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拟话本]: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而
作的小说。现在多用以指明代文人 模拟话本而写的白话短篇小说。这 类作品已不是供艺人演讲之用,而 成为一种主要供案头阅读的作品。 如冯梦龙“三言”中的一部分作品 和凌蒙初“二拍”中的作品就是 “拟话本”的代表。
二、“三言二拍”的进步思想倾向
1、对“好货”的肯定(商人成时代的宠儿) 儒家肯定义,否定利如《孟子· 梁惠王上》云:“孟子见 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是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如: 《滕大尹鬼断家私》中的滕大尹,《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中 的许多商人,《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中的赵春儿,《叠居奇 程客得助》程宰都具“好货”的特点。
(3)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情。如《蒋兴 哥重会珍珠衫》、《况太守断死孩儿》、《两错认莫大姐私 奔,再成交杨二郎正本》等 。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开篇伊始,就为情欲张目(《古今小 说》): 常言道:“男大须婚,女大须嫁;不婚不嫁,弄出丑 吒。”多少有女儿的人家,只管要拣门择户,报高嫌低,耽 误了婚姻日子。情窦开了,谁熬得住?男子便去偷情嫖院, 女儿家拿不定定盘星,也走差了道儿,那时悔之何及! 《满少卿饥附饱飏》两性关系的议论: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继“三言”之后,崇祯年间有凌蒙初编著的《初刻拍案 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实收小说78篇,人称“二拍”, 它是我国最早的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文人拟 话本专集的先例。 “三言”“二拍”问世后,出现了文人创作编辑拟话本的热 潮。“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多数是围绕市民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 颇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 值取情和情欲的肯定即对“好色”的肯定 (1)一般地歌颂男女情爱。如《卖油郎独占花魁》、 《玉堂春落难逢夫》、《错调情贾母詈女,误告状孙郎得 妻》、《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 (2)痛斥负心薄幸行为。如《王娇鸾百年长恨》、《金 玉奴捧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 杜丽娘形象: 1.一位纯洁、善良、精细而双异常刚烈的烟花女子。 2.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理想,以及寻求平等人格的知己之爱。 3.突破“才子佳人式”爱情格局,她的爱情观、生活观以及贞 操观念都与传统礼法发生矛盾与冲突。
第五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五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第一节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明代话本称为“说书”或“评话”。
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共有小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万历年间熊龙峰也刊刻了一批话本小说。
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定名为《熊龙峰小说四种》。
《京本通俗小说》一书,1915年由著名藏书家缪荃孙刊行,宣称“的是元人写本”,但是一部伪书。
二、冯梦龙与“三言”冯梦龙(1574——1646),长州(今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少有才气,为人狂放不羁,一生功名不顺。
冯梦龙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通俗文学大师。
他的突出成就在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编撰方面。
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他编撰的“三言”。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这些明代的作篇,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的形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被后人称为“拟话本”。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三、凌蒙初与“二拍”在“三言”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二拍”。
凌蒙初(1580——1644 ),别号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凌蒙初一生著述最有名的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二拍”每集40篇作品,实有小说78篇。
与“三言”收录前人旧作不同,“二拍”基本都是个人创作。
“二拍”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末有《今古奇观》一书,是“姑苏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中选出佳作40篇编成的。
《今古奇观》在民间流传极广。
四、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隐主人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华阳散人的《鸳鸯针》、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这些作品大致都从侧重于“主情”到倾向于“重理”,说教气浓。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教案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一、明代文言小说概述在白话短篇小说几乎陷于沉寂的明代初年,文言小说却出现了复兴的态势,瞿佑的《剪灯新话》是明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此书的题材可分为社会政治小说和社会言情小说两类。
前一类作品大多借用历史题材,以神鬼寓言的形式,记录了乱世文人的心态,抒写了文人的牢骚不平,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暗昧与道德沦丧也多所抨击;后一类故事较有特色,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民主倾向,流露出一定的市民气息,同时也描写了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如《翠翠传》、《联芳楼记》等。
《剪灯新话》影响了有明一代乃至清代的文言小说创作,起而仿效者纷起,较为出名的有李昌祺的《剪灯馀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这三部书被后人称为“剪灯三话”。
这些传奇小说集为清代文言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一些新的艺术经验,起着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为当时的白话小说与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随着传奇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明代中后期又出现了“中篇传奇小说”,这类作品大都用浅近的文言写成,篇幅一般一两万字,诗词连篇,因而又称“诗文小说”,内容大都写男女情爱,较为著名的有《钟情丽集》、《辽阳海神传》、《刘生觅莲记》等。
这类小说对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以及艳情小说流派的形成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此外,随着文言小说创作的兴盛,收集、整理、出版各类文言小说也蔚然成风,如冯梦龙编的《情史》、王世贞编的《艳异编》等等。
二、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概述明初至嘉靖之前,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一直处于低谷时期。
明中叶之后,白话小说空前繁荣,一方面一些文人对宋元话本加以整理润饰,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模拟宋元话本的形式进行创作,这就是拟话本。
从话本到拟话本,是由供讲唱的口头文学的记录发展到供人阅读的案头文学的创作。
对白话小说的汇集、刊印,最早有嘉靖年间洪楩编撰的《清平山堂话本》,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
万历年间,熊龙峰也分册刊印过话本小说,今存四种,即《熊龙峰刊四种小说》,这些短篇小说集较多地保留着作品的原貌,为收集整理、改编白话小说开辟了道路。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石艺编撰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三言二拍”文言短篇小说代表作:瞿佑《剪灯新话》一、关于“话本”1、“话本小说”“话本”一般都认为是说书人所依凭的底本。
“小说”如果作广义的叙事文学的解释,则这个名词泛指一切由说书发展而来的早期白话小说作品,如《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都可以称为“话本小说”。
“小说”在说书的体系中又有个狭义的用法,即专指短篇的人情小说,如烟粉灵怪传奇之类。
这些我们常用的“话本小说”这个名词,已经专指这些短篇的世情小说。
典型的话本小说指的是“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四种小说”,及本章将深入介绍的“三言二拍”中的作品。
讲史、讲经的长篇作品都不包括在“话本”内。
2、“拟话本”这个名词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创造的,他所指的作品是《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他的原义是指受话本的体裁、形式影响而创作的小说。
后来很多小说史、文学史的作者借用了这个名词,用来指明朝及以后文人整理或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今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
清平山堂是明代嘉靖年间钱塘人洪楩的堂名。
根据学者的研究,这本书大约出版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1541-1551年),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集收小说十篇,故共有六十篇,又称《六十家小说》。
此书已散佚,现在可以看到的剩下二十九篇,这些小说的版心都刻有“清平山堂”字样,所以重版时称为《清平山堂话本》。
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也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二、“三言二拍”冯梦龙“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喻世明言》(初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二拍”(每集40篇,但实有小说78篇):《初刻拍案惊奇》(原书无“初刻”二字,但后来为方便称呼多加上此二字)、《二刻拍案惊奇》(《二刻》的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妹病起续前缘》是从《初刻》补移进来的,《二刻》的卷四十《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亦是补入的,而且是一部戏剧,所以“二拍”实际只有78篇小说。
【小说专题复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小说专题复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一.宋元“说话”伎艺明代称为“说书”或“评话”。
(一)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间洪便《清平山堂话本》。
1.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6集,每集又分上下两卷,每卷5种,共60种,故称《六十家小说》。
2.今仅残存29篇,其中24篇为《宝文堂书目》著录,一般认为其保存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
(二)万历间书商熊龙峰刊印的话本小说,今存四种,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合在一起影印出版,定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一般认为《张生彩鸾灯传》是宋话本,《苏长公章台柳传》元,《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明。
(三)《京本通俗小说》含小说9种,1915年由缪荃孙刊行。
(四)“三言”之前话本小说主见于《清平山堂话本》和“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
二.“拟话本”:(一)概念:明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模仿“话本小说”样式而独立创作的新小说;从鲁迅起,一般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于“拟话本”类。
(二)冯梦龙,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
1.受李贽思想影响,成为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代表人物。
2.曾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纂辑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创作、改编传奇剧本十馀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编印民歌《挂枝儿》、《山歌》等。
3.“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1)《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通称。
(2)“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①有的辑录宋元明以来旧本,但一般都作不同程度的修改;②也有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1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凌蒙初。
2 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参加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家如郭沫若、成仿吾等,青年作家如冯乃超、李初梨,面对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形势,他们对于文学不能适应斗争需要的现状深表不满,急迫地要求用文学作为向反动势力斗争的武器在郭沫若等人的积极推动之下,从1928年初前后开始,以创造社和太阳社为主,在他们创办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杂志上,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
3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4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我们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如何。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总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社会中的普遍的价值取向,人们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修养的人,以便体现自己在整个生活中的位置。
道家中的境界精神上的境界。
1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这一时代风格.爱情的悲剧曹禺善于用爱、苦难与死亡来表现人生存在的悲剧状况。
中国古代文学1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徐老仆义愤成家》的阿寄,长途贩运艰苦发家。
4、“二拍”商人更加“逐利”,常是投机致富, 冒险发财: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的文若虚,海外冒险而发家; 《叠居奇程客得助》的程宰,囤积居奇而暴富。
二、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
《叠居奇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 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2、全新的价值取向:
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韩秀才乘乱聘娇 妻》、《通闺闼坚心灯火》、《两县令竟义婚孤 女》,
3、“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 辛劳发财: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施润泽滩阕遇友》 的小商人施复,都拾金不昧,心地善良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 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三、凌蒙初与“二拍”
1、凌蒙初,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 人,18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转而著述。55岁 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崇祯17年,李 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2、“二拍”:是凌著“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 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 故实有小说78篇。
第一节 白话小说的繁荣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嘉靖年间洪缏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共有小 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
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刻的话本小说今仅存四种,名 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其中宋一种,元一种, 明两种。
《京本通俗小说》,1915年缪荃孙刊行,宣称 “的是元人写本”,但被多数学者疑为伪书。
刘
孙
徐
刘璞 × 孙珠姨
裴政 × 刘慧娘 孙玉郎 × 徐文哥
三言二拍与明代小说

王三巧、陈大郎、平氏 、吴杰 薛婆
3、对新的婚恋模式的积极探求
《》:人生的成 功因为对“情”执着
小结:传统的婚姻观、贞操观被
抛在一旁,爱情与肉欲紧密相连, 具有浓厚的世俗色彩
3、冲破贞节观念,维护女性尊严
《酒下酒赵尼媪迷花》:巫娘子遭人
文言短篇小说
明代文言小说成就远不如唐、宋传奇。 明代文言小说为拟话本、戏曲提供了大量
素材。 明文言小说是唐宋传奇发展到《聊斋》的 桥梁。
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
邵景瞻《觅灯因话》
小品《古今谭概》 戏曲:传奇《双雄记》《万事足》
改编他人传
奇,合刊《墨憨斋定本传奇》 小说:长篇《平妖传》《新列国志》“三言”
2、“三言”:《警世通言》《醒
共120篇。 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拟话本”:“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 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 的新小说。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五章
“三言”“二 拍”与明代短
篇小说
第一节 白话小说的繁荣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嘉靖年间洪缏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
(《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 万历年间《熊龙峰小说四种》,其中宋一种, 元一种,明两种。
话本和拟话本
话本:宋元说话艺人的底稿。
1、将平凡故事写得曲折工巧 2 、人物描写真实可信,性格突出:细 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反复渲染突出性 格 3、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的口语、通俗 语
三言、二拍的影响和《型世言》
仿效者众多:东鲁狂生《醉醒石》、天然痴叟
《石点头》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 其中陆人龙的《型世言》写得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明代文言小说:以“剪灯”三话为代表
一 瞿佑《剪灯新话》与文言小说的复苏。 1、 《剪灯新话》瞿佑(1341~1427)字宗 吉,号存斋。钱塘(今杭州)人。
2、《剪灯余话》 (明)李昌祺 著。 李昌祺(1376—1451)名祯,以字行,有侨庵、 运甓(pì)居士等别号,江西庐陵(今吉安)人。
勿郎妾“不妾十十 迟君私妾能终娘娘 误亦蓄所答身对自 !谋,卧一之公备 ”其郎絮语事子酒 半君褥。,道肴 ,可内渐当:, 庶持藏渐如“与 易去有五何郎公 为。碎更也君子 力三银天?果欢 。百一晓”不饮 限金百。公能。 只,五十子办睡 四妾十, ,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起身将褥付公子,公子惊喜过望。唤童儿持 褥而去。径到柳遇春寓中,又把夜来之情与遇春 说了。将褥拆开看时,絮中都裹着零碎银子,取 出兑时果是一百五十两。遇春大惊道:“此妇真 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吾当代为足下 谋之。”公子道:“倘得玉成,决不有负。”当 下柳遇春留李公子在寓,自出头各处去借贷。两 日之内,凑足一百五十两交付公子道:“吾代为 足下告债,非为足下,实怜杜十娘之情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道:“儿在妈妈家中八年,所致金帛,不下 数千金矣。今日从良美事,又妈妈亲口所订,三 百金不欠分毫,又不曾过期。倘若妈妈失信不许, 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尽。恐那时人财两失,悔 之无及也。”鸨儿无词以对。腹内筹画了半晌, 只得取天平兑准了银子,说道:“事已如此,料 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平时穿 戴衣饰之类,毫厘休想!”说罢,将公子和十娘 推出房门,讨锁来就落了锁。此时九月天气。十 娘才下床,尚未梳洗,随身旧衣,就拜了妈妈两 拜。李公子也作了一揖。一夫一妇,离了虔婆大 门。※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次日十娘早起,对李甲道:“此银一交, 便当随郎君去矣。舟车之类,合当预备。 妾昨日于姊妹中借得白银二十两,郎君可 收下为行资也。”公子正愁路费无出,但 不敢开口,得银甚喜。说犹未了,鸨儿恰 来敲门叫道:“薇儿,今日是第十日了。” 公子闻叫,启门相延道:“承妈妈厚意, 正欲相请。”便将银三百两放在桌上。鸨 儿不料公子有银,嘿然变色,似有悔意。
四 、明末,“姑苏抱瓮老人” 从“三言” 与“二拍”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 产生了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 《西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 湖渔隐主人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 人的《鼓掌绝尘》、华阳散人的《鸳鸯 针》、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多种。
第二节 大千世界的众生相
〈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听得说是汴京人,触了个乡里之念, 心中更有一倍光景。吃了数杯,还了酒钱, 挑了担子,一路走,一路的肚中打稿道: “世间有这样美貌的女子,落于娼家,岂 不可惜!”又自家暗笑道:“若不落于娼 家,我卖油的怎生得见!”又想一回,越 发痴起来了,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若得这等美人搂抱了睡一夜,死也甘心。” 又想一回道:“呸!我终日挑这油担子, 不过日进分文,怎么想这等非分之事!正 是癞虾蟆想著天鹅肉吃,如何到口!”
文学院 张振国
制作
第一节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一 、1、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 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 本》。 2、《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3、 《京本通俗小说》
人子6二 等犹4、 ,、6冯 长墨)梦 洲憨,龙 (斋字( 今主犹1 苏人龙5 州、,7 )顾别4 人曲署〃 。散龙1
又想一回道:“他相交的,都是公子王孙,我卖 油的,纵有了银子,料他也不肯接我。”又想一 回道:“我闻得做老鸨的,专要钱钞。就是个乞 儿,有了银子,他也就肯接了,何况我做生意的, 青青白白之人?若有了银子,怕他不接!只是哪 里来这几两银子?”一路上胡思乱想,自言自语。 你道天地间有这等痴人,一个小经纪的,本钱只 有三两,却要把十两银子去嫖那名妓,可不是个 春梦!自古道:“有志者事竟成。”被他千思万 想,想出一个计策来。他道:“从明日为始,逐 日将本钱扣出,余下的积趱上去。一日积得一分, 一年也有三两六钱之数,只消三年,这事便成了; 若一日积得二分,只消得得年半;若再多得些, 一年也差不多了。”
一 题材构成 1、描写婚姻爱情的题材。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 2、揭露社会黑暗、贪官酷吏和清官的市民化。如《卢 太学诗酒傲王侯》《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 仙女》《滕大尹鬼断家私》※《夸妙术丹客提金》 3、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他们 的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了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 ★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写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通过 诚信、勤劳的品质致富,写他们的冒险精神,也写小手 工业者和小商人轻财重义的品质。如《卖油郎独占花魁》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施润泽滩阙遇友》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1、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2、对女性的宽容态度。 3、情节的跌宕起伏。 4、矛盾冲突中反映的道德观念的 微妙变化。 5、人性的细腻刻画。*
二 题材取舍上,重大严肃的题材与生活琐 屑题材并收不悖。前者如《沈小霞相会出 师表》 ,后者如《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苏小妹三难新郎》 琐屑题材注重故事的趣味性,突出地反映 了白话小说的娱乐功能。 三 新旧兼容,不主一家的思想观念。 有些作品反映的思想是落后的,如《庄子 休鼓盆成大道》《何道士因术成奸 周经 历因奸破贼 》
本通的宋些 “ ”常专元明 三 , 。被供话代 言 明 后人本的 ” 代 人们小作 中 作 称阅说品 宋 品 为读的, 元 约 “的形都 作 拟新式是 品 话小写模。约 说成拟这占 1/3 2/3
三、凌濛初(1580~1644),字 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 (今浙江湖州吴兴区)人。 小说方面的贡献是编写了拟话本小说集二 拍(《初刻拍案惊奇》和《 二刻拍案惊 奇 》)。他还创作过杂剧9种,有《虬髯 翁》、《颠倒姻缘》、《北红拂》等。 注:"二刻"第23卷《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 病起续前缘》与"初刻"重复。"二刻"的第40 卷则是《宋公明闹元宵》杂剧。因此,"二 拍"实有小说78篇。
3、仿《剪灯新话》之作到万历时仍不间断,《觅灯 因话》就是较有名的一部。作者邵景詹,号自好子, 始末不详。
参考书目: 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天津 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
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
1、李贽“童心说”: “童心者,真心也”。他认为“天下之至 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要保持童心, 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为此,他针对 复古派理论,特别提出:“诗何必古选, 文何必先秦”。他把写真言情的小说和戏 曲的地位抬得很高,把《西厢》、《水浒》 都视为“古今之至文”。
2、公安派 是明代万历年间兴起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袁 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三袁世居湖北 公安,故称“公安派”。 公安派的文学观念深受李贽的影响,主要观念有 二:一是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流弊,提出文学应 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一代不如一代的倒退 的历史观,也反对摹拟剿袭。二是在继承李贽童 心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性灵”说,认为诗文创作 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信口由心,乃见其 真;性灵说重个性、贵独创、强调表现自我,是 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第三节 案头文学的成熟
1、 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 2、注重细节描写。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3、突破了单线结构的模式,而尝试用复线结构、 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 4、悲剧性与喜剧性的情节交互穿插,创造一种 “奇趣”,也是“三言”、“二拍”常用的手 法。 5、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6、体式和语言的变化:变口头为案头,雅俗共 赏。
3、竟陵派 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学流派,因本派代表 作家锺惺、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故称 竟陵派。一方面,竟陵派在反对摹古,推 崇性灵,表现自我等方面,与公安派是基 本一致的;另一方面,又不满公安派末流 的空疏肤浅,力图另辟蹊径,倡导用“幽 深孤峭”的风格来表现“幽情单绪”。在 创作上他们刻意求新求奇,喜用怪字险韵, 处处表现出作者的孤寂情怀和远离现实的 冷漠,形成一种冷僻苦涩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