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经典名著一览表

中外教育经典名著一览表
中外教育经典名著一览表

中外教育经典名著一览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2、《教育论》(英)斯宾塞《教育论》herbertspencer1820--1903),19世纪下半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23、《科学与教育》(此书写于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

24、《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英] 约翰?洛克著/ 徐诚、扬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5、《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6、《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7、《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版。

2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传璧译,邵道生校

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主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二、理论视野

31、《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

32、《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吕静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爱心与教育》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这本书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34、《顺生论》(张中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张中行著。2000年3月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建议张中行将两本书合一)

35、《科学家论教育》(苏州大学教授周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马上出版]

36、《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37、《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2,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杨硕英/审校.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2年8月1日

39、《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儿童的100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8-

40、《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1、《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求实出版社1985年版,吴军译,中译本12万字。

42、《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专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曾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及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以后又被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

43、《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陕西教育出版社,单中惠,朱镜人编著

44、《教育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

45、《教育心理学》

4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47、《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48、《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美]劳拉?e?贝克著,2002年12月

49、《学习理论》

50、《教育管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赵中建译)

51、《组织行为学》(江苏教育出版社)(李瑞译)

52、《课程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张斌贤译

53、《教育与心理测量》(江苏教育出版社,翻译稿)

54、《有效教学方法》

55、《领导学:理论与实践》

56、《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北师大顾明远教授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

57、《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徐光兴主编,2003年6月

58、世界教育危机【美】菲利普?库姆斯著王英杰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9、《发现母亲》王东华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60、《回答未来的挑战》1984,7 [美]j.w.博特金等/回答未来的挑战--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教改实践

6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62、《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63、《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64、《素质教育学习提要》(***编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

65、《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6、《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7、《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8、《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69、《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

70、《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吉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71、《向孩子学习》主编:孙云晓;副主编:康丽颖。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本书荣获共青团中央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图书)奖。

72、《青浦教育实验》顾泠沅、郑润洲、李秀玲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73、《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毛蓓蕾)(已经出版)

7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75、《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台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76、《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2002年1月(美国)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褚保堂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77、《透视课堂》(美)thomas l.good等著,陶志琼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译者:2001年12月

78、《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美)里德利等著沈湘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1

79、《培养反思力》著者:(美)s.g.paris等著译者:袁坤译定价:14.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80、《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1、《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2、《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3、《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美]欧内斯特?l?博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4、《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5、《中外教育小说选》

86、《中外教育诗歌选》

87、《中外教育故事选》

88、《中外教育散文选》

89、《中外教育格言选》

90、《中外教育漫画选》

四、教育人物

91、《孔子评传》匡亚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出版,此书获得中国图书奖

92、《泛舟诲海》2001年5月(东缨著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

纪实文学三部曲之一。

93、《中国教育家评传》沈灌群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1989年全国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类硕士必读教材)

94、《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获1997年国家优秀图书奖

95、《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朱永新博士(市长)主编

96、《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97、《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

98、《外国教育家评传》,赵祥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99、《窗边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黑柳彻子[日本]2003年8月

100、《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

101、《教师必读书导读》

增补:

1、《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2、《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1999年,维果茨基,龚浩然、黄秀兰译,广东教育出版社

3、《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教育新理念》(袁振国,2001年1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新理念》:面向大众的教育科学图书

5、《国际教育新理念》2001年10月。由顾明远和孟繁华主编的一书,海南出版社出版了。

6、《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7、《教育社会学》吴康宁著,人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1.

8、《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中国]杨东平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9、《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蔡克勇著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0、《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徐辉、徐仲林撰写1997年1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1、《一堂一亿七千万的课》(美)约翰?麦克唐纳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8月

12、《人的现代化》(美)英格尔斯.殷陆君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13、《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美]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29.00元)

14、《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美德书》威廉?贝内特[美],何吉贤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6、《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褚树荣老师主编)2002年9月

17、《现代课程论》(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8年第五次印刷,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1991年繁体

字版)

18、《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鲁洁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19、《名人的教师生涯》(莫愁杂志主编马建强编著)

20、《非常教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美)f. j. stephenson 主编周渝毅,2001年7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和人类___________ 的需要。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___________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编定的。 6、朱熹将人性分成"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 8、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_______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9、《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10、基佐法案是法国__________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1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___________创办于___________ 年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2、美国的教育在学制上是___________ 制。 13、日本从___________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洛克从培养___________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5、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 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 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 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2018年10月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6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羁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商代时新出现了一种学校形式,被称为 A.校 B.序 C.庠 D.瞽宗 2.提出著名的“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 B.真人 C.神人 D.兼士 4.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新学”,被称为 A.南学 B. 北学 C.玄学 D.理学 5.古代被称为“社学”的基层学校创设于 A.宋代 B.元代 C.金代 D. 明代 6.《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孔子 B.苟子 C.王充 D.董仲舒 7.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 B.赴日游学 C.派遣留美幼童 D.留法勤工俭学 8.中国近代首次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梁启超 C.康有为 D.严复 9.我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是 A.《强迫教育章程》 B.《颁定教育要旨》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中强调 A.国民教育第一 B.儿童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群众教育第一

11.古希腊完全控制斯巴达教育的是 A.家庭 B.学校 C.国家 D.社会 12。共和早期的古罗马教育形式主要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早期教育 13.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聘请进行教育改革的英格兰教士是著名学者 A.约克 B. 阿尔琴 C.卡西诺 D.查理斯 14.1534年,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是 A.加尔文 B.路德 C.日内瓦 D. 耶稣会 15.18世纪末至l9世纪初,由英国教育家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学校制度叫 A.学生制 B.导生制 C.教师制 D.导学制 1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论》 B.《教学论》 C.《大教学论》 D.《大教育论》 17.卢梭认为,爱弥尔最初几年的教育应该是 A. 学校教育 B.积极教育 C.消极教育 D.成人教育 18.20世纪50-80年代,英国对学校组织进行调整和改革,普遍设立 A.技术中学 B. 综合中学 C.文法中学 D. 现代中学 19. 1917年前苏联建立的全国教育最高领导机构是 A.教育委员会 B.中央教育委员会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 教育人民委员会 20.杜威认为,人有四种本能,其中最重要的本能是 A.交际与探索 B.表现与制作 C. 制作与探索 D. 表现与探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苟子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A.博习 B.博喻 C.知微而论 D.耆艾而信 22.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三舍法”,以下史实正确的有 A.王安石对太学实施的改革措施 B.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C.范仲淹对太学进行的改革措施 D.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23.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有 A.废除八股取士 B.颁布壬寅学制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2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五项竞技”内容有 A.赛跑 B.摔跤 C.划船 D.跳跃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与答案全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 第一篇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上)中国古代官学教育的发展演变 一、填空 1.成均是出现于五帝时期的萌芽状态的学校教育。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我国真正意义的学校出现于商朝。 4. 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由大司徒掌管。 6. 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以六艺教育为主,西周的经济实施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井田制)制,政治上实施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7.稷下学宫位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为一体的学校,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是儒家的荀子。 8.“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10.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11.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12.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13.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14.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开成石经”。

15.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14.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 15.清代的官学除国子监还有宗学、觉罗学和八旗学。 二、选择 (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A)4.“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B)5.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B)6.、“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B)7、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C)8、“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隋代 B、宋代 C、唐代 D、汉代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卢梭反对压抑人性的教育,而主张( ) A.积极的教育B.城市的教育 C.知识的教育D.消极的教育 2. 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国的高等学府?( ) A.鲁国B.齐国 C.赵国D.楚国 4.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 ) A.儒、墨B.儒、道 C.儒、法D.儒、黄老 5.元代书院的主要特点和变化是( ) A.出现官学化趋向B.具有民族特色 C.八股文学习D.管理松弛 6.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 A.晓庄乡村师范学校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D.四川育才学校 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龚自珍B.张之洞 C.康有为D.黄炎培 8.南京鼓楼幼儿园是谁创建的? ( ) 1

A.陶行知B.蔡元培 C.陈鹤琴D.张宗麟 9.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1862年B.1898年 C.1900年D.1902年 10.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有名的教育理论是( ) A.实用主义B.活教育 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 11.首创“成绩测验”及其量表的教育家是( ) A.帕克B.莫·伊曼 C.赖伊D.桑代克 1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 A.英语B.德语 C.拉丁语D.希腊语 13.夸美纽斯认为人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 ) A.6岁B.12岁 C.18岁D.24岁 14.美国现代教育家康南特的教育理论属于( ) A.要素主义教育流派B.永恒主义教育流派 C.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D.改造主义教育流派 15.在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中,被称为“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富兰克林B.杰佛逊 C.帕克D.贺拉斯·曼 16.1944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法是( ) A.巴尔福教育法B.费舍教育法 C.巴特勒教育法D.中等教育法 17.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进行绅士教育应当在( ) A.家庭B.学校 C.教会D.社会 18.1755年俄国建立的莫斯科大学,只设法律、哲学、医学系,不设( ) 2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最新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题上卷《中国教育史》第一篇先秦时期的教 育 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成均)是我国传说中的学校。 2、(虞庠)是虞舜时期的教育机构。 二、简答 1、简答我国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西周的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是(学在官府)。 2、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六艺)为纲。 3、西周的学校分为两类: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又分为两级:即(大学)、(小学)。 二、选择题 1、在西周负责国之学政的是(C) A、天子 B、大司徒 C、大司乐 D、太宰 三、名词解释 1、“六艺”:是我国西周时间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 四、简答题 1、简答“六艺”教育内容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六艺”是我国“三代”时期形成的教育内 容。包括“礼”“乐”“射”“御”“书” “数”六门学科。“六艺”教 育兼顾了当时的人类社 会与自然世界的知识, 兼顾了人的道德与知识 才能两方面的发展要 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很好的满足了人才培养 的需要,通过“六艺”教育 提高了人的发展水平, 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 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六艺”形成后对后 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1) 成为了教育培养人才的 标准。(2)为后世学校 设置课程提供了理论依 据。(3)成为后世教育 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目 标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西周“学在官府”“学术 官守”局面被打破的主要 表现是(学术下移)和 (士阶层的崛起) 2、战国时对教育发展影 响最大的私学是 (儒)、(墨)、 (道)、(法)四家。 3、“启发诱导”是(孔 子)提出的教学原则。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循循善诱、宽严结合是 (孔子)对教师的基 本要求。 5、孟子提出的教学原则 方法有深造自得、盈科 而进、(专心有恒) 6、在人性观是孟子与荀 子的观点完全不同,孟 子认为人性(善),荀 子认为人性(恶) 7、荀子将教学过程分为 了(闻)、(见)、 (知)、(行)四个 阶段。 8、将大学教育目标明确 概括为“三纲领”——“在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至善”的教育论著是 (《大学》)。 9、《大学》将为学分成 了八个步骤:格物、 (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10、《学记》将教育的目 的明确的概括为两个: 一是(建国君民),二 是(化民成俗)。 8、被称之为中国“教育 学雏形”的教育论著是 (《学记》)。 二、选择题 1、提出“启发诱导”“因)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提出“深造自得”“盈)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提出“虚一而静,专 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 中衡”教学原则的教育家 是 (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教育史上明确将学校 教育目的概括为“明人 伦”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5、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 个明确的将教学认识过 程概括为“闻、见、知、 行”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6、提出教学相长、藏息 相辅、豫时孙摩等教学 原则是 A、《大学》 B、《学 记》C、《中庸》 D、《论语》 三、名词解释 1、“五经”:是孔子编订的 教学用书,成为封建社 会学校教学的主要教 材。具体包括《诗》《书》

外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 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 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洛克 B.弥尔顿 C.培根 D.裴斯泰洛齐 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 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 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 A.道德教育 B.要素教育 C.自然教育 D.智育教育 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最新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浙江2002年1月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以_________为纲。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_________的主张。 3.科举制度中,考生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反映梁启超儿童教育和女子教育思想的论著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二所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_________和陶行知创办的_________。 6.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二种形式。 7.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行。 8.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是_________。 9.赫尔巴特确定的教学过程四阶段是明了阶段、联想阶段和_________阶段、______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 )。A.明人伦B.明明德C.亲民D.止于至善 2.学田制首创于( )A.汉代B.唐朝C.宋代 D.明朝 3.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4.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守仁 5.洋务留学教育中共派遣留欧学生6批计约130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 )。 A.京师同文馆 B.北洋水师学堂 C.江南水师学堂 D.福建船政学堂 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昆体良 7.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应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徒式教育 8.授权郡和郡级市议会建立起地方教育当局的法案是( )。 A.1870年《初等教育法》 B.费舍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9."斯宾斯报告"的中心议题是改革(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0.二战后美国颁布的最重要的教育大法是( )。 A.《中小学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康南特的21条建 D.《国防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1.明代钦定的学校教科书有( )。 A.《论语集注》 B.《四书集注》 C.《四书大全》 D.《五经大全》 E.《性理大全》 2.属于中华儿童教育社出版的刊物是( )。 A.《儿童教育》 B.《学前教育》 C.《幼稚教育》 D.《幼教理论 E.《幼稚园地》 3.北欧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 )。A.唯多利诺B.伊拉斯谟C.拉伯雷D.弗杰里奥E.蒙田 4.1938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为美国中等教育提出的中心目的包括( )。 A.民主精神 B.自我实现 C.人的关系 D.经济效率 E.公民责任 5.蒙台梭利卓有成就的研究领域有( ) A.弱智儿童 B.初等各科教育 C.幼儿教育 D.中等教育结构 E.小学教学法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代码00464) 试卷一: 一、填空题 1、原始宗教活动是原始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祭祀、巫术等方面,接受风俗习惯和原始李益的教育,担任原始宗教的宣传、解释、执行等任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型。 2、《礼记》里记载,我国最早的教育机构是 3、是我国奴隶社会重要特点。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其教育内容是。 4、春秋中后期,私学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5、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是以私人创办为主,聚集大量图书,教案与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机构,从到清末,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6、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是、、茅山书院,起到过地方学校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 )的幼儿思想的形成标志着西方近代幼儿教育理论开始从教育理论体系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福禄倍儿B.斯宾塞 C.赫尔巴特D.柏拉图 2.“刺激——行为”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B.桑代克 C.蒙田D.洛克 3.英国在教育领导体制上采用的方式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方式B.中央集权 C.地方自治D.学校自治 4.古罗马时期昆体良人指出教育的作用应当以()为基础,尊重受教育者个性差异和年龄差异【】A.知识B.感知C.事实D.自然本性 5.孔子运用启发式教案的主要方法是【】A.善言B.类比、比喻 C.列举D.设问 1 / 5 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A.北洋水师学堂B.上海电报学堂C.京师同文馆D.广州同文馆 7..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复兴【】A.古希腊、罗马的文化B.希腊的文化 C.英国的文化D..北欧的文化 8.前苏联著名幼儿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主张要把儿童培养成为【】A.集体主义者B.个人主义者C.理想主义者D.社会主义者 9.古希腊非常重视女子教育的城邦国家是【】A.雅典B.斯巴达 C.罗马D.古埃及 10.亚里斯多德教育理论的核心是【】 A.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教育目的不是为职业做准备,而是促进人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

全国2016年1、4、7、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1、4、7、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C )上2-19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六经 2.春秋末期学术扩散到民间的主要原因是( B )上3-25 A.学术官守 B.士阶层的崛起 C.官学不修 D.王室内部斗争 3.以下诸子中,最早创办私学的是( A )上3-31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D )上3-43 A.孝 B.礼 C.忠 D.仁 5.综观中国封建社会,其文教政策基本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C )上4-72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首倡者是( C )上4-74 A.汉武帝 B.公孙弘 C.董仲舒 D.王充 7.元代书院在管理上的主要变化是( D )上4-99 A.具有民族特色 B.管理松弛 C.八股文 D.出现官学化倾向 8.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B )上5-151 A.性即理 B.心即理

C.即物穷理 D.天理 9.《劝学篇》的作者是( C )上6-197 A.冯桂芬 B.沈寿康 C.张之洞 D.孙家鼐 10.“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确定于( B )上7-208 A.洋务运动时期 B.晚清“新政”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1.古希腊非常重视女子教育的城邦国家是( B )下1-286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古埃及 12.亚里士多德提出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C )下1-299 A.心理学 B.逻辑学 C.灵魂说 D.哲学 13.在西欧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儿童10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为( C )下2-312 A.3—5年 B.5—8年 C.8—10年 D.10—15年 14.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经典著作是( C )下3-330 A.《论学究气》 B.《愚人颂》 C.《巨人传》 D.《散文集》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非国教派教师创办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是( A )下4-344 A.“学园” B.“文法学校” C.“公学” D.“所罗门宫” 16.美国最早的研究型大学是1876年创办的( D )下4-376 A.哈佛大学 B.耶鲁大学 C.哥伦比亚大学 D.霍普金斯大学 17.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 D )下5-383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母育学校》 D.《大教学论》 18.英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中,初等教育阶段进入幼儿学校的年龄是( C )下6-445 A.3—5岁 B.4—6岁 C.5—7岁 D.6—8岁

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

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 试卷一 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 A家庭教育 B宫廷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的,这种伦理道德的基础是: A勤俭 B诚实 C守信 D孝悌 3 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产生在: A商代 B西周 C汉代 D 唐代 4 我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 A《小儿语》 B《蒙求》 C《三字经》 D《急就篇》 5 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C《壬戌学制》 D《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6 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颁布后出现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A京师第一蒙养院 B湖北幼稚园 C福州幼稚园 D湖南蒙养院 7在《大同书》中康有为为了实现“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构想而设计的教育体系是: A“公养”、“公育” B绅士教育 C平民化教育 D义务教育 8 规定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的《壬戌学制》颁布的时间是: A 1904年 B 1922年 C 1936年 D 1950年 9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是: A厦门集美幼稚园 B北京香山慈幼院 C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D上海大同幼稚院

10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倡者是: A陈嘉庚 B陶行知 C陈淑华 D张克勤 1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的提出者是: A蔡元培 B陈嘉庚 C张宗麟 D杨贤江 12陶行知办幼稚师范教育采用的具有特色的方法是: A研讨法 B见习法 C讲 授法 D艺友制 13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的刊物是: A《活教育》 B《幼稚教育》 C《初等教育界》 D《小学教师》 14 1951年教 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提出的当前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是: A各级师范教育并存 B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 C正规师范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 D综合大学创办教育学院 15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 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的是: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育法》 D《幼儿园工作规程》 16古代社会幼儿教育完全为培养宗教意识而展开的国家是: A古印度 B斯巴达 C雅典 D古埃及 17斯巴达幼儿教育的特点是重视: A军事体育 B生活常规 C道德教育 D知识教育 18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优生优育问题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伊拉斯谟斯 19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伊拉斯谟斯 20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论述人道化和个性化幼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中外教育简史(0464)思考题论述题新

思考题 上卷中国教育简史 第一编 第一章: 1.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是什么?答: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一、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 二、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三、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一、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三、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四、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第二章: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的变化?P15。答:开端于夏代,发展于商代。 夏代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奴隶制学校教育的萌芽,是这个开端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有庠、校、序。商代是发展时期,除了习武、敬神外,习礼、习书、习算也是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内容更趋于分化、独立,并出现了新的学校形式,除庠、校、序,又出现了“瞽宗”这种学校形式。 (明人伦、习武、习礼教育是夏商教育的主要内容。西周是中国奴隶制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 2.西周“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有何特征?P19。 (“学在官府”主要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教育状况?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核心,这种教育的特点是: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官师一体,政教不分。西周学校(西周的官学系统)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教育内容以六艺为纲: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以礼、乐、射、御为重点,小学以书、数为重点。 “学在官府”完成了从原始教育向专门的学校教育的过渡。 3.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P20。答: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和“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课程。 礼是大学中的重要课程,乐是综合艺术课,射、御是军事训练课,书、数是基础文化课:书指文字,数指计算、算法。 第三章: 思考题:1.与西周官学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其一,社会基础不同。西周官学是建立在土地国有的经济基础和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础上的。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和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在内的阶级联盟基础上的。 其二,管理制度不同。官学是由国家政权机关主办的,以“学在官府”为其主要特征,在管理上是“官师一体”、“政教结合”。私学是由私家根据社会需要或个人需要设立的,以“学在四夷”为主要特征,政教分设。 其三,施教对象不同。官学的入学受到贵族身份的限制,垄断了受教育的权力。私学的入学则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面向平民。 其四,教育内容与方式的不同。西周官学内容:局限于传统的“六艺”,灌输的是奴隶制政治观念和道德思想。方式:场所固定,有相应的基本设施,制度规范化。私学内容:思想自由,突破了传统的“六艺”教育,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想,以及新的知识技能。方式:不固定场所,以教师为中心,流动性较强,设备简单,具较大灵活性。 应用:简析私学兴起的作用和意义。P31。 答:私学的兴起,发端于春秋中后期,学术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是其最直接的因素。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私学。私学是学术平民化、知识普及化的开端。私学的兴起,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地主阶级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的人才、新的思想理论来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他们成了 促进私学发展的社会力量。私学代 替官学,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 变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私学 依靠自由办学、自由讲学、自由竞 争来发展教育事业,不仅符合历史 潮流,也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纪 元。 思考题:2、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 么?(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P46) P34~46。 答:孔子主要从政治、经济、军事、 法律的关系以及教育与人的发展 的关系这两方面论述。以教育为根 本。其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为政以德”,认为教育工作本身 就是一种政治工作。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实质及 意义。) 孔子创办私学后,实行“有教无 类”,招收学生不分贵贱、贫富、 等级、国别和种族。打破了“王官 之学”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 开创了平民讲学之风。 教学方法:1.启发诱导:做到“举 一反三”。孔子的启发式仍是比较 原始、简单的“原型启发”用的主 要是类比与比喻。 2.因材施教: 孔子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 了如指掌,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3.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4.谦虚诚实:要 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树立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应用:如何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在中 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关于孔子教育思想在历史上的 总结: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 家和教育家。他将道德教育居于重 要地位。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 方针,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 化教育下移到平民,提倡“学而优 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 备了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 整理,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 系的基础,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 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他的 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 都揭示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总 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 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 贵的教育遗产。 3.墨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什 么?P47。 答:墨子,名翟(dí),鲁人。春秋 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墨 家学派创始人。一生主要活动是 “上说下教”,门下弟子众多,俨 然一个宗教政治团体。 墨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 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 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建立一个 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反对命定论比孔子更彻底。提出了 著名的“染丝说”,阐述了环境和 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 主张教育要培养“贤士”,由于“贤 士”的主要品德是“兼爱”,故亦 称“兼士”。内容:除了以“兼爱” 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墨子还注意对 自然科学、生产技能、军事知识等 技能的训练。墨家的自然科学有很 高造诣;涉及数学、光学、声学、 力学,其中以光学最为出色的部 分。教育内容论中,还包括“辩乎 言谈”方面的训练,即思维方法的 教育,目的在于锻炼论辩能力。墨 子教育内容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 教育上。 应用:试比较孟荀教育作用论的异 同。 4.在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方面,孟 子和荀子各持什么观点(孟子、荀 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异同)? 答:共同点:两者都重视教育在社 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都认 为培养统治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 标。并都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内容 的重要方面。孟子主张的教育目的 是“明人伦”,与荀子要求教育培 养能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两 者是不冲突的;而荀子整理的“五 经”与孟子“孝悌”的教育内容更 是一脉相承。 不同点:孟子从“性善论”出发, 认为教育作用在于“求放心”,即 找回散失的本心,发扬天赋的“善 端”。荀子则从“性恶论”出发, 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即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影响, 改造人类与生俱来的恶性。在教育 思想上:孟子主张“内发”,荀子 倾向“外铄”,孟子唯心主义倾向 较重,荀子强调学要落到实践上, 具唯物主义思想。 5.《大学》中的教育思想。P65。 答:是《礼记》中儒家学者论述“大 学之道”的一篇论文,提出的教育 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亦称为“三 纲领”。《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是“明明德”,使人们先天善性得 到恢复发扬,达到修己目的,是孟 子性善论观点。第二个目标是“亲 民”,即推行德治与仁政。《大学》 最高目标是“至善”。 为实现三个目标,提出了八个步 骤,或称“八条目”: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大学》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要服从 于封建道德和政治,因此为历代封 建统治者所推崇,宋以后,被收入 《四书》,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 科书。 6.《学记》中的教育思想。P67。 答:《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 篇教育论著。其论述的教育思想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作用与目的:作用在于: 服务政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 为先”以及“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的思想。目的在于: 1.培养具有“建国君民”能力的统 治者。 2.要“化民成俗”,把人 民教化成“安分守己”的顺民。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以托古 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 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三、教育教学原则:《学记》在 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 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 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 应用:试分析和评价《学记》中关 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答:1、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 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 密联系的,互相促进的。2、尊 师重道。《学记》明确指出了“师 严而道尊”的思想。3、藏息相 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 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 互促进。4、豫时孙摩。《学记》 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 失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 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 重要规律。5、启发诱导。《学记》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思 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 式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 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 抑,开而弗达。6、长善救失。 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 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 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 他人的长处。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 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 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 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试比较孔子与《学记》关于启发式 教学的思想。 答:孔子注重启发的时机,提出 举一反三的启发方式,激发学生主 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了解学生的认 知规律和心理状态,来达到因材施 教的效果。 《学记》对启发式原则作了较全面 的理论阐述,将启发式原则表述为 “喻”,所谓“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 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 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第二编 第四章: 应用: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主 要特点,简要分析评价之。 (简述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主要 特点。)P72。 答: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 封建社会确立,至1840年鸦片战 争,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2000多 年。在此期间,法家、道家、儒家 思想都曾作为政策的指导思想起 过重要作用。但自西汉武帝采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 后,儒家思想基本处于主体地位, 多数朝代奉行“尊孔崇儒”的文教 政策,以“明人伦”为最终目的, 维护封建帝王统治。 一、秦朝奉行法家教育思想及 维护集权统一的文教政策。 二、汉代确立实施“独尊儒术”的 文教政策。 三、魏晋兴起“玄学”,儒学地位 下降,文化教育多元化,无法形成 统一的文教政策。 四、隋唐确立“尊崇儒术”的文教 政策,兼佛重道。 五、宋朝推行儒、释、道三教融合 的政策,南宋朱熹总结后产生了理 学。元代采用武力镇压和民族歧视 政策的同时,采用“遵用汉法”政 策,以理学为官方统治思想, 六、明清推崇程朱理学,明朝首创 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 思考题:1、试述汉代“独尊儒术” 的政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P74-75。 答:汉武帝继位后,谋求政治、经 济和思想上的大一统。肯定了董仲 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其主张的出发点在于加强 专制集权,使皇权达到至高无上的 地位。把“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 的原始儒学改造成夹杂大量迷信 成分的神学化儒学。建元五年(前 136年),西汉政府决定专置五经 博士,从而结束了延设百家博士的 局面,确定儒学独尊政策,以儒术 为指导思想,培养人才,对民教化。 自此,儒家学派所宣扬的诗、书、 礼、易、春秋等典籍被尊崇为 “经”,不仅学校以经学为教材, 实行“尊孔读经”;从皇帝到地 方官员都会讲经。儒家学说思想之 所以能取得独尊的地位,除了当时 客观需要的原因外,也还有其自身 的原因。这就是儒家在政治上宣扬 贵秩序、扶阳抑阴、尊君抑民;在 经济上鼓吹先富后教、为民制产、 强本节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不仅对汉代的教育,而且对汉以后 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都有极大的 影响作用。 第一,实行“独尊儒术”的结果, 推动了汉代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汉代的学校教育,实质上就是经学 教育。统治阶级为了扩大儒术的影 响,大力兴办学经的学校,选拔经 学教师,出版经学书籍,增加学生 名额。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了我国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 为封建制学校体系的确立奠定了 基础。 第二,实行“独尊儒术”的结果, 确立了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一般 情况下,汉王朝选拔官吏有两种途 径:一是从太学生中挑选;二是从 地方官吏中晋升。无论哪种途径, 均以通晓儒经为标准。 总之,汉代实行“独尊儒术” 的结果,无论对养士还是选士均有 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四句 话加以概括:兴官学以养士,重选 举以取士,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 选儒生。可见,“独尊儒术”政策 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思考题:论述汉代确立"独尊儒术" 文教政策的过程。 答:(1)汉初实施黄老之学的文教政 策。 (2)汉武帝即位后出于转变无 为政治为有为政治的需要,要求建 立一种新的政治指导思想。 (3)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的"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适应了政 治法纪大一统的要求。 (4)汉武帝于建元元年接纳董 仲舒建议,独尊儒术成为国家政治 指导思想和文化教育政策。 思考题:2、魏晋时期儒学的演变 以及教育理论多元化对教育制度 发展的影响。P75。 答:魏晋南北朝,诸方割据,南北 对峙(zhì),朝代交迭(dié)频繁, 无法形成统一的文教政策。魏晋时 期形成士族制度,采用“九品中正” 制严格控制仕途。在思想上儒学的 仁义礼法不再适用,只有代表没落 贵族的老庄哲学能满足。正始年间 (240~249)经何晏yàn和王弼bi 的研习,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得以 结合,形成儒道兼综的新学“玄 学”。这意味着教育思想的发展, 冲破了汉代经学的束缚,出现了一 个多元化的时代,为各地区民族和 学派间的文化教育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出现了国子学、四门学、 书学、律学、医学以及文学、史学、 玄学等多种形式的官学。儒家经学 虽然失去了独尊地位,作用有所下 降,但在政治上仍有它的重要作 用,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主要还是 经学,但内容由汉代的注重章句训 话变为注重义理,而称为“魏晋经 学”,实质上成为了儒、道、佛混 合的经学。 思考题:3、宋明时期儒学的演变 以及理学的作用和影响。 P77-78。 答:宋代在儒学发展历程中,产生 了理学。宋王朝统治者推行儒、释、 道三教融合,为儒学改造和发展提 出了新的方向。周敦颐首先提出吸 收佛、道入儒学的理论,把佛道二 教的禁欲主义和服从封建纲常的 教条结合起来,要求人们即做一个 忠臣孝子,又要具有安贫乐道、清 心寡欲的精神境界,成为理学的开 端。经过张载、程颢(hào)、程 颐的发展,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南 宋朱熹总结完成了我国封建社会 后期特定的官方哲学-理学的体 系。 明清时期统治者都竭力推崇程朱 理学,把它作为思想、文化、教育 领域的统治思想。明成祖永乐十三 年(1415年)命翰林学士胡广等编 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 《理性大全》颁行天下,作为钦定 的学校教科书。明王朝在推崇程朱 理学的同时,还首创八股取士,从 “五经”和“四书”中命题,以八 股制义为定式,“代圣人立言”, 并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 思考题:4、历代中央官学的基本 设置、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P81。 答: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建立太 学,这是封建中央官学之始。汉代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 制度的建立。汉代太学的建立兴 办,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两位儒 家学者。 汉代官学,除太学外,还创立了宫 邸学,也称“四姓小侯学”,是为 贵族子弟开设的贵胄学校,创建于 东汉明帝永年平九年(66年)。内 容以《孝经》为主,兼及《尚书》 等儒学。汉灵帝和元年(178年) 创置鸿都门学,因校址在洛阳鸿都 门而取此名,这所学校实际是宦官 和官僚集团政治斗争的产物,是宦 官为对抗太学生的反抗而另立的 一所官学。内容是学习辞赋、小说、 尺牍、绘画、书法,意在对抗太学 的经学。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专门的文艺大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 的官学:1.西晋初立国子学。门阀 士族为享有特权而建立。 2.专门 学校的产生。“独尊儒术”逐渐 被“儒释道”并行的局面所代替。 隋文帝创设了管理中央官学的专 门机构国子监,下设五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 学。P83。 简答题:唐代中央官学监属“六学” 及旁系“二馆”的名称。P83。 答:监属“六学”:国子学、太学、 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3分)。 旁系“二馆”:“崇文馆、弘文 馆”(2分)。 官学制度的特点:1.等级性逐渐放 宽,教育对象有所扩大。 2.官学 形式有所发展。 3.学校管理和教 学制度有所健全和改进。 4.学校 成为科举的附庸。 应用:汉代、唐代中央官学兴盛的 原因。 答:汉代中央官学:为了巩固中央 集权统治和培养适应政治需求的 人才,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实 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建立 太学,这是封建中央官学之始。汉 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 学制度的建立。汉代太学的建立兴 办,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两位儒 家学者。 唐代中央官学:唐初至中叶,是我 国封建社会“盛世”教育事业得到 空前发展,官学不仅吸取了汉代以 来所有官学形式,而且有所创造和 革新,学制系统相当完备,各科各 学校的教育制度和教学计划非常 具体细密。 思考题:5、历代地方官学的基本 设置、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P85。 答:一、两汉时期的地方官学:中 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自汉代开 始设立。平帝原始三年始建立了地 方学校制度,规定郡国曰学,县、 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 序,学校置经师1人。序庠置孝经 师1人。所习内容为儒家经典。东 汉时期,官学私学交织发展,形成 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景象。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官学: 由于战乱,造成官学或兴或废。 三、隋唐时期的地方官学:隋代立 国较短,隋文帝和隋炀帝虽设庠序 郡县之学,却“空有建学之名,而 无弘道之实”。唐代教育事业得到 空前发展,地方官学除在府州和县 设有由长史管辖的儒学外,还设有 直辖太医署的府州医学,直辖于中 央礼部下的词部的府州“崇玄学”。 崇玄学生徒令习《道德经》及《庄 子》、《列子》等。 四、宋辽金元时期的地方官学:宋 代地方官学只设州(府、军、监) 学和县学两级。宋代地方官学在学 校管理方面的特点:1.自神宗熙宁 四年起陆续设置诸路学官。 2.行 “三舍法”。本系王安石熙宁变法 改革太学的措施。 3.划拨学田, 保障经费。 4.地方官员重视兴学。 元代地方官学制度比较完备,在 路、府、州、县四级均设相应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