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课后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黄河颂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黄河颂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学完每篇课文后及时地做好课后练习,是提高初中语文学习成绩的关键,下面为大家带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河颂课文原文: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课后练习答案: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

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

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

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

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

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黄河颂课后作业答案

黄河颂课后作业答案

黄河颂课后作业答案
学习初一下册语文《黄河颂》这篇课文后,很多课后的练习等着我们去完成,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课后作业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颂课后作业答案
1.魄豪磅烽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3.示例:(1)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长城用他高大雄伟的身躯,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4.示例:大禹治水。

故事略。

5.“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结构上的提示作用,将诗歌分成三个层次。

此外,反复出现也加强了抒情味。

6.不好。

“你”比“她”读起来更亲切,抒发情感更直接。

7.选诗从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从历史角度说,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从地理角度说,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从精神角度说,黄河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这和毛泽东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一致:黄河孕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8.(1)示例:“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河清海晏”等;原因:黄河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一种象征,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文化已经密不可分了。

(2)示例:今天我们将生活垃圾扔进黄河,明天黄河将把我们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黄河颂课后作业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山diān()狂lán()哺.育()澎湃..()2、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又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宠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3、“它体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一句中的“民族精神”指。

4、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⑵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⑶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⑷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6、“啊!黄河!”反复出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7、口语交际:一个顾客在酒馆里喝啤酒。

当他喝完第二杯后,问酒馆的老板:“你们这里一星期能卖出多少桶啤酒?”“40桶。

”老板得意地回答。

“那么,”这个顾客说,“我刚想出来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80桶啤酒的办法。

”老板一听,急忙问:“您能告诉我是什么办法吗?”“很简单!您只要将每个啤酒杯里的啤酒都装满就行了。

”顾客的言外之意是:第二部分:(一)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

七年级语文下册《5 黄河颂(1)》课后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5 黄河颂(1)》课后练习含答案

第二单元5黄河颂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气魄.()山巅.()澎湃..()() 浩荡.()浊.流() 哺.育() 扮.演() 屏障.()2.找出并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起我们民族的屏嶂。

改为(2)啊!黄河!/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改为(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原。

改为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B.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D.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4.(梧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上游来水减小,西江梧州站水位于18日8时回落到大约11.39米左右。

B.按照市政府要求,梧州市将加快健全和建立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C.学生自主选学选考将成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的突破口。

D.梧州市承办第十三届区运会的各个体育场馆都在加快改善建设及改造进度。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夸张、对偶)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比喻、拟人)6.对诗《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7.某班级开展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开场篇】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2)【环保篇】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下列图片。

(黄河山东滨州段几近断流)(一村民跪求不要再建工厂,还他们草原) (黄河受污染,鱼类大量死亡)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黄河颂》课堂练习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黄河颂》课堂练习及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黄河颂》课堂练习及答案《黄河颂》同步训练【基础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P?) 澎湃(pài ) 气魄(Pî)B(山巅(diān) 狂澜(1án) 屏障(píng)C(浩荡(shāng)浊流(zhuï) 滋长(zì)D. 赞歌(zàn) 发源(yuán) 宛转(wá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原野气魄赞歌高山之颠 B(狂澜浊流宛转惊涛澎湃 C(连环奔腾摇蓝发扬滋长 D(屏障臂膀哺育一些万丈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这里是气势的意思)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遮挡着)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事物的发源地)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B. 惊涛澎湃,C.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D.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5.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6(关于黄河,古人是这样吟咏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

(王之涣《凉州词》) 你还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

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记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如今,人们一提到黄河,更多的是谈“断流”、“水污染”、“水土流失”……163位院士也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提出治理建议。

二、整体感悟1(诗中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朗诵全诗后,你觉得这首诗是一首直白抒情的诗,还是委婉含蓄的诗, 为什么,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原文略,见课文)1. “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诗中哪些内容,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5《黄河颂》(第二课时)课堂练习(含答案)

5《黄河颂》(第二课时)课堂练习(含答案)

5《黄河颂》(第二课时)课堂练习(含答案)黄河颂第二课时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高山之巅()狂澜()屏障()哺育()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狂澜:______ ___________发源:______ ___________屏障:______ ___________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完整。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_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________!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________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________筑成我们民族的________。

4.回忆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⑴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段诗歌的大意。

第一段:______ __第二段:______ __第三段:______ __⑵简要回答诗人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_________ ___________ __⑶诗歌中说“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

",结合你的理解,说说这里的“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_________ ___________ __⑷这首诗歌写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从你知道的事例中选择一个,简述其事迹。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5.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是()A.《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B.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C.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习题附答案

《黄河颂》习题附答案

《黄河颂》习题附答案《黄河颂》习题附答案一、课文导入1、这是一篇___________(文体),充溢着_________的爱国热情。

文题《土地的誓言》可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誓言。

2、作者端木蕻良,原名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作家,抗日战争征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等长篇作品。

二、课文朗读1、读准字音,不添字掉字,不读破句,停顿恰当,吐字清楚。

2、正确、清楚、连贯地朗读。

3、注意停顿,语速合宜,体会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

4、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研读1、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第一段用了很多笔墨列举了东北的物产,这样写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再度探究1、学生精读课文,进行语文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文运用大量富于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请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情大吃一惊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抒情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解析版)课后练(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解析版)课后练(部编版)

第05课黄河颂本课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本课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默契(qiè)戎机(róng)景致(jǐng)喧闹(xuān)B.滋长(zī)朔气(shuò)险峻(jùn)祈祷(qǐ)C.狂澜(1án)炽痛(chì)燕山(yān)逼狭(xiá)D.字帖(tiè)可汗(hán)曲折(qǔ)污秽(huì)【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A项,“契”应读qì;B项,“祈”应读qí;C正确D项,“曲”为多音字,在“曲折”中应读qū。

故答案为C【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

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B.生命在每一个早晨抖落尘埃,婉如一只小蝌蚪游向大海。

C.这庄严肃穆的无名墓冢能剧烈地震憾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D.看到宣传栏中的遗失启示,张勇才知道王宇的手机丢了。

【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

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A.正确B.婉→宛。

C.憾→撼。

D.示→事。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D正确的朗读节奏的划分应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课后练习答案
《黄河颂》课后练习答案
《黄河颂》练习与研讨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

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

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

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

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

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

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