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草船借箭》中人物资料

一、周瑜1、周瑜简介: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末三国时东吴名将,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南犯大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然而,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2、周瑜的性格:第一个特征是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另一性格特征是容易冲动,意气用事。
二、诸葛亮1、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2、诸葛亮的性格:一是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二是忠贞不渝、为国为民道德力量的代表。
三是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三、鲁肃1、鲁肃简介: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东汉建宁五年(172 年)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2、鲁肃的性格:鲁肃是一个有大谋略、大才干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干家。
鲁肃这一生,呕心沥血的就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孙刘联盟,没有鲁肃大力促成,孙刘联盟就不会存在,没有孙刘联盟就不会有赤壁之战,没有赤壁之战就不可能有之后的天下三分,也就不可能有三国了。
所以说鲁肃是个真正的高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三国”.四、曹操1、曹操简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概括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概括【篇一: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概括】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聪明狡猾善于分析赤壁之战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
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
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
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
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
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
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三、严于律己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
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
来敏、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四字成语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四字成语1、性格特点善计谋、精通兵法、留心世事、处事不乱、忠贞不移。
2、人物概述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3、人物评价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
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
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
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就可以,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优秀的历史人物践行了榜样.周瑜: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显然不像是苏轼所颂扬的周瑜“雄姿英发”,就是“千古风流人物”.吕布: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脾气不好,不好面子,自私,冲动易怒,极易着急,但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只是有时情感甩过了理智而已.他Eithel的人物就是刘备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就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砌存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矣.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荣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诛魏武,就是以基宇亦穴.”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之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绘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谦逊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摹,极尽生硬,但在注重其“仁爱”时却又掉入了“懦弱”一面,散发出“懦弱”和“伪善”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大哭与泪虽然整体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散发出刘备的天下就是大哭出的印象,歪曲了刘备就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闻名,但“刚而骄”,骁勇善战有余,智略严重不足.马超战败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奏议与诸葛亮,“反问逊于人才可以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表示马超虽为一世之丹,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当众宾客”.这就是典型的遂拜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就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存有谈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追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阵亡,战败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等待他甚薄,因而在距曹归刘前为曹操杀死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求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下关羽下邳战败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两大宴的厚礼等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就是不择手段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轻微的歪曲了.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指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生财魏、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俗气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中国围棋.生活简朴,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大赏,有加千金;不克望施,分后毫不与”.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不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凶残、狡诈的一面又误导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就是狡诈、凶残、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恭敬衣人,存有“雅量高致”.刘备表示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盛赞他存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变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下周瑜,就是为了压低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显然不像是苏轼所颂扬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变成了《三国演义》中遭受最小罪人的人物.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歪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系列就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浙江广厦”,“存有过人之清”.他初识孙权,就明确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欲曹操,待机剿灭黄祖,驶去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求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存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了变,唯独鲁肃主张抗炎曹,力劝孙权下架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牵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乃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观赏.吴国的创建和发展基本上就是按照鲁肃明确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展开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变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欺骗、受到欺负的典型.魏延:坚强,胆小,反反复复,凶残.姜维:忠义,存有谋略,忠君.。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诸葛亮具备哪些性格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在三国中,诸葛从无到有从生到死都几乎以神的身份存在,在罗贯中笔下,整个三国里,诸葛是权衡了三国势力的神灯,如果没有他似乎周瑜都不会决定北抗曹操,没有他,几乎从曹操统一北方后就没故事可写了。
不过神的身份没有改变历史,这也就不可避免的显出了一些诸葛的人性一面。
从整体来讲,诸葛是一个冷静沉着的人,从三顾茅庐时虽期待名主却又不失气度,既考验了刘备又体现了他冷静思考眼前一切的一面,又在面对曹操大军逼近的时候,劝东吴抗曹,争夺荆州九郡,坐怀不乱退魏五路大军等故事中,冷静的让任何人都比不来。
另外他是一个很会捉人心思,很能了解别人的性格,像对关羽的性格,张飞的性格,周瑜,鲁肃,司马懿等都被他抓心思抓得一愣一愣的,所以他会百战百胜。
但他又有缺点,比如对蜀国的人才运用上的过度谨慎,导致蜀国人才断层以至亡国。
诸葛亮性格走向不平凡人生说起诸葛亮的性格,但凡读过_lt;三国演义_gt;的人,大都会有一个印象:潇洒自若、临危不乱,因为他总能未卜先知、化险为夷,而且他几乎是从头笑到尾的,笑曰、冷笑诸多带笑的字眼屡见不鲜,更不用说什么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了,总之那形象,一个字:帅!可略微了解点历史的人又会觉得,真实的诸葛亮似乎没有想像中那么风流倜傥、挥洒自如,因为人们记住的是诸葛一生唯谨慎的诗句,脑子里浮现的是诸葛废寝忘食、汗流终日的工作狂形象,感慨的是他志决身歼军务劳的悲剧结局。
于是人们又会产生另一个印象:诸葛亮谨小慎微、老成持重、一板一眼、不苟言笑。
其实这两种印象都走了极端。
那么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性格呢?他随和吗?他严厉吗?他风趣吗?我们不禁想要了解。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那么是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诸葛亮的命运从而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呢?从他童年说起吧。
任何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却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
智慧的化生,双重的性格——诸葛亮

智慧的化生,双重的性格——诸葛亮陈成数学与财经学院2012级数学师范2班201202024061在泱泱三国中,再没有人比诸葛亮更能让我们印象深刻了,他羽扇纶巾道袍飘飘,简直成了智慧的化身。
他是一个追求实干的思想家,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用他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才能征服了当代,也征服了现代。
像诸葛亮这种性情的人最为符合我们祖先所倡导的生活方式。
他勤劳工作,有正义感,完全独立,并且坚信朴素的思想和善良必将战胜人性阴暗面的教条。
他相信生活是艰难的,安逸是用汗水换来的,德行是对自己的最好奖赏,而快乐只有在其他事情完成后才能获得。
他能鞠躬尽瘁,兢兢业业。
从智慧方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事,精通兵书战策、晓畅行军布阵,而且还熟习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智慧,那么的让人叫绝。
1、系统性、科学性的战略战术诸葛亮对整个战略形势具有很强的洞察力,他明确战略目标,这是制定外交、军事政策、实行各项政治行动的基本依据。
(1)精于外交(第八十六回)中写到宓向温夸口,自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觅。
”温笑曰:“公既出大言,请即以天为问:天有头乎?”宓曰:“有头”温曰:“头在何方?”宓曰:“在西方。
《诗》云:‘乃眷西顾。
’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
”温又问:“天有耳乎?”宓答曰:“天处高而听卑。
《诗》云:‘鹤鸣九卑,声闻于天。
’无耳何能听?”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张温无语。
宓乃问曰:“先生东吴名士,既以天事下问,必能深明天之理。
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天既清者而上浮,何以倾其西北乎?又未知轻清之外,还是何物?愿先生教我。
”张温无言可对,乃避席而谢曰:“不意蜀中多出俊杰!恰闻讲论,使仆顿开茅塞。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和他的典型事例作文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和他的典型事例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和他的典型事例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和谋臣,他也被后人称为"武侯"和"伐谋先生"。
诸葛亮不但聪明绝顶,而且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性格特点和一些代表事例吧!首先,诸葛亮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喜欢读书识字,而且学习特别努力。
后来当他长大一点时,就痴迷于研究兵法、历史、天文地理等各种学问,从不嫌麻烦。
就连在军营里打仗的时候,诸葛亮也要抽空看书学习,因为他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
正是由于勤奋好学,诸葛亮的知识才那么渊博,才能成为军事家和谋臣呢!其次,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机智聪明的人。
在很多关键时刻,他都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想出妙计,扭转了局面。
比如在孔明借箭的故事中,诸葛亮就巧妙地骗过了敌人,保住了小小的蜀国军队。
再比如在赤壁之战中,他利用计策让曹操的大军遭到重创。
可见诸葛亮真是个机智过人的谋士啊!再者,诸葛亮也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勇者。
尽管他出身寒门,但从小就怀揣着复兴汉室的雄心壮志。
即使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他也从不气馁,始终坚持理想和信念。
就连濒死的时候,诸葛亮也挥泪斩马谏嘱后主,可见他对事业的执著精神啊!最后,诸葛亮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他虽然功绩卓著,却从不计较名利,而是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就算刘备三顾茅庐时,他也坚守本心,直到看到了刘备的抱负和为民著想的决心,才服膺出仕效力。
诸葛亮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品德,使他在后人心目中成为忠臣佳话的代表人物。
通过上面的描述,大家一定对诸葛亮这位伟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吧!勤奋好学、聪明智慧、坚韧勇敢、淡泊名利,这就是诸葛亮性格中最闪耀的几个特点。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贵品质,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让我们像诸葛亮那样,勤奋学习、发扬智慧,坚持理想,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篇2大家好,我是小明。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啥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啥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深谋远虑、心胸开阔、谨言慎行、忠心耿耿。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又被称作“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未出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对天下的局势了若指掌,只待遇到明主,所以才能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对刘备说出对天下局势的分析,赢得刘备的重用。
诸葛亮帮助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使得原本弱小的刘备势力在纷乱的局势中赢得立足之地。
刘备去世之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继续尽职尽责的辅佐后主刘禅,直至去世。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和人格优点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和人格优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和人格优点前言: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众多的历史人物被广大的观众们熟知,奸勇有谋的曹操、义薄云天的关羽、火烧连营的周瑜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
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
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
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
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
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
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三、严于律己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
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
省自律。
来敏、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四、知人善任他从蜀汉大业出发,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对那引起忠于蜀汉政权,又有真正才学的人,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
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
因此事他被誉为'是以西士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也。
'诸葛亮任蜀相时,为了广揽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贤台。
刘备死后,他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
如蒋琬、李邵、马勋、宗预、杜微、马忠、秦宓、董允等,这次用人之举被时人赞为'德举'。
在《前出师表》中,他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董允、向宠等,其心之公明纯正实所罕见。
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员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刘璋旧部,也有魏降将,却无任何山头圈子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怀,团结了绝大多数人。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家,他心胸开阔,容人容物的雅量,摆脱个人好恶从事业出发选人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受过诸葛亮严厉处罚被削职为民的廖立、李严听到诸葛亮病故的消息,竟痛哭失声,他们被罢黜官职,不但不怨恨反而
寄予希望,对他的死十分悲伤。
这说明诸葛亮用人多么公正。
五、谦恭待人若把诸葛亮同当时的孔融、祢衡等人相比,显然后者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和才智过人的周瑜、鲁肃、司马懿相比也略高一筹。
与他同齐名的庞统相比,更能看出二人高下。
虽然,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但他说的重点仍在诸葛亮。
诸葛亮高于庞统之处,不单在智谋才华,更重要的还在于品德胸怀。
庞统心怀私念,妒忌孔明,骄兵轻放,急于求成,铸成大错,终身抱憾。
诸葛亮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深思熟虑,卓识远见,善于博采众长,融化于胆识之中。
他多次表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与杜微书》中说:'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在《又教与军师名史与参军掾属》中称:'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功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以谏止;虽资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子始终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 诸葛亮不仅自谦,而且以深受教益的事例说明愿得别人诲教之诚心。
平定南中,他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言,并作为命令颁布全军,强调南征,不能单靠武力镇压,还要靠智胜和从思想上瓦解叛军,从而制定了对少数民族部落实行和抚政策。
六、治蜀有方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表明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清高不俗,谨慎持重)。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聪明狡猾善于分析赤壁之战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
在三国中,诸葛从无到有从生到死都几乎以神的身份存在,在罗贯中笔下,整个三国里,诸葛是权衡了三国势力的神灯,如果没有他似乎周瑜都不会决定北抗曹操,没有他,几乎从曹操统一北方后就没故事可写了
不过神的身份没有改变历史,这也就不可避免的显出了一些诸葛的人性一面从整体来讲,诸葛是一个冷静沉着的人,从三顾茅庐时虽期待名主却又不失气度,既考验了刘备又体现了他冷静思考眼前一切的一面,又在面对曹操大军逼近的时候,劝东吴抗曹,争夺荆州九郡,坐怀不乱
退魏五路大军等故事中,冷静的让任何人都比不来另外他是一个很会捉人心思,很能了解别人的性格,像对关羽的性格,张飞的性格,周瑜,鲁肃,司马懿等都被他抓心思抓得一愣一愣的,所以他会百战百胜但他又有缺点,比如对蜀国的人才运用上的过度谨慎,导致蜀国人才断层以至亡国分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