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PDF与PE_CHDF在晚期肝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血浆透析滤过技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分析

血浆透析滤过技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分析崔嵩;晁娇娇;周恒杰;刘思伯;葛冬;王耀健;杨荣利【摘要】目的:对血浆透析滤过技术(PDF)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对2016—2017年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肝功能衰竭行人工肝治疗的重症患者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采取的人工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PDF组(19例次)与血浆置换组(PE,12例次)治疗前后的相关化验结果及患者转归进行对比,评估PDF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DF组治疗后血氨明显下降(P=0.035),PE组无变化;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两组治疗前后APTT、INR、肌酐、ALT及白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观察到出血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波动.PDF组及PE组分别有2例及3例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8.57%和33.33%;PDF组死亡1例,PE 组死亡3例,病死率分别为14.29%及33.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F可有效清除肝衰患者的血氨及胆红素,对血氨的清除优于PE;对ALT、凝血功能、白蛋白及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32)006【总页数】4页(P788-790,810)【关键词】血浆透析滤过;肝功能衰竭;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作者】崔嵩;晁娇娇;周恒杰;刘思伯;葛冬;王耀健;杨荣利【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6血浆透析滤过(PDF)技术是一种集成血液净化技术,它是将血浆成分分离技术和血液透析滤过技术(Hemodiafiltration,HDF)进行集成,使用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作为血液净化器,透析液在中空纤维膜的外侧流动利用弥散原理实现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使用置换液利用对流原理使中、大分子物质通过纤维膜滤过清除,同时在血液净化器后或经外周静脉补充新鲜冰冻血浆(FFP)及人血白蛋白补充损失的大分子蛋白及凝血因子[1]。
人工肝

人工肝操作方法一、概述人工肝是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的简称。
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肝衰竭(liver failur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的严重症候群,病死率极高。
肝衰竭的常见原因有:(1) 嗜肝病毒感染: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2) 酒精性肝炎;(3) 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酮康唑、抗痨药、抗代谢药、化疗药物、中药等);(4) 自身免疫性肝炎;(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7) 肝毒性物质中毒,包括化学物质、生物物质如毒覃等;(8) 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血色病等;(9) 物理损害,如创伤、中暑、辐射等;(10) 肝切除、肝移植、肝肿瘤等;(11) 其他病原微生物持续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血吸虫病等。
(12)其他病毒严重感染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肠道病毒(EV)等; (13) 缺血缺氧性改变如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14) 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人工肝治疗的意义: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机制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
由于肝细胞有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人工肝支持,有可能恢复肝脏的功能。
人工肝是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或者生物装置,通过它模拟肝脏的解毒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了已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者为肝移植等待时机。
人工肝的治疗方法有生物型和非生物型。
生物型人工肝尚处在科研和探索阶段,由于需要大量人工培养的肝细胞持续有效的工作,生物型人工肝还没有达到临床广泛大量应用的状态。
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在国内广泛使用并被证明是确实有效的方法,成为目前治疗肝衰竭急需、必备的治疗方法之一。
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应用

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应用王笑笑, 黄建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人工肝支持系统是基于肝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者延长肝移植患者等待肝源的时间。
人工肝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及混合型3种类型。
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利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应用吸附、透析、滤过、置换等方法清除有害代谢产物,补充生物活性物质;生物型人工肝以体外培养的肝细胞为基础构建体外生物反应装置,具有肝特异性解毒、生物合成及转化功能,进而起到清除有害代谢产物的作用;混合型人工肝是将非生物型及生物型人工肝装置结合应用,兼有二者的功能。
现将上述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NBAL为目前技术最成熟、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人工肝。
主要用于肝衰竭早中期,凝血酶原活动度介于20%~40%的患者;晚期肝衰竭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应慎重选择人工肝治疗。
在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资助下,本院联合全国十余家单位在“十二五”期间入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96例,探索了在肝衰竭早期应用人工肝和不用人工肝治疗的效果及在肝衰竭中晚期用不同模式人工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显示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早期患者人工肝治疗能改善肝功能,但短期生存率与综合内科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对乙型肝炎肝衰竭中期患者采用选择性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液滤过的人工肝治疗方法较单纯的选择性血浆置换疗效更好。
对乙型肝炎肝衰竭中期患者治疗2次以上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NBAL类型是血浆置换/选择性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在治疗过程中丢失大量血浆,需等量新鲜血浆补充,但国内血浆制品供应紧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血浆置换治疗的开展。
因此新型NBAL模式应运而生,如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CAPS)、血液透析滤过、配对血浆置换吸附滤过等。
周新民:人工肝技术在肝衰竭当中的应用

周新民:人工肝技术在肝衰竭当中的应用作者:陈词来源:《肝博士》 2018年第2期陈词人物档案周新民: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肝病科主任。
现任陕西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和人工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重肝和人工肝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感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
“JOH”中文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等多种专业杂志编委或特约审稿人。
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
长期从事临床工作,擅长消化系常见病及危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并发症、肝功能衰竭、肝癌的诊断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率。
是陕西省及西北地区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及领头人。
获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先进群体创新基金共10余项。
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在国际国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记者:周教授,您好!目前国内肝衰竭患者多、发病率高,其中免疫肝和药物肝的肝衰竭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并不好,相关报道其死亡率很高。
常规的治疗方法很难治愈这类型患者,人工肝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肝衰竭治疗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大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请问,具体的人工肝技术是怎么实现的?周新民:这是一个专业的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误理解为将肝脏直接换了,而真正换肝的技术叫肝移植。
人工肝是一种体外支持系统,主要分为生物型人工肝、非生物型人工肝和混合人工肝,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非生物型人工肝。
非生物型人工肝从本质上是一项血液净化技术,将血液中的毒素排掉。
众所周知,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若肝脏衰竭了就会造成体内大量毒素的堆积,随着血液流通到全身各处,这些毒素又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对人体的心脏、肾脏、大脑等其他器官造成影响。
现代血液净化技术在人工肝的应用——新型非生物人工肝的进展

现代血液净化技术在人工肝的应用——新型非生物人工肝的进展郭利民北京地坛医院一、传统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类型1994 年Uchino 提出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分类(表1)至今仍为沿用。
表1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分型主要技术功能I 型(非生物型)血液透析/滤过,血液/血浆灌流以解毒功能为主II 型(中间型)血浆置换清除毒性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III 型(生物型)体外肝细胞生物反应装置生物合成及转化IV 型(混合型)III 型与I、II 型的合成兼有I、III 型功能生物型/混合型人工肝目前尚停留于临床试验阶段,当前临床应用的仍是非生物型人工肝,其中常采用的治疗模式为血液灌流(blood perfusion, HP )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
1.HP:最权威的报告来自于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医院肝病研究所,1974 年~1988 年,他们对HP 治疗FHF 进行了系列研究。
Gimson 和Williams 曾报告76 例FHF 的HP 治疗结果,29 例患者最终存活(38%),但IV°肝性脑病(HE)患者存活率仅为20%。
O`Grady 的对照性研究报告显示,III°肝昏迷患者HP 治疗的存活率较高,可达50%~51.5% ;而患者IV°肝昏迷患者HP 的疗效较差,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34.5% 和39.3%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脑水肿和肝肾综合症(HRS)。
2.PE:日本90年代初文献报告,PE治疗FHF的存活率在20~46%之间,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存活率约为60%。
2000年意大利的Se Silvestro总结了自1982年~1999年的PE治疗经验,70例FHF患者的存活率为41%。
我国1998年~2001年的报告数据显示,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PE 的治愈好转率在42.2%~51.6% 之间。
如按病情轻、中、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价,重肝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多在20%以下(表2)。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又称普罗米修斯系统,该技术采用了成分血浆分 离技术,与MARS近似。FPSA采用的双回路系统间 由可滤过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50 000道尔顿的滤膜分 隔,从而达到滤出白蛋白及与毒素结合白蛋白的目
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成熟,肝移植已被广 泛用于治疗包括重型肝炎在内的终末期肝病,是被世 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⑴。为 了暂时替代自然肝脏的解毒、转化、合成、分泌等功 能,促进肝细胞的自然修复与再生,桥接肝衰竭患者 接受肝移植,支持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⑵, 人们已经设计出基于生物、化学或机械性的体外装 置,即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O上世纪九十年代,ALSS与肝移植的紧密结合 促进了该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就ALSS在肝移植术 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置换利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并丢弃体内含高浓 度致病因子的血浆,并补充同体积的新鲜冰冻血浆或 新鲜冰冻血浆加少量白蛋白溶液,具有操作方便、设 备简单、费用较低、完全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的特 点,但血浆消耗量大,可引起输血反应,有传播疾病等 风险。
DFPP是将血液依次经过两层滤膜,将粒径大于 膜孔径的血浆成分(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脂蛋白 等)分离并丢弃,将通过滤膜的血浆成分回输血液,并 补充一定量的白蛋白溶液或少量新鲜冰冻血浆。该 方法可通过调节二级膜的孔径控制清除不同分子质 量的致病因子,不需要或可使用以白蛋白溶液为主的 置换液,节约血液资源。但在二级滤过时可造成血清 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的丢失⑷。
患者,应将ALSS积极用于移植术前的准备,为等待适 宜肝源争取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肝移植的指 征,让更多患者可以通过肝移植获得新生〔何。
人工肝治疗指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
•.
采取病机制的治疗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治疗 肝移植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
分型
技术•.
功能和临床应用
I型(非生物型)
SMW-S
弥
MMW-S
散
PB-S
血液
透析液
对SMW-S高效 对MMW-S低效 对PB-S无效
血液滤过
原理 •. 以对流方式清除血液中过量的 水分和有毒物质
清除率与超滤量和筛滤系数有 关,而与分子量大小无关
特点
与血液透析相比,血液滤过对 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更为有效
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伴有肝肾 综合征或肝性脑病
预防及处理
低蛋白血症患者术前或术中输血浆、白蛋白或其它胶体溶液 严重贫血患者在治疗前要补充血液 药物或血浆过敏者预先给予抗过敏治疗 纠正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心律失常 非心源性低血压应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升压药 血液灌流综合征可预先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改用血浆
吸附
继发感染
III型(混合型) I型与II型混合组成
兼有I、II型功能,临 床试验阶段
为了规范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中 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在二
•.
零零二年制定了人工肝治疗指南,经过三年的 使用后,现进行了部份修订,供大家讨论。
•.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设置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设置
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医院必须具备血
•.
人工肝治疗机制和方法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机制
➢清除肝衰竭所产生的•. 各种有害物质 ----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 ➢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 ----部分替代肝脏生物合成等代谢功能 ➢改善内环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024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与相对禁忌证

2024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与相对禁忌证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尤其是HBV),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
肝衰竭死亡率高,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早期积极进行人工肝治疗。
什么是人工肝?人工肝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肝衰竭患者的存活率。
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
人工肝分为生物型、非生物型和混合型三种,临床上目前应用成熟且有临床疗效的是非生物型人工肝。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借助体外循环装置(理化或生物反应装置),通过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或者血液透析的方式,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肝衰竭的作用。
生物型人工肝脏的基本原理是:将培养的外源性肝细胞放置或继续培养于体外生物反应器中,当患者血液或血浆流经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直接接触的方式与培养的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其中的肝细胞发挥清除毒素和中间代谢产物.参与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及分泌具有促进肝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等功能,从而达到暂时的支持作用,但目前尚处于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阶段。
混合型人工肝指将非生物型人工肝和生物型人工肝装置结合的系统。
不管是生物型人工肝还是非生物型人工肝都只能暂时性地部分替代人体的肝脏功能,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合成功能、代谢功能、解毒功能和免疫功能。
非生物人工肝适应证及相对禁忌证1.非生物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1)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PTA在20%—40%之间和血小板>50χ109∕1的患者为宜;晚期肝衰竭患者也可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多见,治疗风险大,临床医生应评估风险和利益后作出治疗决定;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但有肝衰竭倾向者,一旦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也可考虑早期人工肝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肝PDF 与PE +CHDF 在晚期肝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周观林1,张伦理2,刘春文1,杨沛华1,张琼3,谢志军3(1.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江西赣州341000;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江西南昌330000;3.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评价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PDF )模式及人工肝血浆置换(PE )+血液滤过透析(CHDF )模式在晚期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方法:选取肝衰竭晚期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PDF 治疗,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PE +CHDF 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肝功能生化的改善情况及对临床治疗3个月病死率的影响。
结果:两组治疗前生化治疗比较无差别(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 <0.05),两组3个月死亡率相同,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晚期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PE +CHDF 治疗与配合PDF 治疗相比,能获得更好的肾功能改善及脱水效果,相近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但在节约治疗时间及治疗成本的控制方面PDF 更有优势。
两组患者3个月病死率相同。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透析;晚期肝衰竭;疗效中图分类号:R57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79(2014)04-0527-03Efficacy Comparison between Artificial Liver PDF and PE +CHDF in the Treatment of Late Liver FailureZHOU Guan-lin 1,ZHANG Lun-li 2,LIU Chun-wen 1,YANG Pei-hua 1,ZHANG Qiong 3,XIE Zhi-jun 3(1.Dept.of Hepatopathy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Ganzhou ,Ganzhou ,Jiangxi 341000;2.Dept.of Infectious Diseas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00;3.Dept.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he artificial liver Plasma filtration dialysis (PDF )mode and plasma exchange (PE )plus continuous hemofiltration dialysis (CHDF )mod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end-stage liver failure.Methods :40patients with the end-stage liver failur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DF medical treatment 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E plus CHDF therapy.The biochemical improvement of liver function and the three-month morta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the better biochemi-cal improvement than observation group (P >0.05),but the two groups had the same three-month mortality.Conclusion :PE plus CHDF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an get a better improvement in renal function and dehy-dration effects than PDF therapy mode ,whil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DF therapy and PE plus CHDF therapy on liver function improvement.But the PDF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an save the therapy time and treatment costs than PE plus CHDF therapy mode.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DF therapy and PE plus CHDF therapy on the three-month mortality.Key words :PDF ;PE plus CHDF ;end-stage liver failure ;efficacy—725—第34卷第4期赣南医学院学报Vol .34NO .42014年8月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AUG .2014*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ZBBG70042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2]。
晚期肝衰竭患者的人工肝治疗模式现在主要有血浆置换(PE)+血液滤过透析(CHDF)及血浆滤过透析(PDF)。
PE和CHDF联用是为了更好的让这两种模式扬长避短,克服血浆置换治疗固有的缺陷,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PDF结合了PE和血液滤过(HF)技术的新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具有同时更有效清除中小分子毒素的优点。
PDF能够持续去除生成速度快、弥散性强、分布容积广的中分子物质(MMS),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更符合机体生理特性。
如何优化这些模式,提高治疗效果,一直都困扰着从事肝衰竭及人工肝研究的众多国际及国内专家。
我们近两年在人工肝PDF及PE+ CHDF治疗晚期肝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做了一些对比,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1.1对象选取2012年1月 2013年12月在我院肝病科住院肝衰竭晚期患者40例(无消化道出血及休克并发症),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男17例,女3例;对照组男17例,女3例。
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2012年《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提出的晚期肝衰竭诊断标准[1]。
治疗前2组患者基础状况如年龄、性别、病情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对症、保肝、退黄、营养支持等)基础上给予PDF治疗,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PE+CHDF治疗。
具体方法:使用旭化成IQ-21及Ach-10人工肝机,PDF、PE、CHDF分别使用EC-30,OP-08,AEF-13血浆分离器。
PDF置换血浆1600mL,治疗时间为6h,透析泵速度40mL·kg-1·h-1,补液泵血浆输入速度约267mL·h-1,滤过泵速度为透析泵加补液泵速度,人工肝血液速度100 120mL·min-1。
PE置换血浆2000mL,治疗时间约1.5h,人工肝血液速度100mL·min-1,分浆比:25% 30%。
CHDF治疗时间为6h,透析泵速度1.5L·h-1,补液泵血浆输入速度约40mL·kg-1·h-1,滤过泵速度为透析泵加补液泵速度,血液速度120 150mL ·min-1。
PDF及PE+CHDF置换液配方一般为林格氏液3500mL,5%碳酸氢钠210mL,50%葡萄糖35mL,术前及术中监测电解质,根据电解质情况对置换液配方做适当调整。
肝素均根据患者凝血功能调整,术前均预防性使用非那根12.5mg,术中均预防性补钙10mL,术后均3d复查肝功能,若TBIL>170μmol·L-1或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继续配合PDF或PE+CHDF治疗(3天1次);若患者TBIL>170μmol·L-1,不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不再行PDF或PE+CHDF治疗,予内科综合加PE 治疗(3天1次),若患者TBIL<170μmol·L-1(10倍正常值以内)或治疗5次病情仍无好转不再行人工肝治疗,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反应,给予非那根、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处理。
人工肝治疗后给予的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
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惯,避免使用其它可能影响疗效的药物。
1.3观察指标人工肝治疗前后检测血生化、血常规、电解质、血氨、凝血功能、腹部彩超等,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常规每周复查肝功能1次,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头晕等症状及神志、计算力等肝性脑病体征)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统计临床治疗3个月的病死率。
1.4统计方法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治疗后2组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生化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后对照组较观察组指标改善明显(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