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合集下载

明代文学第十章

明代文学第十章

明代文学第十章“三言”:“三言”的编著者冯梦龙,“三言”即《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三言”每部四十卷,计一百二十卷,一百五十万字。

“三言”是冯梦龙的编纂之作,只有一部分是自己创作;“三言”每篇的篇名为单句,与“二拍”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

“二拍”:“二拍”的编著者凌濛初,“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

“二拍”仿“三言”体例,每卷四十篇。

“二拍”基本上是凌濛初一人创作;“二拍”的篇名为一联,这是凌濛初有意区别于冯梦龙“三言”的地方。

“二拍”的素材,除当时社会流传的故事以外,主要是“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睹听、佐谈谐者,演而畅之”者。

与“三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

答、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

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

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

为赎身,早有准备。

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

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

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

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

从杜十娘骂孙富、骂李甲,又投江自尽可以看出,杜十娘有着自尊自爱,坚强守信,宁折不弯的性格。

答、唐以后,文言传奇小说的创作渐趋衰落,到明代出现了几部引起人们重视的文言小说,其代表作有:1、瞿佑的《剪灯新话》。

明初,轰动文坛。

此书共4卷20篇,另有附录一篇。

内容多为元末天下大乱时的一些故事,具有幽冥离奇的色彩。

有些甚至荒诞怪异的。

书中约占一半的爱情故事,散发出一些市民气息,有对礼教的蔑视以及对自主婚姻的追求。

2、李昌祺的《剪灯馀话》。

三言

三言



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内容与思想 1、故事梗概 贵公子李甲在京城与名妓杜十娘相遇,两人真心相爱。杜获 自由后,伴李甲返回南方故乡。途中遇一富商孙富,慕十娘 美色,欲以千金买之,遂与李私下成交。杜得知后,将所带 百宝箱内价值万金的珠宝尽投江中,然后投水自尽。 2、悲剧冲突的严峻性 1)社会的不公与杜十娘的悲剧处境构成悲剧冲突。 2)杜十娘明珠暗投的遭遇,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3)冲突的悲壮性。 2、主题思想。作品通过对杜十娘追求爱情幸福的愿望和行 为的叙写,以及她最终含冤自杀的悲剧,赞扬了杜十娘追求 自尊的刚烈不屈品格,从而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市民妇女爱情 幸福和美满婚姻的愿望与封建制度下的妇女,尤其是所谓失 节妇女低下地位的冲突,控诉了封建贞节观念对妇女的残害, 表现出作者可贵的女权意识。在作品中,这个主题得到了深 入的开掘。



第二节 《卖油郎独占花魁》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卖油郎独占花魁》 (一)思想内容: 1、故事梗概:妓女莘瑶琴出身于小商人家庭,因靖康之变战 乱与家人失散,被人卖入杭州妓院,成长为色艺俱佳的一代名 妓。卖油郎秦重偶遇莘氏,惊其貌美,欲与之交结。积数年, 凑够所需十两白银。然正逢瑶琴出局后酒醉,秦重一夜无眠, 悉心照料,引致瑶琴敬重。后瑶琴因不愿趋奉无良公子,被其 凌虐,赤足踏雪而归。秦重路遇,将其送回。瑶琴明言欲嫁之。 两人遂成百年之好。 2、人物形象分析 1)莘瑶琴。这是个具有双重形格的烟花女子。在她身上,既 有对真正爱情的向往的一面;同时又有贪慕虚荣,陷于泥淖不 能自拔的一面。 2)秦重。他是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性格写得相当丰满。他也 是在靖康国难的逃亡中,成为孤童,被开油店的朱十老收为养 子,学着卖油,成了卖油郎。他老实忠厚清贫。
1)将通俗文学提高到“六经国史之辅”的、甚至 超过的地位。他认为,通俗文学“怯者勇,淫者贞, 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 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不通俗能之乎?” 2)以真为正,以假为邪,主张以真发伪。冯梦龙 提出的真实性,是可真可赝。“事真而理不赝,即 事赝而理真”。 3)主张文学形式要通俗,要能够“入于里耳”, 为下层民众喜闻乐见。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拟话本]: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而
作的小说。现在多用以指明代文人 模拟话本而写的白话短篇小说。这 类作品已不是供艺人演讲之用,而 成为一种主要供案头阅读的作品。 如冯梦龙“三言”中的一部分作品 和凌蒙初“二拍”中的作品就是 “拟话本”的代表。
二、“三言二拍”的进步思想倾向
1、对“好货”的肯定(商人成时代的宠儿) 儒家肯定义,否定利如《孟子· 梁惠王上》云:“孟子见 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是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如: 《滕大尹鬼断家私》中的滕大尹,《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中 的许多商人,《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中的赵春儿,《叠居奇 程客得助》程宰都具“好货”的特点。




(3)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情。如《蒋兴 哥重会珍珠衫》、《况太守断死孩儿》、《两错认莫大姐私 奔,再成交杨二郎正本》等 。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开篇伊始,就为情欲张目(《古今小 说》): 常言道:“男大须婚,女大须嫁;不婚不嫁,弄出丑 吒。”多少有女儿的人家,只管要拣门择户,报高嫌低,耽 误了婚姻日子。情窦开了,谁熬得住?男子便去偷情嫖院, 女儿家拿不定定盘星,也走差了道儿,那时悔之何及! 《满少卿饥附饱飏》两性关系的议论: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继“三言”之后,崇祯年间有凌蒙初编著的《初刻拍案 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实收小说78篇,人称“二拍”, 它是我国最早的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文人拟 话本专集的先例。 “三言”“二拍”问世后,出现了文人创作编辑拟话本的热 潮。“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多数是围绕市民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 颇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 值取情和情欲的肯定即对“好色”的肯定 (1)一般地歌颂男女情爱。如《卖油郎独占花魁》、 《玉堂春落难逢夫》、《错调情贾母詈女,误告状孙郎得 妻》、《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 (2)痛斥负心薄幸行为。如《王娇鸾百年长恨》、《金 玉奴捧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 杜丽娘形象: 1.一位纯洁、善良、精细而双异常刚烈的烟花女子。 2.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理想,以及寻求平等人格的知己之爱。 3.突破“才子佳人式”爱情格局,她的爱情观、生活观以及贞 操观念都与传统礼法发生矛盾与冲突。

第十章_三言二拍与剪灯三话

第十章_三言二拍与剪灯三话

二,冯梦龙和“三言”
• 冯梦龙,字犹龙 (1574~1646),长 洲(今苏州)人。别 署龙子犹、墨憨斋主 人,顾曲散人等。富 有才情,通俗文学大 家。一生蹭蹬,抗清, 忧愤而亡。
冯梦龙的进步文学观
• 一、重视通俗文学的作用; • 二、推崇“童心”、“真心”,认为 凡是好的作品都是发乎性情、自然而 真率的。认为民歌就是“性情之响”; • 三、强调作品的通俗化,要让百姓看 得懂,要“谐于里耳”; • 四、认为写作允许虚构,但要合情合 理。
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
• 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 的《清平山堂话本》, 原书名《六十家小 说》。 • 分为《雨窗》《长灯》 《随航》《欹枕》 《解闷》《醒梦》六 集。现仅残存29篇。
又称《六十家小说》
• 《熊龙峰小说四种》 • 《今古奇观》抱瓮老人
三言二拍影响下诞生40多本拟话本
• 如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 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 隐主人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的 《鼓掌绝尘》、华阳散人的《鸳鸯针》、 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圣水艾衲居士 的《豆棚闲话》、酌玄亭主人的《照世 杯》、李渔的《连城壁》《十二楼》等。
六,剪灯三话及其它文言小说
• 包括《剪灯新话》 (瞿佑宗吉)、 《剪灯余话》(李 祯昌祺)和《觅灯 因话》(邵景詹)。

瞿佑和《剪灯新话》
• 瞿佑(1347~1433),字宗吉,别号 存斋,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很早 就有诗名,虽多才多艺,一生却流落 不偶。 • 《新话》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以元末明 初时的社会大动荡为背景。作品的主 人公基本是书生,相当集中且真实而 细腻地表现了士人在明初战乱时期的 生活状况。
• 《喻世明言序》:“明者,取其可以道愚 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 不厌,传之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 也。” • 强调了文学的教化作品,即达到劝喻、警 戒、唤醒世人的目的。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2)痛斥负心薄幸行为。如《王娇鸾百年长
恨》、《金玉奴捧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 百宝箱》等篇,赞扬了女子坚贞执着的爱情, 谴责了喜新厌旧、富贵易妻,始乱终弃的卑劣 行为,揭露了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
(3)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
情。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况太守断死 孩儿》、《两错认莫大姐私奔,再成交杨二郎 正本》等篇中,受情欲驱使而越礼的行为常受 到同情,“失节”妇女常被原谅。
三、《型世言》和其它白话短篇小说集 在“三言”、“二拍”的推动下,明末清初白
话短篇小说的创作如雨后春笋,繁盛一时。先 后刊印的有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 《西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 隐主人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的《鼓 掌绝尘》、华阳散人的《鸳鸯针》、东鲁古狂 生的《醉醒石》等多种。这些作品随着明末政 治形势的严峻,人文思潮的变化,大致从侧重 于主情到倾向于重理,虽然更关心现实,但说 教气味更加浓重。在艺术表现方面,呈下降的 态势。
第六节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 说
第一部分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的编著者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
耳犹,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龙子犹,长 州(今江苏苏州市)人。晚明著名通俗 文学作家。其最著名的作品是《喻世明 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 个白话短篇小说集,全称“三言”每集 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三言”是宋 元话本和明“拟话本”的选集 。
“二拍”的《满少卿饥附饱飏》中,有这样一
段关于两性关系的议论: 天下事有好多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 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 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 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 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 有人道他薄幸负心,作一场说话。就是生前房 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人 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 娼养妓,无所不为,总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 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子愈加放肆。 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第10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0.1 复习笔记一、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1.《清平山堂话本》及“熊龙峰小说四种”(1)宋元的“说话”技艺到明代仍然流行,一般称之为“说书”或“评话”。

到明代中后期,统治者对评话、话本和通俗小说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间说书等也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

(2)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现存残篇,基本上保存了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仅四种,后定名为《熊龙峰小说四种》。

(4)缪荃孙刊行的《京本通俗小说》一书,含小说九种,今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伪书。

2.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

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3.冯梦龙与“三言”(1)冯梦龙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而他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

(2)“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3)“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4)“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4.凌濛初与“二拍”(1)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人称“二拍”。

(2)“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第一节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一.宋元“说话”伎艺明代称为“说书”或“评话”。

(一)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间洪 便《清平山堂话本》。

1.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6集,每集又分上下两卷,每卷5种,共60种,故称《六十家小说》。

2.今仅残存29篇,其中24篇为《宝文堂书目》著录,一般认为其保存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

(二)万历间书商熊龙峰刊印的话本小说,今存四种,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合在一起影印出版,定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一般认为《张生彩鸾灯传》是宋话本,《苏长公章台柳传》元,《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明。

(三)《京本通俗小说》含小说9种,1915年由缪荃孙刊行。

(四)“三言”之前话本小说主见于《清平山堂话本》和“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

二.“拟话本”:(一)概念:明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模仿“话本小说”样式而独立创作的新小说;从鲁迅起,一般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于“拟话本”类。

(二)冯梦龙,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

1.受李贽思想影响,成为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代表人物。

2.曾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纂辑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创作、改编传奇剧本十馀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编印民歌《挂枝儿》、《山歌》等。

3.“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1)《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通称。

(2)“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①有的辑录宋元明以来旧本,但一般都作不同程度的修改;②也有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中国古代文学1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1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小贩秦重,“做生意甚是忠厚”, 顾客“单单做成他”的买卖 。
《徐老仆义愤成家》的阿寄,长途贩运艰苦发家。
4、“二拍”商人更加“逐利”,常是投机致富, 冒险发财: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的文若虚,海外冒险而发家; 《叠居奇程客得助》的程宰,囤积居奇而暴富。
二、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
《叠居奇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 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2、全新的价值取向:
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韩秀才乘乱聘娇 妻》、《通闺闼坚心灯火》、《两县令竟义婚孤 女》,
3、“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 辛劳发财: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施润泽滩阕遇友》 的小商人施复,都拾金不昧,心地善良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 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三、凌蒙初与“二拍”
1、凌蒙初,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 人,18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转而著述。55岁 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崇祯17年,李 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2、“二拍”:是凌著“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 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 故实有小说78篇。
第一节 白话小说的繁荣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嘉靖年间洪缏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共有小 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
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刻的话本小说今仅存四种,名 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其中宋一种,元一种, 明两种。
《京本通俗小说》,1915年缪荃孙刊行,宣称 “的是元人写本”,但被多数学者疑为伪书。



刘璞 × 孙珠姨
裴政 × 刘慧娘 孙玉郎 × 徐文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拟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把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因为它们是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的体制、形式而创作的小说。

明代文人一方面对宋元话本进行加工整理,另一方又模拟话本而创作白话短篇小说。

宋代是话本小说的兴盛期,晚明是拟话本小说的繁荣期。

《清平山堂话本》(《六十家小说》):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二卷,每卷收话本5篇,总计收话本60篇,故名。

今仅残存29篇。

因其版心有“清平山堂”字样,故名《清平山堂话本》。

嘉靖年间,洪楩pián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在认为最早的话本集。

《熊龙峰刊四种小说》:继《清平山堂话本》之后,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也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仅四种,藏于日本内阁文库,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合在一起影印出版,定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从天启年间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问世,到明朝灭亡,仅流传至今的拟话本小说集,就有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陆人龙的《型世言》、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等二十余种。

拟话本的特点:在内容上,保留着宋元话本表现市民生活与情趣的特点,但由于文人的介入,在品味和境界上又有所提高;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话本的结构模式和行文特点,如“入话”、正文与结尾诗等等,但经过文人加工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篇幅更长,情节更为曲折复杂,具体描写更细腻,更加注重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笔更流畅;其作者,也不再是民间的书会才人,而是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使拟话本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品味较宋元话本有一定提高,开始进入文学的殿堂。

一、冯梦龙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书香门第,兄弟三人(哥梦桂、弟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在当地很有名气。

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苏州府志》),但科举不得志,57岁时才选为贡生,崇祯年间做过福建寿宁县知县。

南明王朝灭亡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文学主张主要体现在:第一,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真”,倡导“情教”。

冯梦龙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宗教。

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

在他的有关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别致凄婉如真”,“话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

在《情史序》中,竭力强调“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以出于天性、自然流露的“情”,与“理”(伦理教条)相对抗,《山歌序》更明白地提出,他正是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在冯梦龙看来,“发于中情自然而然”(《太霞新奏序》)的文学,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

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在《古今小说序》中就:“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

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

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噫,不通俗而能之乎?”这里,“文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巷平民的感受,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第三,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

他在《警世通言序》中举了里巷小儿听《三国》故事受小说人物影响的例子: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

曰:“吾顷从玄妙观听《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力,确不是被奉为经典的《孝经》、《论语》这类书所能达至的。

所以冯梦龙解释“三言”的命名:“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

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冯梦龙是明末杰出的小说家、小说编纂家、剧作家和民歌搜集家。

一生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

有人称他是“全能”通俗文学家。

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三言”的编撰,经他润色、编撰的“三言”,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集的经典之作。

二、凌濛初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明万历八年(1580),祖、父都中过进士,到了他出生后,家庭已步向衰落。

曾应举入试,但一直科场不利。

到崇桢七年(1634),55岁时才以优贡生授上海县丞,署海防事,颇有政绩。

崇祯十五年(1642),六十三岁擢升为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治河。

但过了二年,明朝已在风雨飘摇中,李自成、张献忠大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

凌濛初在房村被乱军包围,拒绝投降,终于呕血而亡,时年六十五岁。

凌濛初除撰作通俗小说“二拍”外,也精通戏曲。

凌濛初的文学思想受李贽的影响,与当时的文学家如汤显祖、袁中道有来往,也有比较相同的文学见解:第一,凌濛初主张小说必须能一新读者耳目,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获得精神享受。

换句话说,作品必须是带有娱乐性的,他在《拍案惊奇序》中说到这部书的写作目的和过程时说:“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诙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

”要使作品有娱乐性,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追求故事情节的“奇”,这也是他把书名叫做《拍案惊奇》的本意。

他极力主张小说必须“谲诡幻怪”,写出“耳目前的怪怪奇奇”(见《拍案惊奇序》)。

当然,如果因为“好奇”而导致小说的“失真”,他是反对的。

所以在《二刻拍案惊奇序》中又提“出无奇之所以为奇”的理论作补充,认为“奇”可以在“耳目之内,日用起居”(《拍案惊奇序》)。

这是对“奇”的理论的深入发挥。

第二,小说有娱乐他人的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商品,必须面对大众,要有广大读者群和其它的文艺形式如诗词一类,可以摆在案头供自己消遣,或供一二好友欣赏的作品不同。

凌濛初多次表示自己的作品,是因为“为书贾所侦,因以梓传请,遂为钞撮成编”。

凌濛初可以说是比较早觉察到要把文学作品从书斋引向商业市场的一个文人。

这是文学观念的一大突破。

第三,虽然小说是商品,要娱乐他人,但也有抒发作者感情的作用。

凌濛初起初写小说,是因为科场失利,因而借小说以发泄心中的不平,“姑以游戏为快意耳”,目的是“聊舒胸中磊块”。

同时,他认同小说必须要有教化的功能,即他所说“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

虽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时便做不到这一点,在作品偶然有庸俗趣味的描写,但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食色、性也”,是他重视人性,尊重人性的表现。

在小说的评价上,一般都以为“三言”高于“二拍”。

有关“二拍”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价值是,全部七十八篇作品都是凌濛初自己编写,或是根据前人说部、笔记、戏曲等敷演而成。

孙楷第在《三言二拍源流考》说:“要其得力处在于选择话题,借一事而构设意象;往往本事在原书中不过数十百字,记叙琐闻,了无意趣,在小说则清谈娓娓,文逾数千,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化神奇于臭腐,易阴惨为阳舒,其功力实亦等于造作。

”“三言”“二拍”的进步思想倾向1.对黑暗的政治统治和地主恶霸的揭露批判。

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灌园叟晚逢仙女》等篇章,或通过统治阶级内部的忠奸斗争,或通过贪官恶霸横行最后遭到惩治的故事,歌颂了正义,善良,鞭挞了邪恶、强暴,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罪恶。

2.反映宗法伦理家族中的矛盾斗争。

主要有:《滕大尹鬼断家私》、《迟取券毛烈赖原钱》等。

3、对男女爱情和情欲的肯定。

这类作品数量约占“三言二拍”的五分之三。

(1)歌颂男女情爱。

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等作品歌颂了排除金钱、门第、等级观念,追求彼此知心如意,相互尊重的理想爱情。

(2)痛斥负心薄幸行为。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捧打薄情郎》等篇,赞扬了女子坚贞执着的爱情,谴责了喜新厌旧、富贵易妻,始乱终弃的卑劣行为,揭露了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

播放戏曲片段:昆曲折子戏《占花魁·湖楼》,孙伊君主演;京剧折子戏《金玉奴·棒打》,唐禾香主演。

课后讨论:杜十娘形象讨论目的:了解情节设置与人物塑造的紧密结合。

讨论一:杜十娘至少有三次应该说出百宝箱之事,但她没有。

原因是什么?由此可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其性格依据是什么?讨论二:得知李甲背叛自己后,杜十娘还可以有哪些选择?为什么没有那样作?由此又可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3)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情。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两错认莫大姐私奔》等篇中,受情欲驱使而越礼的行为常受到同情,“失节”妇女常被原谅。

“二拍”的《满少卿饥附饱扬焦文姬生仇死报》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两性关系的议论:天下事有好多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有人道他薄幸负心,作一场说话。

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总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分大害。

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子愈加放肆。

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

(4)呼唤平等意识。

《苏小妹三难新郎》不仅表现了进步的婚姻观,而且显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

“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

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4、对商人“好货”的肯定和对友谊的歌颂《施润泽滩阙遇友》正面描写了市民阶层的商人形象,颂扬了明中叶后市民所追求的自食其力、勤劳本分、以本求利、发家致富的生活。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反映了晚明海运开禁以后,市民百姓对于海外贸易的兴趣,表现了作者对商人们投机冒险、逐利生财的肯定。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叠居奇程客得助》不是从道义角度,而是从获利角度描写经商,确实更贴近商业活动的本质,更准确反映了晚明商人迅速崛起的时代特征。

《杨八老越国奇逢》:昔人有古风一篇,单道为商的苦处: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

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

平生豪气顿消磨,歌不发声酒不饮。

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偶然小恙卧床帏,乡关万里书谁寄?一年三载不回程,梦魂颠倒妻孥惊。

灯花忽报行人至,阖门相庆如更生。

男儿远游虽得意,不如骨肉长相聚。

请看江上信天翁,拙守何曾阙生计?《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歌颂了中国人重友情、讲信义的传统美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