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电子器件课程复习题
微电子器件课程复习题教学内容

微电子器件课程复习题“微电子器件”课程复习题一、填空题1、若某突变PN 结的P 型区的掺杂浓度为163A 1.510cm N -=⨯,则室温下该区的平衡多子浓度p p0与平衡少子浓度n p0分别为( )和( )。
2、在PN 结的空间电荷区中,P 区一侧带( )电荷,N 区一侧带( )电荷。
内建电场的方向是从( )区指向( )区。
3、当采用耗尽近似时,N 型耗尽区中的泊松方程为( )。
由此方程可以看出,掺杂浓度越高,则内建电场的斜率越( )。
4、PN 结的掺杂浓度越高,则势垒区的长度就越( ),内建电场的最大值就越( ),内建电势V bi 就越( ),反向饱和电流I 0就越( ),势垒电容C T 就越( ),雪崩击穿电压就越( )。
5、硅突变结内建电势V bi 可表为( ),在室温下的典型值为( )伏特。
6、当对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其势垒区宽度会( ),势垒区的势垒高度会( )。
7、当对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其势垒区宽度会( ),势垒区的势垒高度会( )。
8、在P 型中性区与耗尽区的边界上,少子浓度n p 与外加电压V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若P 型区的掺杂浓度173A 1.510cm N -=⨯,外加电压V = 0.52V ,则P 型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n p 为( )。
9、当对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中性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比该处的平衡少子浓度( );当对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中性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比该处的平衡少子浓度( )。
10、PN 结的正向电流由( )电流、( )电流和( )电流三部分所组成。
11、PN结的正向电流很大,是因为正向电流的电荷来源是();PN结的反向电流很小,是因为反向电流的电荷来源是()。
12、当对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由N区注入P区的非平衡电子一边向前扩散,一边()。
每经过一个扩散长度的距离,非平衡电子浓度降到原来的()。
13、PN结扩散电流的表达式为()。
微电子器件_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微电子器件_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线性缓变结的耗尽层宽度正比于【图片】。
参考答案:正确2.反向偏置饱和电流可看成是由中性区内少数载流子的产生而导致的。
参考答案:正确3.减薄p+n突变结的轻掺杂区厚度,不但能减少存储电荷,还能降低反向抽取电流。
参考答案:错误4.在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中,通常用()。
参考答案:宽禁带材料制作发射区,用窄禁带材料制作基区5.( )的集电结反向电压VCB称为共基极集电结雪崩击穿电压,记为BVCBO。
参考答案:发射极开路时,使6.【图片】对高频小信号注入效率的影响的物理意义是,【图片】的存在意味着【图片】必须先付出对势垒区充放电的多子电流【图片】后,才能建立起一定的【图片】。
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是()。
参考答案:发射结势垒电容充放电时间常数7.某长方形扩散区的方块电阻为200Ω,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00μm和20μm,则其长度方向的电阻为()。
参考答案:1KW8.要提高均匀基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的方法()。
参考答案:减小基区掺杂浓度_减小基区宽度9.防止基区穿通的措施是提高()。
参考答案:增大基区宽度_增大基区掺杂浓度10.从发射结注入基区的少子,由于渡越基区需要时间tb ,将对输运过程产生三方面的影响( )。
参考答案:时间延迟使相位滞后_渡越时间的分散使减小_复合损失使小于111.晶体管的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是指以输入端电流【图片】作参量,输出端电流【图片】与输出端电压【图片】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12.电流放大系数与频率成反比,频率每提高一倍,电流放大系数下降一半,功率增益降为四分之一。
参考答案:正确13.特征频率【图片】代表的是共发射极接法的晶体管有电流放大能力的频率极限,而最高振荡频率【图片】则代表晶体管有功率放大能力的频率极限。
参考答案:正确14.模拟电路中的晶体管主要工作在()区。
参考答案:放大15.共发射极电路中,基极电流IB是输入电流,集电极电流IC是输出电流。
微电子前沿复习(带答案)

微电子技术前沿复习提纲1.请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英文全文,并译出中文:CPLD: 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GAL:generic array logic 通用阵列逻辑LUT: Look-Up-Table 显示查找表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SoC: System on Chip 片上系统2.试述AGC BJT器件实现AGC特性的工作原理; 试说明为什么AGC BJT的工作频率范围受限?AGC 即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BJT器件实现AGC特性的工作原理:当输入增加时,输出会同时增加,我们可利用双极型晶体管的大注入效应和大电流下的基区扩展--kirk效应,衰减增益,使放大系数降低,则达到了稳定输出的目的。
⏹工作频率范围受限原因:1) 、自动增益控制特性与频率特性是相矛盾,实现AGC需要基区展宽,而器件的工作频率与基区宽度的平方成反比,要实现大范围的自动增益控制,要求宽基区,使得工作频率范围受限。
2) 、实现AGC要求基区大注入,基区掺杂浓度低时,易于发生大注入效应,而基区掺杂浓度动愈低,器件高频噪声愈差,使得工作频率范围受限。
3.为什么双栅MOSFET具有良好的超高频(UHF)特性?双栅MOSFET结构如图:1) 、双栅MOS的端口Gl靠近源极,对应的基区宽度短,加高频信号,称信号栅,可以实现超高频。
G2靠近漏极,对应的基区宽度较宽,有良好的AGC性能,加固定偏置或AGC电压,作增益控制栅。
2) 、它通过第二个栅极G2交流接地, 可在第一个栅极G1和漏极D之间起到有效的静电屏蔽作用, 从而使得栅极与漏极之间的反馈电容(是Miller电容)大大减小,则提高了频率。
4.为什么硅栅、耐熔金属栅能实现源漏自对准,而铝栅不行?实现源漏自对准的目的是什么?在自对准工艺中先制作多晶硅栅,再用有源区版刻掉有源区上的氧化层,高温下以耐高温的多晶硅和下面的氧化层起掩蔽作用,对n 型杂质对有源区进行扩散(1000℃左右)。
微电子器件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复合损失使小于 1β0*
小于 1)、
(时间延迟使相位滞后)和(渡越时间的分散使|βω*|减小)
。
53、基区渡越时间 b 是指(从发射结渡越到集电结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当基区宽度加
倍时,基区渡越时间增大到原来的(2)倍。
54、晶体管的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 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当晶体管的 下
比例增大,使注入效率下降。
微电子器件(第三版)陈星弼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4
陈卉/题目 王嘉达/答案
答案为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请 仔细甄别 ! 厚德 博学 求是 创新
34、发射区重掺杂效应是指当发射区掺杂浓度太高时,不但不能提高(注入效率)
,反
而会使其(下降)
。造成发射区重掺杂效应的原因是(发射区禁带变窄)和(俄歇
(提高)基区掺
杂浓度。[P90]
47、比较各击穿电压的大小时可知,BVCBO(大于)BVCEO ,BVCBO(远大于)BVEBO。
48、要降低基极电阻 rbb ,应当(提高)基区掺杂浓度,
(提高)基区宽度。
49、无源基区重掺杂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体电阻)
。
微电子器件(第三版)陈星弼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5
降到(
0
)时的频率,称为 的截止频率,记为(
2
f
)。
55、晶体管的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 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当晶体管的 下
降到
1
0 时的频率,称为 的(截止频率),记为( f )。
2
56、当 f f 时,频率每加倍,晶体管的 降到原来的(½)
微电子器件 简答题 答案更正

微电子器件
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更正及补充
(简答题部分)
主?
答:当 V 比较小时,以 J r 为主; 当 V 比较大时,以 J d 为主。
E G 越大,则过渡电压值就越高。
补:7 、 什么是小注入条件?什么是大注入条件?写出小注入条件和大注入条件下的结定律,并讨论两种情况下中性区边界上载流子浓度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规律。
大注入,就是注入到半导体中的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浓度接近或者超过原来的平衡多数载流子浓度时的一种情况。
改:14、提高基区掺杂浓度会对晶体管的各种特性,如 γ、α、β、
TE C 、EBO BV 、pt V 、A V 、bb r '等
产生什么影响?
改:16、①双极晶体管的理想的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图,并在图中标出饱和区与放大区的分界线,
②厄尔利效应③击穿现象的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图。
【重点题】
某突变结的雪崩击穿临界电场为 E C = 4.4 ×105 V/cm ,雪崩击穿电压为 220V ,试求发生击穿时
的耗尽区宽度 x dB 。
解:当 N A >> N D 时, J dn << J dp
降低
虚线代表 V BC = 0 ,或 V CE = V BE ,即放大区与饱和区的分界线。
在虚线右侧,V BC < 0 ,或 V CE >V BE ,为放大区;
在虚线左侧,V BC > 0 ,或 V CE < V BE ,为饱和区。
B dB
C 3B dB 5C 12
2222010cm 10μm 4.410V x E V x E -=⨯====⨯。
微电子器件复习题

一、填空题1.突变PN 结低掺杂侧的掺杂浓度越高,则势垒区的长度就越 小 ,建电场的最大值越 大 ,建电势V bi 就越 大 ,反向饱和电流I 0就越 小 ,势垒电容C T 就越 大 ,雪崩击穿电压就越 小 。
P272.在PN 结的空间电荷区中,P 区一侧带 负 电荷,N 区一侧带 正 电荷。
建电场的方向是从 N 区指向 P 区。
3.当采用耗尽近似时,N 型耗尽区中的泊松方程为 。
由此方程可以看出,掺杂浓度越高,则建电场的斜率越 大 。
4.若某突变PN 结的P 型区的掺杂浓度为183A 1.510cm N -=⨯,则室温下该区的平衡多子浓度p p0与平衡少子浓度n p0分别为 和 。
5.某硅突变PN 结的153D N 1.510cm -=⨯,31810.51N -⨯=cm A ,则室温下n0n0p0n p p 、、和p0n 的分别为 、 、 和 ,当外加0.5V 正向电压时的p p ()n x -和n n ()p x 分别为 、 ,建电势为 。
6.当对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中性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比该处的平衡少子浓度 大 ;当对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中性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比该处的平衡少子浓度 小 。
7.PN 结的正向电流很大,是因为正向电流的电荷来源是 多子 ;PN 结的反向电流很小,是因为反向电流的电荷来源是 少子 。
8.PN 结的正向电流由 空穴扩散电流 电流、 电子扩散电流 电流和 势垒区复和电流 电流三部分所组成。
9.PN 结的直流电流电压方程的分布为 。
10.薄基区二极管是指PN 结的某一个或两个中性区的长度小于 该区的少子扩散长度 。
在薄基区二极管中,少子浓度的分布近似为 线性 ;薄基区二极管相对厚基区二极管来说,其它参数都相同,则PN 结电流会 大的多 。
11.小注入条件是指注入某区边界附近的 非平衡少子 浓度远小于该区的 平衡多子 浓度。
12.大注入条件是指注入某区边界附近的 非平衡少子 浓度远大于该区的 平衡多子 浓度。
微电子器件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17、大注入条件是指注入某区边界附近的(非平衡少子)浓度远大于该区的(平衡多
子)浓度,因此该区总的多子浓度中的(平衡)多子浓度可以忽略。
18、势垒电容反映的是 PN 结的(微分)电荷随外加电压的变化率。PN 结的掺杂浓度
越高,则势垒电容就越( 大 );外加反向电压越高,则势垒电容就越( 小 )。
29、晶体管的共发射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
是指(发射)结正偏、(集电)结零
偏时的(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比。
30、在设计与制造晶体管时,为提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应当(减小)基区宽度,
(降低)基区掺杂浓度。
31、某长方形薄层材料的方块电阻为 100Ω,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300μm 和 60μm ,则
主要措施是(减小基区宽度)
。
微电子器件(第三版)陈星弼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6
陈卉/题目 王嘉达/答案
答案为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请 仔细甄别 ! 厚德 博学 求是 创新
62、为了提高晶体管的最高振荡频率 f M ,应当使特征频率 f T(增大)
,基极电阻 rbb(降
低)
,集电结势垒电容 CTC (降低)
44、BVCEO 是指(基)极开路、
(集电)结反偏,当( I CEO ) 时的 VCE。
45、BVEBO 是指(集电)极开路、
(发射)结反偏,当( I EBO ) 时的 VEB。
46、基区穿通是指当集电结反向电压增加到使耗尽区将(基区)全部占据时,集电极
电流急剧增大的现象。防止基区穿通的措施是(增加)基区宽度、
52、在高频下,基区渡越时间 b 对晶体管有三个作用,它们是:
《微电子器件原理》复习题课件

《微电⼦器件原理》复习题课件考试时间: (第⼗周周⼆6-8节)考试地点:待定《微电⼦器件原理》复习题及部分答案⼀、填空1、PN结电容可分为扩散电容和过渡区电容两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扩散电容产⽣于过渡区外的⼀个扩散长度范围内,其机理为少⼦的充放电,⽽过渡区电容产⽣于空间电荷区,其机理为多⼦的注⼊和耗尽。
2、当MOSFET器件尺⼨缩⼩时会对其阈值电压V T产⽣影响,具体地,对于短沟道器件对V T的影响为下降,对于窄沟道器件对V T的影响为上升。
3、在NPN型BJT中其集电极电流I C受V BE电压控制,其基极电流I B受V BE电压控制。
4、硅-绝缘体SOI器件可⽤标准的MOS⼯艺制备,该类器件显著的优点是寄⽣参数⼩,响应速度快等。
5、PN结击穿的机制主要有雪崩击穿、齐纳击穿、热击穿等等⼏种,其中发⽣雪崩击穿的条件为V B>6E g/q。
6、当MOSFET进⼊饱和区之后,漏电流发⽣不饱和现象,其中主要的原因有沟道长度调制效应,漏沟静电反馈效应和空间电荷限制效应。
⼆、简述1、Early电压V A;答案:2、截⽌频率f T;答案:截⽌频率即电流增益下降到1时所对应的频率值。
3、耗尽层宽度W。
答案:P型材料和N型材料接触后形成PN结,由于存在浓度差,就会产⽣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的宽度就称为耗尽层宽度W。
4、雪崩击穿答案:反偏PN中,载流⼦从电场中获得能量;获得能量的载流⼦运动与晶格相碰,使满带电⼦激出到导带,通过碰撞电离由电离产⽣的载流⼦(电⼦空⽳对)及原来的载流⼦⼜能通过再碰撞电离,造成载流⼦倍增效应,当倍增效应⾜够强的时候,将发⽣“雪崩”——从⽽出现⼤电流,造成PN结击穿,此称为“雪崩击穿”。
5、简述正偏PN结的电流中少⼦与多⼦的转换过程。
答案:N型区中的电⼦,在外加电压的作⽤下,向边界Xn漂移,越过空间电荷区,在边界Xp形成⾮平衡少⼦分布,注⼊到P区的少⼦,然后向体内扩散形成电⼦扩散电流,在扩散过程中电⼦与对⾯漂移过来的空⽳不断复合,结果电⼦扩散电流不断转为空⽳漂移电流.空⽳从P区向N区运动也类同.6、太阳电池和光电⼆极管的主要异同点有哪些?答案:相同点:都是应⽤光⽣伏打效应⼯作的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子器件”课程复习题一、填空题1、若某突变PN 结的P 型区的掺杂浓度为163A 1.510cm N -=⨯,则室温下该区的平衡多子浓度p p0与平衡少子浓度n p0分别为( )和( )。
2、在PN 结的空间电荷区中,P 区一侧带( )电荷,N 区一侧带( )电荷。
内建电场的方向是从( )区指向( )区。
3、当采用耗尽近似时,N 型耗尽区中的泊松方程为( )。
由此方程可以看出,掺杂浓度越高,则内建电场的斜率越( )。
4、PN 结的掺杂浓度越高,则势垒区的长度就越( ),内建电场的最大值就越( ),内建电势V bi 就越( ),反向饱和电流I 0就越( ),势垒电容C T 就越( ),雪崩击穿电压就越( )。
5、硅突变结内建电势V bi 可表为( ),在室温下的典型值为( )伏特。
6、当对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其势垒区宽度会( ),势垒区的势垒高度会( )。
7、当对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其势垒区宽度会( ),势垒区的势垒高度会( )。
8、在P 型中性区与耗尽区的边界上,少子浓度n p 与外加电压V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若P 型区的掺杂浓度173A 1.510cm N -=⨯,外加电压V = 0.52V ,则P型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n p 为( )。
9、当对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中性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比该处的平衡少子浓度( );当对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中性区与耗尽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比该处的平衡少子浓度( )。
10、PN 结的正向电流由( )电流、( )电流和( )电流三部分所组成。
11、PN结的正向电流很大,是因为正向电流的电荷来源是();PN结的反向电流很小,是因为反向电流的电荷来源是()。
12、当对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由N区注入P区的非平衡电子一边向前扩散,一边()。
每经过一个扩散长度的距离,非平衡电子浓度降到原来的()。
13、PN结扩散电流的表达式为()。
这个表达式在正向电压下可简化为(),在反向电压下可简化为()。
14、在PN结的正向电流中,当电压较低时,以()电流为主;当电压较高时,以()电流为主。
15、薄基区二极管是指PN结的某一个或两个中性区的长度小于()。
在薄基区二极管中,少子浓度的分布近似为()。
16、小注入条件是指注入某区边界附近的()浓度远小于该区的()浓度,因此该区总的多子浓度中的()多子浓度可以忽略。
17、大注入条件是指注入某区边界附近的()浓度远大于该区的()浓度,因此该区总的多子浓度中的()多子浓度可以忽略。
18、势垒电容反映的是PN结的()电荷随外加电压的变化率。
PN结的掺杂浓度越高,则势垒电容就越();外加反向电压越高,则势垒电容就越()。
19、扩散电容反映的是PN结的()电荷随外加电压的变化率。
正向电流越大,则扩散电容就越();少子寿命越长,则扩散电容就越()。
20、在PN结开关管中,在外加电压从正向变为反向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一个较大的反向电流。
引起这个电流的原因是存储在()区中的()电荷。
这个电荷的消失途径有两条,即()和()。
21、从器件本身的角度,提高开关管的开关速度的主要措施是()和()。
22、PN结的击穿有三种机理,它们分别是()、()和()。
23、PN结的掺杂浓度越高,雪崩击穿电压就越();结深越浅,雪崩击穿电压就越()。
24、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的条件分别是()和()。
25、晶体管的基区输运系数是指()电流与()电流之比。
由于少子在渡越基区的过程中会发生(),从而使基区输运系数()。
为了提高基区输运系数,应当使基区宽度()基区少子扩散长度。
26、晶体管中的少子在渡越()的过程中会发生(),从而使到达集电结的少子比从发射结注入基区的少子()。
27、晶体管的注入效率是指()电流与()电流之比。
为了提高注入效率,应当使()区掺杂浓度远大于()区掺杂浓度。
28、晶体管的共基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α是指发射结()偏、集电结()偏时的()电流与()电流之比。
29、晶体管的共发射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β是指()结正偏、()结零偏时的()电流与()电流之比。
30、在设计与制造晶体管时,为提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应当()基区宽度,()基区掺杂浓度。
31、某长方形薄层材料的方块电阻为100Ω,长度和宽度分别为300μm和60μm,则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电阻分别为()和()。
若要获得1KΩ的电阻,则该材料的长度应改变为()。
32、在缓变基区晶体管的基区中会产生一个(),它对少子在基区中的运动起到( )的作用,使少子的基区渡越时间( )。
33、小电流时α会( )。
这是由于小电流时,发射极电流中( )的比例增大,使注入效率下降。
34、发射区重掺杂效应是指当发射区掺杂浓度太高时,不但不能提高( ),反而会使其( )。
造成发射区重掺杂效应的原因是( )和( )。
35、在异质结双极晶体管中,发射区的禁带宽度( )于基区的禁带宽度,从而使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的( )大于同质结双极晶体管的。
36、当晶体管处于放大区时,理想情况下集电极电流随集电结反偏的增加而( )。
但实际情况下集电极电流随集电结反偏增加而( ),这称为( )效应。
37、当集电结反偏增加时,集电结耗尽区宽度会( ),使基区宽度( ),从而使集电极电流( ),这就是基区宽度调变效应(即厄尔利效应)。
38、I ES 是指( )结短路、( )结反偏时的( )极电流。
39、I CS 是指( )结短路、( )结反偏时的( )极电流。
41、I CBO 是指( )极开路、( )结反偏时的( )极电流。
41、I CEO 是指( )极开路、( )结反偏时的( )极电流。
42、I EBO 是指( )极开路、( )结反偏时的( )极电流。
43、BV CBO 是指( )极开路、( )结反偏,当( )∞→时的V CB 。
44、BV CEO 是指( )极开路、( )结反偏,当( )∞→时的V CE 。
45、BV EBO 是指( )极开路、( )结反偏,当( )∞→时的V EB 。
46、基区穿通是指当集电结反向电压增加到使耗尽区将( )全部占据时,集电极电流急剧增大的现象。
防止基区穿通的措施是( )基区宽度、( )基区掺杂浓度。
47、比较各击穿电压的大小时可知,BV CBO ( )BV CEO ,BV CBO ( )BV EBO 。
48、要降低基极电阻bb r ',应当( )基区掺杂浓度,( )基区宽度。
49、无源基区重掺杂的目的是( )。
50、发射极增量电阻r e 的表达式是( )。
室温下当发射极电流为1mA 时,r e =( )。
51、随着信号频率的提高,晶体管的ωα、ωβ的幅度会( ),相角会( )。
52、在高频下,基区渡越时间b τ对晶体管有三个作用,它们是:( )、( )和( )。
53、基区渡越时间b τ是指( )。
当基区宽度加倍时,基区渡越时间增大到原来的( )倍。
54、晶体管的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ωα随频率的( )而下降。
当晶体管的ωα下降到( )时的频率,称为α的截止频率,记为( )。
55、晶体管的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ωβ随频率的( )而下降。
当晶体管的ωβ下降到021β时的频率,称为β的( ),记为( )。
56、当βf f >>时,频率每加倍,晶体管的ωβ降到原来的( );最大功率增益p max K 降到原来的( )。
57、当( )降到1时的频率称为特征频率T f 。
当( )降到1时的频率称为最高振荡频率M f 。
58、当ωβ降到( )时的频率称为特征频率T f 。
当p max K 降到( )时的频率称为最高振荡频率M f 。
59、晶体管的高频优值M 是( )与( )的乘积。
60、晶体管在高频小信号应用时与直流应用时相比,要多考虑三个电容的作用,它们是( )电容、( )电容和( )电容。
61、对于频率不是特别高的一般高频管,ec τ中以( )为主,这时提高特征频率T f 的主要措施是( )。
62、为了提高晶体管的最高振荡频率M f ,应当使特征频率T f ( ),基极电阻bb r '( ),集电结势垒电容TC C ( )。
63、对高频晶体管结构上的基本要求是:( )、( )、( )和( )。
64、N 沟道MOSFET 的衬底是( )型半导体,源区和漏区是( )型半导体,沟道中的载流子是( )。
65、P 沟道MOSFET 的衬底是( )型半导体,源区和漏区是( )型半导体,沟道中的载流子是( )。
66、当GS T V V =时,栅下的硅表面发生( ),形成连通( )区和( )区的导电沟道,在DS V 的作用下产生漏极电流。
67、N 沟道MOSFET 中,GS V 越大,则沟道中的电子就越( ),沟道电阻就越( ),漏极电流就越( )。
68、在N 沟道MOSFET 中,T 0V >的称为增强型,当GS 0V =时MOSFET 处于( )状态;T 0V <的称为耗尽型,当GS 0V =时MOSFET 处于( )状态。
69、由于栅氧化层中通常带( )电荷,所以( )型区比( )型区更容易发生反型。
70、要提高N 沟道MOSFET 的阈电压V T ,应使衬底掺杂浓度N A ( ),使栅氧化层厚度T ox ( )。
71、N 沟道MOSFET 饱和漏源电压Dsat V 的表达式是( )。
当DS Dsat V V ≥时,MOSFET 进入( )区,漏极电流随DS V 的增加而( )。
72、由于电子的迁移率n μ比空穴的迁移率p μ( ),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沟道MOSFET 的Dsat I 比( )沟道MOSFET 的大。
为了使两种MOSFET 的Dsat I 相同,应当使N 沟道MOSFET 的沟道宽度( )P 沟道MOSFET 的。
73、当N 沟道MOSFET 的GS T V V <时,MOSFET ( )导电,这称为( )导电。
74、对于一般的MOSFET ,当沟道长度加倍,而其它尺寸、掺杂浓度、偏置条件等都不变时,其下列参数发生什么变化:T V ( )、Dsat I ( )、on R ( )、m g ( )。
75、由于源、漏区的掺杂浓度( )于沟道区的掺杂浓度,所以MOSFET 源、漏PN 结的耗尽区主要向( )区扩展,使MOSFET 的源、漏穿通问题比双极型晶体管的基区穿通问题( )。
76、MOSFET 的跨导g m 的定义是( ),它反映了( )对( )的控制能力。
77、为提高跨导g m 的截止角频率m g ω,应当( )μ,( )L ,( )V GS 。
78、阈电压T V 的短沟道效应是指,当沟道长度缩短时,T V 变( )。
79、在长沟道MOSFET 中,漏极电流的饱和是由于( ),而在短沟道MOSFET中,漏极电流的饱和则是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