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记文言知识整理
洛阳牡丹记 基础知识

《洛阳牡丹记》基础知识一说明文知识的了解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说明文的阅读重点A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知晓所解说的事物和事理】B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C分析说明方法【明确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运用的恰当与否】D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谨、生动】3说明的方法的明确1.举例子2.作比较3.下定义4.列图表5.诠释法6.打比方7.摹状貌8.引资料9.分类别10.列数字二欧阳修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1基本常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2文学主张欧阳修是北宋论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
大力倡导古文,主张文章明道、致用,并奖掖、提拔后进,唐宋八大散文家中宋代五位大家都出自他的门下。
在散文、诗歌创作和史传编写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以散文创作造诣最高。
他的《醉翁亭记》、《乐亭记》、《泷冈阡表》、《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都是传世佳作。
他独撰《新五代史》、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著《集左录跋尾》十卷,再创金石学的风气。
有《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以文为诗”。
通俗流畅。
古体诗有的显得诗味不浓,但部分近体诗却比兴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隽永。
在内容上,他的诗有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且时有新见,后人集录成书,称为《六一诗话》。
3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洛阳牡丹记

简介
简介
洛阳牡丹记其后则曰叙事、宫禁、贵家、寺观、府署、元白诗、讥鄙、吴蜀、诗集、记异、杂记、本朝、双 头花、进花、丁晋公续花谱,凡十六门,万馀言。後有梅尧臣跋。其妄尤甚,盖出假托云云。据此,是宋时尚别 有一本。《宋史·艺文志》以《牡丹谱》著录而不称《牡丹记》。
著录
著录
《通志·艺文略》“种艺门”著录。《通考》、《宋史·艺文志》都只作《牡丹谱》,清陆心源《皕宋楼藏 书志》载本书宋刊本书名确有“洛阳”二字。
内容
内容
全文约2700余字,分三篇。一曰“花品叙”,列出牡丹品种24个。指出牡丹在中国生长的地域,认为“出 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二曰“花释名”,解说花名由来:“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族其所异者 而志之”。列举了各品种的来历和主要的形态特征,说珍贵的品种姚黄、魏花被尊之为花王、花后、花型已有单 叶型(单瓣)、千叶型(重瓣)的区分,花色已有黄、肉红、深红、浅红、朱、砂红、白、紫、先白后红等。并 记述了牡丹由药用本草扩展为花卉观赏的历程。三曰“风俗记”,记述洛阳人赏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的 方法;并说为将花王送到开封供皇帝欣赏,采用了竹笼里衬菜叶及蜡封花蒂的技术。
源流
源流
在欧阳修之后,宋代浙江鄞县人周师厚也写过一部有关洛阳牡丹增补。中国古代牡丹书还有宋代张邦基《陈州牡丹记》、陆游《天彭牡丹谱》,明代薛凤翔 《牡丹八书》、《亳州牡丹史》,清代钮琇撰《亳州牡丹述》,清代余鹏年《曹州牡丹谱》等。
版本
版本
本书流传极广,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墨海金壶》、《香艳丛书》和《丛书集成》 等十余种版本。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洛阳牡丹(11张)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一零零七~一零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 八年(一零三零)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零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 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零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 (一零四零),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零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 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 零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零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 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零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 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洛阳牡丹记_作者_翻译_字词 共57页

积累字词
芍药 绯桃 磅礴 瘿木 美恶隔并
旌其所异者 潜溪绯一擫红鹤翎红 莲
花萼 魏仁溥 樵者 十数缗 鬻其园 荆棘 游遨 幄帟 衙校 花蒂 畦塍 斫 棠棣 藉覆 山篦子 檀心 笙歌 蘸杀
积累字词
• 芍(sháo)药 绯(fēi)桃
磅(páng)礴(bó)
• 瘿(yǐng)木 美恶(è)隔并 旌(jīng)其所异
• 檀(tán)心 笙(shēng)歌 蘸(zhàn)杀
检查字词
•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鬻文(yù) 绯红(fēi) 记载(zài) 惆怅(chàng)
B、幄帟(wò) 罕见(hǎn) 数缗(mín) 旌旗(jīng)
C、花萼(è) 慰藉(jí) 斧斫(zhuó) 畦塍(chéng)
检查文学常识
• 欧阳修,字_永__叔_,号_醉__翁_,晚年又号_六__一__居__士_ ,谥_文__忠_,是北__宋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史学家和诗人,与_唐__代的_韩__愈__、柳_宗__元_,_宋__ 代的苏洵、_苏__轼_、苏辙、王__安__石、曾巩合称 “唐_宋__八__大__家___”(指散文)。
• 潜(qián)溪绯 一擫(yè)红 鹤翎(líng)红
• 莲花萼(è) 魏仁溥(pǔ) 樵(qiáo)者
• 十数缗(mín) 鬻(yù)其园 荆(jīng)棘(jí)
• 游遨(áo) 幄帟(yì) 衙(yá)校(xiào)
• 花蒂(dì) 畦(qí)塍(chéng) 斫(zhuó)
• 棠棣(dì) 藉(jiè)覆 山篦(bì)子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 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 其间,是为六一。
57洛阳牡丹记翻译【北宋】欧阳修PPT课件

1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_永__叔_,号醉__翁__,晚年又号
_六_一__居__士__,谥_文__忠_,是北__宋_(朝代)政治家、 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_唐__代的_韩_愈___、 柳_宗__元_,_宋__代的苏洵、_苏_轼__、苏辙、王_安__石_、曾 巩合称“唐__宋_八__大__家___”(指散文)。
封花蒂,乃数日不落。 (10)洛人于寿安山中斫小栽子卖城中,谓之山篦
子。人家治地为畦塍种之,至秋乃接。姚黄一 接头直钱五千。
4
三、翻译句子
1、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 2、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
3、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
牡丹而可知也。
4、谢灵运言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今越花不及
8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一项是D A. 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B. 洛阳牡丹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著者 C.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D. 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
9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皆彼土之尤杰者
尤杰:最好、最优秀的
B.列第不出三已下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3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D )
皆彼土之尤杰者 千叶李、红郁李之类 其推于物也 说这多言洛阳于三河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于”字不相同 C.两个“之”字不相同,两个“于”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相同,两个“于”字也不相同
洛阳牡丹记

因为,介词
2、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1
相当于“而”,连 词
3、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没:3
凭借,介词
相当于“而”,连词 4、不宜限其中以自私:3 5、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 5 用,介词
6、延州红,以州著:5
因,介词
7、斫以卖魏氏:7 8、寺僧耕之以植桑麦:7 9、然未闻有以名著者8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 士,谥文忠,是北宋文学家、史 学家,吉州(今江西吉安)人。 景祐三年(1036)因同情范 仲淹遭贬,写信切责谏官方若讷 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 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 等职。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 州。回朝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 撰等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 事。
相当于“而”,连词 相当于“而”,连词 凭借,介词 用,介词
10、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10
1、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2
它,代词
2、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2 取独,助词 3、其爱重之如此:2
代词,代指牡丹花
4、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它方异:3
定后标志
5、又况天地之和气,宜遍被四方上下:3 6、及元气之病也,美恶隔并而不相和入:4 7、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 8、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6
2、是洛阳者,果天下第一也1:
3、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3
判断句 状语后置
4、接花工尤著者(谓之门园子)11: 定后后置
《洛阳牡丹记》原文由“花品 序”、“花释名”及“风俗记” 三部分组成。请判断课文各个段 落分别节选自原文的哪个部分。
1.论牡丹花,洛阳最佳
2.在洛阳城,牡丹最好 3.人说其美,凭借地气
洛阳牡丹记 作者 翻译 字词

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 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 皆若狂”“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惆怅 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 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元稹诗曰“莺涩余声 絮堕飞,牡丹花尽叶成丛” 。刘禹锡诗曰“唯 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正封诗云" 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色。"
积累字词
芍药 绯桃 旌其所异者 魏仁溥 樵者 游遨 衙校 藉覆 山篦子 磅礴 瘿木 美恶隔并 潜溪绯 鹤翎红 莲花萼 十数缗 鬻其园 荆棘 花蒂 畦塍 斫 棠棣 檀心 笙歌 蘸杀 幄帟
一擫红
积累字词
• • • • • • • • • 芍(shá o)药 绯(fēi)桃 磅(pá ng)礴(bó ) 瘿(yǐng)木 美恶(è )隔并 旌(jīng)其所异 潜(qiá n)溪绯 鹤翎(lí ng)红 莲花萼(è ) 魏仁溥(pǔ) 樵(qiá o)者 十数缗(mí n) 鬻(yù )其园 荆(jīng)棘(jí 游遨(á ) o) 衙(yá )校(xià 花蒂(dì o) ) 畦(qí )塍(ché ng) 斫(zhuó ) 棠棣(dì ) 藉(jiè )覆 山篦(bì )子 檀(tá n)心 笙(shēng)歌 蘸(zhà n)杀 幄帟(yì ) 一擫(yè )红
《洛阳牡丹记》参考资料

洛阳牡丹记欧阳修一、作家作品简介。
《洛阳牡丹记》共分为三篇。
一是花品叙,二是花释名,三是风俗记。
《宋史·艺文志》以《牡丹谱》著录而不称《牡丹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曾积极参与范仲淹等领导的庆历新政,后新政失败,被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在官场几经沉浮。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赞同韩愈“文从字顺”的观点,大力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的写法。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近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朋党论》、《醉翁亭记》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河,《归田录》、《笔记》是其代表作。
他的《六一诗话》则开创了“诗话”这种新体裁。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写得异常生动。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史学造诣深厚,他与宋祁等编撰了《新唐书》225卷,还独著了《新五代史》74卷,均具有重要史学价值。
他勤于收集,整理了周代至隋唐五代的上千件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撰了学术史上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著《集古录》。
苏东坡评价欧阳修之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给了他崇高而中肯的评价。
欧阳修故事三则:1.欧母画荻教子习字: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
欧阳修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
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
《牡丹谱记》全文-古籍

牡丹谱记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撰花品叙第一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
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
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
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
是洛阳者是天下之第一也。
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他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
曰某花云云,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
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
其爱重之如此。
说者多言洛阳于三河间古善地,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没,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此盖天地之中,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他方异。
予甚以为不然:夫洛阳于周所有之土,四方入贡道里,均乃九州之中,在天地昆仑旁礴之间,未必中也。
又况天地之和气宜遍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夫中与和者,有常之气其推于物也,亦宜为有常之形,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
及元气之病也,美恶隔并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
花之钟其美,与夫瘿木拥肿之钟其恶丑,好虽异而得一气之偏病,则均洛阳城围数十里,而诸县之花莫及城中者,出其境则不可植焉,岂又偏气之美者独聚此数十里之地乎?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
已凡物不常有而为害乎,人者曰灾不常有而徒可怪骇。
不为害者曰妖,语曰: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
此亦草木之妖,而万物之一怪也。
然比夫瘿木拥肿者,窃独钟其美而见幸于人焉。
余在洛阳四见春,天圣九年三月始至洛。
其至也晚,见其晚者。
明年会与友人梅圣俞游嵩山少室缑氏岭石唐山紫云洞,既还,不及见;又明年,有悼亡之戚,不暇见;又明年,以留守推官岁满解去,只见其蚤者。
是未尝见其极盛时。
然目之所瞩,已不胜其丽焉。
余居府中时,尝谒钱思公于双桂楼下,见一小屏立坐后,细书字满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余种。
”余时不暇读之,然余所经见而今人多称者,才三十许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牡丹记》文言知识整理
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州(今江西吉安)人。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之一。
北宋论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
他的《醉翁亭记》、《乐亭记》、《泷冈阡表》、《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都是传世佳作。
他独撰《新五代史》、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著《集左录跋尾》十卷,再创金石学的风气。
有《欧阳文忠公集》。
文言知识:
一、重点字音
黄芍(sháo)药
绯(fēi)桃
磅(páng)礴(bó)
旌(jīng)其所异者
潜(qián)溪
鹤翎(líng)红
莲花萼(è)
魏相仁溥(pǔ)家
樵(qiáo)者
鬻(yù)其园
荆(jīng)棘(jí)
游遨(áo)
花蒂(dì)
斫(zhuó)
二、重点实词
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充当
列第不出三已下位次
不能独立与洛花敌匹敌
不见齿提及,重视。
亦不敢自誉称赞,赞美
皆不减它出者不及
谓之果子花把……称作
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借
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没考察
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不顺
有常之气普遍的,一般的
其推于物也推及
花之钟其美积聚
斫以卖魏氏砍
鬻其园卖
牡丹初不载文字记载
然于花中不为高第等级
土人皆取以为薪柴火
计有若今之异者猜测,推想
彼必形于篇咏表现
士庶竞为游遨争相
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形成
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实,装满藉,以物垫衬。
覆,盖。
三、重点虚词
皆彼土之尤杰者全,都
不见齿被(被动句标志)
然虽越人即使
果天下之第一也果然,果真
但云“一丛千万朵”而已只,仅
城中无贵贱皆插花不分,不论
四、一词多义
者:
1.代词。
用在其他的词或短语后,构成名词性短语。
“的,的人” 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2。
代词。
放在数词后面。
“个,样”
例: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
3.代词。
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边,起停顿作用,引出判断。
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4.代词。
放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的时候”
例:夫颛臾者,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
5.代词。
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
“……的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词尾,相当于“然”。
例:言之,貌若甚威者。
7。
表示定语后置,有时与“之”搭配。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然
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然而,但是
予甚以为不然对,正确
虽负担者亦然这样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至牡丹则不名称名
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名词旗子这里是动词表明,显示皆志其异者标志(动)
人税十数钱交税,交钱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
东出青州向东
魏氏日收十数缗每天
岁遣衙校一员每年
(三)其他
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满,充实
六、特殊句式
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判断句)
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被动句)
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
(判断句)
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状语后置)
四方入贡道里均,乃九州之中(判断句)
夫中与和者,有常之气。
(判断句)
物之常者(定语后置)
姚黄者,千叶黄花(判断句)
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判断句)
姚氏居(于)白司马坡(省略句)
人有欲阅者(定语后置)
人有数其叶者(定语后置)
牡丹初不载(于)文字,唯以药载(于)《本草》(省略句)
土人皆取(之)以(之)为薪(省略句)
彼必形于篇咏(状语后置)
使(之于)马上不动摇(省略句)
接花工尤著者,谓之门园子(定语后置)
八、重点句(翻译)
1.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
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
2.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
其爱重之如此。
3.洛阳之俗,大抵好花。
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4.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使马上不动摇。
5.接花工尤著者谓之门园子。
豪家无不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