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毓民 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曹毓民 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曹毓民 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曹毓民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大学文化的建设要有预见性和科学性,必须走在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前面,起着引领社会文化文化发展的作用。但在建设大学文化的同时,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要摆脱功利性的诉求以及避免格式化的陷阱。

关键词:大学文化;文化建设;功利性;格式化;

作者简介:曹毓民,研究员,苏州科技学院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当我们对某一事物给以足够的关注度之时,就会在我们的耳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或褒或贬。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争论,才有可能让我们能够对事物的本质有所认识,同时这也是由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对于大学文化建设这一问题也不外乎如此。在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大学的文化建设以及大学自身也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大学文化建设有可能会出现很好的态势,并有可能会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起着引领的作用,但也有可能会出现装模作样而打造出文化泡沫。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文化”及“文化建设”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精准的定位。

一、文化、大学文化概念的理解

对于“文化”这一概念可谓人人明白但却又难以准确的定义。在前贤先哲的相关论述中各有所见,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E.B.泰勒(E.B.Tylor)认为,“文化这个复合的整体涵盖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1]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共同认为文化包括价值观、语言和知识及物质对象。[2]通常地从广义上将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狭义上则特指精神

活动及成果。[3]笔者比较认同冯天瑜、何晓明和周积明在他们合著的《中国文化史》中将文化分为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四个层次的观点。[4]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态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而大学文化则应是着眼于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的。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与内在动力,通过融入大学人的思想观念而影响行为,释放着推动大学发展的持续力量,激励着大学人向着继承文化传统、吸纳时代风气的更高层次迈进。而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则是塑造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指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文化和发扬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正如前面所论述的那样,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对文化进行宏观、微观以及或者广义或者狭义的界定。无论是“工具理性”的自然科学还是“价值理性”的人文社会科学,都属于广义文化范畴。而笔者在这里所谈论的则是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层面的文化与

文化建设。

二、大学文化建设要拒绝功利性

我们欣慰地看到这几年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重视大学的文化建设。但在欣喜之中,也有种种忧虑和担心。

曾有学者感叹“当前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明显带有功利导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5]过去几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经成为广为传播的经验。以“现代化城市建设”为名,大批历史文物、名人故居在一个个“拆”字下轰然消失。在“应试”教育、“谋职”教育的体系中,人们重视的是外语以及有助于谋生的实用类科目。说起来,“实用”本无可厚非,道德、情操、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悄悄地被淡化才是最让人忧虑的。这一切,恰恰都是在“文化”的名义下进行的,并非不讲文化。许多政协委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样抓文化建设行吗?”其中的问题,就出在“功利导向”上。要能够真正落实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不能不正视这个问题。文化建设也好,文化改革也好,必须从功利导向中走出来。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会加快我国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同时也难免使一些文化行为被急功近利的动机所左右。功利地对待文化,必然导致文化研究的肤浅,而文化研究的肤浅,又必然导致文化交流的肤浅。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立身之本。丢失了大学文化,大学也就失去了生存价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力要求更加紧迫。”毋庸置疑,作为社会文化轴心的大学,必须承担起弘扬中华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

但是现今的大学商品化气息太重,把创收放在重要位置,很多大学靠开办高价培训班、乱发文凭取得资金,教师频频“走穴”,败坏了大学的名声,也破坏了大学文化。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大学文化的独立性。大学文化不能放弃自己以探索真理为神圣事业、推动社会进步、塑造社会良知的不朽使命;亦不能丧失独立的文化本位、文化品质和独立的对社会政治领域的批判和引领的功能。当一个大学不能坚守其文化本位和立场,不能以自己的文化存在、文化创造引领社会文明前进时;当大学教育不能哺育大学生良知时,社会的逻辑就成了大学的逻辑,市场规则就是大学的规则,这未免太可怕了,也是我们绝不希望看到的。[6] 而这是这种将大学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意识形态,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奉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正是由于在大学文化内涵的界定上片面化、狭隘化,使得大学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障碍性和病态性的问题,并且在大学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最为明显不过的例子莫如在我国高校中有很多以“创新”、“求实”、“勤奋”、“敬业”、“团结”、“严谨”等词语的不同排列组合而构成校训。而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能够体现高校文化底蕴与精神的校训则是少之又少。

在风气浮躁的今天,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有以下几种表现:人文精神的滑坡和文化品位的下降;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作为教学和学术自治中心的地位没有得到确认;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到的治校理念。如何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塑造真正的大学精神,便成为中国高校面临的严重挑战。大学文化如何承担起作为社会文化“精神家园”的责任?金耀基在《大学之理想》一书说:学术的独立与自由应该是大学的“最高的原则”,只有在这个原则的坚持与维护下,大学才能致力于真理的探索,才能在辩难析理的过程中将错误、独断的假知识减至最低程度,最终一砖一石地建立起“知识的金庙”来。人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高校体制改革如此,塑造大学精神更是如此。若眼睛过分地向功利和虚名上看,那么学术就变成了政治、工业等物质的附庸,高校就变成了生产缺乏民族责任、人格独立的学习机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将有悖于其本身培养完整的人的神圣使命,其核心的大学精神也会消失殆尽。[7]

我们不应该也不能把大学文化建设和精神建设仅仅看成是一项简单和孤立的精神文化建设事业,更应该从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建设这一角度来看待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建设;同时我们还必须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大学文化建设这一问题,把对大学文化建设这一问题上升到方法论的层次来看待和考虑。而在对大学文化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建设时,我们还要注意到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来着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设好、建设出具有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

三、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工程,它和经济建设有着很大的不同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大部分人往往还是在沿用或者套用经济建设的思路、方法和路径来从事文化领域的事业,并且把文化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附属产品。

而这一思路在大学的建设上也有所表现。如我国教育界一般都认为大学应该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对上诉三大功能加以审视的话,会发现其实这三个功能都有着“工具化”倾向,都流于大学功能的表面性行为,并未能真正对大学的功能做出本质性的概括。

那么,大学的本质属性到底是什么呢?笔者个人意见认为,大学是人的培养者,而人的培养则离不开文化的传承。故大学的本质就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以及文化的创新。离开了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以及文化的创新,我们所说的大学三大功能都会成为无本之木,都会成为缘木求鱼一般的行为。

故,大学的文化建设还要着眼于大学文化的“引导”功能,正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大学要传承、创造、实践、引领社会文化,发挥大学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必须要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关于“文化自觉”,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所谓“文化自信”,是指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中

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风骨和品格,充满的从容坚守。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的尊奉和虔诚。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心,大学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精神和文化自信,同时还要成为社会文化自强的先驱,这是大学的文化责任之所在。

大学文化是指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创造和传承,长期积淀而成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目标追求。换言之,大学文化是大学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体反映,在本质上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灵魂和理念。“大学文化具有综合性、独特性、创新性和先导性,它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是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的统一,是书卷气息与大众习俗的统一。”

[8]所以,大学文化“因饱蘸了文明史,所以具有震撼力;因饱含民族精神,所以颇具传承力;因有人文精神,所以颇具魅力。”[9]为此,大学要担负引领现代文化的社会责任,就必须坚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对大学文化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社会责任要有新的认识虽然大学引领文化的职能与生俱来,但它对社会文化的服务更多的是自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大了大学对社会的责任。所以,大学要提高建设大学文化的自觉性,要把引领现代文化作为大学的一个重要办学理念,精心谋划,着力研究,采取有力措施,使大学文化建设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社会责任,成为自觉的行动。

大学通过自己特有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培育和塑造人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就是育人文化。它能创造出一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空气,洋溢在大学的每个角落,无所不在,这种空气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卓越品质。“那就是怀着对人类的尊严、福祉、公平、公正,对人类的命运、自由意志、灾难、痛苦、幸福的尊重、理解和深沉的关心,以此为基点去辨别善恶。”这不仅对学生个体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文化创新是大学引领文化的最高价值体现。大学的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健康的有生命力的大学文化一定是创新文化主导的大学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应该是大学的强项,但现代大学并没有展示出它应有的优势,这也是目前中国的大学存在的薄弱环节。

总之,加强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研究与思考,对提升大学的文化品味,塑造大学的文化品牌,振奋大学的文化精神,增强大学的文化软实力,把大学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美好的精神家园,实现我们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伟大发展战略目标,都是具有长远的、战略的、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俊生,陈荷清,等.文化论[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2]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 M ] .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 3- 73.

[3]吴毅君,蔡洁.网络文化内涵探究[ J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1) : 187 .

[4]肖群,郭郁烈.文化分层中的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J] .甘肃社会科学,2011 (01):226.

[5] 孙梦莹. 文化建设:摆脱功利[N].光明日报,2012-04-20.

[6]曹毓民.大学文化:社会文化之动力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5-14.

[7]曹毓民.大学精神:科技繁荣的灵魂[N].新华日报,2012-03-20.

[8] 李灿.论现代大学的第四职能——引领文化[J].高教与经济,2008,(2).

[9] 赵存生.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24).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同时也是微观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表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巩固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就,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视野和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从校园文化建设看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日渐式微,其原因主要在于办学导向的偏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文教育的空泛化和边缘化。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文化素质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人的精神家园,它具有规范大学人行为,凝聚大学人精神与理想的作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校园文化体现在高校的方方面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文化育人。然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大学主体主动地对本校的文化进行提炼和总结,并有意识地进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中,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涵盖人文精神、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学科是载体,人文教育是过程。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以人文学科为载体,通过人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应作为高等教育份内之责,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应有之义。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校园文化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导向、人格塑造及文化激励等综合性育人功能。下面是有20xx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对于推进我校改革与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 ___、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___》(教社政[20xx]16号)的要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党的“xx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精神文化建设

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传承“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坚持“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理念,塑造民大精神,提高学校品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传承优秀大学文化,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同时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挖掘学校办学 ___优秀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 ___世界

初中部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初中部班级文化建设总结及存在问题 本学期初中部根据总校《班级文化建设计划》,根据自己学部特点我们形成了初中部班级文化建设的初步设想和思路,经过一学期的准备和建设以初具雏形,在此将一学期来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从开展情况、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做总结如下: 一、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情况 第一阶段: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按照总校的文化建设方案,各班级在第一阶段全力以赴打造“美的教室”,营造“家”的感觉,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具体要求是: 1、每个班级准备若干绿色植物,要求绿色植物花盆底座直径不超过十厘米,每个花盆上面粘贴卡片,介绍植物名字、习性、浇水事项等,同时在另一面写明负责人名称。 2、每个班级外面门旁设计好班级的班主任寄语,班级班徽、班级班歌等,充分体现班级文化个性差异。塑料牌内不再写哪级哪班,而是写上师生自己起的班名,充分体现班级的特点,要求三个或者四字。 3、所有的班级班务栏陈旧的资料全部重新打印,包括小组合作,值周班长制度,班干部轮换制度,卫生小组分工制度等,手写的全部清理干净,打印格式学校要求一致,可以简单装饰。 4、体现小组合作的特色,在黑板的南面由学校统一制定小组合作的奖励加分表格,此表格的设计既要兼顾全部的学科,又要增加常规考核,是教学和常规管理共用的一份量化评价表,结合学生自主管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小组考核评价机制。 5、班级的其他墙面,学校不作统一规定,由老师和学生自行设计,张扬个性,用于班级物质文化展示,各班级在“班级摄影”,“传递班级正能量”,“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爱我的祖国”,“科技能力”、“发现频道”,“心灵之窗”栏目中等任选主题,展示班级文化,凸显个性。其中班级如若打印照片,则要统一大小,张贴纸张为A4纸,最好彩色打印。 6、教室内课桌摆放要求整齐,课桌内的物品摆放有序,班主任要求学生自规格相同带衣架,将个人的衣物整齐摆好,并专人整理。下课时间要求学生将个人的凳子整齐的放在个人的课桌之下,养成学生个人良好习惯。 7、按月份办好办黑板报,提高书写水平。栏目设臵要精心,书写要认真,装饰要精美,要有实效性,像有的班级开辟设计的每周值周班长的一句励志名言,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阶段: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科大学文化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文化又有“体”和“形”两个层面。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体”是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特色等内容,制度文化的“体”是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内容,物质文化的“体”是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内容,这三种文化的“形”是形成这三种文化的“体”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必须从上述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本科大学;文化内涵;文化建设 一、本科大学文化的界定、结构、功能和特征 1.本科大学文化的界定 从系统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本科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从文化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亚文化的一种,是围绕本科大学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的集合体;从教育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指的是高等教育文化,其存在范围仅限于本科大学校园之内,其涉及人群仅限于本科大学师生员工,其表现形式也仅仅体现在本科大学内的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之中;从组织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以知识和学科设置为基础的、独特的组织文化。综上,本科大学文化是本科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以本科大学为载体、以本科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和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本科大学文化形态。 2.本科大学文化的结构 本科大学文化有二分结构说,即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三分结构说,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分结构说,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1]文化,亦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五分结构说,即价值理念及其大学精神、大学形象、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和大学环境;八分结构说,即宽广美丽的校园、富于批判精神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以学术为中心的文化、多元的文化、开放的文化、超前的文化、智慧的文化。综上,本科大学文化的典型结构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3.本科大学文化的功能 本科大学文化有四功能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研究文化、融合文化等四个功能;五功能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8-12-19T16:53:36.3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黄利利 [导读]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广泛,包括大学精神、道德文化、思想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生活文化、物质文化等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广泛,包括大学精神、道德文化、思想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生活文化、物质文化等,这些组成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校园文化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谋求长期发展必须完成的根本性任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明确目标,健全机制,建设高水平的有持久生命力的大学校园文化。本文介绍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分析了大学校园景观与环境艺术创新。 关键词:大学校园;建筑;艺术创新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事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又在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文化建设事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回顾和总结大学校园文化及其机制建构研究成果,对加强大学校园文化机制及其建构理论研究,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的文化品牌,增强大学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大学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1、大学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大学校园文化深深的时代烙印就是大学文化时代性的具体体现,这种时代性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通过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我们可知,一定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便是文化,形成什么样文化是根据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也是一样的。大学校园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主体,大学文化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弘扬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步伐。所以,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并且随着不同时代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校园文化。 2、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为它是一个不断变换和创新的过程。大学校园文化的不断变化表现在有选择性的借鉴以往的文化成果;同时,在不断继承和变化的过程中更少不了文化建设的创新,创新是大学校园文化比较明显的特征。大学的任务和使命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大学作为社会培养专业知识人才的载体,其任务和使命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大学校园的师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文化群体,在生活和学习中受到各地文化的冲击,同时也吸收了各种不一样的文化,他们有能力开辟大学校园文化的空白白区域,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新型的大学校园文化。 二、大学校园景观与环境创新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校园的视觉景观环境建设成就显著,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基础上,进行依山就势的校园布局,以及独特的景观建筑,大众对许多高校校园的景观环境赞美有加。 1、校园绿地系统缺失生态艺术。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是校园文化、校园风貌的精致缩影,其造型艺术、品种选取、环境搭配、色彩艺术、空间布局等,对校园文化的传播、生态绿化等起到重要作用。在新校区、大学城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经历过短时间、超常规的改建、扩建、新建过程,由于对原有地形面貌研究利用不够,以及盲目跟风,为节约成本而设计雷同的绿地系统,从而造成生态艺术的缺失。如重庆某大学新校区,景观草坪的尺度过大,缺乏丰富的植被层次,冬季阳光虽好,但在炎炎夏日却酷暑难当,一味地最求“大”“广”“空”,学生无法停留进行校园活动,缺少曲径通幽、清新自然的生态艺术。 2、校园景观建筑与空间艺术设计缺位。校园景观建筑作为文化的容器,其造型风格、艺术色彩、材质肌理等,是大学校园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的直接载体。但一些大学新区建筑风格整齐划一,空间秩序较为单调,景观形态变化较少,没有很好地利用艺术设计来呈现校园建筑与空间的历史底蕴、遗迹风貌、传统特色等。除学校名称不同,很难找出校园布局、建筑风格与学校办学历史、学科专业特色有多大关联,庞大的规模、空旷的环境使校园优美感、舒适感及艺术创新有所缺位,甚至个别新校区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缺乏校园文化艺术的延续传承。 三、大学校园景观与环境艺术创新 1、完善校园规划,营造校园学术化、艺术化氛围从学术化、艺术化塑造角度对新校区、大学城校园规划设计进行优化。一是要创造灵活的弹簧式校园结构艺术。不同的功能区建筑均空余相应的弹性区域,便于后期学术交流、学术文化景观的建设。二是完善人性化的空间艺术。摒除在以前的校园中心广场设计规划时“死板”的中轴对称建筑与空间尺度艺术,设置非对称格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充满阳光,适量进行硬质铺地,既能大型集会,又供平日休闲读书,且具有独特的格局艺术。三是解决好规划建设中新老校区的衔接过渡问题。综合考虑景观视角、绿植、地形、地貌及坡度、坡向、水文等诸多约束因素,借鉴老校区浓郁的学术景观环境,创新性地衔接新校区,保证校园建筑延续原有场域的历史文脉。 2、突出自然景观艺术优势,校园生态文化 (1)地形地貌的艺术构造。校园建筑、指示牌、景观设施、公共艺术等,应该依据所处的地貌特征建筑。地貌起伏所构成的景观骨架是一种自然美的景观形态,起伏的地形能不断改变观察角度,会给人们带来运动变化且不一样的景致。 (2)生物植被环境建设。生物植被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体现形式,能映照大学精神与文化内涵。桂花飘香、樱花盛开、油菜花黄、桃花潋滟、荷叶田田、梧桐秋叶等树木、花卉、植物已使许多院校美名传扬。基于生物植被的自然艺术,结合教职工、学生的精神文化及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生活区绿地艺术、园林空间,采用艺术设计来进行功能分区,满足课外休息、娱乐、健身等不同使用功能的环境要求;教职工住宅区绿地方面,在住宿地周边和景观园林的旁边设计修读点、游览区,创造充满情趣、安静优雅的生活园区和学习空间。古树名木亦能展现浓郁的文化价值、寓教于乐价值,依据学科特色建筑植物园林、生态园区等主题景观区。依据学科特色选定“校花”、“校草”等特色植物艺术,开拓植物生长栖息地,吸引生物园内驻足。重视睡莲、荷花、菖蒲、芦苇、鸢尾等水生植物和乡土鱼种,让主题园区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3)水体景观的创意设计。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创造了许多“曲水流觞”的动人故事,用水寓志、以水怡情的诗词更是赋予水景真、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模板(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2393-59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模 板(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构建具有百小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营造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愿景目标: 1、凝炼学校精神文化。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十大系列,突出环境教育功能,凸现人文氛围,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愉悦,感受成长的快乐。培育学生“自主管理做主人,自主教育做新人,自主学习做能人,自主锻炼做强人”,

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创建校本教研文化。形成浓厚的教科研风气,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在教研中寻找工作的乐趣,在科研中获取生命的价值,从而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自主发展。 3、全面深入创立“新型课程、新型课堂、新型班级、新型校园”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四新”文化,“xx”后期,成为省市知名的“四新”品牌学校。 三、整体规划: (一)一个精神引领: 积极营造团队精神文化,以“校园精神三句话”和“百花形象十六字”,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校园精神三句话: 第一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争当(创新人才) 第二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敢说(我能行) 第三句:从小立志兴中华(长大建功走天下)

班级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让班级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灵沼街道中心学校 2013年10月

让班级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灵沼街道中心学校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它贯穿于班级的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合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灵沼中心小学一直注重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使全校12个教学班出现了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文化理念。现将我校一年来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做一简单汇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了贯彻“高品位、精涵、强特色”的办学思想,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成为学校的重点工作,班级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又有着重要的地位。“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已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目标。2012年至2013年区教育局先后3次组织全区各校主管领导到眉县、、灞桥等地参观学习;2012年10月学校组织全体班主任到长师附小、灞桥等学校参观学

习,接受到了新的理念,为建设班级文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成立机构,提供保障 1.领导负责制:成立由校长闫军民任组长、主管领导稳团升旗王颖娟高成刚任副组长;校长、分管领导经常到班级中亲自指导督促工作,提高了全体师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班主任负责制:要想提高班级文化的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因为在小学阶段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引领者。他的理念和思想对班级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任课教师负责制:科任老师必须积极参与其中,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5.大队部负责制:负责组织评比:(1)评比班级文化形式;(2)评比教室布置容;(3)评比班风学风;(4)评比师生参与度。 6.后勤负责制:负责为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三、百家争鸣,各具特色 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全体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整个过程,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切实制定计划创建特色班级 每学期初,学校要求各班创建特色班级,并要围绕特色主题拟定工作计划,因为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校的班级在制定计划,确定主题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因为学生是特色创建的主人。班会课,班主任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建社特色班级文化的事,一来

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元元 一、大学文化的涵义 目前,对于大学文化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不是非常明确。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综合后,可以认为: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一代又一代“大学人”对文明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所积累和形成的精神成果以及蕴含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来说,一是根据文化的结构,大学文化包括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个亚层次文化;二是根据文化的形态,大学文化是由以下三个层面的文化合成的文化共同体,即含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在内的物质文化,含学校各种规范性、系统性的规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含学校成员共有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心里状态、道德情感、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在内的精神文化。一般还认为,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精神。所谓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 对于大学文化的涵义,除了分析其结构和形

态之外,还需进一步了解其生成和功能机理。根据文化最根本的规定性,即“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定民族或特定人群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方式”,我们可以说,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建立的、自己所特有的、与历史和现实密切相关的一种生存体系,它根植于“大学人”的实践活动中,是“大学人”价值规范与行为规范体系,是从深层次制约和支配“大学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活动的大学运行以及制度安排的内在机理。也就是说,大学文化和精神以反映学校意志、学校传统、学校个性的内在本质为核心,共同作用于大学的方方面面,对外形成大学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对内则影响大学成员形成共同的信念,产生凝聚力。它是使一所大学屹立于社会和大学之林的内在力量,或称为软实力。大学文化和精神既是昨天的,又是今天的,更是明天的。 从以上角度来理解大学文化,一是强调要从总体上,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在社会变革和转型的环境中,把握大学文化作为大学和“大学人”的一种主导性生存方式及其演化、作用机制;二是强调要从战略上,把握大学文化以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检查总结

2016班级文化建设总结班级文化建设检 查总结 2016班级文化建设总结【一】 2016班级文化建设总结【二】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觉最重要的是建设良好的班级 文化。一个集体要有向心力,就得有一定的班级文化, 这个班级文化是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学生和老师鲜明 个性的东西。这学期我把班级文化主题确定为:团结、自主、个性。在上学期班级文化营造的基础上,按学生个性、能力和特长编组形成班级管理集体,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分工,轮流执政,而且还制定了一套执行的细则, 午会课汇报前一天的活动情况,商量当天的学习与生活。 学生参与班级生活的热情高,孩子们如同在自己家 里一样喜欢表达,让他们在生活中生活,没有来自成人 社会的压力,一切似乎都是一种模拟,是生活的学习。 班级文化的主人是学生,只有当学生获得真正自由,才 能创造出富有生命的班级文化。这需要教育者进行呵护,班主任要特别重视与学生以心换心,与学生结成良师益 友关系。 提供足够的选择机会或可能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努力在班级文化生活中张扬学生

的文化个性。在这种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学生 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融德育于学生生活、 学习和活动之中。我相信健康良好的班级文化,会给学 生的心灵播撒下美好的种子,会让班集体发出夺目的光辉,会给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自主管理,提供机会 让小学生自己管理好班级,提倡班干部能做的事, 老师不做,学生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在班上形成人 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学生都希望受到老师的赞赏 和获得表现的机会,他们有很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现 在的孩子又特别讲究民主,抓住少年儿童的这些特点, 我在班级中实行了值日班长、小干部和小组长负责制, 小组长负责管理本组日常事物,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等,每天给每个小组成员以上几项内容打分,一星期小 结一次,评选出小组之星,上评比栏公布,同时还要结 算小组得分,和其他几个小组竞选超级小组,这样一来,不仅个人之间展开竞争,小组间也开始了竞争。班级形 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多样的活动活跃班级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也 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这样就愿意极力为集体献上自己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93768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以下总体方案,以开创、谱写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方针和上级有关精神要求,着力体现“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健康人格的显著特征,是推动人不断进取的动力系统和心理支撑”这一根本规律,在“扬起自信的

风帆”教育理念引领下,构建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要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为目标,努力将“尊师、爱生、文明、守纪”的校风和“勤奋、踏实、认真”的学风铸就成校园精神,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2、坚持抓特色、创品牌,突出不同区域、不同

班级文化建设汇报材料.doc

班级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心随梦想一起飞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和大家在这里分享我们的阳光文化,一起探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耕耘在班级这片属于自己的园子里,我是快乐的,播种在纺织城小学这片洒满阳光的乐土上,我更是幸福的。带着这份快乐和幸福,乘着学校的阳光文化的东风,我也开始了在班级文化领域的探索,我希望我的学生和我一样幸福和快乐,希望他们在享受阳光自信文化的同时,能够个性飞扬,有内涵而不失天真活泼,有自信而不失内敛谦逊。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飞扬中队的成长历程。 一、群策群力,齐心催梦想诞生。 为了让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让他们感受作为班级一分子的责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之初,我就广泛动员学生和家长出谋划策,征集了特色班名、班级口号、班训及班徽。而后,在班队会上,让所有的孩子对征集到的内容进行评议,修改,最终确定了我们班的班名是飞扬中队,班级口号是“心随梦想,一起飞扬”,班训是“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班徽则是由一位少年手舞彩带飞扬舞动着的变形的心。 一开始,对学生一致认可的特色班名——飞扬中队,我并不是十分

认可,因为做班级文化,一定要找到承载你的文化的载体。但用什么去承载,却很难界定。同时,我又不想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铁下心,就做“飞扬文化”。 后查资料,得知“飞扬”有精神兴奋和飞腾之意。又一次地发动群众,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对于“飞扬”的阐述也就在对班徽的注释中诞生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纪律、卫生、图书管理、量化考核等各种制度的制定也都是集各种资源之大成,为班内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阳光环境,用心助梦想起飞。 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就能够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佳境。创设班级阳光环境,我重点抓好“四大板块”:第一板块:班级文化展示窗口。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教室门口的展示窗口,进一步明确班级文化内涵,让走进班级的每一个人都明确我们飞扬中队阳光自信、个性飞扬的班级文化精髓。 第二板块:“我的自信果果”。我们在班级文化墙上设立了“我的自信果果”板块,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发现让自己自信起来的要素,并在每周的班队会上进行总结,并将自信果果挂上自信成长树。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积累到了诸如微笑、诚实、坚定、勤劳等自信果果。 第三板块:“小眼睛,大世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纪录生活,逐步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

大学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CHINA HIGHER EDUCATION 中国高等教育2012.22 报、中国水利报、科技日报等1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刊发专版或较大篇幅报道,人民网等近30家网站进行转载。通过推进“百团行动”,使广大教师深入了解、关注基层水利,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 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世纪大工程的负责人,大都是河海大学毕业生的杰出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水利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中,河海大学的毕业生约占1/3。近年来,60%以上毕业生在水利重点单位就业。可以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大学的贡献。 学校充分发挥水利学科突出、相关学科较为齐全的优势,积极参加重大水利项目的研究、设计、建设与管理。近年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在理论创新与知识产权积淀方面有明显成效。在保障国家水安全、解决水利水电科学技术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科技部批准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和建设“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培育“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为标志,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引领着我国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对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支持,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路径确立了基准。在新的发展历史阶段,我们将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坚持特色发展方向,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办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为河海大学校长】(责任编辑:徐越) 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文学批评家、 伊格尔顿在《文化的观念》一书中详细地对文化进行分析阐释,并深刻地指出:“如这个词追溯了一种重要的历史变迁,那么多关键性的哲学问题。 由与决定论、主体性与持久性、变化性与同一性、已知事物和创造物的问题得到了模糊的凸现。”对于文化的哲学思考也提示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的新思路,即以哲学的视角进一步总结大学文化建设并探求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而从现实角度来看,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文化及其建设实践,在话语体系及实践体系的双重交织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探讨似乎更加玄妙,更加远离文化的本真。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解析,以回答大学文化建设以前走过什么样的道配。其中,概念是思维科学的重要形式,黑格尔说得更为直接,他鲜明地指出:“只有概念才是真理,或更确切地说,概念是存在和本质的真理。”由此,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文化”概念的提出,实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首先,从实践看,“大学文化”话语及大学文化建设的盛行和兴起,实是大学地位在当代社会更加重要的反映;其次,理论认识上看,大学文化的相关研究,是关于大学文化本身的逐渐自明。因为,“当概念成长为本身自由那样的一个存在时,它便不外是自我或纯粹的自我意识”,凸显的是概念所具有的确定 ◆◆◆◆◆◆◆◆◆◆◆◆◆◆◆◆◆◆◆◆◆◆◆◆◆◆◆◆◆行思探理 14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正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措施和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观念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的集中展示,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使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今时代的迅猛发展,快速地增加了各国信息、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的交换速度与效率。在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文化呈现出了视觉多维化、选择多样化的态势。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深刻影响和冲击着许多传统的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使我们的时空概念、生活和思维方式,甚至语言都发生了悄悄的变化。虚拟的空间、自由的平台、丰富的信息,在方便所需,获取知识、信息与服务的同时,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社会使高校德育主体的传统主导地位面临挑战,德育教师的权威地位正在被打破。开放的网络与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给大学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欣喜与困惑 1.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校从研究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指在知识、人才比较集中的学校群体中所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它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及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既是一个教养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它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体现在自己的传统结构中,通过课堂中传授、机制的规范、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形成了教育性、规范性、多样性、超前性、辐射性等特点,从而对整个社会文化起到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为社会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和输送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想、校园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但其最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一种潜在心理力量,一种在学校中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它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人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发挥着社会规范和风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一种融爱国、科学、伦理、民主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

化新模式。一所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包含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会有力的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我院建校历史不长,但自2002年提出“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来,一直有意识的强调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这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有力保障;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胡锦涛同志《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示范校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青年学子的人文修养的必经之路。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是高等科学文化的殿堂。校园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过营造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每个成员潜移默化地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上产生认同,形成凝聚力。为进一步推动学院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尤其是对我院这样一个办学历史不长、新建校园不久的学校来说,必须全力进行校园文化再造,使之逐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基于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以复兴人文精神,人文化成为旨归,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自然美,凸现人文美,让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思路,力争实现五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象与抽象的结合。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为百年树人之地,大学校园须为百年大计。校园文化建设要高起点、

小学“最美教室”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伊当湾小学“最美教室”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总结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学生的行为。幽雅的班级环境,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都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会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为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我校举行了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在这次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过程中,各班班主任、班级同学都非常的认真,细致,齐心协力共同设计了自己班级的教室文化。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班级整体环境:包括教室地面、墙面、墙角,门窗、玻璃,电灯、电棒、风扇,讲桌布置、课桌椅摆放、桌斗物品,卫生用品等多个方面能做到清洁干净,摆放整齐,美观大方。 二、各班教室都进行了班级文化张贴区的设计与布置,各班在布置时主要分了三大张贴区——班级规范栏目、学生作品栏目、励志奋斗栏目,另外各班在其它方面也各有特色,有的班级剪贴了窗花,有的班级张贴了励志名言等等,可谓精彩纷呈。 三、黑板报的布置。各班后面黑板报全部换新,融入了小组评分公示栏,并且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公民道德、心理健康、理想信念、法制等方面选择主题办理板报,还包含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文字与图案、内容与留白搭配协调,美观合理。 10月9日上午,由校委成员组成的评委小组依次到各个班级进行了参观和评比,增进了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交流。经过评委小组的打分和

研究,各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各有千秋,且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各班班主任积极商讨,有好的做法在布置之前都进行了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班班级文化建设都很优秀。最后,经过评委小组研究,取消原定的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的计划,各班均评为“班级文化建设先进班集体”,对各班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文化的建设无论是环境的布置还是精神的创建,都离不开学生参与。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才能使这一项工作得到实施和发展。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一: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滴水石穿的教育作用。因此,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一(6)班组建以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文化建班,文化育人,具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 教室是一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营造一个整洁、明亮、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利用教室的空白处悬挂名言警句时刻勉励和鼓舞学生。桌凳摆放整齐划一,环境卫生做到“四无”(无纸屑,无杂物,无痰迹,无乱划),标语口号醒目励志,学习园地极富班级特色,黑板报定期更换等。这些文化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

这是利用班级文化的外部环境,也就是用环境的功能来影响人。如果在一个杂乱无章、卫生极差的课室上课的话,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受其影响的,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寝室文化也是文化环境的一部分,要求内宿生做到:门窗干净,被子床单整洁、叠放整齐,生活用品存放有序。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环境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文化的核心,是班级建设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结合高一(6)班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我们制定了一定的措施和制度来帮助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例如:班规、宿舍管理、清洁卫生工作、学生操行量化管理等细则。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使制度落到实处,深入人心,必须努力做到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意义的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严格遵守,由强制性的要求到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二是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特殊”人物不遵守制度,奖惩分明,检查监督落到实处;三是制度的实施,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 三、创设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个好的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