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升)
7
重复法
反译法(作业评讲与提 8
升)
9
句型转换
理论 课时
2 1 2 1 2 1 2 1 2
学时安排
实验 课时
习题 课时
1
1
1
1
小计
2 2 2 2 2 2 2 2 2
长难句(作业评讲与提
10
1
升)
11
特殊句式
2
语法成分的互换(作业
12
1
评讲与提升)
13
一文多译
2
特色理论简介(作业评
14
1
讲与提升)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 成绩考核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2. 平时主要考查出勤及作业情况,占总成绩的 40%。平时成绩基础分为 75 分,1 个好的表现(简称 GJ,指回答问题或作业等表现优异的情况)等同于 3 分,平时成绩可以超过 100 分,总评成绩最多不超过 99 分;1 次缺席(记录表中用?表示)减 3 分;3 次请假(记录表中用 l 表示)减 2 分。 3. 期末考试为笔试,占总成绩的 6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刘龙根、胡开宝、伍思静,《大学英语翻译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 陈文伯,《译艺:英汉汉英双向笔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大纲执笔: 杨炳钧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代码:001-(2017-2018-1)EN411 学分/学时:2/32 适用专业:不限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英汉互译2》教学大纲

《英汉互译2》教学大纲

英汉互译2、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英汉互译〃系英语专业技能必修课程,这是一门操作性、技巧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两种语言和各方面的知识,是专业英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活动。

针对已获得基础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学生,帮助其学习和掌握英汉互译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针对各类文本体裁,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英汉双向笔译,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高质量的笔译人才。

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阅等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在源语听辨、口译记忆、交传笔记、数字口译、信息重组、口译产出、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口译职业化等放啊民的额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交传口译技巧,如记忆、笔记、综述、信息的快速分析、数字转换、连贯表达等;掌握不同口译场合所需的口译策略;轻松完成基本的商务口译任务,如外贸谈判、投资洽谈、会展口译、礼仪口译、旅游口译、联络陪同口译等。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1、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翻译工作的认识,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互相转换的规律,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并能胜任普通的笔译工作。

2、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训练,能基本掌握英汉语言的显著差异,能够在达意、准确、连贯和忠实四个层面不断提高笔译水平;能够针对不同本文语境,流畅地进行汉英英汉双向,尤其是汉英笔译工作。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文章及文学作品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或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翻译速度为每小时450 个英文单词左右,译文忠实于原著,语义流畅。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五、教学内容第1 章Going Global and Translation (支撑课程目标2、3)重点内容:翻译助力“走出去”的意义、条件、方法难点内容: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如何行教学内容:1、走出去的困惑2、名家推荐3、翻译思维4、跨文化交际意识5、翻译职业意识第2章Lexical Selection (支撑课程目标1、2、3)重点内容:词义选择难点内容:语篇中的词义选择教学内容:1、词语的意义2、语境意义3、搭配意义4^原型意义5、翻译评析第 3 章Variety of Translation重点内容:一词多义的翻译难点内容:语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教学内容:1、汉语词语翻译的多样性2、汉语成语翻译的多样性3、汉语句子翻译的多样性4、翻译评析(TEM8)第 4 章Equivalence重点内容:对等译法难点内容:意义对等而非形式对等教学内容:1、警惕“假朋友”2、语境辨析与逻辑常识3、成语的对等译4、谚语的对等译6、翻译评析第 5 章Amplification, Reduction重点内容:增词与删减难点内容:增词与删减策略的语篇运用教学内容:1、出于语法需要的增词2、出于语义与修辞需要的增词3、范畴词删减4、语义重复的删减第 6 章Transproperty重点内容:词类转换难点内容:转性译法的运用教学内容:1、汉语动词转移2、汉语名词转移3、汉语形容词或副词转移4、翻译评析第7 章Hypotaxis & Parotaxis重点内容:意合与形合难点内容:意合向形合的转换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2)(支撑课程目标1、2、3)(支撑课程目标1、2)(支撑课程目标1、2)(支撑课程目标1、2、3)1、汉语意合的特点2、意合的实现手段4、英语形合的特点5、形合的实现手段6、翻译评析第8 章Documentary Translation (支撑课程目标2、3)重点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再议文献翻译难点内容:逻辑、严谨、选词教学内容:1、当今时代的中国故事2、译文的严谨性3、译文的逻辑性4、斟酌选词留有余地5、头重脚轻与头轻脚重六、教学安排该课程每周2学时,16周,16学时为课堂授课教学时间,16学时为课内实践教学(模拟口译、小组演练、同行评议)时间。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史宝辉(辑)一、翻译教材(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陈宏薇,1996,《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教育。

陈宏薇,1998,《汉英翻译基础》。

:外语教育.陈茂松,1996,《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教育。

陈廷佑,1994,《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华龄。

范仲英,1994,《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

冯庆华,2002,《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外语教育。

古今明,1997,《英汉翻译基础》。

:外语教育.郭著章、李庆生,1996,《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

靳梅琳,1995,《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

居祖纯,1998,《汉英语篇翻译》。

:。

居祖纯,2000,《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

居祖纯,2002,《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

柯平,1991,《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李辛,1993,《实用汉译英手册》。

:物资.李运兴,1998,《英汉语篇翻译》。

:。

刘季春,1996,《实用翻译教程》。

:中山大学.刘宓庆,1987,《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外语教育。

吕俊、侯向群,2001,《英汉翻译教程》.:外语教育。

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1983,《汉英翻译教程》.西安:陕西人民.彭长江,2002,《英汉-汉英翻译教程》.长沙:师范大学.单其昌,1991,《汉英翻译入门》。

:教育。

申雨平、戴宁,2002,《实用英汉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

孙万彪、王恩铭,2000,《高级翻译教程》。

:外语教育。

孙致礼,2003,《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外语教育。

王宏印,2002,《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王治奎(),1999,《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修订版)。

济南:山大学.温秀颖、马红旗、王振平、孙建成,2001,《英语翻译教程(英汉·汉英)》.天津:南开大学.许建平,2000,《英汉互译与技巧》。

“汉英笔译”课程教学大纲

“汉英笔译”课程教学大纲

“汉英笔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汉英笔译课程编号:04222134英文名称: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开设专业:翻译专业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汉外翻译历史与理论、翻译标准、翻译策略与技巧,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根据翻译目的,选择恰当的翻译技巧,完成相应难度系数的汉英篇章翻译,提高学生汉英翻译的基本技能和鉴赏能力。

(二)课程目标1.对两种语言现象差异和文化差异有较强的敏感性,有较强的汉英转换能力;2.能独立完成课程中的各种汉英翻译练习,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表达流畅;3.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语篇章或段落译成忠实于原文、语言通顺的英语。

4.能对译例的优劣得失进行适当的评析,从而提高语言分析与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汉英翻译的历史和基本概念1.了解汉英翻译的历史及代表人物;2.了解汉英翻译学习的重要性;3. 通过练习掌握直译、意译、功能对等等相关翻译专业术语。

第二章翻译的过程及基本技巧1. 了解汉英翻译过程的不同模式;2. 掌握分析理解原文的方法及译入语的表达特点;3. 掌握并理解翻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巧。

第三章语言文化对比与汉英翻译1. 了解并掌握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2. 通过练习了解英汉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与启示。

第四章汉英翻译中的主语选择1. 了解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方面的差异;2. 通过练习了解英汉语句式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和启示。

第五章汉英翻译中的词义选择1. 了解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语义方面的差异;2. 通过练习了解英汉语句式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和启示。

第六章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1. 了解汉语“得”字句、“把”字句、外位结构、四字格等汉语特殊句型;2. 通过练习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特殊句式的翻译技巧。

翻译类参考书目

翻译类参考书目

1.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3.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4.陈延佑《英文汉译技巧》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5.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6.崔永禄《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7.单其昌《汉英翻译技巧》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8.杜成南,文军主编《中国当代翻译百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9.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0.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1.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12.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3.黄龙《翻译技巧指导》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14.黄龙《翻译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15.姜治文,文军编著《翻译批评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16.金堤《等效翻译探索》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17.居祖纯《汉英语篇翻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8.孔惠怡,扬承淑《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9.孔惠怡《翻译文学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0.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1.林相周《英语理解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2.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23.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25.刘玉珍《文化交流英语》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26.刘重德《浑金璞玉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27.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528.罗新璋编《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9.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0.穆雷编著《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1.钱钟书等《林纾的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2.孙致礼.《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33.王大伟《现代汉英翻译技》巧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34.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35.谢天振《译介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6.许钧《翻译思考录》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37.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38.扬自俭,李瑞华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9.姚念庚,范兵《英汉翻译论稿》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40.尤金奈达著《奈达论翻译》谭载喜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41.尤金奈达著《语言文化与翻译》严久生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42.张今《文学翻译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43.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4.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45.Baker,Mona. Routledge Encyclopa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1998 Baker,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f Translation.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6.Basnet,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Revised Edition). Methuuen Co.Ltd,1988 Car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eo rge Steiner.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197547.Hatim, Bsil and Mason,Ia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i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0 Newmark,P.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Pergamon,Oxford,1982 Newmark,P.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London.Prentice Hall,198848.Nida,Eugene 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Nida,E.A.&Taber,C.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Brill Lyden,197449.Rojer T.Bell.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199150.Schaffner,Christian and Kelley-Holmes,Helen.Ed.Cultural Functions of Translati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5。

《翻译理论与实践I》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I》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I》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I》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课程性质:学科领域选修课课程编号:025*******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适用于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预备知识:基础综合英语课程教材:穆雷主编,《英汉翻译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参考书目:[1] 张培基主编,《英汉翻译教程》(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2] 古今明编著,《英汉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3] 刘全福编著,《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考核方式:考查制定时间:2013年10月制定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翻译理论与实践I》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翻译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面向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第五学期)开授。

该课程由翻译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

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翻译的标准与原则,翻译的功能,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旨意、风格的理解与分析,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主的各种翻译方法,文化差异对翻译等值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这些翻译理论的介绍,期望学生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应用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

翻译实践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通过大量翻译习练使学生熟悉各种翻译技巧并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增强其对忠实传达原文旨意和风格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进而全面提高其实际翻译能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I》课程以英译汉为主。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翻译概述 4 第二章英汉语言文化比较 4 第三章理解原文 2 第四章基本翻译技巧 6 第五章英语词汇的汉译 4 第六章英语句子的汉译 6 第七章英语篇章的汉译 6合计32第一章翻译概述(4学时)一、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定义;2.了解翻译的过程;3.理解并掌握翻译的标准;4.理解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思想;5.了解对一名翻译人员的基本要求。

翻译学院课程大纲(全套)

翻译学院课程大纲(全套)

目录《圣经》与英语文学 (4)大学德语四级考试训练 (5)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辅导 (6)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辅导 (7)当代西方翻译研究 (8)德语(第二外语) (10)德语综合技能培养与实践.................................................... 11读解提高篇................................................................ 12德语语法词汇练习..................................................................................................................... 12读解挑战篇................................................................ 14法语(第二外语).......................................................... 15翻译的文体分析模式........................................................ 16翻译工作坊................................................................ 17翻译教学法................................................................ 18翻译理论与技巧............................................................ 19翻译理论与实践.. (20)高级日语.................................................................. 21高级英语(一、二)........................................................ 22汉英文体翻译.............................................................. 23汉语语言学研究............................................................ 24基础日语.................................................................. 25基础日语综合练习.......................................................... 26交替传译(1-3)........................................................... 26科技德语.................................................................. 28科技日语.................................................................. 29英语口译.. (30)翻译理论与实践............................................................ 31口译初步与视译(1、2).................................................... 32跨文化交际与涉外礼仪...................................................... 33美国文学.................................................................. 34美学通论.................................................................. 35日本当红作家名作赏析...................................................... 36日本概况.................................................................. 37日本文化史................................................................ 38日本文学史................................................................ 39日本文学作品欣赏.......................................................... 40日本语概论................................................................ 41日企就职前培训............................................................ 42日语(第二外语).......................................................... 43日语古典文法.............................................................. 44日语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45日语会话.................................................................. 461日语听力.................................................................. 47日语网上阅读.............................................................. 48日语应用文写作.. (49)日语语法.................................................................. 50日语阅读.................................................................. 51实用商贸德语.............................................................. 52商务日语.................................................................. 53生活在日本................................................................ 54诗歌翻译与欣赏............................................................ 55实践德语(一、二)........................................................ 56实用德语写作与翻译(一、二).............................................. 57实用翻译(1、2).......................................................... 58速记 .. (59)同声传译(1、2).......................................................... 60文化比较研究.............................................................. 61文学翻译(1、2).......................................................... 62西方文明简史.............................................................. 63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文学.................................................... 65新闻德语.................................................................. 66学术论文写作.............................................................. 67译著选读.. (68)译作比较与批评 (69)英国文学(一、二)........................................................ 70笔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二)...................................... 71英汉/汉英商务翻译......................................................... 72英美翻译简史.............................................................. 73英美文学史................................................................ 74英文小说汉译. (75)英语词汇学................................................................ 76英语国家概况. (77)英语教学法 (78)英语口语 (79)英语视听说................................................................ 80英语听力.................................................................. 81英语网上阅读.............................................................. 82英语写作.................................................................. 83英语演讲.. (84)英语应用语言学 (85)英语语音 (86)英语语音提高 (87)英语阅读 (88)英语阅读技能培养与实践 (89)日语影视经典名著欣赏...................................................... 90日语影视作品欣赏(1、2).................................................. 912语篇分析.................................................................. 92语言学导论................................................................ 93中国翻译简史. (94)中西翻译史(1、2) (95)专业八级测试—听力 (96)专业八级模拟测试 (97)专业四级测试—听力与听写 (98)专业四级测试—听力与写作 (99)英语专业四级测试—写作.................................................. 100专业四级模拟测试........................................................ 101综合德语(1—4)........................................................ 102综合英语................................................................ 1033《圣经》与英语文学课程代码:63135000课程名称:《圣经》与英语文学英文名称:the Bible and English Literature学分:1 开课学期:第9学期授课对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德双语专业本科学生,翻译专业本科学生课程主任:张彩波,副教授,硕士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旨是从文学的角度解读《圣经》;从英语文学作品中探究《圣经》的影踪。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课程名称: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类别:选修学分:2总学时:32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在基础阶段,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

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250汉字。

”在高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50个英语单词。

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翻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300汉字。

”按照此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翻译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学对象本大纲的教学对象为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

在学习翻译课程之前,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4200个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个)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词组和短语。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翻译课的目的就是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理论素养,使学生在翻译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英汉语语篇时,做到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表达上通顺流畅。

三、教学内容:1.翻译的重要性2.翻译的标准2.1 严复的“信,达,雅”2.2 钱钟书的“化境”2.3 奈达的“等效论”2.4 辜正坤的“多元互补”2.5 刘重德的“信,达,切”2.6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艺术性3.翻译的性质:3.1 翻译与创作的区别3.2 翻译的性质:再现原文语篇的信息4.翻译方法:4.1 直译与意译的区别4.2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意结合,灵活运用5.翻译过程:5.1 分析——透过原文表层结构,抓住其深层的信息5.2 传译——用目的语将原语所表达的信息转述出来5.3 重组——按译语的规则重新组织译文,做到通顺流畅5.4 检验——检验译文是否做到忠实、通顺6.翻译腔及其对策:6.1 什么是翻译腔6.2 翻译腔的根源6.3 如何克服翻译腔7.英汉语言的差异与翻译:7.1 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7.2 英语的静态与汉语的动态7.3 英语被动意义的显性特征与汉语的隐性被动与中动的区别7.4 英语复句的多层次性和汉语复句的单层次性7.5 英语的直线思维与汉语的螺旋形思维8.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翻译9.翻译技巧:9.1 增词法 9.2 减词法9.3 省略法 9.4 改变词类9.5 调整词序 9.6 正反、反正表达法9.7 拆句法与合句法10.翻译单位:10.1 以句子为单位 10.2 以段落为单位10.3 以语篇为单位11.教学内容的设计:11.1 翻译理论的介绍11.2 名家名译赏析11.3 分项训练四、教学安排翻译课为选修课,为期一学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一、英汉语比较与对比书目(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下同)何善芬,2002,《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瑞华(主编),1996,《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连淑能,1993,《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文国,1997,《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彭宣维,2000,《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邵志洪,1997,《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还(主编),1993,《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魏志成,2003,《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萧立明,2002,《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熊文华,1997,《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1990,《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自俭(主编),2000,《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自俭(主编),2002《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世开(主编),1999,《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2001,《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二、翻译理论书目(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翻译通讯》编辑部,1984,《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翻译通讯》编辑部,1984,《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郭建中,2000,《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黄雨石,1988,《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黄振定,1998,《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黄忠廉,2002,《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金隄,1998,《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廖七一,2001,《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刘宓庆,1998,《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刘宓庆,1999,《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刘宓庆,1999,《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刘重德,1991,《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吕俊,2001,《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申丹,1995,《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申雨平(编),2002,《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思果,2002,《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孙致礼,1996,《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谭载喜,1999,《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谭载喜,2000,《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王克非,1997,《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自俭、刘学云(编),1994,《翻译新论(1983-1992)》。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杨自俭(主编),2002,《译学新探》。

青岛:青岛出版社。

张柏然、许钧(主编),2002,《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三、翻译实践书目(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包惠南,200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陈定安,1991,《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陈生保,1998,《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陈廷祐,2001,《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陈文伯,1998,《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陈中绳、吴娟,1990,《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程镇球,2002,《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方梦之,1994,《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1996,《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冯庆华主编,2002,《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冯志杰,1998,《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何炳威,2002,《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何刚强,1994,《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何刚强,1996,《最新英语翻译疑难详解》。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何刚强,1998,《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晓吉,1990,《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惠康,1998,《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金惠康,2003,《跨文化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队外翻译出版公司。

李亚舒、严毓棠、张明、赵兰慧,1994,《科技翻译论著集萃》。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正中,1997,《国际经贸英汉翻译》。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陆钰明,1995,《汉英翻译指导》。

上海:远东出版社。

乔海清,1993,《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单其昌,1989,《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单其昌,1990,《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思果,2002,《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倜西、董乐山等(编),2002,《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汪福祥、伏力,2003,《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王令坤(主编),1998,《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吴伟雄、方凡泉,1997,《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许国烈,1985,《中英文学名著译文比录》。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许明武,2003,《新闻英语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叶子南,2001,《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于岚,1997,《英汉实例翻译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喻云根,1996,《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张经浩,1996,《译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张鸾铃,1996,《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章和升、王云桥,1997,《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1993,《联合国翻译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选编),1986,《论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钟述孔,1997,《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周方珠,2002,《英汉翻译原理》。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朱诗向,2002,《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四、翻译教材书目(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陈宏薇,1996,《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陈宏薇,1998,《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陈茂松,1996,《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陈廷佑,1994,《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范仲英,1994,《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冯庆华,2002,《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古今明,1997,《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郭著章、李庆生,1996,《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靳梅琳,1995,《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1998,《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2000,《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2002,《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柯平,1991,《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辛,1993,《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李运兴,1998,《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刘季春,1996,《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刘宓庆,1987,《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俊、侯向群,2001,《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1983,《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彭长江主编,2002,《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单其昌,1991,《汉英翻译入门》。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申雨平、戴宁,2002,《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孙万彪、王恩铭,2000,《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孙致礼,2003,《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宏印,2002,《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治奎(主编),1999,《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修订版)。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温秀颖、马红旗、王振平、孙建成,2001,《英语翻译教程(英汉•汉英)》。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许建平,2000,《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杨莉藜,1993,《英汉互译教程》(上、下册)。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曾诚,2002,《实用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蓓,2001,《汉英时文翻译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1983,《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庄绎传,2002,《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五、国外翻译理论与实践书目(以下所列书目均已在我国出版:带*号者已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带**号者已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Baker, Mona. 1992.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Bassnett, Susan & AndréLefevere. 1998.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Bell, Roger T. 1991.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Longman.Catford, J. 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in 1991)** Hatim, Basil. 1997.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Devon: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Hatim, Basil & Ian Mason. 1990.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don: Longman.Hewson, Lance & Jacky Martin. 1991. Redefining Translation: The V ariational Approach. London: Routledge. Reprinted by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rp. in 1992.** Hickey, Leo. 1998.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Newmark, Peter. 1982.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Newmark, Peter. 198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Nida, Eugene A. 1991.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in 1998, also appears in Nida 2001)Nida, Eugene A. 1996.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ruxelles: Les Éditions du Hazard.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in 1999) ** Nida, Eugene A. 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Nord, Christiane. 1997.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 Snell-Hornby, Mary. 1995.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Steiner, George. 1998.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3r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oury, Gideon. 1995.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Wilss, Wolfram. 1982.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Tübingen: Gunter Narr Verlag.六、我国主要翻译期刊《中国翻译》(双月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