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试卷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察试卷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察试卷太原师范学院2019—2020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城市总体规划》试题(卷)(开卷)系别:专业:姓名:学号:试题:⾃选⼀城市(县城)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主要设计内容说明书与图件。
具体要求如下:1、简要介绍城市(县城)(包括市域与城区)基本情况,并绘制市(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图、中⼼城区⽤地布局现状图。
(30分,评分标准:⽂字介绍与图件独⽴完成,⽂字表述简洁,能反映城市规划要求的主要内容,图件符合城镇体系现状图、城市总体规划现状图要求,按照图件制作标准,彩⾊打印或绘制;⽂字介绍10分,两张图各10分)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简要说明,规划内容为“⼀化三结构”。
(20分,评分标准:⽂字说明包括:对城镇化⽔平预测⽅法的说明,对规模、职能、空间结构的规划思路、规划结构的简要说明;编制规模、职能结构规划表与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纸要求如上述,⽂字说明10分,图10分)3、中⼼城区性质与规模(⼈⼝、⽤地规模)规划说明。
(10分,确定城市性质与规模、并确定性质的依据、规模预测⽅法做出简要说明)4、编制中⼼城区城市规划结构图,对⽤地选择与总体布局结构、主要⽤地布局规划做出说明。
(40分,编制中⼼城区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图(10分);简要说明城市⽤地选择与总体布局结构的思路及依据(10分);简要说明城市居住、⼯业、中⼼体系与公共服务、绿地等主要⽤地布局规划思路、原则(10分);中⼼城区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路、布局特点与布局依据(10分)。
5、排版要求:正⽂⽤5号宋体,单倍⾏距;⼀级标题⽤⼀、⼆,字号四号⿊体;⼆级标题⽤1、2,字号⼩四号⿊体;A4纸打印;图纸A4纸绘制或打印。
将试题作为封⾯,按照次序图⽂⼀起装订。
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设计内容说明书⼀,太原市基本情况1,太原市市域情况地理区位:太原是⼭西省的省会,位于⼭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环⼭,中、南部为河⾕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南低呈簸箕形。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真题(2006——2008)

2008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2007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8. 城与廓的概念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2006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简答: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城市土地区位对于土地用途的影响。
3、《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
5、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改造的关系。
6、中心地理论中市场原则支配下的中心地网络特征。
论述;、1. 你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理解,谈谈在规划控制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概念2.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小城镇发展的意义。
总体规划原理试卷二╲t同济大学城市规划

考试试卷二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城市化2、城市建成区3、城市职能4、城镇体系5、城市设计二简答题(每题10分)1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2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3城市用地的分类及代码(大类)4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三、论述题(40分)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城市发展规模如何确定?2、组团状城市总体布局的特征是什么?其优缺点是什么?在规划中需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5、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答:1)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2)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
其它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3)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2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答:(一)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二)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三)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城市规划期末试题带答案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绿地率: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住宅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专属绿地。
容积率: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是一个反映单位用地面积上开发强度的指标。
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户室比:住宅区或住宅建筑内各种不同户型的住宅所占的比例。
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向精神生活方面扩展,是居民需求结构发展的规律。
1、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务的地区。
3、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5、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1、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2、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4、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5、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1、七通一平: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通道路、土地平整3、自然、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一年内的(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年初总人口数*100%机械增长率=一年内的(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年初总人口数*100%距5、温差效应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即所谓“热岛效应”6、十大用地:居住用地代码R,公共设施用地代码c,工业用地代码M,仓储用地代码W,对外交通用地代码T,道路广场用地代码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代码U,绿地代码G,特殊用地代码D,水域或其他用地代码E12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同济城规市政历年试题 - 答案

工程系统试题第1 页共9 页【2008】一、简答1、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的内容能源系统(电力、燃气、热力);水资源及排水系统(水资源、供水、排水);交通系统(市内交通、对外交通);通信系统(邮政电讯);环境系统(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防灾系统(防火、人民防空、防地面沉降、防风、防雪、防地震、防其他自然灾害)2、城市给水系统的布局形式A统一给水系统(生活,生产,消防统一)B分质给水系统(不同程度净化)C分区给水系统(使用于高差显著及远距离输水,高差大于50m时,可以使管网水压不超出水管所能承受的压力,减少漏水量和能量的浪费。
)D循环和循序给水系统;(厂区内部)E区域性给水系统(水源受污染,几个城镇统一在上游取水;或是干旱等地区进行远距离集中取水。
具有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3、高压走廊(110kV以上)的布局原则1)线路长度短捷2)保证安全距离,留出高压走廊地带3)减少与其他工程线路的交叉4)不穿过城市中心区和人口密集区5)选择不拆迁或少拆迁的路线6)避免通过林木密集区7)地质条件良好,防洪要求8)远离空气污染源及空气污秽地区,避免接近有爆炸危险的建筑或仓库区。
9)合理的杆距以及减少转弯。
二、简述1、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概念针对城市灾害的特点和现有城市防灾体系的缺陷,有必要在全面认识城市灾害的基础上,梳理成是综合防灾的观念,简历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城市综合放在应包含对各种城市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护,抗御,救援和在后的恢复重建等内容,注重各灾种防灾系统的彼此协调,统一指挥,共同作用,强调城市防灾的整体性和防灾设施的综合利用。
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范畴A 加强区域减灾和区域防灾协作;B 合理选择与调整城市建设用地;C 优化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性能;D 强化城市防灾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E 建立城市综合防灾指挥组织体系;F 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救护系统。
3、城市灾害分类以及所包含的灾种A自然灾害(气象,海洋,洪水,地质与地震)人为灾害(战争,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传染流行病)B 主灾;次生灾害三、两个道路断面(16米和40米)的管线综合画图(包括管线间距和标高)和布局原则简述工程系统试题第2 页共9 页【2007】一、简答题1.城市电网一般分几级,电压分别是多少?A 一次送电电压500kv,330kv,220kvB 二次送电电压110kv,66kv,35kvC 高压配电电压10kvD 低压配电电压380v,220v2.城市共同沟中哪些管线不能与其他管线共沟设置?1)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
同济1994——2005年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同济1994——2005年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同济1994——2005年城市规划原理试题一九九四年一、名词释义(20分)1、城市规划区2、邻里单元3、城市规模4、土地级差二、试对一个国外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述,并绘制总体规划简图。
(30分)三、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进行评述。
附简图。
(25分)四、试论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以及与总体规划的关系。
(25分)一九九五年一、名词释义(每个4分)1、可持续发展2、分区规划3、商务中心4、货物流通中心5、城市居住用地6、邻里单位二、简述题(每题12分)1、设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必要性。
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城市发展规模如何确定?3、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4、编制居住区综合技术指标的目的是什么?一九九六年一、名词解释1、人类住区(Human Settlement)2、中心商务区(CBD)3、市域规划4、道路红线5、日照间距二、简述题1、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阶段、主要内容和编制、审批程序。
2、城市土地经济研究对城市规划有何作用?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何要有“地块适宜性规定”?4、居住小区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5、简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三、综合分析题试采用结构分析图和简要文字说明的形式,分析某一位于城市边缘的居住区的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
(附规划总平面图)一九九七年:一、名词解释1、城市规划区2、城市公共开发3、城市居住区4、日照间距系数二、简述题1、城市远景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3、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内容。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概念、成果内容及其作用。
5、城市规划管理及其作用。
三、论述题1、试析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中“两个根本转变”与城市规划实践的关系。
2、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主要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
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3)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5)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6)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复习题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复习题精品文档一、选择题1.估算城市人口,可以不考虑的方面是( A )A.区域人口总量B.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C.经济发展的需求D.环境的容量2.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实施城市规划的作用哪项不体现?( A )A.有偿使用B.主动参与C.客观实现D.监督实施3.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哪种行政区划建制模式?( A )A.广域型 B.集聚型C.市带县型 D.城乡混合型4.城市性质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具体来说其指导作用相对较小的是( C )A.城市规模的大小B.城市用地的布局结构C.城市空间结构D.城市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地方行政建制和行政区划分为四级,即( D )A.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B.省级、地级、市级、县级C.省级,直辖市级、市级、县级D.省级、地级、县级、乡级6.行人交通系统不包括( A )A.街坊内道路B.人行道C.人行天桥D.地道7.当城市道路的红线宽度小于40m 时,其绿地率要达到( A )A.20%B.25%C.30%D.35%8.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没有规定要提出指导原则的是( B )A.建筑体量B.建筑形式C.建筑体型D.建筑色彩9.小区规划中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是( C)A.生活居住用地 B.小区用地C.居住用地D.新村用地10.城市中心地区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可以按下列哪项指标规划?( D )A.市域机动车辆数的15--20%B.市区机动车辆数的15--21%C.规划城区机动车辆数的15-20%D.社会拥有客运车辆数的15-20%11.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哪种行政区划建制模式?( A )A.广域型 B.集聚型C.市带县型 D.城乡混合型12.影响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的主要因素一般不包括(B )A.与城市中心的距离 B.城市主导风向C.交通的便捷程度D.与周边用地的竞争与依赖关系13.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C)A.邻里单位的规模应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规模B.邻里单位的道路设计应避免外部汽车的穿越精品文档.精品文档C.为邻里单位内居民服务的商业设施应布置在邻里的中心D.邻里单位中应有满足居民使用需要的小型公园等开放空间14.净空可分为( D )。
同济大学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试卷

同济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考试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城市化水平2、总体规划3、城市规模4、城市性质5、城市形态二、简答题(每题10分)1总体规划的任务2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主要方法及公式(至少写出三种)4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三、论述题(40分)1、城市发展用地综合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析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的特点,并举出两种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2、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4、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5、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二、简答题1总体规划的任务答: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空间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答: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
2)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3)规划建设用地结构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要用3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主要方法及公式(至少写出三种)答:1)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
其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2)递推法P=P0(1+K1+K2)n其中:P—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P0—城市现状人口规模;K1—城市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2—城市年平均机械增长率;n—规划年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考试试卷、名词解释(每题 4 分)1、城市化水平2、总体规划3、城市规模4、城市性质5、城市形态、简答题(每题10 分)1 总体规划的任务2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主要方法及公式(至少写出三种)4 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三、论述题(40 分)1、城市发展用地综合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析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的特点,并举出两种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2、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4、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5、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二、简答题1总体规划的任务答: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空间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答: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
2)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3)规划建设用地结构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要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符合下表规定3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主要方法及公式(至少写出三种)答:1)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
其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x( 1 +带眷系数)+单身职工2)递推法P= P o (1 + K1 + K2)n其中:p—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P0—城市现状人口规模;K1—城市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城市年平均机械增长率;n—规划年限。
3)回归法:分析历年数据,得出城市人口规模与时间之间的一元线性函数关系P= a +bX (其中:P—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a、b —回归系数; X—时间)4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答:1)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2)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
其它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3)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三、论述题(40 分)1、城市发展用地综合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 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1)建设现状条件(2)工程准备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近期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的优劣差异。
(1)根据区位条件对土地的作用方式,建立产生土地评价的基本思路。
(2)以分析区位条件入手,取得土地评价因素的因子体系。
(3)根据区位理论中的某些原则,确定城市土地评价因素的作用方式、2、分析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的特点,并举出两种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作具体分析。
答: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割,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
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
(1)组团状: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
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
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带状(线状):大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
这类城市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
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过大。
必须发展平行于主交通轴的交通线。
(3)星状(指状):是多个线形城市的叠加。
基本上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
大运量捷运系统的影响。
(4)环状: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结果。
一般是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呈环状分布。
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
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除非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
(5)卫星状: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
中心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
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
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
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城镇形状以及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影响。
(6)多中心:多种方向上不断蔓延发展的结果。
逐步形成不同的多样化的焦点和中心以及小的轴线。
同济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考试试卷二、名词解释(每题 4 分)1、城市化2、城市建成区3、城市职能4、城镇体系5、城市设计二简答题(每题10 分)1 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2 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3 城市用地的分类及代码(大类)4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三、论述题(40 分)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城市发展规模如何确定?2、组团状城市总体布局的特征是什么?其优缺点是什么?在规划中需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务的地区。
3、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5、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 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答:1)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2)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
其它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3)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2 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答:(一)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二)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三)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四)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3城市用地的分类及代码(大类)答: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10大类城市用地及代号表示如下。
(1)居住用地(R)(2)公共设施用地(C)(3)工业用地(M)(4)仓储用地(W)(5)对外交通用地(T)(6)道路广场用地(S)(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8)绿地(G )(9)特殊用地(D )(10 )水域和其他用地(E)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答: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
4)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方法?答: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两者是相关的,根据人口规模以及人均用地的指标就能确定城市的用地规模。
一般先从预测人口规模着手研究,再根据城市的性质与用地条件加以综合协调,然后确立合理的人均用地指标,即可推算城市的用地规模。
一般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A •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
其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X(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B. 递推法p= P o (1 + K1+K2)n其中:P—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P o—城市现状人口规模;K1 —城市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2—城市年平均机械增长率;n—规划年限。
C • 回归法:分析历年数据,得出城市人口规模与时间之间的一元线性函数关系P= a +bX (其中:P—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a、b —回归系数;X—时间)2)城市用地规模城市用地规模=人口X用地指标105.1~120.0IV3)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一般主要是针对城市发展中的一些资源限制条件(如水资源),预测城市合理的人口容量。
应用于用地限制性或水资源缺乏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城市。
2、组团状城市总体布局的特征是什么?其优缺点是什么?在规划中需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
优点: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紧凑,节约用地;有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
缺点:近期和远期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较难处理好;容易导致过度密集式的发展和蔓延式的发展。
规划中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近期虽然紧凑,但远期用地会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