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日语中的外来语

合集下载

探讨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探讨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日本外来语在日本的实际生活中占据了无可或缺的地位,影响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本文就日语外来语形成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以加深人们对日语外来语的了解。

关键词:日语外来语形成原因影响前言: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语不断的引入并被广泛使用,深深地影响了日本文字的形成和发展。

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和国际交流的结果,外来语的形成和使用给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一方面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给日本的文化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下面我们根据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探究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分析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一)日语的本身特征有利于外来语的传入和形成对日语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外来语全部是用片假名来表示,这是因为片假名是表音文字,没有实在意义。

日本人在引进外来语的时候,不用过多考虑其涵义等因素,只根据大概的发音用片假名的形式来表示即可。

其表示形式有几种,1、直接音译2、外来语和汉语结合3、英语和外来语组合4、在和语的基础上增减等。

外来语的构成和使用形式灵活多变,这是由于日语本身的特征决定的。

此外,日语属于粘着语,借助语助词、助动词和利用词尾变化可充当多种语言成分,将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的词尾和外来语结合就可以形成新的动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

日语的名词相对英语来说,是没有性、数、格的变化,而音译的外来语绝大部分是名词,因此,将两个名词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生成一个新的名词,不用考虑单复数、名词所有格之类的语法性因素。

这样一来,极大地促进了外来语的传入和形成,并不断扩大。

(二)日本经济的发展促进与国际交流,加快了外来语的形成1530年葡萄牙商船绕过大西洋到达日本,开始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并带来了大量的新鲜名词,这对于闭塞的日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吸引,日本语言家就利用片假名来记录这些名词,这是最早传入日本的外来语。

在葡萄牙之后,西班牙、荷兰等国的商船、传教士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语。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从外来语译法剖析中日文化特质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从外来语译法剖析中日文化特质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从外来语译法剖析中日文化特质日本作为一个东亚国家,其文化特质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语言中的外来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对外界文化和知识的接纳与吸收。

本文旨在从外来语译法的角度来探讨日本文化的特质。

一、外来语在日语中的使用外来语在日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几乎贯穿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外来语主要来自于英语、法语、德语等欧美语言,以及汉语等亚洲语言。

这些外来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定的语用功能,为日语的表达提供了便利。

二、外来语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外来语的过程中,日本人往往采用的是直接音译的方式。

直接音译不仅可以保留外来语原有的发音和语素结构,还能够快速传达外来词汇的含义。

例如,从英语中引入的“コンピュータ”(计算机)一词,通过直接音译的方式,日本人便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计算机这个概念。

三、外来语译法的背后文化特质外来语译法的选择与日本文化的特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注重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但又积极吸纳外界的先进知识和技术。

因此,日本人在翻译外来语时,往往希望保持原词的语音和形态,以体现其独特性和外来性。

这一特点也反映了日本文化对多样性的包容与融合。

四、外来语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外来语的存在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外来语丰富了日本人的表达方式,使得他们能够更准确、更简洁地表达意思。

其次,外来语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技术,为日本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再次,外来语的使用促进了日本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得日本文化更具国际化的特点。

五、外来语译法的挑战与发展尽管外来语在日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外来语译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外来语的直接音译不一定能够完全传达原词的意义和内涵,有时会存在歧义。

另一方面,随着日本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外来词汇不断涌现,对外来语的翻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综上所述,外来语作为日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日本文化对外界文化的积极吸收和融合。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范文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范文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和商业合作日益频繁,作为连接各国企业与文化之间的桥梁,商务日语的作用愈显突出。

在这个多文化交融的年代,商务日语中的外来语词汇越来越多,这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还促进了跨国企业的商务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重点探讨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外来语在商务日语中的重要性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许多外来语词汇逐渐融入了商务日语中。

这些外来语不仅丰富了日语词汇,还为商务交流提供了便利。

在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商务日语中的外来语词汇更加丰富多样。

这些外来语词汇的准确翻译对于确保商务交流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外来语翻译的难点与挑战在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首先,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某些外来语词汇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歧义或误解。

其次,部分外来语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难以在翻译中准确传达其原意。

此外,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外来语词汇不断涌现,要求译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应对新的挑战。

四、商务日语外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为了解决商务日语外来语翻译中的难点和挑战,本文提出以下方法与策略:1. 深入理解: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外来语词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以准确理解其原意。

2. 对应词汇选择: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最合适的对应词汇进行翻译。

3. 创新翻译方法:在遇到难以直接翻译的外来语词汇时,可以采用音译、意译、借词等方法进行创新翻译。

4. 借助工具与技术:利用在线词典、翻译软件等工具和技术辅助翻译过程,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5. 持续学习与更新:随着新的外来语词汇的不断涌现,译者需要持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应对新的挑战。

五、实例分析以“”这一外来语词汇为例,在商务日语中,“”通常被翻译为“人工知能”。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日语是一门充满了外来语的语言,这是因为日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其他国家语言的影响。

在日本的语言文化中,外来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融合。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本语言文化特点进行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来自于汉语、英语、葡萄牙语、法语及德语等语言。

这些外来语往往被日本人改编、吸收并使用到他们的日常对话中,为日语增添了很多丰富的表达方式。

1. 汉字及汉语词汇历史上,日本从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汉字及汉语词汇。

许多汉字成为了日本的一部分,它们被用来构成了日本的书写系统。

汉语词汇也成为了日语中的外来语。

“天气”、“学生”、“自行车”等词汇都是来自于汉语。

2. 英语词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词汇也开始逐渐融入到日本的日常用语中。

“コンピュータ”(计算机)、“テレビ”(电视)、“マンション”(公寓)等词汇都是来自于英语。

3. 葡萄牙语在16世纪,葡萄牙人最先来到日本,并带来了许多葡萄牙语词汇。

“茶”就是来自于葡萄牙语“chá”的音译。

4. 法语及德语法国和德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也对日本有过一段时间的影响。

一些法语及德语词汇也进入了日语当中。

“エレベーター”(电梯)就是来自于法语以及德语的词汇。

日本语言文化特点除了外来语的丰富,日语本身也有一些非常独特的语言文化特点。

1. 尊敬语日本人非常重视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这在日语当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日语中,有一套完整的尊敬语体系,根据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尊敬语来表达。

对长辈、客户、老师等尊敬的人物使用不同的尊敬语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礼仪。

日语中,也有专门用来表达尊敬的动词及形容词。

这些敬语通常在正式场合或者对长辈、客户等尊敬的人物时使用。

3. 礼貌用语日本人非常注重礼貌用语。

在日语当中,有非常多的礼貌用语,用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范文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范文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语言交流在商务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21世纪的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外来语不仅丰富了日语词汇,还为商务交流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探讨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方法及特点,并分析其在商务沟通中的重要性。

二、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概述商务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来自于英语、汉语等其他语言。

这些外来语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21世纪的商务活动中,掌握这些外来语的翻译对于提高沟通效率、促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外来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1. 直译法:对于那些与原语言文化背景相近的外来语,可以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保留原词的语义信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2. 意译法:对于那些与原语言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外来语,可以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更注重传达原词的含义,而非形式。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处理。

3. 音译法:音译法是一种将外来语按照原发音进行翻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保留原词的发音特点,使读者更容易识别和记忆。

4. 结合语境法:在翻译外来语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不同的语境下,同一外来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语境因素。

四、外来语翻译的特点1. 准确性:在商务活动中,外来语的翻译必须准确无误。

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误解或沟通障碍。

2. 专业性:不同领域的外来语具有不同的专业特点。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3. 灵活性:在翻译外来语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有时需要直译,有时需要意译,甚至需要进行创新性的翻译。

五、外来语翻译在商务沟通中的重要性1. 提高沟通效率:通过准确翻译外来语,可以缩短双方的理解时间,提高沟通效率。

这对于跨国商务活动尤为重要。

2. 促进国际合作:在国际贸易、投资等领域,掌握外来语的翻译对于促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范文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范文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语言交流在商务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21世纪的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这些外来语不仅丰富了日语的词汇,还为商务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方式。

本文将探讨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方法及其重要性。

二、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来源与种类在21世纪的商务日语中,外来语主要来源于英语、汉语等国际语言。

这些外来语涉及到各个领域,如科技、经济、文化等。

其中,科技领域的外来语尤为丰富,如“E-commerce”(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

此外,一些国际通用词汇也被广泛地引入到商务日语中,如“GTP”(全球贸易伙伴)等。

三、外来语翻译的重要性在商务交流中,外来语的翻译对于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沟通的顺畅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外来语的翻译有助于提高商务沟通的效率。

通过使用外来语,双方可以更快地理解彼此的意图和需求。

其次,准确的外来语翻译有助于减少误解和避免沟通障碍。

在跨国商务交流中,双方往往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准确的外来语翻译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和习惯。

四、外来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在进行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时,应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准确理解外来语的含义和用法。

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对外来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进行深入了解,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其次,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等。

此外,还应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使翻译结果更加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

五、实例分析以“E-commerce”(电子商务)为例,其日语翻译为“電子商取引”。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理解“E-commerce”的含义和用法,同时考虑到日语的表达习惯。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将“E-commerce”直接翻译为“電子商取引”,这样既保留了原词的语义信息,又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范文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范文

《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语言交流在商务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21世纪的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这些外来语不仅丰富了日语的词汇,还为商务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方式。

本文将探讨21世纪以后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翻译,分析其特点、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的特点及重要性(一)特点1. 词汇丰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商务日语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来语词汇,这些词汇涵盖了科技、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2. 语义明确:外来语在日语中往往具有明确的语义,有助于提高商务交流的效率。

3. 表达简洁:外来语的运用使得商务沟通更为简洁明了,节省了沟通成本。

(二)重要性1. 促进国际交流:外来语的翻译有助于国际商务交流的顺利进行,推动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 丰富日语词汇:外来语的引入为日语词汇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日语更加丰富多样。

3. 提高沟通效率:通过外来语的翻译,商务人员可以更快地理解对方的意思,提高沟通效率。

三、商务日语中外来语翻译的难点与问题(一)语义理解差异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外来语时往往会出现语义理解上的偏差。

(二)专业术语不统一某些外来语在商务领域中属于专业术语,但不同的翻译者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译法,导致术语不统一,影响交流效果。

(三)语法结构差异日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这也为外来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解决策略(一)加强语言文化学习为了更好地进行外来语的翻译,需要加强语言文化学习,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二)统一专业术语译法在商务领域中,应统一专业术语的译法,以避免术语不统一带来的交流障碍。

(三)结合语境进行翻译在翻译外来语时,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翻译,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四)借助科技手段辅助翻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辅助翻译,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日语中外来语使用泛滥的原因及其影响

日语中外来语使用泛滥的原因及其影响

浅谈日语中外来语使用泛滥的原因及其影响【摘要】在现代日语会话中,使用着非常多的外来语,其引入量堪称世界之最。

小到商店门前的看板,大到电影、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都会大量的使用外来语词汇,甚至连流行歌曲中都充斥着大篇幅的英语台词。

但日本人对于外来语的理解程度却远没有使用程度那样高。

本文对日本人对外来语使用泛滥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日语;外来语;泛滥;影响一、外来语的定义外来语,顾名思义,就是从外国语言中吸收、同化,最终作为日语使用的词语。

众所周知,日本文字源于汉字,最早的外来语就是汉语,日文中的平假名、片假名都是由汉字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日本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一直使用汉字,汉语早已与日语融为一体,所以汉语词汇在日本人心中已经不被当成是外来语。

因此,一般日语会被划分成三种语言,即和语(日本本土语言)、汉语(中国舶来语)、和外来语。

外来语,现在一般指从葡萄牙语、荷兰语、以及明治以后大量从欧美借用来的语言,多是以音译形式吸收而来,一般用片假名标注。

二、外来语泛滥的原因1.外来语的吸收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葡萄牙人登上日本国土,通过通商往来和传教影响着当时日本的社会文明和文化。

葡萄牙语成为了当时外来语的主要语源,以宗教用语和通商用于为主。

江户时代后期,荷兰文化逐渐传入日本,即所谓的“兰学”,外来语主要为天文学、医学、地理学等科学相关词汇。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打破闭关锁国的状态,与欧美国家往来频繁,外来语随之急剧增加。

此时外来语的主要语源有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

二战后,美国进驻日本,对外来语的输入产生很大影响。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外来语被广泛传播。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外来语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被吸收、传播,新词层出不穷。

家用电器、汽车、运动、休闲娱乐、服饰等各类新事物都以美国为参考使用外来语。

随着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用语、新媒体用语等方面的外来语也普及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日语外来语之浅见人们通常把日语词汇分为和语(日本固有词汇)、汉语、外来语、混种语四大类。

其中,日本《新明解国语辞典》对“外来语”是这样定义的:原本属于外语的词汇被引进到日语中,狭义指的是原为欧美语的这类词汇。

即广义的日语外来语包括汉语,本文就狭义的日语外来语作一些探讨。

外来语是外语的音译借用语1,是日语化了的外语2。

初学日语的中国人,往往有一个同感:日语里面源自欧美语言的外来语真多啊。

对英语不好的学生而言,这种感觉更是强烈,因为没有英语基础的话,外来语就等于要强记,或者要先记住英语,再记日语,费时费力。

外来语和日本人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日本东方大学教授香坂顺一先生在《外来语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光摆在桌子上的物件就有十一个是用外来语命名的。

他们分别是:ペン(PEN钢笔)、ボールペン(BALL PEN圆珠笔)、ノートブック(NOTEBOOK 笔记本)、ライター(LIGHTER打火机)、コップ(CUP茶杯)、ルーズリーフ(LOOSE-LEAF 活页)、電気スタンド(STAND台灯)、ラジオ(RADIO收音机)、テープレコーダー(TAPE RECORDER录音机)、パンチャー(PUNCHER打孔机)、クリップ(CLIP回形针)。

一.外来语在日语词汇中所占比例16世纪以来,通过海上贸易,葡萄牙语、荷兰语开始流入日本,明治维新后英语大量涌入,尤其在二战以后,外来语激增。

日本有种类繁多的外来语辞典,而且,以日本三省堂出版的《简明外来语辞典》第一到第三版为例,新版本的修订频繁,且条目增订幅度相当大:第一版:1972年,收录词条2万余条;第二版:1976年,增订条目约2千余条;第三版:1979年,增订条目约1500余条。

我们再看一个调查数据:尽管这个调查数据比较陈旧,但依然可以看出外来语在日语词汇中的大体地位——词汇总量中约占10%。

那么,在其他主要语言中,外来语地位又是怎样的呢?在英语中,按不同词汇统计,拉丁语、法语为主的外来语约占65%,按出现次数统计则约占15%;3在法语中,据统计有2886个外来语;4根据高明凯《现代汉语外来语研究》(1958年),汉语中有1266个外来语。

当然,这个数据1李视歧《日语外来语》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2石綿敏雄《日本語のなかの外国語》岩波新書1985年3上野景福《英語語彙の研究》 1980年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在当今中国各行各业,外来语词汇逐步增加的现实。

二.学外来语有那么重要吗?作为笔者学习日语十七年、用日语工作十三年以来的切身感受,第一,工作场合的专业术语中外来语多;第二,翻开日本报章杂志,尤其是与流行时尚相关的杂志,外来语的出现频率是惊人的高,常常要边查字典边看杂志。

想做好工作、看懂书报,不懂外来语万万不行。

石绵敏雄在《日语中的外来语》(岩波新书,1985年)一书中提出了“外来语的信息量大”这一观点,就是相对于某些仅仅承担着语法功能的固有词汇,外来语往往是伴随着新事物、新概念而被接纳进来的,因而包含了大量的信息。

而桦岛忠夫在《日语如何变化》(岩波新书,1981年)中通过一个实验提示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观点:越是使用率低的词汇,在句子意义构建上越重要。

5虽然外来语在日语词汇总数中仅占10%左右,但石野博史在《现代外来语考》(1983年)中呈现了日语中“各行业术语外来语比例”:经营管理45%,工学40%,化学39%,生物学30% ,哲学23%,历史17%;时装97%,美容86%,饮食84%,体育76%,音响74%,住宅67%由此可见,日本人的无论生产还是生活已经离不开外来语,作为日语学习者也不能绕开外来语。

以日语为工具工作的中国人,或者只是对日本时尚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都可以通过在掌握这些外来语的同时了解英文词汇,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三.外来语的积极作用在日本,外来语相对而言更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有人把这简单归结为崇洋媚外。

不能排除有这样的心理因素存在。

但笔者认为,这是在积极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正如当年先进的汉文化受到极度推崇时,日本人甚至利用汉字首次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假名。

因此,作为旁观者,我更愿意观察日本人从外来语得到了什么,对汉语是否有可借鉴的地方。

首先,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我们如今日常使用的很多词汇,其实源于日本。

这些词最初都是伴随着新事物、新思想,从欧美传入后被具有较高汉文修养的日本人通过从汉籍中引经据典等方法用汉语词汇意译过来,后来又从日本传入中国。

如category-范畴,national flag-国旗,revolution-革命,absolute-绝对,metaphysics-形而上学,relativity-相对,deduction-演绎等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词都便于这样翻译,因而后来就出现了直接音译的外来语,如カステラ(蛋糕)、コンパス(罗盘、圆规)、イデオロギー(意识形态)、ジャンル(风格)、スタグフレーション(滞涨)、プレート・テクト二クス(地球板块构造学说)。

应该说,这种音译词在急迫引进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汽车浑身上下数千零部件,除了三角窗一词外,全部由英文音译过来,这无疑节省了大量的逐个零件名翻译的时间。

其次,外来语提供了表达精确词义或语感的更多选择。

例如:带来新鲜感的词:有些场合,外来语的使用更符合语言的经济性。

例如,中文里IC卡的全称是集成电路卡,日语里也有“集積回路”和IC这两个词,如果说这两个词的使用频率不相上下的话,那“大規模集積電路”就完全败在同义词LSI手下了。

理由很简单:效率高。

再者,每天使用着大量外来语的日本人对外语的接受能力会比较强,知识更新也会得到促进。

根据调查显示6,总体而言,日本人对外来语的认知度、理解度随年龄、学历、职业和生活方式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较敏感,学历高的、从事脑力劳动的群体对外来语的理解和认知度都高一层次。

而日本人是单一民族,团体意识强烈,从众心理比较突出,为了不“落伍”,为了看懂电视、报章杂志,能参与周围人的话题,大部分人乐于接受新词。

当他们真正学起英语等外语来,就发现其实很多词已经不陌生,就存在他们的生活中,这无形中增强了他们对外语的接受能力。

所以,尽管日本人的英语发音受天生条件所限,但他们的英语词汇量优势却是不可否认的。

某种程度上讲,接受新的语言就等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所以,外来语的推广对人的知识更新起到推动作用。

因为你要用这个词,首先要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

在国际化脚步加快、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对国民平均知识水平的提高无疑有积极意义。

当然,有很多人认为,有些新词完全可以不用外来语,而用和语或汉语翻译过来。

但是外来语因为完全用片假名书写,比较突出、引人注目,所以,当看到一个新的外来语,他的好奇心会比看到平假名或汉字更强,因为他没办法根据已有的词汇量作似是而非的猜测,而是意识到这也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例如,在1984年11月9日的《朝日新闻》关于生命伦理学的介绍文章中,就用外来语バイオエシックス和汉语“生命倫理”同时呈现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

如果只是出现“生命倫理”这个汉语的话,有些读者也许一晃而过,因为“生命”和“倫理”都是两个非常熟悉的旧词汇,组合在一起不见得会马上让人意识到是一个在当时的日本还很新鲜的概念,不加细读的读者可能就会对这个术语一直停留在模糊的猜测阶段而不求甚解,从而失去一个获得新知的机会。

众所周知,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向西方吸取先进科技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功,当代日本人崇尚欧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以这个事实为基础,外来语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是乘势而为。

比起自以为是、固步自封、不求进取,“崇洋媚外”也并不只有消极的一面。

四.部分中国学习者觉得外来语难记的原因浅析1.发音与拼写:即使懂英语的中国人,也常常记错外来语。

因为发音相差太远。

如:ラジオ(收音机)的发音与原语radio相比起码改了两个辅音、两个元音。

而像スイッチ(开关)、サンドイッチ(三文治)又把原语switch、sandwich的【w】音省略掉。

而且,许多外来语无法如实反映原语的重音,如プラスチック的高音定在了第四个假名即チ(ti),而原语plastic的重音其实在首个音节pla。

又如テキスト(文本,课文),就把text的三个尾音都带上了元音,让人觉得像尾音过重的蹩脚英文。

这些因素对先学英文后学日文的大多数日语学习者来说都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但这几乎是没有办法的。

因为日语本身不具备足够多的音素。

它的基本元音只有5个,辅音9个。

要以此对应那么复杂的欧美语言发音无疑是力不从心的。

深受外来语的影响,日本人的英文发音也往往带有尾音过重等毛病。

市河喜三在《关于外语的读法》一文中提到:“严格地说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将外国语的原有发音、原有重音输入到日语中来,这是由于先天的生理原因所致”。

因此,学习者无法按某个标准从原语准确推定外来语,反之亦然。

2.抵触心理:有些词汇,明明在日语的固有词汇或汉语里已经存在,当又出现一个意思相近的外来语时,心里就产生某种抵触情绪。

3.外来语与英文原语间的较大歧义:比如mansion在英文只是指大厦、大楼,但对应的外来语マンション却被用于指高层楼房里的公寓。

cunning在英文里指狡猾,而カンニング用于表示作弊。

cider本是苹果酒,但サイダー现在用来指碳酸饮料。

4.同一原语却先后产生了两个或以上的外来语的情况:例如,源自machine有ミシン和マシン两个词,分别表示缝纫机和机器。

源自kop(荷兰语)的コップ和カップ分别表示茶杯和奖杯。

源自glass的ガラス和グラス分别表示玻璃和玻璃杯。

5.接受和制英语需要时间:和制英语即日式英语,是日本人创造的,英语中不存在的貌似英语对于以上这些和制英语,不熟悉英语的学习者会困惑,熟悉英语的日语学习者也会困惑。

另外还有一种外来语,其原语由不同语种组合而成,原本不存在,也属于日本人的创造。

对于这类词,学习者也需要适应过程。

6.当一个外来语有多种词性,或者改变了原语的词性,较容易出现误用。

例如:有一种情况也许是日语学习者比较欢迎的,那就是“日语固有词/汉语+外来语”的和制混种语。

这类词往往内涵丰富,因为有了日语固有词汇或汉语作基础,就比一个完全陌生的外来综上所述,虽然外来语有难记的地方,但它毕竟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作为学习和使用者,首先要调整心态,用欢迎的态度面对它,充分认识外来语的积极意义。

毕竟,更新语言的同时,我们也在更新知识。

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是学外语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①李视歧《日语外来语》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②上野景福《英語語彙の研究》 1980年③石綿敏雄《日本語のなかの外国語》岩波新書1985年④《简明外来语辞典》三省堂第一~三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