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实际应用
硅胶吸附柱色谱分离化合物的结果是

硅胶吸附柱色谱分离化合物的结果是硅胶吸附柱色谱分离化合物的结果是一种高效且广泛应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的方法。
它通过利用硅胶在其结构上的吸附性质,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分离。
本文将从硅胶吸附柱色谱分离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探讨硅胶吸附柱色谱分离化合物的结果。
一、硅胶吸附柱色谱分离原理硅胶吸附柱色谱是一种静相液相色谱法,它利用硅胶颗粒作为固定相,通过化合物在硅胶表面的吸附与解吸动力学过程实现分离。
硅胶具有极强的吸附性能,能够与多种化合物发生作用,从而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硅胶吸附柱色谱的原理可以简要描述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样品溶液通过吸附柱时,各种组分会与硅胶发生吸附作用,并在柱上保留;然后通过洗脱剂或梯度洗脱等操作,使各组分按照吸附性质的不同逐渐分离;最后,通过检测手段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硅胶吸附柱色谱分离操作步骤硅胶吸附柱色谱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样品处理、硅胶填充、洗脱剂选择、进样与洗脱、结果分析等几个关键步骤。
下面将对每个步骤进行简要介绍:1.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化合物样品按需求进行前处理,如稀释、过滤等。
样品的处理对最终的分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硅胶填充:将预先处理好的硅胶填充入吸附柱中,保证填充均匀和紧密,以提高柱的分离效果。
3. 洗脱剂选择:根据待分离化合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洗脱剂,以扩大化合物之间的差异性,并实现分离。
4. 进样与洗脱:将样品溶液通过吸附柱,让各组分在柱上固定相进行吸附;然后通过洗脱剂进行洗脱,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5. 结果分析:通过适当的检测手段(如UV-Vis或色谱仪等)对洗脱后的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最终的结果。
三、硅胶吸附柱色谱在实际应用中的结果硅胶吸附柱色谱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以下分别介绍其中的几个应用案例:1. 药物提取与纯化:硅胶吸附柱色谱可用于药物的提取与纯化,通过调整洗脱剂的pH值和浓度等条件,实现对多种药物的分离、纯化和定量分析。
有机合成纯化-硅胶柱层析

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
R f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图 3—24 薄层色谱的 Rf 值
影响Rf值的因素:
薄层的厚度 吸附剂的种类、粒度、活度(吸附能力) 展开剂的纯度、组成及挥发性 展开方式(上行或下行) 展开缸的形状、大小及饱和程度 外界温度等。
图 3—29
( a) 倾 斜 上 行 法 展 开
1— 色 谱 缸
2— 薄 层 板
3— 展 开 剂
1— 色 谱 缸
( b) 直 立 式 展 开
2— 薄 层 板
3— 展 开 剂
图 3 — 29
4— 展 开 剂 蒸 气
(2)下行法:薄层样点朝上,展开剂是从上向下通过 薄层。展开剂与薄层之间是通过滤纸条或纱布条作为桥 梁进行转移的。由于展开剂受吸附和重力的双重作用, 因此,下行法展开速度较快。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 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 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 化合物等。
►氧化铝的极性比硅胶大,比较适用于分离极性较小的化合 物(烃、醚、醛、酮、卤代烃等);相反,硅胶适用于分 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羧酸、醇、胺等)。
分配色谱
❖支持剂: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
❖固定相:水、甲酰胺、石蜡油等。
薄层粘合剂及其他添加剂
❖石膏(10—1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5— 1%)、淀粉(5%)、聚乙烯醇(0.5—1%)等。
有机合成后纯化
硅胶柱与硅胶板层析
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TLC)
基本原理 TLC定义:把吸附剂铺在玻璃板上,将样品点在其上, 然后用溶剂展开,使样品中各个组分相互分离的方法。 这是一种简便、快速、微量的分离分析技术,其应用 范围非常广泛。 分类: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 色谱、分子筛薄层色谱等。
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实际应用

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实际应用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以分配平衡为机理的分配方法.色谱体系包含两个相,一个是固定相,一个是流动相.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反复多次的利用混合物中所含各组分分配平衡性质的差异,最后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色谱法从发明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它是纯化和分离有机或无机物的一种方法.色谱法按固定相的状态可分为柱色谱.平板色谱和棒色谱三种而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柱层析和薄层层析,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应用.[1]柱层析[2]1 吸附色谱地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硅胶与被分离物质之间产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物理和化学作用两种.物理作用来自于硅胶表表面与溶质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化学作用主要是硅胶表面的硅羟基与待分离物质之间的氢键作用.2操作步骤2.1 硅胶准备[3]硅胶一般选用250-400目(即40-63μm直径的硅胶颗粒),根据ΔRf选用硅胶的用量.2.2 实验仪器准备一支玻璃色谱柱,一个铁架台,烧杯,锥形瓶,径口直径较大的玻璃漏斗,一支玻璃棒,2.3 装柱[4]2.3.1 吸附剂的加入①干法:将吸附剂一次加入色谱管,振动管壁使其均匀下沉,然后沿管壁缓缓加入开始层析时使用的流动相,或将色谱管下端出口加活塞,加入适量的流动相,旋开活塞使流动相缓缓滴出,然后自管顶缓缓加入吸附剂,使其均匀地润湿下沉,在管内形成松紧适度的吸附层。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有充分的流动相留在吸附层的上面。
②湿法:将吸附剂与流动相混合,搅拌以除去空气泡,徐徐倾入色谱管中,然后再加入流动相,将附着于管壁的吸附剂洗下,使色谱柱表面平整。
俟填装吸附剂所用流动相从色谱柱自然流下,液面将柱表面相平时,即加试样溶液.2.3.2试样的加入①将试样溶于层析时使用的流动相中,再沿色谱管壁缓缓加入。
注意勿使吸附剂翻起。
或将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中。
与少量吸附剂混匀,再使溶剂挥发去尽后使呈松散状;将混有试样的吸附剂加在已制备好的色谱柱上面。
如试样在常用溶剂中不溶解,可将试样与适量的吸附剂在乳钵中研磨混匀后加入。
柱层析硅胶的分离原理

柱层析硅胶性能和用途:本品以孔隙结构稳定的优质硅胶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备而成,因其对不同物质组份吸附保留时间上的差异,能使各种物质材料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主要用于石油产品精制脱除芳烃物质及其他有机气体、液体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化学中做催化剂载体;也被用做色谱担体原料或用于中草药中有效成份的分离、提纯及高纯物质的制备。
柱层析硅胶的分离原理柱层析硅胶的分离、提纯、脱水精制机理:柱层析硅胶的微观结构与通用硅胶没有大的差别,构成胶体骨架的SiO2呈硅氧四面体结合,原子间的力场是平衡的。
硅胶有很高的比表面积,硅胶粒子内部孔隙的表面结构与形成的骨架内部结构不同,表面的硅原子与胶体所含的结构水形成硅醇基,也就是说,这种结构的不平衡性使硅胶的表面产生自由力场,就是对水分子或其他极性分子有吸附能力,被吸附物质因分子极性强弱不同,胶体粒子表面对其表现的吸附力大小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由于在这方面有一些原因,硅胶对不同的物质混合物的吸附性具有选择性。
当分子极性较强的物质组份经过硅胶表面的时候,与硅胶产生的吸附力也比较强,该物质组份在硅胶的表面保留时间比较长;相反,分子极性较弱的组份,它的保留时间相对短。
因此不同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在通过硅胶的过程当中因保留时间的差别而得到分离。
对于分子极性很强的物质,柱层析硅胶对它的吸附能力很强,例如水分子就是。
在这种情况下,被吸附的物质分子只有在获得足够的能量(如热能)时才能克服硅胶表面产生的引力场的位垒而脱离硅胶表面。
这样,在一般的条件下,含有极强性物质组份的混合物在通过柱层析硅胶时,其中的强极性物质组份被保留在硅胶孔隙内部,从而表现出硅胶的脱水精制或提纯物质的能力。
柱层析硅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优势柱层析硅胶是由优质硅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它主要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对混合物质中的不同成分吸附保留时间的差异,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柱层析硅胶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尤其在生物工程中的优势特别明显,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在生物工程中所占的优势。
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

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液相色谱(Liquid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液相色谱柱是液相色谱技术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分离过程的效果。
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是一种常用的液相色谱柱,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的基本原理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是一种以硅胶为基质的液相色谱柱。
硅胶是一种无定形的二氧化硅(SiO2)的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在液相色谱分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分为正相色谱柱和反相色谱柱两种类型。
正相色谱柱是指在柱内填充的硅胶基质表面具有亲水性,适用于分离亲油性化合物;反相色谱柱则是指在柱内填充的硅胶基质表面具有亲油性,适用于分离亲水性化合物。
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的分离原理主要是基于化合物在硅胶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对于正相色谱柱,化合物在柱内填充的硅胶表面上发生亲水性作用,即化合物在硅胶表面上形成氢键、静电作用等,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对于反相色谱柱,则是化合物在柱内填充的硅胶表面上发生亲油性作用,即化合物与柱内填充的有机相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二、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的特点1.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在不同的样品和条件下进行分离,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分离需求。
2. 良好的机械强度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可以承受高压力下的分离过程,能够稳定地运行,并且寿命比较长。
3. 高分离效率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具有高分离效率,可以有效地分离各种化合物,对于一些复杂的混合物,可以实现高效、精确的分离。
4. 容易制备和操作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的制备比较容易,成本相对较低,操作也相对简单,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验室。
5. 可重复性好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柱的分离效果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分离结果变化较小,可以进行多次分离,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精度。
薄层层析硅胶板的原理及其应用

薄层层析硅胶板的原理及其应用一.薄层层析硅胶板的原理:1.薄层层析硅胶板的介绍:薄层层析硅胶板采用优质硅胶经特有涂布设备制备,表面光滑、厚度均一,分离斑点清晰无拖尾,低金属离子含量、载样量是普通制备板1.3倍以上,可有效分离多种物质。
2.薄层层析硅胶板的原理:薄层色谱是吸附色谱,展开过程中,组分在两相之间发生多次吸附-解吸附平衡,吸附牢的组分随展开剂移动慢,吸附弱的组分随展开剂移动快,一段时间后,组分被分离,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形成不同距离的斑点。
二.薄层层析硅胶板的应用:(1).定性鉴别;(2).药品的质量控制和杂质检查;(3).化学反应进程的控制;(4).柱色谱分离条件的探索。
三.简单的自制薄层层析硅胶板方法:(1).准备材料:烘箱、载玻片、量筒、50ml烧杯、玻璃棒、称量天平、薄层色谱硅胶、羟甲基纤维钠、无水乙醇、蒸馏水、1%盐酸溶液、电炉(2).准备工作:取十五张载玻片先用1%盐酸浸泡5分钟左右,取出、洗净、烘干。
(3).承重:称量薄层色谱硅胶9.7111g,羟甲基纤维钠0.1504g,量取蒸馏水30ml注入50ml烧杯中。
(4).调配:将称量好的羟甲基纤维钠加入装有30ml蒸馏水的烧杯中,配制成0.5%的溶液,;放在电炉上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约1瓶盖,防止气泡产生),加入硅胶,搅拌至糊状。
(5).制作:用玻璃棒将调制好的糊状物迅速涂在载玻片上,不断振动载玻片使其分布均匀。
(6)晾干:置于水平桌面上自然风干。
(7)活化:使用前放入烘箱105-120摄氏度恒温加热1小时活化。
四.薄层层析硅胶板的介绍:1.采用优质硅胶经特有涂布设备制备,表面光滑、厚度均一,分离斑点清晰无拖尾。
低金属离子含量、载样量是普通制备板1.3倍以上,可有效分离多种物质。
2.薄层色谱玻璃分析板:我们的色谱硅胶板,采用邦凯高纯薄层层析硅胶粉作为吸附剂,使用新型有机粘合剂,采用全自动的涂布设备,均匀的将硅胶涂布在玻璃上制作而成。
硅胶柱技巧

详细柱层析技巧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 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大学柱色谱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柱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柱色谱实验的操作技能,包括样品的制备、色谱柱的填充、洗脱剂的选择和样品的收集。
3. 学习如何分析色谱分离的结果,并能够根据分离效果评估实验条件。
二、实验原理柱色谱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实验中,将含有目标组分的混合物通过填充有吸附剂的色谱柱,由于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会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柱色谱柱(玻璃或塑料)- 漏斗- 烧杯- 滴定管- 铁架台- 秒表2. 试剂:- 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 混合样品(含目标组分)- 洗脱剂(根据目标组分的极性选择)- 标准样品(用于对照和定量分析)四、实验步骤1. 准备色谱柱:将吸附剂倒入漏斗中,用滴定管缓慢倒入色谱柱中,使其填充紧密。
2. 样品制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混合样品,用适量的溶剂溶解。
3. 样品上样:将样品溶液缓慢滴加到色谱柱顶部,注意控制流速。
4. 洗脱:将洗脱剂滴加到色谱柱顶部,控制流速,收集流出液。
5. 收集分离组分:观察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记录各组分对应的收集时间。
6. 样品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组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效果:观察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记录各组分对应的收集时间,分析分离效果。
2. 定量分析:根据收集到的各组分量,计算其含量,并与标准样品进行对照。
3. 优化实验条件:根据分离效果,分析实验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吸附剂类型、洗脱剂类型、流速等,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六、问题与讨论1.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色谱柱填充不均匀,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 洗脱剂选择不当,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 流速控制不当,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2. 解决方法:- 优化色谱柱填充方法,确保填充均匀。
- 根据目标组分的极性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实际应用0 管理提醒:本帖被迷路的小孩执行加亮操作(2007-07-18)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以分配平衡为机理的分配方法.色谱体系包含两个相,一个是固定相,一个是流动相.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反复多次的利用混合物中所含各组分分配平衡性质的差异,最后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色谱法从发明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它是纯化和分离有机或无机物的一种方法.色谱法按固定相的状态可分为柱色谱.平板色谱和棒色谱三种而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柱层析和薄层层析,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应用.[1]柱层析[2]1 吸附色谱地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硅胶与被分离物质之间产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物理和化学作用两种.物理作用来自于硅胶表表面与溶质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化学作用主要是硅胶表面的硅羟基与待分离物质之间的氢键作用.2操作步骤2.1 硅胶准备[3]硅胶一般选用250-400目(即40-63μm直径的硅胶颗粒),根据ΔRf选用硅胶的用量.2.2 实验仪器准备一支玻璃色谱柱,一个铁架台,烧杯,锥形瓶,径口直径较大的玻璃漏斗,一支玻璃棒,2.3 装柱[4]2.3.1 吸附剂的加入①干法:将吸附剂一次加入色谱管,振动管壁使其均匀下沉,然后沿管壁缓缓加入开始层析时使用的流动相,或将色谱管下端出口加活塞,加入适量的流动相,旋开活塞使流动相缓缓滴出,然后自管顶缓缓加入吸附剂,使其均匀地润湿下沉,在管内形成松紧适度的吸附层。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有充分的流动相留在吸附层的上面。
②湿法:将吸附剂与流动相混合,搅拌以除去空气泡,徐徐倾入色谱管中,然后再加入流动相,将附着于管壁的吸附剂洗下,使色谱柱表面平整。
俟填装吸附剂所用流动相从色谱柱自然流下,液面将柱表面相平时,即加试样溶液.2.3.2试样的加入①将试样溶于层析时使用的流动相中,再沿色谱管壁缓缓加入。
注意勿使吸附剂翻起。
或将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中。
与少量吸附剂混匀,再使溶剂挥发去尽后使呈松散状;将混有试样的吸附剂加在已制备好的色谱柱上面。
如试样在常用溶剂中不溶解,可将试样与适量的吸附剂在乳钵中研磨混匀后加入。
2.4洗脱[5]除另有规定外,通常按流动相洗脱能力大小,递增变换流动相的品种和比例,分别分部收集流出液,至流出液中所含成分显著减少或不再含有时,再改变流动相的品种和比例。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有充分的流动相留在吸附层的上面。
2.5 检测2.5.1 初步检测当冲洗溶剂流出一定量后,可对流出液进行初步检测,并且将锥形瓶更换成小试管进行收集.一般只进行初步的快捷检测,因此通常是取一小薄层板,用铅笔和直尺将硅胶板分划成多个小方块,并安一定的次序编号.取一根内径为0.3mm左右的玻璃毛细管蘸取少量流出液,点于薄层板的一个小格内,待半点干后,然后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检测.2.5.2 正式检测①点样: 取分部收集的冲洗溶液进行分别直接点样,如果冲洗溶液太稀,浓度太小,可先浓缩.点样的容器一般用玻璃毛细管,点样斑点的直径一般为3-5mm.②展开:在普通的展开槽中进行,展开方式常选用上行展开.③展开剂:实用冲洗溶液.④显色:一般常用物理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物理检测法中首先有紫外光法,紫外光常用两种波长(254nm与365nm).其次是碘蒸气显色法.化学检出法通常惊醒显色剂直接喷雾.显色剂有通用显色剂和专用显色剂.通用显色剂最常见的是硫酸-乙醇或甲醇(1:1)溶液,喷雾后,有的化合物立即反应,但多数化合物需加热后经历数分钟才显色,不同化合物的反应不同,所以颜色也往往不同.专用显色剂是指对某个或某一类化合物显色的试剂,利用化合物本身的特有性质,或利用其所含的某些官能团的特殊反应.展开后根据斑点的,可以粗略的估计待分离物的含量的大小.2.6 合并根据上面薄层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将具有相同Rf指的部分进行合并,然后利用旋转蒸发器对合并部分进行旋转蒸发,最后得到我们需要的目标产物.2.7色谱柱的洗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硅胶分离柱中的硅胶是一次性使用,但在使用后的色谱柱中由于还含有冲洗溶剂,所以要将里面的硅胶到出是比较困难的.取出硅胶的一种方法是将该柱防治一段时间,让溶剂自然会发完后,倒出硅胶.但这种方法既费时又污染环境.第二种方法可以用一根比色谱柱稍长的木杆或塑料杆将含有溶剂的硅胶一段一段地掏出,但这种办法也比较麻烦.第三种方法时利用一个一般地真空泵,经的普柱中剩余地溶剂进行减压抽出,在色谱柱和真空泵之间加一个冷阱,这样抽出地溶剂既进行了有效地收集而不污染环境,而色谱柱中地硅胶又能较快得到干燥,使硅胶能够方便地倒出.3 色谱柱的选择柱子可以分为:加压[6],常压[7],减压[8]。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①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②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③常压柱色谱,又称柱层析,是色谱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的突出优点是,分离效率比经典的化学分离方法高的多,与其他色谱法相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更换流动相和吸附剂方便,消耗材料少,成本低,适合分离取样量从克到微克级范围很宽的各种样品,因此在化学实验室中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4 溶剂的选择[1]溶剂的选择也许是整个柱色谱分离操作中最困难之处,也是实验成功的最关键之处.溶剂通常先利用简便的硅胶薄层色谱进行筛选.4.1 薄层色谱点样[9]把样品溶解在一种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如氯仿,丙酮.甲醇.乙醇等)然后用毛细管或微量点样管将试液点到薄层板上.点样量要适当,一般点样量少些,则分离叫清晰.但要注意到检测灵敏度.4.2 展开[10]4.2.1展开剂选择[11]选择展开剂时,可采用微量圆环法和小型色谱法进行选择.①微量圆环法:将欲分离的物质,按常规方法点在薄板,两点相距2-3cm,再用毛细管吸取所实验的溶剂系统,垂直放于样点中心,让溶剂自毛细管中依中立流出进行展开,干燥后显色.观察斑点的分离情况.背试物质为未知化和物时,常先用低极性溶剂展开,如式样留在圆点不动,则需增加溶剂的极性或增大洗脱液的量,如移动过快,则必须用较低极性的溶剂来调整.②小型色谱法.用普通的载薄片制成薄板,把欲分离的物质点载薄板上,放于小型玻璃缸或广口瓶中展开,干燥后显色,观察斑点分离情况.4.2.2 展开薄层色谱的展开方法有上行法,下行法,双向展开法,径向展开法等①上行法:使展开剂由下向上爬.②下行法:使展开剂由上向下.该法可使用极性较弱的展开剂.③双向展开法:取方形薄板像纸色谱一样进行双向展开.④径向展开法:可将吸附剂涂成圆形或扇形,在圆心部分加如展开剂,使薄层径向展开.⑤多次展开:用展开剂对薄层展开一次.称为单次展开.一次展开后,取出薄板,挥发出去展开剂后再行展开.⑥梯度展开:该法所用的展开剂在连续不断的改变组成.一般可把一个装有强极性展开剂的滴定管深入密闭的含弱极性的展开剂的层析槽中,槽中用电磁搅拌器把滴下的强极性展开剂混匀,此时,展开剂的极性逐渐由弱变强,使极性差别较大的多种组分混合物得以很好的分离.4.3 显色[12]展开后,如物质有色,可明显的在薄层上观察到它们的位置.如无色,则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显色,定位,一边确定斑点的位置及大小.4.4常用溶剂的极性[13]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刻画极性一般用介电常数:石油醚(无)(环)己烷(1.88)苯(2.3)乙醚(4.5)氯仿(5.2)乙酸乙酯(6.1)丙酮(21.5)〈乙醇(25.8)〈甲醇(31.2)〈水(81.0)。
在薄层色谱中,当溶剂的极性太大时.会使待分离物全部接近溶剂前沿,当溶剂的极性太小时,又会使待分离物几乎全部保留在圆点,这两种情况都是待分离物得不到分离.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常用的溶剂组合有:Petroleum ether/Ethyl acetate, Petroleum ether/Acetone, Petroleum ether/Ether, Petroleum ether/CH2Cl2, CH2Cl2/ethyl acetate, ethyl acetate/ MeOH, CHCl3/ ethyl acetate4 柱色谱应用实例5.1 薄层色谱法和柱层析法分离兰州红心萝卜色素的研究[14]利用薄层色谱法和柱层析法对红心萝卜中的色素进行分离分析,着重研究了色素的量、洗脱剂、洗脱时间等因素对色素分离的影响。
选择了以硅胶G为固定相,无水乙醇/水~(5:1,v/v)的混合液作洗脱剂的最佳条件,单向一次性进行色谱分离。
5.2 常压硅胶柱层析分离制备高纯贝壳杉烷型二萜从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PSL)提取物中分离高纯度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建立了分离工艺条件。
以TLC实验筛选适当的洗脱流动相,常压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产物用两相法重结晶,TLC及Ms监测分离效果及产品纯度。
结果表明优选的流动相为混合溶剂石油醚:丙酮:醋酸一7:3:0.05(体积比),纯化分离得到两个贝壳杉烷型二萜单分子化合物,纯度分别从62%和17%提高到96%和94 。
5.3 减压硅胶柱层析分离苦豆子系列生物碱利用硅胶柱层析法纯化苦豆子中含有的生物碱,以氯仿、甲醇为洗脱剂,通过改变2种溶剂的混合比例进行洗脱,得到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其它生物碱的单体,鉴于其它生物碱无标准品,故本文未加以讨论。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得率分别为22.2%、42.6%,其单体通过HPLC检测后,纯度都达到95%以上,因此可以应用硅胶柱层析法精制苦豆子中含有的生物碱。
5.4 中压柱层析法分离白藜芦醇的研究[15]对虎杖中的白藜芦醇进行了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液浓度、浸提时间和次数、料液比等5个因素对白藜芦醇提取的影响,确立了白藜芦醇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液体积分数为95%,浸提温度60℃,料液比11:1,回流提取3次,每次6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