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曲线.

合集下载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是一种理想的车辆行驶制动力的分配规则。

它可以将车辆的制动动力合理地分配在前轮与后轮之间,从而达到更好的制动性能。

本文介绍了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的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包含两条轨迹及一条中线,即车辆前轮动力分配曲线前轮和后轮,中线是典型的单圈路线。

这些轨迹定义了车辆前轮后轮之间制动力分配行为,可以根据制动度与转向强度选择不同的分配曲线。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可以明显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减少操控的难度。

因为制动力的有效分配,车辆可以保持合理的贴地姿态,减少飞溅空气阻力,从而提高制动效率。

同时,它还可以竭尽所能地避免车辆的漂移,从而改善车辆的安全性能。

由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有着非常优越的性能,它被广泛用于汽车、越野车以及其他重型机动车辆。

特别是在技术复杂、驾驶空间狭小的拥挤路段,由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可以帮助车辆有效、安全地完成制动,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总之,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是一种理想的车辆制动力分配方案,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减少驾驶难度,改善车辆的安全性能,为车辆行驶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务。

汽车理论题目

汽车理论题目

汽车理论题目整理任务分配:417 简答题1—10419 简答题11—20420 辨析题1—7其余归418明天晚上10点之前整理好汇总到世杰那里考试题型: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15%)计算题(16%)辨析题(12%)简答题(17%)名词解释动力因数P21汽车牵引性能的主要指标。

是剩余牵引力(总牵引力减空气阻力)和汽车总重之比。

此值越大,汽车的加速、爬坡和克服道路阻力的能力越大。

同步附着系数P111 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地面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β线与I 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挂钩牵引力P263 车辆的土壤推力FX 与土壤阻力Fr 之差I 曲线P109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C 曲线P85 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通常大体上呈C 形。

制动跑偏P102 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f 线组P111 后轮没有抱死,在各种φ值路面上前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r 线组P111 前轮没有抱死而后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比功率P75 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滑移率P92 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值。

侧滑P102 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稳定性因数KP147 【公式】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单位s2/m2不足转向P147K>0,【公式】分母大于1,横摆角速度增益s r δω比中性转向时要小,s r δω不再与车速成线形关系,a s r u -δω是一条低于中性转向的汽车稳态横摆增益线,后来又变为向下弯曲的曲线过多转向P147K<0,【公式】分母小于1,……大,a s r u -δω曲线向上弯曲。

中性转向P147 K=0,L/u s r =δω,横摆角速度增益与车速成线形关系,斜率为1/L 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P78普通汽车没有分动器或副变速器,若装有三轴变速器且以直接挡作为最高挡时,就是主传动比i0;如变速器的最高挡为超速挡,应为变速器最高挡传动比与主传动比的乘积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P79就普通汽车而言,imax 是变速器1挡传动比ig1与主减速器传动比i0的乘积。

汽车理论题库(带答案)[1] 2

汽车理论题库(带答案)[1] 2

汽车理论 1、 汽车动力性 汽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 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 的、所能达 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 汽车动力性的三个指 标: (1) 汽车的最高车速(2)汽车 的加 速时间(3)汽车的最大爬 坡度 3、 由于轮胎有内部摩擦 产生弹性迟 滞损失, 使轮胎变形时对它 做的 功不能 全部回收 4、 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 力与摩擦阻 力, 压力阻力 又分为四部分 : 形状 阻力, 干扰阻力,内循环阻 力和诱导阻 力 5、 形状阻力占比例58%,最大 6、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 切向反作用 力的极限值 7、 后备功率:发动机功 率与滚动阻 力和空气阻力消耗发 动机功率的 差值 8、 负荷率越高,燃油消 耗量越低 9、 燃油经济性: 一定运行工况 下汽 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 消耗量或一 定燃油 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 程数 10、我国及欧洲:行 驶100km 所消耗的燃油升数 美国:每加仑 燃油能行 驶的英里数 11、影响汽车燃 油经济性的因 数 :使用方面和汽车结 构方面 使用方面 (1) 行 驶车速 汽车 在接近于低速的中等 车速时燃油 消耗量Qs 最低 (2) 档位选择 档位越 低, 后备功率越大, 发动机的 负 荷率越低, 燃油消耗率越高 (3) 挂车的应用 拖带 挂车后, 虽然汽车总的油耗 量增 加了, 但分 摊到每吨货物上的油 耗下降了; 汽车列车的质 量利用系数较大 (4)正确的保养与调整 汽车的调整和 保养会影响到 发 动机的性 能与汽车行驶阻力 , 所以对百公 里油耗有相当 影响 12、汽车的比功率: 单位汽车总 质量的具有的发动机 功率,单位 :kW/t 13、i0 选择到汽车的最高车速相 当于发动机最大功率 点的车速时 ,最高车速 是最大的。

最小传动 比还受到驾 驶性能的限制 14、i0越大,后备功率越 大,动 力性越大,经济型越 差 15、 确定最大传动比, 需 考虑三 方面: 最大爬坡度、 附着 率和汽 车最低稳定 车速 16、 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行驶时 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 维持行驶方 向稳定性和 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 定车速的能 力 17、制动性的评价指 标: (1)制动性能,即制动距 离与 制动减速度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即抗 热衰退性能 (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 定性 18、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 先取决 于制动器制动力, 但同时 又受到 地面附着条 件的限制 19、滑动率的数值说 明了车轮运 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 比例 20、制动力系数的最 大值称为峰 值附着系数 ABS:15%~20% 21、 制动距离: 汽车车速 为u0时, 从驾驶员开始操 纵制动控制装 置 (制动踏 板) 到汽车完 全停住为止所驶 过 的距离。

汽车理论思考题

汽车理论思考题

汽车理论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滚动阻力系数?汽车行驶中滚动阻力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滚动阻力系数是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要的推力和车轮负荷之比。

2)弹性轮胎在硬路面上滚动时产生弹性迟滞损失,从而使地面对轮胎的反作用力相对于法线向前移动了一个距离a ,产生滚动阻力偶矩。

3)影响因素:路面种类、行驶车速、驱动力、充气气压、转向以及轮胎构造、材料、气压等。

2、什么是空气阻力?什么是道路阻力系数?什么是汽车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附着力?什么是附着系数?1)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2)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系数之和称为道路阻力系数。

3)在将汽车旋转质量的惯性力偶矩转化成平移质量的惯性力时所用的系数δ,主要与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转动惯量及传动系的传动比4)地面对轮胎切向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5)附着力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的比值为附着系数3、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是什么?什么是附着率?什么是后轴转矩分配系数?1)附着条件: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引起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不大于附着力。

2)附着率是指汽车在不滑转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所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3)对于四轮驱动汽车,后驱动轴的驱动转矩与前后驱动轴的驱动转矩之和的比值成为后轴转矩分配系数。

3、什么是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是什么?1)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评价指标: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6、什么是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衡图?试用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衡图来分析汽车的动力性(以四档为例)。

1)在汽车驱动力图上加入汽车行驶时经常遇到的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就是驱动阻力平衡图。

2)Ft4与(Ff+Fw)曲线的交线的横坐标就是最高车速,因为此时驱动力和行驶阻力相等,汽车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当汽车车速低于最高车速时驱动力大于行驶阻力,汽车可以用剩余的驱动力加速和爬坡。

4.5.2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曲线.

4.5.2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曲线.

Fμ1 Fμ 2 G Fμ1 FZ 1 Fμ 2 FZ 2
Fμ1 Fμ 2 G Fμ1 b hg Fμ 2 a hg
G b hg L 将 代入 G FZ 2 a hg L FZ 1
“理想”的条件是:前后车轮同时抱死。
Fμ1 Fμ 2 G
Fμ1 FZ 1
Fμ2 FZ 2
I 曲线: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要使前、后车 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应满足的关系曲线。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1.解析法确定 I 曲线
由理想的条件可得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资源库
du g dt
这组线称为“等制动减速度线组”。
0.1
du / dt 0.1g
0.2g 0.3g 0.4g
Fμ1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按 Fμ 2
Fμ 2
0.4 0.3 0.2
a hg b hg
Fμ1
作射线束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资源库
0.1
0.2 0.3 0.4
思考:I 曲线受哪些 因素影响?对特定的 汽车是唯一的吗?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作图法确定 I 曲线
1)按照
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源汽车技术教学资源库
Fμ1 Fμ2 G 作图,得到一组等间隔的45˚平行线。
线上任何一点都有以下特点:
Fμ 2
0.4 0.3 0.2
Fμ1 Fμ 2
G
G du g dt
消去变量
1 G 2 4hg L Gb F 2 [ b F1 ( 2 F1 )] 2 hg hg

重庆理工大学汽车理论期末试卷及答案-2

重庆理工大学汽车理论期末试卷及答案-2

1.一般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最大功率比外特性的最大功率通常约小【B 】A.25% B.15% C. 5% D.35%2.从汽车功率平衡图上可以看出,各档发动机功率曲线所对应的车速位置不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低挡时车速低,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B.高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C.低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窄D.高挡时车速低,所占速度变化区域窄3.关于附着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驱动轮的附着率小于等于地面附着系数B. 驱动轮的附着率是驱动轮不滑转工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所要求的最低路面附着系数C.附着率是表明汽车附着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D.汽车的动力性好坏与驱动轮上的附着率无关4.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能,表述错误的是【C 】A.通常和液力耦合器或锁止离合器组成综合液力变矩器B.汽车采用的液力变矩器通常透过性的C. 液力变矩器能够改善汽车良好路面上的动力性D.采用液力变矩器的目的通常为了操作简便、起步换挡平顺5.汽车在哪种车速行驶时,虽然发动机负荷率较高,但行驶阻力增加很多而使百公里油耗大大增加【 B 】A.低速B.高速C.中速D.减速6.汽车在循环行驶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更能够反映实际工况,以下哪种工况不是循环行驶的基本工况【】A.匀加速B.匀速 C.怠速D.减速7.现代中型货车的比功率一般为【】A.小于7.35kW/t B.10kW/t左右 C.14.7~20.6kW/t D.大于90kW/t8.变速器档位数增多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力性下降,经济性下降B.动力性提高,经济性下降C.动力性下降,经济性提高D.动力性提高,经济性提高9.汽车制动过程中,弹性车轮作纯滚动时,滑动率通常为【】A.15%~20% B.0 C.50% D.100%10.关于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附着力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面制动力等于附着力 B.制动器制动力大于附着力C.制动器制动力总是大于或等于地面制动力D.制动器制动力总是等于地面制动力一、多项选择题(共10分,共10题,每题1分)1.汽车在水平良好路面超车行驶时,受到的行驶阻力有【】A.驱动力B.加速阻力 C.坡度阻力 D.空气阻力 E.滚动阻力2.能够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结构方面的因素有【】A.保证发动机与底盘良好工作状态 B.采用子午线轮胎C.减轻汽车的总质量 D.尽量在高档位行驶E.采用多档手动变速器或高效率无级变速器3.在初选传动系最小传动比时,以下原则正确的有【】A.满足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 B.满足最大爬坡度C.满足最高车速的要求 D.满足后备功率的要求E.满足驾驶性能的要求4.下面说法中,可能发生汽车后轴侧滑的有【】A.前后轮同时抱死 B.汽车后轮先抱死,前轮再抱死C.前轮抱死,后轮不抱死 D.后轮抱死,前轮不抱死E.前后轮都不抱死5.计算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时,最佳的换挡时机是【】A.高档最低车速处 B.低档和高档加速度交点处C .低档最高车速处D .高档最高功率处E .低档最高功率处三、名词解释题(共15分,共5题,每题3分)1. 最高车速: 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 C 曲线: 制动效能: (被)利用附着系数:四、判断改错题(共20分,每题2分)1.利用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可以比较不同车重和空气阻力的车辆动力性能。

04-5 前后制动力比例关系

04-5 前后制动力比例关系
HBQY
hg G Fz 1 ( b L g F G ( a hg z2 L g
前半部分为静载,后半部分为动载。
du ) dt du ) dt
制动时,前轴载荷增加,后轴载荷减少。与du/dt 的值有关。du/dt ,转移量。转移量很大,不能 忽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
同步附着系数
HBQY
0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a.常用道路和常用车速 若车速高、道路好, 0可高些; 反之低些 b. 轿车0大些,货车0小些 c. 平原地区0大些, 山区0小些
FP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
二、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HBQY
定义:当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前后制动器制动力 的分配关系。
在任一路面,前后轮同时抱死的条件为: 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 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 着力。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
G du Fj g dt
f线组
HBQY
FXb2
F xb 2
L hg
hg
Gb F xb1 hg
FXb1
F xb1 0, F xb 2
4-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HBQY
制动器的制动力足够时,可能出现: 1.前轮先抱死,然后后轮抱死; 2.后轮先抱死,然后前轮抱死; 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理想”

I曲线

I曲线

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有上述分析可知,制动时前、后车轮抱死次序的优劣如下:1. 最理想的是具有ABS装置,能控制前后轮都不抱死;2. 不考虑ABS功能的条件下,最理想工况是前后轮同时抱死,这时不会发生侧滑、而且只有当前、后轮同时达到附着极限(制动减速度达到最大)时才会失去转向;3. 前轮先抱死、后轮再抱死,汽车会在达到最大制动减速度之前就失去转向;4. 后轮先抱死、前轮再抱死,汽车会在达到最大制动减速度之前就发生侧滑。

在本章的条件下,都不考虑ABS装置的作用,所以下述的“理想”,指的就是第2种情况:制动时前、后车轮同时抱死。

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作用力从制动时地面-车轮的相互作用力图上很容易看出,由于地面给车轮制动力,产生了一个使汽车向前翻转的力矩,所以地面法向反力必须重新分配:轴荷由后向前转移。

这个转移量与汽车的质心位置、轴距以及制动强度有关。

定义:制动强度。

由简单的力矩平衡可求得:其中,L是质心高,a、b分别为质心到前轴、后轴的距离。

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汽车,轴荷转移量与制动强度有关,制动强度越大,前轮的地面法向反力越大、后轮的越小。

如果前、后车轮都抱死(无论先后),则制动强度z等于附着系数φ。

于是:二、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再次强调,这里的“理想”指的是:制动时前、后车轮同时抱死。

那么,当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整车的附着力,且前、后轮的制动器制动力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将前、后轮地面法向反力公式代入,则得到按此关系画成曲线,即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I曲线。

需要指出,I曲线(也就是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理想比例关系)仅取决于车辆的质量参数,和路面无关。

(同时,由于“理想”是指前、后车轮刚好同时抱死,所以I曲线也可以说是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或者附着力关系曲线。

)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固定值时,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1.解析法确定 I 曲线
由理想的条件可得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资源库
Fμ1 Fμ 2 G Fμ1 FZ 1 Fμ 2 FZ 2
Fμ1 Fμ 2 G Fμ1 b hg Fμ 2 a hg
G b hg L 将 代入 G FZ 2 a hg L FZ 1
思考:I 曲线受哪些 因素影响?对特定的 汽车是唯一的吗?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作图法确定 I 曲线
1)按照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资源库
Fμ1 Fμ2 G 作图,得到一组等间隔的45˚平行线。
线上任何一点都有以下特点:
Fμ 2
0.4 0.3 0.2
Fμ1 Fμ 2
G
G du g dt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资源库
汽车理论
4.5.2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曲线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资源库
“理想”的条件是:前后车轮同时抱死。
Fμ1 Fμ 2 Gபைடு நூலகம்
Fμ1 FZ 1
Fμ2 FZ 2
I 曲线: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要使前、后车 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应满足的关系曲线。
消去变量
1 G 2 4hg L Gb F 2 [ b F1 ( 2 F1 )] 2 hg hg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1.解析法确定 I 曲线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资源库
4hg L 1 G Gb 2 F 2 [ b F1 ( 2 F1 )] 2 hg hg
0.1
du / dt 0.1g
0.2g 0.3g
0.4g
I曲线
Fμ 1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资源库
du g dt
这组线称为“等制动减速度线组”。
0.1
du / dt 0.1g
0.2g 0.3g 0.4g
Fμ1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按 Fμ 2
Fμ 2
0.4 0.3 0.2
a hg b hg
Fμ1
作射线束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资源库
0.1
0.2 0.3 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