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精品小语段.docx
文言文小语段2

1、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①。
1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②,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③,袁府郡即日便征④。
2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⑤,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⑥,败。
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①铛(chēng):一种平底锅。
焦饭:锅巴。
②贮录:贮存,收藏。
录:收藏。
③孙恩:字灵秀。
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水而死。
④袁府君:即袁山松。
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
⑤沪渎:水名,在上海东北。
2、二十三、过江诸人: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①,藉卉饮宴②。
周侯中坐而叹曰"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④!"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2当共戮力王室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注释」①新亭:亭子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
②藉卉:坐在草地上。
③正自:只是。
④戮力:合力。
⑤楚囚:本指楚国的囚犯,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3、江左有管夷吾: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
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
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①。
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
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②。
既出,欢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③,此复何忧!"「注释」①黍离之痛: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殿都已经毁坏,长满了禾黍,不胜感慨,作《黍离》一诗。
见《诗经。
王风。
黍离》,后以" 黍离之悲" 、" 黍离之痛" 作为感叹国家衰亡的典故。
②酬纳:酬谢接纳。
③管夷武:管仲名夷吾。
齐国大夫,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
4、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①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文言小语段

文言文小语段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完整word版)小古文(word文档良心出品)

小古文观止选读1.读书要三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②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⑤,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⑥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⑦。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童蒙须知》注释:①误:错。
②倒:颠倒。
③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④见:同“现”,表露出来。
⑤余尝谓:我曾经说过。
尝,曾经。
谓,说⑥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⑦急:重要,要紧。
2.薛谭学讴①薛谭学讴于②秦青,未穷③青之技④,自谓⑤尽⑥之⑦,遂⑧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⑨,抚节⑩悲歌⑪,声振⑫林木,响遏行云⑬。
薛谭乃谢⑭,求反⑮,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注释:①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
讴(ōu):徒歌(无伴奏)歌唱。
这里指唱歌。
②于:向。
③穷:尽、完,用完。
这里指学完。
④技:本领。
⑤谓:以为,认为。
⑥尽:学尽,学完。
⑦之:代词,指代上句中的秦青之技。
⑧遂:于是,就。
⑨饯于郊衢(qú):在郊外大路旁设酒送行。
饯:用酒食设宴送行。
⑩抚节:打着拍子。
节,古代一种乐器,用竹编成,演奏时起打拍子的作用。
⑪悲歌:慷慨悲壮的歌。
⑫振:使……振动。
⑬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
形容歌声嘹亮。
⑭谢:谢罪,道歉。
⑮反:通“返”,返回。
3.胸有成竹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①视,乃②见其所俗画者,急起从③之,振笔直遂④,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⑤,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⑥谷偃竹记》)注释:①熟:仔细。
②乃:就。
③从:追踪。
④振笔直遂:振笔,奋笔、挥笔;遂,成。
此句的意思是指落笔飞快,一气呵成。
⑤如兔起鹘(gǔ)落:兔子才出而猎鹰已经急下搏击。
此处比喻绘画时运笔之神速。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优秀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优秀优秀文章篇一:《春夜喜雨》春夜喜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Translation:On a spring night, joyful rainThe window holds the snow-capped mountains in the west, while the door moors ships from miles away in the East Wu.With five flower-adorned horses and a robe worth a thousand gold, I shall call my servant to fetch fine wine, and together we will forget all sorrows.-------------------------------------------------------------------------------优秀文章篇二:《游园不值》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Translation:Visiting the Garden, Unworthy of Its BeautyThe moss, imprinted with the footsteps of worn-out shoes, should be pitied; the closed door with its rusty latch hasn't been opened for a long time.The vibrant colors of spring cannot be contained within the garden; a branch of red apricot breaks through the wall.。
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

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1.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马说韩愈〔唐代〕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祗同: 衹)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马者通: 饲马者)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 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 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 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 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 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 但吃不饱, 力气不足, 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 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听千里马嘶鸣, 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拿着鞭子面对它, 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2.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杂说一·龙说韩愈〔唐代〕龙嘘气成云, 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 茫洋穷乎玄间, 薄日月, 伏光景, 感震电, 神变化, 水下土, 汩陵谷, 云亦灵怪矣哉!云, 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 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 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 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 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 云从之矣。
译文龙吐出的气形成云, 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 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 接近日月, 遮蔽它的光芒, 震撼起雷电, 变化神奇莫测, 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
文言文摘抄摘抄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

文言文摘抄摘抄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玉溪亭记曹操时值季夏,暑气压人,风景欠佳。
玉溪亭位于一座小山脚下,亭内挂有扇形木镜,四周可瞻山景水色。
夏日三更,蟋蟀声调,鸟曳长唈,似有将无之感。
走入亭中,感觉室内温度略为凉爽。
众人落座,只听得角铁演奏,其声如乐,旋转出多样曲调,仿佛引人入梦。
俗客之中,不断有人赋诗吟咏,乃至于木石皆染,墙上贴有诸多绝妙的诗句。
友人互相赞叹,脸上洋溢着诗情画意,情趣盎然。
亭中游人纷至沓来,探口即至,离了口亦在眼前。
各项才情合集,文采斐然。
纵览这些珍贵的诗文,内心不由得叹服那些旷古的文人。
如今仍然被后人景仰,可见其境界的超然。
当闺阃之美与山水合一,再现于眼前,内心之悸动可想而知。
原本平凡的人们,经此一席文化怀古,即刻升华为一代文人。
这是一次文人相聚的机会,也是文化的圣地。
站在亭中,心情愉悦,万念俱灰。
这里是学派纷至沓来,觥筹交错之地,城市中的文化瑰宝。
从此,玉溪亭便成为学艺者、吟咏者和影迷的聚集地,他们会尽情享受文化的盛宴,品味着古人的情趣。
而历史的长河中,这座亭子将永垂不朽,流传下去。
是以,每当夏日将至,人们便会慕名而来,寻觅那一份知音和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来静心,还是来寻古人,玉溪亭一定是最佳之选。
当今社会,一切日新月异,然而文化需要经久才能留得住。
玉溪亭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无限的话题供人研讨和探究。
虽经历岁月的沧桑,但玉溪亭仍然风光不衰。
令人遗憾的只是,它究竟要经历多少次繁盛和落寞。
毋庸讳言,古代文言文段落中有太多经典之作。
这些文言演绎着古老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通过摘抄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人智慧和情感,更好地感悟人生。
正如曹操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进一步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因此,无论是刻苦求学的青年,还是热爱阅读的文化爱好者,摘抄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都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文言文短篇大全

文言文短篇大全文言文是传统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系列精选的文言文短篇,让您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一、《师说》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本篇选取自《论语》,是孔子的一番名言。
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应该友善待人,保持平和的心态。
二、《触龙说》秦王纳谏曰:“夫触龙者,举首而上,触类而求全,不伺臣下之所当为,而患人之所触耳!斯且有过,不取;无过,即胥。
胥与臣下忧而无益,不亦害乎?”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一段对秦王的劝说。
他以“触龙”为比喻,表达了对君主偏执独断的警示。
三、《捉蛮夷》周公摄政时,南海有蛮夷侵犯,召回众将,以讨之。
太子闻之,弓矢甲胄,责太子曰:“夫捉蛮夷,在其圣人也;捉圣人,在夫笃臣也。
君观周公之心,而捉在此孙何?”太子闻之,改容而退。
此篇讲述了太子轻举妄动的故事,周公以此教育太子,告诫他要尊重上级的决策,保持谦卑的态度。
四、《月下老人》唐代杜甫的《月下老人》是一首咏史之作,描绘了一个寂寞的老人在月下吟诗作画的情景。
文章深情思绪,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别仙诗。
诗中描绘了离开古原草原时的壮志与无奈,以及情感的寄托和表达。
六、《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楼台的特点,寓意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七、《滕王阁序》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骈文之一。
文章以滕王阁为背景,描述了宴会的盛况和王勃对滕王的致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八、《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记游的散文。
文章讲述了欧阳修醉酒后的游山经历,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评论。
九、《浮生六记》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
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下了充满感慨和思考的文字,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和体验。
优秀文言文摘抄

优秀文言文摘抄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2、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文子3、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苏轼4、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非战也,拔人之城非攻也,毁人之国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5、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7、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款冬而生兮,凋彼叶柯。
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铅刀厉御兮,顿弃太阿。
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
——王褒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1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楚辞·离骚》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12、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13、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
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
以是善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
——柳宗元14、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15、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阮籍1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7、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精品小语段(一)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①,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非子》)【注释】①衣裘: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1.解释:①患②对③为__________2.翻译:①禁之奈何 ?②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③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 商於子驾豕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①,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 ! 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 ?”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 ?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②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②服田:驾牲口耕田。
1.解释:①东 __________②就 _________ ③过 _________ ④几⑤盖2.翻译:①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千轴不如一书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
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①于帘②前,凡.千轴③,载以独轮车。
引试④曰,衣襕⑤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
时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
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
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如景一书。
”..(选自宋·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主司:主考官。
②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
③轴:古人将文章写在横幅上,然后裱成卷轴。
④引试:面试。
⑤襕(1án) :古代读书人穿的圆领大袖外套。
1.解释:①凌②凡③擢________④为2.翻译:⑴欲以此骇众取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唯袖一书帘前献之(四)泰伯改字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①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②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②握手:拱手。
1.解释:①守②易③扣④溥2.翻译:①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②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五)邴原戒酒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留则师子助,..颖川则宗仲弓,汝南则交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
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
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
”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书·邴原传》注引)【注释】①邴 (b ǐng) 原:三国时国人。
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
1.解释:①向②负2.翻译:①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②今当远别,因见贶饯, 可一饮宴。
(六)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 (三牲 )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解释:①辄②卜③笃④务2.翻译:①何尔鲁钝之甚也②自汝得之,于我何有!(七)西涯与程篁墩阁老①西涯、学士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
方朝见,适.直隶④贡蟹至焉。
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
”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
”对曰:“蜘蛛满腹经纶。
”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
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
(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 )【注释】①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
②学士:指翰林学士。
③成化:明宪宗年号。
④直隶:京城地区。
1.解释:①适直隶贡蟹至焉()②蜘蛛满腹经纶()...③凤凰遍体文章()④而终身事业见之也()...2.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
一日,嘉定②王凤喈 (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鼐《惜抱轩集》)【注释】①嘉定:今市嘉定区。
②休宁:古县名,今境。
1.解释:①词学以浙中为盛.()②余少时尝效.焉()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②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九)蔡邕听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① (yōng) :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②将命者:侍从。
1.解释:①因请而裁为琴()②比往而酒已酣焉()..③邕至门试潜.听之()④螳螂为之一前一却.()2.翻译:①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②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十)玄对应劭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①,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②,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 ?”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④,回、赐⑤之徒不称官阀⑥。
”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玄传》 )【注释】①玄: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
②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
③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
④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⑤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
⑥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1.解释:①遣使要玄()②乃延升上坐()..2.翻译: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④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十一)梦龙补《西楼记》袁韫玉①《西楼记》初成,往就正于犹龙②。
览毕置案头不致可否。
袁惘然不测所以而别。
时方绝粮,室人以告。
曰:“无忧,袁大今夕馈我百金矣。
”乃诫阍.人:“勿闭门,袁相公馈银来必在更余,可径引至书室也。
”家人皆以为诞。
袁归,踌躇至夜,忽呼灯持金就。
乃至,见门尚洞...开。
问其故,曰:“主人秉烛在书室相待。
”惊趋而入。
曰:“吾固料子必至也。
词曲俱佳,尚少一出⑦,今已为增入矣。
”乃《错梦》也。
袁不胜折服。
是《记》大行,《错梦》尤脍炙人口。
(选自清·褚人获《坚瓠集》 )【注释】①袁韫(yùn)玉:明朝文学家,字于令。
②犹龙:即梦龙。
明朝著名文学家。
1.解释:①乃诫阍人()②可径引至书室也()..③家人皆以为诞.()④忽呼灯持金就.()2.翻译:①袁惘然不测所以而别。
②“主人秉烛在书室相待。
”惊趋而入。
(十二)随何难汉高祖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
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
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城④,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乎?”上曰:“不能。
”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
然而陛下何谓腐⑦儒,为天下安用腐懦,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
”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
.(选自《史记·黥布列传》1.解释:①上置酒()②夫陛下引兵攻城()..③如陛下之意()④吾方图子之功()..2.翻译:①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
②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
(十三)晏殊诚实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
适值帝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饮。
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皆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晏殊执政,莫知所因。
次日复进,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 (què)下:此指朝廷。
阙,宫门处的望楼。
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④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
⑥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
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