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赏析:电影《霸王别姬》中声音造型的语言
浅析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解读

浅析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色彩运用上的分析影片在舞台演出的处理上,多次运用自上而下的直射光或上侧光,突出人物的舞台形象。
如影片开始,程蝶衣与段小楼十一年后同台演出,光线从上方直接打在两人身上,从对话到戏,是两个人的独语,又是对观众解释性的诉说,随着段小楼和程蝶衣走进体育馆,一束强烈的蓝光从门口射入,造成一种舞台光的效果。
大门关上,蓝光消失,而从画面上方射出更为强烈的蓝光,继而光线充斥了整个画。
出现在“学艺篇”中,小豆子被切掉六指后烧了母亲的袍子,火光照在脸上,桔红色的火光与外面的白色雪景映照,传达了主人公当时的痛苦心情。
而蒋雯丽演的小豆子的母亲,其实电影并没有明确的台词来说明她是一个妓女,但是在整个昏黄的画面里,从她的着装领口微开的墨绿色的旗袍,以及大红色的手帕,抹了红指甲油的手指,以及她头上戴的红花,虽然都只是局部的红色但在整体昏黄的画面里这些都是显得非常抢眼的,很醒目的表现出他是她是一个妓女的事实。
在刻画程蝶衣的戒毒时的的场面让我很是影响深刻。
并没有将光线直接打在脸上进行直接描绘,而是透过鱼缸和屏风描绘了吸毒与戒毒的全过程。
鱼缸中的浑水,游来游去的金鱼,凸现了一种杂乱,是痛苦的纠结。
没有给予清晰的画面,但是通过模糊的处理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他混沌的生活和痛苦。
轰轰烈烈的文革要开始了,菊仙和小楼将戏文、戏服及一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物品焚烧,火光象征着他们对现实的逃避与恐惧,在火光中,两个人激情燃烧,它传达出了主人公面对现实的慌乱。
而出现是在“太庙公审”这一场,剧情惨烈之极,但是导演却处理得极为冷静沉着,深沉悲壮。
在这场戏的结尾处表现漫天大火的仰拍镜头,挑起的衣服,桔红的火焰,通过表现火光的冲天感觉来喻示“文革”浩劫的规模之大、之令人发指,极富震撼力。
《霸王别姬》主要出现了黑、红、蓝三种不同的色调,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人物情境。
影片开始的“卖子”一场,使用了黑白调,这段黑白是程蝶衣一生悲剧的开端,用此色调开始回忆意义更为深远。
浅析电影《霸王别姬》中的声画组合

分 别之 日了啊 …… ”可说 是段小楼此 时的 内心独 自,借戏 起 小 豆 子 就 朝 胡 同 口 快 步 走 去 , 这 时 再 次 响 起 了 “ 磨 剪
直到菊 仙 出现 为止 ,京 戏舞 台上 的唱词都 是一致 的,虞姬 合 一 ” 的境 界 。
年 ……”霸王的唱 词是 “ 此 一 番 连 累 你 多 受 惊 慌 ” , 影 片 风貌 ,同时也 暗示 了人物命 运 。1 .“ 磨剪子 ,镪菜刀 ”。
中程蝶 衣与段 小楼 的感 情正如 唱词中描述 的一般 ,彼 此体 母亲带 着小豆子 来投奔喜福 成科班 时, 四合 院的胡同 口就 贴 、融洽和谐 。然而菊 仙的 出现 却打破 了宁静 ,也冲散 了 传 来 “ 磨 剪子 ,镪菜 刀 ”那 清 晰 的叫卖 声 ,为 下文 做铺
一
声 ”时, “ 一对 红卫兵 ,与小四形成 力量悬殊 的对比 ,红
卫 兵 向 小 四逼 近 ,小 四终 于 走 到 四面 楚歌 的末 路 。 ”[ 2 ] 粉 碎
、
声 画 合 一
声 画合一指 声音和 画面 无论采 用同步或 分离 的方 式 出
成 、 交相 辉 映 。
“四人 帮”后 ,分别了 l 2 年 的兄 弟俩再次排演 《 别姬》 ,
面来进 行分类 ,前者可 以分为声 画同步和声 画分离 ,后者 形成对 照。文革 时期 ,小 四将袁 四爷送 给程蝶衣 的玉蝴蝶 可 以分 为声画合 一和声 画对 位 。笔者试结合 经典影片 《 霸 据 为 己有 , 他 把 玩 玉 蝴 蝶 并 唱 到 “ 汉 兵 已略 地 , 四 面 楚 歌 王别姬》来探讨该影片中声画组合 的运用及功效。
浅析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

浅析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色彩运用上的分析影片在舞台演出的处理上,多次运用自上而下的直射光或上侧光,突出人物的舞台形象。
如影片开始,程蝶衣与段小楼十一年后同台演出,光线从上方直接打在两人身上,从对话到戏,是两个人的独语,又是对观众解释性的诉说,随着段小楼和程蝶衣走进体育馆,一束强烈的蓝光从门口射入,造成一种舞台光的效果。
大门关上,蓝光消失,而从画面上方射出更为强烈的蓝光,继而光线充斥了整个画。
出现在“学艺篇”中,小豆子被切掉六指后烧了母亲的袍子,火光照在脸上,桔红色的火光与外面的白色雪景映照,传达了主人公当时的痛苦心情。
而蒋雯丽演的小豆子的母亲,其实电影并没有明确的台词来说明她是一个妓女,但是在整个昏黄的画面里,从她的着装领口微开的墨绿色的旗袍,以及大红色的手帕,抹了红指甲油的手指,以及她头上戴的红花,虽然都只是局部的红色但在整体昏黄的画面里这些都是显得非常抢眼的,很醒目的表现出他是她是一个妓女的事实。
在刻画程蝶衣的戒毒时的的场面让我很是影响深刻。
并没有将光线直接打在脸上进行直接描绘,而是透过鱼缸和屏风描绘了吸毒与戒毒的全过程。
鱼缸中的浑水,游来游去的金鱼,凸现了一种杂乱,是痛苦的纠结。
没有给予清晰的画面,但是通过模糊的处理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他混沌的生活和痛苦。
轰轰烈烈的文革要开始了,菊仙和小楼将戏文、戏服及一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物品焚烧,火光象征着他们对现实的逃避与恐惧,在火光中,两个人激情燃烧,它传达出了主人公面对现实的慌乱。
而出现是在“太庙公审”这一场,剧情惨烈之极,但是导演却处理得极为冷静沉着,深沉悲壮。
在这场戏的结尾处表现漫天大火的仰拍镜头,挑起的衣服,桔红的火焰,通过表现火光的冲天感觉来喻示“文革”浩劫的规模之大、之令人发指,极富震撼力。
《霸王别姬》主要出现了黑、红、蓝三种不同的色调,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人物情境。
影片开始的“卖子”一场,使用了黑白调,这段黑白是程蝶衣一生悲剧的开端,用此色调开始回忆意义更为深远。
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影评

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影评电影《霸王别姬》是中国导演陈凯歌于1993年执导的一部经典作品,该影片以清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两位京剧艺术家之间的纠葛与命运的转折。
本文将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对《霸王别姬》进行分析,探讨其对观众的影响与独特之处。
1.画面语言《霸王别姬》在画面的运用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导演陈凯歌似乎在每一个镜头都注入了艺术的灵魂,使得观影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美。
电影中运用的色彩和构图手法,使得整个影片充满了韵律感和美学的张力。
尤其是在表达京剧场景时,舞台的巧妙设置和服饰的精致细腻,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精致的画卷之中。
2.音乐语言《霸王别姬》的音乐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影片中运用的京剧音乐与场景的搭配恰到好处,使得整个故事更具感染力和戏剧性。
同时,配乐中凄美的旋律也在无声的情绪表达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配乐的运用不仅为观众营造了带有古典韵味的氛围,更能加深观影者对故事情感的共鸣。
3.剧情语言《霸王别姬》的剧情紧凑而扣人心弦,通过对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及命运的起伏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影片中,导演通过深入刻画主人公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亦师亦友的师徒关系,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与艺术的追求。
剧情的紧密结构和情感的碰撞,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陷入情节的波澜起伏之中。
4.对话语言影片中的对话语言具有独立且鲜明的风格。
对话中的含蓄、悬念和婉转让观众在琢磨词语的背后意义的同时,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角色内心的情感和冲突。
对话的语言艺术,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也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到角色之间的交流与较量中。
总结:《霸王别姬》以其独特的视听语言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和喜爱。
影片中精致的画面语言、动人的音乐语言、扣人心弦的剧情语言以及独特的对话语言,共同构建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艺术画卷。
观众在欣赏《霸王别姬》时,既能够享受到影片带来的视听盛宴,也能被影片中表达的情感与思考所触动。
电影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影评

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影评《霸王别姬》这部影片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表演和出色的视听语言,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
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该片更是独具匠心,通过画面、声音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将故事的情感和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从画面构图来看,影片中多次运用了对称式构图和黄金分割构图,以营造出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美感。
例如,程蝶衣和段小楼在舞台上表演《霸王别姬》时,两人的站位和动作常常呈现出对称的状态,这种对称不仅展现了舞台表演的规整和庄重,更暗示了他们在艺术世界中的相互依存和平衡。
而在一些重要的场景中,导演又巧妙地运用黄金分割构图,将人物置于画面的关键位置,突出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比如,程蝶衣在遭受批斗时,他孤独地站在画面的一侧,而周围的群众则形成了一种压迫感,这种构图方式强化了程蝶衣的无助和孤独。
色彩的运用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影片整体的色调较为暗淡,以灰、黑、白为主,营造出一种压抑和沉重的氛围,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悲哀和无奈。
然而,在一些关键场景中,色彩的突然转变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比如,程蝶衣在舞台上表演时,身着华丽的戏服,色彩鲜艳夺目,与台下的灰暗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他在艺术世界中的光彩照人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此外,红色在影片中也多次出现,如鲜血、红旗等,红色象征着激情、暴力和革命,为影片增添了强烈的情感色彩。
镜头语言的运用更是丰富多样。
影片中大量运用了长镜头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比如,在程蝶衣和段小楼多年后再次重逢的场景中,导演运用了一个长镜头,跟随着两人的脚步和表情,细腻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复杂情感。
而特写镜头则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节,如程蝶衣的眼神、段小楼的汗珠等,让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此外,影片中还有不少运动镜头,如跟拍、摇移等,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
在声音方面,影片的配乐堪称经典。
京剧的唱腔和配乐贯穿始终,不仅为影片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更与剧情紧密结合,烘托出人物的情感。
霸王别姬声音分析(1)

霸王别姬声⾳分析(1)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深刻挖掘中国⽂化历史及⼈性、影象华丽、剧情细腻"。
这是外国专家的看法,对于熟悉中国传统⽂化的中国⼈来说,则此⽚的内蕴更为丰富深⼴,银幕影象的张⼒更具历史深度。
陈凯歌选择中国⽂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的⽣活,来表现他对传统⽂化,⼈的⽣存状态及⼈性的思考与领悟,是很聪明⽽独到的。
影⽚中选⽤的⼏个京剧的⽚断,是经过严格精选的,陈凯歌说是要"尽量借这些⽚断说明程、菊及段三⼈关系的变化"。
但事实上,不单如此,这些京剧⽚断,对于塑造程蝶⾐的形象,是极具魅⼒的视听元素。
影⽚中⼀出《霸王别姬》打从清末民初的北洋时代,⼀路演到⽂⾰以后。
⽚头关师⽗形容京剧风⾏的盛况说:"是⼈的就得听戏,不听戏的就不是⼈,"乍听下似乎夸张,然⽽直到⽚末,此话的真实性都没有被质疑过。
⽇本的⼊侵,没有丝毫减低京剧的地位,反⽽经由描写⽇本军官青⽊对它的崇仰⽽更显出它的价值。
国民政府军的压迫,⽂化⼤⾰命的改⾰、贬抑、摧残,都没有改变这项艺术的形式与内涵。
在⽚⼦开头的倒叙中,当程蝶⾐与段⼩楼在⽂⾰⼗多年后,再度在⼀体育馆内粉墨登场⾛位,⽴即被管理员戏迷指认出来,暗⽰京剧艺术并未遭⽂⾰消灭。
诚如MaxTessier说的,"《霸王别姬》是艺术的优越胜过政治的破坏与历史的险阻,⼀个极其有⼒的象征"。
陈凯歌⾃⼰也说,"政权朝移⼣转,可是艺术不变。
"(这是由Max Tessier 的英⽂影评中的'regimes go by,art lives on'翻译过来的中⽂,并⾮陈凯歌的原⽂)戏中的程蝶⾐本⾝就是个"⼈⽣如戏,戏如⼈⽣"的痴情戏⼦,正如他师兄所⾔"不疯魔不成活",他对师兄的感情更多的来⾃于青梅⽵马、患难与共的亲情,那是⼀种眷恋,⼀种依赖,⼀份渴求永恒不变的期盼,⼀种⽆⼒抗拒曲终⼈散的落寞。
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陈福星)

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陈福星)《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作为《霸王别姬》整部影片中人物矛盾冲突的高潮之处,文革批斗的那场戏其中所运用到的视听语言,给了我们很大的研究空间以及启迪和思考。
根据整个故事的人物性格以及背景经历,总结如下几点:1、镜头技术分析《霸王别姬》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影片,将近三小时要讲述跨越半个世纪的发生在一对戏子身上的事,考验摄像师的镜头叙事能力。
场面的调度和人物的调度尽善尽美。
在本片中,所安排的演员的调度形式的着眼点布置在于保持演员和他所出的环境的空间关系、在构图中的完美,更主要在于反映人物的性格,拍摄时更强调遵循人物在特定环境下必然要进行的动作逻辑。
为了使电影形象的造型更具艺术感染力,在处理电影场面调度时,更注重从剧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场面调度。
使这部电影的过渡也显得自然而流畅,在前一个主题结束之后,画面悄无声息地由亮转暗、由暗转亮,婉转而出下一段主题。
2、声音技术分析片子有两段主题音乐:一段是低沉的弦乐,另一段则是京剧中很常见的敲击乐,很有韵味的那一种。
也有两段音乐叠化在一起的时候。
一般主题音乐出现时,都是主人公命运发生转变的时候。
低沉的弦乐暗示主人公命运的未知数;而京剧选段则是提醒着观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主题。
比如:当小豆子被母亲切去第六指强行留在戏班时,两段音乐是交织在一起的,强调小豆子入戏行,铺垫了“戏子”这个身份对他命运以后的影响。
再如:当小豆子和小癞子逃跑时在戏院看到“当一个角儿的风采”时,弦乐再次响起,这一次音乐传达了一个信息——小豆子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再到后来,蝶衣吸毒,把自己弄得人鬼不分时,主题音乐也响了起来。
得不到爱人,自感沉沦,深深地刻画了蝶衣对小楼的爱慕之深。
最后一个:在片尾时,当久别重逢的蝶衣小楼再唱《霸王别姬》时,蝶衣装过脸来的特写,拔剑前的一刹那,音乐再次回到了京剧选段——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唯美的经典。
当然其实在蝶衣倒下后,音乐中出现一个微弱的《歌唱祖国》:一方面对应了片子的时空叙述方式,另一方面,激进的旋律,有点讽刺的意味,当然更多的是中国一路走来,有过尝试,有过错误,但也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影评

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影评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和巩俐主演。
这部电影以京剧《霸王别姬》为背景,讲述了两位京剧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
本文将对霸王别姬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力进行评述。
一、视觉效果霸王别姬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成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的摄影师、艺术指导和服装设计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影片中的布景、服装和道具都精心细致地还原了京剧的精髓,营造出了一个充满艺术感和悲剧氛围的世界。
而电影中那些缓慢而华丽的镜头运动以及精心设计的舞台场景,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体验。
二、听觉效果电影中的配乐也是其成功之一。
从京剧唱腔到广东曲调,从西方古典音乐到民谣,每一首音乐都与情节相得益彰。
著名的《霸王别姬》主题曲催人泪下,将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离合悲欢娓娓道来。
而影片中的对白则以极富诗意的方式表达情感,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内心世界。
三、语言表达电影中的语言表达也是霸王别姬引人入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剧本采用了京剧行话、京剧唱词和普通话的组合,使得对话更具戏剧性和艺术性。
角色之间的对白常常以暗示和象征的方式进行,让人们在观影过程中思考和揣摩。
同时,电影中各种情感的细腻描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
四、影响力评述霸王别姬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中国电影在西方世界的推广树立了开创性的榜样。
其次,通过对京剧文化的表达,霸王别姬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戏剧艺术。
此外,电影中对性别和身份认同的探讨也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热议。
可以说,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艺术与商业兼具的杰作,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霸王别姬以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中国电影史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影片的视觉效果、听觉效果和语言表达的分析,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
希望霸王别姬能继续影响和激励更多的观众,成为中国电影发展长远的标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音乐赏析:电影《霸王别姬》中声音
造型的语言
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霸王别姬》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我们都知道。
其中影视音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我们上篇讲了《霸王别姬》中的影视配乐的运用,这篇来看看《霸王别姬》中其他声音的运用。
其他声响的运用
影片中除了音乐的精彩运用外,对于其他声响也有频繁的使用,往往突出其象征作用,如小豆子受辱后,不断敲响的钟声,似在诉说这一生无法磨灭的伤痛,而程蝶衣初人袁宅一场戏也始终伴有隐隐的雷声。
再有鸽哨声,也多次出现,象征了两人的关系。
小四顶撞师父的过程中,伴随着清晰的时代歌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当然,影片中重复最多的声响还属磨剪子、抢菜刀”及“冰糖葫芦”的吆喝声,这两个连接他童年创痛的声音“磨剪子、抢菜刀”的吆喝声,在切指之前,就已多次渲染,第一次小巷全景,磨刀老头出现在镜头深处,形象不可见,正是为了突出他“磨剪子、抢菜刀”的吆喝声。
小豆子唱错《思凡》被打,血淋淋的手的特写,配的是“磨剪子、抢菜刀”的画外音,音画形成蒙太奇效果,暗示他演旦角,等同于受阉割。
作为最初的创伤,每每在他痛苦之时,“磨剪子、抢菜刀”的吆喝声又会重回记忆。
同样,“冰糖葫芦”的吆喝声与小癞子的死相联系,小石头小豆子与小癞子的棺木告别,远处响起“冰糖葫芦”的吆喝声,很明显大清早不可能实有这吆喝声,“冰糖葫芦”也成为小豆子难以磨灭的创伤记忆。
程蝶衣在成角后,听到“冰糖葫芦”的叫卖声,不禁回首,前尘旧梦,沧海
桑田,小癞子仿似他早已消逝的自我,不时仍来提醒他的从前。
程蝶衣吸大烟后,在戏园门口,一声“冰糖葫芦”的吆喝,又使他回忆起往事。
这两种声音,对于揭示程蝶衣的心理状态起到了很大作用。
音乐与声响的交响
影片当中音乐与声响,也常常配合使用,如捡回婴儿一场戏,宛似一场交响乐,产生较好的仪式化作用。
婴儿哭声、众笑声中,名有人说“长大一定能成角”,而“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的背景声音也泛起,隐喻了京剧的希望,但音乐转为箫的忧伤的独奏,小豆子红光衬托下流泪的近景,“我辈既务斯业……”犹在耳边,复又响起“磨剪子”的吆喝声,暗示小豆子在从业过程中作出的巨大辆牲,他“务斯业”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受到“阉割”的过程。
小豆子从张公公府出来就响起的钟声始终未停,意味着此次遭遇给小豆子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将永远撞击着他的心灵,箫声也未停,一直延续到下一个镜头。
声画不同步
这一现象在《霸王别姬》中甚为常见,如前所述,诸多场景的转换都运用了这一方法,使得影片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并提示出其后的情节与前面的联系。
影片开场字幕尚未结束,已传来天桥上的嘈杂人声,迅速将观众带入正片。
艳红继续向前走,在嘈杂的市声中,逐渐择出京剧锣鼓的敲打声和关爷“各位爷,多捧场啦”的吆喝声,提醒观众影片与京剧的重要关系,并使观众随艳红母子迅速进入关爷喜福成戏班的卖艺场面。
临解放一场戏中,段小楼、程蝶衣与张公公同在一个画面,三人中景逐渐淡出,喜庆锣鼓已在迎接下一场,这一处理特别具有沧桑感。
但是,影片有一处声画不同步却是导演刻意的反常处理,即小豆子断指后的反应一场戏,小豆子的惨叫声被延宕,其依据即是他“手都冻冰了”,而且他的脸被围脖蒙住,直到围脖被拉下来,小豆子亲眼看见断指才发出惨叫声,这一延迟的惨叫更让人惊心动魄。
这惨叫又没有以小豆子的画面直接表现,他的惨叫出现在戏班孩子练功的全景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