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化公司大爆炸

合集下载

吉化1113特大爆炸事故及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基本情况及处理结果

吉化1113特大爆炸事故及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基本情况及处理结果

吉化"11.13"特大爆炸事故及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基本情况及处理结果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一)事故原因1.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2.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

3.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4.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

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

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

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

吉林石化大爆炸启示录(精)

吉林石化大爆炸启示录(精)

启示录 每一次重特大事故过后,总 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总能总 结出不少经验教训。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 人防第四册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5年11月13号下午13时40分左右,中石油吉林 石化公司双苯厂内传出一声巨响,顿时黑色、黄色 的浓烟腾空而起。起火的原因是双苯厂一装置发生 连续爆炸该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发生着火爆炸是T -102塔发生堵塞、循环不畅,因处理不当造成的。 大火使厂内以及周围建筑物的一些门窗玻璃当场被 巨大的冲击波震得粉碎。一时间,整个松花江江北 的化工区浓烟滚滚。吉林市消防支队接到火警后, 迅速组织调动消防官兵赶往现场、控制火势。 爆 炸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近120多人受伤 。 11月14号凌晨2点,在爆炸发生大约12个小时后, 大火终于被扑灭。

吉林双苯厂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吉林双苯厂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吉林双苯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乐晓磊一、事故概述2005年11月13日(星期日)13:35左右,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59人轻伤,其中40多人住院治疗,有四万人紧急疏散。

事故及救灾所排放出的含苯、苯胺、硝基苯等有机物的污水,由厂区的排水口直接流入了松花江,形成江面上一条长达80公里的污染带,流经吉林、黑龙江多个县市。

经过俄罗斯,最后流入了太平洋,由安全事故灾害,演变成环保污染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和范围之大,恐怕已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的灾害。

分析这起特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环境,对于我们提高今后的安全工作水平,防范此类事故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石油吉化公司,有五十年历史,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松花江北岸,其前身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

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建成投产。

1998年,吉化公司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是集石油、化学、橡胶、塑胶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

发生这起事故的双苯厂位于吉林市龙潭区吉化中部工业区,拥有员工1300多人,年产苯胺13. 6万吨、苯酚丙酮12万吨,共有新旧两座苯胺装置,新苯胺装置于2003年投入生产。

是中国大陆当时最大的苯胺制造厂。

在这个制造流程中,原料苯、中间产物硝基苯、成品苯胺及苯酚丙酮都属于有毒化学品,尤其硝基苯还属于危险化学品。

爆炸发生时,现场约百余人正在厂区内工作,新苯胺装置T-102塔、T-101塔最先发生爆炸,造成附近管线及设备不同程度的泄漏,并很快被蔓延的火势引燃,爆炸声接二连三,大火产生的刺鼻浓烟弥漫整个厂区,共发生15次爆炸,其中较大爆炸六次,现场之火势至14日凌晨才被扑灭。

二、事故经过因为发现硝基苯精馏塔塔釜蒸发量不足、循环不畅,工人停止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的进料,排放硝基苯精馏塔塔釜残液。

但硝基苯精制岗位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汽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后工人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至正常值。

火灾 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火灾 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由于守卫室味儿大,守卫汽油罐区的两名经警到罐区门外15m处吸
烟,刚划着火柴即发生爆燃,一名经警当场烧死,另一名烧成重 伤。火随即进入院内,将操作室炸塌,214号储罐着火,又有5名 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烧伤和砸伤。经奋力扑救,大火于18时50分 扑灭。
可燃气体积聚 明火引起爆炸 ——事故原因
⑴催化装置开车调整操作期间,不合格汽油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形 成了爆炸条件。
火安全意识。 3. 强对易燃易爆区域的防火安全管理,深化岗位责
任制.
违章指挥 引发火灾一人死亡
事故经过 事故原因
事故教训
上一案例
下一案例
违章指挥引发火灾 一人死亡 ——事故经过
2004年4月16日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自贡运销部因用户管网压力不 能满足需要,拟对管网进行改造。4月16日上午,运销部下属负责民用供气 的天然气公司负责人黄宇,在无施工组织、无施工作业方案、无动火作业 手续、无应急预案,也未向运销部领导和生产调度室作任何请示报告的情 况下就安排人员动火作业。18时15分,实施直径30mm管线与直径57mm管线 碰口时,在未通知配气站和运销部生产调度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关闭了直径 57mm管线上的DN50阀门(距离动火点121米),并且未安排人员对关闭阀门 值守。18时20分,当用户发现无天然气时向配气站反应,配气站值班人员 刘正英向生产调度室值班人员询问,均不知情况。刘正英在寻检中发现 DN50阀门关闭,在不知有人作业的情况下将其开启(天然气出口压力为 0.26Mpa)。此时正在碰口的电焊作业引燃了天然气,而作业场所为宽0.8m, 长3.5m,高3m的狭窄有限空间。着火后管工曾旭向通往开阔地带的通道逃 离现场;焊工王飞跑进了一条仅3.5m深的巷子而无法逃生,被当场烧死。
法兰泄露 引发火灾 ——事故原因

吉林石化“2005.11.13”爆炸事故

吉林石化“2005.11.13”爆炸事故

吉林石化“2005.11.13”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二车间化工二班班长徐某替休假的硝基苯精馏岗位内操顶岗操作。

根据硝基苯精馏塔T102塔釜液组成分析结果,应进行重组分的排液操作。

10时10分,徐某进行排残液操作,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但没有按照规程要求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超温过程一直持续到11时35分。

在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13时25分降至130.4℃。

13时21分,徐某在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

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硝基苯中的硝基酚钠盐受震动首先发生爆炸,继而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而后引发装置火灾和后续爆炸。

本次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59人轻伤。

在事故发生时,在现场作业和巡检的6名员工当场死亡;与双苯厂一墙之隔的吉林市吉丰农药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在本单位厂房内作业时受爆炸冲击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吉化集团通信公司一名员工在距双苯厂1000米以外的吉林市热电厂附近的徐州路上骑摩托车时被爆炸碎片击成重伤,经抢救无效于12月1日死亡。

在受伤人员中有23名双苯厂员工,其它为企业外人员。

本次爆炸直接涉及到的设备有硝基苯初馏塔T101、硝基苯精馏塔T102、2个粗硝基苯罐、2个硝酸罐、苯胺水罐、精硝基苯罐、空气罐、氮气罐、氢气缓冲罐、2个苯胺水普及器等设备、管架和原料罐区1个精硝基苯罐、2个苯罐等,爆炸事故造成周边的企业和居民住宅的门窗一定程度的破坏。

2005年吉化爆炸事故

2005年吉化爆炸事故

事故简介:
2005年11月l3日13时40分,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

新苯胺装置、1个硝基苯储罐、2个苯储罐报废,导致苯酚、老苯胺装置、苯酐装置、2、6-二乙基苯胺等4套装置停产。

而此次爆炸事故也导致了一起跨省际、跨国界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事故原因:
1.当班操作工停车时,疏忽大意,末将应关闭的阀门及时关闭,误操作导致进料系统温度超高,长时间后引起爆裂。

2.空气被抽入负压操作的T101塔,引起T101塔T102塔发生爆炸,随后致使与T101塔、T102塔相连的2台硝基苯储罐及附属设备相继爆炸。

3.随着爆炸现场火势增强,引发装置区内的2台硝酸储罐爆炸,并导致与该车间相邻的55号罐区内的1台硝基苯储罐、2台苯储罐发生燃烧爆炸。

4. 爆炸使约100吨化学物流入经过的松花江,主要污染物为苯和硝基苯,污染造成松花江江面上有一条长达80公里的污染带正在向下流动,苯含量一度超标108倍,污染带通过了吉林省、黑龙江的多个市县,其中哈尔滨自来水供应主要来自于松花江,造成全市停水。

吉林石化爆炸事故报道

吉林石化爆炸事故报道

吉林石化爆炸事故报道据消息,吉林省吉林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石化爆炸事故。

据初步调查,该起事故发生在吉林石化集团下属的一家石化企业,导致多名工人伤亡。

事故发生的地点是该企业的一处化工厂。

据目击者称,当天下午2点左右,突然听到一声巨响,随后黑烟滚滚升起,火焰冲天而起。

随即,消防部门和救援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工作。

据了解,这家石化企业是吉林省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主要生产石油化工产品。

事发化工厂主要从事炼油和化工生产,涉及到一些危险品。

事故发生时,正值工人上班时间,据初步统计,大约有30多名工人受伤。

目前,伤者已经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救援人员正在全力抢救。

同时,警方已经封锁了现场,以确保安全,并开展了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事故原因。

吉林石化集团作为吉林省的骨干企业,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安全生产。

然而,此次事故的发生仍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据悉,该企业将配合调查组的工作,积极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同时,企业也将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检查整顿工作,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吉林省的石化爆炸事故不仅是对企业的一次警醒,也是对全社会安全生产的一次警示。

希望此次事故能够成为各单位和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契机,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经过了前期的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后,有关部门对吉林石化爆炸事故的调查结果终于出炉。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该事故是由于工艺异常引发的。

调查报告指出,在该企业的一处生产工艺环节中,由于操作人员疏忽,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导致了工艺不稳定,最终引发了爆炸。

事故中未能及时报警和采取应急措施,加剧了事故的后果。

调查报告还明确指出,该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部分工人对于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了解不足,缺乏安全意识。

其次,企业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不够严格,对于工艺异常和隐患的处理不够及时和有效。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17”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17”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17”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7年2月17日8时50分,位于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的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项目发生较大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40万吨/年汽油改质—20万吨/年柴油改质联合装置改造项目酸性水汽提装置原料水罐(V102)爆炸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590万元。

事故发生后,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向石化园区安监局、市安监局报告。

市安监局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省安监局、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应急办公室进行了报告。

省委、省政府领导接报后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刘国中、副省长胡家福、副省长李晋修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松原市委书记李相国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朝鲁书记及相关省领导批示精神,立即组织力量,全力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

外出招商的高材林市长也对事故处理作出批示。

2月17日下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岩主持召开了市安委会紧急工作会议,通报了“2·17”事故情况,对事故调查处理、善后工作做出部署。

2月17日12时30分,省安监局危化处、事故办等领导赶到事故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月17日晚19时40分,国家安监总局三司领导和危化专家也赶到事故现场,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并主持召开了“2·17”事故分析会,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依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松原市政府于2月19日,成立了“2·17”事故调查组。

市安委会副主任、副市长李继东任组长,市安监局牵头,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总工会、市工信局、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和聘请的相关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取样分析、检验检测、专家技术原因分析和论证,查清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单位及有关人员的责任,提出了对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
给以导泻。就医。
灭火方法
雾状水 泡沫 二氧化碳 干粉 砂土
硝基苯
产品名称:硝基苯 分子式:C6H5NO2 分子量:123.11; 理化性质:硝基苯为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
相对密度(水4℃=1) 1.205。熔点5.7℃。沸点210.9℃。 闪点87.78℃。自燃点482.22℃。蒸气密度(空气=1) 4.25。 硝基苯微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油。遇明火、 高热会燃烧、爆炸。与硝酸反应剧烈。
7 背景知识
1、苯胺
名称:苯胺(Anilin), 氨基苯,阿尼林油 分子式:C6H5NH2 分子量:93.13;
苯胺性质
(1)纯净的苯胺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含杂质时呈微黄色,



有强烈气味;在空气中氧的影响和光的照射或高温时易被 氧化,颜色变化过程为:无色-黄色-红棕色-黑色; (2)闪点:70℃;熔点-6.2°C,沸点184.4°C,自燃点615°C;密 度d420=1.0219;相对密度(空气=1)3.22; (3)苯胺微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在温 度大于167.5°C时能与水互溶(以任何比例); (4)苯胺易溶于苯,乙醇等有机溶剂和稀酸中; (5)苯胺呈弱碱性,能腐蚀铜和金; (6)苯胺属于毒害品
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监测毒物,进 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5%醋酸清洗污染
的皮肤,再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 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冲洗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
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
13日,吉化苯胺二车间苯罐区和苯胺装置共经历了15
次爆炸,过火面积达8000平方米,灭火时间长达15个 小时。 事故造成新苯胺装置,1个硝基苯储罐,2个苯储罐报 废,导致苯酚,老苯胺装置,苯酐装置,2,6二乙基苯胺等四套装置停产。
为避免中毒,警方疏散了处于工厂下风口的两个居民
小区的居民和北华大学北校区,吉林化工学院部分学 生共三万人。
中石油吉化双苯厂
“11.13”大爆炸
事故水 排放失控
2005.11.13 吉化爆炸
1 背景资料
A、公司双苯厂
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现有职工1300多人,主要化工产
品为“苯胺”和“苯酚丙酮”,是国内最大的苯胺生产基 地(2003年产量13.6万t/a,2004年产量达15.3万t ),此外 还生产MEA(一乙醇胺 )、DEA(二乙醇胺 )等农药中间 体。
在吉化二医院3楼,吉林市公安交警支队龙潭交警二 中队的一位年轻交警的头被厚厚的纱布包裹着, 露出眼睛和嘴,据了解,他就是在现场附近协助维持 秩序时受伤的.
事故给附近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6 人员疏散
当时现场很乱,不少老百姓跑过来看热闹,里面的人往外
跑,外面的人向里拥. 直到拉起警戒线,现场才被控制住. 可是,正当巡警们正准备冲入爆炸区时,局长于伟突然命 令,拉起警戒线,压住群众,退到500米以外。
3.2 第2次爆炸
14时10分左右,一大团棕
黄色蘑菇云冲天而起, 盖住了半边天,紧接着, 就是一声震得地皮乱颤 的爆炸声.装置区后侧, 炸出了一个深8米,宽十 几米的大坑.在后面的 撤离消防员接连被气浪 掀翻在地.
工具车未来得及撤出,车窗玻璃整片掉落,消防车被平推出
几米远."
撤退是因为有消防员听到了刺耳的尖叫声.由于管道内苯液
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进,皮 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抽搐甚至 昏迷、休克;重笃者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肾损伤。
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发
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发生湿疹。
毒性:中等毒性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
5 救援
医院随时接收苯中毒者
吉林市卫生局在14时10分时,紧急通知各医院做好救治
伤员的准备,全力救治伤者.吉林市各大医院绿色通道已 全部打开,免费接纳紧急伤员,同时也做好了接收苯中毒 者的准备.
截至14日18时30分,本次事故造成近70人受伤,其中 20余人来自双苯厂,20余人来自吉丰农药厂,其余来 自龙潭化工厂和附近小工厂,还有部分路过群众及 居民.其中住院50余人,另有部分伤者在吉林市中心 医院和吉林市第二医院就诊.
了撤退的指令. 11月16日下午,年逾六旬的王老太太回忆起这一幕时,仍 惊魂未定,“我最后看了眼家,不知道回来的时候,它还在 不在了.” 巡警支队张玉海说,大疏散时,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踩踏事 故,只好用巡逻车夹住人流,来回跑;拉起人墙警戒线。
目击者回忆,即便如此,仍不断有
走失儿童,老人摔倒等“突发事件”, 有人好像吓蒙了,逆着人流跑, 说要回去安玻璃,否则丢东西就找 警察算账. 另外,老百姓当时都已知道爆炸源 是苯,含剧毒,谣言四起,有的人还 出现了条件反射,总是感觉身体不 舒服.
6事故原因
A、直接原因
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
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 物料气化;
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
打开了预热器蒸气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 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 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 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 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用途
苯胺是基本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它是制造染料,橡
胶助剂,塑料,农药,医药的主要原料,例如:染料中用于制 造酸性墨水兰G,酸性嫩黄,靛兰,金光红酚青红,油溶黑等; 在农药中用于生产杀虫剂,除草剂等,它还是生产香料, 塑料,胶片等中间体的基本原料之一,并可作炸药中的稳 定剂,汽油中的防爆剂以及溶剂;苯胺又是生产聚氨酯泡 沫塑料的主要原料.
B、间接原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及双
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 整改不力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劳动组织管理存在 的问题。
吉化安全管理方面只重形式:装置可以爆炸,衣服不能穿差,管道
可以漏油,不能不捡烟头,仪表可以全停,不戴胸卡不行,工作可 以不会,条例必须会背,设备可以出事,走路必须排队。
建行楼下被震碎的玻璃
一千多米外的建行整扇的窗户被震落
这是飞到两千米以外的爆炸的大罐碎片 据说一骑摩托的人在两千多米外的电厂门口附近被砸死
这是在两千米以外罐的碎片 落地后又反弹起来进入半公楼里
3.5 第5次爆炸

14时50分,爆炸声再次响起,且明显较前几次剧烈,一股 橙红色的"蘑菇云"升起. 警戒区内仅存的消防车辆上陆续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 空气中浓重的化学品气味让人无法呼吸. 该厂附近及104厂一些留守工人开始撤离,附近一公里 范围内已被交警部门圈出警戒区域.
号储罐区组成.55号储罐区有16个储罐,当日总储量达 2818立方米. 参与抢险的消防员回忆,爆炸点周围有13个苯胺,对二甲 苯等成品罐,两个各为400立方米的氢气罐.
爆炸使得一个1500立方米,两个2000立方米苯罐爆炸,起
火,燃烧面积瞬间达到900平方米,火势顺着风向,向邻近 罐扑去. 直至20时30分,燃烧了8个小时后,3个苯罐大火才被彻底 扑灭.半个吉林市区的警报才解除. 21时30分,最大危险源――3个苯罐火势刚被扑灭1小时, 苯胺车间装置区内的反应釜突然大幅度倾斜,随时有可 能坍塌,爆炸.
3.1 第1次爆炸
13时30分左右,发生第一次爆炸。 现场目击者描述:一个高压锅盖大小的白色金属物体
随着一声巨响,带着呼啸声从天而降,厚度足有2厘米, 而路左电线杆上,一条拇指粗细的黑色缆线也被砖石 砸断,沿途一些送料的管线也被爆炸震碎,流水不止, 并升起白色水雾,其他装置不同程度泄露,并很快被 蔓延的火势点燃。
苯胺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B、吉化公司大爆炸之前的爆炸事故
2000年~2005年共发生16起爆炸事故。 2004年4月20日,吉化集团中部基地一个容器爆炸起 火,2死2伤。 2004年12月30日,吉化102厂合成气车间爆炸,3人死 亡,3人受伤。 2005年1月26日晚,吉化公司辽源市精细化工厂一生 产车间爆炸,2死2伤。
C、消防演习
2005年11月9日,吉林市消防支队刚在吉化厂区展开过
一次大型消防演习。 专对吉化制定防爆预案,实地演练,这是消防支队各单位 的工作重点.单是特勤大队,当年就已在吉化厂区进行了 三次演练.
济南 炼油 厂
2 事故损失
中国石油吉化股份有限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
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 花江水体特别严重污染事件。
双苯厂(101厂)距离居民区
约有几百米,爆炸发生后, 附近居民区楼房的玻璃均 被震碎;在距离厂区五公 里左右的路上,有些居民 楼的底楼窗户亦被震碎。
吉化公司双苯厂100吨左 右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 江水体,造成松花江流 域水污染事件。进而导 致全市停水4天、渔业严 重受损等。
3 时许,第6次爆炸响起,此时火场附近的滚滚烟尘已让
人难以睁眼.
带着空气呼吸器的消防官兵不停地向未爆炸的设备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