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分析报告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分析报告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作者:————————————————————————————————日期:四川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项目部二〇一四年五月十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0第2章复测依据 0第3章控制点复测成果 (2)第4章附合水准复测记录 (3)第3章测量仪器 (6)第4章施测方法 (6)4.1施测程序 (6)4.2施测规划 (6)4.3施测原则 (6)4.4准备工作 (7)第5章成果精度评定 (9)第6章控制点平差成果 (9)6.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10)6.2控制点坐标 (11)6.3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11)6.4基线改正数及标准差 (13)6.5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XYZ) (14)6.6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BLH) (14)6.7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 (15)6.8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16)第7章控制点布置图 (16)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第1章工程概况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起讫桩号为K35+500~K49+890,本工程渠道总长14390m,其中隧洞总长12037.76m。
总体施工程序以隧洞工程施工为主线,穿插进行渡槽、明渠以及明渠辅助构筑物的施工。
本工程共有7条隧洞,9段明渠以及2个渡槽。
其中,有两条隧洞较长,其长度均超过4km;另有一条隧洞中长,其长度近2km;其余四条隧洞长度较短,长度均不超过500m。
本工程以两条长隧洞为施工主线,兼顾中长隧洞施工,其余四条隧洞穿插进行。
西梓干渠九标段位于盐亭县和南部县境内,沿渠线附近有乡村公路相连,各重点建筑物也有公路直达,对外交通较方便;场内交通需要从现有交通干道上“T”接,局部修建进场公路即可满足场内施工的交通要求。
无锡轨道GPS平面复测报告

无锡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五标段GPS复测成果报告中国交通建设第二航务工程局二OO九年十一月四日目录1.复测依据2.工程概况3.平面复测方案3.1复测方案设计说明3.2观测数据成果统计3.3平差计算成果4.人员设备4.1 人员4.2 设备5. 复测总结6.附录6.1 GPS点位复测技术设计书6.2 控制网示意图6.3 外业观测记录表6.4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评定资料6.5 GPS复测点位成果表6.6 GPS复测点位坐标对照表1.复测依据本次复测根据控制点交桩成果及以下有关测量规范进行施测。
无锡地铁1号线05标工程施工图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2008;《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TB10101-99;《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2003;《无锡轨道交通一号线控制测量可使用成果表》,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招标文件有关规定2. 工程概况无锡地铁1号线工程高架区间北起堰桥,由惠山新城的惠山大道路中绿化分隔带在惠山南环转向西侧,跨越锡北运河和沪宁高速,沿着规划凤宾路东侧行进,线路跨越S342省道高架后沿老锡澄路以夹角9゜转入锡澄路路中,在312国道高架桥北侧400处接路基,跨越刘潭河后接明挖敞开段,在广石路北侧10m处进入隧道。
本区间范围为锡北运河站~西漳站高架区间,区间正线起讫里程为:YCK1+586~YCK4+111,总长度2525米,区间线路先在惠山大道绿化带中南行,向西南方向跨越惠山南环,然后跨越锡北运河和沪宁高速。
区间节点桥梁较多,跨越锡北运河采用55+90+55m三跨连续梁结构,采用悬臂挂蓝施工,跨越沪宁高速采用50+80+50m三跨连续梁结构,采用转体施工。
本区间还包括西漳车辆段出入段线,其中北侧为入段线,起讫里程为:RCK0+000~RCK0+473.472,在锡北运河上与正线同一高程,同用一座桥跨越,南侧为出段线,起讫里程为:CCK0+000~CCK1+099.466,跨越沪宁高速采用40+65+40m三跨连续梁结构,也采用转体施工。
(完整)铁路专用线GPS导线初测、复测成果报告

(DK1+..-DK7+..)
导线复测
成果报告
编制:
测量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中铁.....)
201..年6月...●...
.........铁路专用线
(DK1+....至DK7+....)
导线复测成果报告
1任务概述
1.1任务依据
根据业主及上级单位要求,中铁..局对.....................铁路专用线(DK1+.._DK7+...)段导线和高程控制网进行了复测。现根据复测工作具体情况编写本次复测成果报告。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应防止碰动仪器或仪器受震动。注意防止行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观测人员要保证通信畅通,配备手机、对讲机,保证有充足电量。在GPS测量时,使用对讲机应距天线10m以上。
9)观测结束后经检查所有规定项目、记录无误后方可迁站。
10)在两个观测时段之间光学对中器必须旋转180度后重新对中整平。
2既有资料情况
《..........铁路专用线初、定测GPS控制测量成果》见附件
3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PS)GBT 18314-200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及其他相关文件
4生产组织
4
为确保本段的复测工作能够如期顺利进行,采用以中铁...局(集团)牵头中铁...局(集团)协同作业的方式对本段内的导线进行复测。
1.2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
1.2.1
..........铁路专用线(DK..+800-D..K+..9),全长...公里。
控制测量成果报告【范本模板】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裕华路110kV地铁站输变电工程控制测量技术成果报告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1号线14标段项目经理部2014年12月测量技术成果报告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校核:编写:主要参加人员:刘晓亭张凯凯张进财张航天报告编制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1号线14标段项目经理部目录1 概述 (1)1。
1工程概况 (1)1.1.1地理位置 (1)1。
1.2新建电力隧道及施工井概况 (1)2 技术依据及平面坐标系统 (2)2.1技术依据 (2)2。
1。
1 测量技术依据 (2)2。
1。
2 现有成果资料 (2)2。
2平面及高程坐标系统 (3)2。
3测量仪器 (3)3 导线控制网测量 (3)3.1导线控制网简介 (3)3。
2导线控制网数据处理 (4)3。
3导线控制网坐标成果表 (4)4 高程控制网测量 (6)4.1高程控制网简介 (6)4。
2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 (6)附件1 控制点平面布置图 (8)1 概述1。
1工程概况1.1.1地理位置裕华路110kV地铁站输变电工程电力隧道为裕华路110kV主变电站配套电缆通道,裕华路110kV主变电站由留村、仓丰两座城市电网高压变电站引入两路110kV电源。
220kV留村站出线,留村站至闽江道已有隧道160米。
沿闽江道向西至京珠高速东侧新修暗挖隧道,留村—珠峰大街2。
2×2。
45隧道1415米,断面为2。
2×2。
45米;珠峰大街—京珠高速隧道1035米,断面为1.9×2。
2米;由闽江道沿京珠高速东侧至裕华路主变电站,新修1回预制直埋沟,长约1170米。
220kV仓丰站出线,仓丰站出线沿仓丰路、裕祥路、南二环至雅清街为已有隧道,长度约4900米,自雅清街沿南二环北侧、东二环西侧至槐安路新修隧道长约2830米,断面为2.2×2.45米;沿槐安路北侧、至京珠高速东侧新修隧道长度约1540米,1。
控制点复测报告(最最最新)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土建工程项目控制点复测报告编制:审核:批准: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项目经理部2014年2月目录目录 0一、工程概况 (1)二、技术说明 (1)1、主要作业依据 (1)2、测量主要参与人员 (1)3、使用仪器 (2)4、测量说明 (2)三、控制点测量依据 (5)四、测量计算成果表 (6)五、测量示意图 (9)1、平面控制测量示意图 (9)2、高程控制测量示意图 (10)六、复测成果评定及分析 (11)1、复测成果评定 (11)2、检核点误差分析 (11)附1:测量人员资格证书附2:测量仪器检定证书附3:水准测量原始记录附4:导线测量原始记录一、工程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土建工程包括:镇龙北站~镇龙站明挖区间、镇龙停车场出入场线明挖区间、21号线镇龙站站前明挖区间以及区间附属结构。
区间正线右线设计起迄里程为支YDK61+293.700~支YDK62+791.488,全长1497.788m,左线设计起迄里程为支ZDK61+293.700~支ZDK62+791.488,短链17.862m,全长1479.926m,区间设置2座联络通道和1座废水泵房,废水泵房与联络通道合建。
出场线设计起迄里程为CDK0+270.200~CDK0+774.119,全长503.919m,入场线设计起迄里程为RDK0+270.200~RDK0+781.000,全长510.800m。
21号线镇龙站站前明挖区间与14号线支线区间并行接入镇龙站,左右线长度均为157.8m。
二、技术说明1、主要作业依据1、业主提供的导线、水准交接桩记录表;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4、《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5、《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7、《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2013年修改版)8、其他相关国家规范、广州市地方规范及广州地铁工程相关规范、规程2、测量主要参与人员按照公司工程部及项目部安排,由中铁电气化局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项目部技术人员负责此次控制点测量及测量成果计算工作。
地铁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剩余土建结构工程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控制点复测技术总结编写:复核:审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工作段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一、测区工程概况 (1)1.1测区概况 (1)1.2已有资料情况 (1)1.3资源配置 (2)1.3.1人员配置 (2)1.3.2仪器设备配置 (2)二、技术依据及坐标高程系统 (2)2.1技术依据 (2)2.2坐标高程系统 (3)三、控制网复测 (3)3.1控制网复测 (3)3.2二等水准网复测 (5)四、加密控制点复测 (8)4.1加密控制网复测 (7)4.2二等加密水准点复测 (10)五、质量控制和生产安全 (11)5.1质量控制 (12)5.2保证测量设备安全 (12)5.3测量人员的安全 (12)附件1:平面控制网及加密控制点复测联测示意图附件2:二等水准网复测联测示意图附件3:加密二等水准点复测联测示意图附件4:加密二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表附件5:仪器鉴定证书附件6:测量人员资质证书一、测区工程概况1.1测区概况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第五工作段包括:北京路站(长289m)、北京路站~延安路站区间暗挖隧道长634.9m、延安路站(1号线车站长180m、2号线车站长181.5m)、延安路站~中山路站区间暗挖隧道(左右隧总长1178.292m)。
北京路站为1号线换乘车站,与3号线北京路站换乘,小里程端接安云路站,大里程端接延安路站。
该站位于安云路、环城北路与北京路交叉路口下,1号线车站沿安云路、环城北路呈南北方向布置,3号线车站沿北京路呈东西方向布置。
延安路站为1号线换乘车站,与规划中的近期2号线延安路站实现站厅换乘。
该站地处贵阳市老城区商业中心喷水池商圈,位于云岩区合群路、公园北路与延安中路的十字交叉路口下方,1号线车站沿合群路呈南北方向布置,2号线车站沿延安中路呈东西方向布置。
1、2号线车站为同步设计、同期施工。
1号线车站与2号线车站脱开布置,通过站厅通道进行付费区换乘。
GPS网复测报告11

中铁一局集团厦深铁路广东段指挥部GPS控制点成果复测报告中铁一局集团厦深铁路广东段指挥部2012年12月21日项目名称:中铁一局集团厦深铁路广东段惠州南车站项目测量单位:中铁一局集团厦深铁路广东段惠州南车站项目测量组参加人员:杨朔路杰张学涛于洋许盟军计算:杨朔对算:路杰技术主管:杨朔总工程师:宋新伟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复测依据 (3)三、计算过程 (4)3.1坐标系统 (4)3.2 WGS84到当地椭球固定转换参数 (4)3.3 WGS-84三维无约束平差 (4)3.3.1平差参数 (4)3.3.2平差基线边 (4)3.3.3 T 检验列表 (6)3.3.4自由网平差坐标 (6)3.4二维平差 (7)3.4.1平差参数 (7)3.4.2平面距离平差值 (7)3.4.3基线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8)3.4.4平面坐标 (8)3.4.5最弱点平面中误差 (9)3.5平差总结 (9)3.5.1最终平面距离平差值 (9)3.5.2基线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0)3.5.3最终坐标平差值 (11)3.5.4最弱点平面中误差 (11)四、复测结论 (11)复测报告按照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新建铁路厦深线C级CPⅠ坐标成果表(CPⅠ104)与新建铁路厦深线D级CPⅡ坐标成果表(CPⅡ320、CPⅡ322),项目部测量组对交桩点位进行了开工前的复测。
测量成果报告如下:一、工程概况惠州南车站站房为线侧下式站房,中心里程DK453+640,最高聚集人数1200人,站房总建筑面积14940.13m2(其中:站房部分面积11198.65m2,并入生产房屋部分面积3741.48m2),建筑层数为主体二层、局部设置设备夹层,附属用房最高为三层,建筑总高度23.0m,站房±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40.073m(黄海高程),惠州南车站设旅客进站、出站地道各一座,旅客进站地道中心里程DK453+640,旅客出站地道中心里程DK453+562,均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洞身尺寸8.05m(宽)×3.6m(高),站台雨棚采用站台中间立柱、两侧悬挑的形式,雨棚钢结构覆盖面积16940.4m2,雨棚总长度441.9m;雨棚标准段宽度:基本站台12m,二、三站台11.5m(雨棚边界平站台边);平行股道方向标准跨为12m;雨棚±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48.223m(黄海高程)。
GPS复测成果报告总结计划

国道107宝安段兴围、黄田掉头匝道桥工程GPS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成就报告复测计量:算:核:中铁大桥局公司四公司二○一二年十月GPS控制网复测加密成就报告一、大要国道107宝安段兴围、黄田掉头匝道桥工程是拆掉现状项目范围内107国道辅道及人行道,新建A、B两座匝道桥,并分别向双重视建辅道及人行道。
桥梁合计长580米,A匝道桥长320米,桥跨部署为 100m+30m+40m+40m+30m)+80m,匝道半径为30m,B匝道桥长260米,桥跨部署为60m+(30m+40m+40m+30m)+60m,匝道半径为35m。
横断面采用单幅断面设计,其标准宽度为,净空高5米,设计行车速度公里/小时。
二、技术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2、《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107国道(兴围—黄田)掉头匝道桥工程勘探技术总结》三、平面控制网基本情况:1、加密采用的坐标系统工程坐标系:本次控制网加密坐标系是深圳地方坐标系统;四、GPS测量及数据办理1、作业准备外业作业前拟定了详细的技术交底,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对仪器及配1套设施进行了仔细的检查。
2、仪器设施配置本次复测采用了4台美国Trimble型GPS接收机,仪器平面标称精度5mm+1ppm,仪器全部经过判断,拥有有效的判断证书。
3、外业施测推行本期参加外业察看共8人,4台仪器。
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D级网精度要求进行外业作业。
作业推行和详细指标以下:项目规范要求指标施测作业指标卫星高度角≥15°≥15°数据采样间隔15秒15秒有效察看卫星数≥4≥6有效察看时段长度≥45分钟90分钟察看时段数≥2GDOP≤6≤64、GPS数据办理、数据办理软件:TBC版本、对流层延缓修正:基线解算时采用Goad&goodman对流层模型,使用缺省气象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剩余土建结构工程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控制点复测技术总结编写:复核:审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工作段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一、测区工程概况 (1)1.1测区概况 (1)1.2已有资料情况 (1)1.3资源配置 (2)1.3.1人员配置 (2)1.3.2仪器设备配置 (2)二、技术依据及坐标高程系统 (2)2.1技术依据 (2)2.2坐标高程系统 (3)三、控制网复测 (3)3.1控制网复测 (3)3.2二等水准网复测 (5)四、加密控制点复测 (8)4.1加密控制网复测 (7)4.2二等加密水准点复测 (10)五、质量控制和生产安全 (11)5.1质量控制 (12)5.2保证测量设备安全 (12)5.3测量人员的安全 (12)附件1:平面控制网及加密控制点复测联测示意图附件2:二等水准网复测联测示意图附件3:加密二等水准点复测联测示意图附件4:加密二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表附件5:仪器鉴定证书附件6:测量人员资质证书一、测区工程概况1.1测区概况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第五工作段包括:北京路站(长289m)、北京路站~延安路站区间暗挖隧道长634.9m、延安路站(1号线车站长180m、2号线车站长181.5m)、延安路站~中山路站区间暗挖隧道(左右隧总长1178.292m)。
北京路站为1号线换乘车站,与3号线北京路站换乘,小里程端接安云路站,大里程端接延安路站。
该站位于安云路、环城北路与北京路交叉路口下,1号线车站沿安云路、环城北路呈南北方向布置,3号线车站沿北京路呈东西方向布置。
延安路站为1号线换乘车站,与规划中的近期2号线延安路站实现站厅换乘。
该站地处贵阳市老城区商业中心喷水池商圈,位于云岩区合群路、公园北路与延安中路的十字交叉路口下方,1号线车站沿合群路呈南北方向布置,2号线车站沿延安中路呈东西方向布置。
1、2号线车站为同步设计、同期施工。
1号线车站与2号线车站脱开布置,通过站厅通道进行付费区换乘。
北京路站~延安路站暗挖区间隧道,线路设计起讫里程为:YCK22+101.2~YCK22+736.1,全长634.9 m。
本区间暗挖隧道除左隧配线段ZCK22+101.2~ZCK22+309(207.8 m)为单洞双线隧道外,其余为双洞单线隧道(1062 m)。
线间距为13m~19m,隧道轨面埋深14m~27m。
采用暗挖矿山法施工(台阶法、CD法),结合北京路站组织进洞施工。
延安路站~中山路站区间暗挖隧道,线路设计起止里程为:右隧YCK23+19.596~YCK23+634.200,左隧ZCK23+70.391~634.079,左右线隧道线路总长1178.292m,线路水平线间距约为12m~18m。
本隧从YCK23+105处竖井组织进洞施工,主体结构采用台阶法施工。
1.2已有资料情况根据2015年1月7日业主组织交桩纪要及设计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所交平面控制点12个:D1083、D1084、D1085、D1086、D1087、XD1088、XD1089、XD1090、XD1091、XD1092、XD1093,XG131,其中因D1085、D1086离线路太远,无法使用,XD1089、XD1091被破坏;所交高程控制点共6个,BM135、XBM136、XBM137、BM138、XBM139、BM139。
本次采用以上点进行平面和高程复测及加密工作。
1.3资源配置1.3.1人员配置1.3.2仪器设备配置仪器设备汇总表二、技术依据及坐标高程系统2.1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5)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现场交接桩纪要(YDK21+871~YDK23+693,2015年1月7日)。
2.2坐标高程系统本次控制网复测和加密控制点复测采用与原网相同的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其平面坐标系统采用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7度,投影面正常高为1040米,高程系统采用1956黄海高程基准。
三、控制网复测3.1平面控制网复测3.1.1 平面控制网复测构网本次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GPS观测,与原测控制网相同,本次GPS复测控制网根据已有平面控制点的情况,沿线路呈带状布设,全网采用边连接形式构网,由多个重叠大地四边形组成。
GPS控制网复测由非同步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不大于6条。
3.1.2 平面控制网的施测对设计院所交平面控制网点,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复测。
本次复测采用4台GPS双频(精度±5mm+1ppm)接收机按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测量,测量作业的基本要求见表3.1.2-1:表3.1.2-1 GPS控制网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2)观测过程中,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附录A A0.5规定的格式填写GPS观测手簿。
(3)观测时天线整平对中误差不大于1mm,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互差小于2mm,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天线高观测值。
(4)观测过程中按规定填写了观测手簿,对观测点名、仪器高、仪器号、观测起止时间、观测日期以及观测者姓名均进行详细记录。
3.1.3 GPS观测数据后处理及其精度分析1)三维无约束平差计算精度分析平面控制网复测三维无约束平差是以GPS点G130=1087在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得到各点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三维向量改正数、GPS 基线向量网基线向量边长相对中误差、坐标方位角中误差、点位坐标中误差等指标。
经统计GPS三维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均满足规范要求(详见《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平面控制网及加密控制点复测平差计算表》)。
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统计如表3.1.3-1:表3.1.3-1 GPS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统计表由平面控制网复测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统计数据可知:平面控制网复测中基线向量网的内符合精度高,基线向量没有系统误差和粗差,基线向量网的质量可靠,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约束平差。
2)约束平差在约束平差前,以2个平面控制点D1083和XG131在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独立坐标系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得到其他6个GPS控制点在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独立坐标系的计算坐标,与理论坐标进行比较,详见表3.1.3-2::表3.1.3-2 平面控制网复测坐标与原测坐标比较表从以上表3.1.3-2可见,设计院提供的7个平面控制点的原测坐标与复测坐标之差均能满足12mm的要求,可作为工程施工中控制点。
3.2 二等水准网复测在充分考虑与设计院控制点联测以达到二等水准要求的精度及与相邻工作段共用的基础上,选取BM135、BM138、BM139三个设计院所交点与所布设的BM5-1、BM5-3、BM5-4、BM5-5、BM5-7、BM5-8加密点一起构成高程控制网,采用DNA03电子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复测,复测结果达到二等水准限差要求。
3.2.1、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注:1 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
测量技术要求相同外业观测注意事项(1)水准观测采用莱卡DNA03精密电子水准仪,水准仪的标称精度为每公里高差偶然中误差±0.3mm。
在开工前和作业期间,按规定对仪器进行了常规检校和经常性检查,保证了仪器工作状态良好。
(2)在水准观测过程中,采用相邻两水准点往返闭合观测,一条水准路线的闭合观测采用同一台仪器、同转点尺,电子水准仪自动记录。
(3)沿路线施测均使用5公斤的铸铁尺垫,水准标尺采用与仪器配套的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使用尺撑扶尺,以保证水准尺气泡居中;前后视距用电子水准仪自动测距确定每测站视距。
(4)水准观测时,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中的要求:前后视长度≤60m,前后视距差≤2.0m,前后视距累积差≤4.0m,下丝读数≥0.4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隔点高差之差两次读数差≤2.0mm,读记至0.01mm 。
(5)观测按奇偶交替的顺序进行,每一测段均为偶数站;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
(6)测量前需对水准仪进行常规的i角检校,圆气泡检查等;(7)每一测段结束的测站数应为偶数,往返测时需调换前后标尺;(8)在每一个测站测量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查,在全部满足规范后才能进行下一站测量。
表3.2.2-2 二等水准复测检验计算高程与原测高程较差统计表四、加密控制网测量成果4.1加密控制点复测4.1.1 加密控制点复测构网本次加密控制网复测采用GPS观测,与原测控制网相同,本次GPS复测加密控制网根据已有平面控制点的情况,沿线路呈带状布设,全网采用边连接形式构网,由多个重叠大地四边形组成。
GPS加密控制网复测由非同步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不大于6条。
4.1.2 加密控制网的施测对设计院所交平面控制网点,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加密控制网的复测。
本次复测采用4台GPS双频(精度±5mm+1ppm)接收机按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测量,测量作业的基本要求见表4.1.2-1:表4.1.2-1 GPS控制网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2)观测过程中,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附录A A0.5规定的格式填写GPS观测手簿。
(3)观测时天线整平对中误差不大于1mm,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互差小于2mm,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天线高观测值。
(4)观测过程中按规定填写了观测手簿,对观测点名、仪器高、仪器号、观测起止时间、观测日期以及观测者姓名均进行详细记录。
4.1.3 GPS观测数据后处理及其精度分析1)三维无约束平差计算精度分析加密控制网复测三维无约束平差是以GPS点G130=1087在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得到各点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三维向量改正数、GPS 基线向量网基线向量边长相对中误差、坐标方位角中误差、点位坐标中误差等指标。
经统计GPS三维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均满足规范要求(详见《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平面及加密控制网复测平差计算表》):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统计如表4.1.3-1:表4.1.3-1 GPS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统计表由加密控制网复测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统计数据可知:加密控制网复测中基线向量网的内符合精度高,基线向量没有系统误差和粗差,基线向量网的质量可靠,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约束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