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卷(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卷(含解析)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

C.酸碱中和D.氧化钙溶于水

2.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O2(g)△H=+242kJ?mol﹣1

B.2H2(g)+O2(g)=2H2O(l)△H=﹣484kJ?mol﹣1

C.H2(g)+O2(g)=H2O(g)△H=+242kJ?mol﹣1

D.2H2(g)+O2(g)=2H2O(g)△H=+484kJ?mol﹣1

3.在N2+3H2 2NH3的反应中,在5s中N2由6mol/L减至

2mol/L.则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2.4 mol/(L?s)B.1.6mol/(L?s)C.0.8 mol/(L?s)D.0.08 mol/(L?s)

4.一定温度下的反应A(g)+3B(g)?2C(g),下列叙述不能表明它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5.如图是20xx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

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式为

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电极为电池的正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B.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C.负极反应式为

D.正极反应式为

6.向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能使HCO3﹣数目减少,CO32﹣数目增加的是( )

A.稀盐酸B.Ba(OH)2溶液C.NaOH溶液D.Na2SO4溶液

7.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0.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升高温度后达新平衡时,增大

C.3分钟时,CO和CO2的浓度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8分钟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625 mol?L﹣1?min﹣1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8.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剂.制备ClO2的新工艺是电解法.

(1)如图表示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写出阳极ClO2产生的电极方程式:__________;图中b电极为

__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

(2)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112ml时,停止

电解,则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阴极

区pH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ClO2对污水中Fe2+,Mn2+,S2﹣,CN﹣等有明显去除效果,某工厂中污水含CN﹣(a mg/L),现将ClO2把CN﹣氧化成两种无毒

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9.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

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某工厂使用还原沉淀

法处理,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12,则溶液显__________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Cr2O72﹣的浓度不变 b.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

c.2v(Cr2O72﹣)=v(CrO42﹣) d.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反应中,还原剂为__________,该还原剂反应后生成

__________.

(4)电镀废液中Cr2O72﹣还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

Cr2O72﹣(aq)+2Pb2+(aq)+H2O(l)═2PbCrO4(s)+2H+(aq)△H<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

的是__________

10.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1)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气.反应N2(g)+3H2(g)?2NH3(g)△H<0

①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__________.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d.升高温度

②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

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则

N2的转化率a1=__________;

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N2的转化率为a2,则

a2__________a1(填“>”、“<”或“=”).

(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

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2(g)?2NO2(g)△H>0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__________.

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

达到平衡状态

b.在t2时,采取的措施一定是升高温度

c.在t3~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在t0~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在t3时值的最大

③向容积相同、温度分别为T1和T2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NO2发生反应:

2NO2 (g)?N2O4(g)△H<0.恒温恒容下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分别为a1,a2.已知T1<T2,则

a1__________a2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

(3)硝酸厂常用如下2种方法处理尾气.

①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2还原为N2.

已知:2H2(g)+O2(g)=2H2O(g)△H=﹣483.5kJ/mol

N2(g)+2O2(g)=2NO2(g)△H=+133kJ/mol

则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碱液吸收法: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

若每9.2gNO2和Na2CO3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mol,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0xx-20xx学年河北省××市高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周练化

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

C.酸碱中和D.氧化钙溶于水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应为放热反应,常见放热反应有大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物质的燃烧等,

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应为吸热反应,常见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C、CO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等,以此解答.

【解答】解: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应为吸热反应,题中B燃烧为放热反应、C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为为放热反应,而碳酸钙受热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为吸热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2.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O2(g)△H=+242kJ?mol﹣1

B.2H2(g)+O2(g)=2H2O(l)△H=﹣484kJ?mol﹣1

C.H2(g)+O2(g)=H2O(g)△H=+242kJ?mol﹣1

D.2H2(g)+O2(g)=2H2O(g)△H=+484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逆过程为吸热过程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来判断;

C、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

D、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

【解答】解:A、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

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其逆过程就要吸收这些热量,有:H2O(g)=H2(g)+O2(g)△H=+242kJ?mol﹣1,故A正确;

B、生成的水应该为气态,而不是液态,故B错误;

C、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C错误;

D、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该题型是

现在高考的热点.

3.在N2+3H2 2NH3的反应中,在5s中N2由6mol/L减至

2mol/L.则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2.4 mol/(L?s)B.1.6mol/(L?s)C.0.8 mol/(L?s)D.0.08 mol/(L?s)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在5s中N2由6mol/L减至2mol/L,根据反应速率的计

算公式:v=计算出N2的平均反应速率,再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出氨气

的反应速率.

【解答】解:解:在5s内N2由6mol/L减至2mol/L,所以△c (N2)=6mol/L﹣2mol/L=4mol/L.

所以5s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0.8mol/(L?s),

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氨气的反应速率为:v (NH3)=2v(N2)=0.8mol/(L?s)×2=1.6mol/(L?s),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通常用定义法、化学计量数法求算.

4.一定温度下的反应A(g)+3B(g)?2C(g),下列叙述不能表明它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再变化,以此判断.【解答】解:A.当C的分解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故A不符合;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

C.当A、B、C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

D.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所以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选作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5.如图是20xx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

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式为

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电极为电池的正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B.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C.负极反应式为

D.正极反应式为

【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根据电子流向知,通a气体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b气体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电子流向知,左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甲醇失

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处通入的气体是甲醇,故A错误;

B.根据电子流向知,右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氧化剂氧气得电子发

生还原反应,所以b处通入的气体是氧气,故B错误;

C.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所以电极

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故C正确;

D.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

O2+4H++4e﹣=2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电子流向确定正负极,题目

难度中等.

6.向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能使HCO3﹣

数目减少,CO32﹣数目增加的是( )

A.稀盐酸B.Ba(OH)2溶液C.NaOH溶液D.Na2SO4

溶液

【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HCO3﹣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CO3﹣?CO32﹣+H+,使HCO3﹣数目减少,CO32﹣数目增加,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解:A.加入HCl,HCO3﹣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CO3﹣和CO32﹣数目都减少,故A错误;

B.加入Ba(OH)2溶液,与CO32﹣反应生成BaCO3沉淀,则

CO32﹣数目减小,故B错误;

C.加入NaoH,HCO3﹣?CO32﹣+H+正向移动,HCO3﹣的数目减少,CO32﹣数目增加,故C正确;

D.加入Na2SO4溶液,对平衡HCO3﹣?CO32﹣+H+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水解平衡移动,题目难度不大,学

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7.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

CO2气体,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

0.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升高温度后达新平衡时,增大

C.3分钟时,CO和CO2的浓度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8分钟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625 mol?L﹣1?min﹣

1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固体浓度为常数,不列入表达式;

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进行,c (CO)增大,c(CO2)减小;

C.c(CO2)=c(CO),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根据v(CO)=计算即可.

【解答】解:A.反应Fe(s)+CO2(g)?FeO(s)+CO(g)中,铁和氧化亚铁为固体,浓度为常数,不列入表达式,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故A正确;

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进行,c (CO)增大c(CO2)减小,所以增大,故B正确;

C.3分钟时,CO和CO2的浓度相等,但反应仍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根据图乙可知,8分钟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为0.5mol/L,所以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625mol/(L?min),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知识,题目难度较大,本题是一道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综合题,注意掌握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8.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剂.制备ClO2的新工艺是电解法.

(1)如图表示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写出阳极ClO2产生的电极方程式:Cl﹣﹣5e﹣

+2H2O=ClO2↑+4H+;图中b电极为阴极;(填“阳极”或“阴极”)

(2)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112ml时,停止

电解,则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物质的量为0.01mol,阴极区pH

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ClO2对污水中Fe2+,Mn2+,S2﹣,CN﹣等有明显去除效果,某工厂中污水含CN﹣(a mg/L),现将ClO2把CN﹣氧化成两种无毒

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O2+2CN﹣=N2↑+2CO2↑+2Cl﹣.【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1)由题意可知,氯离子放电生成ClO2,由元素守恒

可知,有水参加反应,同时生成氢离子;阳离子移向阴极;

(2)在阴极发生2H++2e﹣=H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为

+1价离子,根据n=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阳离

子的物质的量,电解中H+浓度减小,使得H2O?OH﹣+H+的平衡向右移动;

(3)ClO2将CN﹣氧化,只生成两种气体,应生成氮气与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离子.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氯离子放电生成ClO2,由元素

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同时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l﹣﹣

5e﹣+2H2O=ClO2↑+4H+,

从图上可见,阳离子移向阴极,所以b为阴极,故答案为:Cl﹣

﹣5e﹣+2H2O=ClO2↑+4H+;阴极;

(2)在阴极发生2H++2e﹣=H2↑,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为+1价离子,故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

量为0.005mol×2=0.01mol,电解中阴极H+浓度减小,使得H2O?OH﹣

+H+的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的pH增大,

故答案为:0.01;pH变大;

(3)ClO2将CN﹣氧化,只生成两种气体,应生成氮气与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2+2CN﹣

=N2↑+2CO2↑+2Cl﹣,

故答案为:2ClO2+2CN﹣=N2↑+2CO2↑+2Cl﹣.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原理、化学计算等,题目

难度中等,电解反应是难点、易错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

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9.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

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某工厂使用还原沉淀

法处理,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12,则溶液显黄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ad.

a.Cr2O72﹣的浓度不变 b.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

c.2v(Cr2O72﹣)=v(CrO42﹣) d.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反应中,还原剂为Fe2+,该还原剂反应后生成Fe3+.(4)电镀废液中Cr2O72﹣还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

Cr2O72﹣(aq)+2Pb2+(aq)+H2O(l)═2PbCrO4(s)+2H+(aq)△H<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

的是A

【考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若平衡体系的pH=12,2CrO42﹣(黄色)

+2H+═Cr2O72﹣(橙色)+H2O逆向移动,以此分析;

(2)根据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V正=V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则说明已达平衡;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分析;

(4)根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pH越大,平

衡正向移动,Pb2+的浓度越大,平衡正向移动,结合图象分析.【解答】解:(1)若平衡体系的pH=12,2CrO42﹣(黄色)

+2H+═Cr2O72﹣(橙色)+H2O逆向移动,则溶液为黄色,故答案为:黄;

(2)根据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V正=V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则说明已达平衡,

a.Cr2O72﹣的浓度不变,为特征定,能判断平衡,故a正确;

b.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取决于起始浓度和转化,不能

判断平衡,故b错误;

c.2v(Cr2O72﹣)=v(CrO42﹣),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关系,不能判断平衡,故c错误;

d.溶液的颜色不变,为特征定,能判断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3)第②步反应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为Fe2+,被氧化为Fe3+,故答案为:Fe2+;Fe3+;

(4)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与图象一致,故A正确;

B.pH越大,平衡正向移动的趋势越大,Cr2O72﹣转化率增大,

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

D.Pb2+的浓度越大,平衡正向移动,Cr2O72﹣的物质的量越小,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等,

注意结合信息来分析解答,侧重反应原理和学生能力的考查,题目难

度中等.

10.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1)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气.反应N2(g)+3H2(g)?2NH3(g)△H<0

①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bc.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d.升高温度

②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

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则

N2的转化率a1=12.5%;

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N2的转化率为a2,则a2>

a1(填“>”、“<”或“=”).

(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

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4NO+6H2O.

②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2(g)?2NO2(g)△H>0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ad.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

达到平衡状态

b.在t2时,采取的措施一定是升高温度

c.在t3~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

达到平衡状态

d.在t0~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在t3时值的最大

③向容积相同、温度分别为T1和T2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等量NO2发生反应:

2NO2 (g)?N2O4(g)△H<0.恒温恒容下反应相同时间后,分

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分别为a1,a2.已知T1<T2,则a1Da2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

(3)硝酸厂常用如下2种方法处理尾气.

①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2还原为N2.

已知:2H2(g)+O2(g)=2H2O(g)△H=﹣483.5kJ/mol

N2(g)+2O2(g)=2NO2(g)△H=+133kJ/mol

则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H2(g)+2NO2(g)=N2(g)+4H2O(g)△H=﹣1100kJ/mol.

②碱液吸收法: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

若每9.2gNO2和Na2CO3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mol,则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O2+CO32﹣=NO3﹣+NO2﹣+CO2 .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

专题.

【分析】(1)①提高H2的转化率,应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但不能只增大氢气浓度;

②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3)mol×=3.75mol,利用差量法

计算参加反应氮气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氮气的转化率;

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平衡时压强减小,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等效为在上述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2)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与水;

②a.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压强减小,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

b.在t2时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

平衡正向移动;

c.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为定值;

d.t2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在t5

时移走NO2使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减小;

③随反应进行压强减小,压强减小使反应速率减慢,而温度高使

反应速率加快,由压强、温度均不相同,不能确定反应速率快慢;

(3)①已知:Ⅰ.2H2(g)+O2(g)=2H2O(g)△H=﹣

483.5kJ/mol

Ⅱ.N2(g)+2O2(g)=2NO2(g)△H=+133kJ/mol

根据盖斯定律,I×2﹣Ⅱ可得:4H2(g)+2NO2(g)=N2(g)

+4H2O(g);

②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反应中有电子转移,N元素

发生歧化反应,反应有NO3﹣生成,生成NO3﹣为=0.1mol,9.2gNO2为0.2mol,发生还原的NO2为(0.2﹣0.1)mol=0.1mol,根据电子转移

守恒N元素被还原为+3价,则生成NO2﹣.

【解答】解:(1)①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氢气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氢气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平衡正向元素,氢气转化率增大,故c

正确;

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分析报告

黄石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和难度 1、试题的结构: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自主命题,从高二的范围来说应该是第三章第二节结束,但总的来说,更侧重于第一二章的内容。 知识点涵盖:反应热概念与计算;反应速率大小比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概念与运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滴定。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卷的阅读量大,但落脚点底。本卷有三面,共3173字,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我校有部分学生看到化学题就怕,看到文字多的题目更怕,不愿意阅读和分析。本卷通过考试,让学生明白:阅读量大,不代表题目难,要想得分,必须思考。高考时时间有限,思维量大,很多学生因做不完题目而失分,所以平常考试要在阅读、思维量、速度等方面加强训练,但又不能加大试卷的难度。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总分100分,选择题1-16题共48分,非选择题17-20题共52分。 2、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1、选择题1、 2、5、6、7、9、10、11、16做的较好,集中失分在 3、 4、13三题。非选择题总体做的不好,17题总分12分平均分只有3.2分;18题总

分18分平均分只有3.15分;19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3.24分;20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2.92分. 3、各班成绩汇总分析 三、考试总结和改进措施 1、成绩分析总结: 总体来说,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理想,及格人数和高分段都较上次月考有所减少,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差,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平时课外所花的时间少,不能深入思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对于一些题目的变换形式不能理解,因而不能正确作答,平时作业抄袭比较严重,所以一些讲过的知识也做错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低,学习比较被动,课后不肯复习并做相应练习来巩固知识,难做到对知识的联系和回顾。另外因为赶进度,第三章只上完了新课,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第三章的内容出错率更高。 2、改进措施

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发表日期:2006年3月28日 一、对本次试卷的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上较全面的考查了本阶段所学内容,非选择题部分难度适中,选择部分个别题目稍嫌超前或偏难,学生由此感觉整份试题比较难。 二、学生成绩的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836人,全年级的平均分为64.46分,及格率为65%,不及格人数平均每班有20人左右,情况比预想的要差,对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打击也比较大。从各班情况来看,除个别班级外,差异不是很大,说明整个年级面临的问题大致相同。虽然试卷客观上偏难,但如此多的低分表明:在化学学科方面,掉队同学有增多的趋势。 三、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除试题中偏难题外,错误最多的是一些基本符号、化学式及重要的化学用语(如同位素、电子式、离子方程式的表示等)。不少学生对这些一知半解,或平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不应有的错误。 其次是重要知识的掌握不够到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典型元素和物质(如最活泼的金属、非金属,高氯酸、氢氧化铝等)等课堂上强调的知识学生答题情况仍不是很好,示课堂听课的效率有待提高。 再次是一些基本规律的运用不够熟练、灵活,如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等不少学生不能将具体题目与之相联系。 四、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与计划 本月以来,备课组针对第五章内容较抽象、难学的特点,本着打好基础、逐步加深的宗旨展开教学,但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这一方面与试题有关,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未能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还有待加强。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准备作好以下工作:在进行新课学习的同时继续巩固本章知识的掌握,突出真正的重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尤其在作业的布置上体现这一点,;尽可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并作好平时的形成性检测。

高二物理(选修)月考试卷及答案

东海高级中学—第一学期 高二月考考试物理试题(选修)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大题,1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先将密封线内的有关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 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质量 B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密度 C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质量和体积 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B .电熨斗能够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C .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 D .半导体热敏电阻常用作温度传感器,温度越高,它的电阻值越小 3.如图1所示,R 1、R 2、R 3是固定电阻,R 4是光敏电阻,当开关S 闭合后在没有光照射时,a 、b 两点等电势,当用光照射R 4时(电池内阻不计)( ) A .R 4的阻值变小,a 点电势高于b 点电势 B .R 4的阻值变小,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 C .R 4的阻值变大,a 点电势高于b 点电势 D .R 4的阻值变大,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 4.图2中是电流互感器使用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电流表的示数比直接接在ab 间时示数小 B .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就是ab 间的电流大小 C .原理图有错误,原线圈匝数应比副线圈匝数少 D .因变压器将电压升高了,所以电流表示数比把电流表直接接到ab 间时示数大 5.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B=0.5T 的匀强磁场中,让导体PQ 在U 形导轨上以v =10m/s 向右匀速滑动,两导轨间距离L=0.8m ,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PQ 中的电流方向分别是( ) A .4V , 由P 向Q B .0.4V ,由Q 向P C .4V ,由Q 向P D .0.4V ,由P 向Q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多选得0分。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6. 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r 0为分子的平衡位置) ( ) A .两个分子间距离小于r o 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B .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r o 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 . 两个分子间距离由较远逐渐减小到r =r 0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为引力 D .两个分子间距离由极小逐渐增大到r =r 0的过程中,引力和斥力都同时减小,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7.一闭合矩形线圈abcd 绕垂直于磁感线的固定轴OO /匀速转动,线圈平面位于如图(甲)所示的匀强磁场中。通过线圈内的磁通量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t 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B .t 2、t 4时刻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 C .t 1、t 3时刻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 D .t 2、t 4时刻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最大 8.如图所示,圆形线圈垂直放在匀强磁场里,第1秒内磁场方向指向纸里,如图(b ).若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 ),那么,下面关于线圈中感应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第1秒内感应电流增大,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B .在第2秒内感应电流大小不变,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C .在第3秒内感应电流大小不变,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D .在第4秒内感应电流大小不变,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9.竖直放置的平行光滑导轨,其电阻不计,磁场方向如图所示,B =0.5T ,导体捧ab 与cd 长均为0.2m ,电阻均 为0.lΩ,重均为0.1N 。现用力向上拉导体棒ab ,使之匀速向上(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足够长),此时,导体棒cd 恰好静止,那么导体棒ab 上升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棒ab 受到的拉力大小为0.2N B .导体棒ab 向上的速度为0.2m/s C .在2s 内,拉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值是0.4J D .在2s 内,拉力做功为0.6J · · S a b R 1 R 2 R 3 R 4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化学试卷分为A卷和B卷两种卷型,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是为90 分钟。我们选择A卷参加考试,,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 52分,满分100 分。从试卷的考查范围看,试卷内容范围与考前通知范围有一定出入,不完全一致。 本试卷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试题难度较大,学生原始得分不高。试卷紧紧围绕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化学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在试卷中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的考查。但部分题目值得商榷,例如选择题第3题中有关厨房用洗洁精的酸碱性问题,实际使用的厨房用洗洁精大多为不伤手的中性表面活性剂型洗涤剂,而非强碱性的。选择题第7题D项中“NaOH溶液和氨水pH相等时,其c(OH-)也相等”的说法不正确,没有强调温度一致。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学生答题的整体看来,主观题得分情况较选择题要差,选择题绝大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主观题得分率较低。期中第19题学生得分率最低,全年级得分率只有20.7%,说明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掌握情况不好,特别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遇到新意境的题目就不知道如何处理。另外,本题所涉及到的压强平衡常数平时学生没有见过,以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次试卷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严谨要求高。学生对实验仪器、操作、原理理解掌握不牢,实验能力较差,得分不高。实验现象的描述,补充的实验,化学计算,

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方程式未配平,定量计算得分较低、电子式和反应式书写错误及电极反应式书写,物质性质掌握不好,审题不严等都是学生失分的原因。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提高,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 3、合理利用智学网大数据平台进行精准教学和精准训练,提高化学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研究学生,把学科能力转变为分数 研究自己的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备考,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复习特点、答题表现、心理状况,学生也应该分析并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考试中学生失分除了双基掌握不到位以外,主要以粗心、不良学习习惯和心理影响为主,因此以下办法是提高学生得分的有效办法。审题与检查是防止粗心失分的好办法:注重审题关,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读题要把握关键词。备考训练中,针对同一考查内容,可以变换提问方式来训练审题能力;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展开专题讨论,归纳和剖析常见的审题错误,以达到提高审题能力的目的。养成正确运用化学用语的习惯,答非选择

高三年级第10次周练数学(附答案)

7 8 9 9 4 4 6 4 7 3 江苏省高三年级第十次周练 数 学 试 卷 必做题部分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的横线上) 1.已知集合,定义,则集合的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 ▲ . 2.复数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则实数= ▲ 3.抛物线C 的顶点为坐标原点,焦点为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顶 点,则此抛物线的方程为 ▲ . 4.一个靶子上有10个同心圆,半径依次为1、2、……、10,击中由内至外的区域的成绩依次为10、9、……、1环,则不考虑技术因素,射击一次,在有成绩的情况下成绩为10环的概率为 . 5. 按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算,若输入,则输出= ▲ . 6.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 . 7.右图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挑战主持人大赛上,七位 评委为某选手打出的分数的茎叶统计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 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为 ▲ ,方差分别为 ▲ 。 8. ▲ ; 9.设函数, ,数列满足 ,则数列 的前项和 等于 ▲ ; 10.多面体上,位于同一条棱两端的顶点称为相邻的,如图,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 在平面内,其余顶点在的同侧,正方体上与顶点 A 相邻的三个顶点到的距离分别为1,2和4,P 是正方体的其余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则P 到平面的距离可能是: ①3; ②4; ③5; ④6; ⑤7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 ▲ 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11.若实数满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此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 域的面积是 ▲ . {4,5},{1,2}P Q =={|,,}P Q x x p q p P q Q ⊕==-∈∈P Q ⊕)2)(1(i ai -+a 2 21y x x =++8x =tan 20tan 403tan 20tan 40?+?+??=2 1 123()n n f x a a x a x a x -=+++ +1 (0)2f = {}n a 2(1)()n f n a n N *=∈{} n a n n S ααααx y ,2 2120x y x x y x ?? ??++?,,-4≤≤≥ A B C D A1 B1 C1 D1 第10题图 α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物理备课组 一、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 单项选择题10个,每个4分,共40分;多项选择题5个,每个4分,共20分; 计算题4个,16题8分(考查力电综合,电功了率);17题8分(考查电流表的改装与计算);18题12分(考查力做功及能量转化的关系);19题 12分(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试题特点: 试题涉及选修3-1电学部分的两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基础知识掌握及基本技能应用,特别是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以及电学实验的考查,尽可能渗透新课程理念,强化科学规律的应用、强化思维过程训练、强化学科方法的培养。总之,本套试题比较平和,难度把握好,无偏难怪题,题量适中,能够考查到学生掌握的多个知识层次。 二、试卷分析 从阅卷分析看,高二学生对高中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不注意学科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基本技能应用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抽样学生各题平均得分情况,统计如下:

平均分62.5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靠感觉。 ③实验能力差,抓不住实验原理。 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多。 四、教学改进措施: 1、强化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物理过程的理解,通过受力分析、有效把握运动过 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强化运动草图、从而灵活运用规律。 2、加强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在具体的试验中掌握试验过程,加强实验和物理模型间的联 系的引导,使学生能完成从具体物理过程到抽象的物理计算的过程转变。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规范性板书。给学生做好榜样作用,保证板书的完整性,规范 性。尤其是解题的板书,应重视物理过程,简化数学运算过程,给学生做好示范。 4、在概念的讲解中,多用生活中的实例。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出发,先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 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通过一些对比、类比手段,把一些类似的物理概念总结起来,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精选.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化学选修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全市均分相对较低,但却不失为一份质量较高的化学试卷。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㈠、知识点覆盖全面。本次考试主要内容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在有限的卷面和题量内,试卷的命制者充分地考虑了知识点的覆盖面,本试卷涵盖了这两个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较好地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㈡、有一定难度,区分度好。本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均分较低,但试卷有一定梯度,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仍占较大比重,较难题主要是16、18、21这三题,正是由于有了这三个较难的题目,才使整个试卷有了良好的区分度,拉开了不同学习层次同学之间的差距。 ㈢、题量适中,思维容量大。这份试卷的总题量为21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题量不大,时间也较为充裕。虽然题量不大,但题目的思维容量却不容小视。选择题的选支考点不交叉,每一个选支均不相同,这无疑增大了思维的容量。大题所给信息较隐蔽,难以挖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这一特点在18和21两题中体现特别明显。 ㈣、原创题多,题目新颖。纵观此份试卷,陈题几乎没有,大部分为原创题或改编题,命题者在试卷的命制上确实是下了一翻苦功,这也是本次试卷较难的原因之一。 ㈤、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江苏是经济强省,工农业发达,在试题中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这也在情理之中。19、21两题联系了电解工业,20联系了合成氨工业。这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确实是一门十分实用的科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良好的动机。

㈥、与高考较好地接轨。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二、错误情况分析 第一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3、5、8。均分约为16分。 第二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9、13、14。均分约为18分。 第三大项、15.①错选A、C、D的同学较多。②错选成B、C的同学较多。15题总分为6分,均分约为3.5分,及格率60%,优秀率10%。 16.主要错误有:①原电池画成电解池装置,很多同学漏标注正、负极或选错电极材料。②不少同学正、负极得失电子写反了,错写成Fe3+-e-=Fe2+ Cu+2e-=Cu2+,也有同学正极写成Fe3++3e-=Fe。③很多同学选用NaOH溶液或氨水调pH。④大多数同学“洗涤”写成了“干燥”或“蒸发”。⑤许多同学加HCl的目的写成使Cu(OH)2转化为CuCl2,而未答到关键词防止Cu2+水解。⑥由于加NaClO的目的不明确,实验目的不明确,NaClO改加成氨水、CuO、Cu(OH)2、HNO3等。16题均分约为8-9分,及格率67%,优秀率10%。 第四大项、17.①分子构型不清楚,电子排布式掌握不牢。②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不清楚,配位数认识不明确。 18.①影响电离平衡移动条件判断错误。②热化学方程式,△H的正负搞不清楚。 平均分约为17分,正确率约为70%,优秀率28%。

高一化学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化学月考质量分析 一、对本次试卷的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上较全面的考查了本阶段所学内容,非选择题部分比较容易,,选择题部分难度不大,整个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所以学生感觉比较容易 二、学生成绩的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815人,全年级的成绩分布如下: 90分以上 1名 80----89 32名 70----79 171名 60----69 204名 及格率为50%,情况比预想的要差,从各班情况来看,除个别班级外,差异不是很大,说明整个年级面临的问题大致相同。虽然试卷客观上比较荣翻译,但如此多的低分表明:在化学学科方面,掉队同学有增多的趋势。 三、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除试题中一道题偏难外,错误最多的是一些基本概念对不少学生对这些一知半解,或平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不应有的错误。 其次是重要知识的掌握不够到位。课堂上强调的知识学生答题情况仍不是很好,示课堂听课的效率有待提高。再次是一些基本公式的运用不够熟练、灵活,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及粒子数目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不清楚、等不少学生不能将具体题目与之相联系。 四、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与计划 本月以来,备课组针对第一章内容较抽象、难学的特点,一方面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慢慢加深难度的做法,从学生的成绩来看,反映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未能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还有待加强。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准备作好以下工作:在进行新课学习的同时继续巩固本章知识的掌握,突出真正的重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尤其在作业的布置上体现这一点,;尽可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并作好平时的形成性检测。

高二年级理科数学每周一练测试试卷

新建二中高二年级(理科)数学周练(1) 命题:董向东 9月21日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直线的斜率存在,则必有倾斜角α与它对应 B .若直线的倾斜角存在,则必有斜率与它对应 C .直线的斜率为k ,则这条直线的倾斜角为arctan k D .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这条直线的斜率为tan α 2.若),(y x M 在直线上012=++y x 移动,则y x 42+的最小值为…………… ( ) A. 2 2 B.2 C.22 D.24 3.直线()cos 1y x R αα=+∈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 ] B .[0, π] C .[-, ] D .30,44πππ???????????? , 4.过点()2,3P 与()1,5Q 的直线PQ 的倾斜角为( ) A .arctan 2 B .()arctan 2- C . arctan 2- D .arctan 2π- 5.过点()()2,,,4A m B m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arctan 2+,则实数m 的值为( ) A .2 B .10 C .-8 D .0 6.已知平面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5 3 ,54(-=点O (0.0) 和A (1,-2) 在l 上的射影分别 是,,A O ''则,e A O λ=''其中=λ ( ) A.511 B. 511 - C.2 D. 2- 7.与直线3x -4y +5=0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 ) A. 3x +4y -5=0 B. -3x +4y -5=0 C. 3x +4y +5=0 D.-3x +4y +5=0 8.点(),P a b ab +在第二象限内,则0bx ay ab +-=直线不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9.若直线()2360t x y -++=不经过第二象限,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A .(, +∞) B .32??-∞ ???, C .[23, +∞] D .32? ?-∞ ?? ?, 10.直线l 过点()1,2P -且与以()()2,3,3,0A B --为端点的线段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 A .1[,5]2- B .12??-∞- ???, C .[)152? ?-∞-+∞ ? ??,, D . [)5+∞, 11.过点()2,1M 的直线l 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P 、Q 两点,且2MQ MP =,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 .240x y +-= B .20x y -= C .10x y --= D .30x y +-= 12.过点)1,1(P 作直线l ,与两坐标相交,所得三角形面积为10,直线l 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若直线l 的倾斜角是连接()()3,5,0,9P Q --两点的直线的倾斜角的2倍,则直线l 的斜率为 14.已知三点()()2,3,4,3,5,2m A B C ?? - ??? 在同一直线上,则m 的值为 15.一条直线过点()5,4P -,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5的直线的方程为 16.已知△ABC 的重心13,26 G ?? ??? ,AB 的中点5 ,14D ??-- ?? ? ,BC 的中点11 ,44 E ??- ?? ? ,则顶点A 的坐标 三.解答题(17~18题每小题10分,19~20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 17.(本小题10分)直线:24l y x =-与x 轴的交点为M ,把直线l 绕点M 逆时针方向旋转045,求得到的直线方程。 18.(本小题10分)三条直线123,,l l l 过同一点()4,2M --,其倾斜角之比为1:2:4,已知直线2l 的方程是3440x y -+=,求直线13,l l 的方程。 19.(本小题12分)设直线l 的方程为(1)20a x y a +++-=(a R ∈) (1)求直线l 所过的定点坐标; (2)若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 的方程; 2π4π6π2 π 2 π 23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2-2013学年高三物理学科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命题范围涵盖高中物理所考察的所有知识内容,力学占68%,电学占32%,试卷共18题,满分100分。其中:第一卷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二卷共7题52分,其中2个实验题,共15分;2个计算题,共32分;选修部分每个模块2个小题,共15分。 (二)命题指导思想 试卷以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为指导,依据物理学科新课程《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结合高三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和特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知识考查注重基础、注重常规、不过多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不过多涉及思维量较大的问题。 (三)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电场线、场强、电势和电势能、运动学、卫星、受力分析等,每个题目都有其考查的能力点。 2.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试题重点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机械能、电场、电流、磁场、选修内容的主干知识,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包括一些非主干知识。 3.注重常见物理模型、常用物理方法,体现学科基本要求。试题涉及的物理模型有:质点、斜面、同步地球卫星、交变电流、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

动、平抛运动、氢原子的能级跃迁等;涉及的物理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程序法、假设法等。 4.呈现新情境、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第16、18、24题属于新情景问题,24题最后一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这些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5.依纲扣本设置难易梯度,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考试题目易、中、难比例结构合理,其中14、15、17、22、24属于容易题目, 19、20、21、25属于较难题目,整卷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试卷分析 (一)答卷情况统计(Ⅱ卷答卷情况为抽样统计) 第一卷平均分。第二卷抽样平均分,总平平均分。 (二)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4.【说明】隔离法的运用,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答题情况良好。15.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对运动情景的理解和运动学推论,平时学生很少做这类题目所以正确率不高。 16.【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人造卫星运动与地表物体的模型,这道题学生审题没审好,错把距地面的高度理解为卫星的轨道半径导致计算失误。 17.【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整体法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题目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 18.【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竖直面内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出错,很可能是对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基本情况未掌握,也可能是利用物理情景处理问题的能力差。19.【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定律的力与能量转化等知识,也考查了学生受力分析的技能。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简单推理能力。学生出错主要是多选一项,说明知识掌握不熟练。 20.【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线圈发电机的特殊值以及学生对中性面的认识。

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 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余俊鹏 一、命题原则、要求和范围 1、命题原则 命题体现的是测试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充分考虑到高考内容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考查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遵循“立足基础、强调主干、注重应用、突出能力”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加强基础、有利于指引学生进一步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我校高二化学教学状况,充分体现改精神。 2、命题要求 依据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及《2011福建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的要求,着眼于新的化学程标准进行命题。在命题立意上以知识立意为主,以知识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程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试题设计上既重基础性、又适当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试题;在试题结构上简约、合理,试题数量恰当,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做答时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无偏题怪题或人为编造的似是而非的试题;试卷易中难比例为6:3:1,总体难度70。 3、考查范围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全部内容。 二、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从各班的质量分析和教师反馈的情况看,对本次命题的评价突出表现在: 1、较好地实现了命题目标,即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考查的问题贴近教材的主干知识,从教材深度挖掘学习内容,有较好的立意,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3、能紧紧围绕高中化学新程标准内容,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的原则。 4、题量对大多数学生说适中,难易程度适宜,有较好的区分度,无偏题、怪题。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入手,但要完整拿到满分却并不容易。平凡之中考查基础,常规之中显现能力。 、试题能较好的体现改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试卷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 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选择题包括16题,每题3分,共48分,非选择题包括题,共2分。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卷内容 由教务处安排高三年老师按命题要求出卷。 3、试题分析

高三数学周练试卷

高三数学周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2 52""232cos "Z k k ∈+=- =ππαα是的( ) A .必要非充分条件 B .充分非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2.等差数列}{n a 中,24)(3)(2119741=++++a a a a a ,则此数列的前13项和为( ) A .13 B .52 C . 26 D .156 3.若()f x 的值域为(0,2),则()(2006)1g x f x =--的值域为 ( ) A .(1,3)- B .(2007,4011)-- C .(1,1)- D .以上都不对 4.如果b a >>0且0>+b a ,那么以下不等式正确的个数是 ( ) ① b a 1 1< ②b a 11> ③33ab b a < ④23ab a < ⑤32b b a < A .2 B .3 C .4 D .5 5.函数)10(1||log )(<<+=a x x f a 的图象大致为 ( ) 6.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1-=a ,前n 项和为n S ,已知32 31 510=S S ,则2a 等于 ( )

A .32 B .2 1 - C .2 D .2 1 7.集合M={x| 21 1解集是P ,若P ?M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 ) A. [-21, 5] B. [-3, -2 1 ] C. [-3, 5] D. [-3, - 21]∪(-2 1 , 5) 8.已知(31)4,1 ()log ,1a a x a x f x x x -+-=m m a 的方向平移后,所得的图 象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 A . 6 π B . 3 π C . 32π D . 6 5π 10.已知0,2||,1||=?==OB OA OB OA ,点C 在∠AOB 内,且∠AOC=45°,设 ),(R n m OB n OA m OC ∈+=,则 n m 等于 ( ) A . 2 1 B . 2 2 C .2 D .2 11.已知,log 1)(2x x f +=设数列}{n a 满足*))((1 N n n f a n ∈=-,则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等于 ( ) A .12-n B .12 1 --n C .141--n D .14-n 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 (2,-1),B (-1,3),若点C 满足OB OA OC βα+=其中0≤βα,≤1,且1=+βα,则点C 轨迹方程为 ( ) A.0534=-+y x (-1≤ x ≤2) B. 083=+-y x (-1≤ x ≤2)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2020届高三数学综合周练04

2020届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周练04 数学试卷2020.3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全集U =R ,集合{|12}A x x =-≤≤,{|3B x x =<-,或4}x >, 那么()U A B =e (A ){|14}x x -≤≤ (B ){|32}x x -≤≤ (C ){|12}x x -≤≤ (D ){|34}x x -≤≤ (2)已知复数i 2i a +-为纯虚数,那么实数a = (A )2- (B )12- (C )2 (D )1 2 (3)在区间[0,2]上随机取一个实数x ,若事件“30x m -<”发生的概率为1 6 ,则实数m = (A )1 (B )12 (C )13 (D )1 6 (4)已知点M 的极坐标为2(5,)3 π ,那么将点M 的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为 (A )5 () 2 - (B )5()2(C )5(,22 (D )5(2- (5)“1x <”是“12 log 0x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图中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均为1,则该几何体体积为 (A ) 1 6 (B ) 6 (C (D ) 1 2 (7)有红、黄、蓝旗各3面,每次升1面,2面,3面在某一旗杆上纵向排列,表示不同的信号,顺序不同也表示不同的信号,共可以组成不同的信号多少种 (A )27 (B )30 (C )36 (D )39 (8)已知函数2 ()22(4)1f x mx m x =--+,()g x mx =,若对于任意实数x ,()f x 与()g x 的值至少有一个为正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0,2) (B )(0,8) (C )(2,8) (D )(,0)-∞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0分) 二、 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8S =,412S =,则{}n a 的公差d = . (10)5 (12)x -的展开式中3 x 的系数等于 . (11))若双曲线22 221x y a b -= 的离心率为2,则其渐近线方程为 . (1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CD 的中点,则AE BD = ____. (13)已知函数)(x f 是R 上的减函数,且(2)y f x =-的图象关于点(2,0)成中心对称.若,u v 满足 不等式组()(1)0,(1)0, f u f v f u v +-≤??--≥?则22 u v +的最小值为 . (14)已知x ∈R ,定义:()A x 表示不小于x 的最小整数.如2A =,( 1.2)1A -=-. 若(2+1)3A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若0x >且(2())5A x A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本小题共13分)在△ABC 中,2b =,3 cos 4 C = ,△ABC (Ⅰ)求a 的值; (Ⅱ)求sin 2A 值.

高二物理11月月考考试质量分析

轿子山实验中学高二物理11月月考考试质量分析 1、试题分析 从整份试卷情况来看,这次考试,范围是高中物理选修3-1的第二章。与考试范围一致,无超范围现象。所考的题型多样,期中多项选择题10题共40分,填空题3题共20分,计算题4题共40分。试题内容稍有难度,题量适中,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试卷,从整体题型看,这次试题很注重综合能力的检测。 2、考试情况分析 得分情况:总体得分还算理想,全年级最高分80分,最低分0分,重点班平均58.069分,普通班失分主要在1、6、9、11、12、13、14题 存在的问题:(1)基本概念理解不清、记忆不准(主要体现在1、5、12题)(2)分析能力不强: a有的同学审题不仔细,有的对概念理解不透,很多考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可能是学生对物理学科不够重视,平时所花时间较少,不能深入思考,忽视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规律的掌握(主要体现在2、3、5、6题); b解题思路不清晰,解题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13、14题); c简答题语言表述不规范,书写不认真,解题步骤不完整(13题) d审题不认真,做题粗糙(主要体现在11、12题)。 3、目标及措施: (1)很抓双基的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此基础上逐步渗透注意让学生记住公式及其适用条件,对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2)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透彻研究教材,制出实用性强的导学案,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3)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看书、预习、课堂探究、课后训练,提高学习效率。严格规范性训练,降低失误失分,减少无谓失分,注重学科内知识的横向联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迁移能力。 (4)树立竞争意识,强化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 竞争无处不在,教育也不可能回避竞争,而高考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潜能尤为重要。在学生中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使学生意识到同学的进步和危机性,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提高。 (5)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源泉,从根本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角,自己的命运由自己主宰,让学生持续学习,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落实整理满分卷、整理错题本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力争全面开花结果。 (6)及时做好期中考试总结。 考试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出这一段时间内的得失,发扬好的作风,同时改掉错误的做法,进一步反思,修订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总之,要想铸就班级升学的辉煌,就要面对班情,在总结过去的同时,通过

高三上期数学周练试卷

……外…………○学……内…………○绝密★启用前 高三上期数学第一次周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 1.(5分)已知集合A ={x|2x ≤4,x ∈N },B ={x|6 x+1>1,x ∈Z},则满足条件A ?C ?B 集合C 的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 2.(5分)已知p:“?x ∈R,x 2+3≥3”,则?p 是( ) A .?x ∈R,x 2+3<3 B .?x ∈R,x 2+3≤3 C .?x ∈R,x 2+3<3 D .?x ∈R,x 2+3≥3 3.(5分)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1)对分类变量X 与Y 的随机变量K 2的观测值k 来说,k 越小,判断“X 与Y 有关系”的把握越大; (2)若将一组样本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同一个常数后,则样本的方差不变; (3)在残差图,残差点分布的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狭窄,其模型拟合的精度越高; (4)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0,1); 若P (ξ>1)=p ,则P (?1<ξ<0)=1 2?p ( ) A .4 B .3 C .2 D .1 4.(5分)《张丘建筑经》卷上第22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且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若第一天织5尺布,现有一月(按30天计),共织390尺布”,则该女最后一天织布的尺数为( ) A .18 B .20 C .21 D .25 5.(5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最长的一条棱长为( ) A . B . C .4 D .6.(5分)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a n+1S n+1 =S n ,则S 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