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延寿沟域经济发展规划(同济)
北京市昌平区延寿沟域经济发展规划同济

“运动休闲”主题度假走廊
区域范围包括栗辛庄村、黑山寨村、分水岭村、望宝川村、沙 岭村。
产业规划 主题策划
七大主题
围绕生态主题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以第三产业为产业发展核心; 密切结合沟域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入一系列不同主题、 不同内容的的现代生态休闲主题旅游专案: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案例:宋庄艺术村
宋庄艺术村,也称为宋庄艺术区,位于距北京市区约20公里 的通州区东郊。1994年开始,不断有各地的艺术工作者选择 在宋庄及其周边地区租住或购买农舍。之后的数年间,宋庄 艺术村迅速壮大。
如今,宋庄占地面积约五平方公里,拥有1,000到2,000位艺 术家居住于此。一些艺术家栽 种菜园、饲养家畜,欣然接受 了新居地的“农耕精神”。 对于宋庄的现状与未来,著名艺术家陈大庆言简意赅:
“艺术修行之旅” 功能实质——包含艺术培训课程的休闲度假专案。 对象群体——中高层次文化水平的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
活动的文化内涵有较高要求的群体。
核心内容——聘请专业艺术工作者为导师,定制短周期、
内容精简、易于接受、轻松体验为目的的入门级艺术课程;提 供别具一格、令人难忘的“艺术修行”度假体验。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规划区内的“寺庙体验酒店”主要围绕海宁村的龙圣庙、西湖村 的银山塔林遗址文化资源展开,打造北京宗教文化和休闲旅游一 体化的两大寺庙酒店。
现状概况
地理 延寿沟域地区整体位于燕山山脉军都山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及政策建议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及政策建议一、背景分析北京市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然而,仍有一部分地区如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滞后,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地理环境、交通不便、资源短缺、教育医疗水平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因此,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进北京山区沟域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二、问题分析1.地理环境与交通不便:山区沟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稀缺。
交通不便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资源短缺:山区沟域地区资源短缺,缺乏可利用的土地和水资源,使得农业发展受限。
同时,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也十分有限。
3.教育医疗水平低:山区沟域地区基础教育和医疗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和健康水平有限。
三、政策建议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山区沟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不便的问题,提高通达性。
同时,对山区沟域地区的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2.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山区沟域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业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同时,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进入山区沟域地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3.加强教育和医疗服务:加大对山区沟域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
同时,加大对山区沟域地区医疗服务的投入,建设和改善医疗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医疗人才进入该地区,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4.加强生态保护:山区沟域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加强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5.加强政府对山区沟域地区的支持和指导:政府应加大对山区沟域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向山区沟域倾斜。
沟域经济——旅游规划中的全新发展模式

沟域经济——旅游规划中的全新开展模式北京市今年重点推进7条沟域的建立,包括延庆县四季花海、平谷区十八弯、怀柔区天河川等。
近日,本市7个山区县的相关负责人重点观摩了密云司马台雾灵溪谷沟域和怀柔天河川的沟域建立情况。
所谓沟域,可以是山谷,可以是山地,但及产业升级、乡村开展密不可分并由此而衍生出“沟域经济〞。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在农业区域经济、流域经济根底上,并结合北京山区农业开展的根底及特点,在2021年北京市第二次山区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的崭新概念,旨在带动沟域经济山区农村经济开展,助力乡村旅游开展。
北京市沟域经济建立观摩会上提出了“山区开展沟域经济,保护生态是第一位的,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例如开发房地产,在沟域建立中都要明令制止。
〞山合水易认为,“沟域经济〞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立、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开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开展新模式。
在没有房地产参及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的开展,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突破口,成为当前沟域经济开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沟域开展要以产业相近,村镇相接,区县相连为特征,突破区县的界限,并延伸为产业带,形成都市型现代生态型产业聚集区。
如,两山一河、两山一沟、两山一路、两山一村、两山多村镇、一山一村、一山一路、一山多村镇和多区县共享山区等多种形态。
目前,北京的沟域经济开展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不同的开展模式以适应不同区县的开展。
未来几年北京市将进一步重点推进沟域经济建立,按照“统一规划、政府扶持、集体搭台、农民主体、社会参及〞的运作模式,推进山区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集中连片成带开展。
市、区县政府将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以奖代补〞的工作机制,设立两级山区开展专项资金,对沟域经济开展进展扶持推动;各有关部门将把生态建立、产业开展和根底建立等工程向重点沟域集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示范沟域的打造步伐。
两年内方案重点推动数条市级示范沟域和区县级示范沟域,打造一批开展又好又快、带动力强、农民增收明显的示范沟域。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4.08
•【字号】昌政发[2011]10号
•【施行日期】2011.04.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昌政发〔2011〕1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
《〈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已经第50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一年四月八日《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
“无地”延寿的沟域经济看点

“无地”延寿的沟域经济看点作者:夏胜银赵方忠来源:《投资北京》2014年第05期没有建设用地,甚至连山场、农林用地都在农民私人手里,这样的区域尽管连续两年被列为市级重点建设沟域,但外界并不看好,认为其发展前景黯淡。
可深入实地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人们都看错了!这个“极不好混”的地方是延寿沟域,是昌平区2011年对辖区乡镇进行区划调整后,由原长陵镇大部分区域组成的昌平区新的深山山区镇。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延寿的建设用地指标被置换到别的地方,仅剩的山场和农村用地也全部承包到户、具体到人。
“无地可用”的延寿镇,只有通过农民增收来证明发展沟域经济的价值。
多年以来,延寿农民对增收达到北京山区平均水平可谓殷殷以盼,可尽管种果树、搞养殖,甚至外出打工,各种增收方式几乎在延寿的农民身上都有实践,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仍极其渺茫。
2012年,延寿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建设沟域后,延寿以其特有的自然沟域为单元,以范围内的板栗种植、自然景观、人文遗迹为基础,开始对山水林田路村进行统一规划、有序打造,朝着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点线面相协调的方向发展。
2013年,农民所得总额同比增长了9%,无论是单个季度还是全年增长均达到了山区平均水平。
完成这一目标的意义并不只是数字,而是沟域经济模式在不同山区的普遍性、适用性,彰显了沟域经济在北京山区发展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为浅山山区以及京郊农村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
在生态建设中寻求产业在近两年沟域经济发展中,延寿实际上重点关注了一件事,那就是生态建设。
正是关注的力量为延寿带来了希望。
2012-2014年,延寿每年的生态建设投入始终处于稳步上升的通道之中。
从延寿自设镇以来统计的数据看,延寿近两年投入到生态建设方面的资金接近亿元。
以国家、市、区、镇四级财政共同投资的国家农业开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为例,2012年延寿沟域实施了川北河怀柔界至延寿寺段河道6000亩生态综合治理工程;2013年实施了南峡水库至黑山寨原信用社对面河道6000亩生态综合治理工程;2014年川北河辛庄段进行生态综合治理面积达8000亩,项目建设已全部启动。
强化六项机制-发展沟域经济-北京市为山区农民致富探新路

日期:2010-02-25 00:00作者:来源:北京城乡经济信息网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市根据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按照“资源用起来、山沟美起来、农民富裕起来”的理念,强化规划引导、生态保护、产业培育、政策集成、品牌示范、开放合作等六项机制,探索出一条以生态涵养与保护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与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集绿色循环产业发展、民俗旅游、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新路,实现了山区发展与农民致富的有机统一。
2009年,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初步统计达到1万余元,同比增长11%。
一、强化规划引导机制我市以统一规划为先导,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科学规划,统筹配置沟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外观风貌等资源,增强了沟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协调性。
目前,全市70多条沟域已经完成或正在编制整体规划,17条沟域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起到了示范作用。
其中门头沟区把山区划为18条山沟,分成打造生态观光、民俗文化、都市农业、精品旅游四大类型,山沟逐步挖掘出自己的“绝活”,变成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昌平区研究制定了《关于沟域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划了10条沟域产业带,涉及132个村、32781户、82269人。
平谷区在编制沟域经济规划过程中,实现“沟沟有主题、带带有特色”,避免低层次开发。
延庆县认真梳理38条沟域,选出12条沟域作为发展重点,为建设一批形式多样、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沟域产业带奠定了基础。
房山区以建设世界地质公园和生态涵养区为载体,围绕拒马河、大石河两大沟系,以40条重点沟域为支撑,板块式开发,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格局。
二、强化生态保护机制我市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立足于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与服务产业,以涵养保发展,以发展促涵养,实现了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协调互动,生态涵养与富裕农民相得益彰,为山区开辟了一条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北京昌平区投融资发展规划

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融资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融资规划第一章昌平区融资规划背景一、“十一五”投资回顾“十一五”期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2006-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145.4亿元、137.6亿元、170.4亿元、290亿元和374.4亿元,2005-2010年全区固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幅度达到30.70%;投资率保持在5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
从城乡投资结构来看,2006-2010年城镇投资和农村投资(不包括房地产投资)均出现较快增长的态势,而城镇投资增长幅度快于农村投资增长幅度,2006年和2010年昌平区城镇和农村投资结构之比为39:61和91:9。
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来看,2006-2010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增长速度不断提高,2006年和2010年昌平区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分别为,1:8:91和1:7:9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从三类主体投资结构来看,2006-2010年国有投资增长速度大于民间和外商投资增长速度,三类投资主体投资结构呈现出优化的态势。
2010年,昌平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4.4亿元,同比增长28.9%。
全区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个数达178个,亿元项目完成投资额33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完成总额的90.3%,其中,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0亿元,同比增长34.4%,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18.7%。
在投资结构中,占比最大的为交通运输业,比重达到了基础设施投资的77%。
二、“十二五”重点建设领域昌平区“十二五”期间投资建设的重点领域及“三年建设行动规划”投资分类及重大项目如下:表1-1 “十二五”及“三年建设行动规划”领域及项目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融资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融资规划来源:根据“昌平区十二五规划”及“三年建设行动计划”整理。
三、投融资主体及方式1、投资主体及结构昌平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非国有内资(民间投资)所占比重最高,2010年达257亿元,占比为68.6%;2009年占比为64%。
昌平南邵2024年工作计划

昌平南邵2024年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推动昌平南邵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制定了2024年的工作计划。
该计划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福利,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以下是具体的工作计划内容:一、基础设施建设1.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进度,完善昌平南邵地区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2. 继续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防洪工程,提升地区抗灾能力。
3. 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提高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的建设水平,丰富居民的休闲娱乐选择。
二、产业发展1.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和优化,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2.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和扶持,提高企业的发展壮大能力,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改善民生福利1.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2.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水平,提升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四、环境保护1.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水量,改善生态环境。
2. 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垃圾处理和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
3. 加强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政策,保护环境资源。
五、社会治安1. 加强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提高社会治安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2. 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提高社会安全感,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3. 加强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关注群众诉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以上是昌平南邵2024年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我们将按照计划逐项推进,努力实现各项目标,为昌平南邵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台——幕天席地,综意所如
演出舞台选址定位于“艺术览胜”主题度假区内,对上庄村北 部山区内的采石场进行改建,与其他艺术休闲度假主题呼应联 动。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陶冶之旅——平民艺术家假日
以休闲艺术培训服务为主题特色的体验型 度假酒店项目。
针对城市居民希望在休假期间脱离快节奏的城市日常生活环境、 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升华的诉求,推出将休闲度假与入门艺术 培训相结合的新型度假模式。
规划背景
昌平区
首都北门,京师之枕
昌平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位于北京西北部,被称
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素有“京师之枕”美 称。古有居庸关、龙虎台等险隘以及明代陵寝,今 是首都卫星城。昌平区南与北京城区亚运村接壤, 城区距市区仅33公里。
规划区位
规划区位
延寿沟域地区位于昌平区东北部,距离昌平城区约 20公里。包括兴寿镇连山石村、木厂村、百合村、 上庄村、下庄村、花果山村、海子村、湖门村、西 湖村以及长陵镇的慈悲峪、南庄、北庄、栗辛庄、 黑山寨、分水岭、望宝川和沙岭村,共计约140平方 公里。
“赛事竞技”主题度假走廊
区域范围包括桃峪口村、连山石村、木厂村、百合村;
“运动休闲”主题度假走廊
区域范围包括栗辛庄村、黑山寨村、分水岭村、望宝川村、沙 岭村。
产业规划
七大主题
主题策划
围绕生态主题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以第三产业为产业发展核心; 密切结合沟域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入一系列不同主题、 不同内容的的现代生态休闲主题旅游专案:
先进高效的无公害产业示范区;
以现代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产业核心,以生态农林业、加工业为辅助,构建生态主 题绿色产业链条。
京北绿海胜境、生态涵养地带。
坚持维护和优化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先行的建设发展理念,培育生机勃
勃的京北绿色海洋。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
分析研判
优势条件
1)三大自然风景保护区环绕协同,不可复制的优越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2)距离北京城市中心区距离较近,对外交通条件良好。
人口 常住户数5016户,农业人口11529人。
现状概况
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
三大自然风景区环绕——银山塔林自然 风景区、桃峪口水库自然风景区和大羊 山自然风景区,自然资源丰富;著名的 银山塔林和延寿寺等人文景观坐落于规 划区域内。
规划定位
规划定位
现代生态休闲主题旅行目的地;
坐拥大生态背景,充分发挥地区天然优势,以现代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打造别 具特色风情的京北乐土。
触觉、社会影响为特征的休闲度假主题
旅游产业。
产业规划
空间布局
产业规划
休闲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心、三走廊”
对七大主题项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整体形成四大特色休闲 度假区: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区域范围包括上庄村、下庄村;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区域范围包括北庄村、南庄村、慈悲峪村、海子村、花果山村、 湖门村、西湖村;
“—讲道、修禅、交谈场所; 藏经阁——图书馆; 素斋楼——素食餐厅; 庭院——晨练、清扫。
规模:
占地面积:2.0公顷; 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床位数:300个。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背景与现状
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
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
“着力加快沟域经济发展、促进山区经济繁荣”
深入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着力加快沟域经济发展、促进山区经济繁荣”的基本要求,加强延寿沟 域地区经济、生态建设力度,提高沟域治理的质量,充分发挥山区沟域生态、经济特点,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促进首都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陶冶之旅——艺术家村落
田园归隐式的艺术天地
聚集了各类艺术工作者、以艺术创作为主要活动、并因 此发展艺术主题旅游观光特色功能的村落。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京北印象”
内涵背景——三大自然风景区
银山塔林自然风景区、桃峪口水库自然风景区和大羊山自然风 景区。
主题——环保生态,天人合一
以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发展的和谐共处的生态环保主题为主导。
目标——打造延寿沟域地区的生态形象
利用现代声光舞台技术,策划名为“京北印象”的大型实景主 题演出;进一步刻画延寿沟域地区的生态形象,勾起城市居民 对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憧憬。
上庄艺术村落
占地面积2.8公顷,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主题体验之旅——主题体验酒店
寺庙主题体验酒店
依托寺庙文化,供旅客住宿体验寺庙生活的主题体验酒店。
特征:
没有星级酒店的豪华餐馆、咖啡馆、酒吧和游泳池,但“寺庙 旅酒”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在清静犹如月球上的“寺庙旅馆” 内借住上一段时间,通过别样的旅途和别样的住宿重新审视自 己的人生,并从中获得深深的哲思和别具一格的乐趣。旅客还 可以参与寺庙的互动项目,融入到寺庙生活当中。 主要对象:城市居民、异国游客 特征:远离闹市的喧嚣、尘世的繁杂,放下工作和生活的重压。 游客可以在这里寻觅精神的平和宁静和心境的随遇而安。
对象群体
专业艺术家、艺术爱好者
优势要素
静谧平静的乡间自然生态环境,利于艺术创作; 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尤其是远远低于城市中心区的房 屋租赁成本。
核心内容
对部分村庄建筑进行改造,改善其空间环境和基础设施 条件,使之适应艺术创作的需求,以租赁形式提供给艺 术家,并与区内其它艺术主题内容形成互动联合,进一 步丰富文化艺术内涵。
现状概况
地理 延寿沟域地区整体位于燕山山脉军都山
山区,海拔200-400米;
气候 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夏
雨,秋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雪;年降水 量616.2mm。
产业 区内现状产业以农林业为主,耕地面积
1427亩,粮食年产量29万公斤,果品年产量 190万公斤,以核桃、板栗为主要经济作物。
艺术培训休闲度假会所
上庄村
“丹青”——美术休闲会所
“造化”——雕塑、陶艺休闲会所
下庄村
“天籁”——音乐艺术会所 “舞台”——表演艺术会所
功能布局
以度假酒店为基本功能格局,根据艺术培训的需求,设置画 廊、画室、艺术工作间、音乐教室、作品交流展示广场等特 色设施。
“丹青”——美术休闲会所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案例一:日本东京正觉寺
正觉寺坐落在离东京都100余公里之遥的一片山林中。开 设了拥有30个“标准间”的客房。
互动内容:
——禅坐游:旅客可以体验1晚2天的“禅坐游”。 ——诵经文:和僧人们一起学习朗诵经文。 ——清庭院:每天清晨和僧人们一起挥动自制的大扫把 做庭院扫除。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艺术修行之旅” 功能实质——包含艺术培训课程的休闲度假专案。 对象群体——中高层次文化水平的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
活动的文化内涵有较高要求的群体。
核心内容——聘请专业艺术工作者为导师,定制短周期、
内容精简、易于接受、轻松体验为目的的入门级艺术课程;提 供别具一格、令人难忘的“艺术修行”度假体验。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了新居地的“农耕精神”。
对于宋庄的现状与未来,著名艺术家陈大庆言简意赅:
“中国美术的未来在宋庄”。
尽管宋庄距离北京城市中心区有一定距离,对外 交通也并不便利,但其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乡村 氛围以及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成为吸引众多艺 术家聚集于此的重要原因。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上庄艺术村落”
在地处“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的上庄区域,选择两处村 庄组团进行改造,作为上庄艺术村的先期地块:
互动内容:
——心灵讲堂:法师面对面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人生的真谛。 ——素 斋 馆:菩提素斋为入住者提供了美味的素食。
“特色体验”主题度假走廊
银山塔林寺庙主题酒店
结合西湖村银山塔林景点观光旅游项目,在周边地区设立 “银山塔林寺庙主题酒店”。
特征
酒店建筑功能布局除了以度假酒店功能为主导外,设计别 具特色的寺院特征功能设施,并使用专门的工作人员,根 据寺院的日常作息活动进行活动示意,游客可自行随意参 与互动。
选址依据:
1)地块内部现状房屋年代较为久远,更适宜进行整体改造。 2)地块位于上庄村外围地区,功能改造后对村庄内部村民的 生活影响相对较小。 3)A、B两处选址的位置条件,分别可以与“京北印象”大 型实景主题演出、“丹青”美术休闲会所相呼应联动。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艺术览胜主题度假中心 项目综合分布
不利因素应对
1)减少项目开发的土地依赖性,以“小而精”的点式开发布局为主导思路。 2)调整农林业、生产加工业等水资源消耗量大的产业布局,合理利用有限的
水资源。
3)具体项目布局尽量结合现有村镇建设地区,以项目开发建设为契机,整体 改善周边村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品质。
4)减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例,以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产业规划
产业导向
三产主导、特色创造
通过对延寿沟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研判,
我们认为,延寿沟域地区传统的第一产业——农林业经济
形式,受制于土地规模、劳动力数量和水资短缺等因素, 难以担当区域经济长期高效发展的使命。沟域地区的产业 发展,应重点着眼于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和特色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