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案-字卡(语言)

蒙氏教案-字卡(语言)

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活动名称:字卡(语言)

教具构成:自制(大、小、上、下、多、少)、足球、乒乓球、楼梯图片、小人一个、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有好多苹果,一个盘子里有1个苹果)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孩子认读能力

间接能力:培养CCIO的能力

操作过程:

(一)开始部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项认识汉字的工作。

(二)教学部分

1、教师拿出足球和乒乓球,让小朋友们观察哪个大,哪个小?

2、出示字卡“大”放在足球的下面,把“小”放在乒乓球的下面。

3、用三阶段教学法

4、出示楼梯图片,“有个小朋友他现在正在做什么?”(楼上),“现在他在做什么?”(楼下)

5、把字卡上、下出示,用三阶段教学法

6、出示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有好多的苹果,一个盘子里有1个苹果。让孩子观察,引出孩子“多、少” 。

(三)结束部分:我的工作做好了,小朋友可以在课后练习。

变化与延伸:字卡与实物配对

适用年龄:3岁以上

错误控制:教具本身

吸引力:读字卡的过程

成果:孩子能认识这些字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1d

蒙氏阅读大班下册教案 幼儿园蒙氏阅读教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蒙氏阅读大班下册教案幼儿园蒙氏阅 读教案 蒙台梭利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蒙氏阅读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考! 幼儿园蒙氏阅读教案模版 《蒙氏阅读》小班奇妙的圆 设计意图 圆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和熟悉的,在幼儿的世界里,圆

以它独特的的魅力 吸引着幼儿,使幼儿对于圆特别的青睐。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圆中尽情发挥,把它想象成幼儿世界中的任何东西。而诗歌中的圆,又为幼儿变出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样既可以开拓幼儿的视野,又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圆的奇妙变化。 2、理解诗歌内容,让幼儿明白诗歌中的各种事物都是圆的。 3、让幼儿间共同分享对于圆的认识。并认读重点词圆、苹果、飞。

活动重点 认识圆并认读重点词圆、苹果、飞。 活动难点 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认识圆形,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圆的物体,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 挂图、录音带、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书写册、图片 (圆形、苹果)。 3、环境准备。 收集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张贴在阅读区内。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音乐和玩法附后)。 二、感知理解活动 1、教师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幼儿进行现场发挥, 看看老师画了一个什么?这样幼儿就会从各个方面去考虑, 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东西是圆的。然后教师再出示圆形的图片,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自主讨论。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这时教师出示大字卡“圆”,让幼儿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 2、运用故事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小红帽要过生日了,她想让外婆送她最喜欢的芭比娃娃,可是外婆给她出了个难题,要她说出外婆最喜欢的几样东西,要是回答对了,外婆就送她。回答错了,那么自然就没有礼

大班下学期蒙氏语言教案_1

大班下学期蒙氏语言教案 XX-XX学年度上学期蒙氏教案 活动名称:数棒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的认识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1 :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展示2 : 数棒的三段式名称练习 1、取下数棒,以前面的方法排列,从长至短。 2、取1触摸并说“1”,这是1。取2触摸说“1、2”这2。取3触摸说“1、2、3”这是3。 3、“请拿1给我;请拿2给我;请拿3给我。” 4、指棒1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1。” 指棒2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2。” 指棒3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3。”

5、 4 5 6用一次展示,7 8 9 10用一次展示,并使用三段式名称练习。 6、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变化和延伸:数物对应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活动名称:数棒与数字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与数字的对应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展示: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将数字卡“1”放在数棒的旁边。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4、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变化和延伸:按数取物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长方形盒 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引导小朋友,介绍构成三角形,并准备地毯. 2、把第一盒拿到地毯上. 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 4、取出所有的三角形,盖上盒盖将盒子放在地毯右上角. 5、老师说:“现在请把同样形状、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摆在一起” 但是红色的钝角不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都只有一枚无法配对.这时老师说:“形状和大小虽然小同,因为都是红色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6、老师先拿一对绿色直角等腰三角形对小朋友说:“注意看怎么做.”将有引导线(黑色)的两边相对,同时说"像这

小班蒙氏语言教案

小班蒙氏语言教案 【篇一:蒙氏语言教案《分果果》】 活动名称:《分果果》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绕口令,感受绕口令的趣味性。 2、懂得与人相处的方法,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 3、能熟练地朗诵绕口令,发音清晰,认识“多、哥、己、分”等汉字。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吃点心前让幼儿说说这水果叫什么名字,什么味道,你喜欢吃吗?可以选择两个, 送一个给自己的好朋友。 (2)比较事物大小,可结合图片进行,让幼儿先说出他们的名称, 再进行比较。 2、物质准备: 儿歌挂图、字卡(“多、哥、己、分”)、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导入热身 持物走线:每人一只小盘,里面放一个水果,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拿稳盘子。线上活动:围圆圈坐好,将自己盘子里的水果送给右边 的朋友,并对送水果给自己的小朋友说“谢谢”。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愿意和别人分享吗? 2、经验迁移 谈话引出课题:有个小朋友叫“多多”(出示字卡“多”),他也在分 果果,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后回答: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 3、伴随阅读 教师边慢速朗诵绕口令边出示 相应的字卡。 发放图书,让幼儿找出字卡上的字,并练习正确发音。 看书,跟教师指读绕口令 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朗诵绕口令,提醒幼儿朗诵的速度不要快,但要口齿清楚。

1、体验分享 讨论:你会和多多一样,把大的,好的让给别人吗? 你还有什么好东西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吗? 5、幼儿有序收拾图书,摆放整齐。 【篇二:0 小班蒙氏教案准备说明】 小班蒙氏教案准备说明 小1—小7每班按顺序准备两个蒙氏展示页: 【篇三:小班第六周语言组教案】 小班第六周蒙氏数学教案时间:2014年 4月日整理人:李晓梅授课人: 小班第六周蒙氏数学教案时间:2014年 4月日整理人:李晓梅授课人: 时间:2014年 4 月日整理人:李晓梅授课人: 时间:2014年4月日整理人:李晓梅授课人: 小班第六周蒙氏教案 时间:2014年 3月日整理人: 李晓梅授课人:

蒙氏语言教育

活动名称:安静游戏 教具构成:计时器或钟表 适用年龄:3岁以上。 教育目的:1、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 2、培养听觉专注力,感觉时间的流逝。 操作方法: (1)教师带领小朋友轻轻(没有声音)地站起来,双手叉腰闭上眼睛; (2)教师带领幼儿做深呼吸,让身体渐渐放松; (3)教师出示并介绍计时器,说明规则:一会儿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不发出声音,当听到计时器的声音时把眼睛睁开; (4)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并给定时器设定时间,一般为2-3分钟; (5)铃声响起后,小朋友睁开眼睛,教师提问:刚才闭上眼睛后,都听到什么声音了?(6)请幼儿表达听到的声音; (7)重复一两次。 变化与延伸:换不同教具让幼儿听声音。 注意事项:1、也可用钟,听滴嗒声,或者三角铁,碰钟等乐器来做。请幼儿闭眼集中注意力,睁眼也不能破坏安静环境。 2、闭眼时间2-3分钟。 活动名称:寻找声音 教具构成:眼罩、头饰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1、听觉辨别方位及发出声音的人。 2、提高专注力、思考力及反应能力。 操作方法: 1、请小朋友戴上眼罩和头饰扮演小狐狸,请其他小朋友在做线上运动的圆圈上组成圈,将

他围在其中。 2、给位小朋友围着“小狐狸”在圈上朝一方向走,边走边说“小狐狸蒙眼睛,谁也看不见 了,我们和它捉迷藏,猜猜我们在哪里?” 3、转圈的小朋友说完歌谣后蹲下,老师指定一位小朋友,示意他叫道“小狐狸”,然后“小 狐狸”指出声音传的方向,并顺声过去,“抓住”发出声音的人。 4、请小朋友轮流扮演小狐狸,反复练习。 变化与延伸:听其他声音活动。 注意事项:1、不要将小狐狸绊倒。 2、其他小朋友不发出声音。 活动名称:给乐器找朋友 教具构成:碰铃一对,沙锤一对,摇铃一对,响板一对 适用年龄:3—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用听觉辨别不同的声音,并以相同的声音做出回应。 间接:培养幼儿听觉的专注力,分辨力。 操作方法: (1)教师宣布今天的语言活动是“给乐器找朋友”,请8位幼儿参加活动。 (2)教师将幼儿分成2组,背对背坐在一起。教师将乐器分成2组分给2组幼儿(同一组幼儿不出现相同的乐器)。 (3)教师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指定一位幼儿奏响手中的乐器,其他参与活动的幼儿听到后要对声音作出判断,与这位幼儿手持相同乐器的幼儿要同样奏响手中的乐器以回应。 (4)请奏响乐器的2位幼儿同时举起乐器,检验乐器是否一样。 (5)进行其他乐器的声音配对。

大班下学期蒙氏语言教案

大班下学期蒙氏语言教案 活动名称:数棒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的认识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1 :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展示2 : 数棒的三段式名称练习 1、取下数棒,以前面的方法排列,从长至短。 2、取1触摸并说“1”,这是1。取2触摸说“1、2”这2。取3触摸说“1、2、3”这是3。 3、“请拿1给我;请拿2给我;请拿3给我。” 4、指棒1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1。” 指棒2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2。” 指棒3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3。” 5、 4 5 6用一次展示,7 8 9 10用一次展示,并使用

三段式名称练习。 6、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变化和延伸:数物对应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活动名称:数棒与数字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与数字的对应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将数字卡“1”放在数棒的旁边。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4、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变化和延伸:按数取物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长方形盒 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引导小朋友,介绍构成三角形,并准备地毯. 2、把第一盒拿到地毯上. 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 4、取出所有的三角形,盖上盒盖将盒子放在地毯右上角. 5、老师说:“现在请把同样形状、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摆在一起” 但是红色的钝角不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都只有一枚无法配对.这时老师说:“形状和大小虽然小同,因为都是红色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6、老师先拿一对绿色直角等腰三角形对小朋友说:“注意看怎么做.”将有引导线(黑色)的两边相对,同时说"像这样把黑线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正方形.

蒙氏语言大班教案

蒙氏语言大班教案 【篇一:大班蒙氏计划】 表二: 大班 10 月活动区计划表 【篇二:第二学期小班蒙氏所有教案】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 1—2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 3-5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 6-7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2012学年第二学期祈福新邨幼儿园小班第 8周日活动记录 年月日至年月日执教: 【篇三:蒙氏语言教案】 蒙氏语言教案——拉大锯 活动目标: 1、学会念童谣,对童谣感兴趣。 2、乐意听他人发言,并能有所回应。 3、能在教师引导下,用手指划读每句儿歌。 4、发准“儿、女、姑”等字的音。 活动准备:教具挂图“拉大锯”、字卡、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活动过程: 一、导入热身。 1、走线活动:听轻音乐,师幼共同走线。 2、线上活动: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妈妈的妈妈我们应该叫什么吗?你们都有姥姥吗?姥姥住在什么地方啊? 二、经 验迁移。 1、出示挂图“外婆桥”,引导幼儿看图中的人物。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叫珍珍,你们想不想和他做朋友啊?他就藏在我身后的图画中,我们一起把他找出来吧?

2、继续引导幼儿看图,猜猜图中人物是什么关系?他们在做什么事情? 三、伴随阅读。 1、教师阅读童谣,引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珍珍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啊? 2、幼儿跟读童谣。 3、师幼齐读童谣,并出示字卡。 4、发书,幼儿划指读。 5、游戏阅读。 四、体验分享。 师:孩子们,珍珍带来的这首童谣好听吗?我们回家说给姥姥听好不好?

幼儿园蒙氏阅读教案

幼儿园蒙氏阅读教案

幼儿园蒙氏阅读教案 蒙台梭利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欢迎大家前来参考! 模版 《蒙氏阅读》小班奇妙的圆 设计意图 圆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和熟悉的,在幼儿的世界里,圆以它独特的的魅力 吸引着幼儿,使幼儿对于圆特别的青睐。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圆中尽情发挥,把它想象成幼儿世界中的任何东西。而诗歌中的圆,又为幼儿变出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样既可以开拓幼儿的视野,又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圆的奇妙变化。

2、理解诗歌内容,让幼儿明白诗歌中的各种事物都是圆的。 3、让幼儿间共同分享对于圆的认识。并认读重点词圆、苹果、飞。活动重点 认识圆并认读重点词圆、苹果、飞。 活动难点 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认识圆形,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圆的物体,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2、物质准备。 挂图、录音带、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书写册、图片圆形、苹果。 3、环境准备。

收集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张贴在阅读区内。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音乐和玩法附后。 二、感知理解活动 1、教师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幼儿进行现场发挥,看看老师画了一个什么?这样幼儿就会从各个方面去考虑,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东西是圆的。然后教师再出示圆形的图片,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自主讨论。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这时教师出示大字卡“圆”,让幼儿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 2、运用故事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小红帽要过生日了,她想让外婆送她最喜欢的芭比娃娃,可是外婆给她出了个难题,要她说出外婆最喜欢的几样东西,要是回答对了,外婆就送她。回答错了,那么自然就没有礼物了。外婆要的这些东西的前提条件都必须是圆形的。那么外婆的问题是这样的:“什么水果甜又甜,什么东

大班下学期蒙氏语言教案

大班下学期蒙氏语言教案

大班下学期蒙氏语言教案 活动名称:数棒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的认识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1 :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展示2 : 数棒的三段式名称练习 1、取下数棒,以前面的方法排列,从长至短。 2、取1触摸并说“1”,这是1。取2触摸说“1、2”这2。取3触摸说“1、2、3”这是3。 3、“请拿1给我;请拿2给我;请拿3给我。” 4、指棒1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1。” 指棒2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2。” 指棒3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3。”

5、 4 5 6用一次展示,7 8 9 10用一次展示,并使用三段式名称练习。 6、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变化和延伸:数物对应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活动名称:数棒与数字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与数字的对应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将数字卡“1”放在数棒的旁边。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4、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变化和延伸:按数取物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长方形盒 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引导小朋友,介绍构成三角形,并准备地毯. 2、把第一盒拿到地毯上. 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 4、取出所有的三角形,盖上盒盖将盒子放在地毯右上角. 5、老师说:“现在请把同样形状、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摆在一起” 但是红色的钝角不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都只有一枚无法配对.这时老师说:“形状和大小虽然小同,因为都是红色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6、老师先拿一对绿色直角等腰三角形对小朋友说:“注意看怎么做.”将有引导线(黑色)的两边相对,同时说"像

最新整理蒙氏语言中班下册教案

蒙氏语言中班下册教案 在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0”的教学常常被忽视,而在蒙氏教学中,“0”的教育格外重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蒙氏教具的操作和游戏方法,让幼儿认识“0”,了解“0”的意义以及“0”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0”的`认识一定会提升一个高度! 中班蒙氏数学活动: “0”的游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0”在自然数的概念是“没有”。 2、联系生活,让幼儿认识“0”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蒙氏教具:纺锤棒箱、纺锤棒。 2、数字卡片;0—4各一个,豆子与数字的量相等。 3、生活中与“0”有关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介绍自己 T:嘿嘿,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C:嘿嘿,你好,我叫XXX,我叫XXX。 二、认识“0”的意义。 1、认识纺锤棒与纺锤棒箱。

2、老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认识0表示没有。 3、教师小结:0表示没有。 三、游戏:0的游戏 1、抓豆子 玩法:请5名幼儿分别拿数字0—4,然后拿对应的豆子,拿到0的幼儿不拿豆子。 2、看谁听的准 玩法:老师任意说:小朋友跳X下,幼儿跳相应的次数,跳错的取消游戏资格。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知道0的重要作用。 1、比较数字0、1、10,知道0不可以缺少。 2、认识紧急求救电话110、120,服务热线1001,知道0也不可以省略。 3、幼儿讲一讲,在哪儿还见过0。 4、请幼儿寻找生活中一些物品上的0,并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0。 【蒙氏语言中班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1.中班蒙氏教学反思 2.蒙氏活动教案 3.蒙氏小班教案大全 4.蒙氏中班教学计划

5.中班下册语言课教案 6.中班下册语言教案 7.蒙氏衣饰框教案 8.蒙氏阅读大班教案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教案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教案 教具构成:计时器或钟表 适用年龄:3岁以上。 教育目的:1、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 2、培养听觉专注力,感觉时间的流逝。 操作方法: 教师带领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双手叉腰闭上眼睛; 教师带领幼儿做深呼吸,让身体渐渐放松; 教师出示并介绍计时器,说明规则:一会儿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不发出声音,当 听到计时器的声音时把眼睛睁开;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并给定时器设定时间,一般为2-3分钟; 铃声响起后,小朋友睁开眼睛,教师提问:刚才闭上眼睛后,都听到什么声音了? 请幼儿表达听到的声音; 重复一两次。 变化与延伸:换不同教具让幼儿听声音。 注意事项:1、也可用钟,听滴嗒声,或者三角铁,碰钟等乐器来做。请幼儿闭眼集中注意 力,睁眼也不能破坏安静环境。 2、闭眼时间2-3分钟。

活动名称:寻找声音 教具构成:眼罩、头饰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1、听觉辨别方位及发出声音的人。 2、提高专注力、思考力及反应能力。 操作方法: 1、请小朋友戴上眼罩和头饰扮演小狐狸,请其他小朋友在做线上运动的圆圈上组成圈,将 他围在其中。 2、给位小朋友围着“小狐狸”在圈上朝一方向走,边走边说“小狐狸蒙眼睛,谁也看不见 了,我们和它捉迷藏,猜猜我们在哪里?” 3、转圈的小朋友说完歌谣后蹲下,老师指定一位小朋友,示意他叫道“小狐狸”,然后“小 狐狸”指出声音传的方向,并顺声过去,“抓住”发出声音的人。 4、请小朋友轮流扮演小狐狸,反复练习。 变化与延伸:听其他声音活动。 注意事项:1、不要将小狐狸绊倒。 2、其他小朋友不发出声音。 活动名称:给乐器找朋友 教具构成:碰铃一对,沙锤一对,摇铃一对,响板一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 数理教案 Montessori感觉教育中的三种基本的操作是: 1、配对(成对的配对) 2、序列(排成顺序或阶段) 3、分类(区别各种类) 这些操作可协助孩子对数学的逻辑思考,(给孩子自由性)即从反复的感觉器官刺激中,培养孩子了解数量概念时必须具备的逻辑思考能力。 所谓的“名称练习”(三段式练习法)就是: 1、第一阶段——名称与实物的一致辞(名称与量物一致)“这是1。” 2、第二阶段——找出与名称对等的实物(找出配合名称的量物)“那个是1?”。 3、第三阶段——记忆名称与实物(记忆名称与量物)“这是多少?”。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特色 a、以感觉教育作为算术教育的基础。 b、由数量计算着手。 c、重视数量、数字与数词三者之间的关系。 d、采用塞根的名称练习(三段式练习)。 e、使用阿拉伯数字,并统一字体。 f、重视零的概念与十进法的演算。 g、一般将合成、分解的打打操作基准确定“10”。 h、“错误的订正”项目在算术教育中,以“验算”或“订正表(板)”的形式,来表示提示的功能。 i、在操作算术教具时,先掌握基本概念再朝[统合]的方向进行。 j、操作蒙台梭利教具遵循一定的流程。 数学的教材.教科概念图 〃使用串珠的平方〃立方 日常生活练习 教学直接目的:进行数学学习前的认知和数理思维的基础练习,感知数理概念,养成利用一切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幼儿对事物的概念最大清晰化,引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间接目的:培养幼儿独立的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反复实践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 1、感官基础教育 2、数前教育:序列、分类、对应、组合与分解 3、数概念练习:10以内数与量的认识,几何图形 4、 10的合成 5、百、千以内的数与量的认识 6、运算 7、平方、立方 8、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课堂流程(60分钟)

蒙氏阅读大班

诗歌名称:《小池塘》 诗歌内容:小池塘,抱月亮,鱼儿睡在蓝天上。 小青蛙,抬头望,乐得呱呱把歌唱。 风儿吹,水儿荡,摇得月亮轻轻晃。 教学目标:孩子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巩固认识小动物和植物。 诗歌名称:《手指数数》 诗歌内容:小棍一,敲敲敲。剪刀二,剪剪剪。 小叉三,叉叉叉。菜刀四,切切切。 小手五,拍拍拍。电话六,喂喂喂。 镊子七,捏捏捏。手枪八,啪啪啪。 钩子九,钩钩钩。拳头十,当当当。 教学目标:孩子喜欢朗诵诗歌,并且边朗诵边做动作。 诗歌名称:《玩》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标:1、感受诗歌中描述事物的方法,理解诗歌内容。 2、喜欢阅读诗歌并能感受诗歌带来的幽默。 3、初步接触重点字词:玩、牙齿、牙刷、蜜蜂、公园、积木、电脑。诗歌内容:早上醒来,泡沫玩牙齿,牙齿玩牙刷,风儿玩花朵,花朵玩蜜蜂。 下午去公园,云朵玩太阳,太阳玩影子,鱼儿玩波浪,波浪玩皮艇。 晚上回家,地板玩积木,积木玩娃娃,网络玩电脑,电脑玩爸爸。 家庭延伸:家长与孩子以游戏的方式说说一天所做的事情,如:刷刷牙啊刷刷牙,刷了牙呀洗洗脸,洗洗脸啊洗洗脸,洗了脸呀穿衣服。。。。。。 诗歌名称:《玩》第二次活动 活动目标:1、大胆想像,能够表达出相关联事物的关系。

2、了解诗歌句式,尝试用“A玩B,B玩C”的句式进行诗歌仿编。 3、认读重点字词:玩、牙齿、牙刷、蜜蜂、公园、积木、电脑。 诗歌内容:早上醒来,泡沫玩牙齿,牙齿玩牙刷,风儿玩花朵,花朵玩蜜蜂。 下午去公园,云朵玩太阳,太阳玩影子,鱼儿玩波浪,波浪玩皮艇。 晚上回家,地板玩积木,积木玩娃娃,网络玩电脑,电脑玩爸爸。家庭延伸: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生活中有相关联系的物品,并模仿诗歌中的句式创编。 诗歌名称:《喜欢》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标:1、感受诗歌活泼、欢快的情绪,喜欢朗诵诗歌。 2、学习、理解诗歌中动词的含义。 3、能运用语言对画面内容进行形象的描述。 4、初步接触重点字词:喜欢、乌龟、沙滩、爬、飘、翻。 诗歌内容:乌龟喜欢在沙滩上爬来爬去,鱼儿喜欢在大海里游来游去,小鸟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小马喜欢在草原上跑来跑去, 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白云喜欢在蓝天上飘来飘去, 我最喜欢把这本书翻来翻去。 家庭延伸: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与家人分享快乐。 诗歌名称:《喜欢》第二次活动 活动目标:1、能用句卡摆出诗歌,并准确朗读。 2、了解诗歌句式,能将自己的画用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4、认读重点字词:喜欢、乌龟、沙滩、爬、飘、翻。 诗歌内容:乌龟喜欢在沙滩上爬来爬去,鱼儿喜欢在大海里游来游去,小鸟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小马喜欢在草原上跑来跑去,

蒙氏阅读诗歌教案蔬菜园

篇一:教案蒙氏阅读 中班家长开放日教案——剪头发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2、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诗歌。 3、认读重点字词:弟弟、头发、理发师、叔叔、剪、山羊、伯伯。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有安全使用剪刀的经验;能感受到生活中事物间的简单联系。 2、物质准备。剪刀、挂图、大字卡;头饰(弟弟、理发师、太阳、乌云、小草、山羊、大树、风)。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剪刀,与幼儿讨论剪刀的作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剪刀有什么用吗?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提示幼儿可以用剪刀来剪头发。) 二、感知活动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各自剪头发的经历。 师:“我们的头发长了,可以请理发师剪一剪,如果太阳、小草或者大树的头发长了该怎么办呀?谁会给它们剪头发呢?” 2、幼儿互相讨论。 三、理解活动 1、教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 师:(1)“图上都有谁呢?是谁的头发长长?他们该怎么办呢?” (2)“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帮他们剪头发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剪头发》这首儿歌。”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感知诗歌内容。 师:“如果乌云不剪太阳的头发,太阳会变得怎么样?山羊是怎样帮 小草剪头发的?风伯伯为什么要剪大树的头发?” 教师小结:“原来大自然里有那么多热心的理发师,才把世界打扮得这么美丽。” 3、教师朗诵诗歌,幼儿跟读。(朗诵的同时教师把大字卡贴在挂图相应位置处。) 4、教师教幼儿认读大字卡。 5、幼儿自主朗诵诗歌。 师:“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把儿歌完整地读一遍。” 三、体验活动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请幼儿感受诗歌的情绪。 2、鼓励幼儿有表情地朗诵数诗歌,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诗歌。师:“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朗读诗歌,并做出漂亮的动作来。” 四、游戏活动 1、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些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请他们扮演诗歌里面的角色,谁愿意扮演弟弟,谁又来扮演理发师呢?” 2、角色游戏。 请个别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儿歌中的角色,剪头发和被剪头发的幼儿分站两边。老师和其他幼儿念儿歌,当听到儿歌中有自己的角色时,剪头发和相应被剪头发的幼儿走出队列站到队列前边。被剪头发的幼儿做出动作表示头发长长,另外一个幼儿则用手做出剪刀的动作表示剪头发,教师引导幼儿依此扮演诗歌里的角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