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负弯矩桥面张拉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1. 引言T梁是公路和铁路桥梁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在设计和施工中,T梁的负弯矩区域需要通过张拉预应力来加强,以确保梁体在使用中不会发生断裂、变形等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的相关要点。

2. 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T梁负弯矩张拉之前,需要进行如下准备工作:1.T梁的加固设计。

需要根据T梁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适的加固方案。

2.预应力钢筋的加工。

预应力钢筋是T梁负弯矩张拉的重要材料,需要提前加工好。

3.安装张拉设备。

需要提前安装好张拉设备,保证它的正常运转。

3. T梁负弯矩张拉步骤3.1 安装张拉设备在T梁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需要使用张拉设备。

张拉设备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安装。

1.安装锚具。

锚具是张拉设备固定钢筋的部件,需要将锚具固定在T梁上。

2.安装张拉器和夹具。

张拉器夹具是张拉设备的核心部件,需要将张拉器夹具与锚具紧密连接。

3.安装压力表和压力管。

压力表和压力管是张拉设备的辅助部件,需要固定在张拉器上以便对张拉力进行监测。

3.2 张拉预应力钢筋在张拉设备安装完成后,可以开始张拉预应力钢筋。

1.预应力钢筋定位。

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将预应力钢筋定位在T梁的负弯矩区域。

2.放置张拉器。

张拉器夹具需要紧贴住预应力钢筋,放置在钢筋的两端。

3.张拉钢筋。

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张拉力度,并用压力表监测张拉力大小。

4.定锚钢筋。

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应力钢筋定锚在锚具上。

3.3 确认张拉效果在进行T梁负弯矩张拉之后,需要进行效果确认。

1.检查梁体。

需检查负弯矩区域梁体是否存在裂缝或变形等情况。

2.检查张拉设备。

需检查张拉设备的安装是否牢固,是否存在故障。

3.监测张拉力。

需通过压力表等方式监测张拉力的变化情况,以确保负荷合适。

4. 结论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是保证公路和铁路桥梁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

本文对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的相关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负弯矩张拉交底

负弯矩张拉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项目名称: JTA-07-05交底工序或工程名称T梁负弯矩张拉压浆交底时间参加对象交底人交底地点记录人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一、T梁负弯矩张拉压浆风险因素辨识T梁负弯矩张拉压浆作业的风险防控应重点考虑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类型。

二、引发事故主要原因1、安全设施没按规定设置,作业人员没穿戴劳动保护用品;2、预应力钢绞线与锚具(或夹具)组件的锚固性能差;3、预应力钢绞线质量不合格;4、张拉机具失效,机具使用前没有进行检修,或操作不当;5、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下继续施工;6、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不到位;7、用电设备漏电保护失效,接零接地失效。

三、危险源监控1、加强对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与监控;2、对预应力钢绞线的质量进行检查,对使用的机械、工具、用具进行检查和监控;3、预应力钢绞线与锚具(或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受力长度的总应变来确定预应力筋与锚具(或夹具)组装件的锚固性能;4、对张拉设备的工作性能进行监控;5、对预应力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和监控;6、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环境和条件进行监控。

四、安全技术措施阀等)是否符合施工安全的要求。

压力表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2)、锚环和锚塞使用前,应认真仔细检查及实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高压油泵与千斤顶之间的连接点各接口必须完好无损,螺母应拧紧,油泵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镜;(4)、油泵开动时,进、回油速度与压力表指针升降保持一致,并做到平稳、均匀。

安全阀应保持灵验可靠;(5)、张拉前,操作人员要确定联络信号。

张拉两端应设便捷的通信设备。

2、张拉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预应力张拉的安全技术知识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3、参加张拉的高处作业人员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紧口工作服,用电作业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特别要戴好防护眼镜,以防高压油泵破裂喷油伤眼;作业时,要随时注意桥面钢筋外露接头,防止绊倒;4、张拉作业现场必须划定作业区,设专人值守,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张拉端作业区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并派专人看护,专职安全员全程监护;5、张拉作业前,结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文件或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值要求强度后,方可进行张拉;6、预应力筋(束)必须按照设计规定的控制应力值进行张拉,严禁超控制应力张拉;7、施加预应力的机具设备、锚具、夹具、连接器和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或钢筋应相互匹配;8、预应力筋(束)张拉作业,应按照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顺序,分阶段、分部位对称张拉;9、严禁电焊及气焊切割钢绞线;10、高压油管的接头加防护套,以防喷油伤人;11、千斤顶支架必须与梁端垫板接触良好,位置正直对称,严禁多加垫块,预防支架不稳,或受力不匀倾倒伤人;12、张拉时,千斤顶的对面及后面严禁站人,作业人员应站在千斤顶的两侧,以防锚具及销子弹出伤人。

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

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

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负弯矩张拉、压浆技术交底一、连接桥面板负弯矩波纹管、钢绞线穿束1、波纹管连接套管采用比波纹管大一个直径同类波纹管,搭接长度为波纹管内径的5~7倍,并采用塑料胶布缠裹紧密,防止水泥浆的渗入。

2、波纹管连接完成后进行穿束,穿束前检查钢绞线是否有刻痕、锈蚀,如有,进行剔除。

穿束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逐根穿过。

在钢绞线两端外露的工作长度部分缠裹胶带密封,防止钢绞线施工前锈蚀。

钢绞线工作长度符合要求。

二、张拉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1、桥面负弯矩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在现浇连续段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的90%且混凝土凝期不小于7天后方可进行。

2、为保证有效张拉应力,抵消锚圈口的应力损失,钢束张拉时两端对称、均匀张拉,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

3、张拉顺序:每联由边跨向中跨合拢,横向先两边向中间张拉,逐梁钢束编号对称进行。

三、孔道压浆1、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且应在48h内完成。

压浆前,应切除外露的多余钢绞线并进行封锚,设臵压浆阀、出浆阀、出气阀,出浆阀应设臵在孔道最上方。

2、水泥浆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配臵,流动度符合要求。

浆液自拌制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40min。

浆液在使用前和在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对因延迟使用所致流动度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额外加水增加其流动度,必须废弃。

3、压浆工艺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压浆时浆液温度应在5℃~30℃之间,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采取保温措施。

当气温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对压满浆的管道进行防护,使其在一天内不受振动。

4、压浆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应包括:压浆材料、配合比、压浆日期、搅拌时间、出机初始流动度、浆液温度、环境温度、稳压压力及时间。

编制:接收:日期:。

负弯矩施工技术交底

负弯矩施工技术交底
2.3.钢绞线穿设若无法全部穿过,应找到管道堵塞处,疏通管道后再进行穿设。
3.安装扁锚及夹片
3.1.扁锚及夹片应在张拉当天安装,避免因过早安装致使扁锚及夹片锈蚀,影响张拉质量。
3.2.T1管道应安装BM15-5扁锚,T2管道应安装BM15-4扁锚。扁锚安装前应清理出锚垫板张拉面,凿除锚垫板张拉面混凝土,使扁锚能够紧密结合在锚垫板的凹槽内。
2、张拉
张拉的前提条件:在低温时,浇筑连续接头、中横梁及两侧的湿接缝,两侧湿接缝的浇筑长度与顶板负弯矩束相同的长度。待砼的强度达到90%后,且砼龄期不小于7d,方可进行张拉顶板负弯矩钢束。张拉前,将场内的挡板安装在两张拉端前3-4米的位置。严禁切断负弯距张拉槽口处箱梁顶板下层纵、横向钢筋,张拉负弯距钢束时也不宜随便截断该钢筋。
压浆使用活塞式压浆机,先从下层向上层孔道,一个一个的进行。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最大压浆压力宜为0.5至0.7MPa,压浆应保证孔道内浆液饱满和密实,饱满的标志是,出浆孔排出的浆液稠度和进浆孔的稠度相同为止,密实的控制要点是,在进出浆孔端,各设置一个开关,当出浆孔排出的浆液达到饱满时,关闭出浆孔开关,保持压浆压力不小于0.5MPa,稳压期不小于2min,之后在关闭进浆孔开关,停止压浆机工作。进行下一压浆孔道的压浆工作。待水泥浆初凝后,取下进出孔的开关及其附件,清理干净,待下次使用。
4.3.顶板负弯矩张拉钢束T1、T2采用两端张拉,张拉千斤顶就位应准确。张拉顺序为T2、T1号钢束,逐根对称单根张拉。钢束张拉采用双控。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每束预应力具体张拉程序如下:0-15%6k-30%6k -100%6k。持荷2-3分钟然后补拉至100%6k。预应力的伸长量L=L1+L2 (L表示实测伸长量;L1表示15%6k-30%6k的伸长量;L2表示15%6k-100%6k的伸长量)预制箱梁的理论伸长值T1=54mm,T2=103mm。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不超过1丝,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

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根据现场桥面铺装第一次浇筑完成后情况,依据《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鄂渝界)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进行T梁负弯矩张拉施工,为优质、高效的完成现场浇筑工程施工任务,特拟定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如下:一、施工方案(一)桥面铺装施工技术方案一)总体方案在进行负弯矩张拉施工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要求合理配置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人员、设备及材料。

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合理地安排施工,并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经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二)工艺流程[1]、负弯矩钢束张拉、压浆考虑本项工程连续施工性,负弯矩钢绞线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在第一次桥面现浇层浇筑后(预留张拉工作段),且混凝土强度应达到适合桥面作业强度。

Ⅰ、张拉前准备工作:①孔道检查——检查时,一般用大小不一的两种直径通孔器(相差10㎜左右),先用大直径通孔器的试通,若通不过,再用小直径的,并用芯棒检查堵孔位置并作以标记。

对仅能通过小直径的孔道可采用螺旋纹钢筋在空内通捣(或来回拉孔),若发现孔道堵塞,应清除孔道内杂物,为钢束穿孔创造条件。

②锚具安装——此处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张拉,采用体系BM15-5型扁锚;扁锚埋于高位置时必须控制高度,不得侵入桥面铺装层。

③穿束——穿束前应全面检查锚垫和孔道,锚垫板应位置正确,若锚垫板移位,造成垫板平面和孔道中轴线不垂直时,应用楔形垫板加以纠正;制好的钢丝束应检查其绑扎是否牢固、端头有无弯折现象;钢丝束长度和孔拉编号,穿束时核对长度,对号穿入孔道(参照后附图<L=30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及定位钢筋布置图>);穿束工作采用人工直接穿束,或者借助一根细钢丝作为引线,用卷扬机进行穿束。

穿束工作在墩顶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将钢绞线端头位置合拢,并用胶带纸缠紧,以利于穿束通过,通过后检查钢绞线是否有交叉现象,并理顺,防止张拉时因钢绞线交叉造成应力集中。

④钢筋束保护——对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在管道中但在下列规定时限内没有压浆的预应力筋,应采取防止锈蚀或其他防腐蚀的措施,直至压浆。

T梁负弯矩施工方案

T梁负弯矩施工方案

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根据现场桥面铺装第一次浇筑完成后情况,依据《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鄂渝界)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进行T梁负弯矩张拉施工,为优质、高效得完成现场浇筑工程施工任务,特拟定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如下: 一、施工方案(一)桥面铺装施工技术方案一)总体方案在进行负弯矩张拉施工前,先做好充分得准备工作,按要求合理配置进行该项工程得施工人员、设备及材料、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合理地安排施工,并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经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二)工艺流程[1]、负弯矩钢束张拉、压浆考虑本项工程连续施工性,负弯矩钢绞线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在第一次桥面现浇层浇筑后(预留张拉工作段),且混凝土强度应达到适合桥面作业强度。

Ⅰ、张拉前准备工作:①孔道检查-—检查时,一般用大小不一得两种直径通孔器(相差10㎜左右),先用大直径通孔器得试通,若通不过,再用小直径得,并用芯棒检查堵孔位置并作以标记。

对仅能通过小直径得孔道可采用螺旋纹钢筋在空内通捣(或来回拉孔),若发现孔道堵塞,应清除孔道内杂物,为钢束穿孔创造条件。

②锚具安装——此处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张拉,采用体系BM15-5型扁锚;扁锚埋于高位置时必须控制高度,不得侵入桥面铺装层、③ 穿束——穿束前应全面检查锚垫与孔道,锚垫板应位置正确,若锚垫板移位,造成垫板平面与孔道中轴线不垂直时,应用楔形垫板加以纠正;制好得钢丝束应检查其绑扎就是否牢固、端头有无弯折现象;钢丝束长度与孔拉编号,穿束时核对长度,对号穿入孔道(参照后附图<L=30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及定位钢筋布置图>);穿束工作采用人工直接穿束,或者借助一根细钢丝作为引线,用卷扬机进行穿束、穿束工作在墩顶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将钢绞线端头位置合拢,并用胶带纸缠紧,以利于穿束通过,通过后检查钢绞线就是否有交叉现象,并理顺,防止张拉时因钢绞线交叉造成应力集中。

④ 钢筋束保护-—对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在管道中但在下列规定时限内没有压浆得预应力筋,应采取防止锈蚀或其她防腐蚀得措施,直至压浆、不同暴露条件下,未采取防腐措施得力筋在安装后至压浆时得容许间隔时间如下:在钢筋束安装在管道中后,管道端部开口应密封以防止湿气进入;任何情况下,当在安装有预应力筋得构件附近进行电焊时,对全部预应力筋与金属件均应进行保护,防止溅上焊渣或造成其她损坏。

T梁张拉技术交底(实际施工中下发的)

T梁张拉技术交底(实际施工中下发的)

T梁张拉技术交底千斤顶与液压油表的标定:千斤顶和油表在使用前,应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在国家认定的实验机构对其精度进行标定,千斤顶一般使用6个月或200次,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核。

检查板体质量有无蜂窝、麻面、孔洞、露筋、露钢束,锚垫板处有无空洞等情况。

必要时要进行处理后方可张拉。

混凝土强度是够达到设计张拉强度,设计张拉强度为设计混凝土强度的85%,即42.5MPa。

清除锚垫板表面和钢绞线上面的污物和油污,清除夹片上的毛刺。

凿出锚垫板孔内的波纹管,以防在张拉过程中损伤钢绞线。

计算延伸量与设计延伸量以便控制张拉延伸量在规定范文内。

按每束设计张拉力计算分级张拉中各级的压力表读数,并标在压力表上,以免出错。

按照张拉次序将钢束进行编号,以免出错。

在施加预应力过程中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顺序为50%N2,N3→100%N2,N3→100%N4 号钢束。

张拉前调试千斤顶与油泵的工作性能,确保千斤顶与油泵性能良好。

张拉前,将每束的多根钢绞线理顺、平行,严禁相互交叉、挤压。

制作张拉架子,以便上下、左右活动千斤顶。

装工作锚环和夹片:将钢绞线穿入锚环上相应的小孔,调整钢绞线平行顺之后,将工作锚环贴紧锚垫板。

在每小孔中的钢绞线外周插入两块夹片,甲片缝隙大小要调整均匀,用直径20mm的橡胶圈套在夹片尾上的凹槽内。

装限位板:使限位板上的小孔对准相应的钢绞线和锚环小孔后,使限位板紧贴锚环,无缝。

装千斤顶:钢束穿过千斤顶的穿心孔道,千斤顶千斤顶紧贴限位板,务必使千斤顶、限位板、锚环、锚垫板都在同一中心线上(即四对中)。

注意:钢绞线在千斤顶内要理顺平行千万不能交错。

装工具锚环和夹片:按上述步骤操作,工具锚夹片的光面先抹少许石蜡或用透明胶带缠裹3-5圈后再装入,便于张拉完后夹片退出。

开动油泵少许打油,千斤顶张拉缸保持适量油压后稍松千斤顶吊索,调整千斤顶,使千斤顶、锚具、锚垫板在同一中心上,否则应进行调整,以防造成较大的预应力损失或张拉过程中出现断丝。

T梁负弯矩施工方案

T梁负弯矩施工方案

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根据现场桥面铺装第一次浇筑完成后情况,依据《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鄂渝界)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进行T梁负弯矩张拉施工,为优质、高效的完成现场浇筑工程施工任务,特拟定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如下:一、施工方案(一)桥面铺装施工技术方案一)总体方案在进行负弯矩张拉施工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要求合理配置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人员、设备及材料。

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合理地安排施工,并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经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二)工艺流程[1]、负弯矩钢束张拉、压浆考虑本项工程连续施工性,负弯矩钢绞线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在第一次桥面现浇层浇筑后(预留张拉工作段),且混凝土强度应达到适合桥面作业强度。

I、张拉前准备工作:①孔道检查 -- 检查时,一般用大小不一的两种直径通孔器(相差10伽左右),先用大直径通孔器的试通,若通不过,再用小直径的,并用芯棒检查堵孔位置并作以标记。

对仅能通过小直径的孔道可采用螺旋纹钢筋在空内通捣(或来回拉孔),若发现孔道堵塞,应清除孔道内杂物,为钢束穿孔创造条件。

②锚具安装一一此处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张拉,采用体系BM15-5型扁锚;扁锚埋于高位置时必须控制高度,不得侵入桥面铺装层。

③穿束穿束前应全面检查锚垫和孔道,锚垫板应位置正确,若锚垫板移位,造成垫板平面和孔道中轴线不垂直时,应用楔形垫板加以纠正;制好的钢丝束应检查其绑扎是否牢固、端头有无弯折现象;钢丝束长度和孔拉编号,穿束时核对长度,对号穿入孔道(参照后附图<L=30M 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及定位钢筋布置图>);穿束工作采用人工直接穿束,或者借助一根细钢丝作为引线,用卷扬机进行穿束。

穿束工作在墩顶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将钢绞线端头位置合拢,并用胶带纸缠紧,以利于穿束通过,通过后检查钢绞线是否有交叉现象,并理顺,防止张拉时因钢绞线交叉造成应力集中。

④钢筋束保护对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在管道中但在下列规定时限内没有压浆的预应力筋,应采取防止锈蚀或其他防腐蚀的措施,直至压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南塅大桥
交底人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接受代表
T梁桥面张拉队伍
在进行负弯矩张拉施工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要求合理配置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人员、设备及材料。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合理地安排施工,并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经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工艺流程[1]、负弯矩钢束张拉、压浆考虑本项工程连续施工性,负弯矩钢绞线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在第一次桥面现浇层浇筑后(预留张拉工作段),且混凝土强度应达到适合桥面作业强度。张拉前准备工作:①孔道检查——检查时,一般用大小不一的两种直径通孔器(相差10㎜左右),先用大直径通孔器的试通,若通不过,再用小直径的,并用芯棒检查堵孔位置并作以标记。对仅能通过小直径的孔道可采用螺旋纹钢筋在空内通捣(或来回拉孔),若发现孔道堵塞,应清除孔道内杂物,为钢束穿孔创造条件。②锚具安装——此处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张拉,采用体系BM15-4型锚具;③穿束——穿束前应全面检查锚垫和孔道,锚垫板应位置正确,若锚垫板移位,造成垫板平面和孔道中轴线不垂直时,应用楔形垫板加以纠正;制好的钢丝束应检查其绑扎是否牢固、端头有无弯折现象;钢丝束长度和孔拉编号,穿束时核对长度,对号穿入孔道;穿束工作采用人工直接穿束,穿束工作在墩顶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将钢绞线端头位置合拢,并用胶带纸缠紧,以利于穿束通过,通过后检查钢绞线是否有交叉现象,并理顺,防止张拉时因钢绞线交叉造成应力集中。④钢筋束保护——对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在管道中但在下列规定时限内没有压浆的预应力筋,应采取防止锈蚀或其他防腐蚀的措施,直至压浆。不同暴露条件下,未采取防腐措施的力筋在安装后至压浆时的容许间隔时间如下:在钢筋束安装在管道中后,管道端部开口应密封以防止湿气进入;任何情况下,当在安装有预应力筋的构件附近进行电焊时,对全部预应力筋和金属件均应进行保护,防止溅上焊渣或造成其他损坏。⑤其它配件安装——安装锚垫板及夹片,将工作锚垫板自钢绞线端部套在钢绞线上并推至喇叭管处,对中至口固定;安装完锚垫板后应保证钢绞线两端各外露60cm工作长度;夹片安装,先用胶圈把每付夹片箍在一起,然后沿钢绞线将其推入锚板的锥孔中,用手推不动为止,再用钢管捣实;安装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垫板、夹片此过程中应注意同轴对中。Ⅱ、1.张拉钢束对钢筋束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2.当墩顶现浇段混凝土达到90%的设计强度,方能张拉钢束,钢束为两端张拉。3.钢束张拉时两端对称,均匀张拉,采用张拉力和引伸量双控。
式中:Fj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LT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的孔道长度(m);
K ——每米孔道局部偏差摩擦影响系数
u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θ——从张拉端至固定端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总夹角(rad)预应力束摩擦系数表
预应力筋种类: k=0.0015 u=0.25 EP=1.95*10^5
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Δ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由计算公式可得理论伸长量N1=88mm
N2=125mm
3.高空作业人员必训携系安全带。
被交底人员签名:
注:本记录一式三份,第一份由接受代表负责贯彻,第二份作为技术资料列入档案,
第三份交底人留底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ຫໍສະໝຸດ 摩擦系数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张拉伸长值△LT按以下近似公式计算:△LT=(1+exp[-(k LT+ uθ)]) Fj/(2ApEp) LT
张拉油压,伸长量计算
1、张拉吨位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公称强度为1860Mpa。则每根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δk=1860×0. 75=1395Mpa,其中:0. 75为张拉控制系数每根钢铰线张拉力:F=1395×140=195. 3KN其中:140为每根钢绞线截面积(mm2)2、张拉程序顶板负弯矩预应力束采用单根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程序为:0 . 10% 20%50%100%持荷2分钟(锚固)钢束张拉顺序为T3、T1、T2,两端对称张拉.压力表值计算我部预应力钢束张拉用千斤顶和油压表已检测.千斤顶回归方程式为:编号409398 P=0.206645*F+0.11编号409405 P=0.205377*F+0.31 F-----实验力,KN P----千斤顶指示器,MPa。由回归方程可得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