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进的三种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哪些创新思维是指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或创造新的价值的能力。
它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
1.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方法,通过观察和理解人们的需求和意愿来寻找解决方案。
它强调与用户的共创和多样化思维,通过迭代的过程来不断改进和创新。
2. 逆向思维(Reverse Thinking):逆向思维是指反过来思考问题,寻找与传统思维相反的解决方案。
通过质疑现状和设想反向的可能性,可以发现新的创新点。
3. 敏捷思维(Agile Thinking):敏捷思维是一种灵活、反应迅速的思考方式,它强调快速学习和调整,以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通过迭代式的试错和实验,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5. 侧重思维(Lateral Thinking):侧重思维是指跳出常规思维框架,以非线性和非逻辑的方式思考问题。
它强调创造性的联想和多元化思维,通过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发现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7. 倒推思维(Reverse Engineering):倒推思维是从已有的结果或目标出发,逆向推导出实现这个结果或目标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反向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进现有系统或创造新的系统。
8. 融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融合思维是将多个不同的思维方式、观点或领域整合在一起,以发现新的洞见和解决方案。
通过融合不同的思维和资源,可以产生创新的想法和结果。
9. 系统思维(Systems Thinking):系统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方式,关注问题的整体结构和相互关系。
它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找到系统性的创新解决方案。
10. 形象思维(Visual Thinking):形象思维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它通过图表、图像和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问题,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三种方法

创新思维的三种方法嘿,恁问创新思维有啥三种方法啊?那咱就好好唠唠。
第一种方法呢,就是瞎琢磨法。
啥叫瞎琢磨呢?就是别老按常规路子想事儿,得大胆地胡思乱想。
比如说,看见个杯子,别光想着它能装水,想想它还能干啥。
能不能当乐器敲敲咧?能不能当小摆件摆着好看咧?反正就是啥稀奇古怪的想法都冒出来。
别怕想错了,想错了也没关系,说不定哪个瞎琢磨出来的点子就成了好创意。
就像俺有回看见个扫帚,俺就寻思,这扫帚除了扫地还能干啥呢?嘿,俺就想出来个把扫帚把儿改装一下,当痒痒挠使,哈哈。
第二种方法呢,叫东拼西凑法。
就是把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凑到一块儿,看看能整出啥新玩意儿。
比如说,把自行车的轮子和椅子凑到一块儿,说不定就能整出个能跑的椅子。
把手机和手电筒凑到一块儿,说不定就有了个带照明功能的手机。
就是大胆地去组合,别管合不合理,先凑到一块儿看看。
有回俺看见个水桶和雨伞,俺就想,能不能把雨伞装在水桶上,下雨天拎着水桶打着伞,还能顺便装个东西,哈哈。
第三种方法呢,是瞎折腾法。
啥意思呢?就是对一个东西不停地折腾,看能折腾出啥新花样。
比如说,把一张纸不停地折啊、剪啊、画啊,看看最后能变成啥。
把一个旧玩具拆了重装,说不定就有了新玩法。
俺有回把一个旧收音机给拆了,东弄弄西弄弄,嘿,最后弄出个能放音乐还能当手电筒使的玩意儿,虽然样子不咋好看,但是挺好玩。
咱举个例子哈。
俺村里有个小李,他就爱瞎琢磨。
有回他看见村里的老磨盘,他就寻思这玩意儿能不能当桌子使。
他就把磨盘收拾收拾,摆上几个小板凳,嘿,还真成了个有特色的小桌子。
后来他又东拼西凑,把一些旧木头和旧轮胎凑到一块儿,做了个秋千。
他还瞎折腾家里的旧电视,把电视壳子改装了一下,变成了个小花盆架子。
所以啊,这创新思维的三种方法,大家都可以试试,说不定就能弄出点好玩的新东西。
用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问题可以很快地解决,而有些则需要我们耐心思考和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用新思维去解决问题。
新思维是指一种与传统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
传统思维通常是一种惯性思维,我们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处理信息,而新思维则是一种自我反思,挑战自我思考模式的思维方式。
用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1. 反转思维:通常我们用的是正面思维,即直接面对问题和挑战并尝试解决。
但是通过反转思维,我们可以转换角度来看待问题,并从中得到新的解决思路。
例如,公司面临着销售额下滑的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反转思维,想象一下公司用意料之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这个方法并不是我们通常采用的,但可能会带来新的启示。
2. 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注重人的思想模式和过程,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提取出人们真正需要的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面临着设计一个新产品的问题。
我们可以采用设计思维来确保产品的成功。
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通过诸如设计研讨会、调查等方式来开发出最适合他们的产品。
3. 团队思维:团队思维是指通过协作和分享思想,寻求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例如,面对业务扩展的问题,可能需要一组各具优势的人来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
这样可以最大化团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效力。
4. 建立模型思维:建立模型思维是指通过抽象、建立模型来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方法。
例如,为了处理银行系统中的大量交易,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根据大数据来预测交易行为,以此来预防和减少针对银行的欺诈行为。
以上种种思维方式并非唯一,但却是我们能很好运用的。
我们仍可以继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新思维,来解决那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七种重要思维方法

七种重要思维方法1.高级思维方法:维度转换维度转换是一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通过改变观察问题的视角,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思考角度,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待一个问题,考虑它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或者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待一个问题,考虑不同地点的影响。
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局限性思维,开拓思维的边界。
通过维度转换,我们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发现隐藏的信息和新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创新和问题解决非常重要。
2.逆向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方法是一种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传统思维方法无法发现的解决方案。
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从正常的思考方式中脱离出来,想象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逆向思维对于创新非常重要。
它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
逆向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考的限制,并寻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
3.归纳与演绎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是两种基本的思维方法,用于从具体的事实中推理出一般规律或从一般规律中推理出特殊事实。
通过归纳,我们可以从具体的观察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通过演绎,我们可以从一般规律中推理出特殊情况。
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验证假设,从而形成科学的理论和结论。
它是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4.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两种互补的思维方法,用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全面信息。
分析是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个部分;综合是将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隐含的因果关系;通过综合,我们可以将各种信息和观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
5.比较与类比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扩展思维的边界,发现新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案。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似之处;通过类比,我们可以将已有的解决方案应用到新的问题上。
六个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

六个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思考、实践和反思。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大脑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围,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思维已经变得浅显而又复杂。
然而,如果你想要提高你的思维能力,以下六个方法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方法一: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指在解决难题或者处理复杂情况时,同时运用多个思维模型来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涉及到诸多因素,如在分析问题时运用多个角度,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更简单的元素,把元素之间的联系以更为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等。
多元思维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可以减轻解决复杂问题的难度,而且可以让你更为灵活地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况。
方法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颠覆传统思维方式的方法,它的主要思路是反其道而行之,把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答案。
例如,当你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你可以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它。
逆向思维的核心是将问题转化成它的另一道难题,然后分析它,从而找到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逆向思维注重启发式思考,它能够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三: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从整体上看待问题,认为问题是一个整体,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非线性的、复杂的系统。
系统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我们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方法四:模拟思维模拟思维是指模拟活动过程,通过实践训练,以达到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思维是一种通过模拟实际情况来获取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背后的机制和规律,并从中学习经验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方法五:重构思维重构思维是指将一件物品或事物的所有部分全部打散,并重新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更为有利的模型。
重构思维的核心思想是,在为现有事物思考解决方案时,我们应该避免保持对既定观念的坚持,并且考虑发掘潜在的或者未想到的方法。
方法六:边界思维边界思维是指超越有名的思维领域,去寻找和发现问题的新方向,把不同的领域汇集在一起,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人的三种思维方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人的三种思维方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1、感性思维感性思维「看到」的是“具体的,表面的,现象的,细节的,局部的,短暂的,过去的,消失的”,来自大脑的低级区域。
会钻牛角尖的是感性思维。
感性思维是大脑默认的思维方式。
它的优点是:最容易、最直接、速度最快。
思考时需要调用的信息和知识量最少。
与生俱来,不需要刻意的训练也能进行。
缺点是:缺乏规划性、盲目、容易遇阻或受挫。
感性思维往往是人遇到事情时的第一反应。
如果把感性思维比喻成一种进攻型工具,那它就是一根未经加工的木棍。
木棍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但杀伤力很有限。
2、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看到」的是“整体,全局,普遍,一般,长远,本质”,理性思维来自大脑的高级区域。
但理性思维还是会受“概念”和“观念/信念”的限制,并不是最高形式的思维。
理性思维是不受情绪干扰的思维。
是情绪冷静状态下的思维。
它的优点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缺点是:有一定的学习训练成本和难度。
「理性思维」是精心打造的枪和炮。
3、觉性思维觉性思维是人在觉悟状态下的思维,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思维,能摆脱“概念”和“观念/信念”的束缚与限制,进入到一种「空灵」状态,看到更完整,更全面的全局与整体。
觉性思维的优点是:能超越观念和概念,超越立场和视角,以一种最超脱的方式看世界。
缺点是:难度大。
「觉性思维」是核武器。
「感性思维」受阻或产生痛苦的时候,想办法唤醒并启动自己的理性思维,用理性思维去「看」它,就像是看「感性思维」在演戏,意识到感性思维的「痛苦逻辑」的虚妄,痛苦便会停止。
「理性思维」受阻或产生痛苦的时候,想办法唤醒并启动自己的觉性思维,用觉性思维去「看」它,就像是看「理性思维」在演戏,意识到这种「痛苦逻辑」的虚妄,痛苦便会停止。
最受用的十大顶级思维

最受用的十大顶级思维1. 高效决策思维: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需要培养高效决策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从众多选项中迅速选择出最佳方案,避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2.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
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机会,不断追求变革和突破。
3.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
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潜在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超越传统思维的效果。
4. 系统思维:系统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
5.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能够激发创意和想象力的思维方式。
通过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推动个人和组织的创新发展。
6.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够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我们对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不盲目接受,从而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7. 想象力思维:想象力思维是一种能够超越现实局限,创造新的视角和可能性的思维方式。
通过想象力思维,我们可以拓展思维边界,发现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8. 情绪智商思维:情绪智商思维是一种能够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我们关注情绪对思维和决策的影响,并通过情绪智商的提升来改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果。
9. 弹性思维:弹性思维是一种能够灵活应对变化和挑战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我们调整思维模式,适应新的情境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
10. 深度思维:深度思维是一种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我们超越表面信息,挖掘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做出更加准确和深刻的判断。
这十大顶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加优秀和成功的个人,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培养这些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机遇,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同时,这些思维方式也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决策的质量,从而在个人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种创新思维的方法和例子

三种创新思维的方法和例子创新思维可是个热门话题,大家都想知道怎么能跳出框框,开拓新天地。
咱们就来聊聊三种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带上点幽默感,让你在创新的路上也能轻松愉快,绝对不想头痛想破脑袋。
咱们得提到的就是“逆向思维”。
你知道吗?有时候不走寻常路,反而能发现惊喜。
就像你在厨房,想做道新菜,结果把菜谱倒过来来试,搞不好能调出意想不到的美味。
比如,有个朋友试着用盐代替糖,结果做出来的咸蛋糕还真不错,吃了让人大呼过瘾。
真是出乎意料,让人瞠目结舌。
创新就是要敢于尝试,敢于犯错,反正又不是打仗,谁都不会真的因为这个菜不合口味而抬刀。
咱们再来聊聊“联想思维”。
这个嘛,简单说就是把不相关的东西扯在一起,搞出点新花样。
想象一下,拿着一块巧克力,突然灵感一闪,把它和一个橙子组合在一起,哎呀,没想到居然成了个新的甜点。
你要知道,这种联想可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碰到的。
比如,有个朋友看到公园里的秋千,脑子里突然闪过把它做成摇椅的主意,结果他自己动手做了一把,大家都爱坐,成了小区的“网红”摇椅。
就这样,随意的联想碰撞,往往能点燃无数创意火花。
咱们不得不提的是“合作思维”。
一个人再聪明,也难敌众人之智,大家一起出主意,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一个团队在一起,讨论怎么搞一个活动,突然有人说不如搞个真人秀,结果大家一起brainstorm,各种奇葩点子层出不穷。
最终大家决定把活动办成个社区的DIY手工大赛,吸引了大批邻居参加,气氛热闹得像过年。
合作的魅力就是在于每个人的独特见解可以结合成更精彩的创意。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最平常的人,最普通的想法,反而能成为那颗闪亮的星星。
好了,以上就是三种创新思维的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创新不一定要复杂,有时候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挖掘出无限的可能性。
别怕犯错,别怕尝试,谁说创新就一定要严肃认真?反正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嘛!希望你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意天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金字塔原理执一以为道--统一目前最先进的三种思维方法1.1三种伟大的理论1.1.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世界上2.5亿人所使用,包括英国、新加坡、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以及迪斯尼、微软、IBM、甲骨文、惠普等众多知名跨国企业。
1.1.2德·波诺《六顶思考帽》被全世界54个国家和世界500强企业(包括微软、摩托罗拉、松下、麦当劳、可口可乐、IBM、西门子、雀巢等)争先引进的思维模式。
1.1.3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明托金字塔原理已成为麦肯锡公司的公司标准,并被认为是麦肯锡公司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1.2三种方法要点概述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要点概述,价值仅仅在于描述出每一种方法的根本思想,是思想而不是方法。
这是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但并不是说其它的内容即实践方法就没有价值了。
如果真的想运用,还是有必要再回到原著的。
1.2.1思维导图其他思想要从中心思想向四周发散(核心);并且可在空白处自由添加(核心);要对每个思想概括出一个关键词(重要);分支与主干的连接线要自然弯曲,因为思想不是死板的(次要);要充分利用色彩和图形的形象表达,刺激大脑产生更多新想法(次要)。
1.2.2六顶思考帽思考是分为白色的信息、红色的情感、黑色的风险、黄色的优势、绿色的创新和蓝色的控制这六种角度的,彼此间没有优劣,各个层面的思考都有用处(核心)。
(应该)鼓励人们进行多方面思考而不是满足于以往的偏好。
(应该)提供发泄平台,避免潜意识里混淆。
一个人在一个时间段只能进行一种思考(核心)。
个人的思考结果总是片面且有待发展的,应该培育不健全的思考,把它发展为健全的思想(核心)。
应当在几个类型的思考基础上进行超然的规划和安排(重要)。
1.2.3金字塔原理应当对同一级思想进行分组和排序,要确保一组思想是属于同一级别(核心)。
把下一级的一类思想概括为上一级的一个思想,然后再对这一级思想进行分组排序,以此类推(核心)。
确保每一级的各思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核心)。
确保同一类思想间存在演绎和归纳之一的关系。
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关系,但不能两种关系杂糅(重要)。
上一个层次的概括必须揭发实质思想,不能出现“几种方法”这样的笼统划分(重要)。
每一组思想不能超过七个,以四到五个为宜(可以通过分类),这是由于人的短期记忆限度(次要)。
应当使用情景/冲突/问题的讲故事方法(次要)。
1.3三种方法出发点一致简单纵览一下这三种方法的要点,可以看到它们的方法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思考要按思考的规律来,写作要按写作的规律来。
简言之,“上者因之”。
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并不是我统一的最后结论,但这是统一这三个方法的依据。
规律指出了在一个世界不变的法则,是科学的重要部分。
所谓“方法”,就是在对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出的如何利用规律用最小成本达到目的的最优途径,例如,杠杆的方法可以使人用最小的力把东西举起。
因此在我看来,记忆术一定少不了联想规律,而思考方法也必定少不了大脑进行逻辑判断的规律。
有一个著名的“奥卡姆剃刀”理论,认为如果同样正确,理论应该越精简越好。
然而,自它发表的中世纪以来的漫长岁月里,它都只是一个理想,没有谁提出过将理论精简的方法论。
但是我以为,下面的方法将确实达到这个目标,它虽然不能把一个单独的理论精简,却可以把几个理论统一成一个理论。
当然,如果只想了解最后统一思维方法的结论,或者认为本章的结论--“规律间存在层级关系”是不证自明的,可以跳过这一章的大段内容。
1.3.1客观规律是排中的规律既然是客观的,就绝不可能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就好比在地球上,苹果是往地上掉的,作为一条被确知的规律,绝不可能容许其他的情况存在。
如果有的时候往天上飞,有的时候往地上掉,那它就不是一条规律,不具有运用价值。
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和传统认知不相符的事情,这是有可能的。
但是往往不是它颠覆了规律(虽然也可能出现我们自以为客观的规律被颠覆的情况),而是领域的不同。
例如,苹果在太空就不往下掉。
这完全可以和地球上往下掉并行不悖。
正是因为一个领域内的客观规律不能彼此矛盾,我们才可能把几条规律统一为一条。
1.3.2所有客观规律都是因果性规律规律所解释的都是一个因果关系:如果怎么样,那就会怎么样。
有一些规律的因是隐藏在司空见惯之中的,例如苹果往地上掉是因为地心引力。
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规律的因果性质。
规律具有同一属性是我们可以统一它们的另一个依据。
1.3.3客观规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1.规律是以“类属”为依托的正如上面所论述的,规律是以“领域”为依托的,这个“领域”必须保持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范围,既大到能够容纳符合这个规律的一切事物,又小到不能把不符合的事物容纳进来。
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这个“领域”就是“类属”。
有理由认为,类属是客观存在的。
两只“羊”虽然存在彼此特殊的地方,我们却可以保证它们的内外结构都是大致相同的。
美国小学生进行的一项测试显示,对于把“蝙蝠的体内构造更像老鼠还是更像黑鸟”这个问题,九成的小学生都会选择老鼠而不是外观更接近的黑鸟。
这就是哺乳动物的划分是有其客观性的,客观性就表现在有至少一条规律对于类属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效。
所以“熟透的苹果会落地”当然是对所有的熟透苹果都有效的,万有引力对万物都有效。
思维方法的规律,自然必须对所有人类都有效。
2.规律之间呈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规律既然以类属为依托,就必然显示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显然,类属之间呈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哺乳动物必然包含“鼠科”和“猫科”等,鼠类中又可以分为仓鼠和田鼠等,猫科中又有猫和老虎等。
所以,适用于哺乳动物的规律,必然适用于所有老鼠和所有猫;适用于所有老鼠的规律,必然适用于所有田鼠,但不一定会适用于猫。
那么,“所有哺乳动物都哺乳”这条规律就必然包含“所有老鼠都哺乳”这条规律。
1.3.4客观规律间存在层级关系上面不厌其烦论述的关于规律的关系,只是为了证明这个结论--规律间存在层级关系:(1)底层规律的普遍性更强,高层规律的特殊性更强。
(2)同一层规律由于排中,是可以统一且并行不悖的。
(3)有的高层规律被包含于某个底层规律(但不是都如此)。
规律的层级关系十分重要。
这就跟《金字塔原理》写文章的方法一样,得判断出思想属于同一层才能进行归纳和概括出上一层思想。
而判断出规律属于哪一层我们才能判断它们是否能合并。
否则,把底层规律和高层规律合并,要么会丧失底层规律的普遍性,要么会把高层规律的普遍性夸大。
1.4深入分析三种思维方法由于是分析思维方法,就把“思考的过程”当做最基本的领域,而不用事物这样的更大范围。
第二级是“思想的产生”,它是我们思考的根本目的。
第三级是“思想的完善”,它是思想产生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
1.4.1思维导图其他思想要从中心思想向四周发散(核心),规律一:思考是发散式的,次要思想是从中心思想衍生出来的(领域2:思想的产生)并且可在空白处自由添加(核心)。
规律二:事物(这里是指思想)总是不完善的,往往存在许多发展空间--发展空间就在于中心思想的衍生。
(领域3:思想的完善)要对每个思想概括出一个关键词(重要)。
规律三:人的思维有其容量,把思想概括为关键词更易于思考(领域1:思考的过程)分支与主干的连接线要自然弯曲,因为思想不是死板的(次要)。
要充分利用色彩和图形的形象表达,刺激大脑产生更多新想法(次要)。
规律四:思维容易接受形象化的的东西,这可以刺激思想的产生(领域1:思考的过程)1.4.2六顶思考帽各个层面的思考都有用处,应该鼓励人们进行多方面思考而不是满足于以往的偏好(核心)。
规律五:事物总是有各个方面的,思想要把各方面认识综合起来才算全面(领域2:思想的产生)应该提供发泄平台,避免潜意识里混淆(核心)。
规律六:思维中包含各个因素,要避免思想产生时混淆了原因(尤其是参杂了感情)(领域2:思想的产生)一个人在一个时间段只能进行一种思考(核心)。
规律七:思维是不应该并行的(虽然看过研究显示是可以并行的),必须集中。
(领域1:思考的过程)个人的思考结果总是片面且有待发展的,应该培育不健全的思考,把它发展为健全的思想(核心)。
规律八:个人的思想总是不够尽善尽美的,但是可以作为更好思想的基石。
(领域3:思想的完善)应当在几个类型的思考基础上进行超然的规划和安排(重要)。
规律九:应该规划思想的产生,综合几个方面的思想。
(领域2:思想的产生)1.4.3金字塔原理应当对同一级思想进行分组和排序,要确保一组思想是属于同一级别(核心)。
规律一:许多思想是属于一类的,应该把各类思想分清,并且排好顺序,否则会干扰思想的明晰。
(领域3:思想的完善)把下一级的一类思想概括为上一级的一个思想,然后再对这一级思想进行分组排序,以此类推(核心)。
规律二:应该把一类支持思想概括为一个上层思想,上层思想就能够涵盖这些思想的全部价值。
以避免思想太多太乱。
(领域3:思想的完善)确保每一级的各思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核心)。
规律三:思想的分类对可能遗漏的思想进行了暗示。
(领域3:思想的完善)确保同一类思想间存在演绎和归纳之一的关系。
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关系,但不能两种关系杂糅(重要)。
规律四:(准确说来应该是)演绎和归纳的杂糅可以转化为归纳,因为演绎部分可以转化为归纳的一个部分。
这是为了保证思想的清晰。
(领域3:思想的完善)上一个层次的概括必须揭发实质思想,不能出现“几种方法”这样的笼统划分(重要)。
规律五:笼统划分有碍实质的归纳,即概括思想的产生。
(领域2:思想的产生)每一组思想不能超过七个,以四到五个为宜(可以通过分类),这是由于人的短期记忆限度(次要)。
规律六:思想的数量必须控制在理解限度的7个内。
(领域1:思考的过程)应当使用情景/冲突/问题的讲故事方法(次要)。
规律七:思想的表达必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不包括在思维方法内)1.5构建统一思维方法1.5.1解构三个思考方法现在解构这三个思考方法,提取出这15个规律并分类,进行重要性排序:领域1:思考的过程规律一:思维是不应该并行的,必须集中。
规律二:人的思维有其容量,把思想概括为关键词更易于思考规律三:思维容易接受形象化的的东西,这可以刺激思想的产生规律四:思想的数量必须控制在理解限度的7个内。
领域2:思想的产生(包含于领域1)规律一:思考是发散式的,次要思想是从中心思想衍生出来的规律二:事物总是有各个方面的,思想要把各方面认识综合起来才算全面规律三:思维中包含各个因素,要避免思想产生时混淆了原因(尤其是参杂了感情)规律四:笼统划分有碍实质的归纳,即概括思想的产生。
规律五:应该规划思想的产生,综合几个方面的思想。
领域3:思想的完善(包含于领域2)规律一:事物(这里是指思想)总是不完善的,往往存在许多发展空间--发展空间就在于中心思想的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