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宗教建筑比较2

合集下载

中国道教建筑与西方基督教建筑对比研究

中国道教建筑与西方基督教建筑对比研究

中西方宗教古建筑的对比研究——中国道教建筑与西方基督教建筑XXX(XX大学XX 邮编)摘要:要在世上生存,首先要建立一个世界。

当然,这个世界是不可能诞生在一个充斥着各种矛盾、污秽和粗俗的混乱空间中的。

因此,找到活着设计一个固定的中心点与创造这个世界同样重要。

“西方人崇拜神灵,中国人崇拜祖宗。

”不少史学家这样来概括中西传统文化中信仰上的差异。

其实,从文化人类学来看,原始先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两种崇拜。

在我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中,对这两种崇拜各有不同的侧重,很自然地,对古典建筑艺术也有较大的影响。

我从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建造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对中西方特定宗教古建筑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整体分析了中西方宗教古建筑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中西方、宗教古建筑、道教、基督教、白云观、沙特尔大教堂中西方建筑文化有很多差异,同样是宗教建筑,中国的寺庙、道观和西方的教堂就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寺庙与西方教堂建筑的差异,在于两者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形成和造型。

但不同之余又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在建筑上有布局、尺度和神韵的比较,体现了共同的美感。

在此,我选取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白云观和西方基督教沙特尔大教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异同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一、中西方特定宗教古建筑研究分析(一)中国道教白云观。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是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重要凝聚体。

被称为“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和“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的白云观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也代表了中国古代的道教建筑,从白云观欣赏分析中,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建造艺术、装饰艺术,其中建造技术的思想和装饰艺术蕴含的深意传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风俗和认知习惯,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数学理性和风水习性。

宗教建筑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他有着深厚的思想认识,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宗教思想和传统文化。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由老子创立,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也是我选择道教建筑来研究分析的主要原因。

(完整)中西方宗教在建筑中的影响对比分析

(完整)中西方宗教在建筑中的影响对比分析

中西方宗教在建筑中的影响对比分析神学力量甚至在文艺复兴及以后时代仍然浸透着人的心灵,以至于在本质上是和神学抵触的思想,如人本主义和君权主义常常也还要以教堂为寄托。

欧洲的教堂用石头建造,著名的教堂工程都十分巨大,经常要经历一二百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建成。

宗教建筑在欧洲系建筑中长期来占据着主流的地位。

与此相反,在古代中国相对于君权而言,神权始终处于次等的地位。

所以中国宗教建筑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受着科学水平的限制,古人对于鬼神灵魂的信仰是不可免的,但是在中国,注重人事,人们儒学对于鬼神问题采取了清醒的态度。

孔子虽然也倡导由原始社会延续下来的祖宗崇拜,但却尽量减弱其中的宗教意识,而特别强调把它引向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伦常纲教为内容的人世关系中去。

对于鬼神的有无,孔子机智地采取回避态度,故“子不语怪力乱神”。

到了非谈论不可的时候,孔子则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来积极地提醒人们注重人事.儒学的清醒理性,对人们尤其对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有深刻影响,历代有作为的皇帝对于宗教在利用与容忍的同时,莫不都采取了限制的政策。

佛的因果报应、咎由自取,道的清静无为,逆来顺受都是“有用”的,甚至皇帝也参加一些活动,以示恩宠。

但当宗教和皇帝产生矛盾时(主要是经济上争夺民力),就坚决限制,甚至下令灭佛。

中国和欧洲一样,也承认君权神授,但欧洲的君权神授重点在神,君主的权力也须由教会授予。

中国的君权神授的重点却在君,他是天的儿子,他的权力直接受之于天,无须乎教会为媒介,中国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教皇制。

这些情况,映射在建筑中,就是宗教建筑比起一般的实用性建筑来,或者可以说是宏伟精丽的,有时也相当可观,但相对于代表君权的建筑而言,它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

在都城,它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没有超过王府和衙署.它也没能成为城市布局的中心,《考工记》中“左祖右社”,王宫居中的体制就说明神权和族权都只是皇权的陪衬。

在中国宗教建筑的艺术风格上,也从来没有过分地陷入于神学的激动,接受过超人性的迷狂.换言之,即使在宗教建筑中也没有失去人的清醒理性,而人的理性,正是儒家所特别重视的。

世界遗产之中西方宗教建筑

世界遗产之中西方宗教建筑

世界遗产之中西方宗教建筑世界遗产之中西方宗教建筑摘要:宗教文化包括宗教建筑、宗教政治、宗教哲学等。

宗教建筑是人类宗教意识、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在建筑史、文化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宗教与政治是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巨大精神力量。

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宗教哲学在人类社会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塞维利亚大教堂、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和布达拉宫分别为三大宗教建筑的代表。

关键词: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塞维利亚大教堂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布达拉宫Chinese and western religious cultureAbstract: the religious culture, including religious building,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religious philosophy, etc.Religious architecture is human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aesthetic idea, customs, the embodiment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history, cultur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art history.Religion and politics is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in the great spiritual power.As a kind of philosophy, religious philosophy in human society plays an inestimable role.Sevilla cathedral, and kyle hart mosque historical famous city and potala palace for three religious buildings were the representatives.Keywords: Christianity Islam Buddhism Sevilla cathedral And kyle hart mosque historical famous city potala palace.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印度和中国的宗教建筑有何不同?

印度和中国的宗教建筑有何不同?

印度和中国的宗教建筑有何不同?
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分布着大量宗教建筑的地区。

两国宗教文化源远
流长,所以在宗教建筑上也各有千秋。

本文将介绍印度和中国在宗教
建筑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建筑材料不同
印度的宗教建筑多使用石材、石英石等天然材料,在建筑上呈现出细腻、精美的风格。

而中国的传统宗教建筑则多使用木材、泥土等天然
材料,呈现出雄浑、宏伟的风格,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
独特风格。

二、装饰不同
印度的宗教建筑上,常常使用马赛克等大胆、鲜艳的色彩,让建筑更
具视觉冲击力。

而中国的宗教建筑则通常给人一种沉稳、古朴的感觉,装饰主要是一些绘画、雕刻等方式来呈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造型风格不同
印度的宗教建筑多呈现出“多明式”、“泰姬陵式”的造型风格,通常被认为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

而中国传统宗教建筑则有着“黄梅戏式”的特点,更为优美、内涵丰富。

四、宗教信仰的不同
印度的宗教信仰以多神教为主,不同神之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宗教场所的风格也因此各不相同。

而中国的宗教信仰则以儒道两家为主,因此宗教场所更多体现出内敛、含蓄的特点。

综上所述,两国在宗教建筑方面的差异主要集中于建筑材料、装饰、造型和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异虽然主要是由于民族文化差异所形成的,但它们也为两国的宗教文化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五篇模版]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五篇模版]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五篇模版]第一篇: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介绍佛教中国佛教建筑特色:中国佛寺殿堂的建筑风格是依照我国传统宫殿府邸的布局兴建,而一般建筑如斋堂、僧房等,又参照我国民用住宅的格式兴建。

从整体上看,中国佛寺基本上采纳的是庭院式建筑布局,较大的寺院可由几个庭院组成建筑群,大都采取了木结构建筑方式。

印度佛教建筑特色:主要有窣(su)堵波、石窟和塔。

苏堵波是一种半圆形的建筑,样子像坟墓,又像一个倒扣着的饭钵(bo),因此又叫“覆钵”。

石窟一般在门口做个火焰形的石洞,主要空间在山岩里,光线很暗。

最大的一座叫卡尔利石窟,属于支提窟。

塔是又苏堵波演化而来。

下面的台基变高,成为塔座;上面的覆钵缩小为顶上的一支刹。

印度的古塔与中国的模式不一样。

它是通身用石头雕砌而成,没有一层一层的檐。

最有名的是佛陀迦耶的大菩提寺塔。

基督教哥特式建筑代表米兰大教堂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其平面呈拉丁十字型,长150米,宽49米,中部堂顶高约45米,十字交叉处拔高至65米多。

教堂上建有135座大理石尖塔,中央尖塔高达108米,远望犹如“大理石山”,向上的动感非常强烈。

尖塔上较大的人物雕像就有2000多尊,雕工精细,呼之欲出。

教堂两侧建有高高的花窗,上面饰以彩色玻璃拼成的圣经故事,增强了教堂的神秘感。

西正面有5座大门,中门最大,装饰精美,十分华贵。

米兰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它所体现的高超建筑艺术犹如鬼斧神工,米兰人称它为“世界奇迹”。

哥特式建筑特点:使用尖形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扶壁,使教堂的内壁、内柱和支柱的厚重度大大减少,产生出垂直向上、高耸入云的动感。

同时,外部建有高耸的尖塔,墙壁较薄,窗户较大,并饰有彩色玻璃花窗,室内光线充足,门前饰有精美的浮雕和石刻。

罗马式建筑代表比萨大教堂(Pisa 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

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心灵的慰藉——宗教建筑2

心灵的慰藉——宗教建筑2
(二)、基督教建筑
1
2 罗马式 拜占庭式
3
哥特式
拜占庭式
代表性建筑《索菲亚大教堂》
特点:
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
“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 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 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它创造了把穹 顶支承在独立方柱 上的结构方法和与 之相应的集中式建 筑形制。 4、色彩灿烂夺目。
克里姆林宫东侧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罗马式
特 :
线条简单、明快, 造型厚重、敦实,采用 古罗马式的拱券结构。
哥特式
德国《科隆主教堂》
法国《夏特尔主教堂》
欣赏德国科隆主教堂外观,说说你 有怎样的第一感觉?
高、直、尖
尖塔高耸,整个建 筑外观以直升线条 为主。 给人一种“向上” 的视觉暗示。
你能不能由它的 外观联想一下,这样 的建筑外观体现了怎 样的宗教观念?
细 节:
尖肋拱顶
飞扶壁
玫瑰窗
内部结构
采光
(三)、伊斯兰教建筑
1、屋顶多采用洋葱形的穹顶;
建筑特点:
2、以拱券作为主要结构,拱券的形式多种多样;
宣礼塔: 高耸的小楼,供登高召唤教徒前来
作礼拜之用,又称“邦克楼”。
2、装饰:

中外宗教建筑的异同

中外宗教建筑的异同

人们不仅需要在心灵感悟这种无限的存在,还需要在现实活动中证 实这种存在。因此,神需要有可以感性地、直观地把握的现实象征, 对于基督教来说,这就是教会和教堂。在教徒们看来,教堂是建立 在现实的世界之上的神圣空间,是神在人间的宅第,应该像天国一 样尽善尽美,尽可能地神圣和富于超灵验性。它是是基督教建筑的 精华。它体现了人们对上帝的理解与感受,以及人们对心灵的追求。 正是由于人们的理解及追求的不同,所以形成了教堂建筑的不同风 格。例如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在建筑风格上不同,罗马式用内部 空间来象征宇宙,体现一种静态的安宁与凝重;哥特式则用外部结 构的急剧上升来象征向天国无限升腾的意象,表示出一种动态的张 力。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教堂阐明了基督教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 化,同时也显示了基督教的历史沿革。 基督教艺术,经历了从早期的“巴西利卡式”到中期的“拜占庭艺 术”、“黑暗时期”、“加洛林艺术复兴”、“罗马式”、“哥特 式”,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时期、殖民化 时期、后殖民化时期。因此,各个时期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4.与民俗密切相关。建有客堂、食堂、 茶社、住宿部、歌舞楼、亭子、小卖 部等,以供人们社交、游览、食宿、 娱乐、休闲、交流、交易。不少宫观 还开展“花会”、“庙会”,形成民 间节庆习俗。 道教建筑具有丰富的艺 术内容,将绘画、雕塑、诗文、书法、 篆刻、联额、题辞、碑刻、园林等诸 多艺术形式融为一体;除宫观建筑外, 还仿效佛教开凿石窟和摩崖造像,以 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长生不老、羽 化登仙的理想和对吉祥如意、福寿和 睦的追求。道教建筑文化成为我国民 族文化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 艺术魅力和价值是永存的。
目录
中国
佛教建筑 道教建筑 外国
基督教建筑
塔庙,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 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唐代以后,佛 塔多建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 中心的佛寺结构。寺院坐北朝南,主要殿堂依次分布 在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布局严谨。 宋代时,禅宗兴 盛,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度,七堂指佛殿、法堂、 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规模较大的寺院还 有讲堂、禅堂、经堂、塔、钟楼等。建于山上的佛寺 也依此而建。 明清以来,佛寺建筑格局已成定式,一 般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天王殿、 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 殿是佛寺的主体建筑,东西两侧的配殿为钟楼与鼓楼, 伽蓝殿与祖师堂,观音殿与药师殿相对应。大的寺院 有五百罗汉堂、佛塔等建筑。中轴线东侧分布僧房、 香积厨、斋堂、职事堂等,是寺内僧人的起居生活区; 现在寺院对外开放后,生活区一般都后移,或在寺院 后侧重建。中轴线西侧主要为禅堂、接待室等,是前 来挂单僧人修行之所,现在也基本上对外开放,有的 辟为文物陈列室、佛经流通处。

中外宗教建筑的差异

中外宗教建筑的差异

2018年第3期现代园艺中外宗教建筑的差异洪立昂(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摘要:中国古代建筑的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建筑讲究对称美,采用木质结构,西方在某些时期也是这样。

通过比较可以感受到中外的物质、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他们主要由于中外民族在宗教意识、伦理观念、艺术趣味、心理气质、传统文化、艺术造诣的不同造成建筑风格的差异。

分析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宗教价值观的不同造成的建筑差异。

关键词:中外宗教建筑;宗教思想;艺术差异1中外宗教建筑的概述1.1宗教建筑的内涵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现实生活,利用物质条件和技术,创造的生存环境,而宗教建筑就在意识层面上赋予建筑灵魂。

这种宗教空间,通过千百年的演变进化,融入到建筑的风格之中,思想也随同建筑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形式。

所以为宗教提供服务的建筑都是宗教建筑。

2中外建筑风格中的宗教理念比较2.1宗教中的思考问题的逻辑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过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

他认为:“艺术有两种源泉:一为理念———从中产生了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了东方艺术。

”表现出了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形式的美感。

西方在艺术表现注重深入表达相反的中国的建筑的造型着眼于整体的意境,总之,西方建筑理念的特点就是“实”。

中国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空”,思想的差异引起建筑风格的不同。

2.2宗教中的传统习惯的表达中国建筑特别是庭院建筑注重有组织的组合,“庭院”一般是基本单元的组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团和抑制个性发展的思想观念引起的。

而西方重视的是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的传达,埃菲尔铁塔等出类拔萃的建筑,可以给人以优秀、上升力和吸引力。

3中外宗教建筑艺术的差异3.1中外宗教建筑从外形艺术上的差异中外传统建筑在材料的运用上有3种:石头、木材、泥土,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以木头为主,将石头与土运用建造建筑的墙体和基座;西方宗教建筑重视的是外部的装饰效果,例如哥特式建筑中的巴黎圣母院建筑外形上雕刻繁琐的纹样,颜色鲜艳,而底色运用金色,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大教堂(哥特式)
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因为教义和仪典的要求,建筑与 佛、道两教不同。一般所建寺院称为“清 真寺”或“礼拜寺”,在寺中建有召唤信 徒用的“邦克楼”或“光塔”,还有供膜 拜者净身的浴室。大殿内没有造像,仅设 朝向圣地麦加供参拜的神龛。建筑装饰纹 样只有《古兰经》经文和植物、几何形图 案。
清真寺
北京故宫

长城
埃及金字塔
巴黎铁塔
印度泰姬陵
中外宗教建筑对比
佛教
• 尽管佛教是由印度传人中国的,但中国的佛教建 筑与印度的寺院大不相同。中国的寺庙深受中国 古代建筑的影响,它们庄严雄伟,精美华丽,和 自然的风景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特有的中国 佛教建筑特色。
洛阳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寺院——洛阳白马寺
• 洛阳白马寺是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 年)的。根据相关记载,白马寺的平面为 方形,佛塔为寺院中心,仿照印度的形式 建造,建筑装饰多为佛像。
泉州开元寺
基督教(天主教)
• 宗教建筑,有其特有的灵魂形制,而灵魂 负于形体之中,可以飞升到多大的高度, 哥特堂便是最好的例子,一如无法忍受地 底的幽暗,一如无法忍受对其所睥异神庙 的模仿,哥特式教堂冲天而出,犹如王者 的冠冕,傲视着冥冥众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