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第1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

文 学 家 苏轼
巴金
老舍
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和深远影响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68) 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
奇葩
影响:(中华民族优良历史 文化传统的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P68)
知识 导航
灿烂的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如何产生?
2.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包受磨 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 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哪 些? 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5.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分别是 什么?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有哪些?
2.中华美德具有的品质?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
战国初期,墨子开创了墨家学派。 墨子 墨子名翟,鲁国人,他的思想在当 时比较进步的,主张“兼爱”、 “非攻”,主张节约、反对浪费, 主张选举贤能。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 名轲,邹国人,著有《孟子》一书。 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宣扬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
荀子(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一位唯物 荀 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 子 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界的变化。人力
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
务。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
庄
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名周,著
有,《庄子》一书。庄子鄙视富贵利禄,
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
平社会现象。但他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 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5.1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 (共53张PPT)

文学家:
……
鲁迅著有《狂人日记》,茅盾著有 《子夜》,老舍《骆驼祥子》等
一、 中华文化的形成:
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 中华文化的组成、内容:
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5、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6、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3、近年来、中国相继与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国相互 举办文化年活动,有力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 间的相互了解与文化交流。对于中国与外国互办文化年 的活动,认识正确的有: D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 ②能够使中华文化取代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 ③中华文华对人类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明显下降,针对 这一危机,中央电视台推出新节目《汉字听写大会》,让观众 在比赛中领略汉字之美。我们重视汉字书写是因为汉字对传承 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汉字属于中华文化的哪一内容? (2)“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说明世界古代 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是什么? (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说明中华文化的地位如何?
影响: 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 深刻影响, 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孙子兵法》一书被翻成英、俄、德、日等20多种语言 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刊印本。美国的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 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被誉为中华千古奇书。
(二)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 …
哲学政治思想: 兼爱、非攻。 逻辑思想 。 … …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第五课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共59张PPT)

名人大搜索——你认为最能代表 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 主要成就是什么?
思想家: 孔子整理《诗》《书》,编订《春秋》;
孟子著有《孟子》; 孙武著有《孙子兵法》; 军事家: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毛泽东著有《论持久战》等。
文学家: 鲁迅著有《狂人日记》;
……
茅盾著有《子夜》等。
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与时俱进的美德
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 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
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
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
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
今天,“八荣八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应当成为我们每个 人的道德准则和行 动指南。
与 时 俱 进 的 传 统 美 德
各个方面杰出人物他们都从 不同的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 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 此,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玉器
石 雕
木 雕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 异彩纷呈的 文学艺术
戏 剧
唐诗、宋词
书 法
清明上河图
中华文化的构成
(3)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 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 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 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 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 深的中华文化。
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其 副使张胜参加匈奴内部的斗争而受牵连,汉朝使节全 部被囚禁。匈奴单于派人劝苏武投降,苏武以拔剑自 刎相抗,誓死不屈。匈奴又采取各种手段, 迫苏武就范未成,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至荒无 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深陷绝境 的苏武以草根野鼠为食,面对南方, 怀念祖国,强烈的爱国信念,使他 顽强地与困境抗争。他孤身一人 与羊群相伴19年,始终不辱汉使 气节。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 白发苍苍的苏武被遣回朝。苏武临大节而不辱, 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千百 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九年级思想品德 《灿烂的中华文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这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源远流长
为什么中华文化历 经沧桑,饱受磨难,却 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 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
思考: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哪些
共同组成?(p65②)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君子强学而力行。
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发扬
南京路上好八连 • 过去的“三件宝” 现在的“新三件” • 过去提倡的“五个一” 现在提倡的“五个一点” 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其内容和 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与时俱进!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懂得了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 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文化在自己发展 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 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并且随着 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 形成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显示了中 华文子还是德国人心中“ 最知名的中国人”。一位叫马克的德国人说:“这是中国 的经典,也是我们的经典。 一代文豪托尔斯泰对老子也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 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答说,孔子、孟子对 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 尼采评论《道德经》一书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 宝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
苏 武 牧 羊
公元前100 年,中郎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其 副使张胜参加匈奴内部的斗争而受牵连被囚禁 。匈奴单于派人劝苏武投降,誓死不屈。匈奴 又采取各种手段,迫苏武就范未成,将苏武流 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身陷绝境的苏武以 草根野鼠为食,面对南天,怀念祖国,强烈的 爱国信念,使他顽强地与困境抗争。公元前81 年,因匈奴与汉和好,白发苍苍的苏武被遣回 朝。苏武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和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欣源中学闫东霞[课标要求]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从中华文华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从今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能够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课前准备]1、收集中国古代故事或民间故事2、收集中国文学、军事、思想、天文、科技工艺、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史料3、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1、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1、学生分组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从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几个方面展示2、结合小组研究的过程,归纳中华文化的组成和特点?3、问题探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选自哪首诗?这首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二〉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1、孔子学院的世界步伐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
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政治第五课笔记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产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等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特点: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历史悠久)4、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5、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a.影响:(1)中华文化石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b.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展:与时俱进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一)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敬业乐群、功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二)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1、品质:作为传统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第二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一)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灿烂的中华文化(共45张ppt)

4+5
8、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的意义
①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让世界 认识我们文化; ②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建设文化强国。 ③有利于培养高雅情趣,提高素质,培养民 族自尊、文化自豪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苏 武 牧 羊
西汉时期,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其副 使张胜参加匈奴内部的斗争而受牵连,汉朝使节全 部被囚禁。在被囚的19年里,苏武始终不辱汉使气 节。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白发苍苍的苏 武被遣回朝。苏武临大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坚 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 所传颂。
传统文化
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崇尚人 伦和谐,家人团聚,一起吃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 孔融让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造纸、印刷、火药、指 南针四大发明
影响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中国的人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中 国的发展道路 人类的进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学习汉语的世界热潮
世界文化的发展
巴比伦文化--空中花园
埃及文化----金字塔
印度---婆罗门文化
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与中国汉字一样古老但有 着不同的命运: 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古埃及,强迫改用波斯文 字,因此象形文字逐渐消失。 西亚楔形文字在古巴比伦王国时被做了较大改动,因 此面目全非。 只有中国的甲骨文,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
1.继承与弘扬传统美德 (不断学习) 2. 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 发展, 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 富和发展。
思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有哪些?
表
现
内
容
奉献精神 爱国情操 崇高志趣 昂扬锐气
浩然正气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5-1灿烂的中华文化

大家好,我叫lisa,初 到中国,观看了深圳大运 会的开幕式,很震憾!中 国就像一条正在苏醒的巨 龙 ,这让我对中国文化 充满兴趣,真想现在就能 了解到更多的中国文化, 大家能给我介绍一下吗?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提到中华文化,
你会想到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
成功,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
惑……
灿烂的中华文化
作为青少年,应学习、继承、弘 扬和保护传统文化,做中国传统文
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这一次的大运中国行, 让我了解了中国这个古 老国度,了解了中国丰 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了 解了善良热情的中国 人„„以后我还会再到 中国来,再见!
1.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立了孔子 学院,这说明了什么? ,当 我用生硬的中国话问 路时,他们都会很热 情、耐心的帮助我, 还说:助人为乐是中 国人的传统美德„„
宽以待人
爱国主义
诚实守信
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这些传统美德是一 并说说自己身边弘扬传统美德的事例。 成不变的吗?
中华民族还有哪些传统美德?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在长 期的封建社会中,”孝”更多强调个人对封建
统治者的绝对服从;今天我们讲“孝”,则更
多赋予了主动孝敬父母、自觉报效祖国的内涵。
孝的演变说明了什么呢?
6.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特点: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 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
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
回到宾馆,看 到一则新闻, 我感觉有些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 D、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苟利国,不求富贵)
捍卫道德尊严( ) E、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崇尚人伦和谐道德传统( ) F、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礼之用,和为贵)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构成:
【活动三】列举言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影响
【活动四】与传统美德相关的成语或故事,说出它们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
【活动五】练一练:名言警句于传统美德连线
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 B、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二、明确目标
通过复习预习,学生明确知识重点,并确立重点知识重点训练的目标
三、分组合作
组内交流,完成讨论任务并展示在小黑板上
.四、展示提升
组内交流后组间交流展示
二: 合作探究
【活动一】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活动二】列举中华文化事例并作介绍。
①、方块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②、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家宫殿的标志性建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③、京剧。④、编钟。⑤、粽子。⑥、丽江纳西族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五、达标测评
独立完成,集体评析
三:检测达标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是( )
A.开拓创新 B.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蕴含传统美德 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力量( )
A.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B.集中体现在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上 C.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D.集中体现在民族团结方面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预习交流
一:自主学习
1、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持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5、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英雄气概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社会理想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为政风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教学后记:
一、成功之处:
二、不足困惑:
流
程
预习交流(5分钟)------明确目标(2分钟)------分组合作(15分钟)------
展示提升(15分钟)------达标测评(5分钟)------课堂小结(3分钟)
重
难
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
难点:作为中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美德。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六、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以及对各个小组完成情况和参与度实行综合评价
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表现
内容
奉献精神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爱国情操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崇高志趣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昂扬锐气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浩然正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广阔胸襟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
3、中华世纪坛序言中写道:“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B.中华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导学案
学科:思想品德年级:八年级主备人:辅备人:
授课时间:第九周审阅意见:
课
题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导学+展示
学
习
目
标
1、引导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组成、特点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
2、教育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