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疗法(精)
中医疗法——穴位注射法-健道·中医药工程世界网

中医疗法——穴位注射法-健道·中医药工程世界网穴位注射法又称水针,是将适量中西药物的注射液注入一定穴位,通过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治疗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穴位注射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小、适应症广、作用迅速等特点。
穴位注射法的分类:根据选用注射药物的种类,可分为以下三类:1. 中草药制剂注射:如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2. 维生素类制剂注射:如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等。
3. 其他制剂注射:三磷酸腺苷、山莨菪碱、利多卡因等。
穴位注射的施术方法:1. 操作程序:选择适宜的消毒注射器和针头,抽取适量的药液,在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进行和缓的提插,当获得得气感应时,回抽无血后,再将药液注入。
凡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快推药液的较强刺激,慢性病、体弱者可用缓推药液的较弱刺激,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药液。
如推注药液较多,可采用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分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 注射剂量:穴位注射用药的剂量取决于注射部位和药物性质和浓度。
一般耳穴每穴注射0.1ml,面部每穴注射0.3-0.5ml,四肢部每穴注射1-2ml,胸背部每穴注射0.5-1ml,腰臀部每穴注射2-5ml货5%-10%葡萄糖每次注射10-20ml,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和特异性药物(如抗生素、激素、阿托品等)一般用量较小,每次用量为常规量的1/10-1/3。
中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常规剂量为1-4ml。
3. 选穴与疗程:选穴宜少而精,以1-3个腧穴为宜。
为获得更加疗效,尽量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注射。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治疗后反应强烈者可间隔2-3日注射一次,所选腧穴可交替使用。
6-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
穴位注射的作用:⒈ 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了经络线上的穴位,产生一定疗效。
⒉ 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故可增强与延长穴位的治疗效能,并使之沿经络循行以疏通经气,直达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针具•5 常用药液•6 操作方法o 6.1 选穴处方o 6.2 操作程序o 6.3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o 6.4 药物剂量•7 适应范围•8 主治病症o8.1 急性阑尾炎o8.2 咯血o8.3 支气管哮喘o8.4 胃下垂o8.5 泄泻o8.6 呃逆o8.7 痹证o8.8 雷诺氏病o8.9 腰痛o8.10 三叉神经痛o8.11 神经性皮炎o8.12 肩关节周围炎o8.13 痛经o8.14 小儿佝偻病o8.15 急性扁桃体炎o8.16 颈椎病o8.17 肥大性脊柱炎•9 注意事项•10 参考资料[返回]1 拼音xué wèi zhù shè fǎ[返回]2 英文参考acupoint injection therap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返回]3 概述穴位注射法是指将药液注入穴位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又称水针、小剂量穴位注射法。
若采用麻醉药物,则称穴位封闭。
它兼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操作时,先选取穴位,然后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刺入穴位至预定深度,微加提插,得气后,缓慢推入药液。
不可伤及神经干或将药液误入血管等。
注射量根据药液品种和所选穴位而定。
头部0.1~0.5毫升,耳穴0.1~0.2毫升,四肢部0.5~2毫升,腰臀肌肉丰厚处2~15毫升。
如作小剂量穴位注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1/10~1/2。
一般说来,可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针剂均可酌情选用,如葡萄糖、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菌素等。
一般常见疾病均可用此法治疗。
[1]穴位注射法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入穴位、压痛点及反应点,以产生效应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源于祖国医学针刺疗法,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通过针刺的机械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激发经络穴位以调整和改善机体机能和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使体内的气血畅通,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三里内庭穴,曲尺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但,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绝,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白斗降真机,金锁叫开切,至人科传授,匪人莫乱说。
十二决: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眼酸,伤寒赢廋损,气盅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其二: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其三: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肿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并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使廖。
其四: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齵鼻扭血口禁不开言。
其五:委中曲秋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其六:承山名鱼腹,踹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其七: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胀,眼目似云雾,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其八:昆仑足外踝,根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其九:环跳在腗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腰胯连踹痛,转侧重欷颯。
若人针灸后,此刻病消除。
其十:阳陵居膝下,外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相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其十一:通里腕铡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爆音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言有神功。
其十二: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差。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饮频雍上,口禁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弩。
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阳九针歌决---- 哑门、老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次上回阳九针穴。
穴位注射疗法

(5)兴奋平滑肌类:如加兰他敏 (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等。
(6)激素类:地塞米松、氢化可的 松、醋酸强地松龙(泼尼松龙)、苯丙 酸诺龙、黄体酮、丙酸睾丸素、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注射液等。
(7)其他类:利血平、胰岛素、 (硝酸)士的宁注射液等。
三、作用及适应范围
穴位注射疗法属于针灸疗法的一个 分支,大凡针灸疗法的适应症穴位注射 疗法均可应用。由于穴位注射疗法除了 具有针灸疗法的作用以外,还有大量中、 西药物的化学刺激和药理作用参与其中, 加之在一定时间内,药液滞留于穴内, 使针刺感应得以更强的发挥和延续。
药物在作用于经络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同时, 还在局部以弥散、渗透等方式进入血液和淋巴 组织等细胞外液,又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将药物 带入到更深的组织中。药物分解后,可影响机 体组织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直接进入细胞内促 进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从而强化了针刺效能 以及药液对机体的作用。所以,穴位注射疗法 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其临床适应范围比单纯针 灸疗法更为广泛,疗效也更好。
(7)其他类:天麻注射液、地龙注 射液(平肝潜阳、镇肝熄风)、芍药甘 草注射液(养血柔肝)、生脉、参麦注 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养心复脉、回阳固 脱)。
2.非特异性药物:针灸临床常用 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多种生理溶液、组织液:如生 理盐水、注射用水、5~10%低药量较肌肉注
射少,也相应降低了用药的毒副作用。 例如哌替啶常规肌肉注射量一般为25~ 50mg,有的病人就会出现头痛、头晕、 恶心等副反应。而穴位注射一般用量仅 为10mg,疗效不减而副反应却很少或很 小。
由于穴位注射疗法所用的药物大多具有祛 风除湿、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抗 菌消炎、益气养血、营养神经、调节神经机能 的作用,故多用于各种痹证、骨关节病、软组 织损伤、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等)、神经麻痹(如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 等)、神经(官能)症(如神经衰弱、癔病 等),也可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 胃痛(胃溃疡、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肠 炎、痢疾、贫血、遗尿、泌尿系结石等诸多内 脏和功能性疾病。
穴位注射——精选推荐

一.穴位注射概述: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多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治疗效果的。
这其中既有中医范畴的治疗作用,又有现代药物学方面的治疗作用。
自上世纪50年代产生至今,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其应用范围几乎扩大到临床各科的各类疾病,所用药物也几乎扩大到所有可用于注射的各类中西药二.穴位注射效应:1.穴位注射的放大作用:很多实验表明,穴位对药物有放大作用。
即相同剂量的药物在穴位注射产生的药效,要强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甚至静脉注射;或者达到同样药效时,穴位注射的剂量要小。
2.穴位注射的三重作用:侯湘等把穴位注射的疗效过程分为。
“三重效应”,(1)即时效应,在进针数分钟及数小时内产生。
多为针刺和药物注入对局部刺激而引起;(2)慢效应,可在治疗数小时至1 d内出现,与药物在穴区进行生物化学作用有关;(3)后作用,是在前两个治疗效应基础上调动和恢复患者自身的调节功能而实现。
这种初期为机械刺激效应,通过经穴的传导得到即刻效应,中期为药物化学效应及后期的后作用效应,则使经穴与药物的综合作用得到发挥。
这就必然使穴注后疗效的有效期得到延长,使疾病在这个较长的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彻底的治疗。
穴位注射时药效的发生与持续,有经穴功能的参与和协调。
在这个过程中,经穴和药物的亲和性、归经性、直达性、趋病性、速效性及延长性等特殊功能,促成了穴注的高效和速效,在穴位注射治疗机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3.穴位注射的双向作用:研究者发现,不同经穴对不同药物反应性不同,经穴有辨别性的接受化学性刺激的性质或者说穴位组织对注射药物有一定的辨识作用,这正是药物的归经理论表现所在。
在穴位注入有相对特异性的药物,这种药物的性味与此经穴具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即归于此经,就能显著地加强穴注药物的效应;相反,如果注射进入的药物被识别不利时,穴组织能够减弱或者纠正这种不良效应。
穴位注射疗法

➢ 2. 第二信使参与。研究者检测小鼠内关、 足三里穴位注射胰曲素后血清 cAMP、 cGMP水平变化。发现内关穴位注射药后 cAMP、cGMP水平明显下降;足三里穴位 注射药后cAMP水平明显上升而cGMP水平 明显下降。认为第二信使cAMP、cGMP部 分参与穴位注射胰岛素时的信息传递。
➢ 3. 自体血含有的丰富物质:自体血用于穴位注射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相关文献也并不匮乏。 其作用机制普遍被认为是血液中含有多种微量元 素、抗体、激素、酶类及丰富的血细胞,注人穴 位后持续缓慢刺激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促使释 放更多的免疫球蛋白,拮抗组胺,抑制变态反应 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淋巴循环,调节内 分泌紊乱状态,增强微循环,营养皮肤,提高抗 病能力,使气血津液充足从而起滋润肌肤到消炎、 消肿、促进皮损消退,渗液停止等作用。
➢ (2) 防御作用 ➢ 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
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理有关。免疫是机体识别 和清除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形物质,以维持机体 外环境相对恒定所产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反应。 ➢ (3) 调整作用 ➢ 穴位注射对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如对消化系统的调 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 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等方面,其调节作用是双向 的,当功能亢进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缓解;当 功能低下时, 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增强。
➢ 3. 双向作用:研究者发现,不同经穴对不同药物 反应性不同,经穴有辨别性的接受化学性刺激的 性质或者说穴位组织对注射药物有一定的辨识作 用,这正是药物的归经理论表现所在。在穴位注 入有相对特异性的药物,这种药物的性味与此经 穴具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即归于此经,就能显著 地加强穴注药物的效应;相反,如果注射进入的 药物被识别不利时,穴组织能够减弱或者纠正这 种不良效应。穴位注射当以经络为载体,把药物 运送到相应区域或部位,从而发挥药物和经穴的 双向作用,使药效得到加强,并且更迅速、持久。 显药效的发生与发展有经络功能的参与和协同, 有一定的循经性,遵循经穴——脏腑相关原理。
穴位注射法疗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穴位注射的概念和 操作方法。
2、熟悉穴位注射的适应范围和注 意事项。
一、定义
【定义】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技术操作。将针刺及
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达到 1+1大于1的功效。
色泽变异等,软组织损伤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一般每次2~4穴,不宜过多,以精为要。
6.熟悉注射部位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重要神经及血管。
八、操作方法
一、取药: 1.术者戴好口罩、肥皂水洗手,再以清水冲洗;亦可直接消毒啫喱干洗手。 2.核对患者名字、年龄、药物、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及过敏史。 3.从包装取出注射器时,将针头斜面与注射器刻度调节到一个水平面旋紧。 4.碘棉签消毒注射药物瓶颈,砂轮锯瓶颈后在消毒,后折断瓶颈。 5.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药剂瓶的液面下面、左手食指、中指夹住瓶颈下缘,
在的部位、注射器的规格等选择不同的持针方式、进针方式及 进针角度。 持针方式: 1.执笔式:如手持钢笔姿势,用 拇指和食指在注射器前夹持,以 中指在后顶托扶、适用于各种注 射器的操作:
八、操作方法
三、持针方式、进针方式、进针角度
2.三指握式:以拇指在内、食指 中指在外的方法握持注射器。主 要适用于进针及进针后的提插操作。
3.掌握式:用拇指、中指、无名指 握住注射器,将食指前伸抵按针头, 小鱼际抵住活塞。主要适用于斜刺 及平刺,如背腧穴的进针可采用掌握式。
八、操作方法
三、持针方式、进针方式、进针角度
4.五指握持式:以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掌握注射器, 适用于短小或粗径注射器的操作:
进针方式:
1.单手持针:以执笔式或五指握持式握 持注射器,针尖距离穴位0.5cm,瞬间 发力刺入,是较常用的进针方式。 常用于:如肾腧、大肠腧、阳陵泉、 足三里的进针等等。
穴位注射

4、使用腧穴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 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以期得到患者的合作。如局部 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 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PPT学习交流
9
护理骨干培训
5,胸背部脊椎两侧腧穴注射时 ,针尖斜向脊椎为宜,避免直刺 引起气胸。体内有重要脏器的部 位不宜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6、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 ,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 多,药量也可酌情减少,以免晕 针。
7、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及合 谷、三阴交等穴,不宜作腧穴注 射,以免引起流产。
PPT学习交流
• (室内温湿度适宜,适合P此PT学习项交流
12
护理骨干培训
• 3、洗手-戴口罩-核对用物-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你好,现在由我为你开始治疗好吗?请让我再次核 对一下你的床头卡和腕带,核对床号、姓名、诊断、 穴位,这个操作采取坐位比较合适,我协助您坐起 来吧。今天我给你选的穴位是曲池穴,请先将你的 右前臂屈肘90度,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我按 压时您如果感到局部酸麻胀痛,请您及时告诉我。--消毒(有点凉有点痒,请您忍耐一下)--二次核对 (穴位、药物)---进针,提插得气---注射、询问--起针--再次核对(床头卡、腕带、穴位)。
1请问您以前对药物有过敏吗?
• 有稍事磕碰皮肤出现出血、瘀 斑的症状吗?
• 您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怎么样?
• 那让我看看您的注射部位皮肤 可以吗?局部皮肤无红肿、无 破溃、无炎症,无瘢痕,适合 此项操作。
• 这项操作大概需要10分钟,请 问您还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 稍等。
穴位注射操作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 发挥经络腧穴及药物的药效作用,更有利于调整机体的功 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治疗的操作较单纯针刺较为复杂,除与针刺相同 者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穴位局部解剖、药物的适应症、配 伍禁忌、不良反应等知识。
适应病症广泛,凡临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神经针灸各科疾 病均可用本法治疗,疗效较佳。穴位给药用药量小,可取 的与大剂量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相同或更好的疗效,又可 减少用药量。
5/2/2019
五、注射部位、用具
穴位注射部位:最初只局限于疼痛点,从阿是 穴逐步发展到应用个别经穴奇穴以及人体的部分 腧穴、耳穴等。
穴位注射用具: 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 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 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 为5-7号 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 的长针头。
5/2/2019
七、特点
由于用药量较小,药物的毒副作用大为降低,因 而安全性较强。
药物作用与穴位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药物在穴位 滞留时间较长,使药疗时效及穴位刺激时间延长。
穴位注射后,人体可随意活动而不受限制,较针 刺的留针节省了治疗时间。
补内服药物之不足,特别对体质虚弱、老人及儿 童不能服药者更为适宜。
5/2/2019
八、取穴原则 临床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 常以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对症选穴三种,此三种
方法可单选也可合选,临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穴。 所选穴位通常有四种,经穴(后溪——手太阳小肠
经)、奇穴(太阳穴,不归任何经脉)、阿是穴 (不固定点,是一些疾病的反应点、压痛点、敏感 点等)、耳穴(分布于耳廓上的穴位) 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位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 位,并宜选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穴位注射疗法
永昌县中医院 穆泽华
5/2/2019
一、概念
穴位注射是根据中医辨 证施治理论,采用小剂量 中药或西药注入穴位以治 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用 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 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 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 是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 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 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 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 是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
2.系统总结阶段(八九十年代) 3.技术成熟应用阶段(近十年)。 4.历经60余年,源于西医注射疗法,渐被中医所兼收,
成为一种理论较为完整,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用于极 为广泛,疗效较为理想,前途极为广阔的疗法。
5/2/2019
三、适应症
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 围非常广泛,穴位注射 的病种达100余种,中 医诸证、西医内科、外 科、妇科、儿科、五官 科、皮肤科、骨科、神 经精神等各科疾病的治 疗。也可用于外科手术 的麻醉、手术并发症的 防治,对有些疑难病症 也有较好的疗效。
5/2/2019
二、发展历史
穴位注射疗法形成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之后的五十年代初 期 ,至今已有近60 年的历史,其名称经 历了封闭疗法—— “孔穴封闭疗法”或 称“经穴封闭疗法” 或称“穴位封—— “穴位注射疗法”三 个阶段。
5/2/2019
四个阶段
1. 穴位注射从肌肉注射到神经阻滞的推广应用阶段 (六七十年代)
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 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5/2/2019
内科疾病
骨伤科疾病
妇儿科
外科、皮肤 科
五官科
头痛、感冒、咳嗽、 痹证、扭挫 痛经、月 哮喘、胃痛、腹痛、 伤、 、颈椎病、 经不调、 泄泻、痢疾、淋病、 颈肩综合症、 崩漏、带 失眠、心悸、心痛、 肋软骨炎、腰 下更年期
高血压、眩晕、耳 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症、
5/2/2019
六、作用机制
经络的作用: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运行气血,营养 全身;抗御病邪,反应病候。
穴位的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双 向调整作用,药物对穴位的持久作用。
药物的效能作用较其它作用给药具有用药量小,药 物可经经络直达病所,药物吸收快,作用佳的优势。 现代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穴位治疗尤其是部分穴位 注射用药几乎与静脉途径给药见效速度、效果一致, 是一种极好的给药途径。
5/2/2019
十、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 (1)准备物品:药物、消毒液、棉签、注射器或封闭针 (2)根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 (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针下要避开大的神经、血管,
5/2/2019
九、用药原则
临床中穴位注射所用的药物非常广泛,有中药注射液,西药 注射液,比较特殊的有自家血注射,蜂毒注射等;注射时有 用单纯一种药液,也有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或交替使用者;
用药剂量也有较大差异,最少者每穴0.1ml,多者可达每穴 4ml。穴位注射的作用点是腧穴,所注药物通过腧穴,经络 系统发挥作用,因此在选择用药上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 原则。
面神经炎带 视神经萎缩、
状疱疹
鼻炎、慢性
皮肤瘙痒症 咽炎、眼睑
下垂等
5/2/2019
四、常用药物
包括了可肌肉注射的绝大部分药物,如西药液体制剂、中
药液体制剂、组织液等。都可供穴位注射用。常用的药物有 以下3类: (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 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 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 (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 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 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 卡因等。 随着临床实践的广泛应用,还增加了氧气、空气、血液、 植物油注射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穴位注射的内容。
鸣、耳聋、中风、 坐骨神经痛、 慢性盆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痿证、支气管哮喘、 腰肌劳损、膝 急性胃肠炎、慢性 关节骨性关节 胆囊炎、风湿、内 炎等 风湿性关节炎
炎、不孕 症等 、小 儿麻痹后 遗症等。
、
乳痈、肠痈、 目赤肿痛、
风疹、痤疮、 咽喉肿痛、
银屑病、乳 中耳炎、鼻
腺增生、胆 炎、急性结
石症、面瘫、 膜炎
三叉神经痛、 麦粒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