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指导(资料整理与分析15-20)

■ “是一次唯一的作一些可以使你终身受益的作业的机会”;
“一篇论文所提供的收集资料研究经验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将产 生永恒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所选题目,而是它所提供的 严格性训练和论文所要求的材料方面的组织能力” ——[意]翁贝托.埃科
二、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特点*
■成果的创新性:新见解的提出、新规律的发现、新技术的设计、新 成果的报道、新理论的阐述、新方法的设计和应用、新器材的研制 与开发。
一、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类型﹡
■ 按学科领域分类可分为 :体育自然科学类论文、体
育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 ■按研究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基础和应用理论研究论 文、应用和技术开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类论文、总 结报告性论文。 ■按写作目的可分为: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
(一)各类学位论文的特点
学士学位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在申请学士学位时所提交的论文; 论文选题的范围较广,但深度较不足;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 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形式,强调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注 重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本专业实际问题能 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特点*
●研究范畴:研究范围较广,主要涉及学校体育
学、体育概论、体育史学、体育美学、体育社会学、 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学、 体育心理学、比较体育学等。 ●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多 采用社会调查和逻辑分析推理方法。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为主,定性与定量分析相 结合。文中图、表相对较少。 ●成果应用价值:直接应用价值不明显,但具有 重要的理论指导、决策参考价值。
● 写作方法(四步曲)
根据选题、论文初稿或修改稿的内容,回答“研究
张强-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

二、根据研究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组
1. 类型分组(质分组);
2. 数量分组(量分组)。
(1)离散型资料的频数表
表10.1 我国某地农村1995年已婚育龄妇女现有子女数的分布
子女数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及以上 合计
妇女数 (2) 13751 25171 30426 28560 21719 13695 7255 3268 151 373 156 145525
②多项分类
如观察某人群的血型,
以人为观察单位,结果分为A型、B型、 AB型与O型,为互不相容的多个类别。
有序分类(ordinal categories) 各 类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给人以“半定量”的概 念,亦称等级资料(ordinal data)。如测 定某人群血清反应,以人为观察单位,结 果可分-、±、+、++四级;又如观察用 某药治疗某病患者的治疗结果,以每个患 者为观察单位,结果分为治愈、显效、好 转、无效四级。有序分类资料的分析,应 先按等级顺序,分类汇总,计观察单位数, 编制等级资料的频数表。
累计频率(%) (5) 9.45 26.75 47.65 67.28 82.20 91.61 96.60 98.85 99.64 99.89 100.00 -
(2)连续型资料的频数表
例10.1 某市1995年110名7岁男童的身高(cm)资料如下, 请作统计描述。
114.4 119.2 124.7 125.0 115.0 112.8 120.2 110.2 120.9 120.1 125.5 120.3 122.3 118.2 116.7 121.7 116.8 121.6 115.2 122.0 121.7 118.8 121.8 124.5 121.7 122.7 116.3 124.0 119.0 124.5 121.8 124.9 130.0 123.5 128.1 119.7 126.1 131.3 123.8 114.7 122.2 122.8 128.6 122.0 132.5 122.0 123.5 116.3 126.1 119.2 126.4 118.4 121.0 119.1 116.9 131.1 120.4 115.2 118.0 122.4 114.3 116.9 126.4 114.2 127.2 118.3 127.8 123.0 117.4 123.2 119.9 122.1 120.4 124.8 122.1 114.4 120.5 115.0 122.8 116.8 125.8 120.1 124.8 122.7 119.4 128.2 124.1 127.2 120.0 122.7 118.3 127.1 122.5 116.3 125.1 124.4 112.3 121.3 127.0 113.5 118.8 127.6 125.2 121.5 122.5 129.1 122.6 134.5 118.3 132.8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发现问题,回答研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是资料的整理。
在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通常会采集大量的实验数据、统计数据、文献资料等。
这些资料需要进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使用。
整理的方法包括分类、归纳、编码等。
归纳是将分类后的数据进行概括和总结,提取出其中的主要信息和特点。
归纳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资料,找出问题和研究方向。
编码是对数据进行编号和标记。
编码可以使得数据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检索和使用。
第二步是资料的分析。
在进行资料分析时,研究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根据研究问题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论统计分析、内容分析、回归分析等。
描述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和描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有平均值、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等。
描述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数据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推论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推断总体数据的特性和关系。
常用的推论统计方法有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相关分析等。
推论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统计推断和决策。
内容分析是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主题、关键词和情感等。
内容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文本的含义和趋势,从而揭示出研究问题的重要信息。
回归分析是通过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了解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变化规律。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和解释变量的变化。
最后是研究结果的呈现。
研究结果的呈现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包括文字报告、图表、图像等。
呈现结果应当简明扼要、准确直观,并且与研究问题和目标相一致。
综上所述,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问题、发现规律、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教育学研究方法 期末重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科研方法界说一、概念:1 、研究: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或目标的探索活动,是旨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方式,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并运用一定的方法。
2 、教育研究:指人们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3 、方法:是指人们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或方式的总和。
4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教育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二、教育研究方法发展历史:(不同时代出现的各种方法)(一)、萌芽时期:又名直觉观察时期,经验——描述阶段。
1 、古希腊时期——16世纪2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亚里士多德,昆体良3 、特点: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管分析,推断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科学实验的论证以及精确的定量分析。
(二)、发展期:又名哲学——思辨阶段1 、17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2 、以分析为主: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百科全书式的教学,班级授课制。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学的教育性。
班级——中国——1862京师国文馆——1898京师大学堂。
3 、发展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从单纯的经验描述上升为理论的概括。
(2)、心理学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3)、实验方法开始在教育研究中得以运用。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初现端倪。
(三)、教育科学方法形成体系时期:又名科学——实证时期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结束(1)、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教育领域之中。
1879年,冯特。
1804年,裴斯泰洛齐“贫儿之家”。
杜威——平民教育运动。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 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
1 6
文字资料的整理一:审查
有些研究,需要收集的资料比较多,面对 这成堆的资料,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初步 阅读(当然需要做简单的分析)的基础之 上做适当的筛选。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 “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即只保留 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而删去其 余。 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 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1
定性分析方法
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整体的)分析,除 了要运用一些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如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 解释学等外,
主要使用诸如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 合等逻辑方法;同时还要求对分析结果的信 度、效度和客观度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和 评价。
1 31
定量分析的适用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收集到的资料 已经是一些数据,我们只需根据 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统计分析 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便可;
调和平均数主要用于速度类资料,或者数据中有个 别极端大的值的情况。
1 45
计算公式:
x
1 n
x x x
1 2
x
n
xi
n
x
n:观察值或变数的个数
i
:第i个观察值或变数
∑:求和符号(sigma)
1 46
一、直接法:
例2.1:5头猪的体重分别为70、72、80、83、 88kg,问 5头猪的算术平均数是多少?
x 1 70 72 80 83 88 78.6(kg) 5
1 2
资料整理的意义
资料整理是资料研究的重要基础,是提高 调查资料质量和使用价值的必要步骤,是 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1
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再假设 再行动
假设模式2
新模式
实然 (教师专业发展实际状况) ----再观察、反思、提炼观点
需要清楚:
1.模式世 2.校本 3.教师专业发展 4.校本模式建构的维度
题目:成功智力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功智力理 论主要要素
与应用要素比较:
不足1 原因1 不足2 原因2 不足---原因3
应用要素改进:
4. 定量资料的整理
(三)分析研究资料
目的是揭示研究现象和事物本质
间的规律性联系,说明获得研究结论 的深层次原因,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 学性和可靠性。
1. 定性分析
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
意义: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定性分析是能克服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定性分析有助于保证定量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复印复制法:将相关材料复印;录音、录像材料复制加以保存。 摘抄法:将书籍报刊中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摘抄成资料卡片,按照研 究专题收集。 编目法: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所在著作或杂志中的题目、页次、作 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抄录在一起,便于日后引用和分析 资料时查找。 量表法:是将收集资料以表格形式保存和整理。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撰写
研究的方法 研究过程 如例: 抽样 测验 统计 分析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是指由实证研究所获是的直接结果。 实证研究结果:定性、定量
4. 讨论
结果与分析所回答的“是什么”
5. 结论
对“问题提出”中的问题作简要概况的回答
6. 参考文献与附录(符录部分)
采取随机取样法,发放问卷2456份,共收到有益问卷2380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指将杂乱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利用和应用这些信息。
在各类研究、调查、统计等工作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一、文件整理法文件整理法主要适用于大量的文本资料整理。
首先,要对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进行逐一浏览,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摘录出来并分类,形成一个整体的文件目录结构;然后,进一步对摘录出来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以形成完整的分析报告。
二、图表整理法图表整理法主要适用于大量的数字资料整理。
首先,要对收集到的数字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然后,可以通过比较、排列、计算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和趋势,并进一步对其进行解释和解读。
三、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主要适用于大量的数字资料分析。
首先,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包括计数、计量、计算等操作,以获取数据的基本特征;然后,可以通过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获取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四、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主要适用于大量的文本资料分析。
通过对文本的关键词、主题、情感等进行提取和分析,可以揭示出文本的内在含义和特征。
内容分析法通常可以分为定性内容分析和定量内容分析两种方法,前者主要侧重于理解和解释,后者主要侧重于测量和比较。
五、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要用于多变量数据的降维和简化。
通过对多个变量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和结构,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压缩、模型建立和预测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复杂数据之间的关系,并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因子和维度。
六、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主要用于组织、企业或个人的战略规划和决策分析。
通过分析组织、企业或个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应对措施。
SWOT分析法的核心是明确内外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和评估。
第8章 定性资料整理与分析

2.定性资料分类 (1)确定分类标准 (2)分类原则 ①体现研究目的 ②各子项互斥 ③分类对象外延等于各子项外延之和 ④每次分类只根据一个标准
3.定性资料汇总和编辑
(1)完整系统
(2)简明集中
三、定性资料整理应注意的问题
1.同步性 2.及时性 3.完整性
第二节 定性资料分析 过程与常用方法
表8-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对“信赖程度”的评价取向比较
评价指 标
真实性
定性研究
可信性: 真实程度 迁移性: 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对于被研究对象 的感受与经验可以有效地转换成 文字性陈述 可靠性: 研究者如何运用有效地策略收集 可靠资料 可确认性: 研究的重点在于对研究伦理的重 建,从研究伦理的重建过程获得 质的信赖的资料
AnSWR软件 由美国CDC开发研制,主要用于文本资料 的定性分析。
其他软件 Nvivo8.0、CodeRead、Martinv2.0、 TAMS Analyzer,免费音频和视频资料转录与 分析软件如Transana;收费音频和视频分析软 件如HyperRESEARCH 2.0,InterClipper Professional v 1.1.3, Kwalitan 5.0, Qualitative Media Analyzer等。
定量研究
内在效度: 控制不相关变项可能对研究结 果产生的影响 外在效度: 研究结果可以推论到外在现实 世界的可能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应用性
一致性
信度: 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可以不 断地被重复测量,且具有一致 性,稳定性高
客观性: 研究过程对于研究资料的收集, 不会因研究者个人主观价值评 判而扭曲事实的真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确定显著性水平: 显著性水平是用来判断小概率事
件是否发生的标准,常用 通常
(3)计算统计量:
来表示。
取值为0.05 或 0.01。
2 根据所选用的统计方法,公式计 算相应的统计量,如t值、F值、 值
等
(4)确定概率值 根据计算所得的统计量查相应的 工具表可得出概率P的大小。从而得 出概率P与a大小的关系 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时会自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12 kPa 轻度高血压 15 kPa 中度高血压 17 kPa 重度高血压
等级资料
二、描述性统计
统计描述是指用统计指标、统计表 、统计图等方法,对资料的数量特 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不 涉及由样本推论总体问题。
1. 计量资料的描述性分析: 集中趋势 众数(mode):在分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数值。 中位数(median):是将一组观察值从 小到大按顺序排列,住次居中的观察 值。 平均数(mean):反映一组观察值在数 量上的平均水平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 §£ ¨1/Ç Ê £ ö Â À Í ù Ë ¤´ Ó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Ä ê« Ý
¼ Í5Ä ±³ Ø 1949-1958Ä êÓ ¤´ ùË ÀÍ öÂ Ê
动报告P值的大小
(5)作出推断结论
如果P>α,则H0假设成立,即两种 扫床方法扫床后空气中菌落数无差别。 如果P<α,则H1假设成立,拒绝H0
接受H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 两种
扫床方法扫床后空气中菌落数有差别。
(二)常用的推断性统计 方法
计量资料
t检验:(大样本用u检验)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 配对样本均数比较(配对t检验) 方差分析(F检验) 适用于两个以上样本均数比较 两个以上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用q检验 相关分析: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回归分析:某变量随着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数量 关系
三、推断性统计
定义:统计推断是指如何由样本信息推 断总体特征问题。 先看2组数据,比较AB两地人的身高。 A162 164 166 表面看B高,实际一样。 164 166 168 为何差异?抽样误差。 到底如何判断?假设检验 B164 166 168 162 164 166
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 μ π σ 统计量: 样本的统计指标 x ρ s
平均数
1、均数:即算术平均数的简称,反映 一组观察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 总体均数用希腊字母ū表示,样本均数 用X表示。 2. 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 G): 适用 于资料变量值呈倍数变化(等比资料) 或偏态分布资料
2.离散趋势
离散趋势:一组计量资料中各数据 之间的参差程度。 了解资料离散情况的常用指标有极 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最 常用的是标准差和方差。
利用线条高低、面积大小等来代表数
量。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比较。
统 计 图 和 统 计 表
但从统计图中不 能获得确切数字
常用的统计图类型
1.直条图 2.百分条图、圆图 3.线图、半对数线图
4.直方图
5.散点图
条图(bar chart) 适用资料: 不连续的、
有明确分组的资料。
形式:单式(图1)
复式(图2)
百分条图(percentage bar chart)
适用资料:计数资料的构成比
形式:以各段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各
部分在全体中所占的比例
绘制要点:
一定有标尺在图 的上方或下方,全 长100%;附图例说 明
ºÎ ô üÏ ³¼ °° ¡ «È ² ¾° ¡ ÏÌ È ìÈ ªÏ Ý äË Æ ü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第八章 科研资料的 整理与分析
科研顺序
拿到资料-核查原始数据并整理(录入 易查) 进行分析(前提弄清数据类型) 根据数据类型借助SPSS统计分析(描 述和推断) 分析的结果用图和表在论文呈现
主要内容
第一节科研资料的整理 第二节科研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第一节科研资料的整理
原始数据和资料是庞杂和无序的,经过 整理和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是资 料的整理过程。资料的整理是统计分析 的前提。 两方面:核校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
相对比(ratio R): 指两个有关指标之比, 说明A是B的若干倍 或百分之几. 指标可以性质相同或不同 相对比=A/B, 护士数与床位数之比 构成比(percentage):又称百分比, 表示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 在总和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率(rate):指某种现象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 例:某地区老年人640人,其中患病者为320人,有患 者痴呆病患者8人,问患老年痴呆者的构成比和百分率各 是多少。构成比=8/320×100%=2.5% 百分率=8/640×100%=1.25%
标准差(S):
一般都是计算样本的标准差。 单用均数不能表达出实验数据的离散程序, 还需要通过计算标准差值来反映均数中各值的 波动范围(离散程度),标准差值越小,说明 观察值(X)的变异程度越小,则均数的代表 性越好,收集的资料可靠性大。 在论文中均数和标准差以
x s 的形式写出。
2.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绘制要点:横轴为观察
项目,纵轴为数值;各 直条等宽,等间距;间 距宽度与条宽相等或等 于条宽的1/2
120 100 80 60 40 20 0 © Ö © ¢ Ä Ñ Ð ª ¹ Ü ¼ ° ° ¡
© ò £ ¨1/10Í Ê £ ö Â À Í Ë
Ä Ð Å ®
¼ 2.Ä Í ± ³ Ø 1995Ä ê © © Ö ¢ ¡ ¢ Ð Ä Ñ ª ¹ Ü ¼ ° ° ¡ Ë À Í ö Â Ê
第二节科研资料的统计学 分析
统计方法是揭开科学研究结果的钥 匙
选对钥匙开对门
一、资料类型 二、描述性统计 三、推断性统计 四、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学分析分为两大类:描述性统计 和推断性统计。 两大类方法的分析前提一定要明确 资料的类型。
一、资料类型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等级资料
1、计量资料
定义: 用仪器、工具等测量方法获得的数据,
¼ 3.Ä Í ±³ Ø 5Ë êÒ ÔÏ Â´ ùÍ ¯Ë ÀÒ ò« Ö° ¼
9%
18%
圆图 (pie chart)
30%
43%
º ô « ² È Ï ä Æ
Î ³ ü Ï ¼ ° ° ¡ ¾ ° È ¡ ì Ð Ì Ô ° ¼ ° ¡ ü Ë
¼ 4.Ä Í ± ³ Ø 5Ë ê Ò Ô Ï Â ´ ù Í ¯ Ë À Í ö Ô Ò ò Ö «° ¼
2、假设检验:应用统计学的原理从 样本之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
基 本 概 念
总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别的一个重要的
推断方法,又称显著性检验。
实际抽样差异时统计学回答
湿干扫哪个更能减少空气中菌落数
假设检验的步骤
(1)建立假设:无效假设H0
备择假设H1
如:H0:两种扫床方法扫床后空气中菌落数
无差别 H1:两种扫床方法扫床后空气中菌落数 有差别
对各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 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特点:有计量单位,如患者的身高(cm)、
体重(kg)、血压(mmHg)、脉搏(次/分)、 红细胞计数(1012/L)
2、计数资料
定义:将全体观察单位按某种性质或特征
分组,然后分别清点每组中观察单位的个数 所得的数据称计数资料。
特点:如肤色(黑、白)、血型(A、B、
计数资料 四格表X2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 行×列表X2检验:多个样本率或构 成比的比较 等级资料: 秩和检验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计量资料 均数、几何均数、 中 位数、众数、方差、 标准差、变异系数、 相关与回归分析 计数资料 率、相对比、构成比 推断性统计
t 检验、 u
检验、 方 差分析、 或 秩和检验 2 检验 、 二项分布 2 检验、 秩和检验
O)、性别(男、女);无固有计量单位, 且均为整数,
3. 等级资料(Rank data)
定义:是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
种资料类型,也称半定量资料、有序分类资 料。如: ①癌症分期:早、中、晚 ②药物疗效:治愈、好转、无效、死亡 ③尿蛋白: 、、、++、+++及以上
三类资料举例
一组2040岁成年人的血压 以12kPa为界分为正常与 异常两组,统计每组例数
绘制表格的基本要求
1 、 表号、表题: 表格上方中央,扼要说明 表的主要内容。 2 、 标目: 有计量单位者应注明单位。标目 均须注法定计量单位,标目应遵循从小到 大排列。
3 、 线条: 统计表中只有横线,无竖线和斜 线。通常为三线表,复合表可出现分层线
4、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同一列 小数位数一致,且位次对齐。表格 中不应有空格,暂无记录或未记录 用“· · · ”表示,无数据用“—”表 示,数据为零则填“0”。
数量关系。
结构:统计表由文字、数字和线条组成
统计表的结构
表1 甲、乙两地某年HbsAg阳性率
地区
甲地 乙地
表号、表题 顶线
横标目 分界线 数据
调查数
5000 6000
阳性数 阳性率(%)
1100 1050 22.0 17.5
合计
11000
2150
19.5
纵标目
底线
统计表的结构
分层线 表2 甲乙两种方法治疗压疮的效果
等级资料 率、构成比
注:当资料分布类型为不确定或者呈非正态分布 时,可选用秩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