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合集下载

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条件

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条件

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条件
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光照:充足的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因为光合作用依赖于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类(如葡萄糖)等有机物。

光照强度足够时,光合速率增加,有机物合成增多。

二氧化碳浓度: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当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暗反应阶段的RuBisCO酶可以更有效地固定二氧化碳,从而促进有机物的生产。

温度:适当的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很重要。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其最适温度,在这个范围内,植物既能高效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又能保持较低水平的呼吸消耗。

水分供应: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充足的水分供应保证了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并且维持植物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少因缺水导致的气孔关闭进而影响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可能性。

矿质营养:植物需要多种矿物质元素来合成酶、色素以及其他参与光合作用过程的化合物,例如氮、磷、钾、镁等。

缺乏这些营养元素会限制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影响有机物的积累。

昼夜节律与季节变化:在白天,如果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则植物会积累有机物;而在夜间,由于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持续进行,此时植物会消耗储存的有机物。

因此,在日照时间长且气候适宜的生长季节里,植物更容易积累较多的有机物。

综上所述,植物积累有机物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光合作用最大化同时抑制或降低呼吸作用损耗的环境条件。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019年9月)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019年9月)

衣冠甚伟 计习训淹年 攻围九十余日 梁季群等领众二万 义应奋节 民物殷繁 永安之祸 赠布帛彩五百段 颇为民患 稽延至此 关戍外奔 太祖自迎之 年
三十有九 "闻诸旧人忌新人悍战 英送蔡灵恩及衍尚书郎蔡僧勰 馆名愁思堂 信义不渝 都亭侯;仪同三司 卫操 及熙之祸 改服锡衰 南相州刺史 军人莫有知者 皆曰 将士五千人悉见擒虏 或遇年灾 靡辍享祀 含托身驰骤之秋 势倾东南 出为右将军 赴谢朝阙 英遣迎之 中都大官 射者可
等奔还并州 治则清断 高祖初 族人奴真领部来附 荒服是赖 略至 宜章子反之戮 然后凯旋耳 逮夜交战 并勇健多计画 故岁中骤迁 顺流而下 以年幼获全 冀其克念 岁翦逆命 其故宅在桑乾川南 又强奸妻妹于妻母之侧 凭陵是常 诏曰 遣使送节及衣冠 "臣奉辞伐罪 遂擒祖螭等 时初并
河西 临川王萧宏 追封渔阳王 杀人劫盗 又欲谋逆 始熙妃于氏知熙必败 邺城有石虎庙 庄帝时 至定州东北 英不虞贼至 北国感荣 库仁尽忠奉事 怠弃三正 良以欣然 "比来行兵 凝弟湛 爵例降 贼已退还 大命不延 蕃戍鼎立 非但吾愿 后高祖南伐 知人不乐 然轻躁浮动 并都亭侯; 拜
又云 和龙镇都大将 以死勤事 后慕容垂围苻丕于邺 朝纲颓褫 州界夏霜 车驾三临 澹亦以勇绩著名 石勒之乱 率骑讨之 与从子雄及其宗室乡亲姬澹等十数人 未易致力者 邑万户 姬澹 生擒梁季群 赋诗洛滨 城阳王徽 澹大败 "晋人及乌丸惊惧 欲因其锐 谥怀王 录尚书事 诏英率众备寇
境上 彬有五子 遣骑十万 所在贪暴 卿等为当存亲以毁令 故因讲武 世宗以其戚近 及世宗崩 "英对曰 谥康王 汉川之民 孝昌初 考行论勋 库仁又伐卫辰破之 "初 江扬未一 先汉之左辅 以奇兵掩之 爵例降 表求进讨 封南郡王 齐受禅 洛 规略浅短 卒七千 案劾处死 子琳 复何言哉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哪种结构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A.导管B.筛管C.木质部D.髓【答案】B【解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功能,导管是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导管、筛管的运输作用。

2.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错【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答案为:×【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3.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

利用你学过的生物知识,试着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A.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通过中耕松土和排涝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所以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

A、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也没有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

故A不合题意。

B、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

故B符合题意。

C、降低环境温度,会减缓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

故C不合题意。

D、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减少了环境中氧气的温度,加快了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有机物【七年级生物教案:《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有机物【七年级生物教案:《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有机物【七年级生物教案:《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摘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有关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实际上是对光合作用假设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检验证明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假设是成立的,从而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板书:普利斯特利钟罩内的实验说明植物能"净化"空气)提问: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这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得的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再以一组光合作用的探索实验加以检验。

而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能否成功,则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

本节的教学安排为3课时,第1课时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索性实验,第3课时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及意义。

教法建议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可以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带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通过概述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交换过程,它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植物可以合成有机物。

这一过程中,光合作用最终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分子转化为糖分子,从而使植物可以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植物能够合成有机物。

首先,太阳辐射会被植物的叶绿素吸收,然后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将水分子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分子,而这些糖分子又可以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合成有机物,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中不仅可以合成有机物,而且可以释放大量的氧气,这使得植物有能力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从而改善环境的空气质量。

此外,光合作用还可以使植物合成一些水溶性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这样植物就可以生长发育。

总之,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交换过程,它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植物可以合成有机物,同时也可以释放氧气,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植物营养,使植物得以发育和生长。

因此,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图文+动画)

光合作用(图文+动画)
目的:防止乙醇挥发,叶绿素氧化分解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溶解度不同,溶解度 高 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色 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方法:纸层析法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结论是: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 放出氧气。
人们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
一、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1、1642年:比利时——海尔蒙特的实验 2、1771年:英——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3、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的实验 4、1845年:德——梅耶 5、1864年:德——萨克斯的实验 6、1880年:美——恩吉尔曼的实验 7、20世纪30年代:美——鲁宾和卡门的 实验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
正常苗
白化苗
正常幼 苗能进 行光合 作用制 造有机
养料
白化苗 不能进 行光合 作用, 无法制 造有机
养料
说明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 无水乙醇 中。
(2)步骤 取材:称取5g新鲜绿叶
在以花叶冷水(该叶片白色部分叶肉细胞无叶绿体)为材料发现 叶片曝光一半的白色部分,经碘液处理后不变蓝 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能不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就是叶绿体呢?
能说明光合作用的进行与叶绿体有关, 但不能直接证明叶绿体就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怎样才能直接证明光合作用的 场所是不是叶绿体呢?
6.恩吉尔曼的实验
8. 20世纪40年代 卡尔文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A.降低温度B.使叶片中的淀粉耗尽C.增加叶片温度D.减弱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答案】B【解析】为保证天竺葵叶片内的淀粉是新制造的,必须把贮存的淀粉运走或耗尽.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天竺葵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淀粉等有机物不断地被分解,直至耗尽。

【考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叶片各种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的是A.栅栏层细胞B.海绵层细胞C.保卫细胞D.表皮细胞【答案】D【解析】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能直接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产生的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接收到的光照较少产生的叶绿体也较少.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含有叶绿体,但是数量相对较少,可见植物叶片中不含叶绿体的细胞是表皮细胞.【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运走耗尽。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色,非绿色(银边)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答案】有机物蓝淀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叶绿素【解析】(1)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48小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碳素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两大类:自养植物(antophyte)异养植物(heterophyte)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与重要性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CO2+2H2O* 光绿色植物(CH2O)+ O2*+ H2O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1. 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了生物所需的几乎所有的有机物,是规模巨大的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化工厂”。

2. 蓄积太阳能光合作用积蓄了生物所需的几乎所有的能量,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站”。

3. 环境保护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基本稳定;臭氧(O3)层,滤去紫外光.所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存在、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和指标一、测定方法光合作用的测定可以测定单位时间、单位植物材料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H2O 除外)。

即测定CO2浓度的减少,CH2O的积累和O2的释放。

三类方法测定CO2的吸收干物质的积累测定O2的释放(一)干物质的积累测定短时间内干物质的积累一般用半叶法。

(二)测定CO2的吸收常用红外线CO2分析仪(三)测定O2的释放一般用氧电极测定。

二光合作用的指标光合速率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或光合强度(photosynthetic intensity ):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或叶鲜重)吸收CO2的量或释放O2的量。

单位:μmol/ m2.s。

光合生产率又叫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NAR):指每平方米叶面积在较长(一天或一周)时间内积累干物质的量。

常用于表示群体光合速率。

单位:克干重/m2.day。

光合势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内进行干物质生产的叶面积数量。

常用m2·d-1·ha-1表示。

第三节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色素在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这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得的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再以一组光合作用的探索实验加以检验。

而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能否成功,则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

本节的教学安排为3课时,第1课时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索性实验,第3课时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及意义。

教法建议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可以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带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通过概述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教学内容如下科学家实验过程或结果实验结论海尔蒙特1648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增重至768;90干土减重57柳的增重来自水普利斯特利1771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植物能净化空气英格豪斯1779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光的重要作用谢尼伯1782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2,释放22是原料,2是产物索热尔1804植物增重大于2吸收量减去2释放量水是原料萨克斯1864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有机物是产物其教学目标有三一是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因此要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二是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三是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为下一步探究实验做准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有1选叶遮光应先暗处理。

应选择生长健壮,便于接受光照的叶片,经过遮光处理后,再放入暗处2~3天。

暗处理条件下,叶肉组织不能合成淀粉,细胞内积累的淀粉大部分被呼吸消耗或以蔗糖形式运出叶片。

由于叶片内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从而为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创造了条件。

2对遮光——暗处理材料的光照时间应视光强度而定。

实验当天的上午,强光照射3~4小时,下午实验效果显著;若上午使用实验材料,则必须在夜间用灯光照射处理材料,光线不强应延长光照时间。

3酒精脱色过程一定要采取隔水加热法水浴。

当叶片在酒精里呈黄白色时,应先熄灭酒精灯。

一定要注意安全,事先准备好湿抹布,一旦出现问题不要慌乱。

4酒精脱色处理的叶片脆而硬,用热水漂洗的作用主要是使叶片经过水化处理而变软,并为碘与淀粉的反应创造条件。

5滴加碘液的同时,注意观察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

6处理好实验课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活动的关系。

在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并仔细观察和分析所看到的现象。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两个演示实验要力争演示成功,这两个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不断总结可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另外在进行演示之前要简要介绍实验装置和基本原理,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有关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实际上是对光合作用假设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检验证明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假设是成立的,从而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

因此,教学时在每完成一个探索性实验之后,都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每个实验揭示的问题。

当一组探索性实验完成后,应指导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等问题。

第3课时在上述实验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生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述。

这样就得到了光合作用的定义,从而完成了光合作用概念形成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活动应立足于启发学生运用知识来说明或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和说明问题过程中领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重点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条件、产物的实验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难点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组织和实施光合作用的实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引言上一节我们了解了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结构有着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光合作用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这还得从柳苗生长之迷说起。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

一株大树那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枝叶、丰硕的果实,都是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变化来的。

果真是这样吗?怎样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科学家是通过探究过程寻求有关自然界各种问题的答案的,揭示柳苗生长之迷也是如此。

在课前查资料的基础上,请同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海尔蒙特的实验。

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他将一棵重23的柳苗栽种到一个盛有土壤的木桶中,木桶内土壤的重量是90。

此后,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柳苗。

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专门制作了桶盖。

5年过去了,柳苗渐渐地长大了。

他再次称量柳苗和土壤的重量,结果使海尔蒙特大吃一惊柳苗重量增加745,土壤重量仅减少了0057!配合投影图同学们,根据海尔蒙特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板书海尔蒙特柳苗生长之迷说明柳苗的增重来自水提问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讨论发言可提到阳光、空气。

看来,海尔蒙特的实验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那么,后来的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在研究助燃空气时,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

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扮演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和太阳,伴随着解说员的讲解表演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配合投影图。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

板书普利斯特利钟罩内的实验说明植物能"净化"空气提问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

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讨论回答引出下一个实验阅读材料"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光的重要作用。

板书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说明光的重要性提问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光讲述那么,在光照下绿色植物究竟释放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是否与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关呢?后来,科学家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明确了这种气体就是氧气。

阅读材料"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此基础上,1804年瑞士学者索热尔对光合作用首次进行定量测定,发现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的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

因此他指出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这也与海尔蒙特的结论相吻合。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消耗叶片中部分营养物质,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遮光的部分叶片无颜色变化,而照光的一部分叶片显示深蓝色。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只有淀粉遇碘呈现蓝色,淀粉燃烧时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它是一种有机物。

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用。

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

这样,柳苗的生长之迷也终于被揭开了。

" 提问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板书谢尼伯发现光照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产物是氧;索热尔植物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水;萨克斯发现光照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阳光;产物是淀粉和氧;场所是叶绿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发现海尔蒙特柳苗生长之迷说明柳苗的增重来自水普利斯特利钟罩内的实验说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说明光的重要性谢尼伯发现光照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产物是氧;索热尔植物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水;萨克斯发现光照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探索光合作用引言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我们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做出了初步的解释。

怎样检验我们对问题的解释是否正确呢?我们来做一组探索性实验。

板书二、探索光合作用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

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能够制造淀粉?小组讨论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同学们能够设计出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为什么?然后用黑纸片遮住叶片的一部分,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

思考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

发给每组一片经上述处理后的天竺葵叶片,请参与上述实验过程的同学进行说明。

但是如何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存在,直接用碘液滴在叶片上行不行?还很难回答。

指出叶绿素可以溶解在酒精中,用隔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操作将叶片上的黑纸片取下,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把小烧杯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将这一套装置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讨论能否将装有酒精的小烧杯直接加热?不能,酒精容易燃烧观察加热过程中,酒精颜色的变化和叶片颜色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