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
俄罗斯文学ppt

苏俄时代
从1917年开始,俄国开始向苏联过渡。 这一进程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苏联成立早期,曾经产生了一批相当优 秀的作家,包括来自工人阶层的作家高尔 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洛霍夫、阿· 托尔 斯泰等。 斯大林死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文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取得了一定成 就。 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出现所谓 “解冻文学”,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束缚有 所放宽,文学出现昙花一现的繁荣。
代表人物及作品:
消极浪漫主义的发展。
茹科夫斯基(1783~1852)原是从感伤主义蜕化而来,他的大部分 诗歌远离现实,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谐,宣扬神秘的宗教观念,但他 发展和深化了卡拉姆津对人物的心理剖析。 巴丘什科夫(1787~1855)的后期诗作也有类似之处。随着贵族革 命的酝酿,又涌现了反对暴政、颂扬自由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 十二月党诗人雷列耶夫(1795~1826)的《致宠臣》、《公民》 普希金(1799~1837)早期的《致恰达耶夫》、《高加索的俘虏》。 雷列耶夫、拉耶夫斯基 (1795~1872)、丘赫尔别凯(1797~1846) 和马尔林斯基(1797~1837) 等十二月党诗人认为文学是宣传和战 斗的武器,注意从民间创作吸取营养,强调作品的民族独特性。
《致恰达耶夫》
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 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 就是青春的欢乐,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消亡; 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 在残暴的政权的重压之下, 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 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 在等候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 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 美好的激情,都呈现给我们的祖邦! 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俄罗斯文化(19世纪至今)-19世纪俄罗斯作家

•m<・如心afil滿glII.'■俄罗斯文化(19世纪至今)•I:q1■ /VI-“黄金时代”(19世纪前三、四十年)■“黄金时代”是一种约定说法。
■“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化突显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标志着俄罗斯文化的成熟和繁荣。
■“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化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化承接18世纪末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勃发势头,并为19世纪下半叶乃至后来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拓平了道路。
霧引起俄罗斯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事件—1812年卫国战争(亚历山大一世)―1825年十二月党人运动(尼古拉一世)越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化的三大特征--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强烈的反专制制度和反农奴制的思想,符合广大民众的愿望和历史的进步精神。
--捍卫人的权利和尊严,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历史人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俄罗斯文学乃至文化艺术其它类型的重要方法。
普希金(1799-183刀格林卡(1804-1857)霜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化 的杰出代表 ---- 普希金 《致大海》 廳俄罗斯民族音乐之 父 --- 格林卡 令《鲁斯兰和柳德米拉》1思“白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银时代”概念的提出针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俄罗斯诗歌。
奥楚普(1894T958)俄罗斯侨民作家■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精神文化复兴” 是一场对近代俄罗斯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文化运动。
■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传统派”和“反传统派”S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化的现象之一:哲学思想的活跃和繁荣。
■ B.索罗维约夫的宗教哲学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文化的思想核心和理论基础。
哲学思想的精髓:万物统一哲学思想的核心:神人论、上帝就是一切、永恒女性麗白银时代迎来了俄罗斯文学发展的繁荣, 形成了各种文学流派:--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未来主义--先锋派—新现实主义鷹风景画是白银时代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题材,其代表人物是:列维坦(1861-1900) JleBWTaH UcaaKl/lnbUM聚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风景画最后一位大师,俄国19世纪下半期最杰出的风景画家;漲出生在立陶宛山城基巴尔塔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铁路上的低级职员。
俄国文学史简介

俄国文学(俄文: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
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
由于俄罗斯的文化疆界在历史上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俄语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因素,“俄国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很多争议和含混。
通常人们认为,产生于俄语文化氛围中的、以俄语写成文学都可归入“俄国文学”。
古代文学最早的俄国文学现在仅存极少的几部以古俄语(非古斯拉夫语)写成的经典之作。
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以及《被囚者丹尼尔的祈祷》。
此外,《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故事》也是俄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品。
其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还包括《生理学者》、《大纲》以及《三海之旅》等等。
这些作品都是口头传播的民歌体,融合了基督教和异教的精神。
中世纪的俄国文学具有非常显著的基督教特色,语言也以教会斯拉夫语为主,融合了很多南部斯拉夫民族的特征。
以通俗的现代俄语写成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著名神学家阿瓦昆的自传,发表于17世纪中期。
彼得大帝时代在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国展开了广泛的“西化”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俄国人学习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风范,以改进自己在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局面。
在文化方面,俄语的字母表和正字法得以改进,通俗俄语以及用通俗俄语写成的大众文学得以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包括德米特里·冈特米尔、瓦西里·基里洛维奇·特里狄亚可夫斯基和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他们主要活跃于18世纪早期。
这些人的创作为更加成熟的作家如诗人德扎文、剧作家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苏马罗科夫以及散文作家尼古拉·卡拉米欣等人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黄金时代: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潮于19世纪传入俄国,并带动了俄语诗歌的繁荣。
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和亚历山大·普希金是浪漫主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
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与“黄金时代”

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与“黄金时代”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近三十年间,俄罗斯曾经历过一场范围广大、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的先导是一股新的诗歌潮流,紧随其后便出现由新诗潮所带动的包括散文创作、戏剧艺术、文学批评、音乐和绘画等在内的整个文学艺术领域的全面创新。
美学意识发生变化,艺术开始具有新的意义。
同时,西方多种新的社会哲学思潮传入俄罗斯,与俄国哲学传统发生碰撞,造成哲学的空前繁荣和独特的俄国宗教哲学的勃兴。
艺术和哲学的兴盛又推动其他人文科学领域的变革与创造。
很多才华被赋予了那个令人激动不安的时代的俄罗斯人。
这是俄罗斯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代即所谓“白银时代”。
称这个时代为“白银时代”,不过是人们借用了文化史上早已有之的一个概念。
远在公元前八世纪上半叶,荷马之后古希腊最早的诗人赫西俄德曾写下了一部传世之作:长诗《工作与时日》。
诗中说奥林波斯山上的神首先创造的人类叫“黄金种族”,其后的人类则依次为“白银种族”、“青铜种族”、“英雄种族”和“黑铁种族”,与此相对应的五个时代则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黑铁时代。
五个时代的提法,后来往往被运用于文化史、文学史的划分。
最早是在古罗马文学中。
屋大维统治时期被称为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这就是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等大诗人的创作达至高峰的那个时代。
屋大维死后的二百年间,即罗马帝国前期,是古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
这个时代的文学成就主要有塞内加的悲剧、菲德鲁斯的寓言诗、彼特隆纽斯和阿普列尤斯的小说、马希尔的铭辞等。
不难看出,称罗马文学中的这个时代为“白银时代”,似乎是为了说明其文学成就比“黄金时代”略低,但也相当出色,相当令人注目。
20世纪的人们,首先是俄罗斯作家、批评家们,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白银时代”这一概念,试图用它来标志出19世纪文学“黄金时代”之后的某一文学时代及其特征的。
据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材料,在评价、研究俄罗斯文学中最早使用“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概念的,是著名俄国宗教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瓦·罗赞诺夫。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特征分析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特征分析杨 颖(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摘要:文章对俄罗斯白银时代展开分析,首先从其形成与特征出发,而后对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几个主要流派加以讨论,对于加深该领域的认识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中图分类号:[B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26-0230-002“白银时代”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将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三十年认定为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
其与黄金时代是俄罗斯诗歌创作领域的两个繁荣期,并且在后人的研究过程中,也会将这种称谓延展到整个文学领域之中。
白银时代没有黄金时代那么鼎盛的繁荣,但是世纪之交仍然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俄罗斯社会处于从近代转向现代的关键点,也因此衍生出以精神觉醒和文化振兴作为核心思路的文学作品。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与西方的文艺复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20世纪俄罗斯杰出的思想家尼·别尔嘉耶夫曾经称其为俄罗斯的“文艺复兴”(Ренессанс),但同时又为这个时代同时提出两万两个描述性的概念,即“文化复兴”(культурныйренессан)以及“精神文化复兴”(духовно-культурныйренессан)。
提出这样三个描述性的概念,是尼•别尔嘉耶夫对于白银时代的一种深度认可,同时也意味着他对于欧洲文艺复兴本质的深刻把握,认识到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其核心在于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变迁。
一、白银时代的形成与特征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领域所产生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思想。
诸多社团和流派层出不穷,生命斐然的文学大师不胜枚举,这些都成为分析白银时代特征的重要线索。
而首当其冲地,就是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出必要了解和分析。
19世纪末,地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生产力和经济,乃至于意识形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俄罗斯“白银时代”概念述论

俄罗斯“白银时代”概念述论摘要:“白银时代”作为专业术语,指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化(首指文学),但在概念的理解上却产生过巨大的分歧,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走向统一:始于1890年,终于20世纪20年代初。
而且,“白银时代”并不意味着艺术创作和文化在质量上的下降和衰落,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是俄罗斯文学、哲学、戏剧、绘画、建筑等艺术和文化继续全面繁荣和发展的新阶段,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因此,“白银时代”概念的外延也随之不断扩大,相继经历了诗歌、文学、艺术和文化的“白银时代”几个阶段。
关键词:白银时代;黄金时代;界限;概念作为专业术语的“白银时代”有两层含义:一指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一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俄罗斯文化(首指文学)。
本文主要讨论后者。
在俄罗斯,随着1880年“民粹派的分裂”,俄罗斯社会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许多知识分子悲观失望,他们或回避现实,或沉湎于个人感情的彷徨,或陶醉于神秘世界的幻想,于是,他们否定过去,否定理性,表现自我,俄罗斯的象征派、阿克梅派、未来派也相继确立,作家、诗人渴望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哲学家们集中寻求认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新途径,各种艺术也在变革中寻求新的发展。
可以说,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形成就是基于对传统的批判;不过,学界在对“白银时代”时间界限的划分、概念的理解上却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一、“白银时代”的时间界限关于俄罗斯“白银时代”起始时间的划分问题,有过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
一是苏联标准,即以政治事件(比如贵族革命时期的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等)为标准来划分,将这一时期的文学划归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三个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初期到十月革命期间。
第二种观点认为始于1890年,温格洛夫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一书》中认为,时代断限应该考虑社会政治因素,但同时艺术时代的更替也应该取决于艺术领域内部结构的变革,因此,“白银时代”应始于1890年。
关于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学特色解读

关于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学特色解读摘要: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代上承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下启苏联的革命主义文学,是苏联自由知识分子发起的俄罗斯版文艺复兴运动。
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学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展现了在那个时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追求。
本文将对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学特色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特色苏联文学的黄金时代往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黄金时代的大文豪们先后退出文坛之后,“白银时代”的作家们相比之下似乎逊色了一些。
但是,“白银时代”也产生了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别雷、叶赛宁这样的著名作家和诗人。
“白银时代”的文学,也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白银时代”的基本含义“白银时代”的概念最早由俄罗斯思想家尼?亚?别尔嘉耶夫提出,他认为这一时期哲学和诗歌的繁荣是属于俄罗斯的文艺复兴的时代。
知识界以象征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表现主义为代表,重估一切价值,重新解读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出现了一个文化活动高涨的时代。
(一)“白银时代”的时间界限“白银时代”的开始时间有三种说法,一是以政治事件为标准,二是以1890年为标准,三是1880年为标准,后来大部分学者倾向于1890年。
“白银时代”结束时间的说法也有很多,有的认为是1915年或1913年,有的认为是十月革命,有的认为是上世纪20年代初,有的认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
目前一般认为是20年代初。
(二)“白银时代”概念外延的变化一开始,“白银时代”被用于描述一个诗歌的时代,以勃留索夫、阿赫玛托娃、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集中出现,早就了俄罗斯诗歌的一个高峰。
后来,诗歌界的巨大变革让散文、小说、评论等文体都加入到了变革当中,“白银时代”成为了一个文学时代。
再后来,诗歌、音乐、哲学、绘画等领域相继加入到了运动当中,“白银时代”成了艺术的时代。
俄罗斯概况论文

俄罗斯概况结业论文工学院电气08-2班 081054216 刘彬19世纪俄罗斯文学工学院电气08-2班 081054216 刘彬摘要:十九世纪初以来的俄罗斯文学,常常把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这一段时期称之为一个群星璀灿的“黄金时代”,把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段时期称之为“白银时代”。
这一百多年的俄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变动的前夜。
如果说哲学具有某种对时代的滞后性,犹如黄昏才起飞的“猫头鹰”,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却可以说具有某种超前性,犹如早就在夜空中飞翔的一只“夜莺”,但这却是一只不无痛苦的“夜莺”,它的歌声中既怀有希望,又深含苦恼。
这时期的一些天才的俄罗斯作家以其特有的文学家的敏感,已经预先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社会和精神变动的某种彻底性和复杂性。
而他们的思考和写作,自然也反过来至为深刻有力地影响到了这一历史变动。
很多人认为当时的俄罗斯思想集中地表现于文学,俄罗斯思想是通过文学来发展的。
关键词:19世纪文学批判现实主义革命一、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受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胜利引发民族意识高涨和社会动荡的影响,19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变化较快,带有新旧交接的性质。
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里鲍耶陀夫(1795~1 829)的喜剧,虽然遵循古典主义的诗艺规范,但所展示的俄罗斯社会冲突、情节、形象和生动语言,已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感伤主义迅速为浪漫主义所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的诗歌脱胎于卡拉姆津,追求内心自由和谐,流露出悲观遁世情调;雷列耶夫(1795~1826)和马尔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党人的诗歌和小说更多继承拉季舍夫的传统,洋溢着反对暴政和争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约自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1825年贵族革命的失败和专制农奴制统治的强化,俄罗斯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又很快让位给以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写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特征的现实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ussia's golden age and silver age
汇报人:代用名
CO N T E N T S
01
黄金时代
目
02
白银时代
录
黄金时代
普希金
莱蒙托夫
屠格涅夫
契诃夫
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在回顾十九世纪初以来的俄罗斯文学时,常常把从普希金 到契诃夫的这一段时期称为“黄金时代”,原因这是一个群星璀灿的时期。
一、“白银时代”概念的人本价值
在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宗教哲学家看来,只有在内在精神世界中人与神的绝对同一,才 能克服外在秩序的束缚,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因为人的精神实在性之确证就在于人性中 内在蕴含着神性,即神人的两位一体是人存在的本质规定。因而,重新阐释古老的基督教理 论——神人学说,就成为俄罗斯宗教哲学的人学主题。神人论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 哲学的人学主题和理论基础,也是宗教哲学家为完善传统形而上学所作的努力。多声部的 新格调,多元化的新状况,多取向的新视界,使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呈现出色彩斑谰神韵丰 厚的新风貌。作家的审美视界在这个时代里也发生了既与十九世纪相去甚远又在彼此之 间大相径庭的新变异。作家心目中“人”的形象、“生活”的形象、“世界”的形象均 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有对那种“大写的人”的塑造,也有对那种“小矮人”的叙写,更有对 那种“无望而坚执地抗争之人”的展现。作家意识里“真善美”这三块基石的至尊地位 受到了撼动。多少年来一直领受着作家们由衷的人道主义关爱的“小人物”,其文学形象 也发生了蜕变:他们的心灵深处也裸露出灰色的阴影。
二、“白银时代”概念的现实价值
“复兴说”又有“艺术复兴说”与“文化复兴说”之分。这两种观点是由文化学家弗 ・韦依德列在三十年代、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在四十年代分别提出的。“复兴论”者 看出,这个时代足“日落感、毁灭感同日出感与那种对改造生活的希冀”“互相交织”的 时代。“复兴论”衍生出文化“转型论”。此说主张,世纪之交的“白银时代”是不同的 文化大转型的时代。“转型论”者感兴趣的是“多声部的合唱”,是“复调”中的“整 一”。“颓废论”者盯住的则是世纪之交的那一代文人对十九世纪时代精神的偏离与背 叛,而看不惯那一批文坛弄潮儿所凸显的“新浪漫主义”的思维方式与创作路子,指责他们 反实证主义、非历史主义,谴责他们对非理性的高扬,使无意识泛滥,抨击他们对艺术的社会 使命、作家的公民职责、文学的生活教科持功能的全面摈弃。“颓废论”者强调世纪之 交的精神危机,突出这个时代众声喧哗的“杂语”状态。“颓废论”者难以认可世纪之交 的俄罗斯文学与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时代,而坚持认定它只是一个过渡时期。“颓废论”者 倾心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如何水火不容的斗争态势,感兴趣的是某些现代主义者如何走 向现实主义阵营的“归降”情形,钟情的是现实主义在文坛上的“征服”过程。也是基于 “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这种“红tj黑”的锁定,有人将“白银时代”囿定为“现代主 义的时代”,以期凸显这个时代的文学甚或文化高扬“审美至上”,推崇“艺术中心”,迷恋 “语言魔力”的思想艺术取向,以期强调这个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的文化视界的内省性、
二、“白银时代”概念的现实价值
“颓废说”在苏联文艺学界曾长期盛行。“复兴说”在俄侨文艺学界则很有市场。“现 代主义时代说”在西方斯拉夫学界依然广有追随者。应当说,这三种诠释都不是毫无根由 的,而是以不同的视角道说出“白银时代”精神表征的某些层面。“白银时代”原本就是 多表征的文化现象。可是,也应当指出,“颓废说”为“白银时代”遗产在漫长岁月里被打 入冷宫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复兴说”在那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的社会功能,与“颓废说” 可谓异曲同工:它从另一个方向上为长期埋没“白银时代”遗产制造了种种口实。至于将 “白银时代”定性为“现代主义的时代”,显然也还带有两条道路非此即彼的极性思维的 印迹:它在骨子里仍残留着那种冷战姿态——将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化与十月革命的苏俄 文化锁定在对立状态,而去唱“对台戏”。正是这种定性,加剧了“白银时代”遗产在其故 乡被冷落遭遗弃的悲剧;而对这个“现代主义时代”的研究,在“现实主义中心论”占主流 的苏联文艺学界,自然要蒙上“离经叛道”的阴影,使人不敢问津。可见,有关“白银时代” 精神表征的这几种诠释,均饱受意识形态历史风尘的浸染,有心人自可细加品味。
普希金
黄金时代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是继普希金之后俄罗斯又一位伟大的诗人。1837年2月,普希金 在决斗中重伤后去世。莱蒙托夫愤然作《诗人之死》一诗,直言杀害普希金 的罪魁祸首是俄国上流社会。他因此被流放到高加索。1839~1841年完成 长篇小说《当代英雄》。莱蒙托夫的诗篇中也笼罩着一种沉郁和孤独感,他 自己和普希金一样在决斗中被杀。
别林斯基
白银时代
列宾
03
02
01
果戈理
白银时代 ——果戈理
果戈理,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作品《外套》、《钦差大 臣》、《死魂灵》等。果戈理擅长对俄国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无情的讽刺批 判,作品诙谐幽默但寓意深刻。
白银时代 ——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美学家和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 基人。作品有《文学的幻想》、《给果戈理的信》等。
二、“白银时代”概念的现实价值
现实的社会生活是“白银时代”文学创造的源泉。面对现实、深入现实、反映现实是 文学价值的责任。因此,文学表现人、关切人的现实生活,必须在所有重要的生活构成因素 中显明自己的立场,给人以必要的满足、感染和教益。人间情怀既是文学世俗价值的形象 表述,也是文学现实价值的具体体现。那么,世纪之交的“白银时代”之总体精神氛围是什 么呢?在这个问题的诠释上,有多种不同的甚至针锋相对的界说。有人称“白银时代”的表 征为“复兴”;有人则认定这个时代的精神为“颓废”。“复兴沦”者看中的是世纪之交 的俄罗斯经历了“独立自在的哲学思想的苏醒”、“诗歌的繁荣”、“审美感受力的强 化”、“宗教上的激动不安与求索寻觅的热烈执着”。“复兴论”者认为,这个时代“涌 现出一批新型的性灵”,“拥有对创造性生活之本源的一些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些新的 曙光”。而这个时代的光辉则“诚如白银时代所应有的那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乃是一种 映像……与其说它是在创造,宁可说它是在复活与发现”。
屠格涅夫
黄金时代 ——契诃夫
契诃夫可以说是“黄金时代”的殿军,是这一时代的最后一座高峰。他的 幽默到后来越来越多地注入了一种无法排遣的忧伤,他处在一个政治上严密 控制而革命的地火正在蕴酿的时期,他不怎么直接谈思想,那不是他的擅长, 他与政治和宗教都保持着一定距离,他的态度是温和的,深深地不满意于平 庸的生活却也并不施以猛烈的攻击和搅乱,只是在精神的深层次上表露出一 种默默的等待和不安的希望。此时,一般认为是属于“白银时代”的许多作 者也已活跃,但他们更多地是投入了对艺术形式的无穷探索和新颖追求,尤 其表现在诗歌方面,而契诃夫以其对人的处境和命运的关注却仍可说属于上 一个时代——那在形式上主要是为一个小说的时代,但至契诃夫已非长篇巨 制,在他的作品中也没有值
“白银时代”文学的理想价值是对当时人们精神状态的把握、表现和终极指向。文学 的理想价值,超越世俗规约,充分突出审美的精神色彩,使文学真正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个 精神柄居之地。人类终极关怀最显著的方式是哲学,但文学往往以审美方式的思想特质,借 助哲学资源,将终极关怀化为形象直观的审美方式充分体现出来,在终极关怀中发挥H样重 要的作用。同时,文学也因成就终极关怀而获得r印证人类自身的理想价值。“白银时代” 的文学首先是精神一致的现象,但同时艺术手法上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特点,这种一 致来自哲学一美学立场。现实的变形、神话的形象;过去的诗学同时被感伤和’飒刺地接 受;古老的俄罗斯被看作精神健康的生活的理想和民族优秀品质的概括;而史实性和抒情性 相结合,博大宏伟与精致细腻相结合足“白银时代”修辞上的典型特征;世纪之交人的敏感 性、多值性、多变性、力量与虚弱的交替、悲剧性的急剧变化都反映在作品中。在世纪 之交那大动荡的年代里,“白银时代”的知识分子作为俄罗斯精神的传承者,他们能做到不 鼠目寸光,不为一时的现实功利所动,甚至不惜被流放,而执着于对俄罗斯的正义、灵魂获救 等问题进行探索。这与他们十九世纪前辈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是息息相火的。
一、“白银时代”概念 的人本价值
白银时代
二、“白银时代”概念 的现实价值
三、“白银时代”概念的理想价值
一、“白银时代”概念的人本价值
文学是俄罗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世纪之交文学创造的思维,是一种审美思维。 审美是人从这个世界中获得又赋予这个世界的特殊价值。这就决定了俄罗斯文学在反映 “白银时代”特征时,必须紧扣人,才能建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无论是对文学的主体还是 客体而言,文学都是人的活动,离开了人,文学就不存在。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的时代 背景下,索洛维约夫、弗兰克、别尔嘉耶夫等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宗教哲学家在继承斯 拉夫文化和基督一东正教传统的同时,接受了近代西方理性文化,采取宗教的形式和观念来 建构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面对现代生活中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客体化及永恒价值理想 的缺失,他们付诸宗教的形式和观念,重新构筑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论证人的超越性和神 圣性及其存在的绝对权利,试图开拓一条由内而外的超越之路,以维护信仰、确证人的神性 维度。“绝对存在”的宗教形而上学与道德实践的宗教情感体认相结合,使主体扎根于 “绝对存在”的超验本体论结构中,通过直觉主义的生命体验直接把握客体,追求伦理实践 意义上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价值真理,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获得了真正的意义,这是俄罗 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世界观的总体特征。
契诃夫
白银时代
相应的,也把19世纪末到20世 纪20年代的一段时期称为“白银 时代”。从具体的时间上来看, 大致是在1820年至1880年这段时 间里。从历史的角度看,受1812 年反拿破仑战争胜利引发民族意 识高涨和社会动荡的影响,19世 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变化较快,带 有新旧交接的性质。这种风云激 荡的社会变革,对文学的繁荣起 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