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优质课一等奖
背影八年级上全国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朱自清故居在今扬州城安乐巷27 号,大门朝东。进门北向,有小 院一区,内有客房两间,乃朱自 清的住处。此宅二道门内,有上 堂屋三间,下堂屋三间和两侧厢 房,系朱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 住所。而今房屋保护良好,环境 雅静,已列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
如今,朱自清故居内陈列着朱自清曾经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朱自清 著作及某些实物照片,正屋内尚有朱自清塑像。1992年10月,朱自 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江泽民总书记亲笔提写了"朱自清故居"的挂 牌。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⑦过铁道时,他
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⑧到这边
时,我赶快去搀他。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
的皮大衣上。⑩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⑾过了
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⑿我望着他走出去。⒀他走
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⒁等他的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 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 故自称“扬州人”。他是当代出名的作家和学者。
朱自清的散文重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 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重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 价格--七毛钱》、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 重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体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含有浓厚的人 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
泪又来了。
5、文章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朱自清《背影》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朱自清《背影》的教学设计5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
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事,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
文章以真挚的情感、写实的手法、素朴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背影”本身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八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泛,阅读能力有限。
如何理解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这一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再者,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对亲情的理解远不如作者深刻,教学过程中需加大感性教育,同时补充相关材料,学生才能深刻认识《背影》之爱的非同寻常。
教学目标:1、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
2、通过探究讨论理解深厚的父爱,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3、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朴实深情的语言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抓住“背影”体会别样父爱。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围绕“流泪”感受作者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的心路历程。
教学创意:着眼文体,关注细节;咬文嚼字,品味欣赏;发现空白,深究疑点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直入主题提问:我们形容成熟的男性的美,通常会用一些什么样的词语?学生回答。
老师提示:我们在《背影》一文中将会看到与大家期待的不一样的中年男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或者听读课文),思考:《背影》是一篇写xxxx的散文。
(屏显)学生自由回答。
三、读“父”(一)齐读或指名朗读“望父买橘”的句段,聚焦这段文字、这段描写,说一说自己从中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爱?(屏显)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背影国家优质课一等奖

《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背影国家优质课一等奖课程名称:《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 了解《背影》这篇优秀的中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2. 学习并运用一些重要的中文词汇和表达方式;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资源:1. 《背影》中文课文2. 录制好的《背影》纪录片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册4. 电脑、投影仪、音箱等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图像、视频等方式介绍《背影》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预读(10分钟)学生阅读《背影》课文的标题、段落和关键句子,了解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合作,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细节和情感。
4. 分享讨论(10分钟)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扩展讨论。
5. 学习重难点(10分钟)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并丰富词汇。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5分钟)让学生回顾前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关复习练习。
2. 视频观看(20分钟)学生观看录制好的《背影》纪录片,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3. 创设情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境,让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和影响。
4. 作品创作(20分钟)学生自由创作与《背影》相关的小品、故事、诗歌等,并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5. 总结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课后作业:1. 完成与《背影》相关的作业题;2. 阅读其他亲情主题的文章,并写下感想。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质量;2. 学生的作品创作质量和创造性思考;3. 学生对《背影》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背影》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背影》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家庭亲情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授、分组讨论、个人表达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家庭亲情的感悟和思考能力,通过情感交流和感恩教育,加深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背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于家庭亲情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情感描写,进一步加深对背井离乡对父子情感的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背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背影》这篇文章的思考,例如:“背影”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含义?它通常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触?2.感悟背影(20分钟)(1)学生开始阅读课文《背影》,并读个别段落后停下来分享他们对背影的理解和思考。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背影》对他们的冲击最大的是什么,为什么?团队的作品讲解给全班听。
(3)学生进行个人表达: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表达他们最深刻的一段描述《背影》中给他们带来的冲击。
3.理解课文(30分钟)(1)学生回顾和总结,梳理《背影》中父爱的表达,并就这个话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精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生词和词语的用法,开展必要的语言点讲解。
4.情感教育(20分钟)通过情感交流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
5.巩固训练(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巩固对《背影》文本的理解和词汇的掌握。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的作业,可以是阅读相关的文章,或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多种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家庭亲情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背影国家优质课一等奖

《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背影国家优质课一等奖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把握赏析词句的思路。
2.学会以抓住【关键词】:^p 句、填补文章留白等方式,品味赏读文章的方法。
3.学习在表达和描写中蕴含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解读课文,采用整体感知──深化剖析──整体把握。
2.采用朗读品味的方法,体会文章情感。
3.采用先自读文本,再补充背景的方法,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2.学习在表达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深化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潜移默化,浸透科学的阅读方法:整体──部分──整体。
2.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才能:抓住【关键词】:^p 句──理解外表义──品味深层义。
3.重视情感熏陶和文章现实意义的理解:课文感悟──生活拓展。
四、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导入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享誉文坛的人物,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他贫寒而有气节,他曾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____同志称颂他为“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他就是朱自清。
这样一位在民族大业面前不屈不挠、极有骨气的男子汉,面对亲人时,却另有一番细腻的情感。
下面我们跟随朱自清的笔触,走进《背影》。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1.老师、学生、名师〔孙道临〕一起配乐朗读课文。
老师:第1~3段;学生1:第4、5段;学生2:第6段;名师:第7段。
背影教案设计一等奖

背影教案设计一等奖篇一:背影区一等奖农民战争背影阜阳市铁二处教会学校胡付彪(2021阜阳市颍东区语文优质课一等奖上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解题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 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二)能力目标全面性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形式语言爱情观。
(三)情感目标1.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珍爱亲情,促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那股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理解忧伤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继父的故事引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今天上午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那时朱自清的《背影》。
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含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 赋(fù)闲(xián) 颓(tuí)唐(táng) 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亏(kuī)空(kong)勾(gōu)留(liú) 拣(jiǎn) 搀(c hān) 蹒(pán)跚(shān)2、看意思说出词语1.乱七八糟的样子()2.纷纷落下的样子()3.凄惨暗淡,不景气()4.失业在家()5.短时间停留()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9.感情积在暗暗不得发泄()10.细小而繁多(的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工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影试讲背影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背影试讲背影教案引言:《背影》是中国作家朱自清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母亲为自己送行的故事,展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亲情和母爱的伟大无私。
在语言简洁、情感真挚的描写下,读者不禁为母爱之伟大而动容。
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这篇优秀的散文进行试讲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案的编写与实施展开,为大家介绍《背影》的试讲教案。
一、教材概述:《背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选读散文,一般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出现。
它主要通过描写作者儿时的经历,呈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奉献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背影》,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抒发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主旨和情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与思念。
3. 情感目标:通过《背影》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孝敬父母、感激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心理准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的点滴亲情,激发学生对于亲情的思考与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一段有关母亲的电视剧片段,引发学生的注意,调动起他们对于母爱的记忆和感受。
2. 课文阅读与理解 (3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标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尽可能地猜测故事情节。
b. 教师板书并讲解生词,如“细腻”、“沉默”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c. 教师朗读或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在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逐段进行讲解。
d.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理解,然后选择代表进行展示。
3. 情感体验与思考 (20分钟):a. 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b.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中描写的母亲的思考和感受。
c. 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明确母爱的伟大,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朱自清背影教案一等奖模板(优秀9篇)

朱自清背影教案一等奖模板(优秀9篇)《背影》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朴素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2、学习体会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形象、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背影”作为文章描写的对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尤以父亲为“我”买橘子而穿铁道、攀月台那个场面的描写为最详,是全文的重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难点:体会蕴涵在作者笔端的深深的父子之情。
1、创设情景播放歌曲崔京浩《父亲》2、导入:多媒体演示一首小诗那熟悉的有一点苍老的背影他淡漠了这些年来的无情那慈祥的有一点平静的面容他默默地面对这一生那飞去的是你为我做的风筝那留下的是一辈子都蓝的天空你为我打点行装,送我走出家门你为我插上翅膀,让我飞跃海洋谢谢您,父亲(师):朱自清先生说:父爱是一条河,是一条细细的无声流淌着的河流。
今天就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的这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板书题目作者)3、教学过程1、(师):听课文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2、(师):有文学评论家说,《背影》是一幅画,是一首诗,是一顿精神的佳肴,我们看如果她是一幅画,这幅画的主体内容是什么?父亲买橘的背影(1)找出相关的内容,深情阅读。
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描绘下来。
从哪些方面描述父亲的背影的?找出相关语句。
父亲的衣着、走路的姿势、爬月台的动作。
画是有丰富内涵的,能不能从画中读出画外音?想想看,父亲买巨资这么艰难,为什么还要去买呢?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呢?父亲是在什么境况下给“我”买橘子的呢?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师):这种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对儿子的满腔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出父爱的崇高。
父亲在这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作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作的一切不知要贵多少倍。
这个背影,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
请把这段话有感情的朗读。
听本段话的朗读录音3、(师):这时候老师诗情涌动,更觉得背影是一首诗,那诗的主题应该是什么?父爱(师):“穿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只是诗中的一划,我们大家重新齐心合力,再次谱写这首父爱之歌,我们从课文第三自然段写起“父爱,是簌簌落泪时一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劝慰”(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表现父爱的典型语句,四人小组,每人一句,共同完成这首父爱之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狼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狼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缀 zhuì 眈 dān
n 窘 jiǒng 苫 shà
ng 暇 xiá 瞑 mí
隧 suì 顷 qǐng
尻 kāo 露 lù
黠 xiá
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词语。
(1)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
(2)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3)只露尻尾( 屁股 )
)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 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8.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Hale Waihona Puke ——品狼品读赏析 感悟形象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屠户和狼的语 句,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说说 你的理解。
我从
读出了屠户(狼)的
。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期
待你的精彩发言!
——悟狼
反复朗读 领悟主旨
《聊斋志异》作为蒲松龄
的代表作,被誉为我国古代文
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集,有人称赞它是“世界上最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 )
(5)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
(6)顾野有麦场( 看、视
原来 ) )
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词语。
(7)苫蔽成丘( 覆盖、遮蔽 )
(8)弛担持刀( 放松,这里指卸下 )
(9)屠暴起 (
突然
)
(10)意暇甚( 从容、悠闲 )
(11)乃悟前狼假寐(
(12)狼亦黠矣( 狡猾
睡觉 )
美的寓言故事”,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
“专集之最有名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 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作者告诉我…… • 屠户告诉我…… • 狼告诉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想一想,说一说
怎样学好文言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别 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
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
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
名,“志”是记载的意思, “异”指的是奇异的事。
1.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文章的反复研读,感悟屠户与狼的
形象,理解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