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

我国政务微博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作者:刘冰洋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9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和问题,对政务微博的运行提出相关建议。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government affairs microblog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unning of government affairs microblog.关键词:政务微博;制度化;新媒体Key words: government affairs microblog;institutionalization;the new media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53-020 引言近两年,微博作为新型社会化媒体,已成为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之后,网络舆论生成的主要载体。
目前,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突破四亿,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官员开通了政务微博,政务微博逐渐成为政务信息公开、官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截至2012年11月份,在新浪网微博客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已突破六万个,相比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数净增41932个,增长率达231%”。
[1]政务微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1 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1.1 数量急剧上升,政务机构微博与公务人员微博齐头并进。
“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设立,成为我国最早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部门。
紧接着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面世。
随后,以‘平安肇庆’‘平安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的公安微博,以及各级党政领导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开通”[2]。
政务微博(新浪)总数也从2011年10月底的18132个,其中机构9778个,公务人员8354个,增长到2012年11月份的60064个,其中机构34539个,公务人员25525个,总数增长率达231.25%。
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使其明确认识到微博信息发布管理 的规则和流程, 府部 门和官员对于政务微博 的理解 尚不够充分 ,有些官 培训, 员仅仅把微博 当作彰显政绩 的工具 ,将参与微博 问政作 避免发布者使用政务微博发表个人观 点以及 不实信息;
为一 种 “ 政 治 时髦 ” 。 2 . 3 公 务人 员 微博 应 用和 应 对 能 力不 足 其 次 ,对 政 府 部 门微 博 发 布 人 员进 行沟 通 能 力 培 训 ,提
一
定差距。有的官员在微博上发表蹊跷言论、做出怪异
在 新 浪微 博 上拥 有 4 0 0多 万 粉 丝 的陕 西 省 公 安 厅 副
随时随地发布政务信息,有效地提 高了发布信 息的时效 存在着不足之处 ,成为微博 问政发展道路上的阻碍。 如今 ,已有越 来越 多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 员开通 了
的管 理 团 队 ,在 微 博 开 通后 至 今 发 布 条 数 在 1 0条 以下 ,
2 0 1 3 年2 月l 8 日,《 乌鲁木齐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 草 微博 ,某些部 门缺 乏健全 的管理机制和具有新媒体素养 空壳微博 ”的出现 。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高璇说: “ 没想到第一 导致 “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的政务微博数量不断增加,政 法类微博更是一枝独秀。检察 日 报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日前 { I 示,在目前所有政法微博 中, 近六分之一为 “ 空壳微博 ”。 正义 网执 行总裁、正义网络传媒研究 院院长覃匡龙 透露 ,他们发现在 公、检 、法 、司 4 个系统 开设的实名
作者 简介: 贾雯 ( 1 9 8 9 一 ) 女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 2 0 1 2 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 :政 治学理论 。
1 5・
政府与公共管理
浅谈我国微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大信息 源 , 占到2 %以上 。 可见 , 0
护 、电子商务 、青 少年保护等 问题 。与 实名 制在净化网络环境 ,维护 网络 安全
微 博 已 经从 单 纯 的社 交工 具 上升 为 最 西方发达 的互联 网法律体系相 比,我 国 等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 国实施 网络 强大 、最重 要 的 网络舆 论 场 ,全 面 参 专 门性 的基本 法建 设还 比较落后 ,互联 实名制必须立足于我 国国情 ,我国相关 与并 影 响着 现 实世 界 的各 项事 务 。因 网规范多是 以相关 的法 规 、部 门规章及 的配套法 律还不完善 ,其 中个人信 息保
大网 民更好享用互联 网服务 ,为政府互 移交相关 的政府职 能部 门接受行政或法 重视和 支持 ,提供 相应的资金 、技术 和
联 网 管 理 和 决 策 服 务 。 该 协 会 成 立 至 律的制裁 。
人才帮助 以及 相应 的法律制度保 障 ,协 及面地推进我 国媒介素养教育 。 目前 ,我国 的网民数 量是53 亿 , .8 有 大 量 的潜 在 网 民 。 自媒 时 代 ,媒 体
体的 网民都提供 了说话 的平 台。个人的 笼统 。2 1 年7 2 0 1 月 5日,我 国启 动 的著 府新闻办公室等 四部委联合 发布了 《 北
声音通过微博 的传播 ,就会 在一定范 围 作权法第 三次修订工作 ,正是针对 网络 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 干规定 》,要求
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影 响 ,导致社会公众 侵权 的新 问题 ,依法处理互联 网领 域的 微博注册实名制 。北京也 成为我 国第一 的围观 、介入 ,从而形成一 定的社会舆 著作权纠纷案 件。专 门法方面 ,我 国有 个对微博活动进行 明文规定 的城市 。随 论 ,扩大事件 的影 响 ,甚 至能改变事件 两部互联 网法 律文件 ,即 《 国人 民代 后广州 、深圳等城市也纷纷 出台相关规 全 的发展方 向和结局 。时至今 日,在一次 表大会 常务 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 网安全 定 ,实行微博实名制 。微博 实名制是我 又一 次的社会舆论事件 中 ,微博 无疑扮 的决定 》 ( 0 0)和 《中华人 民共 和国 国在规范微博活动方 面的有益 尝试 ,是 20 演 了重要 的角色 。据社科 院发布的 《中 电子签名法 》 ( 0 4)。这两部法律对 我国微博发展的趋势 。微博实 名制在世 20 国社 会舆情年度报告 ( 0 2)》称 ,在 互联 网活动部 分问题做 了规范 ,还有许 界其他 国家也有使用 ,美 国、英国 、韩 21 2 1 年发生的舆情事件 中 ,微博成为第 多 方 面问题 尚未 涉及 ,如 公 民信 息保 国等国家都 比较盛行 网络实名 制。网络 0 1
从5W模式看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世界第 一大 国”, 仅 仅三 年时 间 , 微 博 已 经深深扎 根于繁冗 复杂 的网络信 息系统
之中, 并 不 断 影 响 和 改 变 人 们 的生 活 习惯 和交往方式 。 与此 同时 , 这 股 新 浪 潮 还 引 发 了 中 国社 会 生 态 的变 化 : 从无到有并 日 趋活跃 , 微 博 行 为 逐 渐 成 为 连 接 国家 上 层 建 筑 与 广 大 公 民生 活 的一 座 桥 梁 , 悄 然 重
民网 、 新 华 网 四 家 微博 网 站 上认 证 的 政务
微博 总数 达 5 0 5 6 1个 。 这其 中, 党政 机构 微博 3 2 3 5 8 个 ,党政 干部微博 1 8 2 0 3个。
面对 当前 形 势 , 采用 经典的 5 W 模式来研
不少 政府部 门及 其工 作人 员官本 位 思想和官僚作风严重 ,服务意识不强 , 语
糯啦 鹭
2 0 1 3 年 第5 期 1 49
N E W S W O R L D l 传 媒e 时 代
3 、 W h i c h C h a n n e 1 ( 传播 渠道 ) —— 各
位, 通 过各种途径提 高政 务微博发布人 员
媒介素养
民众 将 公 共 权 力 让 渡 给 政 府 , 对 于 政
7个工 作 日未 更 新 。
还有一些 政务微 博未能 充分 了解微
的嬗变 , 并对人们 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
产 生 广 泛 深 远 的影 响 。
博 的 特 性 和 功 能 ,发 布 内容 枯 燥 乏 味 、 缺
认证和定位 混乱, 官僚 作风浓厚 很多党 政机构及 其公 务人员 按 照个 人爱好为微博起名 , 导致政 务微 博名称混 乱、 真伪难辨 。 例如 “ 巴松狼王 ”( 北京 市
我国政务微博的运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 国政 务微 博 的 运作现状 、 问题 与对 策
。朱昱 遇
【 摘
要】 从2 0 1 1年 中国 “ 政务微博元年”到现如今 , 我 国的政务微博 进入 了井喷式 的发展 阶段 , 在短 时间 内已成为 网络 问政 、
服务 于民的重要 渠道 , 也成为党和政府 宣讲政 策、 改进公共 治理的新 平 台, 其在政府信 息公 开、 引导社会 舆论 、 倾 听民众呼声 、 树 立政
如上所举 天津公 安局 出台 《 官方微 博管 理办法 ( 试行 ) 》、 昔 阳县公 安局 阳光办 出台的 《 关 于市局 网站 内部上线 和新浪
的传 播 学 分析 及辟 谣 方略 [ J 】 . 新 闻
界 , 2 O 1 2 ( 1 5 ) : 5 1
2 0 1 2 一 O 5 — 0 8 / 2 0 1 2 O 5 O 8 0 0 0 5 8 . h t ml
⑥[ 美] 斯 蒂文 ・ 小约翰 著 , 陈德 民 、 叶 晓辉 译: 传播理论 [ M ] . 中国社会 科 学出版社 , 1 9 9 9 : 1 1 8
系统传 播文 化 。另 一方 面实行 阻链信誉 “ 标签” 化管理 , 对协调成微博谣言规避的
纳什均衡 ,形成 良好的系统传播文化具有 突出的作用。 平台对阻链长期的信誉 表现 ,
言研究》[ M ] . 商务印书馆 , 2 0 1 2 : 1 4 ② 陈少波, 当谣 言邂逅微 博 ,是 自 净还 是泛 滥—— 自媒体 环境 下微博 谣 言
的作用 。
世, 这 为新时代 背景 下倾 听民情 、 沟通 民
意、 民情 反 映 、 民意监督 搭建 了不可或缺 的政 民沟通平 台。
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窦宝国
【期刊名称】《当代社科视野》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2011年堪称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各地政务微博遍地开花,取得了爆发式发展。
目前,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网民沟通、倾听民众呼声的平台和重要渠道。
当然,微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在使用政务微博时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在运行管理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建立健全微博运营管理制度、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树立人民公仆意识、提升政务人员媒介素养等方面下功夫。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窦宝国
【作者单位】光明网理论评论部,北京1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2.3
【相关文献】
1.武汉市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不足及建议 [J], 王秀红
2.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分析--以北上广地区政务微博为例 [J], 周宵
3.全媒体时代新疆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J], 吴庆梅
4.浅析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J], 曹思扬
5.浅析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宁夏银川市为例 [J], 马晓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务微博发展现状

政务微博发展现状近年来,政务微博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
政务微博是指政府部门或官方组织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宣传、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的一种形式。
政务微博的发展,既体现了政府部门加强信息传递、推进政务公开的意愿,也是适应了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变化需求。
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政务微博的数量不断增加。
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纷纷在微博平台上开设账号,通过微博发布政策解读、扶贫攻坚、环保宣传等信息。
其次,政务微博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通过政务微博发布新闻稿、通知公告、公开听证会等信息,与公众互动,回应社会关切。
同时,政务微博还开展了线上问答、投票调查等活动,拓展了与民众的接触方式。
政务微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保障。
由于政务微博信息的快速传播特性,部分账号存在发布不准确、虚假信息的情况。
其次,社会对政务微博的参与度不高。
尽管政务微博数量众多,但仍有很多账号粉丝量有限,参与度较低。
此外,政务微博存在信息过滤和审查的问题,一些重要敏感信息可能遭到删减或封锁。
为了推动政务微博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与引导。
政府应加强对政务微博账号的审核与认证,确保发布内容的真实性。
同时,政府还应提供培训和指导,加强政务微博的运营能力。
此外,政务微博应注重提高互动性,通过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活动,增加账号参与度。
最重要的是,政务微博应该推动政务公开,向公众提供更多实时、透明的信息,增强公众参与感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政务微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与互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借助政府的引导与监管,相信政务微博未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政府公信力,与民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政务微博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体的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 但是也有不少人
提 出了批 评 ,说一些政 务微博有 如 “ 僵
尸 ”, 注 册之后 鲜有 发言 , 即 便 有 发 言 也
提和基 础 。 但是 , 为 了维稳而 开设政 务微
博毕竟是一种被动 的思维方式 , 或者说是
人 民网舆情监 测室秘 书长祝 华新所 说的 “ 对手思维 ” 。@ 若 以这种思维为指导 , 在 舆情压力不强 、群体性 事件 不多的地 区 , 官员 和政府 当然就鲜有 开设 或者更新 、 改 进政务微博的动力。 建设 政务微 博还有 另一 种动力 或 目
问题
能够访 问微博 ,微博 的浏览者能够访 问网
站。 总而 言 之 , 只有 把 两 者 结 合 起 来 , 才更 加 有利 于 推进 “ 服 务 型 电子 政 务”。 除了 卜 述 的 i个 问题 , 还 有 一 些 问题
花落别家 , 腾讯也 不遗余力 地 “ 推销 ”自 己的政务微博 , 而且还推出了一个有别于 政务微博 的新应用——政务微信 。 商业 网 站为 了盈利 而不断推 陈 出新 的做法不禁
机制以维护公共利益; 在 关注政务微 博的 同时不可 忽视政府 网站的作用, 应该在两者之间建立关联 , 实现 资源共 享和优势互补。 【 关键 词】 政 务微博 政府 网站 微 博运 营商
2 0 1 1 年被称作我国政务微博 的元年 , 政务微博无疑 已经成为 网络热点 。 有很多
的, 那 就是为 自己或政府 塑造形 象 、 赢得 可谓 双赢 。 但是 , 在这些 营利性 的民营公
成为人们认识世 界的重要 渠道的情况下 , 政治 家们也许应该 有这样一 种认 识 : 除 了 下 达命令 和指示 ,放低姿 态与 网民的互 动、 为了塑造形 象而 “ 表演 ”也都 是必不 可少 的执政方式 ; 将 自己置于公众 的 目光 之 中并非坏事 , 管理者 的媒介素养就是一 是一种重要 的执政 能力 。 若 以这种思想为 指导 , 政府机构和官员在建设政务微博时 也许就能变被 动为主动 , 会去 向商业机构 学 习增强微博影 响力 的方法 , 开始注意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摘要]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干部开通了微博,政务微博已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为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目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亟需根据互联网发展和政务公开的实际情况,采取七个举措来促进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务微博;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目前,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
据腾讯与新浪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两大微博平台用户数据已分别达到3.2亿和4.25亿。
同时,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也变化明显,一方面,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
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出现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博客/个人空间从64.4%降至62.1%[1]。
微博作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微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的生成演变机制和传播格局,对中国网络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伴随着微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了微博,政务微博网站已发展成为政府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了解民意、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一、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互联网应用的新渠道从2011年开始,政务微博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据2011年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政务微博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为50561个,较年初增长776%,其中党政机构微博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18203个[2]。
政务微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其总量相对还比较少。
目前开通微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的总体比例还比较低,预计政务微博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目前已开通微博的部委和地方政府正积极在为公众提供服务、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公安系统微博已经发展成为政务微博的领跑者,目前公安微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群效应,在维护社会稳定、案件侦破、改善警民关系等方面起到明显作用。
外交部“外交小灵通”精心打造“外交动态”、“外交小知识”、“外交史上的今天”等栏目,分类发布权威外交知识和信息,充分发挥了政务微博信息公开平台的功能。
“北京微博发布厅”在信息传达、民意沟通、发动动员等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微博发布厅”整合了北京市各大政府部门资源,除及时全面传达最新权威政令外,还直观地向市民展示工作进度和阶段效果;利于民意征集、调查工作展开;并可有效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全面宣传推广城市活动。
(二)政务微博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平台随着信息技术与政府工作的融合,政府网站成为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载体。
[3]政务微博中的机构微博已经成为继政府网站之外公开信息和发布新闻的新平台。
微博一方面为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不断聚焦,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利用微博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
如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于2010年6月开通其官方微博“成都发布”(/xwfbc),受到了广大“粉丝”和媒体的较高关注。
又如2011年9月新疆开通了“新疆政府信息公开”官方微博,主要发布来自新疆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的信息,以实时动态类和关注度高的信息为主,包括政务动态、通知公告、新闻发布会等信息,丰富了传播渠道。
(三)政务微博为政民互动提供了新途径政务微博凭借其实时交互性强的特点正在成为政民沟通的重要平台,使政民之间的交流变成“零距离”,在疏通政民对话渠道、塑造政府亲民形象方面,政务微博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微博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中心,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等,通过政务微博发布动员救人、协助寻亲、召集献血、凝聚爱心等信息,这种官民互动方式,与政府及民众的救援努力一起形成了对此次事故进行善后处理的重要合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蔡奇在微博上公开征集“两会”建议带到会上,并在参加两会期间利用微博及时传递网友的声音,短短十余天,其征集建议微博转发和评论13000多条,蔡奇最终“海选”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意见50条带上今年全国两会。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像蔡奇这样通过微博征集网民意见的政府部门、代表、委员还有不少。
(四)微博成为网络舆情引导新阵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媒介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扩张,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和对舆论的控制格局被打破,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媒介渠道逐步转移到公众个体。
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工具,它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
微博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微博舆论场”。
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而且目前公众主动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表达,已经由个案发展成为普遍的观念和意识。
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带来的变革,无疑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政务微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党政干部对微博的认识不到位目前大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发展趋势及信息化发展对执政能力的影响缺乏正确认识,有的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有的反应过度、防范过多。
微博问政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使得政府和官员的言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增加了政府透明度。
一旦官员出现言行不当,就会引来网友的迅速围观和拍砖,因此,有不少官员认为微博可能迅速传播自己的负面信息,不敢触及微博问政,畏难情绪较重。
目前,微博已经成为舆情的主阵地,政府应对微博舆论的压力上升。
2011年就出现了多起党政干部由于微博应用不当造成严重后果事件,给个人和政府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大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应用保持警惕态度,对微博这个新工具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这就造成部分官员害怕微博问政。
广大党政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微博发展势头已经不可阻挡,逃避和堵截微博舆论已经不切实际,如果大部分官员选择逃避,政府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政务微博,可能会导致政府失去微博话语权,加剧体制内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分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负面舆论及网络谣言迅速积聚酿成严重后果。
(二)政务微博的功能和定位不明确党政干部开通微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需进一步明确。
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处于自发状态,一般与本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其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密切关系。
目前政府和学术界对政务微博并没有给出了统一界定,特别是党政机构微博和党政干部微博之间的定位和功能不清,各微博网站对政务微博的界定范围也存在差异,对政务微博特别是对公务人员微博的实名认证过程存在有一定漏洞。
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认识也还处于模糊状态,虽然目前有很多党政干部微博是对政府机构微博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在现阶段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规范党政干部微博使用,容易让民众混淆党政干部的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对政府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政务微博的运维机制不完善微博问政作为新生事物,在日常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微博问政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健全。
首先,对于如何发布信息、发布内容、发布流程,如何答复网民、引导舆论等方面都缺乏制度性规范。
有的政务微博账户由多人轮流维护,造成信息混乱、观点矛盾。
第二、目前政务微博的命名存在不规范性,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微博的命名随意性比较大。
有以机构名称全称命名的,有以简称命名的,有以地方名称加地方特点命名的,有的政务微博名称与机构名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公务人员的微博名称更是随心所欲,很多名称不符合公务员形象。
虽然政务微博命名应具有亲民特性,但如果过于随意,会影响到其权威性,政务微博名称混乱现象不利于公众识别其真实性,不利于政务微博的推广和宣传。
现实法规对微博管理相对滞后,既不能适应目前监管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其持续有序发展的要求。
(四)政务微博跟风现象严重政务微博的发展在刚开始是滞后于微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但是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党政机构比较迅速的意识到微博这一新媒体的重要性,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使用微博,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但目前还有很多政府部门的微博开通是一种跟风,并不是因为工作需求的主动开通使用。
很多政务微博开通后,公众关注度低,即便是有些政务微博看似受众比较多,发文量大,但仔细分析这些微博的实际效果,发现其实际服务功能很少,之所以关注度高,是民众对政府和干部开通的微博好奇心高,对新事物的发展有比较高的期待,甚至存有看热闹的“围观”心态。
目前政务微博的主要功能还是信息发布和互动,实际应用比较少,所以如果政务微博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势头,提升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公众可能会对其失去兴趣,甚至对政务微博产生质疑,可能会重现目前部分政府网站不作为反遭质疑的现象,质量比较低的政务微博有可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攻击对象。
(五)公务人员微博应用和应对能力不足微博表达平台门槛较低、自由度较高、信息发布便捷,使得民众表达意见更为直接和情绪化。
这种情绪化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少数人的激烈言论以及“网络水军”的介入,网络暴力现象日益增多,这些都是微博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缺陷。
此外,表达意见者是否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而一旦真实的民意受到扭曲或掩盖,则可能影响政务微博所起到的收集民意、判断舆情的作用。
目前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辨析能力、应对和承受能力还比较弱,与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微博问政面向社会大众、直面舆论监督,强调的是互动和对话。
党政机构和干部与网民进行交流,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公众随时随地地关注。
但是,部分官员不具备与网民对话交流的能力与技巧,存在打官腔、说空话的现象。
有的官员在微博上发表蹊跷言论、做出怪异行为,受到公众质疑和攻击,甚至被“人肉搜索”。
有的政务微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舆论视而不见,不主动解决微博舆论反映的突出问题。
有些官员害怕与网民交流对话,关闭微博评论功能,招致网民质疑和炮轰。
互动交流是微博问政的最基本形式,没有对话的微博问政,必然会失信于民。
不善于用微博引导舆论,不善于与网民互动交流,会使党和政府面临群众对微博问政失去信任的风险。
三、政务微博发展对策(一)创新工作理念,引导政务微博科学发展目前微博的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如果党政干部不了解、不使用微博,如何引导微博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通过堵截舆论的方式来管理微博,而是应该通过积极应对,鼓励党政机关开通使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