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合集下载

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苏 州 园 林
布 达 拉 宫
帕 特 农 神 庙
凯 旋 门
科隆大教堂
印 度 泰 姬 玛 哈 尔 陵
·
柬 埔 寨 吴 哥 窟
大 斗 兽 场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建筑形 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和绘画等视觉 艺术类似。 因为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筑艺术创作 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的合理承受,需要大量的财富、 技术条件、劳动力和智慧才能实现。 此外,建筑艺术还常常需要应用绘画、雕刻、工艺美 术、园林艺术等,创造室内外空间艺术环境。 因此,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语汇?
当人们从外观欣赏一座建筑的时候,他被当作符合形式美法则
的艺术品。从表现的手法和技巧上看,建筑的确与其他艺术有许多
相通之处。 1.形体 2.比例 3.尺度 7.环境 4.均衡 5.节奏
6.色彩与质感
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语汇?
1.形体 从三维空间的体量上考虑,建筑 的形体即整体的形状,在远观时尤其 引人注目。 2.比例 美的物体在形式上都具备一定的 比例关系。凡是美的物体它的每一个 部分或构件与整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 数字的倍数关系,同时给人以美感。
马来西亚的传统住宅,架空的底层和尖屋 顶都是为了通风,因为当地天气炎热,气候潮湿。 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建筑形象。
三、建筑艺术的特征——适用性
建筑是空间和实体的 结合,而满足使用功能的恰
是虚空的部分,建筑以结构
和形式创造缤纷各异的空间, 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使用 需要。因此建筑艺术是实用 的艺术,其中史书, 因为它具有深刻的文化性。一个
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 兹堡市附近的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 之中,是房主人考夫曼的度假别 墅。 1936年落成, 设计者是美国 建筑设计大师赖特。他经过长达 6 个月的构思,决定将别墅凌空建于 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 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 悬挑,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 悬空的横向挑台、粗犷的毛石竖墙、 大片的玻璃窗以及赖特精心设计的 每一件家具无不体现了他“有机建 筑”的建筑思想。流水别墅在建筑 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富系方像到
有列面是
活附的烛层
力 动
属 的
创 新
火 在

动 。
汇 集
区包现建在
。括代筑一
零 售
建 筑
表 达
起 构
店都方成

无 法
面 ,
一 座


,这迪 你个拜 如设的 果计钻 去可戒 住以旅 的说馆 话是。 ,疯它 记狂有 得透天 时顶蓝 时,色 背每月 着个亮 降分神 落支的 伞都感 。是觉
北 京 香 山 饭 店 贝 聿 铭

、 建
•1、形体
筑 •2、比例
艺 术 有
•3、尺度 •4、均衡
哪 些 语
•5、节奏 •6、色彩与质感
汇 ?
•7、环境
•1、形体 •2、比例 •3、尺度 •4、均衡 •5、节奏 •6、色彩与质感 •7、环境
1963----1973
环境: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能创造 独特的艺术效果。
影响贝聿铭的大师还有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他的理念“少就是多”是对玻璃金属材质的偏爱
少即是多钢铁与玻璃
在哈佛时贝聿铭给朋友的信中说
再比如日本的美秀美术馆,建筑主体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农舍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崔玉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建筑的涵义、范围、类型等基本概念以及建筑艺术的特性、建筑艺术的语汇等,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对建筑学这门学科以及建筑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进一步去欣赏和品味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2、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语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有关建筑的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有关资料以备上课讨论时用。

教学过程:一、导赏引入。

1、请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建筑图片,引入课题——用心体味建筑之美2、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分成十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我把讨论的内容写在上面,等下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讲讲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3、板书讨论内容:(1)、该建筑物是属于哪种类型的?(2)、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3)、他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最突出的是什么?(4)、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到讨论的整个过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各小组发言: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讨论小结。

补充资料:中国经典民居古建筑1.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设计(试讲)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设计(试讲)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有个基本的了解,知道如何科学的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利用图片欣赏,来引导、启发、归纳,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建筑艺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欣赏建筑之美。

为学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弄清建筑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的艺术特征,探讨建筑风格的形成和演变原因,帮助学生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我试讲的课题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下面我开始今天的讲课。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一提起2008年奥运会,相信你们还记忆犹新,尤其是开幕式的表演给世界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开幕式是在哪里举行的呢?【课件出示:鸟巢图文】知道鸟巢属于什么美术类型吗?同学们,建筑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方式和观点。

但是这一切又基于对建筑艺术的真正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建筑艺术的知识。

【板书: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二、新知探究1、什么是建筑?同学们,一提起建筑大家觉得很熟悉,因为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建筑。

那建筑仅仅是指我们常说的房子吗?在你们的生活中除了房子你还见过那些不同形式的建筑?【板书:建筑的类型】小结:同学们,建筑不仅仅是指房子,诸如桥梁,陵墓,纪念碑、广场等都属于建筑【课件出示:桥梁、纪念碑、广场、陵墓等图文】。

所以,比较准确地讲,建筑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

美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片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成其他两个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的语汇、特性。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几张最“丑”的建筑,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鉴赏激情,从而引出课文内容。

二、新知探究:(一)、什么是建筑?1、概念: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创造的人工环境。

概念理解:A、空间和实体——由建筑材料(实体)构成的虚体空间供人使用。

B、形式美的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C、美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途径来感受。

2、建筑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

举例:悉尼歌剧院在阳光照映下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 块分别重15.3 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

悉尼歌剧院的兴建过程一波三折: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

(二)、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建筑史上的三句名言:四个特征:1、科学性、2、适用性、3、艺术性、4、文化性A、科学性:■完美的受力结构是建筑之美的根本。

■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建筑的形式。

例如:坡屋顶便于排水,尖顶利于除雪。

■著名建筑遗迹为表达各自追求而展示出建造技术的极限。

如:金字塔、哥特式教堂。

B、适用性:建筑以结构和形式创造各类空间从而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

C、艺术性:人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通过建筑形体的组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中国的世界奇迹: 中国的世界奇迹:万里长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 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 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 代(公元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 使长城成为 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 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 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 筑了2千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 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 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 就是在世界上 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 斜塔等列为中国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
• 1、科学性——没有完美的受力体系与结构、材料, 、科学性 没有完美的受力体系与结构、 没有完美的受力体系与结构 材料, 建筑不可能克服重力而矗立千年。 建筑不可能克服重力而矗立千年。 • 2、适用性 、适用性——建筑以结构好形式创造缤纷各异的 建筑以结构好形式创造缤纷各异的 空间,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空间,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 3、艺术性 、艺术性——建筑既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表现形 建筑既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表现形 式,也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载体。 也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载体。 • 4、文化性 、文化性——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 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 整个民族的文明好社会形态,如同中国的长城、 整个民族的文明好社会形态,如同中国的长城、 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
北京故宫
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他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 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 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 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 建皇权的象征。后寝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 左右东西六宫为翼,是皇帝、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 前朝后寝,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 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芝加哥旳罗比住宅 1923年 赖特(美国)
目录
环境:建筑与环境旳结合能发明 独特旳艺术效果。
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 兹堡市附近旳一片风景优美旳山林 之中,是房主人考夫曼旳度假别 墅。 1936年落成, 设计者是美国 建筑设计大师赖特。他经过长达 6 个月旳构思,决定将别墅凌空建于 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旳小瀑布 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旳 悬挑,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旳上方。 悬空旳横向挑台、粗犷旳毛石竖墙、 大片旳玻璃窗以及赖特精心设计旳 每一件家具无不体现了他“有机建 筑”旳建筑思想。流水别墅在建筑 史上有着主要旳位置。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旳 艺术。
故宫太和殿屋脊上旳仙人走兽
吻兽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建筑旳类型是伴随人类社会旳发展而增 长旳,涉及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 建筑、民居、商店、银行、驿站、码头、 火车站、飞机场、学校等…
总之,建筑要适应人们不同活动旳需要。 所以,伴随社会旳不断进步,建筑旳类 型还会日益丰富。
沃·勒·维贡府邸花园:图案之美
建筑既是人类智慧和力 量旳体现形式,也是人类 文化艺术成就旳综合载 体 .世界各民族因为社 会,宗教,文化情趣旳差 别,呈现出风格迥异旳各 类建筑. 哥特式教堂体现为无限 向上升腾旳效果.中国宫 殿建筑体现为想四面扩 展旳秩序空间. 西方古典园林以人工图 案为美,试图控制自然秩 序,呈理性之美.中国古 典园林体现出对自然形 态本真之美旳欣赏.
印度泰姬·玛哈尔陵
它由殿堂、钟楼、尖塔、 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 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 玛瑙镶嵌,绚丽夺目、漂 亮无比。有极高旳艺术价 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旳 代表作。2023年7月7日, 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雪域圣 殿:西 藏拉萨 布达拉 宫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通过经典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受,用新颖多彩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对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和艺术创作更有兴趣,更有信心。

(二) 教学背景分析学生状况分析:高一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是:心理成长高峰期,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性较强,认知难免偏颇。

我校学生思维活跃,但学习习惯相对不强,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侧重启发与引导;感受与实践。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对建筑有充分和崭新的认知,用多种媒介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极富魅力的。

通过欣赏建筑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到建筑作为美术一种是可以看懂的,是能够被吸引的,中国建筑形式,精彩绝伦,源远流长,是民族艺术瑰宝。

通过对比欣赏拉近学生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距离,认识到它的宝贵,感受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感。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看,让他们听,多感官的体验,感受建筑的鲜活;让他们思考,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让他们挖掘自己内心,培养审美的眼睛。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对建筑有基本的了解;2.通过对不同建筑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3.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与方法:1:选择典型的实景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建筑真美。

2:几组差异明显的建筑并列,学生对比思考。

3:通过对多种建筑形式的欣赏与感悟,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通过层层递进的感受与思考,引导学生读懂建筑。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建筑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怀,让学生爱“建筑之美”2:通过对中国建筑的欣赏与感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建筑的丰富形态,感悟建筑的不同特点,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欣赏中国传统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课时:2课时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目标:1.了解建筑的基本涵义和分类,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2.初步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为掌握建筑艺术的赏析方法奠定基础;3.初步了解赏析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悟领会艺术之美的能力;2.逐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评说的技能。

情感目标: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建筑,感受不同的建筑、园林艺术风格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于我国山水园林和建筑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环境美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对于这部分内容,课本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讲解,层层递进,从建筑的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属性,从而帮助学生对建筑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掌握基本的知识。

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采用PowerPoint课件方式辅助教学。

学具:教课书,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每一个都代表了一个历史的时代,反映着一个地方的特色,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从哪些角度去欣赏这些建筑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二、引导赏析1.播放视频《故宫》.2.故宫整体,故宫三大殿,后廷及其局部的建筑艺术风格特征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1368—1911)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

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结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一直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980余座、屋宇8700余间。

故宫四周绕以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城河。

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

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他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部分。

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建皇权的象征。

故宫还是我国收藏最好最丰富的文物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25年,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宫旧藏。

抗战期间,为确保国宝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部分运回故宫,部分运抵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方百计收集流失文物,使故宫新旧藏品达到数百万,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

德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科隆市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建筑。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科隆大教堂是哥特人的杰作,始建于1248年,一直到1880建成,经过7个世纪。

它先后的建筑者们都吸收同样的信仰而且绝对忠诚于原定计划。

除了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和其包含的艺术价值外,它还表现了欧洲基督教的力量和耐力。

它在二战中被破坏,然后在以后的几年内被完好地修复。

”科隆大教堂保存有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成千上万张当时大教堂的设计图纸,成为研究中世纪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宝贵资料。

还有从东方去朝拜初生耶稣的“东方三圣王”的尸骨,被放在一个很大的金雕匣里,安放在圣坛上。

这里还有最古老的巨型圣经、比真人还大的耶稣受难十字架以及教堂内外无数的精美石雕。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红山上,海拔3700余米,楼高13层、115.703米,建筑面积138025平方米。

布达拉是梵语(古印度语)的音译,意为“佛的胜地”。

布达拉宫最早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他为迎娶文成公主在这里建造了宫殿。

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建立嘎丹颇章西藏地方政权机构,于1645年在松赞干布所修建宫殿遗址上,重建了寝宫、大殿、围墙、门楼以及地方政府工作场地白宫等建筑物。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为供养五世达赖喇嘛,1690年修建了灵塔、佛殿、经堂结合的红宫。

此后又经历代达赖喇嘛逐渐改修,方形成今日之规模。

布达拉宫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是藏民族传统的优秀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

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式建筑风格。

墙面上的形象都是佛教法器或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

内部走廊交错,空间曲折变幻,神秘莫测。

布达拉宫内部墙面绘有精美壁画,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之宫。

参加壁画绘画的人有近二百人,先后耗时十余年。

壁画题材广泛,是一部珍贵的西藏历史画卷。

古罗马大斗兽场古罗马大斗兽场即科罗西圆形竞技场,始建于韦斯巴乡王朝,竣工于公元80年的泽度王朝。

公元82年,多米蒂安下令又在其上增加了一层,竞技场原名叫弗拉维梯形广场。

它现在的名称得于位于竞技场一旁的巨大的尼禄,它是科罗西人。

竞技场是罗马帝国最大的历史遗迹。

公元442年,竞技场被地震摧毁,它取之不尽的石料为中世纪的许多宫殿提供了许多建筑材料。

公元1750年,贝若伊特大主教把遗址纳入它的教堂荫护下,并开始了修复工作。

在继承他之后的各代主教的努力之下,修复工作逐步得以完成。

竞技场周长542米,有80行看台,分为4层。

前三层建于穹形顶石廊之下,最高层是坚厚的实心护墙。

它可容纳50000观众。

由于宽敞的穹形顶石廊的庇护,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免受风吹雨打和日晒之苦。

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支撑穹顶的大石柱的座基。

竞技场是为了观看角斗士厮杀格斗而修建的。

据说公元80年,竞技场竣工之际,举行了大规模的角斗开幕仪式。

庆典活动持续了100天,期间2000名角斗士丧生,5000头牲畜被屠杀。

在罗马帝国末期,角斗士厮杀表演几乎成了每天的日常活动。

中国长城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就开始沿边界修筑烽火台。

敌人来时,在台上举烟,通报敌情。

春秋战国时,各国沿国界也修建了互相防御的烽火台。

公元前7世纪中,为了把与秦国接壤的各个孤立烽火台连接起来,楚国首先建造城墙,就是最早的长城。

以后各国相继建造。

秦始皇统一中国,拆除各国间的长城,只留下北方燕、赵、秦三国的并把它们连接起来,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长城的美属于壮美,是一种崇高的美,一种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美,以雄伟、刚强、宏大、粗犷为特征,是中国人追求和平并勇于开拓进取精神的体现,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民族感情。

所以,长城不仅是美的,也是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可以说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纪念碑,其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依托,取得了独特的伟大成就,深刻体现了中国的文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悉尼歌剧院伍重(丹麦)悉尼歌剧院如同巨大的混凝土贝壳,又像一艘船扬起白帆。

设计方案由丹麦人伍重提出,他希望建造一座未来派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歌剧院于1963—1973年建成,整个建筑占用了长95米、宽193米的一块平地,耗费混凝土126000吨、钢材6000吨。

该建筑由三块相连的大壳组成,主要包括一个有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有2700座位的音乐厅和一个提供完美听觉效果的话剧厅。

圣米歇尔山修道院(11—16世纪)法国被誉为“西方名胜”的圣米歇尔山位于法国诺曼底和布列塔尼之间,坐落在巨大沙洲中部的岩石小岛上,高高耸立,依临潮水。

岛的顶部是哥特式建筑本教会修道院。

透过高大城墙,可一览海湾全景。

这座修道院建于11—16世纪,是非凡技艺之杰作,与周围独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圣米歇尔山从布列塔尼海岸望去如同一个童话世界:周围是碧水白沙,教堂钟楼尖顶上舒展着巨翼的天使,圣米歇尔的金像如同一个明亮的光点与日争辉。

圣米歇尔山原名同巴山,与其称它为一座山,不如说是一个小丘,因为它的最大高度也仅仅达到76米,但由于它处于大海前的空旷沙地上,四周既无树木又无房屋,因此显得比实际高度要高得多。

它是由坚硬如铁的花岗岩石构成的,虽然建筑师的蓝图在这上面会受到地势和空间的限制,但坚实的岩基却保障了建筑的结实和稳固。

阿弗朗什的主教奥贝尔于710年在东贝山花岗岩小岛上修建了一个小礼拜堂,该堂很快就被一个教堂所替代,教堂被本教会的修士们所占据。

10世纪,一座宏伟的罗马修道院在这里建成,山丘因此而成为著名的圣米歇尔山。

13世纪时,因火灾所致,重新修建了哥特式建筑群,其中有招待所、接待室、饭堂,特别是柱廊,被认为是此类中的杰作。

该修道院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因岩石的狭小而使房屋层层叠起。

山顶上教堂的顶部高达152米。

一个要塞式的村子包围着修道院,然而并非城墙,而是沙子将小岛与陆地分隔开来,从而沙子成为最佳保护者。

朝圣者及游客可以通过一条长堤抵达圣米歇尔山,长堤是与陆地的惟一的联系。

在百年战争中圣米歇尔山是法国西北部惟一没有落入英国人手中的地方。

第二课时三、设疑探究⑴什么是建筑?⑵建筑有哪些分类?1、建筑艺术的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2、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1、用多媒体投出: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

四: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1、建筑史上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2、建筑的特点(1)建筑的科学性:设问:你能从下列建筑的外观形象判断出它们是处于什么地域环境吗?设问:建筑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出示中国古建筑和哥特式建筑,讲述其结构及受力特点欣赏美国旧金山大桥和赵州桥,引导学生分析其科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