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

合集下载

静脉窦血栓的影像诊断

静脉窦血栓的影像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检查
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颅底到颅顶,层厚0.6mm,对比剂采 用碘海醇或碘帕醇,注射速率3-4ml/s,延迟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MRI检查
采用3.0T磁共振仪进行常规颅脑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速率12ml/s,延迟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DSA检查
误诊原因主要包括影像学特征的相似性、缺乏典型的临 床表现以及医生对罕见疾病的认识不足等。
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静脉窦血栓影像诊断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 影像学检查技术不统一、诊断标准不一致等。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探索更准确 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以及提高医生的诊 断水平等。
同时,需要加强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 一步提高静脉窦血栓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对比剂采用碘海醇或碘帕醇,注射速率3-4ml/s, 延迟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数据收集和处理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史等一般资料,以及影像 学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情况等。
数据处理
对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阅片和评估,结合 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
研究问题和目标
研究问题
静脉窦血栓的影像诊断在临床应用中有哪些限制和挑战?
研究目标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探讨静脉窦血栓的影像诊断方法 和效果,总结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02
文献回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缺乏 特异 性 , 易误诊 。为提 高临 床的诊断及 预后 , 容 认
肿 8例 , 抵抗 7例 , 颈 病理 征 阳性 3例 。
识其 在 临床 的表 现及 影 像学 特 征 , 现将 我 院脑 内科 自
2 0 .  ̄2 0 . 2月 收 治 的颅 内静 脉窦 血 栓 形 成 l 0 2I 06 1 1
Vo . 5 No 4 12 .
A u 20 g. 08
颅 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翟 秀珍
( 北 北 方 学 院 附属 第 一 医院神 经 内科 , 河 河北 张 家 口 0 50 ) 70 0
【 键 词 】 脑 血 管 障 碍 ; 内血 栓 形成 ; 层摄 影 术 / 关 颅 体 x线 计算 机
4 7 o / 、 0 ×1。 L , 细 胞 压 积增 高 2例 , 5 ×1。 L 9 3 0 / ) 红 红
例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总结报告 如下 。
I 资料 与方 法
I I 一 般资 料 .

I 例 患者 中男 3例 , 8例 ; I 女 年龄 1 8
5 1岁 , 均 3 . 平 3 5岁 , 中 2 ~ 3 其 1 8岁 最 多 ( 7例 , 占 急性 起病 6例 , 急性 起病 3 亚
( V) 查示 : 矢 状 窦 未 显 影 6例 。其 中, MR 检 上 2例 上
制 , 自盆腔 的血 栓容 易 进 入 静 脉 窦 , 静 脉 窦 闭塞 。 来 使
对 于局 限性脑 静 脉窦 血 栓 , 过静 脉 扩 张 及 侧 枝循 环 通
代 偿可 无血液 循环 障 碍造 成 的临 床 体征 , 仅 有颅 内 或
上矢状 窦血 栓形 成 6例 。其 中, 1例伴 左 侧 直 窦 、

4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4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占 1 。% 。 75 13 首 发 症 状 。
30 m 2 0 m H 0者 1 例 , 内压 正常 8例 ; 脊液 蛋 白正 常 2 3 颅 脑 6
例(39 , 白增高 5 (61 , 于 1 gL其 中 3 8.%)蛋 例 1.%)均小 ./, 0' 单 纯头痛 9 , 例 头痛伴 呕吐 1 例 , 痛并头晕 4 ; 4 头 例 痫 例脑脊液 白细胞数正常 , 2例脑脊液 白细胞数增 高( 别为 分 性发作( 全面强直 阵挛 发作 ) 例 ; 6 意识 模糊精 神障碍 3例 ; 1 2个/ 、6 个/ ) 均伴有低 热 ; 10 n 且 脑脊液 白细胞 数正
例患者 , 1 例, 2 例, 男 6 女 4 男女比例 11 ; :。 年龄 l—5 岁 , 5 7 7 平均 共振静脉成像 ( V 1 例 ( 2 ;T或 M I MR )5 表 )C R 显示脑实质 损
3。岁。其中 一o 0 7 4 岁患者 3例 , 本组 例的 7。 0 占 病 5 %。 O

论著 ・
4 0例颅 内静 脉 窦血 栓 形成 的 临床 及 影像 学分 析
李 小磊 , 杜 彦辉
( 夏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神 经 内科 , 川 宁 银 70 0 ) 50 4
摘要 : 目的 探讨颅 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 V T 的临床及影 像学表现 。方 法 回顾 性分析 4 C S) 0例 C S V T患者 的 发病 年龄 、 发病形式 、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 。结果 C S V T发病年龄多为 2 —4 , 0 0岁 发生 于分娩 或流产后 女性 占 3 .%, 75 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 头痛 为主可伴呕吐 、 痫性发作 及肢体瘫痪 ; 影像 学表现多 有脑实质 损伤 , 大多 累及上矢状窦 ; 脑脊液压力增高者较多 ; 病死率低 , 预后 较好 。结论 对于急性或亚 急性 发生 的头 痛 、 吐且进行性加重伴 或不伴痫性 发作或局灶 性神经 功能缺损 的中、 年患者 , 呕 青 应考 虑 C S V T的可能 ( 特别 是分娩或流产后女性 )应及时行颅脑 C 、 R 及 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 , , TM I 必要 时行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 。 关键词 : 内静 脉窦 血栓 形成 ; 颅 影像学表现 ; 脑脊液检查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影像学特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中的少见类型,其发病率低,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

故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其中产后3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7.25±12.71)岁。

1.2 方法回顾分析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预后。

2 结果2.1 临床表现8例患者多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不一,包括急性起病7例、头痛8例、意识障碍1例、眼部症状2例、偏侧肢体障碍2例、精神症状1例、发热2例、伴癫痫发作2例、伴脑膜刺激征5例。

2.2 实验室检查8例中血粘度升高4例,血小板聚集率升高1例。

6例进行脑脊液检查,压力均超过170 mmH2O,其中伴有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异常2例。

2.3 影像学变化8例中有2例合并脑出血,均进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检查见图1:静脉窦显影欠佳或明显变细3例,未显影或血流中断5例,其中横窦血栓形成2例,合并同侧乙状窦血栓形成5例,合并上失状窦血栓形成1例。

2例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照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例发现上失状窦、左侧乙状窦、双侧横窦均未见显影,另1例发现上失状窦前1/3、右侧横窦及乙状窦纤细,部分深静脉代偿开放。

2.4 治疗经过8例患者均予以脱水降颅压同时低分子肝素钙针(0.4ml 一日两次)或口服华发令片抗凝治疗,控制国际标准化时间(intem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在2~3之间。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18例分析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18例分析
g , 0m/ , ) 1 l次 2次/ 。药渣热敷下腹部 , 次 / 。官腔镜插管 5 d 1 d 通液组 :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 消毒铺 巾, %利多卡 因宫颈 常规 2
等 , 术后伞 端拾 卵、 毛摆 动、 但 纤 肌层 蠕动 功能易 受损 , 异位 妊娠率高 。传统 的输卵管通液疗法 具有盲 目性 , 法 了解 阻 无
参 考 文 献
l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卫 生 部.中药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原 则 , 9 3 19 :
2 6- 7 7 2 9.
表 2 官腔镜通液组与中药治疗组疗效对 比 ( ) 例
组另 ¨
中药 治 疗 组
例 治愈 有效 无效
3 1 0 6 9

5 8 . 0 5 7~07 5 3 3 .2 .3
变, 影响输卵管功能导致不孕 。 目前采用腹 腔镜输 卵管造 口、 显微 外科手术及 介入 治疗
枝 1 , 0g茯苓 2 , 0g 三棱 1 , 5g莪术 1 , 山甲2 , 5g穿 0g桃仁 1 , 5g
赤芍 1 g水蛭 1 g金银花 3 , 5 , 0 , 0g乌药 1 g皂刺 1 g甘草 6 0 , 5 ,
管通液术时 , 注射器 能以较传统输 卵管通液 大几 倍甚至 十几
6 l 官腔镜插管通液配合 中药组 : 术方法同官腔镜插 on 。 l 手 管通液组 , 中药及服用方法 同中药 治疗组 。
144 疗 程 通液每 月治疗 1 , .. 次 一个疗 程未通 畅者再 次治 疗, 最多治疗 6个疗程 。中药最多服用 1 2个月。
倍 的压力 , 直接将液 体注 入输卵 管腔 , 而使 管腔部 分粘 连 从
和轻 、 中度 阻塞得 以分离 、 疏通 , 免 了手术 的创伤 J oy 避 。N v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
11.隔静脉 12.丘纹静脉 13 大脑上吻合静脉 14. 大脑中浅静脉 15.Trolard 静脉 (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间的大吻合支) 16.海绵窦 17.斜坡静脉丛 18.岩上空 19.岩下窦 20. 蝶顶窦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优势侧横窦以右侧居多 • 双侧形成的静脉窦,均可以不对称发育,
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
• 检查步骤
颅内压 增高
疑为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CT平扫
CT增强 CTV
MRI+MRV DSA
MRI+MRV
DSA
Thanks!
• 直接征象: ―病变静脉窦不显影
充盈缺损 或显影不均(雪花征) • 间接征象: ―是侧支循环扩张或迂曲 ―闭塞部位血液逆流 ―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排空延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影像学表现---DSA
• 增强MR和DSA:上矢状窦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影像学表现---DSA
• 脑小静脉呈雪花样扩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影像学表现---DSA
• MRV和DSA:右侧横窦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典型病理赏析
— 病理一
• 患者,女,31岁 • 剖腹产后2天 •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抽搐
上矢状窦部分静脉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典型病理赏析
— 病理二
• 患者,女,49岁 • 右下肢抽搐3天 • 糖尿病史5年
• MRI:
– 平扫MRI – 增强MRI – MRV)
• DSA: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增强MRV
绿色:上矢状窦 浅蓝:下矢状窦 暗紫:直窦 橙色:窦汇 深蓝:横窦 黄色:乙状窦 淡紫:颈静脉及球部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增强MRV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号 , 累及 皮 层 下 , 可 累 及 皮 层 区 , 动 脉 供 血 区 不 一 致 , 多 也 与 伴 发 出血 。血 栓信 号 因时 间 不 同 而异 , ~ 5 时 表 现 为 T w I 1 天 1 上
脑血 管 D A 可 以 清 楚 地 显 示 静 脉 窦 血 栓 形 成 的 部 位 、 S 范 围 以 及静 脉 异 常 回流 和 代 偿 循 环 的 情 况 , 临 床 诊 断 的金 标 是 准 因其 具 有 创伤 性 , 目前 常作 为 局 部 溶 栓 的 一 部 分 而 不 常 规 使用 。脑 血 管 造影 检查 时 , VS 可 表 现 为 静 脉 和 静脉 窦 部 分 C T
常 致横 窦 L b e 脉 汇人 点 处 信 号 丢 失 ; D D E ab 静 3 C MR 基 本 上 A
克 服 了上 述 缺 点 , 供 了 高 质 量 的 血 管 成 像 , 一 种 无 创 性 评 提 是
价颅 内静 脉 系 统 病 变 的新 技 术 l 。 3 C MR 的 优 势 集 中 _ 8 ] DD E A
颅 内 静 脉 窦 血 栓 形 成 ( rna v n u iu h o o i, ca il e o ss st r mb s n s C T VS )是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的 一 种 少 见 类 型 , 占全 部 脑 卒 中不 足 1 ] 。其 病 因复 杂 , 病 形 式 多 样 , 被 误诊 漏 诊 。近 年来 起 常 随 着 临床 医 生 对该 病 的重 视 , 经 影 像 技 术 以及 神 经 介 入 放 射 神 学 技术 的飞 速发 展 , 使该 病 大 部 分 病 例 能 够 得 到 早 期 正 确 诊 断
体 现在 能 够 无 创 性 、 方位 、 多 快速 地 评 价 颅 内静 脉 系统 , 且 目 而 前血 管 影 像 质 量 已 经 能 够 满 足 临 床 诊 断 需 要 。 目前 颅 内 静 脉 系统 的 3 C MR 还 有 一 些 限 制 , 空 间 分 辨 率 仍 低 于 DD E A 其 D A, 于象 素 容 积 的血 管 仍 不 能 分 辨 。 而且 其 时 间 分 辨 力 较 S 小 低 , 比剂 在颅 内循 环 时 间远 短 于 序 列 扫 描 时 间 , 内 动 静 脉 对 颅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探讨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探讨
周春采 康 智敏 李继梅 薛 启 箕 梁 宇 霆
[ 要 ] 目的 探 讨 诊 断颅 内静 脉窦 和脑 静 脉血 栓形 成 的方 法 。 方 涪 对 6例 颅 内静 脉 窦 和 脑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临 床 及 影 像 学 摘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患 者 多 表 现 颅 内高 压 征 象 . 有 全 脑 症状 或 局 灶 神 经 功 能 异 常 头 颅 MR 及 磁 共振 静 脉 成 像 ( 伴 1 MRV 诊 断 颅 ) 内静 脉窦 和 脑 静 脉血 栓 形 成 有 肯 定 的价 值 . 血 管 数 字 减 影 ( S 是 诊 断 该 病 的 最 可 靠 手 段 。结 论 根 据 临 床 表 现 及 影 像 学 检 查 而 D A)
可 确 诊颅 内静 脉 窦和 脑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
[ 关键 词] 颅 内 静脉 窦 血栓 形 成 ;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 断 脑 诊
Cl i a n ma gd a n sso ta r n a el l sn s a d c r b n e O ̄ t r mb ss ZHo c Ch l i i c la d i n i g o i fi r c a i l /  ̄ i u n e e r lv n l h o o i n n V O 』 “ a ,K Ⅳ G Z^ … ,L J - i
颅 内静脉 窦 和脑 静 脉 其 真 正 的 发 病 机 制 目前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该 病 具 有 发 病
me ,e 1 i t .De a t e t f N e r lg Be)n in s i o pt l a ia ie st f . dia ce cs a p r ̄ n h o u oo yt ii g Fre d h p H s i ,C p t lUn v riy o  ̄e c lS in e ,Bejn 1 0 6 , a ii g 0 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MRI可以多个平面成像,并且无颅骨的伪影影响,对 CVST的间接征象的影像反映更全面,可直观反映出病 灶范围与动脉供血区不一致、脑水肿明显、病灶内信号 不均、常常伴有出血的特点。MR对CVST反映较CT敏 感,当静脉窦完全被血栓堵塞后,流空现象消失,窦腔 内出现异常信号。静脉窦内血栓演变时,其信号的改变 大致与脑内血肿信号演变类似。根据发病时间及血栓信 号变化将CVST分为3期:急性期(1周内),表现为 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1周~1个月), T1WI及T2WI都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1个月~数年), 表现为血栓在各脉冲序列上信号均降低并且不均匀、静 脉窦再通或重新出现流空信号。 MRI的不足之处是:对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较敏感,但是 对其他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成像不敏感,而且不同时期血 栓成像信号各异,容易漏诊。
图10:起病第4天DSA示上矢状窦未显影。
治疗1个月复查CT示右侧顶 颞叶密度不均影明显缩小, 脑室受压缓解。
讨论

CVST是Ribes于1825年最先描述报道的, 最初病例的诊断主要靠尸检。近年来,人 们对CVST这类疾病逐渐有所认识,由于 CVST病死率高,所以对CVST患者生前 早期诊断及尽快治疗尤为重要。随着影像 学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开始应 用CT和MRI,尤其是近几年对MRV和 DSA的应用,可以对CVST及时诊断、尽 早治疗,大大降低病死率。
辅助检查
外院头CT: 本院头MRI:

正常增强MRI
正常增强MRI
正常增强MRI
正常增强MRI
正常增强MRI
静脉窦血栓形成
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 病,病因、病变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异。 CVST是Ribes于1825年最先描述报道的, 最初病例的诊断主要靠尸检。
图5:(图5、9、10、12为同一病例):女,24岁;头痛18 天,左侧肢体活动不灵6小时。起病1周T2WI示右额叶多 发不规则短T2信号影,周围伴有长T2信号,其内可见弯 曲短T2信号影。
头部MRI增强

3例头部MRI增强中受累部位未见增强1 例,有轻微。

治疗
降颅压 控制癫痫发作 抗凝 对症 溶栓 抗感染

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 MRI、MRV、DSA诊断

一般资料 搜集2004-06~2007-0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收治的经头部影像学和临床确诊的6例孕产妇并发CVST,诊断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 6例孕产妇均为初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28.7岁。起病时间 为妊娠37周至产后1个月:1例发生在妊娠37周,1例发生在引 产后17天,另4例分别发生在剖宫产术后7天﹑18天﹑18天﹑1 个月。均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时症状及体征:头痛4例、 头痛伴恶心呕吐2例、抽搐发作2例、头晕2例、肢体瘫痪3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3例、意识障碍1例、发热1例。行腰穿检查1例, 颅内压大于400mmH2O(3.92kPa),常规及生化正常。6例起病后 行头部CT扫描5例、MRI扫描6例、MRV扫描4例、MRI增强扫 描3例和DSA检查1例。
图2:(图2、7、11 为同一病例):女,29岁;二次清宫 术后,发热嗜睡1天。T2WI提示右顶颞叶片状高信号灶, 其内可见等及低信号。
图3:T1WI提示右额、顶前叶可见大片状混杂信号区, 边界不清,以长T1信号为主,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短T1 信号影;上矢状窦流空信号消失,为等T1信号。
图4:T2WI提示右额、顶前叶可见大片状混杂信号区,边界 不清,以长T2信号为主,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短T2信号影; 上矢状窦流空信号消失,T2为等及短T2信号。
讨论

目前DSA仍为诊断CVST的金标准,可直 接反映静脉窦不显影、显影中断、循环时 间延迟、侧枝循环情况等征象。但是DSA 是有创性检查,操作复杂,不能反映颅内 受累脑组织的继发改变,并且因为静脉窦 发育异常也可出现假阳性。目前有 MRI+MRV成像替代DSA来确诊CVST的 趋势。
结论

综上所述,头部影像学检查能显示CVST脑组织直接和间 接受累征像,MRI+MRV可以作为诊断CVST的首选检查 方法,在治疗过程中CT或MRI+MRV复查能动态观察病 情、并且可以反映疗效。妊娠及产褥期是CVST常见原因, 因此妊娠及产褥期有颅高压、精神症状、抽搐及神经缺损 体征的孕产妇,一定要警惕CVST,尽早完善头部影像学 检查。熟悉CVST的早期间接和直接CT和MRI征像,必 要时完善MRV或DSA检查,综合影像学及临床症状快速 确诊,快速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孕产妇致 残率和死亡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病例



患者赵红侠,女,39岁 主诉:头痛1周,右上肢麻木无力3天,右下肢麻木无力1天 现病史:患者1周前于生气后出现严重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无视物 旋转,无发热,无意识障碍,无饮水呛咳,无恶心呕吐,自服“去痛片 (用法用量不详)”后无缓解,于“新民医院”行头CT平扫检查“未见 异常”。3天前,患者右上肢麻木无力,并进行性加重。1天前患者出现 右下肢麻木无力,搀扶可行走。患者昨日日间呕吐胃内容物2次,右下 肢无力加重,昨日夜间来我院急诊就诊时,出现不能行走,夜内呕吐胃 内容物一次,急诊给予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现自述周身麻木、游走性 疼痛不适,以颈部为著,今日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病房。患者自发病 以来精力差,体力差,食欲近2日差,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 明显减轻。今日追问病史,患者5月前曾行人工流产手术,人流后至今 一直口服避孕药(具体成分、用法用量不详)。 既往史:患者长期失眠4-5年;休息不良后头痛3-4年,自服“去痛片 (用法用量不详)等”可缓解;10年前曾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否认高 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输血、 外伤史,否认毒物接触史。 家族史:其母曾有长期头痛,40岁左右时去世。
头部MRV

4例患者分别于起病第4、1、3、7天行 MRV检查,MRV可见受累静脉窦不显影、 显影中断、显示不清,或者局部信号缺 失(图7-9)。还可表现两侧静脉分枝显 影不均,一侧静脉分枝显影明显减少 (图7)。4例MRV对静脉窦血栓形成均 有异常征象显示。
图7:MRV示大脑右侧静脉分枝较左侧明显少,左侧乙状 窦未显影,上矢状窦和右侧部分静脉显影中断。
图1: (图1、3、4、6、8 为同一病例):女,35岁;频发抽 搐发作,意识不清12小时。起病1天CT示右额、顶叶区大 面积低密度影,内见点片状高密度影,纵裂内可见高密度 索带征及高密度三角征。
头部MRI

6例患者分别于起病后第4、2、1、3、2、1天做 头部MRI检查。T1WI提示单侧或双侧顶叶、额叶、 颞叶皮层及皮层下低密度灶,T2WI提示相应部位 高信号,其内可见等及低信号。主要表现受累部 位可见大片状混杂信号区,边界不清,以长T1长 T2信号为主,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短T1短T2信号 影(图2-5)。还有2例同时可见静脉窦流空信号 消失,T1为等信号,T2为等及短T2信号(图3、 图4)。6例患者的MRI均表现出异常征象。
讨论

CVST的CT成像上直接征象表现为高密度三角征、 空三角征、索带征或Delta征等,但出现率低。 Virapongse等分析76例CVST患者,高密度三角征 和索带征出现率24.5%,空三角征出现率为28.6%。 但CT的非特异性间接征象不能忽视,由于脑脊液重 吸收障碍、静脉淤血、静脉性脑梗死及静脉性脑出 血等病理生理改变所引起的间接征象:单侧或双侧 脑叶皮层及皮层下低密度影,其内见点片状高密度 影,周围可见脑水肿、脑室受压等表现,能反映出 脑实质受累及颅高压。本组患者CT检查均呈现非 特异性间接征象,只有1例CT呈现高密度索带征及 高密度三角征的直接征象,体现了直接征象出现率 低的规律。
头部CT表现

5例头部CT检查时间依次为起病第2、3、1、 3、1天。头CT均表现出非特异性间接征象: 普遍性单侧或双侧顶叶、额叶、颞叶皮层 及皮层下低密度影,其内可见点片状高密 度影,周围可见脑水肿、脑室受压等征象。 1例CT伴有纵裂内高密度索带征及高密度 三角征的直接征象(图1)。5例头部CT检 查均有异常征象,其中出血性梗死4例。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共同特征为颅内压增高 症状突出,头痛严重而持续,呕吐多为 喷射性,可见视乳头水肿,以及意识障 碍、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 脑脊液压力增高,化脓性血栓形成CSF粒 细胞数增多。 累及不同的静脉窦会有不同的症状及体 征。

辅助检查
头部影像学:CT\MRI\增强、MRV\DSA 腰穿:压力

病因

特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典型者于易感 状态有关,如产褥期,脱水及营养不良, 感染(中耳、乳突、鼻窦炎) 以及凝血 病、白血病和白塞病等。
病理

可见静脉窦内栓子富含红细胞和现无蛋白, 含少量血小板(红色血栓),随时间推移 栓子被纤维组织替代。血栓性静脉窦闭塞 使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导致脑组 织淤血、水肿及颅内压增高,脑皮质和皮 质下出现点片状出血灶。感染性静脉窦内 可见脓液,常伴脑膜炎或脑脓肿。
图8:MRV可见上矢状窦中前段显示不清,后段可见局部 信号缺失,双侧横窦起始部局部狭窄。
图9:MRV示上矢状窦内局部充盈缺损。
图12:起病40天MRV复查示上矢状窦内局部充盈缺损较 前有所恢复(与图9相比较)。
头部DSA

1例患者于起病第4天行头部DSA检查, 上矢状窦不显影,证实上矢状窦血栓形 成(图10)。
查体

T36.6℃,Bp120/80mmHg,神清语明,情绪烦躁, 查体欠合作,双瞳等大正圆,D=3.0mm,对光反 射灵敏,双眼球各向运动充分,双眼无眼震,额 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不偏,咽反射存 在,双耳听力正常,转颈有力,右侧上下肢肌力 0级,左侧上下肢肌力IV/III级,四肢肌张力正常, 四肢深浅感觉不配合,抡替试验不合作,指鼻不 合作,双下肢跟膝胫试验不合作,BCR L+++R+++, PSRL+++R+++,Babinski征L-R-, Hoffmann征L+-R+,掌颏反射L-R-,颈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