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二首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7古诗词二首

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7古诗词二首

chì lè 敕 勒 歌
相关资料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
的作品,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词的作者主要是鲜
卑族,也有氐、羌、汉族的人民。其内容丰富,
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
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 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梳理文意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 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 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 写下赞江南的诗词,今天让我们来感 受白居易的《忆江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7 古诗词两首 忆江南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 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 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
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梳理诗意
忆江南
词牌名。原题下有词 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 首。
[唐]白居易
江南好,
从前,指诗人 年轻时曾漫游 江南。
风景旧曾谙。
曾经。 熟悉。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美丽的风景 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比喻
日出江花红胜火,
书写指导:中间是竖提和点,要小 些,人字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音序:S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相似
好似
似乎
造句:这俩小姐妹长得非常相似。
书写指导:下边人字要舒
展,底下横折要带一小钩。
cāng

音序:C
部首:艹 结构:上下
组词:苍白
苍天
苍老

能体现汉字趣味的古诗

能体现汉字趣味的古诗

能体现汉字趣味的古诗
一、《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二、《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三、《南歌子词二首》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我的心与你相伴,切记不要忘了归期。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你是否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对你的相思意?。

唐诗300首大全 古诗大全

唐诗300首大全 古诗大全

唐诗300首大全古诗大全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2、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唐代-高适)黄鸟翩(piān)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wèn)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qī)其。

4、都下送辛大之鄂(唐代-孟浩然)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5、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6、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连江一作:连天)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7、秋夜曲(唐代-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màn)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8、韦处士郊居(唐代-雍陶)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qì)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9、田园乐七首·其一(唐代-王维)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kē)有底,崆(kōng)峒(tóng)散发何人。

10、夜看扬州市(唐代-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xiù)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shēng)歌彻晓闻。

11、遣兴(唐代-杜甫)骥(jì)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qú)小,家贫仰母慈。

古诗二首绝句

古诗二首绝句

古诗二首绝句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所作。

他在此诗中运用了极富感染力的自然景象来表达离别之情,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同身受。

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巨匠杜甫所作。

他用悲秋、独登高台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苦与沉痛,既展示了诗人自身的人生境遇,又表达了深层的社会关怀。

以上是古诗两首,都表达了离别、孤独、苦难等主题,通过自然景象
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原生态的情感。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传承中华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诗词大全(800首)1 《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7 《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绝句》——僧志南(宋)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古诗两首》词句(通用14篇)

《古诗两首》词句(通用14篇)

《古诗两首》词句(通用14篇)《古诗两首》词句篇1【】碧玉──青玉光景──风景【】高──低粗──细新──旧【咏柳】歌颂和赞美瘤树。

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碧玉】绿色的玉石。

本课用绿色的玉石来比喻柳叶。

【绿丝绦】绿色的丝带。

本课用来形容柳条。

【胜日】好日子。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随意。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象,因此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读时要体会诗人对春天无限热爱和喜悦之情,读出韵脚的延长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诗两首》词句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层含义。

4、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请学生回忆过去的古诗积累,检查古诗背诵。

师:同学们刚才朗诵的这么多古诗,有的是写朋友送别,有的是写春日胜景,有的是感叹时光易逝我们理当珍惜今朝,内容丰富,包容万千。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师:人们常说一幅精美的图画,就是一首清丽的小诗。

看着这一幅幅图画,你想起了哪些古诗?(《山行》—杜牧,《赠汪伦》──李白,《回乡偶书》──贺知章,《乞巧》──林杰)。

指名有感情地朗诵,要注意引导把诗的韵味读出来。

生诵完后师说:“这真是画中有诗呀!”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屏幕出示: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析诗意;想画面、入诗境;悟诗情、吟诗文)二、学词学句,读懂诗句,想象意境1、自读诗句,要求读准读通,读出诗的节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二首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二首

古诗词二首【教学要求】1、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阴,树阴。

这句的意思是:树上的花落了,但是叶子还没有长茂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奔跑。

这两句的意思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写了南方农村的暮春景色。

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穿插了儿童追捉蝴蝶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儿童情趣。

这首小诗突出特点在于设色:黄黄的蝴蝶,飞进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中,一下子看不见了,这是一种绝妙的不同事物的色彩融合。

面对这样一种情景,追赶蝴蝶的顽童会是一种怎样的神态?对照前面“急走”的情形,我们不难想象,孩子是多么希望捕捉到那美丽的蝴蝶!然而,蝴蝶更加顽皮,它置身大自然这一切生灵的守护神的怀抱中,是大自然的博爱掩护了那娇小的蝴蝶。

这时,孩子会有些惆怅,但小诗给我们读者留下的却是盎然的春意,别样的情趣!《清平乐》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

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茅屋。

溪,小溪。

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酒醉。

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

媚,柔媚。

好,问好,闲谈。

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

100首简短古诗

100首简短古诗

100首简短古诗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9. 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0. 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图片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11.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 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5.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6. 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7. 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18. 青楼怨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 元稹》)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作业: 1.背诵并默写《竹里馆》《春夜洛城闻 笛》《月下独酌》(其一) 2.请写出分别带有“梅”“兰”“竹”
“菊”“月”“雁”的诗句。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指《折杨柳》,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汉代乐府曲名。
内容多叙离别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之情。
【句解】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 的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 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 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 柳》曲,有谁能不勾起思 乡之情呢?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现
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 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
竹里馆 独 坐 幽 篁 里, 弹 琴 复 长 啸。
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 深 林 人 不 知,
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 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
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 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 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 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月:离情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
课外古诗词诵读
R·七年级下册
曹县博宇中学 刘秋敏
考考你:古典诗词知多少?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 指的是
重阳节
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是写哪位诗人?
李白
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其 中“三父子”中谁是父亲?
苏洵、
4、“初唐四杰”是哪四位?
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 心性。(唐·王昌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答案: 王勃、骆宾王、 杨炯、卢照邻
5、从下 列五个成 语中各取
• 别开生面 • 刻骨铭心
一个字,
• 相见恨晚
重新组合 顺序连成 一句诗。
• 惊弓之鸟 • 惊天动地
答案:恨别鸟惊心
6、请说出“诗佛”和“诗仙” 分别指的是谁?
王维、李白
览诗 词 课 题 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竹里馆
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 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象举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诗常见意象集释
柳:依依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 意味。
明 月 来 相 照。
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深 林 人 不 知, 明 月 来 相 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
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
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
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
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 下独坐、弹琴长啸的 悠闲生活,表现了隐
寒蝉:悲凉的同义词
•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 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 想家园之情。
•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 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 离愁别绪的气氛。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与羁旅伤感
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 者闲适的生活情趣。
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 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 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 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 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竹里馆》也是诗人在意兴清幽、心灵澄 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 幽澄净的特点悠然相会而作。
诗句解读
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这里指“幽篁”。
竹里馆
王维
嘬口发出悠长清越
独 坐 幽 篁 里,
的声音,类似于打 口哨。
弹 琴 复 长 啸。
与“独坐”相应,意思
深 林 人 不 知, 是说,独坐幽篁,无人
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0),字摩诘,人称 “诗佛”。太原祁州人,唐代杰出诗人、 画家。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与孟浩 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派 的代表人物。王维的作品风格是清新淡雅, 禅意丰富,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品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
(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 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 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 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 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 园情,因作此诗。
诗句解读
春夜洛城闻笛
悄悄地飘来声音。
李白
故乡,家乡。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即洛阳。
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 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 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中考链接 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 歌的主旨正是表达思乡之情,这种思乡 之情是由听到的《折杨柳》的曲调引起 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诗词知识 拓展 意象
–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 “象”:物象、形象。 –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
明 月 来 相 照。 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
意,来相映照。
【句解】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放肆地吹 着悠长清越的口哨。幽深 茂密的竹林无人知晓,唯 有天上皎洁的月亮映照着 我,殷勤地来相伴。
竹里馆 独 坐 幽 篁 里, 弹 琴 复 长 啸。 深 林 人 不 知, 明 月 来 相 照。
重点赏析
有时文人墨客还借孤高、美丽的月寄托失意之情: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冰雪:忠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冰心”,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 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 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 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 支《折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句诗修 辞讲究(借代),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 曲中听到了折柳。用折柳指代离愁别绪的曲声能唤 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 新激荡起来。
写作背景: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
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 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 静,万事不关心。”因而他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
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 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 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 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它的形象尤其难以 忘怀。诗歌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 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主旨归纳
重点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 己闻笛的感受。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 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 的听众,这就是“暗”字的意味。“散入春风 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优美的笛声飞遍了 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