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和惯性现象
惯性及惯性现象

精选文本
24
归纳总结:
定义
应用
惯性
现象
精选文本
危害
25
研究探讨:
一架飞机自左向右水平匀速直线飞行, 若每隔一秒投放一枚炸弹,站在地面上 的观看者看来,这几枚炸弹在空中的排 列情况怎样?
精选文本
26
精选文本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文本
9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一律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揭示了任何物 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的性质。牛一律又被称为惯性 定律。牛一律是物体不受力时惯性的直 接表现。
精选文本
10
讨论: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改 变了,是不是就没有惯性?
精选文本
15
分析惯性现象
语言要点 1、原来的状态
2、受力的变化
3、惯性现象
4、造成的后果
精选文本
16
甲图:静止的小车和木块突然受到拉力时,小车和 木块的底部一起向前运动,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保 持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倒。
乙图:运动的小车和木块遇到障碍物,小车和木块底部
突然停止,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所以小木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惯性现象
精选文本
1
大家一起来做几个小实验
实验一:将一个小物体如钢笔帽放在纸 条边上,用铅笔猛击纸条,观察小物体 的运动情况。
精选文本
2
实验二:将一张硬纸片放在玻璃杯上,并在 上面放上鸡蛋,在讲纸片弹出去的瞬间,鸡 蛋会跟着飞出去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二单元《运动和力-惯性及惯性现象》PPT课件

图8-1-21
高频考题实战练
课堂训练
18.202X·南京 下列现象中,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B ) A.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车轮
B.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C.手中的石头释放后,下落得越来越快
D.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车轮上缠绕铁链
课堂训练
19.202X·广州 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
图8-1-13
课堂训练
6.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
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最公道的排列顺序是( A )
①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本来的静止状态;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产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图8-1-20
课堂训练
17.如图8-1-21所示,老王骑车上班途中,前方停在路边的轿车司机 突然打开车门,老王急刹车却仍撞上车门受伤。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请提出一条公道建议。
解:老王骑车上班途中,人和车都处于运动 状态,当前方停在路边的轿车司机突然打开 车门,老王虽然急刹车,即车轮停止运动, 而车身和人由于惯性仍然向前运动,所以使 得老王撞上车门受伤。
图8-1-17
课堂训练
14.一架飞机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每隔1 s从飞机上轻轻 释放一个小球,当三个小球落下但均未落至地面时,若不计空气阻力, 则这三个小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应是图8-1-18中的( C )
图8-1-18
课堂训练
15.如图8-1-19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 m1和m2的两个小球,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 动,忽略空气阻力,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小球由于__惯__性__,要继续向右运 动,两小球____不_(选会填“会”或“不会”)相撞。
惯性惯性现象.doc

惯性惯性现象科目物理班级初二.2班授课时间课题第九章力和运动第2节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惯性。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惯性概念。
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惯性的理解。
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课堂类型讲授教具小车、木块、直尺、纸条、冲击摆、投影仪板书设计:本节课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对惯性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惯性”感到非常的抽象,不象有的物理量,看得着,摸得到。
要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要多做几个演示和多举几个生活中的有关“惯性”的实例。
再有,学生对生活中的运动和力有着实践的经验,单凭这些建立物理概念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这节课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
否则学生易把惯性和力的概念相混淆,造成力的无中生有。
通过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不能立即停下来的事例及公路、交通道上对机动车辆的限速,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p105)2.前面学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p105)3.在现实生活中能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p105)·引标(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后,概括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
要注意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归纳得出来的。
·达标(讲授新课):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物体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属性。
即:不愿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惰性”。
不给它施加力,它就静止或不改变运动速度。
我们这堂课就研究物体的这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惯性。
一、什么叫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注意惯性的定义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在运动中应该遵循的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专项训练(六)——惯性和惯性现象(含答案)

八年级(下)专项训练(六)——惯性及惯性现象训练点一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静者恒静),原来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动者恒动)。
2. 对惯性的三点认识:(1)惯性的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质量大或小,是静止还是运动,是受力还是不受力,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3)惯性与力的区别: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它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惯性有大小无方向,力既有大小也有方向,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在解答问题时我们不能说“某物体受到惯性力作用”“某物体受惯性作用”等,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
3. 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1)惯性:惯性是指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勾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无条件的,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处于何种运动状态无关。
(2)惯性定律: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循的种运动规律,是有条件的。
它的实质是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识典例➊★★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草地上的足球越滚越慢,其惯性越来越小B.利用惯性可将衣服上的灰尘拍掉C.刹车时人身体向前倾,是因为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解析:A、足球离开脚后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不是惯性越来越小,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当拍打衣服时,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于是从衣服上脱落,故B正确; C、在汽车紧急刹车时人向前倾,是因为人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作用,故C错误; D、系安全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前冲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故D错误。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惯性是物理概念,反映的是物体的性质,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里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即包括静止的物体,也包括运动的物体。
都有是说没有例外,这就点明了共性。
或是指如果物体最初是静止的,它就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如果最初是运动的,它就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所以课本上给惯性的定义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不可避免,不可克服,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与受力与否、受力大小、处于何种状态、状态如何改变等均无关。
好比一口缸,装满水时可容纳水1米3,说明这缸有这样大的容纳的本领,还是这口缸,不装水时,同样还具有容纳1米3水的本领,并不因为不装水就没有容纳水的本领。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把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的种种认识,总结概括上升为理论认识,人们得到这样的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惯性定律,也称牛顿第一定律。
它是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
总是说没有例外和从始至终,这就点明了规律性。
没有受到外力是指明惯性定律成立的条件。
惯性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提示了物体一定条件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反映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惯性是物理概念,惯性定律是物理规律,二者有严格的区别,凡是一个定律都揭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果,因此定律内容的构成总包含有两部分,条件及结论。
惯性定律的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结论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为突出物体仅在惯性支配下运动,故称惯性定律。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惯性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惯性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而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七年级物理上册中,学生将学习到有关惯性的一些基本知识。
本文将介绍惯性的概念、惯性现象、惯性定律等方面的内容。
一、惯性的概念惯性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比如,我们在汽车突然启动或停止时身体会感到向前或向后的一种力,这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惯性。
物体的惯性是属于一种质量特性,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二、惯性现象1.平衡、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外力时,它将保持原始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看做是受到了一个恒定的力,这个力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来描述。
2.惯性的相对性惯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在同一惯性系中,物体都具有相同的惯性特性。
然而在不同的惯性系中,相同的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特性可能会有所不同。
3.运动物体的向心力当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它的运动轨迹会发生曲线变化。
这是因为它所遵循的轨迹是由向心力所决定的。
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它是对运动物体产生某种约束的力。
三、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物理学中最为基本的定律之一,对于物质运动的描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七年级物理上册中,学生还将学到两种惯性定律,分别为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是指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个定律是牛顿力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定律之一,也是建立物理学基础的基本法则。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在牛顿力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解释了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四、结语在七年级物理上册中,惯性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了解了有关惯性的概念、惯性现象、惯性定律等内容后,将对进一步学习物理学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惯性及惯性现象

B
根据牛顿第一 定律,物体在 没有外力作用 时,会保持原 有的运动状态,
即具有惯性
C
这个定律解释 了为什么物体 会保持原有的 运动状态,即 使没有外力作
用
6
总结
总结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性质,它描述了物体抵 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
惯性现象表现为物体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会 抵抗这种改变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惯性及惯性现象
-
1 惯性定义 3 惯性与力的关系 5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2 惯性现象 4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6 总结
1
惯性定义
惯性定义
惯性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
惯性是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物体原有运动 状态改变时,会以同样的方式抵抗这种改变
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 也越大
2
惯性现象
惯性现象
1. 碰撞现象
在碰撞过程中,物体往往表现出 强烈的惯性。当一个物体碰撞到 另一个物体时,即使外力已经作 用在第一个物体上,第二个物体 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即具有 惯性。这种惯性现象表现为物体 在碰撞后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 沿原有的运动方向移动
惯性现象
2. 滑行现象
滑行现象是另一种常 见的惯性现象。当一 个物体在光滑的表面 上滑行时,即使不再 施加外力,物体也会 继续保持其原有的运 动状态。这是由于物 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 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惯性现象
3. 投掷现象
在投掷物体时,物体在被投掷出 去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沿投掷 方向移动。即使手臂已经停止施 加力,物体还是会继续飞出去。 这是由于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 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3
惯性与力的关系
常见的惯性现象课件

• 惯性现象概述 • 常见的惯性现象 • 惯性现象的原理 • 惯性现象的实验验证 • 惯性现象的应用 • 惯性现象的注意事项
目录
01
惯性现象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惯性是物体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的属性,是物体的固 有属性,与外界作用力无关。
特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外 界作用力的改变而改变,只与物 体的质量有关。
器和人员的冲击。
安全警示标识
03
在可能存在惯性危险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预防惯性伤害。
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教育儿童了解惯性现象及其潜在危险,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预防因无知而导致的意外伤害。
学习应对措施
教导儿童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如何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如跌倒时 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抛体运动实验
总结词
通过观察和测量抛体运动,科学家们验证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详细描述
抛体运动实验中,科学家们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抛出,观察其运动轨迹。在没有空气阻力和其他外力 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一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惯性定律的正确性。
碰撞实验
总结词
骑自行车
我们在骑自行车时,需要 利用身体的惯性来保持平 衡,同时也可以利用惯性 的作用来加速或减速。
跑步
在跑步时,我们需要利用 身体的惯性来保持速度和 节奏,同时也可以利用惯 性的作用来加速或减速。
06
惯性现象的注意事项
安全驾驶的注意事项
保持车距
避免超速
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 离,以防前车突然刹车导致追尾事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性和惯性现象
教学目标
199知识目标
199 1。
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
能解释简单惯性现象的
能力目标:
1。
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运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现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惯性应用和预防进行教学。
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了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而且提高了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最后,通过“想一想”的讨论。
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教学法建议
1。
重视实验教学,突出
惯性现象。
由于实验相对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有些实验可以采用手拉手操作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让学生用他们的钥匙和一张纸在桌子的边缘做惯性实验。
一些演示实验允许学生在舞台上表演。
2。
通过教学培养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
可以作为惯性车演示实验的例子,让学生解释木块前后下落的原因,并训练如何用知识解释问题。
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照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对象是哪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2)找出研究对象最初所处的状态。
(运动还是静止)
(3)一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应该保持其原始运动状态,那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也指典型示例中的一些内容)
3。
下面的错误想法很容易发生,应该注意改正。
(1)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是力,也就是说,惯性力
(3)有没有力的惯性,没有力的惯性
(4)在静止时有惯性,没有运动的惯性
(1)如图9-2-1所示,把一个纸板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把一个鸡蛋放在纸板上鸡蛋很快撞到鸡蛋下面的纸板上,鸡蛋垂直落入杯子,没
有水平移动。
它表明最初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
这个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应该作为一个介绍性实验。
(2)气缸
(3)惯性烟圈实验演示气体
(4)惯性射击实验演示运动物体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
解释惯性现象
2。
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教学困难:惯性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
教具:装满水的杯子、纸板、鸡蛋、纸条、木尺、棋子、视频、电视教学过程:1。
新实验课
方法1:用新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演示实验]
1。
将纸板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纸板上放一个鸡蛋鸡蛋很快撞到鸡蛋下面的纸板上,鸡蛋垂直落入杯子,没有水平移动。
结论:原始静止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
(如图9-2-3所示)匀速运动电动车上的小球落下,正好进入下方的球篮。
()结论:原运动物体具有保持匀速运动状态的特性方法2:用学生可操作性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完成抽纸和下棋实验(该实验可由学生演示)结论: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
什么是惯性
方法1: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分析和理解惯性的概念和惯性定律的内涵。
方法2中的问题用来测试他们的理解。
教师
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指导学生:用“惯性”来比较“惯性”所有物体都有一种“惯性”。
这种“惯性”的表现是不愿意改变运动的原始状态。
只要它不受外力影响,它的“惯性”就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来。
如果它在力的作用下被迫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它的“惯性”就不会清楚地表现出来,但它的“惯性”不会改变。
也就是说,惯性与力无关
方法2:由于惯性是一个相对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知道惯性保持了原始运动状态(速度)
例:下列问题中物体的惯性是如何表现的?1)放在桌面上的书?一辆以10米/秒速度行驶的汽车?(体现在保持10米/秒的匀速)
3)一辆超速的汽车,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5米/秒(虽然汽车在加速,但此时的惯性反映在保持5米/秒的速度上,但后来没有保持。
))
2。
惯性现象
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学生的小实验或视频尽可能多地观察惯性现象。
实验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
[视频]烟圈实验
喷水枪简介,水因惯性离开枪后可以继续前进(因重力改变运动状态而下落)
从以上实验分析:
“固体、液体、气体”——所有物体都有惯性“静止、运动”——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
结论: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3.惯性现象分析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演示]惯性小车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木块前后下落的原因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惯性性能和安全带在制造汽车时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简单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定义研究对象的原始运动状态-受力状态-受力引起的研究对象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的具体表现
方法2:学生引用惯性现象并解释它们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请要求学生选择上面列出的惯性实验或其他惯性现象进行描述,互相补充,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并利用这一步骤分析其他问题。
4.惯性现象的应用及预防——请学生举例3.汇总
1。
惯性的概念,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自然界中物体的一种性质,它表明物体总是保持其原始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惯性定律是一个客观规律,它表明正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的性质,当没有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因此,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是一个物体的属性,后者是一个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客观规律。
四.作业:阅读课本和书写板设计:
19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