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与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成功与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一、学案导学目标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学案”,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讲解——延伸训练”的四环节教学,学生以探究为核心,已发现为目的。

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自己发现、推理、概况规律,增强了学习能力。

“自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各种品行得到了优化。

一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优化。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顺利的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质量在短时间内有大面积提高,不是我们水平突然提高了,关键是学生动起来了,教师的教学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

二是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优化。

“学案”的要求预习是一种主动的达标,要达标就要迎难而上,决不轻言放弃。

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实现目标,中等生、学困生就逐步树立了自信,就能体会到个人劳动换来的进步与收获才是最好的回报。

成功的愉悦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立即主动投入到下个阶段的学习中去。

三是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了优化。

学生在“学案”的导引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大多是在静态下完成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

这种以静态为主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泉阳镇中心小学吉林抚松 1345053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中学吉林抚松 134521新时代的社会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我们教师首先应该相信,我们所教的小学生,人人都有创新潜能。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发展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力求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教育行为,通过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师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喜欢学习,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创新的前提是改变教育观念有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其结果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要尽量多设计一些开放性,能激起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使教学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

要相信所有的学生,想创新,能创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他们成为自主活动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二、创新的保证是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气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更必须有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所以我们尽量做到:1.把微笑带到课堂。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用微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2.把游戏带进课堂。

因为小学生对玩“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所以要针对不同知识的内容设计恰如其分的游戏。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中思品课往往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的教学模式,所以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

其实不管是什么科目,师生课堂互动都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是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最佳途径。

与“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的模式相比,“学生想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模式更有效,也更科学一些,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堂课就很重要。

首先,要让学习完全信任老师,让他们觉得这名老师是可以为他们开启一门学科,一个崭新的领域。

然后,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一步一步将其引进思品学科的主题思想中,让他们产生兴趣,主动去探索。

最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学到的知识通过个人有效的方式,在其脑海中沉淀,成为自己真正的知识。

1 取得学生信任,构建和谐关系。

政治老师,不仅是一位严厉的师长,也可以是一个笑容可掬的朋友。

不管老师本人的情绪是多么的跌宕,一定不要忘了,在学生面前,要保持微笑,这也是我这几十年教学过程一直在坚持的东西作为师者,传授知识固然是本职,但是教学生怎样做人,同样重要。

也许就是老师口中一句不经意的话,会给一名学生带来深远的理想,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阶段,老师更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老师都应该首先建立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再启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然后一一解惑,给学生开启一个新的领域。

政治课讲授的是相当严肃的内容,但教师应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走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想学生之所想,深刻理解建立利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课堂气氛的重要意义。

给每一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是我非常重视的,每每我都不急于让大家翻开课本,而是娓娓道来,我们生活在怎么的社会里,每天都会经历些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呢?开启学生的思维,去推翻学生们对“政治”这二字的那种刻板、枯燥的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有意无意的说去一些知识点,让学生感兴趣,如果能看到学生们变化的表情,那么说明我成功了。

以学生实践为主发展学生主体意识

以学生实践为主发展学生主体意识

以学生实践为主发展学生主体意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过去教育体系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体意识。

随着对教育理念的深入探讨和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

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教育体系需要以学生实践为主,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实践是培养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科学实验课上,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通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认知结构。

这种通过实践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主体意识。

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践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和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科技创新实验课上,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科学问题,从而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从而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实践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主动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动,从而培养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探索,让学生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De e o s t e s ud ntm a n bo y c n cou n s t a n nn v to bi t v lp h t e i d o s i s e s, r i s i o a i n a l y i
J aJ l g i ii n
Ab t a t Thei e e ti e k n x o e o e t ng p ii l rc riso o ekid ofa tv het n n y,ss u ntb s sr c : nt r s son i d e plr s s m hi ostvey o a re n s m n ci et e de c i t de e t
问题 情境 激 发学 生 学 习兴趣 , 引发 学 习动 机 并不 断 的在 训 练 中培养 学 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创 造 态度 , 学生树 立“ 求未 知 、 使 探 追求 创新” 意识 , 力争
将 数 学教 学发展 到一 个 更 高的层 次 。本 文就 发展 学生 自主 学 习意识 培 养创 新 能 力浅谈 一 下 自己的几 点 愚见 : 关键词: 自主 学 习 创 新 思 维 主 动 探 索 兴 趣
t t d nti i w f t e s u e h r c e i t c e t b ihme ue to iu ton t t d h nt r s , h nii to t d he s u e n v e o h t d nt c a a t r s i s a ls nt q s i n s t a i O s u y t e i e e t t e i ta i n s u y motv ie
【 图分 类 号 1 3 . 中 G6 2 0
【 献标识码】 文 B

注重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落实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仍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导致学生不会学、学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学生始终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具体做法是:1.创设和谐的情感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景下学生学得知识、形成能力,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情感过程。

课堂上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要形成和谐的情感氛围,教师必须做到:第一,对数学教学倾注满腔热情,去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第二,要善于利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和艺术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勇于探索数学知识的激情。

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以积极的褒奖和鼓励,要注意给差生以“偏爱”。

这样才能形成师生和谐的情感氛围,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2.优化课堂结构。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暗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创新。

同时,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定义、定理、公式等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牢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逆向思维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不断灌输“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科学认识观。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教学的手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

现行的英语教材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教科书的各单元环节安排上无不体现这一特点,它突出了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学生的能动性、教学的整体性。

因此说,教材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语言材料和训练基础。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的,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必须的。

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的双边活动。

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合作交流关系,能使课堂自由开放,富有情景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注意教法创新,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听、说、读、写四项综合技能融为一体。

培养交际能力,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的。

作为英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把学生看作主动参与教学的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我们可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鼓励全体学生主劫参与,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情景,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语言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对话时,学生不是因为怕说错而不敢开口,就是因为不善表达而浪费了课堂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为了使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经常让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发言,而胆小、内向、基础差的学生成了教学中的看客,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去,最后被边缘化,影响了教学效果。

浅论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浅论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浅论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学”与“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会思、善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创新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在课堂上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共同商讨,各抒己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本、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挑战者。

每次教学一篇课文时,我都会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对提问都很感兴趣,他们乐于表现自己,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学《小狮子》一课时,有学生问:“小狮子长大后会怎样呢?”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

有的说:“它是一只刻苦学习的小狮子,能自立了,一定是只真正的狮子。

”“长大了它就会变成狮子王。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深化了,课堂也变得活跃了。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在尝试性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提出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

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表示欢迎并给予表扬。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起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的兴趣。

二、注重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

传统的师问生答、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儿童的这一天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一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再“自我需要”的情感中得以体现。

教师需针对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并不断的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使学生树立“探求未知、追求创新”意识,力争将数学教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本文就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愚见: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主动探索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一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再“自我需要”的情感中得以体现。

教师需针对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并不断的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使学生树立“探求未知、追求创新”意识,力争将数学教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本文就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愚见:
1.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根深蒂固,“填鸭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

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且不会学习,严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原因有三:其一少数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自己的威严不容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其二部分教师一味让学生机械模仿创新意识受到压制,学生被动等待讲解主动学习意识日见淡薄,久而久之这种消极的等待思想便会提升,其三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课堂教学效率低,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2.自主学习问题分析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1 让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学生只有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参与了教学活动学习的自主性才会有所体现。

2.2 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燃起他们求知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全方位启动学生的各项能力。

2.3 学生主动参与会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小学数学本身就很抽象,若离开學生的主动参与如拼一拼、填一填、涂一涂、量一量等实践操作,就很难认清事物的本质,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何谈创新,没有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效果。

2.4 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被动状态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只有学习的苦恼而无快乐,视学习为负担,视考试为“刑场”,长此以往各方面能力无法体现便会失去学习动力不仅体力不支还会有精神方面的困惑。

主动学习则减缓了学习与精神压力,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

3.创设各种情境,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3.1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创新。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视一个被点燃的火把”。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就要创设学生主动思考的氛围。

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引导不断为学生创设富有探索性,新鲜的问题情境,给形式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氛围,引导学生多想、多做、多思考,感受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板书例题29×43)后,鼓励学生都来当数学家“创立”自己的解题方法(学生欣喜激起求知的欲望)积极探索后出现数种解题方法:21+21+21+…+21,43+43+…+43,43×3×7,21×40+21×3等,我在每种正确的解题方法上写下:“某某”解题法这种风趣的表达,活泼的氛围成为启动学生新思维的原动力。

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同一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方法,使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2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使学生敢创新: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则心情舒适,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才能敢想、敢做、敢标新立异。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出示例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对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已掌握,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呢?大家只要动脑筋一定会计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思维被激活联想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通分等知识,进而想到将其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虽然不太完整,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敢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