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第五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分析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女性的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女性的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导语"三言二拍",即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所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成书于社会经济和政治上都处在转折点的明代中后期,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之作。
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宋元话本旧篇与明代拟话本新作并列其中,作品描写的对象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变为市井小民、妇女商贩,反映了宋元至明中后期市民阶级的生活常态和心理动向,描摹出一幅丰富的市井生活画卷。
在"三言二拍"的故事中,涉及当时社会女性的故事很多,这些女性角色丰富多彩、性格各异、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各有差别,她们或温婉大方,或敢爱敢恨,或世俗贪婪,有令人或敬佩或同情的正面形象,也有令人或愤慨或叹息的反面形象。
但是,这些女性人物的共同点,就是生动而鲜活,展现出当代人所不知道的古代女性生活图景。
这些女性人物,无论是大家闺秀的日常生活,市井小妇的社会交往,还是农村妇女的家长里短,无论是传奇侠女的精彩人生,普通平民的婚姻感情,还是青楼女子的无奈叹息,都是古代女性世俗生活的体现。
"三言二拍"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和故事,丰富多彩、曲折动人,不仅行文构思巧妙,细节刻画也细致入微。
透过"三言二拍",可以对明代民众的社会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潮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真切的了解,也能够重现明代女性的社会生活以及她们思想观念的觉醒。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女性的社会生活1. 女性闺阁生活"闺阁生活"是古代女性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时女子,特别是宋明以后的女子,因受封建礼教的严格规范,所以越是世家大族、高门大户的女子,她们所要遵循的礼法和闺训就越严格。
在"三言二拍"中,上至皇室女眷,下至奴仆村妇,都或多或少要遵循条框的规矩,这就使得闺中生活变得相对丰富。
名词解释题三言二拍

名词解释题三言二拍嘿,你知道“三言二拍”不?这可老有名啦!“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
那到底是哪几本呢?“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作者是冯梦龙。
“二拍”呢,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作者为凌濛初。
先来说说冯梦龙的“三言”吧。
这三部作品可不得了,里面的故事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有爱情故事,有官场争斗,还有民间奇闻。
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故事那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呐!杜十娘是个青楼女子,却一心向往真爱。
她遇到了李甲,以为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没想到李甲在金钱的诱惑下,竟然把她卖给了别人。
杜十娘心灰意冷,最后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杜十娘的刚烈性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还有《卖油郎独占花魁》,讲的是一个卖油郎秦重和花魁娘子莘瑶琴的爱情故事。
秦重虽然身份低微,但他心地善良,对莘瑶琴一往情深。
经过种种波折,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
这个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真爱是不分贵贱的。
“三言”中的故事大多贴近生活,人物形象鲜明。
冯梦龙通过这些故事,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美好的向往。
再说说凌濛初的“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同样充满了奇闻异事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里面有很多关于商业、官场、爱情的故事。
比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讲的是一个倒霉的商人在海外奇遇,一夜暴富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和人们对财富的渴望。
“二拍”的故事更加离奇曲折,情节跌宕起伏。
凌濛初的文笔也很犀利,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毫不留情地进行揭露。
“三言二拍”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为我们了解明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这些作品的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生活气息。
它们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三言二拍”中的故事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有贵族、平民、商人、文人等等。
它们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言二拍中的明代公案小说

绪论三言二拍中的明代公案小说是我国公案小说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的思想内容,历来深受人们群众的喜爱,长久不衰,直至现在,仍有旺盛的生命力,相关的学术研究也不断展开。
对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关注是随着晚清西方侦探小说的传入和小说界革命开始的。
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等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政体改良,提倡引进西方的政治小说。
在此风气下,大量西方侦探小说传入中国。
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时务报》刊登了四则福尔摩斯探案故事,这是至今所知最早的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作。
此后,西方侦探小说被大量译介,1907年后达到高峰时,译介的侦探小说达400种以上。
当时的不少研究者开始以西方侦探小说为参照、以新小说理论为指导,审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新文化运动后,鲁迅、胡适、孙楷第等人在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研究中,都对公案小说给予了进一步关注。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胡适的《(三侠五义)序》、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之“说公案”等对于古代公案小说的研究具有奠基意义,并由此引发了后辈学者对公案小说的重视。
三、四十年代,陆续有赵景深的《包公传说》、《<施公案>考证》、《关于石玉昆》,李家瑞的《从石玉昆的<龙图公案>说到<三侠五义>》,阿英的《明刊<包公传>内容述略》,王虹的《<龙图公案>与<三侠五义>》,卫聚贤的《<包公案>及其考证》等论文发表,主要考证公案小说的源流及版本演变。
建国后至七十年代末,由于政治的原因,国内对公案小说的研究缺乏实质性的突破。
虽然出现了一些相关论文,但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三侠五义》和《施公案》等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研究。
如吴小如的《读<三侠五义)札记》、刘世德与邓绍《清代公案小说的思想倾向—以<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为例兼论“清官”和“侠义”的实质》、熊起渭的《<三侠五义>的思想和艺术》、傅璇琮的《<施公案>是怎样一部小说》、周英《<三侠五义>有人民性吗?》等。
古代文学史 第五章 三言二拍

第二,小说有娱乐他人的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商品,必
须面对大众,要有广大读者群和其它的文艺形式如诗词一 类,可以摆在案头供自己消遣,或供一二好友欣赏的作品 不同。凌濛初多次表示自己的作品,是因为“为书贾所侦, 因以梓传请,遂为钞撮成民编”。凌濛初可以说是比较早 觉察到要把文学作品从书斋引向商业市场的一个文人。这 是文学观念的一大突破。
也出入青楼酒馆,并已开始收集及编辑了一些民经流行的 歌曲小调、博戏笑话等,可见他很早便对通俗文学有兴趣。
他中年的活动无考,大概主要从事文学工作,编写小说 剧本,“三言”大概是成于这一阶段。直到他五十六岁那 年,冯梦龙才考取了贡生,到他六十一岁时,才被任命为 福建寿宁县的知县。在任四年,颇有政绩。到明末天下大 乱,清兵入关,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从南下避兵祸的难 民中收集材料,写成了《甲申纪事》、《中兴伟略》两部 保存了珍贵历史资料的书。 清顺治三年(1647年),冯梦龙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他中年的活动无考,大概主要从事文学工作,编写小说 剧本,“三言”大概是成于这一阶段。直到他五十六岁那 年,冯梦龙才考取了贡生,到他六十一岁时,才被任命为 福建寿宁县的知县。在任四年,颇有政绩。到明末天下大 乱,清兵入关,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从南下避兵祸的难 民中收集材料,写成了《甲申纪事》、《中兴伟略》两部 保存了珍贵历史资料的书。 清顺治三年(1647年),冯梦龙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两错认莫大姐私奔,再 成交杨二郎正本》等篇中,受情欲驱使而越礼的行为常
受到同情,“失节”妇女常被原谅。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开篇伊始,就为情欲张目: 常言道:“男大须婚,女大须嫁;不婚不嫁,弄出丑 吒。”多少有女儿的人家,只管要拣门择户,报高嫌低, 耽误了婚姻日子。情窦开了,谁熬得住?男子便去偷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三言二拍及明代短篇小说3

• 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 明代新作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 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 被后人称为“拟话本”。
(三)凌蒙初与“二拍”
• 1、凌蒙初
• 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人, 18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转而著述。 55岁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 李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 1、冯梦龙:书香门第出身,少有才气,
狂放不羁,一生功名不顺,57岁补为贡生, 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秩满归乡。曾参 与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
• 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的苏州,非常 熟悉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响, 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代表, 一代通俗文学大家。
• 2、“三言”
• ——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一
• 明代的短篇白话小说随着商业经济的活跃、 思想的不断开放、印刷业的繁荣,白话短 篇小说由编辑到创作,从口头文学到书面 文学的转化过程中,以“三言”、“二拍” 为代表,出现了一大批色彩各异的短篇小 说集,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一、白话小说的繁荣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史选)
三言二拍
明代文学·第 十一 讲
主要内容
1 “三言”“二拍” 2 思概想述内容:
——市民社会的风俗画 3 艺术特色 4 明代文言小说
• 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南 人喜谈汉小王(光武)、蔡伯喈(邕)、 杨六使(文广)。北人喜谈如继母大贤等 事甚多。农工商贩,抄写绘画,家畜而人 有之。痴呆女妇,尤所酷好。
二、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一)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1、鲜明的重商思想:
三言WXS

• 2、“三言”:
– 三部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话 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占 1/3,明代新作约2/3。 – “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 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被后人称为 “拟话本”。 –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 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 瞿佑《剪灯新话》 – 李昌祺《剪灯余话》
• 明中叶后文言小说:
– 邵景詹《觅灯因话》
• (三)凌蒙初与“二拍”
– 1、凌蒙初,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
人,18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转而著述。55岁 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崇祯17年,李 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 拍”。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 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 《今古奇观》:“姑苏抱瓮老人”见
“三言”与“二拍”“卷帙浩繁,观 览难周”(《今古奇观序》),故从 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 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 短篇小说的选本。
二、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 (一)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 1、鲜明的重商思想: •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品官,二品客”。 •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溅流!” • 《叠居奇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
科第反在次着”。
– 2、全新的价值取向: • 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韩秀才乘乱聘娇妻》、
《通闺闼坚心灯火》、《两县令竟义婚孤女》,
– 3、“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辛 劳发财: •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施润泽滩阕遇友》
三言二拍鉴赏

三言二拍鉴赏第一节“三言二拍”的思想欣赏“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多数是围绕市民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颇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三言”中最具特色的题材,在“二拍”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此类题材一方面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发展。
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也就是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时对男女情爱和情欲给予大力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冲决了礼教之大防,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
二、大胆地揭露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体现出清官贤士的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
此类作品有的是直接面向现实,表现朝廷内部的忠奸斗争,如时事政治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有的是描写了官吏的昏庸无能、暴虐残酷,甚至是径直为盗的丑恶行径,如《进香客莽看金刚经》;有的是暴露社会邪恶势力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如借神灵惩邪恶的神异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等。
三、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了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
此类作品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意识,商业商人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追逐货利、发财致富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不少商人也被塑造成正面形象。
如果说“三言”中的此类作品着重写的是商人的重义守信,反映的是商人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的精神面貌,如《施润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皆歌颂了小手工业者拾金不昧的品德和患难相助的友谊;那么“二拍”则着重写的是商人发家暴富的白日梦,表现出已经占据历史舞台的商人迅速崛起的态势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皆肯定了新兴市民们通过冒险经营、投机取巧来发迹变泰。
7三言、二拍

2、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科举制度、官场黑暗、 社会秩序混乱等) 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3、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肯定男女情欲 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将真情说贯穿到作品当中, 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了情感上相互了解、 人格上互相尊重的高度);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内容
三,“三言”的艺术特色
(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具体说来: 较多地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 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 戏剧性 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 (2)人物塑造上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具体说来: 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 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 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失通俗, 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富于浓厚的生活 气息 句法上尽量使用短句,注意音调铿锵、富于节奏感
(2)冯梦龙的文艺思想:响应“童心说”, 提出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明确 通俗文学应以“适俗”为归宿;从时代发 展、文学进化的角度出发,阐述通俗文学 值得肯定的原因所在。
二、“三言”的题材内容
“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 明言》《醒世恒言》。每集40篇,共120 篇。这其中,有改编前人及时贤的作品, 也有自己的创作。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可以 作如下归纳: 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对 经商活动的正面赞扬,对经商活动艰辛的 描述,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 如:《施润泽滩阙遇友》
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对杜十娘不幸遭 遇的描写,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门第观 念的罪恶,揭示了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 社会根源。 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度合理的美好的人生 的追求、维护人的尊严这一初步民主主义 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 《今古奇观》 :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
“三言”、“二拍” 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二拍”是在“三言”的影响下产生的
,但与“三言”不同,基本上是凌濛初个
人的创作。 因为冯梦龙所辑“三言”,于
宋元旧籍已“搜括殆尽”,凌濛初只有“
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
而畅之”(《拍案惊奇序》)。事实上,
• 二、冯梦龙与“三 言” • 1 、冯梦龙 ( 1574 -
1646 ) : 长洲(苏州) 人,书香门第出身,
少有才气,狂放不 羁 , 一生 功名不顺 , 57 岁补为贡生, 61 岁 任福 建 寿 宁 知 县 , 4年秩满归乡。曾参 与抗清宣传,后忧 ,非 常熟悉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 响,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 潮代表,一代通俗文学大家。 • 他搜集、整理、编撰的通俗文学作品 涉及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民歌、 散曲、传奇等各个方面,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是 “三言”。
三、凌蒙初与“二拍”
• 1、凌蒙初(1580-1644),别号空观主人,乌程 (浙江吴兴)人, 18 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 转而著述。 55 岁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 官。崇祯 17 年,李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 死。 • 2、“二拍”:是凌著“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 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崇祯初刊行,每集 40 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 故实有小说78篇。
“三言”
《喻世明言》 ( 《古今小说》 ),天启元年 (1621)前后刊刻 《警世通言》,天启四年(1624)刊刻 《醒世恒言》,天启七年(1627)刊刻
每集40篇,共计120篇,150万言
• 2、“三言”: 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 篇,共120篇。 •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 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 占1/3,明代新作约2/3。但可能都经过冯梦龙 的潤饰和加工。 • “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 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被后人称 为“拟话本”。 •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 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
入了一个新阶段。
四、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
• 主要有: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 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隐主人 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 华阳散人的《鸳鸯针》、东鲁古狂生的 《醉醒 石》等等。 • 以上作品随着明末政治形势严峻,人文思潮变化, 大都从侧重于“主情”到倾向于“重理”,虽更 关心现实,但说教气更浓。比之“三言”“二拍” 的成就呈下降趋势。
3、“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 辛劳发财: •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施润泽滩 阕遇友》的小商人施复,都拾金不昧,心地善良 • 《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小贩秦重,“做生意甚是 忠厚”,顾客“单单做成他”的买卖 。 • 《徐老仆义愤成家》的阿寄,长途贩运艰苦发家。 4、“二拍”商人更加“逐利”,常是投机致富, 冒险发财: •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的文若虚,海外冒险而发 家; • 《叠居奇程客得助》的程宰,囤积居奇而暴富。
《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继《清平山堂话本》之后,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 (本名佛贵,字东润)也刊印了印出版,定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张生彩鸾灯传》 《苏长公章台柳传》
《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
《孔淑芳双鱼扇坠传》
《京本通俗小说》
明代文学 第五章
“三言”“二 拍”与明代短
篇小说
一、《清平山堂话本》及其他
晁瑮《宝文堂书目》 洪楩,字子美,生卒年不详。嘉靖间的藏书家和出版 家。曾刊《夷坚志》、《唐诗纪事》等书籍多种。所刊书 籍的版心均有“清平山堂”四字 。
《六十家小说》
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 《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二卷,每卷收话本5篇,总 计收话本60篇,故名。今仅残存29篇。因其版心有“清 平山堂”字样,故名《清平山堂话本》。
二、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 1、肯定以“情”抗“礼”,张扬执着真爱 •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莺莺主动追求张生。 • 《乐小舍拼生觅偶》青年男女生死相爱。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相悦为婚,礼 从义起”。 • 《卖油郎独占花魁》小贩秦重和名妓莘瑶 琴成婚,强调“情”的力量。 • 《通闺闼坚心灯火》罗惜惜与张幼谦相爱、 私会,肯定女性情欲。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一、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1、鲜明的重商思想: •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品官,二品客”。 •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 流!” • 《叠居奇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 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2、全新的价值取向: • 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韩秀才乘乱聘娇 妻》、《通闺闼坚心灯火》、《两县令竟义婚孤 女》。
《杨八老越国奇逢》:昔人有古风一篇,单 道为商的苦处: • 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 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 平生豪气顿消磨,歌不发声酒不饮。 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偶然小恙卧床帏,乡关万里书谁寄? 一年三载不回程,梦魂颠倒妻孥惊。 灯花忽报行人至,阖门相庆如更生。 男儿远游虽得意,不如骨肉长相聚。 请看江上信天翁,拙守何曾阙生计?
2、冲破贞节观念,主张男女平等 •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丈夫蒋兴哥原谅 妻子王三巧的失贞。 • 《单符郎全州佳偶》:“不以良贱为念”, 毅然娶娼女为妻。 • 《酒下酒赵尼媪迷花》:巫娘子遭人欺骗 后设计报仇,丈夫见她“立志坚贞,越相 敬重” 。 • 《满少卿饥附饱飏》关于两性关系的议论。
含小说九种,1915年由当时著名藏书家缪荃荪刊行 (实刊7种),据称是在沪上“亲串妆奁中”发现的, “的是元人写本”。今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伪书。 鲁迅、胡适相信缪氏所说。 郑振铎、孙楷第、李家瑞、胡士莹等不信是 “影元人写本”,但认为它不是伪书,而是明人所编。 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马幼垣、马泰来兄弟认 为它是由缪氏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