村落一角,牛羊、野老、牧童、雉雊、蚕、田夫的先后空间叙述,

试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

试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 摘要:王维是唐代伟大的一名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信奉着佛学,并以其超绝的诗画艺术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王维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与其高深的佛学修养与造诣是分不开的。佛学对王维的世界观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并且对他的诗画风格也产生巨大的影响。王维诗中的最大艺术特色就是其创造出一种蕴含无穷空寂、虚幻的境界,并且也将佛学思想充分融入其艺术表现形式之中。 关键词:王维;诗画;佛学意趣;艺术表现方式 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生前就非常精通诗赋与禅理之道,在其去世之后,更被冠有“诗佛”的美誉。王维的弟弟王缙对佛学十分信奉,其母博陵崔氏更信仰佛学长达十数年,而王维的字“摩诘”也是将释迦牟尼与印度佛教同期的大乘居士名号拆解而取的。 佛学对王维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奠定了王维山水诗画的艺术风格。胡应麟在《诗薮》中评论王维诗文时曾道:“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由此可见,王维笔下的山水诗中的艺术特色,已经创造出一种空寂虚幻的高远境界,这一点是前辈古人所没有领悟到的诗歌艺术境界。 王维在绘画领域的造诣也是令人称赞的,大文豪苏轼曾经称赞他的画“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这不仅仅是通过比喻与夸张的手法将赞叹之情表达出来,他的绘画更是将外界事物的描述极尽简单,并且将事物的本态较为清晰地表现出来。与其说王维注重对外在景物的描述,不如说他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使其进行有意识的重组与截取。[1]王维关注超越自然的意象与禅宗信仰的解读,从而奠定了其绘画作品中蕴含的写意风格特征。从艺术创作方面进行分析,王维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似而非似”的艺术真实感。 一、心境与佛境的相通之处 禅宗是印度的佛教在中国流传并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佛教宗派,“禅”的主要意思就是静坐思虑。简单说来,就是静静坐在一个地方思索佛教的理知,不诉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我国唐朝时期国土辽阔、国力空前强盛,各民族大融合,不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而且由于开国皇帝的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在开放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唐代的诗歌、音乐、舞蹈、服饰、宗教、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在丰富多彩的大唐文化中,诗歌的兴盛和不断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唐诗流传至今的共有5万多首,有名有姓的诗人就有2000多位,诗歌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诗歌王朝。在这浓浓诗风的诗国里,诗人们不仅留下了体现人文风情和意蕴的优美诗歌,也留下了诗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的政治民生的关注。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些华丽诗歌,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大诗人大艺术家王维诞生了,他的出现,使中国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田园领域里又达到一个高峰。 王维(701-761年),字摩洁,太原祁仲山西祁县人。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盛唐著名诗人。他被诗论家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在盛唐诗坛鼎足而立.王维出身于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而他的母亲也是出身于五大望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之一的博陵崔氏,但是由于父亲为官清廉,去世甚早,导致王家的家境日益衰落,所以全家人振兴家族的希望都在王维身上寄托着。对于王维来说,高贵的出身并没有为他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王维和弟弟们都是由母亲崔氏一手带大。母亲崔氏信奉佛教,是当时著名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她一生严守佛律清规,常年不沾荤腥,从不穿戴绫罗绸缎。王维30岁时妻子去世,但他却未再娶,由于少年时代受到母亲的影响,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此开始学佛,他道:“一生多少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王维,经历大唐盛世,身处长安贵族豪门之间,诗风雍容华贵,以清丽内敛的山水禅学,留下了“诗佛”的独特风景。王维写景诗中数量多、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而且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由于王维的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在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成就,这为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等。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自宋以来,用类似词语来赞美其他诗人或画家的,不计其数,如拥有传奇般人生和天马行空思维的“诗仙”李白,以他的放荡不羁名垂千古;一生饱经战乱,居无定所,常常以靠朋友救济为生的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以史为吏,写出大唐社会的繁华与沉沦;“诗王”白居易家境清苦,却每每要将诗作改得平易近人,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诗鬼”李贺风格诡奇、想象丰富,留下了不少让人浮想联翩的传奇佳作……。但是,当我们每每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情不自禁的就能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担当的起这种赞誉,由此可见苏轼的品评深入人心,这说明在种境界里的王维所达到深度和广度,比之一般作家要更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所谓王维诗山水诗中的“诗中有画”,就是指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难以达到的美感。以至于他的诗既充分发挥了诗应有的长处,也能在描写人物、绘写景物时同时又能不自觉的引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些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之美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本文简单的就以“诗中有画”所能表现出王维山水中所透露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许更能突出王维山水诗中的艺术特色。 一,声与色的绝佳融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2分) 2、古诗中多用征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2分)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春天 2、激情和抑郁 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也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相关试题】 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解读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内容摘要:历中,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 画,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他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融为一体,清逸明秀,意境深远,开拓了诗歌写作的新境界。他在前人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文学、绘画、音乐和佛学修养,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作。后期他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的道路,山水田园生活的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审美理念艺术境界 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态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生活中,可谓是自然与生活相互融合。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宋之祖李师训媲美,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在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的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色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色泽仓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中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如《鹿柴》:“空山不见人”是静境,“但闻人语响”则是动中有静了。其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充满了生活的真意 艺术源于生活,在王维很多的山水诗中,诗人从优美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冲淡闲散的心情。在很多的田园诗中,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出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在山水是的写景中,在田园诗的描绘中,王维的不少诗作包含浓情。 西晋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文赋》)。意思是诗歌理当发自真情而且必须有美丽繁盛的文采。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中,就是通过田园山水和自然生活的描绘,真情流露,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情。 (一)王维对大自然的真情 ①、的山水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真情。在描绘景色优美的山水诗作中,诗

浅析王维诗歌的佛性

浅析王维诗歌的佛性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有许多的确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 王维是唐代一位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大诗人;不仅如此,他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历代以来,对王维诗歌中的禅理禅趣论述颇多。王维的信佛和他诗歌中的禅意,是明显的事实。本文试就王维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佛性作一论述。 王维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田园山水诗,的确写得很美,以至早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诗也的确含有佛性与禅意。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因爱果生病,以贪始觉贫。声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这本是一首慰病之作,作者却在演绎禅理,现身说法,用禅宗的思想来解释人生疾患。诗人认为,人之所以眷念人生,就是因为有世俗之念,只有去掉世俗之念,才不会迷失道路。“五阴”、“六尘”、“十八界”等佛教概念在诗中大量出现。我们再看《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

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这样一些佛理说教诗,在思想内容上并不可取,严格说来只是佛教信徒的偈颂。 在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有许多的确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如上一类的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我们再看《鹿岩》,这是王维晚年所作《辋川集》中的另一首名作,同样是描写一个空明寂静的意境。诗中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正是禅宗所提倡的。王维对佛教各宗各派持有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但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禅宗。他母亲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大照即北宗神秀的弟子,这对他早年的思想不可能没有影响。四十岁左右时,他又遇到南宗慧能的弟子神会,接受了神会的南宗心要。禅宗是中国人自己的哲学,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住为本”。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情,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王维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恬静的心境,进而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诗中,使诗歌显耀出禅光佛影,如果拿《维摩经?佛国品》中“若菩萨欲得

从王维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

从王维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 摘要: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关键字:魏晋唐代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淡泊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唐朝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阶段都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大体分为四类:怀古诗歌、抒情诗歌、边塞诗歌、山水诗歌。山水诗歌以反映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流行于盛唐时期,以该诗派的代表人物命名则称为王孟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这一诗派的诗人除王孟外,还有储光羲、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形态。 一、山水田园诗的起源

人们对山水的这种喜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又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关。玄学的核心是道学之术和老庄之学,老庄人生境界进入文学,乃是山水进入文学的前奏。山水意识是建立在老庄人生情趣之上的。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忙于征伐战争,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争夺统治权,两汉以来儒学那种重功利、主政教,主讽谏、崇实录,尚雅正的正统思想开始动摇。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淡化,经学束缚的逐渐解除,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僵化的思想世界让位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老庄思想和着佛教随之兴盛起来。“儒在钟鼎,道在山林”儒家思想较多地渗透到政治关系和伦理规范方面,道家思想则较多地积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当时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阮籍《达庄论》)。“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挚虞《思游赋》)。山川景物都是自然之形,“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庚亮碑)),正如庄子所言“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这也是嵇康所主张的“返乎自然”。不仅如此,钟情山水还成为士林衡量为人作文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潇洒明秀、高雅脱俗之美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以后的士文化传统里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总之,山水宦游已成为此时期的一种风气,一种时尚。这一风气在文学中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山水田园诗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兴盛的过程。 二、从王维看山水田园

小度写范文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模板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文学艺术造诣甚高,诗文书画音乐皆能名家。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王维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同时以诗歌阐禅悟道。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诗诗如画卷、美不胜收,其诗画合一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山水诗中。苏轼(《东坡志林》)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蓝色绿堪染,水上有飞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颔联,“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纯美诗境。

浅析禅宗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浅析禅宗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摘要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又是虔诚的佛教徒。禅宗是中国人的佛教。本文主要通过论述王维习禅的原因,进而论述禅宗对王维山水诗创作、艺术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禅宗王维诗歌创作艺术风格 王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风格独特、贡献伟大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一生与佛教禅宗关系密切,佛教禅宗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有重要影响 王维信奉佛教,还有其家庭影响的原因。王维早年丧父,其母崔氏年青守寡,“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请施庄为寺表》)。王维在家庭佛教氛围的熏陶以及佞佛社会风气的渐染下,与其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对于熟谙禅宗的王维来说,作为一个佛教徒,奉禅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诗人,其创作思想、创作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佛禅的影响。 首先,佛教禅宗对王维创作思想和创作题材的影响。唐代是中国佛教大发展的时期,唐宋文人学士普遍地熟悉佛典,礼敬佛法,有的甚至受戒成为佛门弟子。几千卷的佛教经典的翻译本身就是古典文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典雅、瑰丽的作品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再者,佛教禅宗本身蕴涵着极大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以及对彼岸世界的探讨,都吸引着王维这样的大知识分子去进行深入思考。因此,不少著名文学家都受其影响,如王维、白居易等。王维留下来大约#$$余首诗,有政治讽喻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但最能体现王维文学成就的还是他创作的山水田园诗。 其次,佛教禅宗对王维艺术思维方式的影响。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派。它以主张专修禅定而得名。《六祖坛经》:“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为禅定” 。意思是修行者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而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禅宗以此为获取宇宙终极真理的心理条件。凝神静思时,人的潜意识十分活跃,往往能产生无数奇幻的联想和想象。因此,“禅定”状态与作家创作时所应具有的心理状态相通。“顿悟”,是禅宗的思维方式。即顿悟自性,反照自心,无念见性。“悟”是指一种敏锐的内心体验,一种对事物准确而深刻的识见力和观照力。“妙悟”既可表现为对佛性禅理的识见力,又可表现为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禅悟是东方思维中的一种特有的表现方式,它关系到哲学心理学中常说的直觉、体验、灵感、想象、独创等,它与艺术思维能力有共通性”。&’( 禅与诗正是在这一点上发生了奇妙的联系,二者都需要静寂的心态和敏感的体察力。王维在诗歌创作中,把佛教禅宗“顿悟”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的重主观、重直觉的思维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诗人特色的思维方式,即主体可以无碍地进入客体,客体也能无迹地出于主体。禅宗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成就了王维诗歌幽远开阔的艺术境界。可以说,王维将其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在他的山水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由此可见,对于自幼习禅近佛的王维来说,“禅宗”对其艺术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