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_要素_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_费小冬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要素、 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费小冬 !
【 摘 & 要】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作为一套完整和独立 的 研 究 方 法 论, 扎根 理论在社会科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但是, 基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 对扎根理论的原始版本缺 乏 了 解 和 掌 握, 所 以 往 往 用 作 定 性 数 据 分 析 的 方 法、 而非研究方法论。本文在介 绍 和 解 释 扎 根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论 的 不 同 版 本 及 和 其 他方法论之比较的基础上, 主 要 介 绍 原 始 版 本 的 扎 根 理 论 之 要 素、 研究程序和 评判标准。本文的目的在于强调任何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所 应 当 遵 从 的 “ 相关性” 和 “ 严谨性” 及 “ 研究方法论本身所隐含的学术态度和导向” 。 【 关键词】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定性研究
二、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不同版本及与 其他研究方法论的比较
% % 在现有的研究方 法论文献中, 至 少存 在 着 $ 个扎 根 理论 研究 方 法论 的 版 本: 格莱瑟 ( !"#$%& ) 和斯特劳斯 ( ’(&#)$$ ) 的原始版本 ( *&+,+-#" .%&$+*- ) ;斯 特 劳 斯 和 科 宾( /*&0+- )的 程 序 化 版 本 ( 1&*2%3)&#"+$%3 .%&$+*- ) ; 查美斯 ( /4#&5#6 ) 的构建型扎根理论 ( 74% /*-$(&)2(+.+$( ’ $ 811&*#24 (* !&*)-3%3 74%*&9 ) 。对使 用不 同版本的扎根理论研究者而言, 鉴于社会科学里大范围的范式、 学科 背景、 研究领域以及研究者各自研究问题等方面的差异, 学界在扎根 &’’( ) 。在现有的诸多关 理论的版本选择问 题 上 缺 乏 共 识( :%""$ , 于扎 根 理 论研究方法 论的文献中, 绝 大部 分 是 被认 为 违 背和 脱离原 始版本的 ( ;#.%$ , !""& : )(* + ))$ ) 。 关于斯特劳斯和科宾 的 指 令 性 扎 根 理 论 方 式, 有研究者已经观 察到, 他们的扎根理 论研究方法 论已 经 变得 相 当 程序 化 和过 于公式 化 ( <%"+# , &’’) : $," ) 。尽管如 此, 至今为止这个版本使用得最为广 泛。研究者应该清醒地 意 识 到, 问 题 不 是 谁 的 扎 根 理 论 是 对 的— — — 格莱瑟和斯特劳斯 ( !"#$%& = ’(&#)$$ , &’), ) 的 版 本、 斯特劳斯和科 宾 ( ’(&#)$$ = /*&0+- , &’’" ) 的 版 本、 抑或是格莱瑟 ( !"#$%& , &’’! ) 的版本— — —问题是你从他们那里可以学到什么, 如何去用, 如何用以 争 论、 维护和辩护你自己所采用的版本 ( /4%$"%& , &’’) , 转引自 ;#.%$ , !""& : ))! ) 。进一 步 来 说, 所 有 人 都 有 被 评 判 的 可 能。 而 你 应该从你的 ( 博士) 研究中获得一种 学 术 辩论 语 言, 这种持续的辩论 为不同知 识 的 不 断 涌 现 创 造 了 条 件 ( >#4- , &’’) , 转 引 自 ;#.%$ , !""& : ))! ) 。 在讨论不同版本的扎 根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论 的 同 时, 研究实践中扎 根理论和定性数据分 析 二 者 的 界 限 往 往 并 不 清 楚。 事 实 上, 正统地 # !"
扎根理论的相关研究及优缺点

扎根理论的相关研究及优缺点摘要:扎根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引进中国后,被广泛运用到课堂分析等教育领域,作为一种质性研究的方法,它为中国的课堂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讲解扎根理论的内涵,探讨它提出的背景及优缺点,最后将落脚于教育的应用。
关键词:扎根理论质性研究一、内涵: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是源于斯特劳斯、格拉斯在医院里观察医务人员处理将要去世病人的一项任务而提出来的。
他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和芝加哥的社会学派为理论基础,其中实证主义是一种强调感受和经验的西方哲学学派,它表达的是一种超越经验的知识。
而芝加哥的社会学派则是对芝加哥城市社会问题进行研究而提出的,此学派重视经验,并乐于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由社会的心理学、城市社会学组成。
因此,此学派广泛使用深度采访法进行资料的收集,这也就为扎根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受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影响,扎根理论不会提前确定将要研究的问题,而是从研究对象开始入手,探索研究对象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获得一手资料,进而归纳总结,抽象出新概念,上升至理论,进行编码操作,并以此进行理论的构建。
由此可以看出,扎根理论不是一种理论,而是研究方法,是在经验基础上建立理论,即在收集资料后,研究社会现象背后的概念,再通过概念间的联系建设相关理论。
将扎根理论介绍到我国的是徐宗国先生,陈向明先生又对其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概括、探索,认为扎根理论的宗旨是在经验资料基础上进行理论建设,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建设理论的方法,必须有经验的支持。
这些经验是为了从中抽象出新的概念,美国的斯特劳斯,理论的提出者认为扎根理论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之后再进行编码,概括出命题,再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扎根理论认识的提炼,可以概括成:扎根理论就是通过实践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最后将内容进行升华,进而提高至理论层面。
从以上理论的解释可以看出,扎根理论的特点之一便是面向实践,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一种方法,强调事实依据。
演示版扎根理论.ppt

Grounded Theory
一 简述 二 三个流派 三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四 方法流程
..。..
12
Company name
四、方法流程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分析(扎根理论的核心) (三)、形成理论模型
..。..
13
Company name
(一)、资料收集
1.抽样
目的抽样 理论抽样 滚雪球抽样
1
三级编码(开放式、主轴式、选择式)
2
撰写备忘录
3
不断比较(贯穿研究始终)
4
资料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及其评价标准
..。..
18
Company name
(二)、资料分析(扎根理论的核心)
是一个复杂和循环的过程。
主要由编码和撰写备忘录两部分组成。 这两个过程之间没有界限,可同时进行。
利用录音笔将访谈资料转录文字, 再用质性研究资料分析软件 Nvivo 8 中文版 整理和分析。
9
Company name
田霖. 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用[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0
。
..。..
10
Company name
三、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注意:
1.资料收集和分析是同步进行的.(最特色) 2.由于其主要宗旨是构建理论,它特别强
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
11
Company name
..。..
19
Company name
两种资料分析策略:
一种是 Glaser 的传统扎根理论资料分析策略: 开放式编码、选择式编码和理论性编码。
2获取资料 深入访谈 参与式观察
..。..
扎根理论研究

二、扎根理论研究的步骤扎根理论研究虽然遵循一般研究步骤,包括选题、文献探讨、撰写研究计划书、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但是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①选题:适合于扎根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过程类问题,即研究人的行为、相互作用和过程的问题。
②文献探讨:扎根理论研究的文献探讨的特点是强调原则上研究前或研究初期不进行文献探讨,当研究到出现理论解释的阶段时在进行探讨。
③研究计划:扎根理论研究开始前虽然也有研究计划,但研究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严格按其计划执行,特点是计划可随着研究问题的出现而进行修改,如访谈和观察的问题,入选研究对象的标准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新问题的重要程度而变化。
④收集和整理资料: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其方法和其他质性研究相同。
⑤分析资料:扎根理论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同时进行,使用持续比较法分析资料是扎根理论的特点。
⑥撰写论文。
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
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
三种登陆并不是严格按其步骤分阶段进行,这一点在开放式登陆和轴心式登录中经常看到。
(一)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开放式登陆是从资料中找出编码或类属的过程。
即找出资料的异同点,提炼编码和类属是将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然后进行登录的过程。
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
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
开放式登录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直至码号出现了饱和。
在对资料进行登录时,研究者应该就资料的内容询问一些具体的、概念上有一定联系的问题。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一、本文概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是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它强调从实际数据中提炼和构建理论。
该方法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对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从原始资料中发现和提炼出核心概念、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新的理论。
本文将对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一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起点、数据来源、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这些要素是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基础,对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扎根理论研究的研究程序。
这包括从数据收集到理论构建的整个过程,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编码、分类和分析,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炼出核心概念、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步骤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具体操作。
本文将讨论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评判标准。
这些标准用于评估扎根理论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包括理论构建的合理性、数据收集的充分性、数据分析的严谨性等。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评判标准,读者可以更好地评价和应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结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为进行高质量的定性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要素扎根理论是一种从具体实践出发,通过归纳分析建立和发展理论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从实际现象中提炼出理论,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出发去解释现象。
扎根理论方法论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扎根理论的研究始于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数据收集。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访谈、文档分析、观察等多种方式。
在收集数据时,研究者应保持开放和敏感,尽量捕捉到现象的全貌和细节。
数据编码: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即将数据转化为概念和范畴。
编码过程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层次,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归纳,将数据提炼成具有解释力的概念和范畴。
扎根理论方法

程序:定义现象(概念化)- 挖掘范畴- 为范畴命名-发 掘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
开放编码
把资料概念化和范畴化 ——把原始记录资料“打散” ——研究者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不断
“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更高层的概念)来反映资料的 内容。 ——对资料进行逐句概念化 ——概念来源于:文献资料、访谈记录、研讨结果
二级编码
教学制度 集体主义 能力等级
三级编码
理论形成
教育制度
中国文化 传统
中国师徒制度的 成功,其表层原 因在于中国的教 育制度,深层原 因是中国的文化 传统。
专题研究设计初步方案
研究专题 小组成员 研究现象 研究问题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支持理论
扎根理论不是理论,是方法。是从一定的原始资料和经验 事实中不断的归纳分析,从而形成理论,并通过比较来修 正和完善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
进 行
界定
的 现象
;
文献 探讨
资料 收集
三级 编码
初步 理论
理论饱 和
理论饱和
形成 结论
补充资料
理论未饱和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图
二、质性资料分析——三级编码
编码 :是指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打散、并赋予概念,再以 新的方式将数据重新放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这是一个帮 助研究者形塑理论的分析程序。
3 选择编码(核心编码,三级编码)
通过分析,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较强概括力和较强关联能 力的核心概念(范畴),并以此整合其他概念(范畴), 把它系统地和其它范畴予以联系,验证其间的关系,并把 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的过程,最后形成理 论框架。
建立概念关系,形成,发现概念之间的相互 关系,建立概念关系,形成理论框架,如: ➢因果关系 ➢情景关系 ➢功能关系 ➢过程关系 ➢时序关系
扎根理论简介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
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
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
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
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
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
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
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
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
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有两层含义:研究方法论和运用该方法所收获的成果。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源于两位背景迥异而互补的社会学家格拉泽(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的创意合作。
格拉泽来自盛行实证主义和量性研究的哥伦比亚大学;斯特劳斯则来自倡导实用主义和田野研究的芝加哥大学。
1965年,二人携手探究一项关于医院内死亡的课题,并发表了研究成果《Awareness of Dying》,由此,将质性研究引向新高度,即从详细描述到生成新理论。
获赞之余,二人也常被问及研究方法,于是两人携手著成了《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一书,于1967年问世。
二人在该书中介绍了如何从具体现象入手,经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对现象描述进行概念化编码,理论性取样,逐步抽象出扎根于现实资料的理论。
(一)研究目的旨在揭示研究现象的主要问题及变化过程,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系统化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形成理论,即形成概念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解释、说明并诠释所研究的现实领域(substantive area)中研究对象在解决和处理相关问题时的不同行为表现。
(二)分类生成扎根理论是一个发现(discovery)的过程。
至今为止,主要有三种生成理论的模式:自然呈现(emerging)、引领促成(forcing)和相互构建(constructing)。
1.自然呈现(emerging)模式以1967年格拉泽和斯特劳斯的著作为代表,坚信所要研究的对象,在研究者到达前已被社会化整理。
研究者只需走近对象,发现和自然呈现一个整合的(社会化)理论。
研究一般始于抽象问题:①在现实领域中,当事人的主要顾虑或问题是什么,如何解释当事人处理问题时的多种行为表现?②该事件所表明的范畴或特征是什么?2.引领促成(forcing)模式以1990年斯特劳斯和学生科宾(Corbin)出版的《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为代表,提示了一系列操作程序和分析技术,特别提出了三级编码:开放、主轴、选择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