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欧洲名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合集下载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重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从音乐结构、表达方式和艺术目标三个方面对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浅谈。

李斯特对音乐结构的思考是他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

他主张将音乐作为自由艺术的代表,认为音乐的结构应该是自由的、永恒的和无限的。

他通过创新的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段来表现音乐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在他的钢琴作品《卡门幻想曲》中,他以卡门主题为基础,自由地变化和发展了主题,打破了传统的构成形式,展示了音乐的独特魅力。

李斯特注重音乐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他强调音乐应该直接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并具有个人独创性。

他在作曲中引入了大量的表现技巧和特殊的演奏技法,以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家的个人风格。

他以浪漫主义的音乐思维,将音乐与文学、绘画和戏剧相结合,使音乐具有更加深邃的意义和表达力。

李斯特追求的艺术目标是通过音乐来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超越。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具有宗教的性质。

他相信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情感和心灵的满足,使人们超越现实世界的限制,达到精神的净化和升华。

在他的钢琴作品中,他通过创造宏大的音乐画面和音乐氛围,引导听众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神性和魔力。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表现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创作风格。

他的创新性和富有想象力的音乐结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以及追求精神升华和超越的艺术目标,使他成为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并对后世音乐家和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后世的音乐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音乐成为一种真正可以打动人心和触动灵魂的艺术形式。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在音乐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特对音乐的理解和追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李斯特提倡音乐的主观性和情感性。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应该能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他注重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认为演奏者应该注入自己的情感和个性进去,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演奏音符。

这种追求情感和个性的表演方式对后来的钢琴演奏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斯特提出了“诗化音乐”的概念。

他认为音乐可以通过模仿自然景物和描绘情感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他尝试着将音乐与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音乐来表达文字所无法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他的钢琴作品《诗意与真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将每一首曲子都赋予了一个诗意的名称,并通过音乐来展现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李斯特注重音乐的创新和个性化。

他不满于古典音乐的限制和规范,试图突破传统的形式和技巧,在音乐中加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新元素。

他的钢琴作品《矩阵》就是一个突破传统形式的例子,他将音乐的结构和和声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奏鸣曲和独奏曲的形式。

李斯特强调音乐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他认为音乐应该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追求音乐本身的美和表现力。

他反对将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消遣的工具,强调音乐应该追求真理和高尚的道德境界。

他的钢琴作品以其高度的技巧性和感染力而闻名,他的演奏风格也强调了音乐的表现性和艺术性。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现了对音乐的情感性、创新性和艺术性的追求。

他从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出发,通过音乐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

他对传统形式和技巧的突破,以及对音乐纯粹性和高尚性的强调,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以技巧与情感并重,将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展开论述。

李斯特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手段来传达作曲家的感受和思想。

他的音乐作品情感丰富,充满激情和戏剧性,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他的《钟》和《蓝色多瑙河》等作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民族主义以及自由主义思想的追求。

他的音乐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传达了一种社会意义,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李斯特注重音乐的形式创新。

他对音乐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例如他创立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

交响诗是一种通过音乐来描绘故事情节或表达具体主题的作品,它打破了传统乐曲的形式限制,允许作曲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李斯特的交响诗作品《莱斯普列伊》和《马快手》等开创了音乐史上的先河,对后世作曲家和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斯特在音乐的表现手法上也做出了很多创新。

他充分发挥了钢琴作为独奏乐器的表现力,创造出了许多新的演奏技巧和效果,例如拨弦、颤音、和声变化等。

他的作品技巧复杂、音乐性极强,可以说是对钢琴音乐的彻底革新。

他的《匈牙利狂想曲》和《怨念》等作品的表演难度极高,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技巧和音乐理解力。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强调音乐的超越性和神圣性。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超越性的艺术形式,可以超越人们对现实和物质世界的认知,引领人们进入一种精神境界。

他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宗教性的氛围,超越了日常的琐事和欲望,表现出一种追求真理和完美的精神追求。

他的音乐观念影响了很多后世作曲家,例如理查德·瓦格纳和贝多芬等。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在19世纪音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创新了音乐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强调音乐的超越性和神圣性。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以及对音乐教育和表演艺术的贡献,对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可以看到对于音乐创作与演奏的追求、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的探索、对音乐的社会责任的意识等方面的思考。

李斯特对音乐创作与演奏有着极高的追求。

他认为音乐创作的目的是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希望能够通过音乐来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追求创作的自由性和个性化。

在作曲上,他提倡情感表达的自由发挥,舒发内心情感的压抑和激情,追求创作中的自由和创造力。

在演奏上,他也将自己视作音乐的创作者,强调演奏中的个人风格和自由发挥,以及对于音乐细节的精确把握。

这种对音乐创作与演奏的追求,使得李斯特在自己的音乐生涯中成为了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和演奏家。

李斯特探索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他认为音乐和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相互借鉴和影响。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文学和绘画的元素,通过音乐表达出对于这些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感悟。

他也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提出了借鉴和启发,试图通过音乐来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和情感丰富的艺术形象。

李斯特对音乐的社会责任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意识。

他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创作和表达,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

通过音乐,可以传递人文关怀和人类情感的深远体验,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和批判。

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和演奏,积极投身于人道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以音乐来改善社会和人类的现状。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性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李斯特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

他认为音乐是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语言,能够深入人的内心,唤起人的情感共鸣。

他的音乐作品通常充满激情和情感的表达,体现了他对音乐与情感关系的理解。

他的《悲怆交响曲》和《诗意谐谑》等作品中,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苦难和欢乐的深刻体验,通过音乐来传达这些情感。

他在创作和演奏中注重将情感融入音乐中,以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李斯特提倡音乐创新与实验。

他在创作中采用了很多新的音乐形式和技巧,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规范。

他创作了许多以顿挫、冲突和对比为特点的音乐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复调和和声学说,创造了更加富于戏剧性和表现力的音乐语言。

他还尝试了很多新的音乐形式,如交响诗、半音阶音阶、流水音乐等,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李斯特的音乐创新与实验精神,对于后来的音乐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李斯特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没有固定的规则和格式。

他强调音乐的个性化和自由性,主张音乐创作应该突破传统的束缚,体现作曲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力。

他的音乐作品中常常体现出他的个人表达和态度,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他还提倡演奏的自由和即兴,认为演奏家应该有自己的解释和诠释,以突出个人的艺术风格。

李斯特还重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尤其是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他在创作中常常以文学作品为灵感,创造出了很多以文学题材为基础的音乐作品,如《浮士德交响曲》和《他大的冷》等。

他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音乐化处理,将文学的情节、人物和情感表现转化为音乐的形式,以达到更为深刻的艺术效果。

他还与作家、诗人等合作创作,将文学和音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包含了对音乐与情感的关系的探讨,对音乐创新与实验的推崇,对音乐审美的独特见解以及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的重视。

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浅析

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浅析

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浅析【摘要】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等著作中提出的一种关于音乐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一种具有魔力的艺术形式,能够深刻影响人的心灵和道德观念。

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音乐被视为对灵魂的一种教育,具有重要的道德和心理效果。

柏拉图认为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能够塑造人的品格和修养。

他强调音乐的美和和谐对人的心灵具有深远的影响,并提倡通过音乐来进行人的道德修养。

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哲学家和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奉为古代音乐美学的经典之作。

柏拉图音乐美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过于理想化,难以与现实音乐实践相结合。

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在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批判和思考。

【关键词】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音乐、哲学体系、影响、核心理念、后世、重要性、现实意义、不足之处1. 引言1.1 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浅析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观念在古代就备受赞誉,至今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有人赞同他对音乐的观点,也有人对他的想法持不同看法。

但无论如何,柏拉图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音乐美学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在柏拉图看来,音乐是一种能够深刻影响人们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他认为,音乐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疗愈人们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音乐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形式。

柏拉图的音乐美学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对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他认为,音乐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柏拉图的音乐美学思想虽然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无论如何,他的思想对后世的音乐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理解音乐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基于浪漫主义思潮的罗伯特舒曼音乐美学思想

基于浪漫主义思潮的罗伯特舒曼音乐美学思想

基于浪漫主义思潮的罗伯特舒曼音乐美学思想19世纪初期,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化和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音乐领域,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和音乐哲学家——罗伯特·舒曼成为了代表人物之一。

他对音乐创作理念、审美观念以及音乐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以下将以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为主线,探讨他在音乐美学领域的贡献。

一、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在舒曼看来,音乐不是静态的东西,而是一种戏剧性的情感表达。

他认为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和想象力,让人们沉浸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和意境。

他曾经说过:“真正的音乐是人心中珍藏的东西,是个人生命的表达,是人性中最深沉的感情的表露。

”在舒曼的音乐创作中,情感表达是其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他希望通过音乐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他创作的《阿莱格罗·布鲁图》交响曲就是表达了他在病中所遭受的痛苦和孤独。

这首交响曲以强烈的悲痛和激情的氛围贯穿始终,将舒曼内心所感受到的痛苦和折磨完美地表现出来。

二、音乐具有启迪和陶冶作用舒曼认为,音乐有着启迪和陶冶作用,可以让人们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进入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

他相信音乐可以启迪人的灵魂,让人们感受到生命深处更为真实的东西。

在音乐教育方面,舒曼也非常注重音乐对儿童的启迪和陶冶作用。

他认为早期音乐教育可以让儿童更早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的道德品质和审美观念。

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对后来的音乐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音乐具有意象和故事性在舒曼看来,音乐不仅是对情感的表达,也可以带给人们一种具有强烈意象和故事性的音乐情节。

舒曼的音乐中充满了具体的情境和画面。

他的浪漫主义热情和想象力让他能够用音乐描绘出富有戏剧性的场景和情节。

舒曼的钢琴曲集《梦》以及他的《卡尼瓦尔》交响曲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这些作品中包含着强烈的意象和情境,甚至可以让人感受到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情感。

这种富有戏剧性和故事性的音乐也是浪漫主义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兼具技巧性和艺术感染力,影响了当时的音乐界并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体现。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能够直接触动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

他的音乐作品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通过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类内心的喜怒哀乐。

例如他的《梦幻曲》中的激情奋发,以及《爱之夢》中的深情款款,都展示了他对情感表达的充分理解和驾驭。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追求音乐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他反对套用旧有的艺术规则和传统,而是鼓励音乐家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新思维。

他的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新颖的和弦结构和变奏形式,展示了他对音乐结构的创造性思考和突破。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他认为音乐创作应该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通过音乐的声音和旋律来表达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幻想。

他的音乐中经常出现宏伟壮观的乐句和独特的音效处理,使人们能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场景和情景。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强调演奏技巧的重要性。

他本人是一位极其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各种技巧性挑战,要求演奏家具备高超的技巧才能完美演绎。

他的音乐作品激发了许多后来音乐家对于技巧性和演奏性的追求。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现了他对于音乐情感表达的追求、创新和独特性的强调,同时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想象力,以及演奏技巧的重要性。

他的音乐作品开拓了音乐的新领域,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欧洲名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罗伯特·舒曼与弗朗兹·李斯特的音乐情感美学
摘要: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学科。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在内容、形式、风格诸多方面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因为艺术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革新性,每一时代都必须接受前一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前一时代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又对新的时代发生一定影响,从而使新的一代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性质。

19世纪音乐艺术在浪漫注意思潮的影响下进入了“情感美学”,这个时代由崇尚理性转向崇尚情感。

关键词:音乐美学舒曼李斯特音乐情感
一、舒曼音乐美学中的“感情论”
在西方十九世纪以前的漫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关于音乐美学的探讨大多是在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从十九世纪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音乐美学领域被哲学家独占的时代结束了,音乐家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而德国的音乐家舒曼是勇敢地进入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情感论音乐美学作为欧洲一种源远流长的音乐美学流派,成为十九世纪最主要的音乐美学思潮。

情感作为音乐的内容,决定了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舒曼就将情感论音乐美学的取向表达的非常鲜明,他说:“只能够发出空洞的音响,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

”在西方的音乐美学史中称舒曼是个“感情论”者。

因为在舒曼大量的音乐评论文章里都贯穿着“音乐是感情的表现”这样的一个观念。

舒曼身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音乐家,常常把现实同幻想对立起来,在艺术中为自己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用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幻想的世界里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感情上的慰籍。

用舒曼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艺术的幻想中寻找现实的幻想的代替物。

在舒曼强调的感情表现及其所具有的幻想因素之中,有很强烈的主观性。

“这不仅表现在他的音乐中特别注重个人内心生活和感情世界的发掘,而且更体现在题材本身常常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有直接的关系。

爱情往往在这种经历和体验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是他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品,其情感论音乐美学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审美取向。

舒曼的艺术歌曲大多是以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的。

舒曼将音乐与这些诗歌结合的天衣无缝。

正如很多人描述的:“这些歌曲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他对诗词的敏捷而直接的洞察力,使他的歌曲形式富于变化、表情亲切,旋律热情而富表现力。

”“也许由于舒曼有着更高深的文学修养,他在歌词选择方面非常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他希望通过音乐的手段,使诗歌焕发出了更加动人的诗意情趣来。

”《妇女爱情与生活》这部声乐套曲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注重音乐情感内容并将音乐情感作为音乐审美的美学观。

19世纪是各种音乐体裁极大发展的一个世纪。

“舒曼的‘感情论’美学是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在很大程度上同这个思潮有血缘关系。

然而,可贵的是舒曼的美学思想并没有完全被浪漫主义所束缚和被它所俘虏。

舒曼不但在许多方面克服了浪漫主义的某些消极因素,而且还能有所突破,同新的文艺潮流相接近。


二.李斯特的音乐情感美学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的艺术观点和美学主张不脱离浪漫主义时期艺术界的一般美学宗旨。

诸如崇尚感情,坚持内容突破形式的原则,重视揭示内心世界,强调个人抒情性,喜爱自传体创作题材方面倾向于神话性、传说性和幻想性,富有借古喻今的特点,追求音乐创作的哲理性、抽象性、象征性和主观性,强调民族性,音乐创作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乐派的基础,比较古典乐派,更为重视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更为重视综合艺术的创新。

李斯特在音乐史上并不是以音乐理论著称的,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和现在的音乐表演、音乐创作和各种音乐理论的发展。

他在一生中撰写了大量文章和数百封信件来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美学,特别是钢琴美学的看法。

如《艺术家的地位及其在社会中的生活条件》《论将来的教堂音乐》《音乐学士信札》《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罗伯特·舒曼》《肖邦》《匈牙利的吉卜赛音乐》等都广为流传。

他的钢琴美学内容广博,无论是对钢琴音乐的表演、创作、情感表现力、技法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李斯特是一名注重钢琴表现形式的音乐家,但他更为重视钢琴音乐中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

他认为音乐的表现力胜过许多其他的艺术门类,而在音乐门类中,他最熟悉、擅长的钢琴又是极具表现力的乐器。

他的《送葬曲》钢琴曲是在惊闻自己的祖国革命失败之后创作的,他在创作该曲的时候,满怀激愤,非常有感染力。

与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关于音乐自律论的观点相反,李斯特始终相信音乐具有他律性的特点。

他认为,音乐中一定要有真实的情感,而且伟大的作品都是由炽热和不朽的情感所组成的。

在谈到音乐的情感问题时,李斯特认为音乐有“内容”,而这个“内容”就是音乐的情感。

音乐的情感既是音乐的内容,又是音乐的形式。

艺术——从人类社会实践之中萌芽,就进入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从音乐、舞蹈、劳动三位一体到今天种类繁多,体裁各异的艺术形式,都显示了艺术发展嬗变的轨迹,纵观艺术的发展史时,最突出的印象应该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时代交移,质文代变,”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在内容、形式、风格诸多方面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在小的方面来描述这样的变化,正如我以上谈到的音乐美学,从理性主义美学到感情美学到形式美学,再到现实美学,这样的发展过程,但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为艺术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革新性,每一时代都必须接受前一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前一时代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又对新的时代发生一定影响,从而使新的一代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性质。

生无涯,固艺也无涯,每一个时代孕育着不同的音乐美,因而,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创建适应当代需求的新文化,以人民大众的
历史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让艺术的长河奔流不息。

参考文献
[1]周畅.音乐与美学[M].京华出版社,2001.
[2]王朝闻.美学概论[M].人民出版社,1981.
[3]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
[4]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人民出版社,2003.
[5]帝姆·道雷. 《舒曼》,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6] 李斯特. 《李斯特论肖邦和舒曼》, 音乐出版社. 1962.
[7]张巍编著.李斯特.东方出版社.
[8]茅原.李斯特的美学观点一一纪念李斯特诞辰一百周年.音乐研究.
[9]英布鲁斯·莫里森著,赖慈芸译.李斯特.江苏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