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美学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景观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吸引游客。
在自然景观中,山、水、森林、沙漠、湖泊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而在人文景观中,建筑、文化、历史遗迹等元素则展示了人类文明的魅力。
2. 体验美学:旅游不仅是欣赏美景,更是一种体验。
游客通过亲身感受和参与,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例如,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品尝当地的美食,甚至与当地人交流,都可以让游客获得独特的体验。
3. 文化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
文化美学关注的是景点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例如,一些古建筑或历史遗迹,是某个时期或某个文化的代表,游客可以通过欣赏这些景点,了解和感受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4. 生态美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保。
生态美学关注的是旅游景点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表现。
一个好的旅游景点应该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不仅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旅游体验,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5. 情感美学:旅游景点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情感美学关注的是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或对历史的敬畏感;而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则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宁静、愉悦的情感。
总之,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需要综合考虑景观、体验、文化、生态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和感受景点的魅力,游客可以获得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美学浅谈

旅游美学浅谈一、旅游美学的表述旅游是一种生活修辞,是时间和空间的游戏,是智力、意志和激情的游戏,更是体验的游戏。
旅游是从一种境遇暂时进入另一种境遇的游戏,其操作过程的关键,在于体验性,而体验的关键,在于陌生感,在于主体自由意志与情趣的彰显。
所以,旅游的美学,即是体验的美学。
旅游是一种空间游戏。
旅游的本质,是在较为自由的意义上,从自己的生活空间暂时进入非自我的空间的活动, 或者说,是从一种境遇暂时进入另一种境遇的游戏。
前一种空间是功利性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已经被模式化的熟悉空间,而作为旅游目标的空间则是非功利空间, 或者叫娱乐空间或美学空间,是人们必须也只能是短暂逗留的陌生空间。
功利空间总是和利益、责任、义务牵扯在一起;而娱乐空间或旅游空间,则规避了所有这一切,和超脱、放松、自由联系在一起。
前者虽然包含了某种生活的挑战性和实在性,但更多地和庸常、惯性、单调、乏味联系在一起,后者更多地和新奇、创新、冒险联系在一起。
旅游也是一种时间的游戏。
对旅游主体来说,无论是面对自然美景,还是人文景观,在揽景入怀之余,难免会由眼前景而发思古之幽情。
中国文学中大量的怀古诗作和词作,正是最好的见证。
在这样的时刻,时间变得可逆了,历史变得透明了,时间和意象以特殊的方式产生了一种共谋:时间在意象中穿行,意象在时间中呈现。
在这样的时候,旅游者会跨越时间的屏障,从现实空间,进入另一种空间———回忆空间和想像空间,在时间转换之时,同时完成空间的转换。
旅游也是一种智力游戏。
任何一个旅游者,随时都会遭遇到一些不期然而至的知识和智力的检验。
一棵千年古树,一幢百年老屋,一幅斑驳的壁画⋯⋯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观看对象,其实也常常是一种布下了重重文化迷阵的召唤结构,它总是在激活旅游者渐渐模糊的记忆:有时让旅游者怡然“窃喜”,因为他欣喜地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足以印证和解释眼前的一切;有时也让旅游者暗怀羞怯,因为自己竟然对眼前的一切一无所知,自己的平时所学原来如此不堪一击。
旅游美学 慕课

旅游美学慕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旅游美学慕课:探索旅行中的美学之旅旅游美学是一个融合了艺术美学、自然美学和旅行体验的概念,它强调旅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游览名胜古迹,更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而慕课则是一种以网络为平台,以面向大规模用户开放的方式,传播知识和教育观念的教学模式。
将旅游美学与慕课相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向更多的人传授旅行中的美学知识,为他们打开一扇窥探世界美好之处的窗户。
一、旅游美学的内涵旅游美学强调旅行过程中对美的感知、体验和所产生的情感,而非仅仅停留在旅行目的地的风景美貌。
它倡导游客在旅途中以一种艺术审美的眼光来观察、感受和思考周围的一切,将旅行视作一种充满美学意义的体验。
在旅行者眼中,一片蓝天、一汪碧水、一朵鲜花、一株小草、一处古迹、一道风景、一项传统、一种民俗,乃至一种风俗习惯都能成为旅游美学的表现形式。
二、慕课在旅游美学中的应用慕课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使得人们能够在家中或者在旅途中就能够获取到丰富的知识。
在旅游美学中,慕课可以为旅行者带来诸如文化历史、地理风情、自然景观、艺术小品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到之地的美学内涵。
慕课还能够提供旅行攻略、旅行经验分享等实用信息,帮助旅行者更好地规划行程,提升旅行体验。
三、慕课与传统旅游教育的区别与传统的旅游教育相比,慕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能够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旅游美学内容。
传统的旅游教育更多地依赖于导游、讲解员的口述和组织,相对单一,并且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
而慕课则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课程获得想要的知识,不受限制。
四、未来旅游美学慕课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慕课必将在旅游美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更多的优质旅游美学慕课课程的推出,人们将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到各种与旅行和美学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为自己的旅行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旅游领域,旨在探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建筑风貌、旅游产品等,其目标是通过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的发掘,提高旅游活动的品质和吸引力。
首先,旅游美学强调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不仅仅是简单地观看景物,更是通过感官、情感、认知等多个层面的体验,与景物产生深度的交流和共鸣。
审美体验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满足游客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同时也能够提升游客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其次,旅游美学注重审美价值的发掘和传递。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对景物的审美价值进行评价和发掘,从而形成对景物的认知和评价。
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景物的形态、色彩、结构、氛围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揭示出景物的内在美感和价值,从而提升游客的审美体验和认知水平。
另外,旅游美学也关注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
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旅游美学强调旅游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品质,注重产品的设计、包装、营销等环节,通过创新的设计和营销策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旅游美学还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旅游活动中,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
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保护和传承,使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发扬。
总之,旅游美学是美。
旅游美学结课论文

旅游美学结课论文
旅游美学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旅游美学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旅游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探讨旅游美学的特点,比如旅游对人们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的刺激,旅游景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2. 旅游美学与主观感受:分析旅游美学对个体主观感受的影响。
旅游美学可以提供旅游者独特的审美体验,包括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欣赏历史建筑和艺术品等。
同时,还可以探讨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对人们审美体验的影响。
3. 旅游美学与环境伦理:考虑到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拓展旅游美学与环境伦理的关系。
旅游美学应该强调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在旅游活动中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推动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4. 旅游美学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探讨旅游美学对目的地形象塑造的作用。
旅游美学可以通过设计和布置景点来创造美的感知,在宣传材料和广告中使用美的元素来吸引游客。
同时,还可以考虑旅游美学对旅游业的营销和发展的影响。
5. 旅游美学的实践案例研究:以具体的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为例,通过对旅游美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旅游美学的应用和效果。
比如,可以研究某个著名景点的设计和规划,分析其如何利用美学元素吸引游客,或者研究某个旅游项目的表演艺术和视觉效果,探索旅游美学在创作中的应用等。
这些是你可以在旅游美学结课论文中进行论述的一些观点和方向,具体的情况可以根据你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和个人兴趣来展开更具体的研究和论述。
旅游美学的意义

旅游美学的意义一、旅游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旅游美学是指通过旅游活动来体验和欣赏美的过程和方法。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追求美的行为,而旅游美学则是对旅游经历和景观的审美体验和思考。
旅游美学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还能提升旅游的愉悦度和意义。
二、旅游中的美学体验1. 自然景观的美学:旅游常常会带我们接触到各种自然景观,如壮丽的山川、湖泊、海洋等。
在这些自然景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之美,体验到自然界的恢弘和生命的力量。
2. 建筑景观的美学:旅游目的地往往有独特的建筑景观,如古老的城堡、宏伟的教堂、精美的庙宇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不同时代和文化的艺术成就,通过欣赏和了解这些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
3. 文化景观的美学: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体验,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通过旅游,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是一种美的体验。
4. 艺术景观的美学:旅游常常会带我们接触到各种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音乐等。
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使我们更能欣赏和理解艺术的美。
三、旅游美学的意义1. 增加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旅游美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的存在和意义。
2. 丰富旅游体验的内涵:通过对旅游景观的美学思考和体验,我们可以使旅游变得更加有深度和内涵,增加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3. 增强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旅游美学可以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使我们的旅游经历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4.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旅游美学需要我们对旅游景观进行思考和感悟,这种思考和感悟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5. 推动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旅游美学的传播和推广可以促进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旅游成为一种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活动。
四、结语旅游美学作为一种追求美的旅游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旅游美学的意义

旅游美学的意义
旅游美学是指人们通过旅游体验和观察美丽的自然风光、艺术文化和建筑景观等,以感受美的享受为目的的学科和实践活动。
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 增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旅游美学可以让人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加深对世界各地的了解和认知,拓宽视野。
2. 提升审美能力和品味:通过旅游美学,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艺术和文化形式,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欣赏并欣赏艺术和文化的美。
3. 增进心灵的宁静和平和感:旅游美学使人们远离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融入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享受宁静和平和感,调整身心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4. 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旅游美学使人们直接接触到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进而增强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可持续发展。
5. 促进经济发展和地区的繁荣:旅游美学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参与者前往游览和体验,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综上所述,旅游美学不仅是一种对美的感受和享受,还有利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审美能力和品味,增进心灵的
宁静和平和感,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和地区的繁荣等多重意义。
旅游美学期末总结

旅游美学期末总结引言: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与美学的交叉学科,通过对旅游活动中的艺术、美感、审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旅游与美学的关系,丰富人们的旅游体验。
本学期,我对旅游美学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解了旅游活动所蕴含的美学元素,提升了我的旅游观赏和审美能力。
在本篇总结中,我将结合课程内容和实践经验,对旅游美学进行综合总结。
一、旅游美学的基本概念旅游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旅游、艺术、美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旅游活动中的景观、艺术品、建筑等审美元素的研究,探讨旅游与美学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提升人们的旅游体验。
二、旅游地景观与审美旅游地景观是旅游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对于旅游的吸引力和美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旅游地景观,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混合景观,并了解了它们所蕴含的不同审美价值。
通过站在美学的视角来观察不同景观,使我深入体验到旅游地景观所带来的美。
三、旅游艺术品与审美在旅游活动中,艺术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元素。
艺术品可以是旅游地的雕塑、壁画、摄影作品等,也可以是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手工艺品、文艺演出等。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旅游艺术品,并通过欣赏和解读这些艺术品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与旅游艺术品的接触,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对艺术品的创作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深入的了解。
四、旅游建筑与审美旅游建筑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
旅游建筑可以是景区内的建筑群落,也可以是旅游地的特色建筑和地标性建筑。
通过学习旅游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审美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旅游建筑所带来的美。
在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一些旅游地的建筑,如古建筑、现代建筑等,并对它们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这些实践经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旅游建筑的审美价值。
五、旅游活动与美学体验旅游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美学体验。
通过旅游,我们可以欣赏自然风光、体验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旅行者的交流和分享来获得美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旅游美学
历史101杨欢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旅游美学,感觉真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如从《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知道了我们有旅游权,神圣不可侵犯;旅游美学还是一门沉寂的学科;旅游美学在学科上之所以或缺,是旅游审美这种历史现象在历史上长期不是人类主流现象,时代主题不是解决人的审美,而是要解决战争、国家冲突、分配、贫困等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在今天这个物质生产发达的基础上,全球化和地球村的背景下,旅游成为大众生活方式,才有条件和机遇来建立旅游美学这一关系全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学科问题······
我们在旅游活动中,也不仅仅是单纯地说,这个风景多么多么的美丽,而是我们会从旅游美学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景点,我们会冠以美丽的词汇,会以美学的许多观点看待之。
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从本国、本土、本地的视野,去审视和观赏异国、异地、异质文化的多种价值,从而充分享受旅游的乐趣。
旅游者参加各种旅游活动,也是为了消遣以及娱乐,追求美的享受。
因此,可以说,旅游的本质是审美和愉悦。
虽然人们参加旅游活动的动机不同,但欣赏各种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旅游环境美和体验社会生活美是所有旅游者的共同追求的目标。
旅游审美是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和人文美于一体的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它是以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可以研究旅游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观赏对象的审美关系,以及审美方
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对我们或者从业人员都非常的有帮助,真的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最主要的是三大原理:一是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
朱光潜说,美是创造出来的,但是,“创造”主观性太强,仿佛是你想创造就能创造,还有就是“造”需要一定的模板,比如造纸之类的那么随意。
所以,陈昌茂老师认为,用“创生”一词比较贴切,于是,他大胆地提出了“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这一概念。
旅游美发生于活动,储存于记忆里,再现于回忆中。
有人说,旅游就是购买一段回忆。
旅游美的发生更多的在于“旅游动机”中的非功利性。
旅游是以视觉为主的感官体验活动。
游客对于他的对象,既不是实用,也不是认知,而是一种非功利的态度。
由于游客在第二空间活动,已经摆脱了第一空间的杂务,成为一个休闲的人,既无事在身,亦无事在心,追求的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轻松生活。
二是旅游美感符号化为旅游审美文化。
如果从大文化的视野看,中国文化中最有灵性、最富人文关怀、最具人情味的便是旅游审美文化了。
从文学上来说,以一种旷达的审美情怀关注人生,滋润着尘世中人们疲惫不堪的心灵,具有永恒的价值。
中国旅游审美文化主要体现在游历活动中形成的旅游地。
山水无名,因人成名,因事成名,因文成名。
成名了,也就是我们说的符号化了。
三是旅游地的建设要按美的规范来塑造。
具体地说按照风景美学规律办事,它的核心是保护自然美。
要审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
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
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不要为发展旅游,而去炸山填谷,毁林断流,破坏自然景观!众所周知,自然风景的形成,有其漫长的时间过程,一旦破坏,难以补偿。
黄山如果没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也就不成其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世界级旅游风景胜地了!
旅游美学注重的主要不是美学基本理论,而是美学思想在旅游实践中的运用和旅游审美的感受。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追求真、善、美统一,应该说是旅游美学重要特征之一。
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观方面,人们不满足大自然的恩赐,依靠物质力量和聪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观,收得较好的经济实效本无可厚非。
但各地微缩景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什么世界名胜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沦为宣传封建迷信鬼文化之类所谓景观,随处可见。
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以外,更无审美教育可言。
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不久必将被唾弃!此风不宜提倡!尽善也,未必尽美也!这些杜造的伪景观,不真实,美也就无从谈起。
什么美的享受和审美教育岂非全落空了吗?
旅游美与美感的发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
一次旅游活动过程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三部分构成,表现为5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憩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
前过程是对于旅游标示物
的认知,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信息美学的内——愿游;过程是游览过程,主要体现为观光游(行游)、度假游(居游)、专项游(憩游);后过程是旅游活动完成后,游客对于旅游美的储存、分享与再现的活动,——忆游。
愿游活动,旅游动机的形成过程是旅游活动的启动节点,是对于旅游标示物的认知并进而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过程。
旅游愿游美感是定点意象理想结构。
我们把借助想象和幻想获得的直觉形象称为神话诗性。
神话诗性是游客旅游动机形成过程中创生出来的一种旅游美美感。
行游是指旅游活动中的客人在景区游览观赏活动,它主要是指我们常说的观光—对自然景观河人文景观的观照。
这种观照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真实景观”中的“行走式”观照。
无论是面对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这种行游的美感往往表现为一种触景生情的抒情诗性。
居游是旅游活动最高也是核心的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游戏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生活方式体现出或表现了旅游美的最重要的价值。
闲情逸致可能是居游的旅游美状态,它要抒情,但不像行游那么直接奔放,而是卧听春雨静入眠,这就是居游的畅爽诗性。
从历史上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狂欢活动。
我们从美学的视野关注狂欢文化,狂欢注重的是群体的一种行为与思想状况,狂欢的落脚点是群体的精神释放状态,这是一种审美高峰体验,一种审美的狂欢诗性。
忆游是人们在头脑中把旅游活动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旅游美已经被封存在大脑皮层的“梦幻觉”里了,如有必要,它们的直觉形象是可以“复活”的,忆游中“复活”的直觉形象与旅游活动中的直觉形象是不同的,由于回忆的发生机制,它表现
为梦幻诗性。
旅游美学的神圣使命是告诉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提供美的服务,增添美的魅力,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所以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莫过于让旅游者去观赏艺术品。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盎然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丽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固、积淀下来,留传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情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李泽厚《美的历程》)辉煌的文化艺术是永葆美的魅力的人文景观,中国在此具有巨大的优势。
各地旅游部门应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一大批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让文物古迹直接与游客对话。
保持它原有的本色,切忌画蛇添足,整旧如新,以致弄巧成拙!为了更好地向观念介绍各种艺术特色和风格特征,旅游美学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国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青铜器和陶器等艺术品作深入的研究,充分揭示它的美学特征和时代风格。
如被世人赞叹不已,被誉为“世界第八个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如此震撼人心?引人嘱目,它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究竟何在?最主要的是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势磅
礴,威武雄壮的时代精神。
秦俑的艺术特色是高度的写实性和人物形象刻画的典型性,达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这是中国早期雕塑艺术普遍特征,到了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风格上转向写意,手法更加洗练。
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古典雕塑艺术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是纪念性、象征性和装饰性。
它不是单纯为了观赏需要而创作,而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人物和事件,纪念某种功绩和勋业的产物。
“托物言志”、“寓意于物,”往往通过某种动物去表现人,象征一定的意念。
不以如实模仿自然形态为满足,采取装饰手法,美化作品形象,寄托作者自己的审美理想。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蕴藏着无限深厚的美的景观,正待我们眼睛朝下,深入发掘,综合利用。
罗丹有一段名言:“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