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两性在语言习得上的差异性分析

两性在语言习得上的差异性分析

两性在语言习得上的差异性分析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习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归结为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两性在语言习得上的差异,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一话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用词差异性别对语言表达方式有一定影响。

一般而言,男性倾向于使用更直接、简洁的语言,注重叙述事实、陈述观点和解决问题。

而女性更注重细节,倾向于使用更多的修饰词和情感词汇。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口语中,也反映在书面表达中。

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简单明了的语句,而女性则更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二、交流目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在交流目的上存在明显差异。

男性倾向于通过交流来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而女性更注重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和共鸣,倾向于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这一差异表现在对话中的语言聚焦点上,男性更关注事实、理论和实用性,而女性更注重细节、情感和共鸣。

三、语言风格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语言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通常情况下,男性倾向于更直接、果断和竞争性的语言风格。

他们会使用权威性词汇和肯定语气,以显示自己的决断力和自信心。

而女性更注重维持社交关系和和谐气氛,倾向于使用更委婉、温和和婉转的语言风格。

四、表达方式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男性在表达意见和观点时常常采用“我认为”、“我觉得”等个人主观表达方式。

而女性倾向于使用一种更间接、更礼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常常使用“也许”、“可能”等词语以示委婉。

五、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性别对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

男性更倾向于使用行为性动词和形容词,强调实际行动和结果,而女性更善于运用描写性动词和形容词,注重过程和详细描述。

六、语音和发音差异虽然男性和女性的语音和发音存在一些差异,但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

一般而言,男性的声音在频率和音量上更低沉,女性的声音则更高亢和柔美。

但这种差异并不是绝对的,还会受到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男女差异对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

男女差异对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

男女差异对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语言学习是一个人类普遍需要面对的挑战。

然而,研究表明男女在语言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男女在语言学习中的差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对此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男女在语言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男女在语言学习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研究发现,女性更倾向于采用交流式学习策略,更注重语言的应用和沟通,而男性则更偏向于采用结构式学习策略,更注重语言的规则和逻辑。

这种差异在语言学习中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女性通过交流式学习策略,更容易获得实际语言运用的经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而男性通过结构式学习策略,更加注重规则和逻辑,有利于记忆和掌握语言的结构。

二、男女在语言神经系统发展上的差异男女在语言神经系统的发展上也存在差异,这对语言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女性的语言神经系统在大脑中的连接较男性更好,这使得女性在学习语言时更具优势。

女性的语言神经系统更加发达,使得她们在词汇记忆、语音感知和语法掌握等方面更加敏感。

这使得女性在语言学习中更容易记忆单词、发音准确和掌握语法规则。

三、男女在情感因素上的差异语言学习涉及到情感因素,而男女在情感上存在差异,这也影响了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研究发现,女性在学习语言时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情绪的表达,而男性则更注重目标的实现和结果的评估。

女性在学习语言时更容易投入情感,从而更容易与语言建立情感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而男性则更注重目标的达成,更倾向于以结果为导向,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语言时更加注重实际的进展和成果。

结论综上所述,男女差异对语言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男女在语言学习策略、语言神经系统发展和情感因素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具有不同的优势。

对于女性而言,她们更容易通过交流式学习策略获得实际语言运用经验,并通过发达的语言神经系统提升口语和语法掌握能力。

而男性则更注重规则和逻辑,在语言学习中更加注重语言结构的掌握。

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教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习得的效果不尽相同,其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动机、性格、态度、焦虑、自信等方面。

以两名来华学习汉语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在中国计量学院的学习情况为例,并借鉴已有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探究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为优化第二语言习得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二语习得;心理学;个体差异语言是一种具有地域性、族群性的上层建筑。

人类在突破所在地域或族群时就必须弃用原已掌握的第一语言,即母语。

转而学习第二语言,及第二语言的习得。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第二语言的习得的效果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是其中的一个。

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汉语的习得亦是如此。

本文试图以两名来自土库曼斯坦零起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和成效为例,分析他们两人的个体差异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时间为40个课时,持续一个学期,主要学习内容是汉语语音和实用汉语口语,他们在汉语习得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由于两位留学生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焦虑程度等方面差别较大,所以呈现在学习效果上,也有相对应的差别。

一、个体差异及其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在汉语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汉语学习者也存在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程度等焦虑程度。

笔者将从性格、动机、态度和焦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个体差异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性格Personality这里主要指内向型性格(Introvert Personality)与外向型性格(Extrovert Personality)的差异。

一般认为,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效果较好,因为这类学习者拥有开朗、热情、敢于尝试或者冒险、乐于且善于与人交流的特质,能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这对于接受和学习第二语言是十分有利的。

性别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创始人克拉申(S.D.Krashen)等人的观点,提高第二语言能力,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习得和学习。

习得属于下意识的过程,它类似与孩童学习母语,习得者将注意力放在了语言信息的传递方面自然而然的学会了第二语言。

但是,除了习得,我们还需要学习第二语言中的语法句法以便于我们能够准确无误的运用第二语言,这使得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不单单要“天才般的技巧习得”,还需要学习。

但是,影响我们习得第二语言的因素有很多种,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性格特征、情感迁移、教学方法、年龄差异、本族语、还有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只讨论男女间性别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早在1991年Labov就在自己的论文中,由男女性别的不同提出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1)在稳定的语言环境中,男性使用非标准语言的形式频率高于女性;(2)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时候,女性使用新兴词语的频率就远远高于男性了。

这两相互矛盾的语言原则之所以显得相互矛盾是因为在语言原则上,新兴的词语应该实属不规则的。

实质上,女性的语言使用句法是比男性更为严谨的。

这样的矛盾产生是因为女性高度的情感语言感知力,所以她们会把最新的语言词语带入人们交流的过程中去。

而且,一旦女性意识到这些词语开始转变,她们就会很快地修整自己正在使用的语言句法及词语。

这样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往往比男性学习的更快。

从这样两个原则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得知男女性在语言学习与使用上是存在差异的。

1认知能力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从现代医学上来说,第二语言的习得能力是与人们的认知能力有关的,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在身体机能上首先取决于人类对语言的辨知能力,而人类性别的差异性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学习新语言的速度。

在认知发展和研究史上现在最受关注的问题是人类心智研究究竟是由于各种男女性之间的先天特异模块加上大脑功能(神经中央处理器的运作)所组成,还是由大脑内部的一般学习机制所构成的。

学习者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

学习者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

论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摘要] 近50年以来,第二语言习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关注。

随着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学者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颇感兴趣。

二语习得的过程涉及了许多相关因素,其中学习者个人因素特别受人瞩目。

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效果不同,与学习者自身存在的个人差异有相当大的关系。

本文将从学习者的智力、年龄、性格、习惯和情感因素共五个方面来论证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何影响。

[关键词] 个人差异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是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聚焦于第二语言习得,因此二语习得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二语习得不仅与语言学有关,还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二语习得的研究呈跨学科、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的获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者的个人差异以及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涉及的许多相关因素,既有外部因素(external factors),即社会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民族等)、语言输入及其与语言习得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有学习者内部因素(internal factors),尤其是学习者的个人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个人差异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一、智力因素;二、年龄;三、性格;四、习惯;五、情感因素。

一、智力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智力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这是所有研究者已经达成的共识。

这里所说的智力,并非单指平常用智力考试测试出来的成绩,而是指学习的潜在能力,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之为学习语言的天赋。

虽然智力对外语学习有影响,但是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arrol和sapon(1959)两位研究者认为智力有三个部分组成;一、语音编码能力,即接受和记忆新语音的能力;二、语法敏感度,即个人对语句中的句法知识的认识;三、归纳能力,即对语言中的语法和语义之差异与相似的认识。

性别差异对语言处理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语言处理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语言处理的影响在人类社会中,性别差异一直存在,并对各个层面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包括语言处理。

本文将探讨性别在语言处理方面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1. 性别差异对语言表达的方式有哪些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表达上往往存在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以下几个方面:a) 词汇选择:男性和女性在选择词汇时有所不同。

比如,在描述感情时,女性往往更善于使用形容词和副词,通过细腻的词汇表达出对某人或某事的喜爱或不满。

而男性则更偏向于使用简洁且直接的词汇。

b) 语气和语调:女性在语言表达中更注重语气和语调的变化,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传递情感和态度。

而男性则更倾向于通过逻辑和事实陈述观点,并不太注重声调的变化。

c) 非语言表达:除了语言表达外,男性和女性在非语言表达上也存在差异。

比如,女性更擅长运用面部表情和手势来补充语言表达,而男性则更注重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表达。

2. 为什么会有性别差异对语言处理的影响?这些差异究竟源自何处?以下是可能的原因:a) 社会文化因素:性别差异在语言处理上的反映一定程度上来自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期望和对性别的认知不同,进而影响到他们在语言上的表达方式。

b) 生物学差异:生物学因素也会对语言处理造成影响。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大脑解剖和功能上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对语言处理的方式。

c) 教育和环境:教育和环境同样对性别差异产生重要影响。

早期的性别教育和社会环境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塑造会影响到他们在语言处理方面的差异。

3. 如何减少性别差异对语言处理的影响?减少性别差异对语言处理的影响是促进性别平等和促进良好交流的重要一步。

以下是几点建议:a) 提倡性别平等意识:教育和社会机构应该致力于提倡性别平等意识,强调男女平等,避免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

b) 培养综合性别表达能力:教育和培训应注重培养男性和女性的综合性别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跨越性别界限,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方式。

社会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性别差异与二语习得能力的关系研究

社会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性别差异与二语习得能力的关系研究
女 92 9 8 .0O 7 o 1
1 .7 4 5 3 28
1 . 12 2 9 34
.93 4 33
.1O 4 00
男 9 1 7
3 .6 2 87 4
66 8 1 .5 6
65 69 .9 6
.1 6 2 39
.04 2 95
女 9 2 9 4 .0 8 3 11
本 文主要探 讨独立 学院非英 语专业学 生性别差异与二
语 习得能力之 间的关系 。具体 研究 问题 如下 : 一 , 第 独立学 院非英语专业 不 同性别 的大 学生 在语 言技 能各个 方面 ( 听 力、 阅读 、 写作 、 综合 能力 ) 有哪些优劣势?第 二 , 独立学 院非 英语专业大学生大学 英语 四级统 考成绩是 否在性别 方面表
月大学英语 全国四级 统考的成绩为分析指标 , 采用定量分析 的方法 , 考察性别差异对二语 习得 能力的影响。通过全国四 级统考的分项成绩从语言各项技能如听力、 阅读理解、 写作 表达以及综合能力等各方面展开研究, 以填补国内在此方面 的研究 匮乏 。
3 研究方法
3 1 研 究 问题 .
人 交往 ( o s18 ) H l ,9 9 。近 十年来人们对 这一研究领 域的兴 me 趣较 为浓厚 , 而且 取得 了一 定 的进 展。本 文试 图从社会 心
理 语言学视 角下开展一 项独 立学 院非英 语 专业 大学生性 别 差 异与二语 习得 能力关 系的实证性研究 。
2 文 献 回 顾
5 .3 2 6 5 43
19 19 .4 8
17 46 .99
笔者将所 收集 的数据进行整理 , 自 将 变量 ( 性别 ) 定义为 数值 1 2输 入计算 机 , 、 因变 量为 四级 总分 以及各 分项成 绩 ( 听力 分 数 、 阅读 分 数 、 作 分 数 、 合 测 试 分 数 ) 利 用 写 综 , SS1. P S7 0统计 软件 中的独立样本 T检验得到 以下分析结 果。 从表 1 中的平均值可 以看 出, 男生在 四级总成绩 以及各 分项 成绩方面均低于女生 。女生 的 四级 总分平均 为4 12 9 , 6 . 18 男 生为3 52 7 , 9 .2 6 相差将 近 6 7分 。女 生在 听力技 能 上 的得分 为14 8 8 , 6 .3 7 男生仅为1 85 1 , 3 .3 4 平均 值相 差 2 6分 左右 。男 女生在阅读 上 的分数 分别 为 1385 , 628 ; 作 成绩 4 .1 1 .72 写 7 6

初探性别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初探性别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初探性别对二语习得的影响:1006-026X〔20XX〕03-0000-01��1.引言�总体来说,女孩们在学习外语方面比男孩们要快而且获得的成果要高。

各方面的外语评估测试结果对此能做出最有利的说明。

至今为止,很多学者针对男女在二语习得上的差异做出了大量的讨论。

例如,Burstll(1975)对6000名8岁的二语初学者进行了法语学习的长时间的讨论。

她的调查结果显示女孩们在全部的成果测试中都明显的高于男孩们。

此外,Boyle(1987)也对490名〔其中257男,233女〕在香XX深造的ZG大学生的调查发觉,女生在十项水平测试中成果都高于男生,而且其中有几项明显高于男生。

�依据一些讨论结果显示,女性所使用的语言有其独特的方面,而这些特色在其所习得的第二语言当中也有所保存:�1〕女性更多的使用一些有梦幻特征的色彩,例如,�muve nd beige;�2〕女性很少使用脏话,例如,dmn or shit,而更多的用oh der或fudge来代替;�3〕女性会更多的使用程度副词,例如,terrible和wful;�4〕女性更喜爱用反义疑问句,例如,the lesson is terriblyinteresting,isn�t it?;�5〕女性也喜爱在陈述句末尾用升调来表达疑问;�6〕女性的语言行为更加间接,因此,比男性更礼貌。

她们更常常用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比方,I�m frid tht…,I�m not sure but…,Mybe I m wrong but…,等等。

��2.缘由分析�针对女性在学习第二语言方面其成果高于男性的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下几个方面来解释:�首先,女性的性格使他们比男性更加有耐烦。

因此,当他们都遇到需要付出艰辛和不断地努力才能把握的第二语言时,这两类群体表现就不尽相同了。

除此之外,很多讨论调查还发觉,女性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抱有更乐观主动的看法。

Brutll的一项讨论就说明此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摘要】本文根据现代医学、现代心理学、语言研究成果,对性别差异性于第二语言习得方面进行了理论论证,其中有男女大脑的差异、男女思维的差异,社会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男女;学习者;第二语言;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差异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创始人克拉申(S.D.Krashen)等人的观点,提高第二语言能力,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习得和学习。

习得属于下意识的过程,它类似与孩童学习母语,习得者将注意力放在了语言信息的传递方面自然而然的学会了第二语言。

但是,除了习得,我们还需要学习第二语言中的语法句法以便于我们能够准确无误的运用第二语言,这使得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不单单要“天才般的技巧习得”,还需要学习。

但是,影响我们习得第二语言的因素有很多种,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性格特征、情感迁移、教学方法、年龄差异、本族语、还有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只讨论男女间性别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早在1991年Labov就在自己的论文中,由男女性别的不同提出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1)在稳定的语言环境中,男性使用非标准语言的形式频率高于女性;(2)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时候,女性使用新兴词语的频率就远远高于男性了。

这两相互矛盾的语言原则之所以显得相互矛盾是因为在语言原则上,新兴的词语应该实属不规则的。

实质上,女性的语言使用句法是比男性更为严谨的。

这样的矛盾产生是因为女性高度的情感语言感知力,所以她们会把最新的语言词语带入人们交流的过程中去。

而且,一旦女性意识到这些词语开始转变,她们就会很快地修整自己正在使用的语言句法及词语。

这样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往往比男性学习的更快。

从这样两个原则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得知男女性在语言学习与使用上是存在差异的。

1 认知能力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
从现代医学上来说,第二语言的习得能力是与人们的认知能力有关的,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在身体机能上首先取决于人类对语言的辨知能力,而人类性别的差异性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学习新语言的速度。

在认知发展和研究史上现在最受关注的问题是人类心智研究究竟是由于各种男女性之间的先天特异模块加上大脑功能(神经中央处理器的运作)所组成,还是由大脑内部的一般学习机制所构成的。

对于个体差异性认知模块,提出性别差异性对第二语言习得大概有三种观点:男女性别差异性会使得各自的语言能力朝着各自优越的方向发展;男女大脑结构的功能运作对第二语言习得具有特殊化倾向;男女左右脑半球的差异性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速度。

而且大量的实验证明女性在语言课题上,大脑皮层的活
跃程度远远高于男性学习者;男性在处理语言任务上,脑半球功能的发展远远高于女性学习者。

但是女性大脑左右半球的认知功能相互作用和结合的能力远远比男性高。

换而言之,就是说,女性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先天性认知学习能力上远远比男性高,但是男性在学习刻苦程度上比女性学习者大。

虽然,女性在认知能力和先天上的第二语言学习能力上都远远地高出男性外语习得者,但是,由于男性大脑中枢中对语言执行能力的偏执性,男性在第二语言习得上对新语言的认识在大脑中有新的倾向。

实验研究发现在语言学习领域,存在着两种最根本的两性语言习得差异,场依存冲动型和场独立谨慎型。

社会普遍观点认为女性是属于场依存冲动型,这使得女性善于在自然地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并且容易掌握交际会话技能,分散识字学习能力更强,但是这就导致了女性个体在阅读理解中的分析力度不够;而男性是属于场独立谨慎型,他们谨慎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对第二语言运用较高的语法正确性,在阅读中他们善于思考,对语言分析到位,但是导致阅读速度较慢。

大量的实验证明女性在语言学习考试中在知识体系的细节体系中大量的出错,这里从侧面论证女性在习得第二语言的时候,采用的左脑的发散性认知,她们大多关注的是各个知识体系间的联系点与穿插性,而过少地关注了知识体系中的细节,才会导致各种语言知识体系细节环节上的误差。

在女性进行完怨言考试后,我们大量的采访表示女性的知识细节出错率要远远地超过男性。

但是男性语言习得体系过程中,他们惯用的是聚焦式思维,他们在学习语言中多关注于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细节,所以在他们的语言测试中较少的出现语法句法的错误,但是经过考试后的调查我们发现男性的语言测试水平也不高。

因为他们采取的聚焦式学习语言的模式,使得他们在第二语言学习上极少关注知识体系之间的贯通性,使得他们在举一反三的能力上不足。

2 男女性思维差异
男女性思维在事实上是存在差异的,不管是对持不同事情的看法的角度上来说,还是在学习能力的角度上说。

有这样两个例子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他们之间的思维差异。

例子(1)小芳买了一件裙子,先穿给了闺蜜小玲看,小玲会说;“这件衣服真好看,特别适合你穿。

”但是当她穿给哥哥看的时候,哥哥回答“多少钱?”例子(2)在学习英语语言的时候,小芳在学习nonetheless的时候学习了nevertheless、but、although\though 的区别,但是他的哥哥就是在学习nonetheless 的时候,单单地只是注意了这个单词的引申意义,和这个单词的其他用法这就是男女思维差异导致的异性间语言行为的不同。

所以,我们说男女性思维上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的,一般观点认为就思维变化形式上来说,女性的思维属于发散型思维而男性思维属于聚焦式思维;就思维类型上说女性属于形象思维或思维的艺术性,男性思维则偏重于思维的抽象性;就思维的变化速度来时,男性思维要慢于女性。

由于以上三点思维的差异性导致了他们在学习方式上和方法上的不同。

具体的差异体现在下面,男性在学习
第二语言时,主要注重于知识的系统性,由于男性先天的思维的抽象性决定了,男性在习得语言的时候缺少了对知识体系之间的关注,以至于在交流与学习的时候减少了对第二语言知识体系间的融会贯通;而女性由于大脑发散性思维的影响,增加了语言的知识体系间的联系却减少了对单一的知识体系的细节关注,使得在解题与交际的时候,知识体系中细节犯错率高。

在第二语言学习上,不单单是男女性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学习结果,右脑的感性思维也对而我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艺术性的右脑,对女性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比方说:我们英文中的单词pregnant,男性如果在记不下来的情况下,仅仅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而女性则会采取情感思维的方式自然而然的谐音为“扑来个男的”。

男女性思维的差异主要是源于大脑发育的程度不同,女性在图画、音乐、艺术、韵律、情感、想象、创意方面都远远地超过了男性,这就是我们科学上所说的艺术脑、创造脑发达。

而男性主要是在逻辑、语言组织、数学、文学、推理、分析力上高于女性,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抽象脑、和学术闹发达。

因为,女性在艺术方面的造诣,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女性在学习第二语言上的创造力,这使得女性能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路上走的更有趣。

因为她们的第二语言习得道路一点也不枯燥。

但是,事实上我们发现大量的语言学家都均为男性,这是由于他们发达的学术脑,我们认为男性能在语言专研方面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另外我们不得不承认男女性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受到年龄的限制。

在生理上看来,女性的记忆能力从出生就高于男性,并且持续到11岁,但是12岁始男性的记忆能力就开始迅速发展,成年后就会持续的高于女性,就只一点说,女性在幼年时期学习第二语言生词的记忆能力会高于男性,但是在成年之后,男性受生理机能的影响大大地提高了自身的记忆能力与学习认知能力,这时女性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记忆新词的能力就远远不及男性了。

【参考文献】
[1]盛言.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1990,8.
[2]张建新.第二语言教育中个体差异与教学对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9,8(1).
[3]徐光兴.性别差异的脑半球功能特殊化及其认知模块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技版,2007,6,25(2).
[4]耿海琴.性别语言特征研究[J].科技之友,2004年4月B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