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析几何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上海建平中学西校必修二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若圆C:222430x y x y ++-+=关于直线260ax by ++=对称,则由点(,)a b 向圆所作的切线长的最小值是( ) A .2 B .4 C .3 D .6 2.圆C 1:x 2+y 2=4与圆C 2: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的长为( )A BC .D .3.已知点(,0)A m -,(,0)B m ,R m ∈,若圆22:(3)(3)2C x y -+-=上存在点P ,满足PA PB ⊥,则m 最大值是( )A .B .C .D .4.已知点P 是直线:3420l x y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圆()()222:23C x y r +++=的两条切线PM ,PN ,其中M ,N 为切点,若MPN ∠的最大值为120°,则r 的值为( )A B .C .4D .65.已知⊙M :222220x y x y +---=,直线l :220x y ++=,P 为l 上的动点,过点P 作⊙M 的切线,PA PB ,切点为,A B ,当||||PM AB ⋅最小时,直线AB 的方程为( )A .210x y --=B .210x y +-=C .210x y -+=D .210x y ++= 6.若直线l 过点(1,1)--和(2,5),且点(1009,)b 在直线l 上,则b 的值为( ) A .2019B .2018C .2017D .20167.设m ,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 α,//m n ,则//n α; ②若m α⊥,//m β,则αβ⊥; ③若αβ⊥,n αβ=,m n ⊥,则m β⊥;④若//m n ,//αβ,则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8.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点,E F 分别是棱11B C ,11A 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 ,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35C .45D 9.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A =,M 是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M 与1A B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π6B .π4C .π3D .π210.如图,圆锥的母线长为4,点M 为母线AB 的中点,从点M 处拉一条绳子,绕圆锥的侧面转一周达到B 点,这条绳子的长度最短值为25,则此圆锥的表面积为( )A .4πB .5πC .6πD .8π11.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43,D 是11B C 的中点,P 是线段1A D 上的动点,过BC 作截面AP α⊥于E ,则三棱锥P BCE -体积的最小值为( )A .3B .3C .43D .1212.已知α、β是平面,m 、n 是直线,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m α,n αβ=,则//m n B .若//m n ,m α⊥,则n α⊥ C .若m α⊥,m β⊥,则//αβD .若m α⊥,m β⊂,则αβ⊥二、填空题13.已知圆C 1:22(2)(3)1x y -+-=,圆C 2:22(3)(4)9x y -+-=,M ,N 分别是圆C 1,C 2上的动点,P 为x 轴上的动点,则PM PN +的最小值_____.14.已知平面向量a ,b ,c ,满足1a =,2b =,3c =,01λ<<,若0b c ⋅=,则()1a b c λλ---所有取不到的值的集合为______.15.数学家默拉在1765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垂心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之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ABC 的顶点(1,0),(0,3),B C AB AC -=,则△ABC 的欧拉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16.经过圆C :2220x y x ++=的圆心,且与直线320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 17.如图,已知直线33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P 是以()0,1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接PA ,PB ,则PAB △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18.已知直线:0l x my m ++=,且与以A (-1,1)、B (2,2)为端点的线段相交,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19.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2C π∠=,22CA =D 为AB 的中点,将它沿CD 翻折,使点A 与点B 间的距离为22C AB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20.点A 、B 、C 、D 在同一个球的球面上,3AB BC AC ===,若四面体ABCD 体积3______. 21.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垂直底面且底面是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12A A AB =,E 在棱1AA 上,112AE A A =,则异面直线1AC 与BE 所成角的余弦值___________.22.在三棱锥P ABC -中,P 在底面ABC 的射影为ABC 的重心,点M 为棱PA 的中点,记二面角P BC M --的平面角为α,则tan α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23.已知四面体P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O 在AB 上,且PO ⊥平面ABC ,2AC 3=AB ,若四面体P ﹣ABC 的体积为32,则该球的体积为_____. 24.正四棱台的上、下两底面边长分别是方程x 2-9x +18=0的两根,其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则其侧面梯形的高为________.三、解答题25.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4AB =,22AD =,2CD =,PA ⊥平面ABCD ,4PA =.(1)设平面PAB ⋂平面PCD m =,求证:CD //m ; (2)若E 是PA 的中点,求四面体PBEC 的体积.26.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60BAC ∠=,沿BD 将三角形BCD 向上折起到PBD 位置,E 为PA 中点,若F 为三角形ABD 内一点(包括边界),且//EF 平面PBD .(1)求点F 轨迹的长度;(2)若EF ⊥平面ABD ,求证:平面PBD ⊥平面ABD ,并求三棱锥P ABD -的体积. 27.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32,3,PB PD PA AD ====点,E F 分别为线段,PD BC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ABP ; (2)求证:平面AEF ⊥平面PCD ; (3)求三棱锥C AEF -的体积28.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为正三角形,1AB 与1A B 交于点O ,E ,F 是棱1CC 上的两点,且满足112EF CC =.(1)证明://OF 平面ABE ;(2)当1CE C F =,且12AA AB =,求直线OF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222430x y x y ++-+=即22(1)(2)2x y ++-=,由已知,直线260ax by ++=过圆心(1,2)C -,即2260,3a b b a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为使由点(,)a b 向圆所作的切线长的最小,只需圆心(1,2)C -与直线30x y --=2123()242----=,故选B .考点:圆的几何性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2.C解析:C 【分析】两圆方程相减,得到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然后利用其中一个圆,结合弦长公式求解. 【详解】因为圆C 1:x 2+y 2=4与圆C 2:x 2+y 2﹣4x +4y ﹣12=0, 两式相减得20x y --=,即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圆C 1:x 2+y 2=4,圆心到公共弦的距离为2d = 所以公共弦长为:22222l r d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础题.3.C解析:C 【分析】首先设点(),P x y ,利用0AP BP ⋅=,转化为22m x y =+m 的最大值. 【详解】由圆的方程可知,圆的圆心()3,3C 2,设(),P x y 则(),AP x m y =+,(),BP x m y =-,()()20AP BP x m x m y ⋅=+-+=,即22222m x y m x y =+⇒=+22x y +m 的最大值就是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即圆心到原点的距离加半径,即OC r +== 故选:C 【点睛】结论点睛:与圆的几何性质有关的最值,具体结论如下:(1)设O 为圆的圆心,半径为r ,圆外一点A 到圆上的距离的最小值为AO r -,最大值为AO r -;(2)过圆内一点的最长弦为圆的直径,最短弦是以该点为中点的弦;(3)记圆的半径为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直线与圆相离,则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d r +,最小值为d r -;4.B解析:B 【分析】由切线得四边形PMCN 的性质,要使得MPN ∠最大,则PC 最小,PC 的最小值即为圆心C 到直线的距离,再由已知角的大小可求得r . 【详解】由题意,PM PN CM CN r ===,sin MC rCPM PC PC∠==,2MPN MPC ∠=∠,所以MPN ∠最大时,PC 最小.由题意知min 4PC ==,又120MPN ∠=︒,所以sin 604r=︒,r = 故选:B .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相切问题,过圆外一点P 作圆的两条切线,PM PN (,M N 是两切点),C 是圆心,则PC 是四边形PMCN 的对称轴,90PMC PNC ∠=∠=︒,P 点对圆的张角MPN ∠取得最大值时,PC 最小. 5.D解析:D 【分析】由题意可判断直线与圆相离,根据圆的知识可知,四点,,,A P B M 共圆,且AB MP ⊥,根据 44PAMPM AB SPA ⋅==可知,当直线MP l ⊥时,PM AB ⋅最小,求出以M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根据圆系的知识即可求出直线AB 的方程. 【详解】圆的方程可化为()()22114x y -+-=,点 M 到直线l的距离为2d ==>,所以直线 l 与圆相离.依圆的知识可知,四点,,,A P B M 四点共圆,且AB MP ⊥,所以14442PAMPM AB SPA AM PA ⋅==⨯⨯⨯=,而PA =当直线MP l ⊥时,min MP =, min 1PA =,此时PM AB ⋅最小.∴()1:112MP y x -=-即 1122y x =+,由1122220y x x y ⎧=+⎪⎨⎪++=⎩解得, 10x y =-⎧⎨=⎩. 所以以M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1110x x y y -++-=,即 2210x y y +--=,两圆的方程相减可得:210x y ++=,即为直线AB 的方程.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以及圆的几何性质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6.A解析:A 【分析】根据直线l 过点(1,1)--和(2,5),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化简得21y x =+,然后将点(1009,)b 代入方程21y x =+,求解得出b 的值.【详解】解:因为直线l 过点(1,1)--和(2,5), 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直线l 的方程为(1)(1)5(1)2(1)y x ----=----,化简得:21y x =+,由于点(1009,)b 在直线l 上,将点(1009,)b 代入方程21y x =+, 得210091b =⨯+, 解得:2019b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求法和应用,属于基础题.7.D解析:D 【分析】①根据//n α或n ⊂α判断;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断;③根据m β⊂,或//m β,或m 与β相交判断;④利用线面角的定义判断.【详解】①若//m α,//m n ,则//n α或n ⊂α,因此不正确;②若//m β,则β内必存在一条直线//m m ',因为m α⊥,所以m α'⊥,又因为m β'⊂,所以αβ⊥,正确;③若αβ⊥,n αβ=,m n ⊥,则m β⊂,或//m β,或m 与β相交,因此不正确;④若//m n ,//αβ,则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正确.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②④. 故选:D . 【点睛】空间直线、平面平行或垂直等位置关系命题的真假判断,除了利用定理、公理、推理判断外,还常采用画图(尤其是画长方体)、现实实物判断法(如墙角、桌面等)、排除筛选法等;另外,若原命题不太容易判断真假,可以考虑它的逆否命题,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真假,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8.B解析:B 【分析】证明//BE AF ,得AFD ∠是异面直线BE ,DF 所成角或其补角,在三角形中求解即可. 【详解】连接,AF EF ,∵,E F 分别是棱11B C ,11A D 的中点,∴//EF AB ,EF AB =, ∴ABEF 是平行四边形,∴//BE AF ,∴AFD ∠是异面直线BE ,DF 所成角或其补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111A F D F ==,22215AF DF ==+=,2223cos 25255AF DF AD AFD AF DF +-∠===⋅⨯⨯,异面直线BE ,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5. 故选:B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9.D解析:D 【分析】取AC 中点E ,连接1,A E BE ,先通过BE ⊥平面11ACC A 可得BE AM ⊥,再由1ACM A AE ≅可得1AM A E ⊥,即可得出AM ⊥平面1A BE ,即1AM A B ⊥.【详解】取AC 中点E ,连接1,A E BE ,ABC 为正三角形,BE AC ∴⊥,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BE ⊂平面ABC ,1CC BE ∴⊥,1ACCC C =,BE ∴⊥平面11ACC A ,AM ⊂平面11ACC A ,BE AM ∴⊥,在直角三角形ACM 和直角三角形1A AE 中,1,AC A A CM AE ==,1ACM A AE ∴≅, 1CAM AA E ∴∠=∠,12CAM A EA π∴∴∠+∠=,则1AM A E ⊥,1BE A E E ⋂=,AM ∴⊥平面1A BE ,1A B ⊂平面1A BE ,1AM A B ∴⊥,故异面直线AM 与1A B 所成角的大小为2π.【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证明AM ⊥平面1A BE 判断出1AM A B ⊥.10.B解析:B【分析】 根据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且线段25MB =计算底面圆半径即可求解. 【详解】设底面圆半径为r , 由母线长4l ,可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22r r l ππα==, 将圆锥侧面展开成一个扇形,从点M 拉一绳子围绕圆锥侧面转到点B ,最短距离为BM ; 如图,在ABM 中,25,2,4MB AM AB ===,所以222AM AB MB +=,所以2MAB π∠=, 故22rππα==,解得1r =,所以圆锥的表面积为25S rl r πππ=+=,故选:B【点睛】关键点点睛:首先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其圆心角为2r lπα=,其次从点M 拉一绳子围绕圆锥侧面转到点B ,绳子的最短距离即为展开图中线段MB 的长,解三角即可求解底面圆半径r ,利用圆锥表面积公式求解.11.C解析:C【分析】因为P BCE P ABC E ABC V V V ---=-则当E ABC V -取最大值时,三棱锥P BCE -体积有最小值,建立坐标系求得当点E 的高为3时,问题得解.【详解】以点O 为原点,,,OA OD OB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点(),0,E x z ,依题意得()6,0,0A ,则()6,0,AE x z =- ,(),0,OE x z = 因为过BC 作截面AP α⊥于E ,所以AE OE ⊥则0AE OE ⋅=,故()2600x x z -++= 所以()6z x x =-3x =时max 3z =又()143P BCE P ABC E ABC ABC V V V S z ---=-=-因为max 3z =所以三棱锥P BCE -体积的最小值()1114343643332P BCE ABC V S -=-=⋅⋅=故选:C【点睛】 关键点点晴: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将问题转化为求E ABC V -的最大值,通过建系求得三棱锥E ABC -的高的最大值即可.12.A解析:A【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直线m 、n 的位置关系,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BC 选项的正误;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详解】对于A 选项,若//m α,则直线m 与平面α内的直线平行或异面,由于n αβ=,则直线m 、n 平行或异面,A 选项错误;对于B 选项,若//m n ,m α⊥,则n α⊥,B 选项正确;对于C 选项,若m α⊥,m β⊥,则//αβ,C 选项正确;对于D 选项,若m α⊥,m β⊂,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αβ⊥,D 选项正确. 故选:A.【点睛】方法点睛:对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解决的方法是“推理论证加反例推断”,即正确的结论需要根据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相关定理进行证明,错误的结论需要通过举出反例说明其错误,在解题中可以以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如正方体、正四面体等)为模型进行推理或者反驳.二、填空题13.【分析】求出圆关于轴对称圆的圆心坐标以及半径然后求解圆与圆的圆心距减去两个圆的半径和即可得到的最小值【详解】如图所示圆关于轴对称圆的圆心坐标以及半径圆的圆心坐标为半径为所以的最小值为圆与圆的圆心距减 解析:524- 【分析】 求出圆1C 关于x 轴对称圆的圆心坐标A ,以及半径,然后求解圆A 与圆2C 的圆心距减去两个圆的半径和,即可得到PM PN +的最小值.【详解】如图所示,圆1C 关于x 轴对称圆的圆心坐标3(2,)A -,以及半径1,圆2C 的圆心坐标为(3,4),半径为3,所以PM PN +的最小值为圆A 与圆2C 的圆心距减去两个圆的半径和,即22(32)(43)(13)52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对称圆的方程的求法,以及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其中解答中把PM PN +的最小值转化为圆A 与圆2C 的圆心距减去两个圆的半径和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转化思想,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试题.14.【分析】设由于则在线段上又在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问题转化为求线段上的点到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可得结论【详解】∵∴可取∵∴是单位圆上如图设由于则在线段上易得直线方程是即到线段的距离为斜边解析:613,1(4,)13⎛⎫-∞-+∞ ⎪ ⎪⎝⎭ 【分析】 ()()11a b c a b c λλλλ⎡⎤---=-+-⎣⎦,设,,OA a OB b OC c ===,()1b c OP λλ+-=,由于01λ<<,则P 在线段BC 上,又A 在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O 上,问题转化为求线段BC 上的点P 到圆O 上点A 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可得结论.【详解】∵0b c ⋅=,2b =,3c =,∴可取(2,0)b OB ==,(0,3)c OC ==,a OA =,∵1a =,∴A 是单位圆O 上,如图,()()11a b c a b c λλλλ⎡⎤---=-+-⎣⎦,设()1b c OP λλ+-=,由于01λ<<,则P 在线段BC 上,()()11a b c a b c PA λλλλ⎡⎤---=-+-=⎣⎦,易得直线BC 方程是123x y +=即3260x y +-=,O 到线段BC 的距离为OBC 斜边BC 边上高,即2361323d ==+,∴min 61311PA d =-=-,又3OC =,∴min 314PA =+=,∴PA 的取值范围是6131,413, ∴()1a b c λλ---所有取不到的值的集合为613,1(4,)13⎛⎫-∞-+∞ ⎪ ⎪⎝⎭. 故答案为:613,1(4,)⎛⎫-∞-+∞ ⎪ ⎪⎝⎭.【点睛】本题考查求向量模的取值范围,解题关键是取(2,0)b OB ==,(0,3)c OC ==,把所有向量的起点都移到原点,由几何意义得出动点所成轨迹,从而由几何意义得出模的范围,最后求其在实数集上的补集即可.15.【分析】因为所以外心重心垂心都位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两直线垂直斜率的关系以及两点的斜率公式得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出的中点坐标最后由点斜式写出方程【详解】因为所以外心重心垂心都位 解析:340x y +-=【分析】因为AB AC =,所以ABC ∆外心,重心,垂心都位于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两直线垂直斜率的关系以及两点的斜率公式得出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出BC 的中点坐标,最后由点斜式写出方程.【详解】因为AB AC =,所以ABC ∆外心,重心,垂心都位于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设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k ,则1BC k k ⨯=- 3030(1)BC k -==--,13k ∴=- 又因为BC 的中点坐标为13,22⎛⎫- ⎪⎝⎭所以△ABC 的欧拉线方程为311()232y x -=-+,即340x y +-= 故答案为:340x 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直线垂直斜率间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属于中档题. 16.【分析】求出圆心坐标所求直线与垂直则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详解】因为所求直线与垂直则又圆心坐标所以直线方程为:即故答案为:【点睛】(1)在求直线方程时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并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2)对于解析:1133y x =+ 【分析】求出圆心坐标(1,0)C -,所求直线与320x y +-=垂直,则13k =,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 【详解】因为所求直线与320x y +-=垂直,则13k =,又圆心坐标(1,0)C - 所以直线方程为:10(1)3y x -=+ 即1133y x =+故答案为:1133y x =+ 【点睛】 (1)在求直线方程时,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并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2)对于点斜式、截距式方程使用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若采用点斜式,应先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若采用截距式,应先判断截距是否为零).17.【分析】分别令可求出两点的坐标再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利用数形结合可求出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令得所以点的坐标为;令得所以点的坐标为所以过作垂足为延长 解析:212【分析】分别令0x =,0y =可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再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AB ,利用数形结合可求出动点P 到直线334y x =-的距离的最大值,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令0x =,得3y =-,所以点B 的坐标为(0,3)-;令0y =,得4x =,所以点A 的坐标为(4,0),所以22(04)(30)5||AB =-+--=,过C 作CD AB ⊥,垂足为D ,延长DC 交圆C 于点P ,此时PAB △面积的最大,圆C 上的点到直线334y x =-,即到直线34120x y --=的距离的最大值 22211534d ==+, 所以PAB △面积的最大值是112121||52252=AB d ⋅=⨯⨯.故答案为:21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直线与圆相离时,求圆上一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大值问题总是转化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加上圆的半径r ,属于中档题.18.【分析】由直线系方程求出直线所过定点再由两点求斜率求得定点与线段两端点连线的斜率数形结合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直线可知直线过定点又如图∵∴由图可知直线与线段相交直线的斜率或斜率不存在∴或即 解析:21,32⎡⎤-⎢⎥⎣⎦【分析】由直线系方程求出直线所过定点,再由两点求斜率求得定点与线段两端点连线的斜率,数形结合求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直线:0l x my m ++=可知直线过定点()0,1P -, 又()1,1A -,()2,2B ,如图∵()11201PA K --==---,123022PB K --==-, ∴由图可知,直线与线段相交,直线l 的斜率(]3,2,2k ⎡⎫∈-∞-+∞⎪⎢⎣⎭,或斜率不存在, ∴(]13,2,2m ⎡⎫-∈-∞-+∞⎪⎢⎣⎭,或0m =, 即203m -≤<或102m <≤,或0m =, ∴21,32m ⎡⎤∈-⎢⎥⎣⎦故答案为:21,3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系方程的应用,考查了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考查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19.12【分析】根据题意可判断出两两垂直即可求出外接球半径得出表面积【详解】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为的中点满足两两垂直设外接球的半径为则即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问题解题 解析:12π【分析】根据题意可判断出,,DC DA DB 两两垂直,即可求出外接球半径,得出表面积.【详解】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2C π∠=,22CA CB ==,D 为AB 的中点,2CD AD BD ∴===,,CD AD CD BD ∴⊥⊥, 22AB =,满足222AD BD AB +=,AD BD ∴⊥,,,DC DA DB ∴两两垂直,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22222223R =++=,即3R =,∴三棱锥C AB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412R ππ=.故答案为:12π.【点睛】本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得出,,DC DA DB 两两垂直.20.【分析】先由题意得到的面积以及外接圆的半径记的外接圆圆心为为使四面体体积最大只需与面垂直由此求出设球心为半径为根据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列出等式求出球的半径即可得出结果【详解】根据题意知是一个等边三 解析:254π 【分析】先由题意,得到ABC 的面积,以及ABC 外接圆的半径,记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Q ,为使四面体ABCD 体积最大,只需DQ 与面ABC 垂直,由此求出2DQ =,设球心为O ,半径为R ,根据AQO 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列出等式,求出球的半径,即可得出结果.【详解】根据题意知,ABC 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221333 3322S ⎛⎫=-= ⎪ ⎪⎝⎭,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1312sin 60r =⨯=,记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Q ,则1AQ r ==; 由于底面积ABC S 不变,高最大时体积最大,所以DQ 与面ABC 垂直时体积最大,最大值为1332ABC S DQ ⋅=,2DQ ∴=, 设球心为O ,半径为R ,则在直角AQO 中,222OA AQ OQ =+,即2221(2)R R =+-,54R ∴=, 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2525444S ππ⎛⎫== ⎪⎝⎭. 故答案为:254π. 【点睛】思路点睛:求解几何体与球外接问题时,一般需要先确定底面外接圆的圆心位置,求出底面外接圆的半径,根据球的性质,结合题中条件确定球心位置,求出球的半径,进而即可求解. 21.【分析】取的中点连接可得所以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与所成角在中求即可求解【详解】取的中点连接因为所以且所以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与所成角设则所以因为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所以在中因为异面直线所 310 【分析】取11A C 的中点1O ,连接1EO ,1AC ,可得11//EO AC ,所以1BEO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1AC 与BE 所成角,在1BEO 中,求1cos BEO ∠即可求解.【详解】取11A C 的中点1O ,连接1EO ,11B O ,EB ,EC ,1BO ,1AC , 因为112AE A A =,所以11//EO AC 且111=2EO AC , 所以1BEO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1AC 与BE 所成角,设1AB =,则12AA =, 所以2211115=1222EO AC =+=,112BE =+= 因为111A B C △是等边三角形,112AE A A =,所以21113122B O ⎛⎫=-= ⎪⎝⎭, 因为1BB ⊥平面111A B C ,11B O ⊂平面111A B C ,所以 1BB ⊥11B O , 所以222111131942BO BB B O ⎛⎫=+=+= ⎪ ⎪⎝⎭, 在1BEO 中,2221111519231044cos 2205222BE EO BO BEO BE EO +-+-∠===-⨯⨯⨯, 因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锐角或直角, 所以异面直线1AC 与BE 310, 故答案为:31020【点睛】 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 ⎥⎝⎦,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2.【分析】取中点为过分别作底面的垂线根据题中条件得到;过分别作的垂线连接由二面角的定义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得到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得出令进而可求出最值【详解】取中点为过分别作底面解析:34【分析】取BC 中点为E ,过P 、M 分别作底面的垂线PO 、MN ,根据题中条件,得到AN NO OE ==,2PO MN =;过O 、N 分别作BC 的垂线OG 、NH ,连接MH ,PG ,由二面角的定义,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得到MHN ∠为二面角M BC A --的平面角;PGO ∠为二面角A BC P --的平面角,得出tan 4tan PGO MHN ∠=∠,()23tan tan tan 14tan MHN PGO MHN MHNα∠=∠-∠=+∠,令tan 0x MHN =∠>,进而可求出最值.【详解】取BC 中点为E ,过P 、M 分别作底面的垂线PO 、MN ,则O 为ABC 的重心,MN ⊥平面ABC ;PO ⊥平面ABC ;由于点M 为棱PA 的中点,所以有AN NO OE ==,2PO MN =;过O 、N 分别作BC 的垂线OG 、NH ,连接MH ,PG ,因为BC ⊂平面ABC ,所以MN BC ⊥,同理PO BC ⊥;又MN NH N ⋂=,MN ⊂平面MNH ,NH ⊂平面MNH ,所以BC ⊥平面MNH ;因为MH ⊂平面MNH ,所以BC MH ⊥,所以MHN ∠为二面角M BC A --的平面角;同理BC PG ⊥,所以PGO ∠为二面角A BC P --的平面角, 所以tan PO PGO OG ∠=,tan MN MHN HN∠=, 因为NO OE =,//OG NH ,所以12OG NH =; 因此2tan 4tan 12PO MN PGO MHN OG HN ∠===∠, 所以()2tan tan 3tan tan tan 1tan tan 14tan PGO MHN MHN PGO MHN PGO MHN MHN α∠-∠∠=∠-∠==+∠⋅∠+∠, 令tan 0x MHN =∠>,则2333tan 1444x x x x α=≤=+, 当且仅当214x =,即12x =时,等号成立. 故答案为:34. 【点睛】关键点点睛:求解本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二面角M BC A --、A BC P --以及P BC M --三者之间的关系,由题中条件得出二面角A BC P --是二面角M BC A --的4倍,进而可求得结果. 23.【分析】根据四面体是球的内接四面体结合位置关系可得棱锥的形状以及棱长之间的关系利用体积公式即可代值计算【详解】设该球的半径为R 则AB =2R2ACAB2R ∴ACR 由于AB 是球的直径所以△ABC 在大圆所解析:【分析】根据四面体是球的内接四面体,结合位置关系,可得棱锥的形状,以及棱长之间的关系,利用体积公式即可代值计算.【详解】设该球的半径为R ,则AB =2R ,2AC ==2R ,∴AC =,由于AB 是球的直径,所以△ABC 在大圆所在平面内且有AC ⊥BC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2=AB 2﹣AC 2=R 2,所以R t △ABC 面积S 12=⨯BC ×AC =2, 又PO ⊥平面ABC ,且PO =R ,四面体P ﹣ABC 的体积为32,∴VP ﹣ABC 13=⨯R 2⨯R 232=3=9,R 3=所以:球的体积V 43=⨯πR 343=⨯=.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体积的计算,属基础题;本题的重点是要根据球心的位置去推导四面体的几何形态,从而解决问题.24.【分析】】解方程得出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根据面积关系和比例关系求出棱台的高和小棱锥的高【详解】解方程x2-9x +18=0得x=3或x=6∴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36设棱台的斜高为h 则∴h=即答案为【 解析:52【分析】】解方程得出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根据面积关系和比例关系求出棱台的高和小棱锥的高.【详解】解方程x 2-9x +18=0得x=3或x=6,∴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3,6.设棱台的斜高为h ,, 则22143636452h ⨯⨯+=+=() , ∴h=52. 即答案为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棱台的结构特征,画出草图帮助观察各线段的关系比较重要.三、解答题25.(1)证明见解析;(2)3. 【分析】(1)先证//CD 平面PAB ,然后由线面平行性质定理可得结论;(2)由线面平行的性质,把体积利用等高进行转换PBEC C PBE D PBE V V V --==,然后由体积公式计算,【详解】(1)证明:因为//AB CD ,CD ⊄平面PAB ,AB 平面PAB ,所以//CD 平面PAB .因为CD ⊂平面PCD ,平面PAB ⋂平面PCD m =,所以//CD m .(2)解:1114222PBE PBA S S PA AB ==⨯⨯⨯=△△, ∵//CD 平面PAB ,所以,C D 两点到平面PAB 的距离相等. 由条件易得DA ⊥平面PAB 且22AD = ∴1182422333PBEC C PBE D PBE PBE V V V S DA --===⋅=⨯⨯=△.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证明线线平行,考查求棱锥的体积.在立体几何的证明中,注意掌握线面间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下结论时需要满足定理的所有条件,一个不缺,一一列举,然后得出结论,否则证明过程不完整.26.(1)3;(2)证明见解析,三棱锥P ABD -的体积为3. 【分析】(1)取AB 、AD 中点为M 、N ,连接MN ,证明出平面//PBD 平面EMN ,可得出点F 的轨迹为线段MN ,求出BD 的长,可求得线段MN 的长,即可得解;(2)连接AF 延长交BD 于点O ,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出//EF PO ,可得出PO ⊥平面ABD ,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平面PBD ⊥平面ABD ,可得出三棱锥P ABD -的高为PO ,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可求得结果.【详解】(1)如图,取AB 、AD 中点为M 、N ,连接MN ,则点F 在线段MN 上,证明如下:连接EM 、EN ,因为E 为PA 中点,M 为AB 中点,所以//EM PB ,EM ⊄平面PBD ,PB ⊂平面PBD ,//EM ∴平面PBD ,同理可证//EN 平面PBD , 又EM EN E =,所以平面//PBD 平面EMN ,EF ⊂平面EMN ,所以//EF 平面PBD ,所以点F 的轨迹为线段MN ,因为60BAC ∠=,所以120BAD ∠=,2sin 23BD AB BAC ∴=∠=。
2020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分类汇编-5解析几何(教师版)

2020年二模汇编——解析几何一、填空题【奉贤2】已知圆的参数方程为62cos 2sin x y θθ=+⎧⎨=⎩,则此圆的半径是【答案】2【解析】考察圆的参数方程, ()2264,2x y r -+==【松江3】已知动点P 到定点(1,0)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1l x =-的距离,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答案】24y x =【解析】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因为定点不在定直线上,所以的轨迹是抛物线,为焦点,为准线。
因为22y px =的焦点是(,0)2p,即,所以2p =,进而抛物线方程为24y x =.【闵行3】若直线01=++by ax 的方向向量为()1,1,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答案】4π 【解析】()4,1tan ,1,1πθθ====k【奉贤4】已知P 为曲线22:1412x y Γ+=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点,1F 、2F 分别为Γ的两焦点,若12F PF ∠是直角,则点P 坐标为【答案】【解析】考察焦点三角形的面积21tan222P P b c y y θ=⋅⋅⇒=代入若原椭圆方程解得P x =,所以P点坐标为【宝山4】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实轴与虚轴长度相等,则C 的渐近线方程是 。
【答案】y x =±P (1,0):1l x =-P (1,0):1l x =-(1,0)【解析】由题意知by x a=±,a b =,所以y x =±。
【黄浦4】若直线1:350l ax y +-=与2:210l x y +-=互相垂直,则实数a 的值为 【答案】6-【解析】60,6a a +==-【青浦5】双曲线22144x y -=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__________.【答案】2【解析】双曲线22144x y -=的焦点为()±,渐近线方程为y x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距离2d =.【金山6】已知双曲线2221(0)x y a a-=>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20x y -=,则实数a = .【答案】12【解析】2221(0)x y a a -=>的渐近线方程为:x y a =±,12,2x y x a a ===【浦东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x t y t =-⎧⎨=⎩(t 为参数),圆O 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则直线l 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答案】相交【解析】直线l 的一般方程是10x y -+=,圆O 的一般方程是221x y +=,圆心到直线距1<,直线l 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相交【长宁6】直线2:12x tl y t=+⎧⎨=-+⎩(t 是参数)的斜率为 .【答案】2【解析】由直线的参数方程定义可知直线方程为()122y x =-+-,所以2k =【黄浦7】已知双曲线22221x y a b-=(0a >,0b >)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210l y x =+, 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直线l 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答案】221520x y -= 【解析】22222222,5,5255,1520b x yc c a b a a a ===+==⇒=-= 【浦东8】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x y ±=,且右焦点与抛物线x y 42=的焦点重合,则这个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答案】12222=-y x【解析】抛物线x y 42=的焦点为()10,,设双曲线的方程为22x y λ-=,即221x y λλ-=,则1+12λλλ=⇒=,所以双曲线的方程是12222=-y x 【徐汇8】已知直线()()2130a x a y ++--=的方向向量是直线()(1)2320a x a y -+++=的法向量,则实数a 的值为 .【答案】1±【解析】由题意得两直线垂直()()()()2112+3=0a a a a ∴+-+-,()()1223=0a a a ∴-+--,所以()()110a a ---=,所以1a =±【杨浦8】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212x t y t =-⎧⎨=+⎩(t 是参数),曲线2C 的参数方程为15cos 5sin x y θθ⎧=-+⎪⎨=⎪⎩(θ是参数),则1C 和2C 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答案】556 【解析】 ()51:,052:2221=++=+-y x C y x C 5501---=∴d 54=55653251652222==-=-=∴d r l 【虹口10】已知1F 、2F 是椭圆222:13x y C a +=(3a >)的左、右焦点,过原点O 且倾斜角为60o的直线与椭圆C 的一个交点为M ,若1212||||MF MF MF MF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 ,则椭圆C 的长轴长为【答案】232+【解析】依据题意画出大致图像:因为1212MF MF MF MF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即等价为1290F MF ︒∠=211tan 3,22M F MF S b y ∴===⨯y =则M ⎫,代入椭圆方程得:()()22233133a a a +=--,化简可得:42630a a --=解得)2231a =+=22a ∴=【嘉定11】设p 是双曲线2218y x -=上的动点,直线3cos sin x t y t θθ=+⎧⎨=⎩t (为参数)与圆()2231x y -+=相交与A ,B 两点,则PA PB u u u r u u u rg 的最小值是【答案】3【解析】如图所示,运用极化恒等式有:PA PB u u u r u u u rg 222222=PC PC 1213CA -=-≥-=【青浦11】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抛物线2x y =上,其中一条边所在直线的ABC ∆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之和为__________.【答案】10-【解析】令()()()222112233,,,,,A x x B x x C x x.令22212121ABx x k x x x x -==+=-ABC中22313131ACx x k x x x x -==+==-223232325BCx x k x x x x --==+==-由此可得出13210x x x ++=-.【黄浦12】点A是曲线y =(2y ≤)上的任意一点,(0,2)P -,(0,2)Q ,射线QA 交曲线218y x =于B 点,BC 垂直于直线3y =,垂足为点C ,则下列结论:(1)||||AP AQ -为定值22; (2)||||QB BC +为定值5;(3)||||||PA AB BC ++为定值52+;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答案】①②【解析】(1)由题意可知,曲线22y x =+(2y ≤)是双曲线22122y x -=的上半支,根据双曲线定义可知,正确(2)曲线28x y =的准线2y =-,故正确(3)||||||||||5||5||||522PA AB BC PA AB QB PA AQ ++=++-=+-=+,故错误【奉贤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两点(,1)A m -,(2,1)B -,2m <,点A 在抛物线22y px =上,F 为抛物线的焦点,若2||||6AB AF +=,则m = 【答案】51-+,12-,16-【解析】12||2122m AB m pm p m<∴=-∴=∴=Q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14x m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1||||4AF m m =+于是条件可转化为12(2)||64m m m-++= 当0m >时, 25481012m m m +-=∴=-+(舍负) 当0m <时, 21128106m m m ++=∴=-或12m =- 【杨浦12】已知抛物线1Γ与2Γ的焦点均为点(2,1)F ,准线方程分别为0x =与5120x y +=,设两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则直线AB 的方程为【答案】230x y -=【解析】由题意可知A 和B 两点既在1Γ又在2Γ上,所以到两准线的距离相等,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知51213x yx +=,由抛物线定义以及焦点位置和准线方程并结合图像知AB 斜率为正,所以AB 方程为230x y -=二、选择题【宝山13】抛物线24y x =的准线方程是( )【A 】2x =- 【B 】1x =- 【C 】18y =-【D 】116y =- 【答案】D【解析】 由24y x =得到214x y =,则其准线方程为116y =-. 【虹口13】已知抛物线24y x =上的点M 到它的焦点的距离为5,则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 ) 【A 】2 【B 】4 【C 】5 【D 】6 【答案】B【解析】抛物线24y x =的焦点坐标()1,0,抛物线上24y x =的一点M 到该抛物线的焦点F 的距离,则M 到准线的距离为5,则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4,故答案为:4【松江13】若O 为坐标原点,P 是直线20x y -+=上的动点,则OP 的最小值为( )【A 】2【B【C 【D 】2 【答案】B【解析】OP 的最小值为原点O 到直线20x y -+=的距离,即:min d ==【崇明14】若抛物线28y x =的焦点F 与双曲线2213x y n-=的一个焦点重合,则n 的值为( )【A 】1- 【B 】1 【C 】2 【D 】13 【答案】B【解析】由()20,2=⇒c F ,所以1432=⇒=+=n n c ,故选B【闵行15】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过其焦点F 的直线交此抛物线于,M N 两点,交y 轴于点E ,若1EM MF λ=,2EN NF λ=,则12λλ+=( ) 【A 】2- 【B 】12-【C 】1【D 】1- 【答案】D【解析】设()()⎪⎭⎫ ⎝⎛-+=m E y x N y x M my x l 1,0,,,,,1:2211 112114,4044412121221*********-=+⋅--=+-+-=+-==+∴=--⇒⎩⎨⎧=+=y y y y m y m y y m y y y m y y my y xy my x λλ【青浦15】记椭圆221441x ny n +=+围成的区域(含边界)为(1,2,)n n Ω=L ,当点(,)x y 分别在1Ω,2Ω,L 上时,x y +的最大值分别是1M ,2M ,L ,则lim n n M →∞=( ).【A 】2 【B 】4 【C 】3【D 】【答案】D【解析】令2222cos ,sin 441x ny n θθ==+,2cos ,x y θθ∴==2cos ),x y θθθϕ∴+=+=+lim n n n μ→∞→∞∴==【杨浦15】设1F 、2F 是椭圆22194x y +=的两焦点,A 与B 分别是该椭圆的右顶点与上顶点,P 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O 是坐标原点,记2122s OP F P F P =-⋅uu u r uuu r uuu r,在动点P 在第一象限内从A 沿椭圆向左上方运动到B 的过程中,s 的大小的变化情况为( )【A 】 逐渐变大 【B 】 逐渐变小 【C 】 先变大后变小 【D 】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B【解析】令()()()()()202020202100520,5,0,5,,y x y x s F F y x P +--+=∴-595591452020202020+=+⎪⎪⎭⎫ ⎝⎛-+=++=x x x y x s ,可知选B 三、解答题【宝山20】已知直线:l y kx m =+ 和椭圆22:142x y Γ+=相交于点()()1122,,,A x y B x y .(1)当直线l 过椭圆Γ的左焦点和上顶点时,求直线l 的方程; (2)点)C在Γ上,若0m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3)如果原点O 到直线l的距离是3,证明:AOB ∆为直角三角形。
上海九峰实验学校必修二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当k 变化时,直线30kx y k -+=和圆2216x y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不确定2.圆()()22211x y r -++=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43110x y +-=的距离等于32,则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 ) A .72r >B .72r <C .12r >D .1722r << 3.已知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满足以下关系式:2sin cos 02a a πθθ+-=,2sin cos 02b b πθθ+-=,则连接()2,A a a ,()2,B b b 两点的直线与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的位置关系为()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相切或相交4.已知过点()2,1P 的直线l 与x 轴正半轴和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当PA PB ⋅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为( )A .24x y +=B .3x y +=C .25x y +=D .35x y +=5.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ABC 的顶点(1,0),(0,2),B C AB AC -=,则ABC 的欧拉线方程为( )A .2430x y --=B .2430x y ++=C .4230--=x yD .2430x y +-=6.已知动直线:20(0,0)l ax by c a c ++-=>>恒过点(1,)P m 且(4,0)Q 到动直线l 的最大距离为3,则122a c+的最小值为( ) A .92 B .94C .1D .97.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点,E F 分别是棱11B C ,11A 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 ,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35C .45D 8.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均相等,O 是1AA 中点,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OP 平面11A BC ,则直线OP 与平面ABC 所成角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A .2 B .255C .32D .2779.如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23+B .223+C .63D .610.已知四面体ABCD 中,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60,且2AB =,4CD =,120CBD ∠=,则四面体ABCD 体积的最大值是( )A 43B 23C .83D .4311.如图是某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四面体外接球的体积为48πB.该四面体内切球的体积为2 3πC.该四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23πD.该四面体内切球的表面积为2π12.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已知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A.4 3B.8 3C.3D .4二、填空题13.已知点(2,2),(4,2)A B ---,点P 在圆224x y +=上运动,则22||||PA P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4.2020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鼠年”,有人用3个圆构成“卡通鼠”的形象,如图:(0,3)Q -是圆Q 的圆心,圆Q 过坐标原点O ;点L 、S 均在x 轴上,圆L 与圆S 的半径都等于2,圆S 、圆L 均与圆Q 外切.已知直线l 过点O .(1)若直线l 与圆L 、圆S 均相切,则l 截圆Q 所得弦长为__________; (2)若直线l 截圆L 、圆S 、圆Q 所得弦长均等于d ,则d =__________.15.已知定点()5,2A ,()3,4B ,动点P 在直线40x y --=上,则PA PB +的最小值为______ .16.已知直线10ax y a ++-=与圆22:280C x y x y b +--+=,(),a b R ∈,交于A ,B 两点,若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4,求此时ab =______.17.已知两定点()2,0A -和()2,0B ,动点(),P x y 在直线:3l y x =+上移动,椭圆C 以,A B 为焦点且经过点P ,则椭圆C 的离心率的最大值为______.18.经过两条直线2310x y ++=和340x y -+=的交点,并且平行于直线3470x y +-=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19.在三棱锥P ABC -中,4PA PB ==,42BC =8AC =,AB BC ⊥.平面PAB ⊥平面ABC ,若球O 是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则球O 的半径为_________.20.二面角a αβ--的大小为135A AE a E α︒∈⊥,,,为垂足,,B BF a F β∈⊥,为垂足,2,31AE BF EF P ===,,是棱上动点,则AP 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 21.如下图所示,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半径为1,且PA 过球心,PAB △围绕棱PA 旋转60︒后恰好与PAC △重合.若3PB P ABC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2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P 为线段1AB 上的任意一点,有下面三个命题:①//PB 平面11CC D D ;②1BD AC ⊥;③1BD PC ⊥.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23.将底面直径为8,高为23的圆锥体石块打磨成一个圆柱,则该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24.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且ABCD 为矩形,π2DPA ∠=,23AD =,2AB =,PA PD =,则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三、解答题25.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E 是棱1AA 的中点,122AA AB ==.(1)证明:平面EBC ⊥平面1EBC . (2)求点B 到平面1EBC 的距离. 26.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F 为AC 中点.(1)若此三棱柱为正三棱柱,且1112A A AC =,求异面直线1AB 与BF 所成角的大小; (2)求证:1AB //平面1BFC .27.如图,直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的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133,5,cos ,,5AD AB BAD BD DD E ==∠==是1CC 的中点.(Ⅰ)求证:平面DBE ⊥平面1ADD ; (Ⅱ)求点1C 到平面BDE 的距离.28.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11A ACC ⊥平面ABC ,2,AB BC ==30ACB ∠=,13AA =,11BC AC ,E 为AC 的中点.(1)求证:1//AB 平面1C EB ;(2)求证:1AC ⊥平面1C EB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由题知直线30kx y k -+=过定点3,0,再根据点3,0在圆2216x y +=内即可得答案. 【详解】由直线30kx y k -+=得:()3y k x =+,故直线30kx y k -+=过定点3,0,由于点3,0在圆2216x y +=内,故直线30kx y k -+=和圆2216x y +=的位置关系是相交.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过定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由题知直线30kx y k -+=过定点3,0,是中档题.2.A解析:A 【分析】圆()()22211x y r -++=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43110x y +-=的距离等于32,先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根据题意求半径的范围即可. 【详解】由()()22211x y r -++=可知圆心为()1,1-,圆心到直线43110x y +-=的距离为2=,因为圆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43110x y +-=的距离等于32,所以322->r ,解得72r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属于中档题.3.C解析:C 【分析】由题意可得直线AB 的方程为sin cos 02x y πθθ⋅+⋅-=,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圆心()0,0到直线AB 的距离,即可得解. 【详解】因为实数a 满足关系式2sin cos 02a a πθθ+-=,实数b 满足关系式2sin cos 02b b πθθ+-=,且实数a ,b 不相等,所以点()2,A a a ,()2,B b b 为直线sin cos 02x y πθθ⋅+⋅-=上的两点,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sin cos 02x y πθθ⋅+⋅-=,因为圆心()0,0到直线AB的距离12d π==>,所以直线AB 与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的位置关系为相离.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方程的应用及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与转化化归思想,属于中档题.4.B解析:B 【分析】由题意结合三角函数的知识可得1sin PA θ=,2cos PB θ=,结合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可得4sin 2PA PB θ⋅=,求出θ后即可得直线的斜率,再由点斜式即可得解. 【详解】设()090BAO θθ∠=<<,如图:则1sin PA θ=,2cos PB θ=, 所以124sin cos sin 2PA PB θθθ⋅=⋅=, 所以当290θ=即45θ=时,PA PB ⋅最小, 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135,斜率tan1351k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12y x -=--即3x y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考查了直线方程的求解,关键是合理转化条件,属于中档题.5.D解析:D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ABC 的欧拉线即为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然后求出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即可. 【详解】因为(1,0),(0,2)B C -,所以线段BC 的中点的坐标1,12⎛⎫-⎪⎝⎭,线段BC 所在直线的斜率2BC k =,则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11122y x ⎛⎫-=-+ ⎪⎝⎭,即2430x y +-=,因为AB AC =,所以ABC 的外心、重心、垂心都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ABC 的欧拉线方程为2430x y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走查直线的方程,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欧拉线,属于中档题.6.B解析:B【分析】由题意可得:可得20a bm c ++-=.又(4,0)Q 到动直线l 的最大距离为3,可得3=,解得0m =,从而得到2a c +=.再利用“乘1法”与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 【详解】动直线:20(0,0)l ax by c a c ++-=>>恒过点(1,)P m ,20a bm c ∴++-=. 又(4,0)Q 到动直线l 的最大距离为3,∴3=,解得0m =.2a c ∴+=.则12112152159()()()()222222224c a a c a c a c a c a c +=++=+++=,当且仅当423c a ==时取等号.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基本不等式的性质,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7.B解析:B 【分析】证明//BE AF ,得AFD ∠是异面直线BE ,DF 所成角或其补角,在三角形中求解即可. 【详解】连接,AF EF ,∵,E F 分别是棱11B C ,11A D 的中点,∴//EF AB ,EF AB =, ∴ABEF 是平行四边形,∴//BE AF ,∴AFD ∠是异面直线BE ,DF 所成角或其补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111A F D F ==,AF DF ===2223cos25AF DF AD AFD AF DF +-∠===⋅,异面直线BE ,D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5. 故选:B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8.D解析:D 【分析】先找到与平面11A BC 平行的平面OEFG ,确定点P 在直线FG 上,作出线面角,求出正弦,转化为求AP 的最小值. 【详解】分别取1,,CC BC BA 的中点,连接,,,OE EF FG GO ,并延长FG ,如图,由中位线性质可知11//OE AC , 1//EF BC ,且OE EF E =,故平面11//A BC 平面OGFE ,又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OP 平面11A BC 则点P 在直线FG 上,OA ⊥平面ABC ,OPA ∴∠是直线OP 与平面ABC 所成角,sin OAOPA OP∴∠=, OA 为定值,∴当OP 最小时,正弦值最大,而OP所以当AP 最小时,sin OPA ∠最大, 故当AP FG ⊥时,sin OPA ∠最大, 设棱长为2, 则1212AG =⨯=,而30GAP ∠=︒,AP ∴=, 又1212OA =⨯=,sin OAOPA OP∴∠===故选:D 【点睛】关键点点睛:由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OP 平面11A BC ,转化为找过O 的平面与平面11A BC 平行,P 在所找平面与平面ABC 的交线上,从而容易确定出线面角,是本题解题的关键所在.9.A解析:A 【分析】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是三棱锥,平面ACD ⊥平面ABC ,ACD ACB ≅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底为2AC =,高为1BE =,ABD BCD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计算四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即可求解.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是三棱锥:底面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底2AC =,高1BE =,平面ACD ⊥平面ABC ,ACD ACB ≅,由三视图知ACB △中,2AC =,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AB BC ==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D CD ==2AC =,222BD BE DE =+=所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的面积为12112⨯⨯=, 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的面积为12112⨯⨯=, 等边ABD △2332=, 等边BCD △2332=, 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33112322+++= 故选:A.10.D解析:D 【分析】在BCD △中,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可得163BC BD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433BCDS≤,由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60,可得A 到平面BCD 的最大距离为2sin 603h ==ABCD 体积的最大值.【详解】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120CD BC BD BC BD =+-⋅22BC BD BC BD =++⋅因为222BC BD BC BD +≥,所以23CD BC BD ≥⋅,所以163BC BD ⋅≤,当且仅当BC BD =时等号成立,1116sin120223BCDSBC BD =⋅≤⨯= 因为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60,所以点A 到平面BCD 的最大距离为2sin 603h ==所以114333A BCD BCDV S h -=⋅≤=, 所以四面体ABCD 体积的最大值是43, 故选:D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是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BCD S △最大值,再由二面角求出高的最大值. 11.D解析:D 【分析】先找到几何体原图,再求出几何体的外接球的半径和内切球的半径,再判断每一个选项得解. 【详解】由三视图得几何体为下图中的三棱锥A BCD -,AB ⊥平面BCD,AB =2CE DE ==,2BE =,由题得2CBD π∠=.设外接球的球心为,O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OE ⊥平面BCD , 连接,OB OA ,取AB 中点F ,连接OF .由题得12OE BF AB ===所以2222,R R =+∴=,所以外接球的体积为343π⨯=,所以选项A 错误;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448ππ⨯=,所以选项C 错误;由题得AC AD ===所以△ACD △6=, 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11111112446)243222232r ++⨯⨯+⨯⨯=⨯⨯⨯⨯所以2r,所以内切球的体积为3422)323ππ⨯=(,所以选项B 错误; 所以内切球的表面积为224()22ππ⨯=,所以选项D 正确. 故选:D【点睛】方法点睛:求几何体外接球的半径一般有两种方法:模型法和解三角形法.模型法就是把几何体放在长方体中,使几何体的顶点和长方体的若干个顶点重合,则几何体的外接球和长方体的外接球是重合的,长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22212r a b c =++就是几何体的外接球半径.如果已知中有多个垂直关系,可以考虑用此种方法.解三角形法就是找到球心O 和截面圆的圆心O ',找到OO '、球的半径OA 、截面圆的半径O A '确定的Rt OO A '△,再解Rt OO A '△求出球的半径OA .12.A解析:A 【分析】首先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然后由几何体的空间结构特征求解三棱锥的体积即可.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其对应的几何体为棱锥P ABC -,该棱锥的体积:11142223323V Sh ⎛⎫==⨯⨯⨯⨯= ⎪⎝⎭.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1)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2)若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等积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二、填空题13.【分析】设求出再利用几何意义求得最小值【详解】设则又记(为坐标原点)则的最小值为所以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用几何意义平面上的最值问题对一些特殊的表达式可利用几何意义求解:平方和形式:表解析:36-【分析】设(,)P x y ,求出22||||PA PB +,再利用几何意义求得最小值. 【详解】 设(,)P x y ,则22||||PA PB +22222222(2)(2)(4)(2)2(1)2(2)182(1)(2)18x y x y x y x y ⎡⎤=++++-++=-+++=-+++⎣⎦,又记(1,2)C -,CO =(O 为坐标原点),则22(1)(2)-++x y 的最小值为22(2)2)9CO -==-所以22PA PB +的最小值为2(91836-+=-故答案为:36- 【点睛】本题考查用几何意义平面上的最值问题.对一些特殊的表达式可利用几何意义求解:平方和形式:22()()x a y b -+-(,)P x y 与(,)Q a b 的距离,分式形式:y bx a--表示(,)P x y 与定点(,)a b 连线斜率.这是两个常用的几何意义. 另外圆外的点到圆上点的最值可通过定点到圆心距离求解.14.【分析】(1)设出公切线方程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设出方程分别表示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结合弦长公式求得即可【详解】解:(1)根据条件得到两圆的圆心坐标分别为设公切线方程为 解析:125【分析】(1)设出公切线方程,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设出方程,分别表示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1d =,2d =,3d =,结合弦长公式求得k ,m 即可【详解】解:(1)根据条件得到两圆的圆心坐标分别为(4,0)-,(4,0),设公切线方程为(0)y kx m k =+≠且k存在,则22==,解得k =,0m =,故公切线方程为y =,则Q 到直线l的距离d =, 故l 截圆Q的弦长3=; (2)设方程为(0)y kx m k =+≠且k 存在,则三个圆心到该直线的距离分别为:1d =,2d =,3d =,则22221234(4)4(4)4(9)d d d d =-=-=-,即有22=,①2249-=-,②解①得0m =,代入②得2421k =, 则2416144214(4)425121d ⨯=-=+,即125d =, 故答案为:3;125.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切线方程,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属于中档题.15.【分析】先判断在直线的同侧作A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C 当三点共线时最小【详解】如图所示:在直线的同侧设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位则解得即当三点共线时最小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点关于直线对称求线段和最解析:【分析】先判断,A B 在直线40x y --=的同侧,作A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C ,当,,B P C 三点共线时,PA PB+最小. 【详解】 如图所示:,A B 在直线40x y --=的同侧,设点()5,2A 关于直线40x y --=的对称点位(),C a b ,则5240222115a b b a ++⎧--=⎪⎪⎨-⎪⨯=-⎪-⎩, 解得61a b =⎧⎨=⎩即()6,1C , 当,,B P C 三点共线时,PA PB +最小,()()()22min 364132+==-+-=PA PB BC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点关于直线对称求线段和最小问题,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中档题.16.【分析】当的面积最大时AC ⊥BC 由面积的最大值为4可算得b 从而得到C 到直线的距离等于2建立方程可求得a 的值从而得ab 的值【详解】解:∵圆C :x2+y2﹣2x ﹣8y+b =0即(x ﹣1)2+(y ﹣4)2 解析:154-【分析】当ABC 的面积最大时,AC ⊥BC ,由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4,可算得b ,从而得到C到直线的距离等于2,建立方程可求得a 的值,从而得ab 的值. 【详解】解:∵圆C :x 2+y 2﹣2x ﹣8y +b =0,即(x ﹣1)2+(y ﹣4)2=17﹣b ; ∴圆心C (1,4),半径r =17b -; 当ABC 的面积最大时,AC ⊥BC , (S △ABC )max =212r =4; ∴r 2=8,即17﹣b =8,∴b =9; 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BC =r ,∴C 到直线AB :ax +y +a ﹣1=0的距离等于d =2, ∴d =2=21a +,∴a =512-, ∴ab =154-. 故答案为:154-.【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17.【分析】根据图示结合椭圆定义利用对称的性质可求解出的最小值即可求解出离心率的最大值【详解】如图所示设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根据椭圆定义可知:所以又所以取等号时此时所以所以离心率最大值为故 解析:22613【分析】根据图示结合椭圆定义利用对称的性质可求解出2a 的最小值,即可求解出离心率的最大值. 【详解】如图所示,设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是()1,B a b ,所以01202322b a b a -⎧=-⎪⎪-⎨++⎪=+⎪⎩,所以35a b =-⎧⎨=⎩,所以()13,5B -, 所以()()()()2211minmin 32526PA PBPA PB AB +=+==---+=,根据椭圆定义可知:226PA PB a +=≥26a ≥又1:5100AB l x y ++=,所以取等号时5103y x y x =--⎧⎨=+⎩,此时135,66P ⎛⎫- ⎪⎝⎭,所以22626ce a=≤=226. 故答案为:22613.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椭圆离心率范围的求解,其中涉及到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知识,难度一般.求解直线上一点到直线外两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可利用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解决问题.18.【分析】先求出两相交直线的交点设出平行于直线的直线方程根据交点在直线上求出直线方程【详解】联立直线的方程得到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平行于直线的直线方程设为则所以直线的方程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直 解析:1934011x y ++= 【分析】先求出两相交直线的交点,设出平行于直线3470x y +-=的直线方程,根据交点在直线上,求出直线方程.【详解】联立直线的方程23103470x y x y ++=⎧⎨+-=⎩,得到两直线的交点坐标135(,)1111-, 平行于直线3470x y +-=的直线方程设为340x y c ++=, 则1353()4()+01111c ⋅-+⋅=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1934011x y ++= 故答案为:1934011x y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的交点,以及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考查了学生概念理解,转化与划归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9.4【分析】取中点连接再根据题意依次计算进而得球的球心即为(与重合)【详解】解: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取中点连接所以所以平面所以此时所以即球的球心球心即为(与重合)半径 解析:4【分析】取,AB AC 中点,D E ,连接DE ,DP ,再根据题意依次计算4EA EB EC EP ====,进而得球O 的球心O 即为E (O 与E 重合)【详解】解:因为BC =8AC =,AB BC ⊥,所以AB =4PA PB ==,所以222PA PB AB +=,所以PA PB ⊥,因为平面PAB ⊥平面ABC ,平面PAB ⋂平面ABC AB =,AB BC ⊥,BC ⊂平面ABC ,所以BC ⊥平面PAB ,取,AB AC 中点,D E ,连接DE ,DP所以//DE BC ,DE =DP =所以DE ⊥平面PAB ,所以DE PD ⊥,此时,142EB AC EA EC ====, 4EP =, 所以4EA EB EC EP ====,即球O 的球心球心O 即为E (O 与E 重合),半径为4EA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球心,在本题中,,PAB ABC △△均为直角三角形,故易得AC 中点即为球心.考查空间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20.【分析】首先将二面角展平根据两点距离线段最短求最小值【详解】如图将二面角沿棱展成平角连结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就是的最小值以为邻边作矩形由可知三点共线则故答案为:【点睛】思路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 解析:26 【分析】首先将二面角展平,根据两点距离线段最短,求AP PB +最小值.【详解】如图,将二面角沿棱a 展成平角,连结A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 就是AP PB +的最小值,以,AE EF 为邻边,作矩形AEFC ,由,CF a BF a ⊥⊥可知,,C F B 三点共线, 则()222213226AB AC BC =+=++= 26【点睛】思路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折线段和的最小值,一般都是沿交线展成平面,利用折线段中,两点间距离最短求解,本题与二面角的大小无关.21.【分析】作于可证得平面得得等边三角形利用是球的直径得然后计算出再应用棱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详解】∵围绕棱旋转后恰好与重合∴作于连接则∴又过球心∴而∴同理由得平面∴故答案为:【点睛】易错点睛:本题考查 解析:38 【分析】 作BH PA ⊥于H ,可证得PA ⊥平面BCH ,得60BHC ∠=︒,得等边三角形BCH ,利用PA 是球的直径,得PB AB ⊥,然后计算出BH ,再应用棱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详解】 ∵PAB △围绕棱PA 旋转60︒后恰好与PAC △重合,∴PAB PAC ≅△△,作BH PA ⊥于H ,连接CH ,则,CH PA CH BH ⊥=,60BHC ∠=︒,∴BC BH CH ==.又PA 过球心,∴PB AB ⊥,而2,3PA PB ==,∴1AB =,同理1AC =, 313PB AB BH PA ⋅⨯===,223333344216BCH S BH ⎛⎫=⨯=⨯= ⎪ ⎪⎝⎭△, 由BH PA ⊥,CH PA ⊥,CHBH H =,得PA ⊥平面BCH , ∴11333233168P ABC BCH V S PA -=⋅=⨯⨯=△. 故答案为:38.【点睛】易错点睛:本题考查求棱锥的体积,解题关键是作BH PA ⊥于H ,利用旋转重合,得PA ⊥平面BCH ,这样只要计算出BCH 的面积,即可得体积,这样作图可以得出60BHC ∠=︒,为旋转所形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这里容易出错在误认为旋转60︒,即为60CAB ∠=︒.旋转60︒是旋转形成的二面角为60︒.应用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22.①②③【分析】①证明线面平行可判断对错;②证明线面垂直可判断对错;③证明线面垂直可判断对错【详解】①如下图所示: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故①正确;②连接如下图所示:因为平面所以又因为且所以平面又因为解析:①②③【分析】①证明线面平行可判断对错;②证明线面垂直可判断对错;③证明线面垂直可判断对错.【详解】①如下图所示:因为平面11//ABB A 平面11CC D D ,BP ⊂平面11ABB A ,所以//PB 平面11CC D D ,故①正确;②连接,AC BD ,如下图所示:因为1DD ⊥平面ABCD ,所以1DD AC ⊥,又因为AC BD ⊥且1DD BD D =,所以AC ⊥平面1DBD ,又因为1BD ⊂平面1DBD ,所以1BD AC ⊥,故②正确;③连接11,,,AC PC B C BC ,如下图所示:因为11D C ⊥平面11BCC B ,所以11D C ⊥1BC ,又因为11BC B C ⊥,且1111D C BC C ⋂=,所以1B C ⊥平面11BD C ,又1BD ⊂平面11BD C ,所以11B C BD ⊥,由②的证明可知1BD AC ⊥,且1AC BC C ⋂=,所以1BD ⊥平面1ABC ,又因为PC ⊂平面1ABC ,所以1BD PC ⊥,故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线面平行、线线垂直关系的判断,涉及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空间中位置关系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一般.23.【分析】欲使圆柱侧面积最大需使圆柱内接于圆锥设圆柱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用r 表示h 从而求出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详解】欲使圆柱侧面积最大需使圆柱内接于圆锥;设圆柱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则解得;所以;当时取 解析:43π【分析】欲使圆柱侧面积最大,需使圆柱内接于圆锥,设圆柱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用r 表示h ,从而求出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详解】欲使圆柱侧面积最大,需使圆柱内接于圆锥;设圆柱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4r =,解得2h =;所以()22242S rh r r r r ππ⎛⎫===- ⎪ ⎪⎝⎭圆柱侧;当2r 时,S 圆柱侧取得最大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圆柱侧面积的最值,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求最值,属于中档题.24.【分析】由矩形的边长可得底面外接圆的半径再由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其外接圆的半径又平面平面可得底面外接圆的圆心即为外接球的球心由题意可得外接球的半径进而求出外接球的体积【详解】解:取矩形的对角线的交点 解析:323π 【分析】由矩形的边长可得底面外接圆的半径,再由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其外接圆的半径,又平面PAD ⊥平面ABCD 可得底面外接圆的圆心即为外接球的球心,由题意可得外接球的半径,进而求出外接球的体积.【详解】解:取矩形的对角线的交点O 和AD 的中点E ,连接OE ,OP ,OE ,则O 为矩形ABCD 的外接圆的圆心,而2DPA π∠=,AD =2AB =,PA PD =,则//OE AB ,112OE AB ==, 12PE AD == 所以E 为PAD △的外接圆的圆心,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所以O 为外接球的球心,OP 为外接球的半径,在POE △中,22222214R OP PE OE ==+=+=,所以2R =, 所以外接球的体积343233V R ππ==, 故答案为:323π.【点睛】本题考查四棱锥的棱长与外接球的半径的关系及球的体积公式,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25.(1)证明见解析;(2)63. 【分析】(1)由线面垂直证明1B E BC ⊥,由勾股定理证明1B E EB ⊥,可得线面垂直,从而得面面垂直;(2)用等体积法求得点面距.【详解】(1)证明:因为1111ABCD A BC D -是长方体,所以BC ⊥侧面11A B BA ,而1B E ⊂平面11A B BA ,所以1B E BC ⊥.又因为底面ABCD 是正方形,且122AA AB ==, 所以12EB =2EB =12BB =, 从而22211EB EB BB +=,所以1B E EB ⊥.因为EB BC B =,,EB BC ⊂平面EBC ,所以1EB ⊥平面EBC ,因为1EB ⊂平面1EBC , 所以平面EBC ⊥平面1EBC .(2)解:由(1)可知,1EB ⊥平面EBC ,所以1EB EC ⊥,在1Rt EB C 中,111162322EB C S B E EC =⋅==, 11111121323B EBC E BB C V V --==⨯⨯⨯⨯=. 设B 到平面1EBC 的距离为h , 所以161323⨯=,则63h =, 即点B 到平面1EBC 的距离为63.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证明面面垂直,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常用方法: (1)根据定义作出点到平面的垂线,求出垂线段的长(本题可以直接求出B 到直线EC 的距离);(2)等体积法,通过转换顶点,求出三棱锥的体积,从而利用体积公式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3)空间向量法,斜线段的方向向量在平面法向量方向上投影的绝对值等于点面距. 26.(1)60;(2)证明见解析【分析】(1)取11AC 中点E ,连接1,,B E EF AE ,可得1//B E BF ,得出1ABE ∠即为异面直线1AB 与BF 所成角,求出即可;(2)先通过1//B E 平面1BFC 和//AE 平面1BFC 得出平面1//AB E 平面1BFC ,即可证明.【详解】(1)取11AC 中点E ,连接1,,B E EF AE ,在三棱柱中,,E F 是中点,则11EF AA BB , ∴四边形1EFBB 是平行四边形,1//B E BF ∴,1AB E ∴∠即为异面直线1AB 与BF 所成角或其补角,三棱柱为正三棱柱,设底面边长为2,111222A A AC ∴==, 则()222213AE =+=,()22122223AB =+=,13232B E =⨯=, 11cos 22233AB E ∴∠==⨯⨯,160AB E ∴∠=, 所以异面直线1AB 与BF 所成角的大小为60;(2)由(1)可知1//B E BF ,1B E ⊄平面1BFC ,BF ⊂平面1BFC ,1//B E ∴平面1BFC ,,E F 是中点,1EC AF ∴,∴四边形1AFC E 是平行四边形,1//AE C F ∴, AE ⊄平面1BFC ,1C F ⊂平面1BFC ,//AE ∴平面1BFC ,1B E AE E ⋂=,∴平面1//AB E 平面1BFC ,1AB ⊂平面1AB E ,∴1AB //平面1BFC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 ⎥⎝⎦,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7.(Ⅰ)证明见解析;(Ⅱ613.【分析】(Ⅰ)由余弦定理求出BD ,可得AD BD ⊥,再由1DD BD ⊥可得BD ⊥平面1ADD ,即得证;(Ⅱ)在平面1BCC 内作1C F BE ⊥,可得1C F ⊥平面BDE ,则1C F 的长就是点1C 到平面BDE 的距离,求出即可.【详解】(Ⅰ)由题意可得2222cos 16BD AD AB AB AD BAD =+-⨯∠=, 所以222AD BD AB +=,因此AD BD ⊥,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1DD ⊥平面ABCD ,所以1DD BD ⊥, 又因为1AD DD D =,所以BD ⊥平面1ADD ,因为BD ⊂平面DBE ,所以平面DBE ⊥平面1ADD .(Ⅱ)如图,在平面1BCC 内作1C F BE ⊥,垂足为F . 由(Ⅰ)知BD ⊥平面1ADD ,因为平面1//ADD 平面1BCC , 所以BD ⊥平面1BCC ,所以1BD C F ⊥,又因为BD BE B ⋂=,所以1C F ⊥平面BDE .所以线段1C F 的长就是点1C 到平面BDE 的距离.因为114,3CC DD BD BC ====,所以12,13CE C E BE===. 在平面1BCC 内,可知1BCE C FE ∽,所以1113C F BC C E BE ==,得1613C F =, 所以点1C 到平面BDE 的距离为613.【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点面距离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在平面1BCC 内作1C F BE ⊥,判断出线段1C F 的长就是点1C 到平面BDE 的距离. 28.(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完整)上海高考解析几何试题

近四年上海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填空题:1、双曲线116922=-y x 的焦距是 .2、直角坐标平面xoy 中,定点)2,1(A 与动点),(y x P 满足4=•OA OP ,则点P 轨迹方程 ___。
3、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x y 3±=,它的一个焦点是()0,10,则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
4、将参数方程⎩⎨⎧=+=θθsin 2cos 21y x (θ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所得方程是__________。
5、已知圆)0()5(:222>=++r r y x C 和直线053:=++y x l . 若圆C 与直线l 没有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 .6、已知直线l 过点)1,2(P ,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B A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三角形OAB 面积的最小值为 .7、已知圆2x -4x -4+2y =0的圆心是点P ,则点P 到直线x -y -1=0的距离是 ; 8、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F (-23,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10、曲线2y =|x |+1与直线y =kx +b 没有公共点,则k 、b 分别应满足的条是 .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抛物线x y 42=上的点P 到该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为6, 则点P 的横坐标=x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曲线24y x -=与直线m x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 实数=m .13、若直线1210l x my ++=: 与直线231l y x =-:平行,则=m .14 、以双曲线15422=-y x 的中心为焦点,且以该双曲线的左焦点为顶点的抛物线方程是 . 16 、已知P 是双曲线22219x y a -=右支上的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0x y -=. 设12F F 、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 若23PF =,则1PF =17、已知(1,2),(3,4)A B ,直线1l :20,:0x l y ==和3:l x +3y 10-=. 设i P 是i l (1,2,3)i =上与A 、B 两点距离平方和最小的点,则△123PP P 的面积是二.选择题:18、过抛物线x y 42=的焦点作一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它们的横坐标之和等于5,则这样的直线 ( )A .有且仅有一条B .有且仅有两条C .有无穷多条D .不存在 19、抛物线x y 42=的焦点坐标为 ( ) (A ))1,0(. (B ))0,1(. (C ))2,0(. (D ))0,2(.20、若R ∈k ,则“3>k ”是“方程13322=+--k y k x 表示双曲线”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1 、已知椭圆221102x y m m +=--,长轴在y 轴上. 若焦距为4,则m 等于 ( ) (A )4. (B )5. (C )7. (D )8. 三.解答题22 (本题满分18分)(1)求右焦点坐标是)0,2(,且经过点)2,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已知椭圆C 的方程是12222=+by a x )0(>>b a . 设斜率为k 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AB 的中点为M . 证明:当直线l 平行移动时,动点M 在一条过原点的定直线上;(3)利用(2)所揭示的椭圆几何性质,用作图方法找出下面给定椭圆的中心,简要写出作图步骤,并在图中标出椭圆的中心.23、(本题满分14分)如图,点A 、B 分别是椭圆2213620x y +=长轴的左、右端点,点F 是椭圆的右焦点,点P 在椭圆上,且位于x 轴上方,PA PF ⊥.(1)求点P 的坐标;(2)设M 是椭圆长轴AB 上的一点,M 到直线AP 的距离等于MB ,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 的距离d 的最小值.24 (本题满分14分)学校科技小组在计算机上模拟航天器变轨返回试验. 设计方案如图:航天器运行(按顺时针方向)的轨迹方程为12510022=+y x ,变轨(即航天器运行轨迹由椭圆变为抛物线)后返回的轨迹是以y 轴为对称轴、⎪⎭⎫ ⎝⎛764,0M 为顶点的抛物线的实线部分,降落点为)0,8(D . 观测点)0,6()0,4(B A 、同时跟踪航天器. (1)求航天器变轨后的运行轨迹所在的曲线方程;(2)试问:当航天器在x 轴上方时,观测点B A 、测得离航天器的距离分别为多少时,应向航天器发出变轨指令?25 、(本题满分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中,直线l 与抛物线2y =2x 相交于A 、B 两点.(1)求证:“如果直线l 过点T (3,0),那么→--OA →--⋅OB =3”是真命题; (2)写出(1)中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26 、(14分) 求出一个数学问题的正确结论后,将其作为条件之一,提出与原来问题有关的新问题,我们把它称为原来问题的一个“逆向”问题.例如,原来问题是“若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4,侧棱长为3,求该正四棱锥的体积”.求出体积316后,它的一个“逆向”问题可以是“若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4,体积为316,求侧棱长”;也可以是“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316,求所有侧面面积之和的最小值”.试给出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求点)1,2(P 到直线043=+y x 的距离.”的一个有意义的“逆向”问题,并解答你所给出的“逆向”问题. 评分说明:(ⅰ) 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如果考生所给问题的意义不大,那么在评分标准的第二阶段所列6分中,应只给2分,但第三阶段所列4分由考生对自己所给问题的解答正确与否而定.(ⅱ) 当考生所给出的“逆向”问题与所列解答不同,可参照所列评分标准的精神进行评分.xy27 (14分)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椭圆)0(1:2222>>=+b a by a x C 的左右两个焦点 分别为21F F 、. 过右焦点2F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其中一个交点为()1,2M .(1) 求椭圆C 的方程;(2) 设椭圆C 的一个顶点为),0(b B -,直线2BF 交椭圆C 于另一点N ,求△BN F 1的面积.28(本题满分18分)我们把由半椭圆12222=+b y a x (0)x ≥与半椭圆12222=+cx b y (0)x ≤合成的曲线称作“果圆”,其中222c b a +=,0>a ,0>>c b .如图,点0F ,1F ,2F 是相应椭圆的焦点,1A ,2A 和1B ,2B 分别是“果圆”与x ,y 轴的交点.(1)若012F F F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求 “果圆”的方程;(2)当21A A >21B B 时,求ab的取值范围;y1B O1A2B2A . . 1F 0F2Fx .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B 、分别为直线2x y +=与x y 、轴的交点,C 为AB 的中点. 若抛物线22(0)y px p =>过点C ,求焦点F 到直线AB 的距离.30 、已知z 是实系数方程220x bx c ++=的虚根,记它在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对应点为(Re ,Im )z P z z .(1)若(,)b c 在直线20x y +=上,求证:z P 在圆1C :22(1)1x y -+=上;(2)给定圆C :222()x m y r -+=(R m r ∈、,0r >),则存在唯一的线段s 满足:①若z P 在圆C 上,则(,)b c 在线段s 上;② 若(,)b c 是线段s 上一点(非端点),则z P 在圆C 上. 写出线段s 的表达式,并说明理由;近四年上海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每题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1、双曲线116922=-y x 的焦距是 . 652、直角坐标平面xoy 中,定点)2,1(A 与动点),(y x P 满足4=•OA OP ,则点P 轨迹方程 ___。
上海市2020届高三数学各区(16区已全)一模考试汇编:解析几何(解析版)

2020年一模汇编——解析几何一、填空题【普陀1】若抛物线2y mx =的焦点坐标为1(,0)2,则实数m 为___________.【答案】2【解析】抛物线的性质:p=1,所以m=2【黄浦3】抛物线28x y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_. 【答案】4【解析】由题抛物线的焦点为(0,2),准线为直线2x =-,易得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青浦3】直线1:10l x -=和直线20l y -=的夹角大小是【答案】6π 【解析】设夹角为θ,则23213cos =⨯=θ,故夹角6πθ=【静安3】若直线1l 和直线2l 的倾斜角分别为32和152则1l 与2l 的夹角为_____.【答案】60【解析】1801523260-+=【静安4】若直线l 的一个法向量为(2,1)n =,则若直线l 的斜率k =_____. 【答案】2-【解析】(2,1)n =,则单位向量(1,2)d =-,221k ==-【宝山5】以抛物线x y 62-=的焦点为圆心,且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答案】9)23(22=++y x【解析】焦点)0,23(-,半径3==p r 【松江5】已知椭圆22194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若椭圆上的点P 满足122PF PF =,则1=PF【答案】4【解析】由椭圆定义得:1226PF PF a +==,又122PF PF =,联立得:1=PF 4【虹口6】抛物线26x y =的焦点到直线3410x y +-=的距离为_________. 【答案】1【解析】抛物线26x y =的焦点为)23,0(,焦点到直线3410x y +-=的距离33041215d ⨯+⨯-==【杨浦7】椭圆22194x y +=焦点为1F ,2F ,P 为椭圆上一点,若15PF =,则12cos F PF ∠= 【答案】35【解析】因为3a ==,2b ==,所以c ==,所以1(F,2F ,225651PF a =-=-=,所以22212513cos 2155F PF +-∠==⋅⋅【奉贤7】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3y x =±,它的焦距为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答案】2219y x -=±【解析】根据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3y x =±,可知3b a =或3ab=;由焦距为得出c =222c a b =+,求得,,a b c 的值【普陀8】设椭圆222:1(1)x y a aΓ+=>,直线l 过Γ的左顶点A 交y 轴于点P ,交Γ于点Q ,若AOP △是等腰三角形(O 为坐标原点),且2PQ QA →→=,则Γ的长轴长等于_________.【答案】【解析】由题知(),0A a -、()0,P a ,设(),Q x x a +,有(),PQ x x =、(),QA a x x a =----, 所以()2x a x =⋅--,解得23x a =-,将(),Q x x a +代入2221x y a +=得22211210x ax a a ⎛⎫+++-= ⎪⎝⎭,整理得Γ的长轴长2a = 【崇明8】若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坐标为(3,0),焦距为10,则它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答案】116922=-y x 【解析】由题意得3=a ,5210=÷=c ,16222=-=a c b ,标准方程为116922=-y x【杨浦9】在直角坐标平面xOy 中,(2,0)A -,(0,1)B ,动点P 在圆22:+2C x y =上,则PA P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答案】(22+【解析】因为22+2x y =,设)P θθ,则(2,)PA θθ=--,(,1)PB θθ=-,22222cos 2sin PA PB θθθθ⋅=++,22)PA PB θθθϕ⋅=+=++,【崇明9】已知,a b R +∈,若直线230x y ++=与(1)2a x by -+=互相垂直,则ab 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____.【答案】81 【解析】两直线互相垂直得1121-=-⋅-ba ,b a 21-=,代入得b b ab )21(-=, 0,0a b >>,最小值为81【宝山9】已知直线l 过点)0,1(-且与直线02=-y x 垂直,则圆08422=+-+y x y x 与直线l 相交所得的弦长为___________.【答案】152【解析】直线方程为012=++y x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5=d ⇒222||d r AB -=【奉贤9】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N 为动点,6ON =,5ON OM =,过点M 作1MM x ⊥轴于1M ,过N 作1NN x ⊥轴于点1N ,M 与1M 不重合,N 与1N 不重合,设11OT M M N N =+,则点T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答案】22536x y +=05x x ⎛≠≠ ⎝⎭且【解析】设(),T x y ,点()11,N x y ,则()11,0N x ,又1111,OM y M y ⎫⎛⎫==⎪ ⎪⎭⎝⎭11,0M M ⎫=⎪⎭,()110,N N y =,于是1111,OT M M N N x y ⎫=+=⎪⎭,由此能求出曲线C的方程。
2020上海高三数学二模汇编-解析几何含答案

解析几何一、直线1、【2020年闵行区二模第3题】若直线10ax by ++=的方向向量为(1,1),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 【答案:4π】 2、【2020年黄浦区二模第4题】若直线1:350l ax y +-=与2:210l x y +-=互相垂直,则实数a 的值为 【答案: 6- 】3、【2020年金山区二模第13题】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为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那么“11220a b a b =”是“两直线1l 、2l 平行”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答案:B 】4、【2020年徐汇区二模第8题】已知直线(2)(1)30a x a y ++--=的方向向量是直线(1)(23)20a x a y -+++= 的法向量,则实数a 的值为 .【答案:11或- 】5、【2020年松江区二模第13题】若为坐标原点,是直线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B)(C)(D)【答案:B 】6、【2020年金山区二模第12题】设*n ∈N ,n a 为()(2)1nn x x +-+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162m t =-+,,1222...333n n n a a na b ⎡⎤⎡⎤⎡⎤=+++⎢⎥⎢⎥⎢⎥⎣⎦⎣⎦⎣⎦([x ]表示不超过实数x 的最大整数),则()22()n n t b 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O P 20-+=x y OP 2R t ∈【答案:95解析:赋值法,令1x =,∴32nnn a =-,∴(32)2[][][()]333n n nn n nna n n n -==-⋅, 可用计算器分析2()3n n ⋅单调性及范围,可知2()(0,1)3n n ⋅∈,∴[]13n n na n =-,∴(1)2n n n b -=,22()()n n t b m -+-的 几何意义为点(,)n n b 到点(,)t m 的距离的平方,如图所示, 当3n =时,点(3,3)到直线162y x =-+的距离最小, ∴min 22512d ==+,即2min95d =。
上海徐汇中学必修二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40kx y k -+=与曲线y =A ,B 两点,且2AB =,则k =( )A B .2C .1D2.圆x 2+y 2-4x =0在点P (1处的切线方程是( )A .x -2=0B .x -4=0C .x +4=0D .x +2=03.已知方程23-+=kx k k 的取值范围是( )A .13,24⎡⎤⎢⎥⎣⎦ B .53,124 C .13,24⎛⎫ ⎪⎝⎭ D .53,124⎛⎫ ⎪⎝⎭4.一圆与y 轴相切,圆心在直线30x y -=上,且在直线y x =上截得的弦长为此圆的方程为( ) A .()()22319x y -+-= B .()()22319x y +++=C .()()22319x y -+-=或()()22319x y +++= D .以上都不对5.在同一平面内,已知A 为动点,B ,C 为定点,且3BAC π∠=,2ACB π∠≠,2BC =,P 为BC 中点,过点P 作PQ BC ⊥交AC 所在直线于Q ,则AQ BC ⋅的最大值是( )A .13B .3C D 6.已知圆2260x y x +-=,过点(1,2)的直线被该圆所截得的弦的长度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D .47.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底面ABCD ,PA AD ⊥,PA AD =,则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8.如图,四棱柱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侧棱AA '⊥底面ABCD ,32AB =,6AA '=,以D 为圆心,DC '为半径在侧面BCC B ''上画弧,当半径的端点完整地划过C E '时,半径扫过的轨迹形成的曲面面积为( )A .964π B .934π C .962πD .93π 9.已知三棱锥A BCD -的各棱长都相等,E 为BC 中点,则异面直线AB 与D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3 B .3 C .33 D .116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3cm )是( )A .24B .30C .47D .6711.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AC ⊥,AB AP =,D 是棱BC 上一点(不含端点)且PD BD =,记DAB ∠为α,直线AB 与平面PAC 所成角为β,直线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γ,则( )A .,γβγα≤≤B .,βαβγ≤≤C .,βαγα≤≤D .,αβγβ≤≤12.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设BC 的中点为M ,GH 的中点为N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MN 平面ABEB .//MN 平面ADEC .//MN 平面BDHD .//MN 平面CDE二、填空题13.已知直线1:210l x my ++=与2:310l x y --=平行,则m 的值为__________. 14.2020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鼠年”,有人用3个圆构成“卡通鼠”的形象,如图:(0,3)Q -是圆Q 的圆心,圆Q 过坐标原点O ;点L 、S 均在x 轴上,圆L 与圆S 的半径都等于2,圆S 、圆L 均与圆Q 外切.已知直线l 过点O .若直线l 截圆L 、圆S 、圆Q 所得弦长均等于d ,则d =_____.15.已知圆M :222220x y x y +---=,直线l :220x y ++=,P 为l 上的动点.过点P 作圆M 的切线PA ,PB ,切点为A ,B ,当PM AB ⋅最小时,直线AB 的方程为______.16.已知P 是直线4100(0)kx y k +-=>上的动点,,PA PB 是圆22:2440C x y x y +-++=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C 是圆心,若四边形PACB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22,则k 的值为____________.17.圆22440x y y +--=上恰有两点到直线0x y a -+=的距离为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8.若直线y x b =+与曲线234y x x =--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9.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 中,对角线3AC =,将三角形ABC 沿AC 折起,使得二面角B AC D --的大小为2π,则三棱锥B ACD -外接球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20.如图①,矩形ABCD 中,2AB =,4=AD ,E 是BC 的中点,将三角形ABE 沿AE 翻折,使得平面ABE 和平面AECD 垂直,如图②,连接BD ,则异面直线BD 和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2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PD ⊥底面ABCD ,O 为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若2PD =,3APD BAD π∠=∠=,则三棱锥P AO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_________.22.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22AB =VA VB =,1VC =,且AV BV ⊥,AC BC ⊥,则二面角V AB C --的余弦值是_____.23.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A B C D ﹣中,O 是11B D 的中点,P 是线段AC 上一点,且直线1PA 交平面11AB D 于点M .给出下列结论:①A ,M ,O 三点共线;②A ,M ,O ,1A 不共面;③A ,M ,C ,O 共面;④B ,1B ,O ,M 共面.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24.在一个密闭的容积为1的透明正方体容器内装有部分液体,如果任意转动该正方体,液面的形状都不可能是三角形,那么液体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25.已知下列几何体三视图如图.(1)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 (2)求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26.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1)求证:1BO//平面11DA C ; (2)求点O 到平面11DA C 的距离.27.如图1,在梯形ABCD 中,//BC AD ,4=AD ,1BC =,45ADC ∠=︒,梯形的高为1,M 为AD 的中点,以BM 为折痕将ABM 折起,使点A 到达点N 的位置,且平面NBM ⊥平面BCDM ,连接NC ,ND ,如图2.(1)证明:平面NMC ⊥平面NCD ;(2)求图2中平面NBM 与平面NCD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28.如图,ABC 中,2AC BC ==,ABE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平面ABED ⊥平面ABC ,若G 、F 分别是EC 、BD 的中点.(1)求证://GF 平面ABC ; (2)求证:AC ⊥平面EBC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由垂径定理列式求解k 值. 【详解】解: 曲线29y x =-是圆心为原点,半径r =3的上半圆,如图: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241k d k =+22221622921k AB r d k =-=-=+,解得:1k =±,当1k =-时,直线l 与曲线29y x =-无交点,舍去. 故1k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系方程的应用,考查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是中档题.2.D解析:D 【分析】求出圆心坐标,由切线的性质得出切线的斜率,从而得切线方程. 【详解】由题意圆的标准方程为22(2)4x y -+=,圆心为(2,0)M ,303PM k -==-, ∴切线斜率为3k =,直线方程为33(1)y x -=-,化简得320x y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求圆的切线方程,由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相互垂直易得切线斜率,从而得切线方程,通常情况下要把方程化为一般式.3.B解析:B 【分析】如图,当直线在AC 位置时,斜率303224k -==+,当直线和半圆相切时,由半径22002321k k --+=+解得k 值,即得实数k 的取值范围.【详解】 由题意得,半圆24y x =-与直线32y kx k =+-有两个交点,又直线323(2)y kx k y k x =+-⇒-=-过定点C (2,3),如图所示,又点(2,0),(2,0)A B -,当直线在AC 位置时,斜率303224k -==+.当直线和半圆相切时,由半径2=解得512k =, 故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53(,]124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由函数解析式转化为直线与半圆有两个公共点,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求出直线在AC 位置时的斜率k 值及切线CD 的斜率,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C 【分析】设圆心的坐标为()3,a a ,可知所求圆的半径长为3a ,根据圆的半径、弦长的一半、弦心距满足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a 的等式,求出a 的值,即可得出所求圆的方程. 【详解】设圆心的坐标为()3,a a ,可知所求圆的半径长为3a , 圆心到直线y x =的距离d ==,根据圆的半径、弦长的一半、弦心距满足勾股定理,可得()2223d a +=,即22279a a +=,解得1a =±.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22319x y -+-=或()()22319x y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方程的求解,在涉及圆的弦长问题时,要注意弦长的一半、圆的半径以及弦心距三者满足勾股定理列等式求解,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5.D解析:D 【分析】根据题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结合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及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可找到点A 的轨迹,结合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即可求解. 【详解】以P 为原点,BC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0),(0,0),(1,0)B P C -,设点(,)A x y ,则31tan ,tan()131131AB ACyyyx k ABC k ABC y x x x π+=∠==∠+==+-+,化简得223433x y ⎛+-= ⎝⎭,所以()232311,1x ⎡⎫⎛∈-⋃-⋃⎪ ⎢⎪ ⎣⎭⎝⎦, 设点()0,Q m ,则 ()(),2,02AQ BC x m y x ⋅=--⋅=-, 故当23x =AQ BC ⋅43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及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圆的方程及性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属于能力提升题.6.B解析:B 【分析】当直线和圆心与点(1,2)的连线垂直时,所求的弦长最短,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圆2260x y x +-=化为22(3)9x y -+=,所以圆心C 坐标为(3,0)C ,半径为3, 设(1,2)P ,当过点P 的直线和直线CP 垂直时,圆心到过点P 的直线的距离最大,所求的弦长最短,此时22||(31)(2)2CP =-+-=根据弦长公式得最小值为29||982CP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几何法求弦长,属于基础题.7.C解析:C 【分析】由已知可得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分别过P ,D 点作AD ,AP 的平行线交于M ,连接CM ,AM ,因为PB ∥CM ,所以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再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底面ABCD 为正方形, 侧面PAD ⊥底面ABCD ,PA AD ⊥, 面PAD面ABCD AD =,PA ⊥平面ABCD ,分别过P ,D 点作AD ,AP 的平行线交于M , 连接CM ,AM , ∵PM ∥AD ,AD ∥BC , PM =AD ,AD =BC . ∴ PBCM 是平行四边形, ∴ PB ∥CM ,所以∠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 设PA =AB =a ,在三角形ACM 中,2,2,2AM a AC a CM a ===, ∴三角形ACM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CM 等于60°,即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为60°. 故选:C. 【点睛】思路点睛:先利用面面垂直得到PA ⊥平面ABCD ,分别过P ,D 点作AD ,AP 的平行线交于M ,连接CM ,AM ,得到∠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8.A解析:A 【分析】先确定曲面面积占以点D 为顶点,DC '为母线在平面 BCC B ''所形成的圆锥的侧面积的18,利用圆锥的侧面积S rl π=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由题意 6,32CE CC AA BC AB ''=====22361832BE CE CB =-=-=,所以45BCE ∠=, 45ECC '∠=, 所以曲面面积占以点D 为顶点,DC '为母线在平面 BCC B ''所形成的圆锥的侧面积的18,所以圆锥的侧面积 636186S rl CC DC ππππ'==⨯⨯=⨯⨯=, 所以曲面面积为1961868ππ⨯=.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曲面面积,考查圆锥的侧面积,确定曲面面积占以点D 为顶点, DC '为母线在平面BCC B ''所形成的圆锥的侧面积的18是关键,考查系数的空间想象力. 9.B解析:B 【分析】取AC 中点F ,连接,EF DF ,证明FED ∠是异面直线AB 与DE 所成角(或其补角),然后在三角形中求得其余弦值即可得. 【详解】取AC 中点F ,连接,EF DF ,∵E 是BC 中点,∴//EF AB ,12EF AB =, 则FED ∠是异面直线AB 与DE 所成角(或其补角), 设1AB =,则12EF =,3DE DF ==, ∴在等腰三角形DEF 中,11324cos 3EFFED DE ∠===.所以异面直线AB 与D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6.故选:B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0.D解析:D 【分析】先找到几何体的原图,再求出几何体的高,再求几何体的体积得解.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图中的四棱锥1P CDD E -, 由题得22437AD =-7 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11(24)676732⋅+⋅=. 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通过三视图找几何体原图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法;(2)拼凑法;(3)模型法.本题利用的就是模型法.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求解.11.A解析:A 【分析】由AB AP =,PD BD =,可得ABD △≌APD △,从而得DAB DAP α∠=∠=,而直线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γ,由最小角定理可得γα≤,再由P ABC B PAC V V --=,PACABCSS≤,进而可比较,βγ的大小【详解】解:因为AB AP =,PD BD =,所以ABD △≌APD △, 所以DAB DAP α∠=∠=,因为直线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γ, 所以由最小角定理可得γα≤, 因为AB AC ⊥,所以12ABCS AB AC =⋅, 因为1sin 2PACS AC AP PAC =⋅∠,AB AP =, 所以PACABCSS≤,令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1d ,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为2d , 因为P ABC B PAC V V --=,1211,33P ABC ABC B PACPACV S d V S d --=⋅=⋅所以12d d ≤,因为直线AB 与平面PAC 所成角为β,直线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γ, 所以21sin ,sin d d AB PAβγ== 因为AB AP =, 所以sin sin βγ≥ 因为,(0,]2πβγ∈所以βγ≥, 故选:A 【点睛】关键点点睛:此题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考查推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等体积法转换,属于中档题12.C解析:C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正方体的直观图及其各点的标记字母,取FH 的中点O ,连接ON ,BO ,可以证明MN ‖BO ,利用BO 与平面ABE 的关系可以判定MN 与平面ABE 的关系,进而对选择支A 作出判定;根据MN 与平面BCF 的关系,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判定MN 与平面ADE 的关系,进而对选择支B 作出判定;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以证明MN 与平面BDE 的平行关系,进而判定C ;利用M ,N 在平面CDEF 的两侧,可以判定MN 与平面CDE 的关系,进而对D 作出判定. 【详解】根据题意,得到正方体的直观图及其各点的标记字母如图所示,取FH 的中点O ,连接ON ,BO ,易知ON 与BM 平行且相等,∴四边形ONMB 为平行四边形,∴MN ‖BO , ∵BO 与平面ABE (即平面ABFE )相交,故MN 与平面ABE 相交,故A 错误; ∵平面ADE ‖平面BCF ,MN ∩平面BCF =M ,∴MN 与平面ADE 相交,故B 错误; ∵BO ⊂平面BDHF ,即BO ‖平面BDH ,MN ‖BO ,MN ⊄平面BDHF ,∴MN ‖平面BDH ,故C 正确; 显然M ,N 在平面CDEF 的两侧,所以MN 与平面CDEF 相交,故D 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从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涉及正方体的性质,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属于小综合题,关键是正确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原,得到正方体的直观图及其各顶点的标记字母,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找到MN 的平行线BO .二、填空题13.【分析】解方程即得解【详解】由题得当时两直线不重合故答案为:【点睛】结论点睛:直线和直线平行则且两直线不重合 解析:23-【分析】解方程230m ⨯⨯=(-1)-即得解. 【详解】由题得2230,3m m ⨯⨯=∴=-(-1)-. 当23m =-时,两直线不重合. 故答案为:23-. 【点睛】结论点睛:直线1111:0l a x b y c ++=和直线2222:0l a x b y c ++=平行,则12210a b a b -=且两直线不重合.14.【分析】圆L 与圆S 关于原点对称直线l 过原点求出圆L 与圆S 的圆心坐标设出直线l 方程由三个弦长相等得直线方程从而可得弦长d 【详解】由题意圆与圆关于原点对称设则即设方程为则三个圆心到该直线的距离分别为:则解析:125【分析】圆L 与圆S 关于原点对称,直线l 过原点,求出圆L 与圆S 的圆心坐标,设出直线l 方程,由三个弦长相等得直线方程,从而可得弦长d . 【详解】由题意圆L 与圆S 关于原点对称,设(),0(0)S a a >23,4a =+=,即()()4,04,0S L ∴-,. 设方程为(0y kx k =≠),则三个圆心到该直线的距离分别为:1d =2d =,3d =,则()()()2222123444449d d d d =-=-=-,即有222449⎛⎫⎛⎫⎛⎫-=-=-,解得2421k =, 则24161442144425121d ⎛⎫⨯ ⎪=-= ⎪ ⎪+⎝⎭,即125d =. 故答案为: 125.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直线与圆相交弦长问题.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用勾股定理求得弦长是求圆弦长的常用方法.15.【分析】根据题意只需转化为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小即转化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利用四点共圆的知识求得动点的轨迹联立两个圆的方程可得所求的直线的方程【详解】⊙M :则圆心为半径如图连接四边形的面积为要使最 解析:210x y ++=【分析】根据题意,只需转化为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小,即转化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利用四点共圆的知识求得动点的轨迹,联立两个圆的方程可得所求的直线的方程. 【详解】⊙M :222220x y x y +---=,则()()22114x y -+-=,圆心为()1,1,半径2r,如图,连接,,AM BM ,四边形PAMB 的面积为1||||2PM AB ⋅,要使||||PM AB ⋅最小,则需四边形PAMB 的面积最小,即只需PAM △的面积最小,因为2,AM =,所以只需 ||PA 最小,又2224,PA PM AMPM =-=-,所以只需直线2++20x y =上的动点P 到点M 的距离最小,其最小值是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2+1+255d ==,此时,PM l ⊥所以直线PM 的方程为210.x y -+=由220210x y x y ++=⎧⎨-+=⎩,解得10x y =-⎧⎨=⎩,所以(1,0)P -,所以点,,,P A M B 四点共圆,所以以点PM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2215()()22x y +-=,即2210x y y +--=,联立两个圆的方程2222222010x y x y x y y ⎧+---=⎨+--=⎩得直线AB 的方程为:210x y ++=. 故答案为:210x y ++=.【点睛】在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问题时,注意运用圆的几何性质,求解圆的弦长,切线长等问题.16.3【分析】由面积关系与勾股定理将已知面积转化为由表示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最小值最后由面积的最小值构建方程求得参数【详解】由题可知四边形又因为所以四边形的面积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解析:3 【分析】由面积关系与勾股定理将已知面积转化为由PC 表示,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PC最小值,最后由面积的最小值构建方程求得参数. 【详解】由题可知,S 四边形22212212PACE PAC S PA AC PC r r PC ==⨯=-⋅=-,又因为min 22228101844C l k k PC d k k ----===++,所以四边形PACB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2221812234k k k ⎛⎫--=⇒=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转化所求面积,还考查点与直线的最小距离,属于中档题.17.【分析】由与直线的距离为的两条平行线一条与圆相交一条与圆相离可得【详解】圆标准方程为圆心为半径为圆心到已知直线的距离为由题意解得或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 解析:()()4,04,8-【分析】由与直线0x y a -+=2 【详解】圆标准方程为22(2)8x y +-=,圆心为(0,2)C ,半径为22r =圆心C 到已知直线的距离为02222aa d -+-==,由题意2222 22222 2aa⎧-+>⎪⎪⎨-⎪-<⎪⎩,解得40a或48a<<.故答案为:(4,0)(4,8)-.【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常用方法.18.【分析】曲线表示圆心为半径为的半圆画出图象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出的取值范围【详解】由解得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出即曲线可化为所以该曲线表示圆心为半径为的半圆因为直线与曲线有公共点所以它位于之间如下解析:122,3⎡⎤-⎣⎦【分析】曲线234y x x=--表示圆心为(2,3),半径为2的半圆,画出图象,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出b的取值范围.【详解】由240x x-,解得04x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出2042x x-,即13y曲线234y x x=--可化为22(2)(3)4-+-=x y,()04,13x y所以该曲线表示圆心为(2,3),半径为2的半圆因为直线y x b=+与曲线234y x x=--有公共点,所以它位于12,l l之间,如下图所示当直线y x b=+运动到1l时,过(0,3),代入y x b=+得:3b=当直线y x b=+运动到2l时,此时y x b=+与曲线相切222211==+,解得122b=-122+要使得直线y x b=+与曲线234y x x=-有公共点,则[122,3]b∈-故答案为:12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属于中档题.19.;【分析】分析菱形的特点结合其翻折的程度判断其外接球球心的位置放到相应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利用球的体积公式求得外接球的体积【详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长为的菱形中对角线所以和都是正三角形又因解析:55π; 【分析】分析菱形的特点,结合其翻折的程度,判断其外接球球心的位置,放到相应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利用球的体积公式求得外接球的体积. 【详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3ABCD 中,对角线3AC = 所以ABC 和DBC △都是正三角形, 又因为二面角B AC D --的大小为2π, 所以分别从两个正三角形的中心做面的垂线,交于O , 则O 是棱锥B ACD -外接球的球心,且11,2GD OG GE ===, 所以球的半径225R GD OG =+=, 所以其体积为3344555(33V R ππ==⋅=, 55π.【点睛】思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几何体外接球的问题,解题思路如下: (1)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判断菱形的特征,得到两个三角形的形状;(2)根据直二面角,得到两面垂直,近一倍可以确定其外接球的球心所在的位置; (3)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 (4)利用球的体积公式求得结果;(5)要熟知常见几何体的外接球的半径的求解方法.20.【分析】取的中点作交延长线于则是异面直线和所成角或其补角可结合原矩形求出然后由直角三角形得出再用余弦定理求得结论【详解】取的中点作交延长线于则是异面直线和所成角或其补角连接∵所以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解析:6【分析】取AE 的中点O ,作//DF AE 交EC 延长线于F ,则BDF ∠是异面直线BD 和AE 所成角或其补角,可结合原矩形求出,OD OF ,然后由直角三角形得出,BD BF ,再用余弦定理求得结论. 【详解】取AE 的中点O ,作//DF AE 交EC 延长线于F ,则BDF ∠是异面直线BD 和AE 所成角或其补角,连接,OB OF ,OD , ∵AB BE =,所以BO AE ⊥, 又平面ABE ⊥平面ECDA ,平面ABE 平面ECDA AE =,BO ⊂平面ABE ,∴BO ⊥平面ECDA ,而,OD OF ⊂平面ECDA ,所以BO OF ⊥,BO OD ⊥,又∵90ABE ∠=︒,2AB BE ==,所以BO =AO EO ==AE =//DF AE ,//AD EF ,则ADFE 是平行四边形,4,EF AD DF AE ====,在原矩形中45BAE BEA ∠=∠=︒,则45,135DAE CEA ∠=︒∠=︒,OD ==OF == 22212BD BO OD =+=,22228BF BO OF =+=,在BDF 中,222cos2BD DF BF BDF BD DF +-∠=⋅6==-,所以异面直线BD 和AE故答案为:6.【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1.【分析】根据棱锥的性质证明的中点就是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得出半径后可求表面积【详解】取中点中点连接则因为底面所以平面是菱形则所以是的外心又底面平面所以所以到四点距离相等即为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又所以所以解析:16π.【分析】根据棱锥的性质,证明PA的中点就是三棱锥P AOD-的外接球球心,得出半径后可求表面积.【详解】取PA中点M,DA中点E,连接,ME EO,则//ME PD,因为PD⊥底面ABCD,所以ME⊥平面ABCD,ABCD是菱形,则AO OD⊥,所以E是AOD△的外心,又PD⊥底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PD AD⊥,所以M到,,,P A D O四点距离相等,即为三棱锥P AOD-的外接球球心.又2PD=,3APDπ∠=,所以24cos3PAπ==,所以2MA MP==,所以三棱锥P AOD-的外接球表面积为24216Sππ=⨯=.故答案为:16π.【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求三棱锥外接球表面积,解题关键是求出外接球球心.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一定在过各面外心且与此面垂直的直线上.22.【分析】取的中点连接证明出可得出面角的平面角为计算出利用余弦定理求得由此可得出二面角的余弦值【详解】取的中点连接如下图所示:为的中点则且同理可得且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由余弦定理得因此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解析:34【分析】取AB 的中点O ,连接VO 、OC ,证明出VO AB ⊥,OC AB ⊥,可得出面角V AB C --的平面角为VOC ∠,计算出VO 、OC ,利用余弦定理求得cos VOC ∠,由此可得出二面角V AB C --的余弦值. 【详解】取AB 的中点O ,连接VO 、OC ,如下图所示:VA VB =,O 为AB 的中点,则VO AB ⊥,且AV BV ⊥,22AB =122VO AB ∴== 同理可得OC AB ⊥,且2OC =V AB C --的平面角为VOC ∠,由余弦定理得2223cos 24VO OC VC VOC VO OC +-∠==⋅,因此,二面角V AB C --的余弦值为34. 故答案为:34. 【点睛】本题考查二面角余弦值的计算,考查二面角的定义,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23.①③【分析】由公理1判断①正确;由公理2判断②错误③正确用反证法可得④错误【详解】∵连接∵是的中点∴平面与平面有公共点与则平面平面对于①平面则平面又平面则即三点共线故①正确;对于②在平面内由①知∴平解析:①③ 【分析】由公理1判断①正确;由公理2判断②错误③正确,用反证法可得④错误. 【详解】∵连接11AC ,∵O 是11B D 的中点,∴11O AC ∈. 平面11AB D 与平面11AAC C 有公共点A 与O , 则平面11AAC C平面11AB D AO =.对于①,1M PA ∈,1PA ⊂平面11AAC C ,则M ∈平面11AAC C , 又M ∈平面11AB D ,则M AO ∈,即A ,M ,O 三点共线,故①正确; 对于②,A ,O ,1A 在平面11AAC C 内,由①知M AO ∈,∴O ∈平面11AAC C , 即A ,M ,O ,1A 共面,故②错误;对于③,A ,O ,C 在平面11AAC C 内,由①知M AO ∈,∴O ∈平面11AAC CA , 则A ,M ,C ,O 共面11AAC C ,故③正确;对于④,连接BD ,则B ,1B ,O 都在平面11BB D D 上,若M ∈平面11BB D D ,则直线OM ⊂平面11BB D D ,∴A ∈面11BB D D ,显然A ∉面11BB D D 的,故④错误. ∴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考查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是中档题.24.【详解】试题分析:如图正方体ABCD-EFGH此时若要使液面不为三角形则液面必须高于平面EHD且低于平面AFC而当平面EHD平行水平面放置时若满足上述条件则任意转动该正方体液面的形状都不可能是三角形解析:15, 66⎛⎫ ⎪⎝⎭【详解】试题分析:如图,正方体ABCD-EFGH,此时若要使液面不为三角形,则液面必须高于平面EHD,且低于平面AFC.而当平面EHD平行水平面放置时,若满足上述条件,则任意转动该正方体,液面的形状都不可能是三角形.所以液体体积必须>三棱柱G-EHD的体积16,并且<正方体ABCD-EFGH体积-三棱柱B-AFC体积15 166 -=考点:1.棱柱的结构特征;2.几何体的体积的求法三、解答题25.(1)474;(2)646 27.【分析】(1)先根据三视图还原直观图,为一个正四棱锥,然后求出侧面积和底面积,就得到表面积;(2)找到外接球的球心,计算出半径26r=.【详解】解:(1)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正四棱锥的直观图,如图. 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其面积为224⨯=,四个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斜高为7,底面边长为2,其面积为47, ∴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474+.(2)72,可得高6SO =2OA =设正四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为O ',由对称性知O '在SO 上,设OO h '=,球的半径为r ,∴6h r =,∴222826r h OA r r =+=-+26r =则球的体积346463V r π==. 【点睛】(1)根据三视图画直观图,可以按下面步骤进行:①、首先看俯视图,根据俯视图画出几何体地面的直观图 ;②、观察正视图和侧视图找到几何体前、后、左、右的高度;③、画出整体,让后再根据三视图进行调整.(2)多面体的外接球问题解题关键是找球心和半径,求半径的方法有:①公式法;②多面体几何性质法;③补形法;(④寻求轴截面圆半径法;⑤确定球心位置法.26.(1)证明见解析;(223【分析】(1)连接11B D ,设11111B D AC O ⋂=,连接1DO ,证明11BO DO 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由题意可得平面11DAC ⊥平面11B D DB ,过点O 作1OH DO ⊥于H ,在矩形11B D DB 中,连接1OO ,可得1OOD OHD ∽△△,由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解. 【详解】(1)证明:连接11B D ,设11111B D AC O ⋂=,连接1DO .11//O B DO 且11O B DO =, 11B O DO ∴是平行四边形.11//BO DO ∴.又1DO ⊂平面11DA C ,1B O ⊂/平面11DA C ,1//B O ∴平面11DA C .(2)1111AC B D ⊥,111AC BB ⊥,且1111BBB D B ⋂=, 11AC ∴⊥平面11BD DB . ∴平面11DAC ⊥平面11B D DB ,且交线为1DO .在平面11B D DB 内,过点O 作1OH DO ⊥于H ,则OH ⊥平面11DA C , 即OH 的长就是点O 到平面11DA C 的距离.在矩形11B D DB 中,连接1OO ,1OOD OHD ∽△△,则11O D ODO O OH=, 22236OH ⨯∴== 即点O 到平面11DA C 的距离为233.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点到面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过点O 作1OH DO ⊥于H ,得出OH 的长就是点O 到平面11DA C 的距离,考查了计算能力.27.(1)证明见解析;(2)3. 【分析】(1)用分析法:要证平面NMC ⊥平面NCD ,只需证明CD ⊥平面NMC ,只需CM CD ⊥和NM CD ⊥;(2)由(1)的证明,以M 为原点,MB ,MD ,MN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M xgz -,用向量法计算. 【详解】解:(1)如图,梯形ABCD 中,过点C 作CH DM ⊥于点H ,连接CM , 由题意知,1CH =,122AM DM AD ===. 由45ADC ∠=︒,可得11tan 45DH ==︒,则1HM DM DH =-=, ∴CM CD ⊥,//BC MH . 又BC CH =,CH MH ⊥,∴四边形BCHM 为正方形,∴BM AD ⊥. 在四棱锥N BCDM -中, ∵平面NBM ⊥平面BCDM ,平面NBM ⋂平面BCDM BM =,MN BM ⊥, ∴NM ⊥平面BCDM .∵CD ⊂平面BCDM ,∴NM CD ⊥. ∵NMCM M =,且NM ,CM ⊂平面NMC ,∴CD ⊥平面NMC .又CD ⊂平面NCD ,∴平面NMC ⊥平面NCD .。
(北师大版)上海市必修二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A .323B .643C .16D .322.函数sin cos y a x b x =-的一个对称中心为,04π⎛⎫⎪⎝⎭,则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大小为( ) A .4π B .3π C .23πD .34π 3.一圆与y 轴相切,圆心在直线30x y -=上,且在直线y x =上截得的弦长为7,则此圆的方程为( ) A .()()22319x y -+-= B .()()22319x y +++=C .()()22319x y -+-=或()()22319x y +++= D .以上都不对4.方程(1)210a x y a --++=(a R ∈)所表示的直线( ) A .恒过定点(2,3)- B .恒过定点(2,3) C .恒过点(3,2)-D .都是平行直线5.若直线440(0,0)ax by a b --=>>被圆224240x y x y +-+-=截得的弦长为6,则4b aab+的最小值为( ) A .32B .322+C .5D .76.数学家欧拉于1765年在他的著作《三角形的几何学》中首次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ABC ,在ABC 中,4AB AC ==,点(1,3)B -,点(4,2)C -,且其“欧拉线”与圆222(3)x y r -+=相切,则该圆的半径r 为( ) A .1B .2C .2D .227.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底面ABCD ,PA AD ⊥,PA AD =,则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8.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A =,M 是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M 与1A B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π6B .π4C .π3D .π29.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P ,Q 分别为1A B ,1B D ,1A D ,1C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N 与PQ 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6π B .4π C .3π D .2π 10.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立圆径意思是:球的体积V 乘16,除以9,再开立方,即为球的直径d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球的表面积S 计算公式为( ) A .2278S d =B .2272S d =C .292S d =D .21114S d =11.空间四边形PABC 的各边及对角线长度都相等,D 、E 、F 外别是AB 、BC 、CA 的中点,下列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 .//BC 平面PDF B . DF ⊥平面PAE C .平面PDE ⊥平面ABCD .平面PAE ⊥平面ABC12.已知三棱锥D ABC -,记二面角C AB D --的平面角是θ,直线DA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是1θ,直线DA 与BC 所成的角是2θ,则( ) A .1θθ≥B .1θθ≤C .2θθ≥D .2θθ≤二、填空题13.若圆222(3)(5)r x y -++=上有且只有两个点到直线432x y -=的距离为1,则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4.已知平面向量a ,b ,c ,满足1a =,2b =,3c =,01λ<<,若0b c ⋅=,则()1a b c λλ---所有取不到的值的集合为______.15.已知圆E 的圆心在y 轴上,且与圆2220x y x +-=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0x y -=,则圆E 的方程为_____.16.数学家默拉在1765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垂心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之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ABC 的顶点(1,0),(0,3),B C AB AC -=,则△ABC 的欧拉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17.已知直线22(2)0x y y λ+++-=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的面积记为()S λ,当(1,)λ∈+∞时,()S 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8.若点()1,1P 为圆()2239x y -+=的弦MN 的中点,则弦MN 所在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19.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点B 在以AC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PA ⊥平面,ABC AD PB ⊥,垂足为,D DE PC ⊥,垂足为E ,若23,2PA AC ==,则三棱锥P ADE -体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20.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22AB =3BC =,4PA =,4ABC π∠=,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体积为___________.2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PD ⊥底面ABCD ,O 为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若2PD =,3APD BAD π∠=∠=,则三棱锥P AO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_________.22.二面角a αβ--的大小为135A AE a E α︒∈⊥,,,为垂足,,B BF a F β∈⊥,为垂足,2,31AE BF EF P ===,,是棱上动点,则AP 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 23.如图,正方形BCDE 的边长为a ,已知3AB BC =,将ABE △沿边BE 折起,折起后A 点在平面BCDE 上的射影为D 点,则翻折后的几何体中有如下描述:①AB 与DE 2;②//AB CE ;③B ACE V -体积是316a ;④平面ABC ⊥平面ADC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写你认为正确的序号)24.若三棱锥S ABC -的底面是以AB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23AB =7SA SB SC ===,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5.如图,已知菱形ABCD 和菱形ACFE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M 为BF 的中点.(1)求证://DF 平面ACM ; (2)若2AB =,ABC CAE ∠=∠=π3,求三棱锥F BDE -的体积. 2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32,3,PB PD PA AD ====点,E F 分别为线段,PD BC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ABP ; (2)求证:平面AEF ⊥平面PCD ; (3)求三棱锥C AEF -的体积27.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1AA ⊥底面ABC ,AB BC ⊥,D 为AC 的中点,12AA AB ==,3BC =.(1)求证:1//AB 平面1BC D ; (2)求三棱锥1D BCC -的体积.28.在三棱锥P ABC -中,AE BC ⊥于点,E CF AB ⊥于点F ,且AE CF O ⋂=,若点P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为点O .(1)证明:AC PB ⊥;(2)若ABC 是正三角形,点,G H 分别为,PA PC 的中点.证明:四边形EFGH 是矩形.【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锥,高为4,底面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为4,所以体积是2113244323⨯⨯⨯=,选A. 2.D解析:D 【分析】首先根据函数的对称性,得到(0)()02f f π+=,从而有a b =,再利用直线的斜率为1ak b =-=-,结合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求得结果. 【详解】令()sin cos y f x a x b x ==- 因为函数sin cos y a x b x =-的一个对称中心为,04π⎛⎫⎪⎝⎭,所以有(0)()02f f π+=,所以0b a -+=,即a b =,所以直线0ax by c 的斜率1ak b=-=-, 设其倾斜角为(0)ααπ≤<, 所以有tan 1k α==-,所以34πα=, 故选:D.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直线倾斜角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三角函数的对称性,根据直线方程求直线的倾斜角,属于简单题目.3.C解析:C 【分析】设圆心的坐标为()3,a a ,可知所求圆的半径长为3a ,根据圆的半径、弦长的一半、弦心距满足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a 的等式,求出a 的值,即可得出所求圆的方程. 【详解】设圆心的坐标为()3,a a ,可知所求圆的半径长为3a ,圆心到直线y x =的距离d ==,根据圆的半径、弦长的一半、弦心距满足勾股定理,可得()2223d a +=,即22279a a +=,解得1a =±.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22319x y -+-=或()()22319x y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方程的求解,在涉及圆的弦长问题时,要注意弦长的一半、圆的半径以及弦心距三者满足勾股定理列等式求解,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4.A解析:A 【分析】将方程化为()()3(1)2y a x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方程(1)210a x y a --++=可化为(1)223a x a y -+-=- 即()()3(1)2y a x -=--- 则恒过定点(2,3)-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恒过定点问题,属于中档题.5.B解析:B 【分析】由题意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直线经过圆心即12ab +=,再由基本不等式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得圆的方程可以化为22(2)(1)9x y -++=,所以圆心为(2,1)-,半径为3r =, 因为直线440(0,0)ax by a b --=>>被圆224240x y x y +-+-=截得的弦长为6, 所以直线经过圆心,所以2440a b +-=,即12ab +=,所以441433322b a a b a b ab a b a b +⎛⎫⎛⎫=++=++≥+=+ ⎪⎪⎝⎭⎝⎭当且仅当41a b =-=时取等号,所以4b aab +的最小值为3+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与转化化归思想,属于中档题.6.B解析:B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 边上的高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合一,其“欧拉线”为ABC 边BC 的垂直平分线,运用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直线垂直的条件,求得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方程,再由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d r =,可得所求值. 【详解】解:在ABC 中,4AB AC ==,点(1,3)B -,点(4,2)C -, 可得BC 边上的高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合一, 则其“欧拉线”为ABC 边BC 的垂直平分线,可得BC 的中点为3(2,1)2,直线BC 的斜率为32114+=---, 则B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1, 可得BC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1322y x -=-,即为10x y --=, 其“欧拉线”与圆222(3)x y r -+=相切,可得圆心(3,0)到“欧拉线”的距离为22d ==, 即有半径2r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方程、三角形的“欧拉线”的定义,以及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7.C解析:C 【分析】由已知可得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分别过P ,D 点作AD ,AP 的平行线 交于M ,连接CM ,AM ,因为PB ∥CM ,所以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再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底面ABCD 为正方形, 侧面PAD ⊥底面ABCD ,PA AD ⊥, 面PAD面ABCD AD =,PA ⊥平面ABCD ,分别过P ,D 点作AD ,AP 的平行线交于M , 连接CM ,AM , ∵PM ∥AD ,AD ∥BC , PM =AD ,AD =BC . ∴ PBCM 是平行四边形, ∴ PB ∥CM ,所以∠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 设PA =AB =a , 在三角形ACM 中,2,2,2AM a AC a CM a ===,∴三角形ACM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M 等于60°,即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为60°. 故选:C.【点睛】思路点睛:先利用面面垂直得到PA ⊥平面ABCD ,分别过P ,D 点作AD ,AP 的平行线交于M ,连接CM ,AM ,得到∠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8.D解析:D 【分析】取AC 中点E ,连接1,A E BE ,先通过BE ⊥平面11ACC A 可得BE AM ⊥,再由1ACM A AE ≅可得1AM A E ⊥,即可得出AM ⊥平面1A BE ,即1AM A B ⊥.【详解】取AC 中点E ,连接1,A E BE ,ABC 为正三角形,BE AC ∴⊥,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BE ⊂平面ABC ,1CC BE ∴⊥,1ACCC C =,BE ∴⊥平面11ACC A ,AM ⊂平面11ACC A ,BE AM ∴⊥,在直角三角形ACM 和直角三角形1A AE 中,1,AC A A CM AE ==,1ACM A AE ∴≅, 1CAM AA E ∴∠=∠,12CAM A EA π∴∴∠+∠=,则1AM A E ⊥,1BE A E E ⋂=,AM ∴⊥平面1A BE ,1A B ⊂平面1A BE ,1AM A B ∴⊥,故异面直线AM 与1A B 所成角的大小为2π.【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证明AM ⊥平面1A BE 判断出1AM A B ⊥.9.B解析:B 【分析】由M 也是1A B 的中点,P 也是1AD 中点,得平行线,从而找到异面直线MN 与PQ 所成角,在三角形中可得其大小. 【详解】如图,连接1AD ,1AB ,显然M 也是1A B 的中点,P 也是1AD 中点, 又N 是1B D 中点,Q 是1CD 中点,所以//MN AD ,//PQ AC , 所以CAD ∠是异面直线MN 与PQ 所成角(或补角),大小为4π. 故选:B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0.A解析:A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球的体积公式3432d π⎛⎫ ⎪⎝⎭求解出π的值,然后根据球的表面积公式242d π⎛⎫⎪⎝⎭求解出S 的表示,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3169V d =,所以33941632d d V π⎛⎫== ⎪⎝⎭,所以278π=,所以2222727442848d d S d π⎛⎫==⨯⨯= ⎪⎝⎭,故选:A. 【点睛】关键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球的体积公式得到π的表示,再将π带入到球的表面积公式即可完成求解.11.C解析:C 【分析】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判断A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断B ;反证法可说明C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断D. 【详解】对于A ,D ,F 外别是AB ,CA 的中点,//BC DF ∴,DF ⊂平面PDF ,∴//BC 平面PDF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对于B ,各棱长相等,E 为BC 中点,,BC AE BC PE ∴⊥⊥,PEAE E =,BC ∴⊥平面PAE ,//BC DF ,∴DF ⊥平面PAE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对于C ,假设平面PDE ⊥平面ABC ,设DE BF O ⋂=,连接PO ,则O 是DE 中点,PO DE ∴⊥,平面PDE平面ABC DE =,PO ∴⊥平面ABC ,BF ⊂平面ABC ,PO BF ∴⊥,则PB PF =,与PB PF ≠矛盾,故C 错误,符合题意;对于D ,由B 选项 DF ⊥平面PAE , DF ⊂平面ABC ,∴平面PAE ⊥平面ABC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判断定理,正确理解垂直平行关系.12.A解析:A 【分析】设三棱锥D -ABC 是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取AB 中点E ,DC 中点M ,AC 中点M ,连结DE 、CE 、MN 、EN ,过D 作DO CE ⊥,交CE 于O ,连结AO ,则DEC θ∠=,1DAO θ∠=,2MNE θ∠=,排除B ,C .当二面角C AB D --是直二面角时,2θθ≥,排除D .由此能求出结果. 【详解】设三棱锥D -ABC 是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取AB 中点E ,DC 中点M ,AC 中点M ,连结DE 、CE 、MN 、EN , 过D 作DO ⊥CE ,交CE 于O ,连结AO ,则DEC θ∠=,1DAO θ∠=,2MNE θ∠=,413DE CE ==-=2DC =,∴1cos 3233θ==⨯⨯,2233AO CO CE ===∴12333cos 33AO AD θ===, 取BC 中点F ,连结DF 、AF ,则DF BC ⊥,AF BC ⊥,又DF AF F ⋂=,∴BC ⊥平面AFD ,∴BC AD ⊥,∴290θ=︒, ∴21θθθ≥≥,排除B ,C ,当二面角C AB D --是直二面角时,2θθ≥,排除D , 故选:A . 【点睛】关键点点睛:将三棱锥看成特殊的正四面体,采用排除法,充分理解线线角、线面角以及面面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详解】∵圆心P(3−5)到直线4x−3y=2的距离等于由|5−r|<1解得:4<r<6则半径r 的范围为(46)故答案为:(46)当时满足题意考点: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点到直线的距离 解析:46r <<【详解】∵圆心P (3,−5)到直线4x −3y =2的距离等于,由|5−r |<1,解得:4<r <6, 则半径r 的范围为(4,6). 故答案为:(4,6),当46r <<时满足题意.考点: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点到直线的距离.14.【分析】设由于则在线段上又在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问题转化为求线段上的点到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可得结论【详解】∵∴可取∵∴是单位圆上如图设由于则在线段上易得直线方程是即到线段的距离为斜边解析:613,1(4,)13⎛⎫-∞-+∞ ⎪ ⎪⎝⎭ 【分析】()()11a b c a b c λλλλ⎡⎤---=-+-⎣⎦,设,,OA a OB b OC c ===,()1b c OP λλ+-=,由于01λ<<,则P 在线段BC 上,又A 在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O 上,问题转化为求线段BC 上的点P 到圆O 上点A 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可得结论. 【详解】∵0b c ⋅=,2b =,3c =,∴可取(2,0)b OB ==,(0,3)c OC ==,a OA =,∵1a =,∴A 是单位圆O 上,如图,()()11a b c a b c λλλλ⎡⎤---=-+-⎣⎦,设()1b c OP λλ+-=,由于01λ<<,则P 在线段BC 上,()()11a b c a b c PA λλλλ⎡⎤---=-+-=⎣⎦,易得直线BC 方程是123x y+=即3260x y +-=,O 到线段BC 的距离为OBC 斜边BC 边上高,即2361323d ==+,∴min 61311PA d =-=-,又3OC =,∴min314PA=+=,∴PA 的取值范围是6131,413, ∴()1a b c λλ---所有取不到的值的集合为613,1(4,)13⎛⎫-∞-+∞ ⎪ ⎪⎝⎭. 故答案为:613,1(4,)⎛⎫-∞-+∞ ⎪ ⎪⎝⎭.【点睛】本题考查求向量模的取值范围,解题关键是取(2,0)b OB ==,(0,3)c OC ==,把所有向量的起点都移到原点,由几何意义得出动点所成轨迹,从而由几何意义得出模的范围,最后求其在实数集上的补集即可.15.【分析】两圆圆心连线与公共弦垂直计算得到圆心为圆过原点故得到答案【详解】两圆圆心连线与公共弦垂直即圆心为故圆心连线所在的直线为:取得到圆圆心坐标为和均过原点故圆过原点故故方程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解析:22(3x y +=【分析】两圆圆心连线与公共弦垂直,计算得到圆心为,圆E 过原点,故r =案. 【详解】两圆圆心连线与公共弦垂直,2220x y x +-=,即()2211x y -+=,圆心为()1,0,故圆心连线所在的直线为:)1y x =-,取0x =得到圆E 圆心坐标为,2220x y x +-=和0x -=均过原点,故圆E 过原点,故r =故方程为22(3x y +=.故答案为:22(3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方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确定圆心和半径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因为所以外心重心垂心都位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两直线垂直斜率的关系以及两点的斜率公式得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出的中点坐标最后由点斜式写出方程【详解】因为所以外心重心垂心都位 解析:340x y +-=【分析】因为AB AC =,所以ABC ∆外心,重心,垂心都位于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两直线垂直斜率的关系以及两点的斜率公式得出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出BC 的中点坐标,最后由点斜式写出方程. 【详解】因为AB AC =,所以ABC ∆外心,重心,垂心都位于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设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k ,则1BC k k ⨯=-3030(1)BC k -==--,13k ∴=-又因为BC 的中点坐标为13,22⎛⎫-⎪⎝⎭所以△ABC 的欧拉线方程为311()232y x -=-+,即340x y +-=故答案为:340x y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直线垂直斜率间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属于中档题.17.8【分析】先求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然后用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本题答案【详解】由直线可得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小值是8故答案为:8【解析:8 【分析】先求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然后用λ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本题答案. 【详解】由直线22(2)0x y y λ+++-=,可得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22(1,0),0,1λλλ+⎛⎫-- ⎪-⎝⎭,(1,)λ∈+∞,所以三角形的面积1224()(1)(1)448211S λλλλλλ+=+⋅=-++≥=--, 当且仅当3λ=时取等号,所以()S λ的最小值是8. 故答案为: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18.【分析】先求出直线MN 的斜率再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解【详解】∵为圆的弦的中点∴圆心与点确定的直线斜率为∴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为2则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 解析:210x y --=【分析】先求出直线MN 的斜率,再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解. 【详解】∵()1,1P 为圆()2239x y -+=的弦MN 的中点,∴圆心与点P 确定的直线斜率为101132-=--, ∴弦MN 所在直线的斜率为2,则弦MN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21y x -=-,即210x y --=. 故答案为:210x y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直线的方程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19.【分析】由已知证明再由三角形相似列比例式可得证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的最大值可得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详解】由平面得又平面得又平面得而平面可得在中由得由得则由得又得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三棱锥体积的最解析:34【分析】由已知证明AE PC ⊥,再由三角形相似列比例式可得PE ,证明AD DE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AD DE ⋅的最大值,可得三棱锥P ADE -体积的最大值. 【详解】由PA ⊥平面ABC ,得PA BC ⊥,又BC AB ⊥,PAAB A =,BC ∴⊥平面PAB ,得BC AD ⊥,又AD PB ⊥,PB BC B ⋂=,AD ∴⊥平面PBC ,得AD PC ⊥,而DE PC ⊥,AD DE D ⋂=, PC ∴⊥平面ADE ,可得AE PC ⊥.在Rt PAC △中,由2PA AC ==,得4PC =.由Rt PEA Rt PAC ∽,得PE PA PA PC =,则21234PA PE PC ===,由3PE =,PA =23AE =,又AD DE ⊥,2223AD DE AE ∴+==,得2232AD DE AD DE =+≥⋅, 即32AD DE⋅(当且仅当AD DE =时等号成立), ∴三棱锥P ADE -体积的最大值是1111333323224AD DE PE ⨯⨯⨯=⨯⨯⨯=.故答案为:34. 【点睛】方法点睛:解答空间几何体中垂直关系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有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20.【分析】利用余弦定理求得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的外接圆直径可计算出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然后利用球体体积公式可求得结果【详解】如下图所示圆柱的底面圆直径为圆柱的母线长为则的中点到圆柱底面圆上每点的距离都相等解析:3【分析】利用余弦定理求得AC ,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ABC 的外接圆直径2r ,可计算出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半径R ,然后利用球体体积公式可求得结果.【详解】如下图所示,圆柱12O O 的底面圆直径为2r ,圆柱的母线长为h , 则12O O 的中点O 到圆柱底面圆上每点的距离都相等, 所以,圆柱12O O 的外接球直径为()2222R r h =+.本题中,作出ABC 的外接圆2O ,由于PA ⊥平面ABC ,可将三棱锥P ABC -放在圆柱12O O 中,在ABC 中,22AB =3BC =,4ABC π∠=,由余弦定理可得222cos 5AC AB BC AB BC ABC +-⋅∠=,由正弦定理可知,ABC 的外接圆直径为5210sin 22ACr ABC===∠ 则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直径为()222226R PA r =+=26R =, 因此,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334426132633V R ππ==⨯=⎝⎭. 故答案为:13263. 【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 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21.【分析】根据棱锥的性质证明的中点就是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得出半径后可求表面积【详解】取中点中点连接则因为底面所以平面是菱形则所以是的外心又底面平面所以所以到四点距离相等即为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又所以所以解析:16π. 【分析】根据棱锥的性质,证明PA 的中点就是三棱锥P AOD -的外接球球心,得出半径后可求表面积. 【详解】取PA 中点M ,DA 中点E ,连接,ME EO ,则//ME PD ,因为PD ⊥底面ABCD ,所以ME ⊥平面ABCD ,ABCD 是菱形,则AO OD ⊥,所以E 是AOD △的外心,又PD ⊥底面ABCD ,AD ⊂平面ABCD ,所以PD AD ⊥,所以M 到,,,P A D O 四点距离相等,即为三棱锥P AOD -的外接球球心. 又2PD =,3APDπ∠=,所以24cos3PA π==,所以2MA MP ==,所以三棱锥P AO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24216S ππ=⨯=. 故答案为:16π.【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求三棱锥外接球表面积,解题关键是求出外接球球心.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一定在过各面外心且与此面垂直的直线上.22.【分析】首先将二面角展平根据两点距离线段最短求最小值【详解】如图将二面角沿棱展成平角连结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就是的最小值以为邻边作矩形由可知三点共线则故答案为:【点睛】思路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解析:26 【分析】首先将二面角展平,根据两点距离线段最短,求AP PB +最小值.【详解】如图,将二面角沿棱a 展成平角,连结A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 就是AP PB +的最小值,以,AE EF 为邻边,作矩形AEFC ,由,CF a BF a ⊥⊥可知,,C F B 三点共线, 则()222213226AB AC BC =+=++= 26【点睛】思路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折线段和的最小值,一般都是沿交线展成平面,利用折线段中,两点间距离最短求解,本题与二面角的大小无关.23.①③④【分析】作出折叠后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由题中条件得到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求出其正切可判断①正确;根据线面垂直的的判定定理先证明平面可判断②错;根据等体积法由体积公式求出可判断③正确;根据面面垂直的解析:①③④【分析】作出折叠后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由题中条件,得到ABC ∠是异面直线AB 与DE 所成的角,求出其正切,可判断①正确;根据线面垂直的的判定定理,先证明CE ⊥平面ABD ,可判断②错;根据等体积法,由体积公式求出B ACE V -,可判断③正确;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断④正确.【详解】作出折叠后的几何体直观图如图所示:由题意,3AB a =,BE a =,∴2AE a =; ∴22AD AE DE a =-=,222AC CD AD a ∴=+=,∵//BC DE ,∴ABC ∠是异面直线AB 与DE 所成的角,在Rt ABC 中, tan 2AC ABC BC∠==①正确; 连结BD ,CE ,则CE BD ⊥,又AD ⊥平面BCDE ,CE ⊂平面BCDE ,∴CE AD ⊥,又BD AD D ,BD ⊂平面ABD ,AD ⊂平面ABD ,∴CE ⊥平面ABD ,又AB 平面ABD ,∴CE AB ⊥.故②错误.三棱锥B ACE -的体积2311113326B ACE A BCE BCE V V S AD a a a --===⨯⨯=⋅⨯. 故③正确.∵AD ⊥平面BCDE ,BC ⊂平面BCDE ,∴BC AD ⊥,又BC CD ⊥,CD AD D =,CD ⊂平面ADC ,AD ⊂平面ADC , ∴BC ⊥平面ADC ,∵BC ⊂平面ABC ,∴ABC ⊥平面ADC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思路点睛:判断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时,一般根据相关概念,结合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以及面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根据题中条件,进行判断或证明. 24.【详解】取的中点由题意可得:所以面ABC 所以球心在直线上所以得所以 解析:494π 【详解】取AB 的中点,由题意可得:2222,3,SD DC SD DC SC ==+=,所以,SD AB SD DC ⊥⊥,SD ⊥面ABC. 所以球心在直线SD 上,所以()2232R R =+-,得74R =, 所以24944S R ππ==. 三、解答题25.(1)证明见解析;(2)2.【分析】(1)要证明线面平行,需先证明线线平行,(2)利用等体积转化2F BDE D OEF B OEF B OEF V V V V ----=+=三棱锥三棱锥三棱锥三棱锥,求三棱锥的体积.【详解】证明:(1)设AC 和BD 交于O ,连接OMM 和O 分别是BF 与BD 的中点,∴ //OM DF 又OM ⊂平面ACM ,DF ⊄平面ACM所以 //DF 平面ACM(2)菱形ABCD ⊥菱形ACFE ,菱形ABCD 菱形ACFE AC =又BD AC ⊥所以 BD ⊥面ACFE ,连接OE 和OF∴ D OEF B OEF V V --=三棱锥三棱锥∴ 2F BDE D OEF B OEF B OEF V V V V ----=+=三棱锥三棱锥三棱锥三棱锥 又π3ABC CAE ∠=∠=, ∴2AC AB ==,3OB =,132OEF ACEF S S ∆==菱形 ∴1•13OEF B OEF V OB S ∆-==三棱锥 所以 22F BDE B OEF V V --==三棱锥三棱锥.【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意在考查转化与化归和计算求解能力,不管是证明面面平行,还是证明线面平行,都需要证明线线平行,证明线线平行的几种常见形式,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得到线线平行;2.构造平行四边形;3.构造面面平行.26.(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98. 【分析】(1)取PA 的中点G ,连接,BG EG ,证明四边形EFBG 为平行四边形,得出//EF BG ,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2)先证明PA ⊥平面ABCD ,从而得出PA CD ⊥,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 PD ⊥,最后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3)以AFC △为底,12PA 为高,由棱锥的体积公式得出答案. 【详解】(1)如图,取PA 的中点G ,连接,BG EG .因为点,E G 分别为,PD PA 的中点,所以1//,2EG AD EG AD = 又因为F 是BC 的中点,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BF EG 且BF EG = 故四边形EFB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 BG因为BG ⊂平面,ABP EF 不在平面ABP 内,所以//EF 平面ABP .(2)由条件知3PB PD PA AD AB =====,所以PAB △和PA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A AB PA AD ⊥⊥又因为,,AB AD A AB AD =⊂平面,ABCD 所以PA ⊥平面ABCD因为CD ⊂平面ABCD ,所以PA CD ⊥又因为,,AD CD PA AD A ⊥⋂=所以CD ⊥平面PAD ,所以CD AE ⊥因为E 是PD 的中点,所以AE PD ⊥又因为,,PD CD D PD CD ⋂=⊂平面PCD ,所以AE ⊥平面PCD因为AE ⊂平面,AEF 所以平面AEF ⊥平面PCD .(3)由图可知C AEF E ACF V V --=,1111319333232228E ACF ACF V S PA -=⨯=⨯⨯⨯⨯⨯=△, 即三棱锥C AEF -的体积为98 【点睛】关键点睛:在证明线线平行时,关键是证明四边形EFBG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EF BG .27.(1)详见解析;(2)1.【分析】(1)连接1B C 与1C B 交于点O ,连接OD ,根据O ,D 为中点,得到1//OD AB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2)易证AB ⊥平面1BCC ,再根据D 为AC 的中点,得到点D 到平面1BCC 的距离为1,再求得1BCC S △,代入体积公式求解.【详解】(1)如图所示:连接1B C 与1C B 交于点O ,连接OD ,因为O ,D 为中点,所以1//OD AB ,又OD ⊂平面1BC D ,1AB ⊄平面1BC D ,所以1//AB 平面1BC D ;(2)因为侧棱1AA ⊥底面ABC ,所以1AA AB ⊥,即1BB AB ⊥,又AB BC ⊥,1BB BC B =,所以AB ⊥平面1BCC ,因为D 为AC 的中点,所以点D 到平面1BCC 的距离为1, 又11132BCC S BC CC =⨯⨯=, 所以111113D BCC BCC V S -=⨯⨯=.【点睛】 方法点睛: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一般用反证法;(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α,b ⊂α,a ∥b ⇒a ∥α),其关键是在平面内找(或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证明时注意用符号语言的叙述;(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 ⊂α⇒a ∥β);(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 ⊄β,a ∥α⇒a ∥β).28.(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垂心的特征,以及点在面上的射影的定义,再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证得结果;(2)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垂直,证得结果.【详解】证明:(1)连接BO 并延长交AC 于点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13已知F 1 (— 3, 0)、F 2 (3,0)是椭圆 —+^ = 1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的点,当/ F PR =2n时,△ F i PF 2的面积最大,则有(=12, n=3=6, n= —2为双曲线C 上一点, 垂线,设垂足为 QF i 、F 2是双曲线 则Q 点的轨迹是 A.直线三、解答题15.(满分10分)如下图,过抛物线B.圆=24 , n=6 =12 , n=6C 的两个焦点,过双曲线()12.C 的一个焦点F i 作/ F i PF 2的平分线的C.椭圆D.双曲线 y 2=2px (p > 0)上一定点P (x o , y o )—1. F 1、F 2是椭圆y 2 1的左、右焦点,点P 在椭圆上运动,则I PF 1 I I PF 2 I 的最大值是42 .若直线mxmy — 3=0与圆x 2+y 2=3没有公共点,贝U m n 满足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2 2以(m n )为点P 的坐标,过点P 的一条直线与椭圆 —+^ =1的公共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73是抛物线y 2=x 上的动点,Q 是圆(x-3) 2+y 2=1的动点,则丨PQI 的最小值为 .1x 有两个公共点。
则实数a 的范围为28. 双曲线X 2— y 2= 1的左焦点为F ,点P 为左支下半支上任意一点(异于顶点),则直线PF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 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A ( 0, 7)、B ( 0, — 7 )、C (12, 2),以C 为一个焦点作过 A 、B的椭圆,椭圆的另一个焦 点F 的轨迹方程是 .110. 设P 1( 72, 4—)、R (― V 2,— V —), M 是双曲线y =」上位于第一象限的点,对于命题①x IMP — | MP=2,—:②以线段 MP 为直径的圆与圆 x 2+y 2=2相切;③存在常数 b ,使得M 到直线y=—x+b 的距离等于 —|MP.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1.到两定点 A (0, 0) , B (3, 4)距离之和为5的点的轨迹是()A.椭圆 所在直线C.线段ABD.无轨迹12 .若点(x , y )在椭圆4x 2+y 2=4上,则—的最小值为()x —B. — 1C. — — -.;334.若圆x 22ax a 21 0与抛物线y 25 .若曲线■. x 2 4与直线y k(x 2)+3 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 ・6.圆心在直线 2x — y — 7=0上的圆 C 与y 轴交于两点 A (0,- 4)、B (0, - 2),则圆C 的方程为7.经过两圆(x+3) 2+y 2=13 和 x+2(y+3) 2=37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x — y — 4=0上的圆的方程为D.以上都不对(y o > 0),作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 A (x i , y i )、B( X 2, y 2).(1 )求该抛物线上纵坐标为 —的点到其焦点F 的距离;2(2)当PA 与PB 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匕一y!的值,并证明直线 AB 的斜率是非零常数y o16.(满分10分)如下图,O 为坐标原点,直线l 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a 和b( a>0, b z 0),2 __________ _ _ ,且交抛物线y =2px ( p>0) 于 M (x i , y i ), N (X 2, y 2)两点.111(1)证明: 一 + 一 =一 ; (2)当 a=2p 时,求/ MON 的大小.|1、|2,过椭圆C 的右焦点F 作直线l ,使I 丄|1,又I 与12交于P 点,设I 与椭圆C 的两个交点由上至下依次为A 、B.(如下图)17.(满分10分) 2 2已知椭圆C 的方程为 二+与=1 a 2b 2(a>b>0),双曲线x 22爲=1的两条渐近线为b 2(1)当11与丨2夹角为60°,双曲线的焦距为4时,求椭圆C的方程;(2)当FA=X AP时,求入的最大值.满足AO BO (如上图).(I)求 AOB 得重心G (即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的轨迹方程;(n) AOB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满分12分)设A B 是椭圆3x 2 y 2上的两点,点 N( 1, 3)是线段AB 的中点,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 C 、D 两点•(I)确定 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 AB 的方程;(H)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使得A B 、C 、D 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 •解析几何综合题2X 21. F i 、F 2是椭圆—y 1的左、右焦点,点P 在椭圆上运动,则|PF i | IPF 2I 的最大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4简解: |PF 1 | | PF 2 |< (|PF 1,2|PF 2')2 a 2 42.若直线mxrny — 3=0与圆x 2+y 2=3没有公共点,则 m n 满足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以(口 n )2 2为点P 的坐标,过点P 的一条直线与椭圆 —+^=1的公共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732 答案:0<吊+n 2<3 ; 222简解:将直线 mxrny — 3=0变形代入圆方程 x +y =3,消去x ,得2 2 2 2(m+n ) y — 6ny+9— 3m=0. 令 A <0 得 m+n 2<3.219.(满分12分)抛物线y =4px ( p>0)的准线与x 轴交于M 点,过点M 作直线l 交抛物线于 A B 两点•(1) 若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x 轴于N(X o , 0),求证:X o >3p ;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2X 上异于坐标原点O 的两不同动点A 、E2, …,当0<p<1时,求的值.小小2| |22| IN 10N 11 |18.(满分 yxOy 中,抛物线yx又m n不同时为零,2 2••• 0<m+n <3.由0<m+n2<3,可知| n|< J3 , | m< J3 ,再由椭圆方程a=.、7 , b==3可知公共点有2个.2 2 2是抛物线y =x上的动点,Q是圆(x-3) +y =1的动点,则丨PQI的最小值为3•答案:』-12简解:将问题转化为圆心到抛物线一上的动点的最小值八、. 2 2 2 2 14 .若圆x y 2ax a 1 0与抛物线y x有两个公共点。
则实数a为2 (17)4.答案:a 或1 a 181简解:将圆x2 y2 2ax a2 1 0与抛物线y2x联立,消去y ,21得x2(2a )x a2 1 0 (x 0).2要使圆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方程①有一正根、一负根;或有两个相等正根。
1 02a 0或2解之2 a2 1 0.a2 1 0.5 •若曲线y .X2 4与直线y k(x 2) +3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 .5•答案:1 k简解:将曲线y. X~4转化为x 2 y 2 4时考虑纵坐标的范围;另外没有看清过点(2,-3)且与渐近线y x 平行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6.圆心在直线 2x — y — 7=0上的圆C 与y 轴交于两点 A (0, - 4)、B (0, - 2),则圆C 的方程为 6 .答案:(x — 2) 2+ ( y+3) 2=5 5 .简解:•••圆 C 与 y 轴交于 A (0, — 4) , B (0,— 2),•••由垂径定理得圆心在 y= — 3这条直线上• 又已知圆心在直线 2x — y — 7=0上,•圆心为(2, — 3), 半径 r=|AC|= . 22 [ 3 ( 4)]2 =、5. •所求圆C 的方程为(x — 2) 2+ ( y+3) 2=5.7.经过两圆(x+3) 2+y 2=13和x 2+ (y+3) 2=37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 x — y — 4=0上的圆的方程为1 、2 7 2 897.答案:(x+ ) + (y+ )=—2 2 2简解:因为所求的圆经过两圆(x+3) 2+y 2=13和x+2 (y+3) 2=37的交点,所以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3) 2+y 2— 13+入]x 2+ (y+3) 2— 37] =0. 展开、配方、整理,得(x+丄)2+ (y+丄)2=4 28+91? •1 1 1 (1 )33圆心为(一,一),代入方程 x — y — 4=0,得入=—7.1 1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丄)2+ (y+- ) 2= 89.2 2 28. 双曲线x2 — y2 = 1的左焦点为F ,点P 为左支下半支上任意一点(异于顶点),则直线PF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 ____________ . & 答案:(—30 )U( 1 , +s)简解:解析:数形结合法,与渐近线斜率比较9.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A ( 0, 7)、B ( 0, — 7)、C (12, 2),以C 为一个焦点作过 A 、B 的椭圆,椭圆的另一个焦 点F 的轨迹方程是 .2x9.答案:.y 2—= 1 (y w — 1)48简解:由题意丨AC|= 13,| BC|= 15,I AB |= 14,又 | AF | + | AC| = | BF | + | BC|,• | AF | — | BF | = | BC| — | AC|= 2.•联立 y= — 3,2x — y — 7=0. 解得x=2,故F点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下支.又c=7, a=1, b2= 48,所以轨迹方程为2 X 2 y - = 1 (y w—1).4810•设P l(42,罷)、P2 (—J2 , —42 ), M是双曲线yj上位于第一象限的点,对于命题①x| MP —| MP=2、. 2 :②以线段MP为直径的圆与圆x2+y2=2相切;③存在常数b,使得M到直线y= —x+b的距离等于^| MP.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答案:①②③简解:由双曲线定义可知①正确,②画图由题意可知正确,③由距离公式及|MP|可知正确.11.到两定点A (0, 0) , B (3, 4)距离之和为5的点的轨迹是( )A.椭圆所在直线C.线段ABD.无轨迹11.答案:C4简解:数形结合易知动点的轨迹是线段AB y= x,其中0w x w 3.312 .若点(x, y)在椭圆4x2+y2=4上,则y的最小值为( ) x 2B. —1C. —- x3D.以上都不对312.答案:C简解:_^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的点与定点( 2, 0)连线的斜率•显然直线与椭圆相切时取得x 2最值,设直线y=k (x—2)代入椭圆方程(4+k2) x2—4k2x+4k2—4=0.2 2令A =0, k= ± 3 . k min= — 3 .3 32 213..已知F1 (—3, 0)、F2 (3, 0)是椭圆Z = 1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的点,当/ F1PF2m n=空时,△ RPR的面积最大,则有( )3=12, n=3 =24 , n=63=6, n= =12 , n=6213.答案:A简解:由条件求出椭圆方程即得m=12, n=3.为双曲线C上一点,R、F a是双曲线C的两个焦点,过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F1作/ FPF2的平分线的垂线,设垂足为Q则Q点的轨迹是()12.A.直线B.圆C.椭圆D.双曲线14.答案:B简解:延长F1Q与PF z相交点R,根据双曲线的定义,R在以F2为圆心的圆上,利用代入法得15.如下图,过抛物线y2=2px (p>0)上一定点P(x o, y o) (y o>0),作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 A (X1, yj、B (X2, y2).(2)当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1一空的值,并证明直线AB的斜率是非零y o常数.解:(1 )当y=E 时,x=E.2 8又抛物线y2=2px的准线方程为x=——,2由抛物线定义得所求距离为P—(—P ) =5P .8 2 8(2)设直线PA的斜率为k pA直线PB的斜率为k pB., 2 2由y i =2px i, y o =2px o,相减得(y i —y o) (y i+y o) =2p (x i —x o),故k PA=红__y° = —— (x i 丰 x o).x i x o y i y o同理可得k PB= —2p—( X2丰x o).y2 y o由PA PB倾斜角互补知k PA=—k PB,即一= -------- —,所以y i+y2=—2y o,y i y o y2 y o故y■竺=-2.y o设直线AB的斜率为k AB.由y22=2px2, y i2=2px i,相减得(y2—y i) (y2+y i) =2p (X2—x i),所以k AB=壮——H = —— ( x i 丰 X2).X2 咅y i y2将y i+y2= —2y o (y o > o)代入得k AB= 2p=—卫,所以k AB是非零常数. y i y2 y oi6.如图,O为坐标原点,直线I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 (a>o, o),且交抛物线2y =2px ( p>o)于M( x i, y i), N (X2,泊两点.(i)证明:丄+丄=丄;y i y2 b(2)当a=2p 时,求/ MON 勺大小.l16证明:(1)直线l 的截距式方程为 -+— =1.①,由①及y 2=2px 消去x 可得by 2+2pay — 2pab=0. a b②解:点M N 的纵坐标y i 、y 2为②的两个根,故 y i +y 2= 2pa, y i y 2=— 2pa.b2 pa所以丄+丄=yi y2=^EJ.y i y 2 y i y 2 2 pa b(2)解:设直线 OM ON 的斜率分别为k i 、k 2, 贝y k i =上,k 2=比.x i x 22当 a=2p 时,由(2)知,y i y 2=— 2pa=— 4p ,2 2 2 2由 y i =2px i , y 2 =2px 2,相乘得(yy ) =4px i X 2,(2)当FA=X AP 时,求入的最大值•17解:(1)v 双曲线的渐近线为 y=± -x ,两渐近线夹角为 60°,a沐2=沁厂=鸣=4氐4p 24p 2y i y 2_ 4p 2=1因止匕k i k 2=2x 1 x 2 4 p 2所以 OM_ ON 即/ MON90 ° .2 217•已知椭圆C 的方程为笃+与a bC 的右焦点F 作直线l ,使I 丄l i , B.(如下图)=i (a>b>0),双曲线 2x~~2 a 设I2-芫=1的两条渐近线为l 1、l 2,过椭圆 b 2与椭圆C 的两个交点由上至下依次为MO Nbl 与I 2交于P 点, 又 (i )当l i 与12夹角为60°,C 的方程;又-<1, ax18 解:(I )设厶 AOB 的重心为 G (x,y ),A (x 1,y”,B(x 2,y 2),则•••/ POx=30°,P =tan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