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96)《林黛玉进贾府》预习通案式设计(学生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预习教材

曹雪芹的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 就成了内务府的“包衣”,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 造达60年之久。祖父曹寅做过康熙侍 读,两个女儿都被选为王妃。雍正继 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頫(fǔ)因与 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担任江 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 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 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 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 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作业1——查词典:
杜撰( ) 敕 ( )造 钗钏( ) 厢庑( ) 錾( )银 翠幄( ) 忖( )度 阜( )盛 盥( )手 懵( )懂 憨( )顽 梦靥( ) 宫绦( ) 发髻( ) 罥( )烟眉 姊( )妹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 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 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举家食粥酒 常赊”的贫困生活。《红楼梦》是他“披 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巨著。可惜没有完稿, 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50岁,就 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
此书初题名“石头记”,仅存80回, 现存《红楼梦》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 续写的。
纨绔(
)
璎珞(
)
黼黻(
)
宸翰(
)
嗔( )怪
惫( )懒
裉( ) 袄
美人觚( )
作业2——读课文:
⒈林黛玉与贾家有何关系,为何进贾 府?
⒉林黛玉进贾府到了哪些地方,见了 哪些人?
⒊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 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大文豪鲁迅评道:在看《红楼梦》时,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几种。经学 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 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 秘事……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精心制作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字义2.了解关于作者曹雪芹的文学常识二、预习内容(一)、基础字词识记字音阜.盛()敕.造()嬷.嬷()丫鬟.()斟.上()怯.弱()癞.头()疯癫.()放诞.()绾.着()璎珞..()盘螭.()绉.裙()裉.袄()嫡.亲()翠幄.()轩.峻()厢庑.()錾.金()黼黻..()美人觚.()孽.根()溺.爱()小幺.()咳嗽..()盥.手()懵.懂()瞋.视()诽谤..()..()辜.负()韶.光()纨绔罥.烟眉()两靥.()颦.颦()杜撰.()(二)、文学常识1.曹雪芹大约生活在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自盛而衰的过程,早年的“锦衣纨绔”“饫甘餍肥”到晚年的“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生活上这种天壤之别的变化,不能不在他思想上引起巨大的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顾。
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
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末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经过十年辛苦,五次增删,终于创作完成了这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不朽的文学巨著。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
2.学习和运用“点评式读书法”,分析人物形象(林黛玉、王熙凤),并掌握古代小说的欣赏方法。
3.对作品中人物、环境能作出一些评价,对作品中精彩片断可进行尝试性创作表演,提高分析鉴赏古典小说能力。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doc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林黛玉进贾府伤流景,红楼深深深几许,深情始自宝黛初逢日;笑繁华,朱门重重重千道,重恨结于金玉终殒时。
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的悲剧了。
她的孤冷清高和无尽的愁情,铸就了她如玉似黛如诉如泣的悲情人生。
真正的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祝福勤比牛马,苦似黄连,有心问灵魂; 生若草芥,死若浮尘,无人怜死生。
在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中,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岁上下的女人。
那又瘦又长的一只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另一只手拄着一枝下端开裂的长竹竿。
她,就是祥林嫂一一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 老人与海当面对强大的对手而明知自己不可能获胜时,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精神?当处于年老体衰、希望渺茫时,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如果此时你手边有一本海明威的书,你将能得到答案:''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掷地有声的语言来自小说《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之口。
1林黛玉进贾府诗海拾贝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编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赏析】作者在这首诗中借白海棠自况,写出自己高洁的品格。
首联叙写白海棠含苞欲放的美姿,“碾冰”句叙写栽培白海棠的环境;颔联主要描摹白海棠具有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风韵;颈联进一步刻画白海棠,描写它像月窟仙人穿着一身自己缝制的白色衣裳,花叶上的露珠又像秋闺怨女的滴滴相思泪。
尾联写白海棠空有无限的幽怨却无人可诉,最后笔锋一转写花的无奈,只能在黄昏中倦倚西风。
【思考】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描写白海棠的?【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一、文本名句1.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预习案及答案

《林黛玉进贾府》课前预习案编制人:张昊伏广侠审核:徐加荣【自主学习】一、从课文中找出并勾画出重点字词,并给重点字标注注音,重点词解释其含义。
敕造()阜盛()绾着()内帏()盥沐()两靥()缜密()忖度()宫绦()瞋视()懵懂()韶光()纨绔()罥烟眉()璎珞()嗔怪()漱盂()憨顽()姊妹()翠幄()厢庑()宸翰()发髻()船埠()贾赦()呜咽()梦魇()拊掌()戏谑()虐待()敛声屏气()放诞:形容:不经之谈:风流:便宜:二、分析人物形象1.王熙凤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出场(从课本中划出来)(2)对肖像的描绘(从课本中划出来)(3)见林黛玉时的言行(从课本中划出来)(4)回王夫人话(从课本中划出来)总结王熙凤的人物形象:2.林黛玉(1)肖像描写:A.众人眼中的黛玉:(从课本中划出来)B.宝玉眼中的黛玉:(从课本中划出来)(2)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作者笔下哪些地方体现了出来?(提示:从林黛玉的行动、心理、语言等方面找)总结林黛玉的人物形象:3.贾宝玉(1)出场(从课本中划出来)(2)肖像描写:(从课本中划出来)(3)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行动、心理、语言)总结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我的疑问】4.同学们自己检测自己,务必认真,保证有效、高效!5.请同学们将你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困惑整理在下面,一定要写啊!答案一、敕造(chì)阜盛(fù)绾着(wǎn )内帏(wéi )盥沐guàn)两靥(yè)缜密( zhěn )忖度(cǔn duó )宫绦(tāo )瞋视(chēn )懵懂(měng)韶光(sháo )纨绔(wán kù)罥烟眉(juàn )璎珞(yīng luó)嗔怪(chēn )漱盂(shù)憨顽( hān )姊妹( zǐ)翠幄( wó)厢庑( wǔ)宸翰( chén )发髻( jì)船埠(bù)贾赦( shè)呜咽( yè)梦魇( yǎn )拊掌( fǔ)戏谑( xuè)虐待( nüè)敛声屏气(bǐng)放诞:行为放纵,不守规矩形容:身体面貌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风流:风韵便宜:这里是方便适宜的意思二、1. 王熙凤(1)出场:“一群媳妇丫鬟拥着”进来,在人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大堂上,竟一路说笑而来,黛玉心中对来人的评价是“放诞无礼”。
语文必修3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学案及答案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重点】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预习案学法导航1、了解作家、作品。
2、读准字音,熟读文本,了解文意。
3、完成“自学检测”所有题目,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检验预习成果。
文本辅读一、走近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颙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预习案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预习案班级小组姓名一、资料卡片(二)作者与时代背景《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单名一个霑字,字芹圃,别号雪芹、芹溪。
生于清雍正二年(甲辰,一七二四),卒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癸未,一七六四、二、一)。
曹雪芹的家世既辉煌又奇特。
他家上古始祖是周武王之弟名振铎,先秦时祖上名曹恤,身列孔子门下为大弟子之一;至汉代始祖是开国元勋丞相、平阳侯曹参;以后世代诞生精通诗礼和建筑“石仓” 藏书的鸿儒学士和杰出的武将。
至宋代开国功臣武惠济阳王曹彬(河北灵寿人)的第三子名叫曹玮,任彰武军节度使,卫国名将———就是雪芹的中古始祖。
宋代曹氏宗谱的名家序言里已点明这一氏族的特色是“诗礼簪缨”,文武全才。
而在《红楼梦》开卷不久也叙明了“石头” 投胎之处是一家“诗礼簪缨之族”。
此为点睛之笔,意味深长。
曹玮的后代因做官落户隆兴府(今江西南昌),至明代永乐年间,一支北迁到河北丰润,是为雪芹家明代的关内祖籍。
其后一支出山海关落户辽东铁岭,为守边武职,事在明英宗正统初年(丙辰,一四三六)。
及至明末,女真(满族)的努尔哈赤入边侵掠时,击破铁岭南郊的十几个堡(pù ,戍守点),世居腰堡(亦作腰铺)的曹世选被俘,成为满兵编制“八旗” 中正白旗的一名“包衣” (奴仆)(事在〔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清〕天命三年,一六一八)。
这就是雪芹的清代始祖,而努尔哈赤入关建立清朝之后,他家成为皇家奴仆,隶属“内务府” 的正白旗籍。
从此,世代为奴,身为“下贱”。
努尔哈赤之孙成为入关后清朝的第一任皇帝,年号顺治。
顺治帝少亡,其第三子玄烨继位,是康熙大帝。
康熙幼居宫外,全赖一位保姆(宫廷的“教引嬷嬷”)孙夫人带领抚养成长(康熙生母佟太后早逝),是以孙夫人即是这位三皇子的真慈母,终身感恩难忘———这孙夫人就是雪芹的曾祖母,她的劳绩,是康熙日后始终百般照顾曹家的关键因由。
由于孙夫人的特殊恩情关系,康熙二年即派遣孙夫人的丈夫曹玺(雪芹曾祖父)到江南江宁府(今南京)去做织造监督。
高中语文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预习 新人教版必修3 学案

【预】人教必修3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资料一、认识作者某某曹雪芹字号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朝代清代籍贯祖籍某某,生于某某生平简介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遗腹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某某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老宅。
后又移居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主要作品代表作《红楼梦》作品风格《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文本知识1.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具有初步的某某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某某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X。
这些理想和主X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尤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2024最新-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优秀6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优秀6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3回,本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进入贾府的情景,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午夜给大家找到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名著片断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教学设想:以《红楼梦》歌曲(王立平作曲)的欣赏作为贯穿文学欣赏的红线,以曲调的风格来体会其悲剧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公开课)教学流程:一、由《红楼梦序曲》交代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二、读课文宝黛相会,参译木石前盟(关于贾宝玉的性格暂且按下不提)。
三、如此一对有情人该成眷属吧,而结果却是枉凝眉(欣赏词曲《枉凝眉》)。
四、为什么会如此呢?要从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谈起。
(分析归纳课文中侧面、正面及《西江月》二词展示的宝玉性格。
)林黛玉支持贾宝玉,薛宝钗规劝贾宝玉,于是悲剧就产生了。
五、且悲剧是那样的深沉与惊心动魄,欣赏词曲《葬花吟》。
六、悲剧还不仅仅是木石前盟成镜花水月,金玉良缘也是美中不足(欣赏词《终身误》)。
于是共同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板书:附歌词:1、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2、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3、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设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对本文的整体感知。
2.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3.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预设预习过程】一、文学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二、小说的定义: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小说三要素1.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概括介绍可以具体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3.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四、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五、要学会从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全面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学习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知识储备和积累(学生自主学习)1.预习金榜上本课的基础知识。
2.曹雪芹其人、其事(知人论世)曹雪芹介绍见于金榜。
3.《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祸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能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这顽石上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前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的“人物表”。
(于教参书上)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传动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作为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形象生动。
4.《红楼梦》及其艺术价值《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博大精深,内容丰厚,思想深邃,艺术精妙,是我国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它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5.综合评价(1)毛泽东说:“中国地大物博,还有一部《红楼梦》。
”(2)鲁迅说:“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3)梁启超说:“只立千古。
”我说:“《红楼梦》是一部高度生活化和艺术化的书。
”(4)作者言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六、通读课文,疏通语句,预习金榜上的生字词。
预设课堂练习古代白话小说中部分词义现在已经不用了,或发生了变化,试写出下列成语的古今义。
偏僻便宜(biàn) 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林黛玉进贾府》预设教学通案设计(第一课时)【预设学习目标】1.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人故事情节和环境去分析人物形象。
2.学会将节选文段同作品联系起来,进一步认识作品主旨。
3.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预设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给字正音敕.造()阜.盛()绾.着()盥.洗()嬷.嬷()宫绦.()瞋.视()商埠.()懵.懂()翠幄.()漱.洗()敛.声()放诞.()作揖.()斟.茶()蹙.()罥.()纨绔..()二、预设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其实已涵盖了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中心又离不开故事情节。
1.生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脱离教材,言简意赅地复述出故事梗概,学生相互补充。
)2.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
(自主、合作完成)3.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5.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6.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三、预设迁移巩固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贾府的典型环境,试比较贾母、贾赦、贾政等住房的不同之处。
贾母处:轩峻壮丽贾赦处:小巧别致贾政处:轩昂壮丽四、预设合作探究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人的性格特征及形象塑造。
1.王熙凤:以其特殊的出身和身份以及她与众不同的性格,使得她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出场(2)对肖像的描绘(3)见林黛玉时的言行(4)回王夫人话时点拨:(1)铺陈服饰:暗示贪婪与俗气。
(2)描写容貌: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狡黠本性。
(3)言行表现:A.贾母戏谑之言:性格泼辣。
B.见黛玉,恭维——试泪——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小结: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见风驶舵、笑里藏刀。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2.林黛玉(1)肖像描写①众人眼中的黛玉②宝玉眼中的黛玉(2)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作者笔下哪些地方体现了出来?(行动、心理、语言)点拨:(1)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外貌、神情、风韵: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
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
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3.贾宝玉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1)出场宝玉的出场与凤姐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行动、心理、语言)。
(2)肖像描写(3)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行动、心理、语言)点拨:(1)写法:王夫人对黛玉的叮嘱、黛玉的猜度是侧面描写;后面的外貌、词两首、动作是正面描写。
(2)性格:封建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善良多情。
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五、预设探究延伸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A.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B.该词作用。
六、预设迁移巩固1.背诵默写描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外貌的辞句。
2.学以致用,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所学到的塑造人物的方法。
3.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赏析文。
七、预设总结本文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在黛玉的视线里,似乎眼前出现的所有的一切人和物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随着黛玉的行踪,贾府的威严和显赫,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也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节内容是全文的重点。
八、预设课后作业预设探究阅读:认识凤辣子的辣(从几个方面写了她的辣)。
第二课时【预设学习目标】1.探究阅读:宝玉为何“摔玉”。
2.探究阅读:关于人物的哭和笑。
3.探究阅读:赏析课文的对比手法。
【预设学习过程】一、探究阅读:宝玉为何“摔玉”。
学生联系整部《红楼梦》来探究,然后自由发言。
二、探究阅读:关于人物的哭和笑。
思考1:文中共25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思考2:本文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从哭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性格?三、探究阅读:赏析课文的对比手法。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拨归纳四、预设总结在初中学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现在又学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两篇课文都节选自《红楼梦》的序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