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测问题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议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其质量控制

浅议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其质量控制

浅议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其质量控制摘要:将微生物检验技术用于食品检验,有利于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增强食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如样品预处理技术、理化性质检测方法、现代生物技术和大型仪器确认技术等,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食品质量。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受到检验技术人员、检验设施和设备、检验程序和验证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对待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严格按照检验流程操作,确保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意义和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1.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意义(1)它可以帮助人们判断食物的质量。

食品中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食品污染程度,从而帮助人们判断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人体健康。

(2)可作为食品加工和生产环境的评价标准。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同时,也有助于完善食品加工行业的行业规范,了解相关企业的食品生产环境,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1.2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微生物分布广泛,对人类来说极其微小,这为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增加了人类防控的难度。

食品中的微生物一般来自加工、储存和食用三个阶段。

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人体皮肤、衣服和头发中携带的微生物极易落入食品中,特别是在不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不当操作和加工的情况下,会加剧这种情况。

同时,如果食品加工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消毒和清洁,各种微生物会滋生并影响食品安全。

②出于确保食品安全的目的,厂家通常会选择在食品储存过程中添加食品添加剂或通过消杀处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然而,如果食物没有正确储存或包装损坏,就会导致微生物入侵,从而导致食物变质。

③食用过程中微生物的来源往往是由于餐具或手的清洁度不足,或对食材处理不当,导致残留细菌。

食品微生物检验论文

食品微生物检验论文

食品微生物检验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反映食品污染程度的指示菌和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法为主要检测技术。

要从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的配置和正确使用、采集有代表性的检测标本和运输保存过程中避免污染等方面,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项目检测技术质量控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1]。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是判断被检食品是否可被食用、衡量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判定依据之一。

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反映出食品卫生环境和食品加工环境的具体现状,能评价食品为微生物污染的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为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饮食安全,笔者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项目、检验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1 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1.1 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在食品加工、运输、储存一直到食用前的任何环节,微生物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食品中造成污染。

检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可以评定食品污染的程度。

大肠菌群是指载7 ℃的条件下,能分解乳糖、产气、产酸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大肠菌群与粪便污染有关,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因此将其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表明食品是否存在粪便污染。

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是指在100 g或100 mL样本中,大肠菌群数的最近似数(MNP)表示。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直接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间接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可能出现食物中毒和流行病,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菌落总数是指载37 ℃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1 g或1 mL样品在培养24 h后所生长的菌落总数,是评定生活饮用水和食品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

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来说十分重要。

因此,我国要做好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工作,使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质量与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并使食品的微生物风险得到有效管理与把控,使食品微生物检测能更高效且准确地反映该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食品微生物检测项目繁多,对检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而必须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质量管理。

人们对食物的需求由“吃饱”转向“吃好”。

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日益关注的一项重大民生问题。

目前,我国食品检验工作已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食品检验制度,强化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保障人民的健康。

1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概念及重要性食品微生物检测是指按照特定检测方法和多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毒素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食品卫生质量。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预防为主”为基本方针,通过食品检测有效避免和减少由食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护屏障。

食品微生物检测也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能够判断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保藏等环节的卫生环境和质量,进而判断食品是否符合食用标准,为食品能否食用提供科学依据。

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2.1食品原料缺乏安全性食品原料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污染环境。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很多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使生产原料的环境污染严重。

水中、土壤中的重金属、有害物质等存在严重超标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食品原材料的质量。

在种植、养殖食品原料过程中,使用大量化学性药品和生物制剂,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应用微生物论文1200字_应用微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应用微生物论文1200字_应用微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应用微生物论文1200字_应用微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应用微生物论文1200字(一):应用快速检测方法准确测定食品中的微生物论文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病原微生物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应用广泛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并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准确性高等优点。

一、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方法1.PCR快速检测方法。

PCR技术是一种能够检测已知核酸序列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其通过大量复制微生物菌种的部分特异性强的DNA,如果食品中存在微生物菌种,能够复制出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出微生物菌种,从而快速地检测出病原微生物。

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很多微生物菌种的精确检测,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定分酵母、啤酒酵母、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肉毒梭菌等非常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

2.核酸探针快速检测方法。

核酸探针快速检测方法具有快捷、直接、准确度高等特点,其核心原理是碱基配对,主要过程如下:首先,选择一段DNA片段,对其进行标记;其次,提供一个可以使目的菌种的DNA和所标记的DNA片段进行杂交的环境;最后,根据杂交的结果,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含有目标微生物。

二、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1.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法。

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法利用荧光物质来标注抗血清抗体,从而使之形成抗抗体,然后用荧光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通过对比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微生物菌种,并且确定微生物的类别。

2.免疫酶快速检测法。

免疫酶快速检测法的检测原理是利用酶对抗体进行标记,通过使酶标记的抗体与抗原、酶标记的抗抗体与抗原结合物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特殊的组,而酶反应能够显色,从而检测出抗原抗体的存在,并计算出具体的浓度。

3.免疫磁珠快速检测法。

免疫磁珠快速检测法的原理是通过连接抗体的磁珠对目标菌种进行跟踪和捕捉,从而发现目标菌种,然后将发现的目标菌种样品放置到选择性平板之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微生物菌种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除此之外,这种方法还能够利用荧光标记抗体或者是酶标记抗体来对微生物菌种进行检测,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来确定菌种的浓度等详细信息,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的检测中有很好的效果。

(整理)食品论文食品检测论文

(整理)食品论文食品检测论文

食品论文食品检测论文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稳定。

近几年各国的许多机构和学者都很重视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Abstract: Food security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worldwide. It not only affects human health,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country's stability. In recent years, many institutions and schola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n test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food microorganism.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is in detail.关键词:检测技术;微生物;食品安全Key words: detection;microorganism;food safety中图分类号:T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57-01 0引言多年以来,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通常采用琼脂平板培养法,共需2-3d才能完成。

近几年各国的许多机构和学者都致力于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已改进和开发了一些快速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文章对近几年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

1食品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食品微生物无特殊的分类系统。

按照微生物分类系统,可将与食品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为细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

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很多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根据生物的外部性状、内部结构、生活特性等加以确定)尚未清楚,所以尚不能完全按照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细菌有3种不同分类系统,即克拉西里尼科夫氏、伯杰氏和普雷沃氏分类系统。

食品微生物卫生与检验课程论文.doc

食品微生物卫生与检验课程论文.doc

我国食品常见污染微生物及其监测分析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稳定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

而微生物污染又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食品法典委员会将微生物健康危害列为食源性危害的三大原因之一。

我国对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资料显示,微生物食物中度比例高达67%。

在国家质检总局每年的食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情况也相当严重。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奶制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奶制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程度令人震惊, 2004年爆发的劣质奶粉事件促使全国的奶制品行业进行新的整顿;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致使三鹿企业倒闭关门;然而蒙牛眉山黄曲霉素事件又一次挑战了消费者的底线。

关键词:奶制品微生物污染一、奶制品的供应链奶制品供应链是指以奶制品企业为核心,有关奶制品生产销售和流通的相关联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网链结构我国奶业多采用公司+ 奶站+ 农户模式,即分散饲养集中挤奶模式,使得奶制品供应链涉及原奶环节奶站环节生产企业环节流通销售环节消费环节等奶农分散饲养奶牛,将原奶销售给奶站;奶站将统一收购的原奶再汇总卖给奶制品加工厂;加工厂将原奶制成各式奶制品,包括奶粉纯牛奶酸奶冰激凌等等;再流经销售环节(包括批发商各大超市便利店等),最后进入到消费领域二、奶制品的污染微生物奶与奶制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适宜各个年龄段的人食用。

但奶与奶制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在奶和奶制品中可迅速生长和繁殖,这不但降低了奶与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影响其风味,而且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奶制品的营养成分比较完全,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极易吸收的钙和完全维生素等。

所以奶与奶制品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

奶与奶制品被为污染后不及时处理,乳中的微生物机会大量繁殖,分解糖、蛋白质和脂肪等,产生酸性物、色素、气体及有碍产品风味及卫生的小分子产物及毒素,从而导致奶品出现酸凝固,色泽异常,风味异常等腐败变质现象。

食品微生物安全抽检问题及对策

食品微生物安全抽检问题及对策

39SEPT. 2020CFI 安全与检测SAFETY AND TESTING1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的目的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与食品出产地之间存在很多中间环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是政府相关部门为保证食品安全,通过成立相关机构,配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对食品进行强制性检测,为当前市面上的食品进行风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以此完善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

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检测方案一般分为监督检测和风险检测,具体的抽检流程为,检测人员首先根据抽检对象的食品特征和数量,确定具体的抽检方案,再依照方案中检测过程所需配置的相关设备,提供相应的检测计划。

检测计划的制定原则应遵循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和安全准则的相关内容,不仅要关注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还要评估当前典型的国外食品安全风险。

针对国外食品安全风险是否会在短期内对我国产生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并设立专门的防治措施方案,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减少问题食品的扩散。

食品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区域性,即使我们对某一个区域的食品进行了完全的监管,但是问题食品仍然会有可能出现在其他高风险地区,因此必须全面了解整个食品交易市场的情况。

同时,在日常监督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我国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测能力。

由于检测对象大部分都属于种类单一、数量较多的类型,而且流动性强,消费数量高,此类食品接触到的人员数量和区域范围相当广泛,所以必须对此类食品进行重点监测。

当前,我国食品检测的主要对象包括对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

在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相关食品存在类似的情况,应立即锁定此类食品的涉及范围,防止有害食品进入市场。

2食品安全抽检与微生物检验工作现状2.1 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安全风险意识食品安全涉及每一个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部分食品经营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收益,对于食品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食品安全抽检检测过程中,有些企业处于被动配合的状态,比如会找出各种理由阻止抽检,甚至拒绝抽检,部分矛盾激烈的区域甚至出现了抽检样本被抢夺的情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该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时间较长、精度偏低、易受污染等,影响了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对策。

问题一:检测时间较长当前常用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包括传统培养法、快速检测法等。

其中,传统培养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3-5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出结果。

这可能会影响食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因此,研发更为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对策一:建立快速检测方法近年来,利用PCR技术、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方法等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方法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同时还有着高通量、自动化等优点。

因此,建立这些快速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检测时间。

此外,还可以采用基于光谱学、红外光谱等无损检测技术,对食品微生物进行快速鉴定。

问题二:精度偏低传统培养法虽然准确,但由于样品的异质性、环境因素等影响,结果仍存在误差。

此外,多数微生物检测方法是定性检测,不能对微生物的数量进行准确测定。

对策二:发展准确性更高的技术为了提高检测的精度,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进行优化研究。

如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技术等,可以准确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并对微生物进行定量鉴定。

此外,将多种检测技术相结合,实现定性、定量复合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问题三:易受污染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样品处理和操作过程中,常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对样品进行处理,以确保样品处理和分离的准确性。

对策三:规范操作流程、控制环境为了规范操作流程,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采样、取样与处理、样品运输、分离、培养等方面的操作规程。

同时,应加强实验室环境监控,保持实验室常温、相对湿度等妥善控制。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器具的消毒灭菌,减少检测中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食品微生物检测问题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226-02
【摘要】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愈加重要。

由于食品品种多,结构及成分复杂,给检验过程带来难度,虽有国家标准方法和步骤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忽视这些因素,很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无法正确评价食品卫生状况。

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监督,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完善实验室检验体系,是检验数据准确性、可靠性、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问题是关
系到人身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卫生日常监督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及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
性。

因此要对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进行质量控制。

1 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活动。

其目的在于监测实验室的检测过程,用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并查找和排除质量环节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
制是检验人员对检验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可以保证微生
物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基础和核心,也是
做好实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前提。

1.1 检验人员素质:随着对微生物检测要求的不断提高,微生物检测对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其次,检验人员必须受过微生物检验的专门
基础教育,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水平,有较强的分
析判断能力;再次,对实验室人员应定期组织培训和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使实验人员有机会更新知识,掌握新标准和新方法,不断扩大和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以适应日益提高的检测要求。

1.2 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质量控制: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自成
一体,总体布局和各区域的安排应符合实验流程,尽量减少往返或
迂回,降低潜在的对样本污染和对人员与环境的危害。

实验室要求内外环境整洁,严格区分办公区域和操作区域。

洗涤室、培养室、消毒间和无菌室应分开并设有专室。

实验室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应符合检验室规范要求,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室间污染和实验室感染发生。

应有合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每天坚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和检测,以达到质量控制的要求。

对染菌物品及废物,应经过消毒灭菌后才可清洗或废弃,防止污染环境。

1.3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控制:培养基与试剂的质量控制是保
证检验质量的基础。

试剂等物品经验收后,试剂管理员应及时根据采购物品存放区域的划分进行分类存储,并建立存储物品清单,清
单应列明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产地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

培养基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需冷藏的培养基和试剂应按要求冷藏存放。

培养基的配制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操作。

记录配制量与操作者及日期,并于包装上标明使用期限,定期做质
量检查,以保证其有效性。

1.4 标准菌株的保藏:实验室应制定菌种使用、保藏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应涵盖菌种申购、保管、领用、使用、传代和存储等诸方面,确保溯源性和稳定性。

另外,实验室还要建立完善的文件记录,做好菌株纸质信息和数字化信息档案并备份,记录好下列
信息:菌命(包括学名)、编号、来源、鉴定特征、鉴定时间、鉴定者、传代情况、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保藏方法等。

对保藏的各类微生物菌种,在接收和保藏过程中,为保证菌种质量而对鉴定结
果进行的核查,有污染或退化迹象时,要及时分离、纯化、复壮。


次检查要有详细记录。

2 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是对实验室检测水平和能力的综合
判断,也是对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效果的检验,更是检测质量保证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验证时判断和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实验室可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外部措施与内部质量控制相互补充。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也是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利于实验室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其活动层次越高,其质量标准可靠性越强,能了解到的信息和
情况也就越全面。

3 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检验过程的包括:(1)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否则检验结果既使准确也会失去使用价值,应避免主观性的随意采样,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抽样方案,样品的数量应满足检验、复验、复查的需要。

(2)一般应采取完整未开封的样品,如是散装样品,采集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采样的用具应预先经灭菌处理。

(3)样品送到食品微生物检验应越快越好,尽量缩短采集到检验的过程时间,对一些特殊要求的样品在送检中要有特殊运送条件。

(4)当样品送到检验室时检验人员根据送检单要求的检验项目逐次核对,验收样品的外观、包装状态及样品有无破损、流失、变质、污染。

(5)微生物检验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口罩、拖鞋并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检验。

(6)瓶装检样处理时可用点燃的乙醇棉球烧灼瓶口灭菌,用石碳酸纱布盖好,再用灭菌瓶器将盖启开。

袋状样品应用75%乙醇棉球消毒袋口后进行检验。

食醋由于酸度较高,应将样品用20%-30%灭菌碳酸钠溶液调ph值到中性后,进行检验。

(7)检验原始记录应及时记录,格式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并具有可朔源性。

(8)检测结果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的在检验报告中表达,经有资格的审核人员检查签字,并加盖印章后生效。

控制食品产品质量的微生物指标主要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致病菌及霉菌、酵母菌等,每种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大区别,因此,从事具体检测工作时,应全面考虑,抓住重点。

总之,由于环境条件既包括物理因素、又包括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不良的环境
条件会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菌体的死亡。

因此,控制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并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测,是质检人员首要考虑并实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1
[2] 黄薇.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评价.中
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 (1)
[3] 李志勇,谢钧宪,许龙岩.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
检验检疫科学, 2004, 14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