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现象-植物的遗传
[重点]生物的遗传现象
![[重点]生物的遗传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6e2a18d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3.png)
《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教材分析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我国汉代学者王充对这种生物现象就有过恰当的概括,即“物生自类本种”。
意思就是说: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前代的各种基本特征。
概括地说,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有关生物繁殖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现象。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并描述三个孩子及其家人所具有的相似特征。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的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搜集有关植物遗传的资料。
科学知识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
比如头发,单、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兰花学生准备:自己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照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1、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与同学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首先请同学们看一张照片。
(出示照片)他是谁?认得吗?(电影明星陈佩斯)2、再出示一张照片(陈强的照片)你认得他吗?3、仔细观察他们俩个,你有什么发现?他们两可能是什么关系?你能猜出来吗?4、你更像爸爸还是更像妈妈?学生介绍,具体到哪里像。
5、通过子女与父母之间特征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孩子与父母之间都有相似的地方。
)板书:子女和父母之间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6、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遗传现象。
)对,这就是遗传现象。
(板书:遗传现象)7、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些照片,仔细观察小朋友和父母的照片,小组讨论哪个孩子和哪对父母有相似特征,帮小朋友找到自己的父母。
8、学生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知识点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1课生物的遗传现象1、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两种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也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4、动物亲代的相似点包括外形、毛色、花纹、神态及食物、生活习性等。
5、有关遗传现象的谚语和俗语有:(1)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2)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3)物生自类本种。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1、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不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变异。
2、同变异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3、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三叶草长出四片叶子都是变异现象。
4、变异现象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如: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
5、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车祸导致的残疾。
6、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第3课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1、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2、孟德尔发现豌豆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他还发现这些豌豆的后代形态特征大都和它们的上代相似。
3、孟德尔的研究结论不能圆满的解释诸如有些动物其父母的皮毛都是褐色的,但它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
4、生物除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自身也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
5、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2001年2月,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科学《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反思

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反思(一)《生物的遗传现象》这一课是在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处,并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了上代的各种基本特征,认识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画的一组动物父母的图片来猜测动物宝宝的样子,初步认识遗传现象。
通过帮助同学找父母,把影视明星和他的家人的照片进行对比,找出影视明星和他的家人的外貌,看看哪些部位相似。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分组观察将自己的外貌与父母的相比较,看哪些部位有些相像。
同时交流自己与自己父母的相同点。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与父母之间之间存在的相似点。
在感受了人与人之间存在这种遗传变异现象之后,“动物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呢?”将学生的兴趣往更广阔的范围进行引领。
学生通过观察各组动物图片,以及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发现,原来不光是人,动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也存在这种遗传的现象。
然后放手让学生对植物的遗传现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最后将这三种现象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多或少地保持着相似的特征,叫做这种想象叫做生物的遗传现象。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训练、找寻规律的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当应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暗示“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相互比较、勤于思考才能真正学好科学。
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反思(二)一、小组讨论不充分在教学第一部分发现人类的遗传现象教学中,前4个小环节分别是(1)为走失得孩子找父母(2)汇报(3)提问:你是怎么帮他们找到父母的?(4)学生说理由。
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小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单个汇报,而且在汇报时直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导致学生说得不够全面,而且说得特征也不够具体。
如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理由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 第3课时 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细胞工程育种
通过细胞培养、融合等技 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 新品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 择优良性状,提高育种效 率。
转基因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讨论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评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 康的潜在风险,如毒性、 过敏性等。
生态环境影响
分析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 样性、生态平衡等可能产 生的影响。
02
植物遗传现象探究
植物颜色遗传实验
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理解基 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
选用具有不同花色性状的植物亲本进行 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
进行杂交实验,观察并记录子代花色表 现,分析遗传规律。
实验结果
子代花色表现出亲本性状的不同组合, 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植物形态遗传实验
指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包 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 变异。染色体变异可以导致生物 性状发生较大的改变。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对变异影响
自然选择
指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可以 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使生物逐渐适应环境。
人工选择
指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生物进行的选择。人工选择可以加 速有利变异的积累,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的品种。例如,通 过人工选择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等 。
遗传物质DNA简介
01
02
03
DNA结构
DNA复制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由两条螺旋链 组成的双螺旋结构,链上由四种碱基(腺 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胞嘧啶)组成 的序列携带遗传信息。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进行半保留复 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DNA检测技术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5.学生把各自的照片与父母的照片进行对照观察,然后思考并交流:遗传了父母的哪些特征?
6.学生分组交流。
7.活动:利用教材中的三组照片,用连线的方法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
8.学生分组活动。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1.学生分别观察小狗、猎豹、企鹅、马、长颈鹿等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
2.一些动物的家庭图片,光盘资料。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讲述:上节课我请一些同学带来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马上我们把这些照片混合在一起,然后请其他组同学为他们找找家人。
2.学生分组交流,活动。
3.利用多媒体展示特征明显的组合,有学生本人验证是否正确,大家再仔细观察对照,说说到底哪里最像。
2.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整理。
3.小组交流。
4.总结:动物界也有遗传现象。
活动二:认识植物也有遗传现象
1.提问:动物存在遗传现象,植物存在遗传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4.讨论:如果让你来研究豌豆,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
5.学生分组讨论。
6.谈话:大家这样研究有没有道理?让我们来看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学生看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对照。
教学内容
生物的遗传现象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遗传与进化
第17课 生物的遗传现象
每一种植物的种子都能长成这种植物吗?
等它长出来 就能知道了吧?
我们播的是 哪种瓜的种子呀?
将丝瓜籽种在地里,会长出什么苗?
将豌豆种在地里,会结出什么果?
活动1 种瓜得瓜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每一种植物的后代,它们的主要特 征都与亲代一样吗?
动物是否与植物一样,后代也具有与亲代相似特征的现象?
思考
活动2 小动物出生了
观察一窝出生了一段时间的小鸡,了解并描述这小 鸡具有哪些与亲代相似的特征。
外形特点
体表的羽毛
四肢形态
眼睛和嘴的 形状
小鸡与它们的父母(公鸡和母鸡)具有相似的特
琪琪想养一只长耳兔宝宝,应该找哪些兔妈妈生的宝宝呢?
我想养一只长耳兔 宝宝。
那就要找长耳兔妈 妈生的小兔吧?
继续观察身边的各种动物,比较这些动物的幼子与 它们的父母是否具有相似的特征。
领角鸮
非洲象
动物的幼子与它们的父母是否具有相似的特征
分享与交流
每一种动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上一代一样, 属于同一个物种,并且保持了上一代的主要特征。
归纳小结
生物繁殖的后代大都具有与亲代相似的 特征,这就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观察校园或农田里种植的各种植物,了解用这些植物种子 繁育出来的植物是否与亲代相同。
观察校园或农田里种植的各 种植物,了解用这些植物种子繁 育出来的植物是否与亲代相同。
分享与交流
每种植物的后代, 它们与上一代一样 都属于一个物种吧?
每一种植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上一代一样, 属于同一个物种,并且保持了上一代的主要特征。
实践活动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反思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反思
《生物的遗传现象》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等知识点。
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猜一猜(根据明星小时候照片猜一猜她是谁)以及帮孩子找父母两个环节,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具有遗传现象,我们可以根据遗传现象来初步探寻孩子像父母之处。
二、通过大量资料来进一步认识
遗传现象不仅是人类特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有遗传现象的。
植物: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及生活中留种子的经验和ppt的图片资料,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动物:通过可爱的动物家庭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遗传现象。
三、拓展迁移,学会应用
根据生物的遗传特性,布置学生课后调查“人的性格、脾气是
否也能遗传?”。
四、缺陷与不足
本节课由于没有相应的课堂科学实验匹配,部分学生在听讲时易走神,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
植物的遗传学

02
植物染色体与遗传规律
植物染色体组成特点
01
02
03
染色体形态与结构
植物染色体通常呈线状, 由DNA、蛋白质和少量 RNA组成,具有特定的形 态和结构特征。
染色体数目与类型
不同植物物种的染色体数 目和类型存在差异,染色 体数目可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染色体行为与遗传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行为决定了遗传物质的 传递方式,从而影响植物 的遗传性状。
05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种类和价值评估
资源种类
包括野生种、栽培种、地方品种、育成品种、遗传材料和创 新种质等。
价值评估
通过对植物遗传资源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生态适应性 、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的评估,确定其保护优先级和利用潜力 。
濒危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策略
调查收集
通过野外考察和文献调研,收集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或种质圃。
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育种中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性状基因进行定位,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和效率。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对植物基因组的精确 编辑,创造新的遗传变异。
细胞工程
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细胞培养、原生质体融合等技术, 实现植物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
转座子
植物基因组中富含转座子,这些可移动的 DNA片段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层次和方式
转录水平调控
通过转录因子和启动子的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转录 水平。
转录后水平调控
包括mRNA的加工、修饰和转运等过程,影响基因的 表达。
翻译水平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动物、植物有一个共同的名称 ——生物。 凡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关于遗传方面的谚语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 子会打洞! 3、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4、有其父必有其子。 5、虎父无犬子。
智力与遗传有关吗?
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完全由遗传 决定。应该说智力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两方 面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调查表明,父母智力高的,其子女智力往往 也较高;父母智力平常,其子女的智力也一般; 父母智力有缺陷,子女也可能有智力发育不全。 这在“双胞胎”中最为明显;如让一对同卵双 胞胎自幼分居两地,教育与生活不尽相同,但 他们的智力、才能、爱好仍有许多相近之处。
但是,不可否认,环境对智力也有极大的 影响,即后天教育、训练以及营养等起决定 作用。众所周知,“狼孩”是自幼被狼掠走的 婴儿,由于在其智力发育阶段生活于狼群之 中,所表现出的爬行、狂叫、咬人的特性已 经形成,当他重新回到人群中就不能很好地 适应,不能很快恢复人的本性。 所以说,绝大多数人的后天条件,如教育、 个人学习和实践是智力差异的重要因素。如 果说遗传是可塑性的,那么后天环境就是塑 造力量。任何人都不要因天资聪颖而骄傲, 也不可因智力稍差而妄自菲薄。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 豆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 保证了自然状态下豌豆是纯种,实验结果可靠
(2)豌豆的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便 于 观 察 、 分 析 实 验 结 果
(3)豌豆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性状的形成的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和它的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 可以根据性状的差异鉴别各种生物。
什么是遗传?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 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 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思考:
哪句谚语最能说明植物也有遗传现象?
问题探讨
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 子代的牡丹会是什么颜色?
如果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你会从 哪些方面研究?
• 孟德尔,(1822~1884) • 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 代遗传学之父。1856年,他 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回到布鲁恩 不久,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 豆实验,以极大的耐心和严谨 的态度,对不同代的豌豆进行 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终于 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 茎
×
矮 茎
F2
787 3
高茎
隐性 性状 277 : 1
矮茎
P
高 茎
×
矮 茎
×
F1
显性性状
高 茎
F2
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比 787
高茎
隐性 性状 277 矮茎 : 1
3
性状分离
在同一代个体中,显性性状与隐性 性状个体同时出现的现象。
稳定遗传
后代个体的性状彼此相同,而且与 亲本的性状也相同的现象。
拓展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 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 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 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224(白色)
3.15:1
豆荚的形状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豆荚颜色
428(绿色)152(源自色)2.82:1想一想
为什么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在人类,虽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通常很少出现,但在近亲结婚(例如表兄妹 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 那里继承相同的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 的机会大大增加。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显性性状
787(高)
隐性性状
277(矮)
F2的比
2.84:1
茎的高度
子叶的颜色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2.96:1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651(叶腋) 207(茎顶) 3.14:1
花的位置
种皮的颜色 705(灰色)
• 孟德尔(Gregor Mendel,18221884),奥地利人,遗传学的 奠基人。 1857~1864年连续做了 8年的豌豆杂交 试验,确立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 合定律。
• 遗传学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孟德尔 便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由摩尔根 等人发展起来的细胞遗传学则是这棵茁 壮大树的主干。 (谈家桢)
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遗传图谱中的符号:
P: 亲本 ♀: 母本 ♂: 父本
×: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交配) × : 自交 (自花传粉;遗传因子相 同的雌雄个体交配) F1: 杂种子一代 F2: 杂种子二代
P
子一代所显现出来 的性状 × 子一代未显现出来 F1 高 的性状 茎 显性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