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现代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以南京九龙湖公园为例

基金课题1…中西方公园发展历程14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1]。
人们认识到“人”是世界的中心,开始摆脱对宗教的崇拜,转为追求花花世界中的乐趣。
人文主义思想被多数人推崇[2]。
从那时起,公园服务对象便逐渐由教父皇族转向广大平民,公园为适应社会对公园功能和审美的需要而持续发展。
西方的公园发展可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田园模式发展的时期、对称几何式公园时期、实用主义设计时期以及多层次发展时期[3];我国古代园林发展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秦汉期间园林生成,之后魏晋南北朝园林出现转折,隋唐进入园林全盛期,宋代成熟,明清后逐渐没落[4]。
2…公园存在的意义随着城市化的进展,硬质铺装取代了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地,树木的减少导致对风的阻挡作用减弱,城市所用材料热容量较低,热传导率高,带来了城市热岛效应。
人们每天穿行在喧闹燥热的城市中,难以亲近大自然,城市中的绿色地带显得尤为珍贵。
而公园为城市输送了新鲜空气,有利于缓解当前的生态问题,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2.1…南京市公园当今发展现状南京市拥有“绿色城市”的名片,公园发展相对较早。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中心城市已有329个公园,由纪念公园、动物公园以及古典公园、风景名胜区类公园组成[5]。
其中,综合性公园约有40余个,占地面积达4500多公顷。
知名度较高的有毗邻南京林业大学的玄武湖公园以及南京市莫愁湖公园、白鹭洲公园,这3所公园皆有滨水景观,与本文将研究的九龙湖公园有不少相似之处。
近年来,南京市逐渐加快了综合类公园的开放速度,对于人流量较大的一些公园也仅作限流处理。
2.2…现代公园应遵循的部分原则2.2.1 文化性九龙湖公园改造要兼顾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周边历史事件,要增强九龙湖公园景观的地域感,以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地域承载的历史精神为基点进行建设,为九龙湖公园注入新的灵魂。
2.2.2 地域性目前九龙湖公园并无较大的地形起伏,因此,在后续建设中,公园应以视觉层次建设为中心[6]。
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设计说明(一)

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设计说明(一)
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说明
背景介绍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康养潜力设计原则
1.生态保护: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
2.公众参与:设计公园参与性项目,吸引市民积极参与
3.多样性体验:提供多元的康养体验,满足不同需求
4.可持续发展:运用可再生材料,节能环保设计
功能规划
1.运动健身区域
–跑步道:提供专业跑步道,设置不同难度等级
–公共健身设施:设置多种器械,满足不同健身需求
2.休闲娱乐区域
–野餐区:布置草坪、桌椅,提供野餐场所
–游乐设施:设置游乐设施,供儿童游玩
–阅读亭:提供供读书休息的亭子
3.生态体验区域
–生态湿地:打造湿地环境,吸引候鸟及水生生物
–花草园:丰富植被种类,增加花草观赏价值
–观鸟平台:设置观鸟平台,方便市民观察鸟类
4.文化交流区域
–音乐广场:设立开放性音乐广场,举办音乐表演活动
–文化展览馆:提供展览空间,展示当地文化特色
–游船码头:建设可乘坐游船的码头,推广滨河文化设计亮点
•高科技应用:运用智能系统,提供导览、信息推送等服务•扶老携幼设施: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人和儿童使用•环保建设:利用太阳能供电、雨水收集系统等,减少能耗设计效果预期
•增强市民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社区融合和交流,增加居民的社交圈子
•推动城市旅游发展,吸引游客流量
以上是基于生态康养体验的城市滨河公园设计的相关说明,通过
合理规划功能和亮点,期望能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休闲场所。
生态公园设计理念

生态公园设计理念生态公园设计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开始越来越重视。
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的生态公园设计理念,以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独特而美丽的休闲空间。
首先,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保护为核心。
公园的设计将完全遵循生态学原则,保留并恢复现有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公园的建设将尽量少破坏自然生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湿地、森林、草原和山岭等自然景观,并针对当地特色动植物进行保护和繁育。
通过自然保护区、禁止乱采滥挖等措施,保护并增加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与自然亲近的场所。
其次,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公园将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如太阳能和风能,并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浇灌植物和清洗设施。
公园内将配备节能灯具和节水设施,减少资源的浪费。
同时,公园将鼓励可持续的城市农业和有机农业,提供农产品市场和农业展示区,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通过这些可持续的措施,将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使公园成为一个兼顾自然和人类需求的绿色空间。
再次,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和娱乐活动。
公园将提供多功能的运动场地,如足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
公园还将有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人们采用低碳交通方式。
此外,公园将建设儿童游乐区、户外健身区和休闲花园,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的人们的需求。
在公园内还将设立户外剧场和文化展览馆,举办各种表演和活动,提供艺术文化交流的平台。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公园将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好去处。
最后,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提供教育和科研的机会。
公园将设有生态教育中心和科研基地,开展植物、动物和环境等相关课程,帮助人们了解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公园将组织各种实地考察和讲座,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
同时,公园将鼓励人们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志愿活动,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环境美化:创建绿色低碳的城市公园设计

环境美化:创建绿色低碳的城市公园设计1. 前言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和享受大自然的机会。
然而,在建设和设计城市公园时,我们也应该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绿色低碳的设计来美化城市环境。
2. 绿色低碳公园设计原则2.1 自然景观保护•在公园建设之前,应对现有自然景观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保护。
•尽量减少土地平整和植被移除,尊重并融入现有地形、水体和植被,以最大程度保留自然生态。
2.2 节能使用及再生能源应用•设计公园内的照明系统采用LED等节能灯具,并利用太阳能或风能等再生能源供电。
•合理规划运动场地、休息区域等设施,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并提供高效的废物分类和回收系统。
2.3 多样化的绿色植被•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建立多层次、不同功能区域的绿化带,以提供更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
•引入本地特色植物,促进当地生态多样性,并提供吸引人们参观、学习和欣赏的景观元素。
2.4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设计公园内的水体布局合理,可以容纳并处理降雨水,并为植物提供适当的灌溉。
•建立节约用水意识,使用低流量喷头和自动灌溉系统。
3. 绿色低碳公园设计实践案例3.1 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纽约,美国高线公园是一个成功的绿色低碳城市公园案例。
该公园利用了一条老旧高架铁路改建而成,保留了原有铁路结构,在上面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
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并注重环境与历史文化的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丰富生态功能和社交娱乐价值的公园。
3.2 城市森林公园(Urban Forest Park)——新加坡城市森林公园是一个以绿色低碳设计为特色的城市公园。
该公园将合理配置的景观和绿化作为核心,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户外休闲活动选择,并通过使用太阳能灯光和水资源回收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4. 结论通过绿色低碳的设计原则和实践案例,可以创建更加美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园。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摘要:生态公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发展趋势,生态公园必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所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经过科学.艺术的设计植物群落景观,营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
生态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可以解决多功能自然空间的组合问题,植物造景问题、环境美学问题.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等,最终发展目标是达到以人为本,顺应自然,优化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引言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它既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一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工程措施。
它为城市生长提供了新鲜空气和舒适的环境,也抵御无序的灾害。
传统的公园设计理论制约了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使公园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随着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成熟和人们对优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
1.生态设计概念生态设计的定义最早由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和瑞恩提出,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杨经文从系统角度定义了生态设计,即“生态设计是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全面的考虑,它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使用,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相关学者结合景观生态基区的定义得出:每个景观都拥有比其实际占地面积大得多的景观基区,总体而言,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在保证景观能很好地发挥为公众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尽量减少景观基区面积的景观。
中国设计师俞孔坚从生态恢复理论角度提出:生态设计就是生态补偿设计,即:“人们为对自然环境作出补偿而进行的减少负干扰的设计。
”生态设计的准确定义尚有争论,但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设计本身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和对能源与物质的消耗,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的设计思维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园设计方案

城市公园设计方案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宝地,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载体。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创新、便利且具有生态友好特点的城市公园设计方案。
1. 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的理念是“回归自然,创造绿洲”。
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将公园打造成一个绿色的天堂,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 空间规划(1)主入口:公园主入口设计宽敞明亮,配备便捷的通道,方便市民进出公园。
同时,设置信息中心,提供公园导览和活动信息。
(2)主要景区:公园内划分为多个景区,例如花卉展区、湖泊游览区、儿童乐园等。
在每个景区设置休息区、观景台等配套设施,方便市民的休憩和观赏。
(3)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在公园内设置宽敞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市民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同时提供健康的锻炼方式。
(4)休闲广场:设计宽广的休闲广场,可以进行集体活动、交流和娱乐,提供市民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5)植被景观:精心设计植被景观,增加植物多样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
通过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植物,形成自然景观,创造美丽的生态环境。
3. 设施设置(1)休息亭和座椅:在公园各个角落设置休息亭和座椅,供市民休息、观景和交流。
(2)游乐设施: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市民的游乐设施,如儿童乐园、健身器材区等,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3)广播和音响系统:在公园内安装广播和音响系统,定期播放音乐和音乐会,增加娱乐氛围。
(4)厕所和洗手间:根据公园规模设置足够的厕所和洗手间,保证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4. 环保特色(1)节水系统:采用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并设立节水提醒和宣传栏,提醒市民珍惜水资源。
(2)太阳能发电:在公园内安装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公园提供清洁能源,并供应公园景区的照明和设施使用。
(3)垃圾分类:设置垃圾分类站点,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
(4)生态池塘:在公园内设置生态池塘,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为池塘周边的植物提供水源,形成自然的水景。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生态公园设计实施方案

生态公园设计实施方案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的建设和保护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因此,设计和实施一个合理的生态公园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生态公园设计原则。
1. 生态保护原则。
生态公园设计应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保护和恢复现有的植被和动植物种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多样性原则。
生态公园应兼顾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景观的多样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公园设计应考虑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公众参与原则。
生态公园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意见,鼓励公众参与公园建设和管理,增加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三、生态公园设计实施方案。
1. 土地规划。
在生态公园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保留和改善现有的湖泊、河流、山地等自然景观,合理规划公园内的各类功能区域,包括休闲区、运动区、文化区、生态保护区等,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2. 植被绿化。
在生态公园设计中,应注重植被的选择和植被的布局,选择当地适宜生长的植物,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3. 水域规划。
在生态公园设计中,应合理规划水域,提高水体的利用率,打造出清澈的湖泊和河流,增加水域景观的吸引力,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4. 设施建设。
在生态公园设计中,应合理规划公园内的各类设施,包括休闲设施、文化设施、教育设施等,确保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完善功能,提高公园的服务水平。
5. 管理与维护。
在生态公园设计中,应考虑到公园的管理和维护问题,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公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园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结语。
生态公园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才能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公园,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摘要:生态公园建设, 则是一项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 向城市输入自然因素, 缓解环境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质
量的宏伟生物工程。
本文介绍了生态设计概念和景观设计原则,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概念;原则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park construction, it is a use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green plants, to city input of natural factors, ea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gr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and the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alysis of urban ecological park design.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park design; concepts;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 它既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 也是一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工
程措施。
它为城市生长提供了新鲜空气和舒适的环境, 也抵御无序的灾害。
传统的公园设计理论制约了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 使公园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随着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成熟和人们对优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 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也随之越来
越受到重视。
一、生态设计概念
生态设计的定义最早由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和瑞恩提出, 即: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 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杨经文从系统角度定义了生态设计, 即“生态设计是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全面的考虑, 它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 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使用, 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相关学者结合景观生态基区的定义得出: 每个景观都拥有比其实际占地面积大得多的景观基区, 总体而言, 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在保证景观能很好地发挥为公众服务功能的前提下, 设计尽量减少景观基区面积的景观。
中国设计师俞孔坚从生态恢复理论角度提出:生态设计就是生态补偿设计, 即: “人们为对自然环境作出补偿而进行的减少负干扰的设计。
”生态设计的准确定义尚有争论, 但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设计本身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 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和对能源与物质的消耗, 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的设计思维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1、以生态发展为依据, 发挥“绿”的效益
“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绿”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所以要合理配置植物造景的绿色效益。
2、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城市中的人们向往绿色, 渴望回归大自然环境。
因此, 在景观设计时, 植物造景应综合考虑立地条件中的土壤、气候、降雨量等自然条件, 以人为本, 充满生活气息, 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融合统一在规划中, 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意景先思, 构景先笔, 景观鲜明, 特色美丽落笔之前, 首先要酝酿好“意景”“构景”的思路, 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来。
在创造上要以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为基础, 化平庸为神奇, 旗帜鲜明。
4、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与合理引进相结合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树种地区差异较大, 适地适树, 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
同时, 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适生、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
三、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分析
1、分区设计
(1)烧烤区设置完备的配套设施,提供各种形式、各种尺度的空间,便于不同群体的组团交流和活动。
设置一定的开放草坪空间和林下空间,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前提下,有组织的使游人能够亲近绿地,感受自然;
(2)生态体验区主要设置了生态农庄、回音壁、污水处理点等
景观功能区域,旨在为游人提供参与和体验生态的场所。
生态农庄主要种植和养殖无公害的农产品,其间设置绿色餐馆,在直接感知生态的同时,丰富了公园的景观元素。
回音壁是采用重叠式弧形景墙,感受回音效果,意欲自然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
(3)步行桥景区地块狭窄,景观用地有限,结合地形、园路、水系、卵石、植物等景观要素,营造精致的景观环境。
景观步行桥入口处设置螺旋型通道,满足公园与步行桥之间的无障碍通行要求。
该区设置了公园管理房和茶室等功能建筑;
(4)滨水主活动区是公园内主要的活动区域,景区围绕中心湖面组织景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景观要素组织丰富的亲水场景,设置了集散广场、滨水休闲、儿童活动、观演、草坪休闲等功能区块,满足游人亲水、近水的需求。
周边设置茶室、餐厅、游船码头、小卖、厕所等功能建筑另外。
(5)生态标本园区向游人展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景观形态,同时为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场所。
本区内地形相对较为复杂,便于不同习性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发挥标本园的示范作用。
以群岛的形式反映湿地景观,设置水杉方阵,展示其干性之美。
结合防洪堤的坡地地形,种植山区植物。
区内设置温室,引进和栽培热带植物和珍惜植物,丰富了标本园的植物品种;
(6)设置生态培育区,在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设置景观挑台组织观景。
该区作为生态培育
的一个示范区在全园乃至整个滨江生态带得以贯穿,逐步形成完善的滨江生态系统。
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该部分区域可以有组织的加以二次建设,形成公园新的游览景点。
2、植物规划
根据地块特征,景观及功能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宏观控制。
(1)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绿色基调;局部点植精品树种,提高景观档次。
在树种的选择上,以适宜本地生长、具有良好生态习性和观赏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以降低资本投入。
在局部景观亮点和视线焦点处,可考虑精品植物,用以点景;
(2)配合地块功能特征,进行空间组织,尤其要注意通过植物的调和使防洪堤、绿地、水之间的和协共生,形成环境整体。
由植物配合进行空间组织,根据景观区域或开放,或幽闭,或疏朗的空间要求,配以庭荫、孤植、密林、片林、疏林、草坪等不同形式,形成多种特征形态的空间;
(3)根据本工程为滨水绿化的特点,在植物品种选择上, 要注多选用耐水湿性较强的植物,并考虑其沿江的抗风能力;
(4)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环境改良能力,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生态公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发展趋势, 生态公园必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 所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经过科学、
艺术的设计植物群落景观, 营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
生态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还可以解决多功能自然空间的组合问题, 植物造景问题、环境美学问题、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等, 最终发展目标是达到以人为本, 顺应自然, 优化环境, 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闪旭涛.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实例分析——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例[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0) .
[2] 陈晓梅,李俊杰,王萍. 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04) .
[3] 王胜永,史册. 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j]. 科技信息, 2010,(06) .
[4] 刘飞舞.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改造——以湘潭市杨梅洲生态公园为例[j]. 中外建筑, 2011,(01) .
[5] 张维锋.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实践探讨[j]. 科技传播, 2011,(12) .
[6] 张辉,车代弟,蒙微.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与实践——以大港公园为例[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07) .
[7] 孙彩云. 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 价值工程, 2010,(33) .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