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Mr.董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该政策在朝鲜和日本也实行过,中国的明清时期最为兴盛。
1757年,出于维护集权统治的需要,清政府下令除广州外(又称广州十三行),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即“一口通商”政策,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沿海地区的治安,延缓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步伐,但却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驰禁: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鸦片输入日增,白银大量外流,银价有增无减的情况下,由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在《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中首先提出。
他反对禁烟,主张“仍用旧例,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并要求文武员弁、士子、兵丁等“不得沾染恶习”,而“其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因而遭到黄爵滋、林则徐等禁烟派的激烈反对和抨击。
弛禁论事实上是纵容烟毒泛滥,任其损害人民身心健康,鼓吹鸦片贸易合法化,对社会造成重大消极影响。
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
在近代中国,则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获取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1845年11月15日,英国在上海设立了近代史上第一块租界。
租界在名义上其领土仍属出租国,但自身却不具备治外法权的属性,许可外国人进行任意不违反国籍所属国的活动。
租界的存在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政局,作为主权丧失的象征,中国历届政府都在为收回租界而努力。
从1917年开始,各地的租界被中国政府陆续收回。
直到1999年12月20澳门回归,中国至此彻底摆脱半殖民地的命运,成为真正的主权国家。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本书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广泛搜集资料编写而成。
作者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在中国近代史学上,是第一部较为详细和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不但详细记载外国情况,还首次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风气。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1)是清政府在1861年1月20日特设的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1)其职责由最初的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扩大到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兴学校、派游学等,举凡与外国有关的外交、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无不归该衙门管辖,(1)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它的设立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标志,(1)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2.府院之争:府院之争指民国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先是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了争执,最后由徐世昌出面了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双方斗争更趋激烈。
总理段祺瑞在日本唆使下主张参战,总统黎元洪在英美支持下反对参战。
5月段企图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
黎下令将段免职。
段于6月2日在天津设立各省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
时人称此事件为府院之争。
3.麦克马洪线:英国与西藏叛国分子非法划定的中印边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
英国在西姆拉会议期间,勾结西藏分裂主义者于1914年3月在印度德里,背着中国政府代表,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定一条所谓中印东段边界线。
把中国西藏东南部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
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未予承认。
该边界线以英方代表麦克马洪的名字命名,故称“麦克马洪线”。
4.租界:帝国主义国家胁迫清政府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其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地区。
他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各种侵略和其他活动的据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即在中国一些通商口岸强行划租界,筑路建屋,而后甚至在界内僭取了“管理”权。
中国近代史复习大二上名词

中国近代史复习大二上名词一)名词解释1. 穿鼻草约亦作《川鼻草约》。
鸦片战争中清钦差大臣琦善背着清政府擅自与英国代表义律私订的议和草约(未正式签字)。
主要内容为:1)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2)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
琦善蒙哄清政府,诡称赔款为“商欠”,割香港是允许英人在外洋一小岛寄居。
广东巡抚怡良以义律在香港付出的布告为证,向道光帝揭参琦善。
清政府不承认此约,并将琦善逮捕。
2. 闭关政策明清为了维护自身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上采取的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措施,亦称“海禁”政策。
在清朝这项政策更加严格。
其内容主要有实行一口通商、“公行制度”、防范夷人等。
其实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反映。
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作用,但是从长远和全局作用来看,它阻碍了必要的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3. 马嘎尔尼使团马戛尔尼使团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进行的访华。
这次访华之旅的真实目的是“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是武力获取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
9月,乾隆在热河接见了马嘎尔尼,乾隆皇帝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回绝了使团通商贸易的要求,马嘎尔尼来华未能取得预期的目的。
4. 片面最惠国待遇它始于1843年的《中英虎门条约》,是资本主义列强掠夺、奴役中国人民的重要手段。
最惠国待遇是指两国之间的交往是互惠的、平等的,但资本主义列强利用强权强加给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片面最惠国特权,中国只能给予列强优惠,而不能获取列强的优惠。
清政府只要给某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5.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中国晚清著名思想家,今文学派代表人之一。
领事裁判权

济、军事、准备。
主观原因:政治、经济、军事装备、战备战
术、思想文化全面落后。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是不能对抗
新兴的资本主义。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知识点:《南京条约》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知识点:《南京条约》
高三历史知识点:《南京条约》
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更多高中知识点,分享了高三历史知识点:《南京条约》,供您参考!
《南京条约》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
1.关于英国强占香港岛问题,早在乾隆末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时即提过此类要求,经过此次战争,达到了侵略目的,可见是蓄谋已久的。
香港岛控制广州的出海口,商业上,占领香港岛就能打击广州贸易;军事上,可以控制广州和中国东南沿海,自此香港岛成为英国侵华的据点。
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曾大言不惭地说:香港是插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
2.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勒索的赔款为2100万银元。
一个银元约合中国银子7钱2分。
这些款项相当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清政府为此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各族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
3.五口通商的规定,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货物,包括鸦片,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
《虎门条约》里规定,英国人可以在这些租地建屋,长久居住。
五个口岸又成了英国的侵略据点。
4.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的进口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
自此中国自己不能调整税
1。
历史名词解释

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年)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古罗马帝国的创始者。
出身于骑士家庭,父亲是元老院的元老。
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被恺撒收为养子,使其继承了大部分财产。
恺撒被刺后,继之而起的是执政官安东尼、骑兵长官雷必达和屋大维的三人同盟,史称“后三头”。
三人之间不断明争暗夺,不久雷必达失势,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获得最后的胜利,成为罗马的军事独裁者。
屋大维在国家制度上保存着共和的外衣,没有恢复公开的军事独裁制度。
他把自己称为“第一公民”,意即元首。
元首政治开始于公元前27年。
元老院觉得屋大维有能力镇压奴隶和保卫奴隶主的利益,就赠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庄严、伟大。
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实际上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维本人是元首、统帅、终身执政官、首席元老、大祭司长,独揽军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权,实际上是皇帝。
所以,屋大维创立的元首制实质上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屋大维统治罗马是罗马帝国的开始。
恺撒(约公元前100~前44年)古罗马统帅,政治家。
恺撒出身贵族,少年时期受过良好教育。
公元前78年苏拉死后,他积极参加反苏拉体制的斗争,并逐渐崭露头角。
公元前68~前62年曾任财务官、市政官、大祭司长、大法官等职。
前61年出任西班牙行省总督,征服一些部落,聚敛大量资财。
翌年回罗马,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盟,史称“前三头同盟”。
前59年,他在庞培、克拉苏和民主派的支持下当选执政官。
翌年任山南高卢(内高卢)总督,在南征北战中,他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能征善战忠诚的军队,并积累巨额财产,为其日后夺权打下了基础。
经连年征战,恺撒获得终身独裁官、执政官、保民官等职,兼领大将军、大祭司长荣衔,并被尊为“祖国之父”,成为无冕之王。
恺撒当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善行省管理制度,颁布反对行省官员勒索的法令,扩大授予罗马公民权的范围,实行自治市法,增设高级官职,扩充元老院等。
此外,他改订历法,推行“儒略历”。
作为军事统帅,他善于运用政治手段与军事手段,分化瓦解和各个歼灭敌人;重视骑兵的作用,强调步骑兵协同作战;在兵力部署上建立了预备队,增大了战斗队形的纵深和稳定性。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什么意思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什么意思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被迫给予另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在当时的最优惠待遇(一般指商务方面,当时的中国则超出此范围);片面最惠国地位是指一国给予另一国不丧失这种最优惠地位的法律保证。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在我国近代史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深究其含义,则不得不从最惠国待遇说起。
“最惠国待遇”是国与国之间签订给予的优惠政策,并且此优惠政策不低于现在或者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优惠待遇。
新航路开辟之后,各列强之间的交涉愈加增多,1641年,荷兰和葡萄牙签订了一份贸易条约,其中即首先出现了“最惠国待遇”这一说法,此后,在欧洲国家之间,最惠国待遇十分普遍。
鸦片战争片面最惠国待遇,严格意义上说是最惠国待遇的一种,不同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的优惠只是针对缔约国的一方而行的,并不是将缔约双方都赋予这种权利。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欧洲列强和土耳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
在我国历史上,英国是最早提出这一要求的国家,鸦片战争爆发后,义律在1840年年末就曾提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要求:“惟从此之后,倘再允外国之人,在此外别港开市贸易,亦当准许英国商船同然赴往”。
然而在《南京条约》之中,由于英国获得了大量的利益,故而也就搁置了对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要求。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道光皇帝指示负责对英交涉的耆英和伊里布继续就未定事项和英国交涉。
也就是在和英国的继续交涉中,中方首先提出,在《南京条约》中规定的通商港口中,除广州以外的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四港都只是对英国开放,而这四港是否对外国开放,则要与英国商议。
这一议案的提出,无疑是受到了英方的极大欢迎,在随后举行的江南善后谈判中,中英两国围绕最惠国问题的谈判任然未取得突破,作为悬案一直搁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内,美国也积极游说清政府,谋求获得同英国相同的待遇,这实际上也是对最惠国待遇的索求,美国的这一行动对英国也是一个重要的触动。
近代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
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公布(1843年) ——1843年,清朝代表耆英与英国璞鼎查在虎门订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
该章程共15款,主要内容有:(1)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破坏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
(2)通商口岸准许停泊一般英国“官船”。
(3)议定海关税率相当于值百抽五,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
中英《虎门条约》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国丧失了下列重要权利:1.关税自主权。
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
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
故
宁死不屈的
宫
义和团团民
乾
清
宫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内
内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容
赔2亿两白银。 赔4.5亿两白银,以 关税、盐税作抵押。
割辽东半岛、台 设立使馆界。 湾等地。
开沙市、重庆、 拆毁炮台、各国驻
苏州、杭州四个 兵北京至山海关战
通商口岸。
略要地。
允许日本投资设 禁止反帝,改设外
返回
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 1给84予2年另中一英国《享南受京现条时约或》将签来订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 1一84切3年优八惠月、十特五权日或订豁立免《等五待口遇通。商此附种粘待善遇后称条为款“》最,惠 即国《待虎遇门”条。约最》惠,国其待中遇首的先取规得定必了须英有国条的约片和面根最据惠。国最待 遇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 1基84础4年上五相月互十享八受日最,惠清国政待府遇与。美但国清签朝订与《外中国美签望订厦的条条 约约》,,往即往《只中片美面五规口定通该商缔章约程外》国。得美享国受得最到惠片国面待最遇惠,国 待而遇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1844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与法国《中法黄埔条约》。 法国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厂。
务部,居六部之上。
一、甲午中日战争
内容
《马பைடு நூலகம்条约》
危害
赔二亿
割三地
开四口
设工厂
一、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内容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危大害加深了, 赔二亿 加中国剧民了经族人济命民危负脉机担空,前使严列重强进一步控制了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 割三地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开四口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大陆政策”
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
2、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首要目标是侵略朝鲜和中国。 ②1876年,日本迫使朝鲜李氏王朝签订《江华条 约》。从此,朝鲜逐渐沦为殖民地。 ③朝鲜人民不甘心做奴隶,1893年朝鲜发生灾荒; ④1894年1月,东学党领导人全俸准领导农民起义 ⑤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出兵。 ⑥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中日同时撤军建议, 反而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亡共3500万,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达5600多亿美元。 5、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收回被日侵占所有领土。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军队死亡人数总计为210多万人,平民死亡67多万,伤无数。全国四分之一 的工业区平民区被炸得七零八落,由于日本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空袭后的损失 效果十分严重,广岛与长崎被原子弹炸平。
1、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包括钓鱼 岛等在内的大片领土。
2、1900—1901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3、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2013年10月14日……… 4、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侵占中国沿海半壁河山,中国军民伤
设工厂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
鸦片战争
代
后开放的通商
中
口岸
国
开 放
第二次鸦 片战争后开放 通商口岸
的
通
中日甲午
商
战争后开放的
口
通商口岸
岸
返回
三国干涉还辽: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令俄国有
感其侵华利益受损,法德为了各自的侵华利益,
在俄国的主导下俄、德、法三国以提供“友善
历史对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公正的。德国勇于
承认二战中的战争责任和罪行的行为,勇敢面
对历史和真诚道歉,不仅赢得了宽容与尊重,
也正使的历战 合作后史打欧的下洲基建智础立慧。起与新:德的国信的任认关罪系态,度为相欧对洲应真, 法国人放弃了百战年则来心两中败的仇俱恨伤,与邻为善, 勇佩于。与 伴百随年着宿德敌法合化 两则解 国恩 的共怨 和同的 解这 与发份 接展大 近度,也以令法人德钦为
劝告” ----“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
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
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
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
东还给中国。日本因为在甲午战争中消耗巨大,
无力对抗三国,只得答应,但要求中国支付了
3000万两的赎辽费,为此深感屈辱。是日俄战
争的远因。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1894.9.17 平壤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 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 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以上材料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具有什么精神?
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联
八国联军在北 军
联军统帅京和英朝团国阳团人西门民摩外尔屠杀义在 北
中心的欧洲共同体逐渐发展壮大,并在此基础 上于1993年成立了“欧洲联盟”,成为当今多 极化世界格局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
中日距离:一衣带水
1、坐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2小时45分后(实 际飞行2小时30分左右)到达东京成田机场 。上海 到东京航线距离1807公里
2、坐船去日本只有青岛、天津、上海三个城市有, 青岛最近所需的时间最短,费用最低,从青岛走大 概是15000日元左右单程,下午4点多的船二天一夜 停日本下关港。
7、2008年日本停止对华经济援助。 8、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由此引发中国200多个城市发生了 反日大游行,包括江阴市也发生了反日游行。
9、2013年9月由于钓鱼岛问题中日两国关系跌至近40年来的低点,严重影响了 两国经贸发展和民间往来。
明治天皇名睦 仁,1867年继承皇 位。1868年改年号 为明治元年,在位 时期实行一系列资 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日本完成了从封建 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的过渡。
战争0R和平 6、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对中国经济援助(ODA)起始于1979年,当时中国已
和西方交往,但资金和技术问题阻碍了经济发展,而这时的日本经济巅峰期,资 金需要出路,政府间贷款是低风险的安排。所以中国在后来的4000公里的电气化 铁路,60个码头,首都机场,浦东机场,五座长江大桥,宝钢,武钢,等等都利 用了ODA。 1979年至今,中国共获得日本约2248亿元人民币的开发贷款以及各 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无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