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牵张技术治疗皮肤缺损

合集下载

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作者:张宝顺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8期【摘; 要】目的:观察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2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进行治疗,分析23例患者创面愈合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本组研究全部患者经过皮肤牵张后个性化治疗以后,创面均闭合。

平均牵张期为8±2天。

术后全部患者均可以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1年。

全部患者肢端血运良好、感觉功能良好,无伤口裂开、皮肤坏死和骨外露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满意,可以有效促进创面闭合,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有效,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皮肤软组织缺损缝合难度大,过去的方式为通过各种皮片、游离皮瓣、肌皮瓣、岛状皮瓣等对缺损的皮肤软组织进行重建和修复,但是该类方法均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并且皮瓣转移后难以保证质量,皮瓣感觉功能不良,外型损伤,继发关节部位挛缩,缺陷多且明显[1-2]。

传统治疗方式风险高,尤其是对基层医院而言,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2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2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患者15例,女患者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为46.00±5.00岁,缺损受伤原因如下:车祸所致10例,重物砸伤13例。

创面面积为3.0cm*2.5cm-25cm*8cm。

1.2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后,实施早期清创处理,对创面表面的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除,然后进行VSD持续冲洗引流。

对新鲜创面,需要观察损伤的程度,对受损的肌肉血管肌腱进行重建和修复。

皮肤牵张器与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单独和联合使用对大面积皮肤缺损创

皮肤牵张器与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单独和联合使用对大面积皮肤缺损创
k i n t r a c t i o n d e v i c e f o r g r o u p B , t h e s k i n t r a c t i o n a n d n e g a t i v e p r e s s u r e wo u n d t r e a t me n t or f g r o u p C.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wo u n d a r e a ,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t h f a c t o r , t h e l e v e l o f h y a l u r o n i c a c i d i n wo u n d d r a i n a g e f l u i d a n d t h e c o u n t o f b a c t e ia r i n s e c r e t i o n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t h r e e g r o u p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a t t h e i f r s t , t h i r d a n d s e v e n t h d a y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Re s u l t s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t h e t r e a t me n t t i me , t h e wo u n d a r e a o f t h e t h r e e g r o u p s s h o w e d a g r a d u a l l y d e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 .

皮肤伸展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临床观察

皮肤伸展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临床观察

[ ]Ne e S R nK , oe e a o aea - e r s n n 3 i SnB , a F Lp z M, t .C lgns 3 x e i l J 1 l e p so i
b e s o b o l t s a mo e u a r k r o r n i o u t r a t my f r b a s a lc l r ma e ta st n o d c a i s f i f
o fMT- MMP t s e sau n g s c c rio n orlto t i u ttsi at acn maa d c reain wi s i r h
sri l n y yuiaiea dm lvr t n yi J .O cl uvv a  ̄db n r t n ut aiea a s a al v a i a l s[ ] n o
R p 19 ,( ) 1 8 -4 8 e , 9 85 6 :4 31 8 .
表明 ,I P 可抑制食 管肿瘤 的发 生、 TM s 发展 , 与肿 瘤 的浸润转移呈负相关 , 在肿瘤组织 中表达过低提示 预后不 良。本实验研究亦提示 TM - I P4的表达与食 管癌的浸润深度、 巴结转移、N 分期 呈负相关 。 淋 TM
1ias N dwt or rgoii sp ae acr[ ] a— s  ̄i e i p o on s eoh ga cn e J .JP t s h p sn l
hl 9 8 15 3 :5 -6 . o,19 ,8 () 262 1
( 收稿 1 :0 80 —0 3期 20 -71 )
山东医药 20 年第 4 卷第 3 期 08 8 2
表 达 与肿瘤 的侵 入深 度 、 巴转 移密 切相 关 , 淋 有正 性 调节 关 系, 肿 瘤 的浸 润 和转 移起 关 键作 用 , 对 即 MMP2影 响食 管 癌 患 者 预 后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通 过 促 -

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李丹凤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017)012
【摘要】@@ 各种外伤、车祸等原因造成身体大面积皮缺损,以往通常采用身体其它部位取皮,进行游离皮片移植覆盖,植皮区愈合速度慢、皮肤美观度差,摩擦易引起破损甚至感染,我科采用皮肤牵张带对大面积皮肤缺损病人进行牵拉术,避免了取皮痛苦,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牵拉术前后的护理介绍如下.rn1 临床资料
rn2001年1~6月,我科共收治大面积皮缺损病人28例,男22例,女6例;上肢15例,下肢13例;年龄6~43岁.皮缺损面积最大为36 cm×24 cm,均于使用皮肤牵张带牵拉3~7 d后直接缝合伤口,伤口愈合拆线后形成线状瘢痕.病人出院后随诊,2例自觉局部轻度瘙痒,无其它不适.
【总页数】1页(P1159)
【作者】李丹凤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2
【相关文献】
1.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 [J], 韦赤勇;杨有猛;黄海多;李文恒;杨庆达
2.皮肤牵张带治疗地震伤致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J], 谢鑑辉;张妮;易银芝;董林;吴丽霞
3.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治疗下肢皮肤慢性创面的护理 [J], 张杨西贝;柏彬;贾杨阳
4.高原低氧环境下应用牵张器治疗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体会 [J], 马子英; 卓么加; 祁万乐; 李静; 巩月英
5.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各类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 [J], 曲家富;杜晓健;曹立海;高建华;李绍光;彭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牵引器在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临床应用

皮肤牵引器在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临床应用

皮肤牵引器在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临床应用皮肤牵引器是一种用于修复和重建皮肤的外科器械,它在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原理、临床应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皮肤牵引器是一种常见的外科器械,它能够通过对皮肤施加持续轴向张力,促进切口边缘的愈合和皮肤的再生。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牵引力,使切口处的皮肤组织得到间接的张力刺激,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胶原纤维生成,加快创口愈合的速度。

皮肤牵引器还可以避免创口边缘的收缩,提高创口的张合度和外观美观。

在显微修复重建外科中,皮肤牵引器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类型的皮肤创伤、切口和缺损,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通过始终保持创口的持续张力,皮肤牵引器能够有效促进创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它还能够保证创口的张合度,减少瘢痕的形成,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皮肤牵引器的临床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不同类型的皮肤创伤和缺损修复。

比如在皮肤切除术中,皮肤牵引器可以有效拉开切口,避免创口张力集中,从而减少创口的感染和局部缺血的发生。

在烧伤患者的皮肤修复中,皮肤牵引器能够通过改善创口的血液供应和促进创面再生,有效避免瘢痕的形成。

皮肤牵引器还可以在面部整形手术中使用,通过对创口边缘的持续牵拉,使创口愈合后的瘢痕尽可能地与正常皮肤融合,提高手术效果和外观美观。

目前皮肤牵引器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皮肤牵引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皮肤牵引器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技术熟练的医生进行操作,否则可能会对患者的伤口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不同类型的创伤和缺损,需要定制化的皮肤牵引器,这对制造和使用的成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皮肤牵张带治疗地震伤致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皮肤牵张带治疗地震伤致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手术 分二期进 行 , 第一期用瑞典进 口 E E牵张带 , 引带 T 牵 直径 约为 02 03m, .~ . c 从缺损 的两长边皮下穿过 , 两端露 出。将
月3 0日对 3 例地震伤致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患儿实施皮 肤张
力 带 减 张缝 合 术 , 满 意 效果 , 获得 现将 护 理 经验 报 告 如 下 。
31 伤 口护 理 .
3 患儿从 灾 区转 入本科 时 , 口已切开 减压 1d 但 创 位 伤 3,
面 暴 露 面 积 大 , 液 多 , 张 带 置 入 前 , 口的处 置 尤 其 重 要 。 渗 牵 伤
311 伤 口以生理 盐水清洗后 , 口表层 以凡士林纱布 或 0 . . 伤 . 9 氯化钠加庆大霉素纱条覆盖保护创 面 , 防止再次换 药时 , 料 敷 粘住创面致剥脱出血 , 加多层敷料覆盖 , 料被渗 出液渗 透 外 敷 应及时更换 , 避免伤 口附近的感染源进入伤 口。 31 采用正确的换药操作方 法 , .. 2 严格 无菌技术操作 , 换药 时 准备 2把镊 子 , 分别 夹无菌 器材敷料 及接触伤 口, 做到有 菌 、
皮肤牵张带治疗地震伤致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谢 镒辉 张 妮 易银芝 董 林 吴丽 霞
摘要
总结 了3例 因地震 伤致小腿 骨肌 筋膜 室综合症切 开减压术后 大 面积皮肤缺损 患儿 实行皮肤 牵张带减 张缝 合的护理经验。
3 小腿皮肤缺损 患儿成功修复组织缺损 , 例 经过伤 口护理 、 皮瓣监测 、 感染预 防 、 营养支持 及心理护理 , 周后 伤 口全部愈 合 , 3 局部
3 护 理
图 2 术 中应 用 牵 引 带治 疗 图
图 3 术 后 皮 肤 缺 损 愈 合 图

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

自制硅胶线皮肤牵张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

月至 2 0 1 5 年 3月 , 昆 明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曲靖 市第 一 人 民医 院骨 二科 收 治 的 2 3例 皮 肤 软 组 织 缺 损 或 同 时伴 有 骨 外 露 患
者, 其 中 男性 1 6例 , 女 性 7例 。采 用 自制 硅 胶 线 牵 张 技 术 , 利用皮肤和橡皮筋的弹性 , 在 创 口彻 底 清 创 后 周 围 皮 缘 外
主要来源, 设计前踝上穿支皮瓣不对足部血供产生明显的不
利影 响。
3 . 2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 应用前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 组织缺损时, 由于皮瓣血供靠踝关节周围动脉网返流, 故踝
[ 6 ]
梁志军. 两 种 腓 肠 神 经 营 养 血 管 皮 瓣 修 复 足 踝 部 软 组织缺损E J ] . 第三军 医大学 学报 , 2 0 1 1 , 3 3 ( 1 ) : 1 0 0 —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1 — 2 6
作者 简介 : 宋 占锋 ( 1 9 7 1 一 ) , 男, 副 主 任 医师 , 邢 台矿 业 集 团总 医院 骨 科 , 0 5 4 0 0 0 。
文章 编 号 : 1 。 0 8 —5 5 7 2 ( 2 0 1 6 ) 1 1 —1 0 4 8 —0 4

10 48 ・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Or t h o p a e d i c s Vo 1 . 2 2, No . 1 1 , No v . 2 0 1 6
段距离穿深筋膜入皮。在踝上皮支近端 3 ~4 c m处, 胫前动 脉又发出 2 ~3 个皮支, 也供应前踝上皮瓣, 呈阶段性分布, 易于辨别。前踝上穿支皮瓣由于血管蒂位置表浅, 皮瓣切取 容易 , 且皮瓣薄、 质地好 、 切取面积大、 血供好、 易成活, 是修 复足部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踝上皮支营养胫骨外、 前及内 侧面部分骨膜和小腿前外侧皮肤I 7 ] , 故皮瓣切取面积大, 以 胫前动脉、 足背动脉或跖背动脉为血管蒂旋转, 修复范围可

托氏皮肤牵张器结合负压引流装置(VSD)在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托氏皮肤牵张器结合负压引流装置(VSD)在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1540 ■吉林医学2018年8月第39卷第8期极控制血糖,以免二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导致疾病恶化。

此外,由于长期降糖药和抗结核药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对肝脏 造成损伤,应密切观察,高度重视,定期监测肝功能,同时服用 保肝药物[1〇]。

由于二病合并发生会相互产生不利影响,使治 疗难度加大,还要做到二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中老年人要注 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定 期进行体检,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结核病灶。

结核病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发现 血糖异常,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参考文献[]童晓燕,赖明红.糖尿病合并结核病14例[].临床 肺科杂志,2003,8(4):357.[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 准•肺结核诊断标准(W S288 -2008) ,2008 -1 -16.[]陈伟,夏愔愔,李涛,等.2015年全球及中国结核病疫情形势分析[].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6,5(1):32. []金关莆.浸润性肺结核合并糖尿病507例临床分析 [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7) :1090.[]李丙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26例治疗体会[].临床 肺科杂志,2005,10(4) :409.[]晋树亮,赵辉,吴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60例临床 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4)411.[]杨敏.7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吉林医学杂志,2015,36(4) :640.[]曾丽翔,陈秉熙,李亚发.短程化疗方案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6,28(2) :74.[]杨敏.7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吉林医学,2015,36(4) :641.[10]游育东,吴永和,邱钱沣,温陈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杂志,2013,34(30) :6317.[收稿日期:2017-12-15编校:李晓飞]托氏皮肤牵张器结合负压引流装置(VSD)在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张弓,李松军,董杰[遵义医学院附属第五(珠海)医院骨科,广东珠海519000][摘要]目的:探讨托氏皮肤牵张器结合负压引流装置(V S D)在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病例2Biblioteka ➢病史介绍:患者霍某某,女,15岁,绥德人,左下 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并创面感染,无法一 期闭合伤口。
手术计划:1.控制感染,反复清创, VSD负压吸引覆盖创面,肉芽生长后二期 植皮或皮瓣转移。2.控制感染,反复清创, 肉芽生长后使用皮肤牵张技术进行皮肤牵 拉,再次清创皮缘,无张力下关闭创面。
精选文本
12
棒的长度应较双侧螺钉间距长5cm左右为宜 。自一侧髂前上棘处小切口穿棒,经腹部“ 比基尼区域”皮下隧道到达对侧螺钉。棒应 置于皮下、缝匠肌浅面为宜。连接双侧螺钉 ,徒手牵引复位,紧固螺帽。
精选文本
13
骨盆环垂直移位往往经后方手术提前完成, 如仍有垂直移位,可经下肢牵引协助复位; 侧方移位,开书样分离,用C形环辅助, 加 压钳进行加压复位;侧方压缩移位者也可进 行撑开复位。经透视确定复位较满意后,最 后紧固螺帽,剪除长出的棒头。C臂透视检查 复位及钉-棒位置。
精选文本
14
关键技术

骨盆的稳定主要依赖盆骨及其周围
韧带的相互作用。Tile-B1型开书页型损
伤,外旋不稳定,骶髂关节后韧带群保持
完整,无垂直移位。在骨盆前环穿针并固
定,形成双侧半盆向内翻转的关书样作用
力,并充分利用骶髂关节韧带群做骨盆稳
定的张力带,可完全恢复骨盆的稳定性。
精选文本
15
推广应用情况
精选文本
10
植入直径7-8mm万向椎弓根钉,螺钉深度根 据患者情况,往往在髂前上棘深面15-40mm ;顶尾露出缝匠肌表面为宜。再次在闭孔斜 位、骨盆出口位进行C臂透视确定螺钉位置。
精选文本
11
置棒区域:
皮下棒应当放置于下腹部、腹股沟的“比基 尼”区域,在此区域有明显的皮肤皱褶,肥 胖患者更明显,且研究者观察证明此区域的 皮肤皱褶在坐、立、卧位均比较恒定,因此 ,“比基尼”区域皮下置棒对患者的生理影 响较小。根据患者腹形和皮下脂肪厚度进行 弯棒,尽量预弯成前弓,避免对神经血管及 泌尿生殖器形成潜在压迫风险。
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
骨伤三科 张树峰 叶武智
精选文本
1
一、内容简介
骨盆前环不稳多以外固定架和切开复位内
固定手术为主。由于外固定架存在诸多并发
症,尤其对肥胖患者,外固定架患者不适、
固定也存在实际困难。近年来,应用外固定
架(EXFIX)原理,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
(minimally invasiveanterior pelvic ring
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医三院等)都在进行 推广,省内各大骨科医院也在进行开展。
精选文本
4
2017年我科在我市首次开展使用微创 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治疗Tile-B1型 开书页型骨盆损伤手术,并取得良好 的治疗效果。该技术在国内骨科医院 已开展,在我市还未有人开展,尚属 空白。
精选文本
5
适应症: 1.Tile-B1型开书页型骨盆损伤患者。 2.肥胖明显,外固定及其它内固定术式比较
精选文本
17
病例1
➢病史介绍:
患者张某某,男,18岁,榆阳区人,左 手背开放伤,背侧皮肤无法一期闭合。
手术计划:1.清创探查,VSD负压吸引 覆盖创面,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2.清创探 查,使用皮肤牵张技术进行皮肤牵拉,再 次清创皮缘,无张力下关闭创面。
于患者沟通后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
精选文本
18
精选文本
精选文本
8
2.器械准备: 常规脊柱钉棒及其工具
精选文本
9
3.手术步骤:
以髂前上棘为中点,纵形切开皮肤2-3cm。
于缝匠肌、阔筋膜张肌间钝性分离到达髂前 上棘。骨膜剥离器沿髂骨内、外板钝性剥离 ,插入HOFFMANN拉钩作深部显露。以椎弓 根钉器械常用开路锥子进针,髋臼上螺钉进 针点在股直肌止点近侧。在闭孔斜位、骨盆 出口位进行C臂透视监测进针方向。
internal fixator)逐渐流行起来。
精选文本
2
采用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可不剥 离骨折端骨膜,不干扰骨折端的生理环境, 创伤小、出血少、软组织并发症少、内固 定安全可靠,术后骨折可获得生物学愈合, 近期疗效满意。
精选文本
3
二、发展趋势
最早在2009年由Knutter 首先报道。 Vaidya于2012年将其命名为INFIX。 此项技术现在在国内各大医院(北京积水潭医
➢ 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已经在全 国各大医院推广实施,由我院骨三科张树 峰主任医师从2017在北大人民医院学习 该技术,回院后在我科开展该技术,并数 次组织科内学习。
精选文本
16
该技术学习曲线短,易掌握,无需特殊 设备适宜在基层开展,通过微创经皮骨盆 前环内固定术,多例骨盆前环不稳患者术 后均取得了显著地临床效果。疗效满意, 无明显并发症。所以在全院范围内值得推 广。
于患者沟通后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
精选文本
20
精选文本
21
精选文本
2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困难。 3.移位不严重的骨盆前环不稳。
精选文本
6
➢ 禁忌症 ➢ 1.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 ➢ 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 3.创面周围皮肤血运障碍患者 ➢ 4.感染性皮肤病患者 ➢ 5.不能配合术后管理的患者 ➢ 6.骨盆严重粉碎骨折患者
精选文本
7
主要技术内容
➢ 1.手术体位:
➢ 患者仰卧于可透X光的手术床上(如同时 合并后环问题,需要俯卧位解决者,先俯 卧位解决后再翻转为仰卧位),双下肢无 菌准备在手术区,以便术中复位牵引之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