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三疑三探教案

合集下载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教案主题:游园不值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方式,掌握描述评论主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建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习提出新颖而合理的观点,并根据事实和论据进行论述。

4.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旅游景点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和评论,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分组讨论(10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游园不值”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提出至少三条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分享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4. 教师讲解(10分钟):老师讲解游园不值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例子,并介绍一些建设性的方法和建议,让学生重新思考并丰富他们的观点和论证。

5. 集体写作(15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合作撰写一篇关于“游园不值”的文章,文章包括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6. 分享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来读出他们小组的文章,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发表评论。

7. 个人写作(10分钟):要求每个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关于“游园不值”的个人观点文章,加强学生的个人表达和写作能力。

8. 总结和评估(10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加深对“游园不值”这个主题的理解,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和写作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9.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写一篇关于“游园不值”的文章,字数不少于300字,最后提交给老师进行评估。

教学模式:导入+小组讨论+分享交流+个人写作+总结评估+作业布置教学手段:图片展示、小组讨论、集体写作、个人写作教学资源:旅游景点照片、相关背景知识材料、写作素材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集体写作和个人写作的质量和内容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小组和集体中进行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古诗游园不值教案

古诗游园不值教案

古诗游园不值教案教案标题:古诗《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古诗《游园不值》的意境和主题;- 了解自然景物的描写,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律和诗歌语言的运用。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和愿意探索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游园不值》的意境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

四、教学过程:预备知识:学生已学习过古体诗,对汉字字义有一定了解。

1. 导入(5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相关内容,如古体诗是什么,韵律特点等。

- 引入新课:学习古诗《游园不值》。

2. 导读与感知(10分钟)- 学生朗读古诗《游园不值》,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音韵。

- 学生讨论古诗中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3. 课文理解(15分钟)- 学生阅读古诗《游园不值》,理解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反映的思想和主题。

4. 练习与拓展(15分钟)- 学生分组互相朗读古诗,尝试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

-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古体诗。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评价。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六、布置作业:- 鉴赏古代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朗读给家人朋友听,分享感受。

七、教学资料和资源:- 教材:古诗《游园不值》。

- PPT。

《游园不值》教案【14篇】

《游园不值》教案【14篇】

《游园不值》教案【最新14篇】《游园不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

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

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1、指名读古诗。

(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2、复习古诗学法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① 知诗人,解诗题。

② 抓字眼,晓诗意。

③ 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

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

(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

(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

(学生回答的问题略)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

“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③ 读全诗。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游园不值》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游园不值优秀教案

游园不值优秀教案

游园不值优秀教案教案:《游园不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古诗词《游园不值》,作者是叶绍翁。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游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 学生能够通过诗中的描写,体会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朗读。

2. 重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春天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喜爱。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游园不值》,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对诗中的意象和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4. 体会: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中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6. 练习:通过填空和改写练习,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游园不值》2. 叶绍翁3. 春天美好事物七、作业设计1. 请将《游园不值》背诵给家长听,并解释诗中的意思。

2. 请用这首诗的意象,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春天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是否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叶绍翁的其他作品,或者介绍其他描写春天的诗词,进行欣赏和朗读。

教案细节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游园不值》,这首诗是叶绍翁的代表作,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中的意象和字词的理解,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目标共有三条,其中第一条是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这是基础目标,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的内容。

游园不值的教案

游园不值的教案

游园不值的教案教案标题:游园不值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游园不值”的成语。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运用成语“游园不值”。

2. 分析和评判游园的价值和意义。

3. 练习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黑板或其他展示工具。

3. 成语卡片或手写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成语“游园不值”并解释其含义:指游览园林等地方不值得花费时间和金钱。

2. 引发学生思考:你们是否认同这个成语的意义?为什么?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展示与“游园不值”相关的图片或场景,引发学生对游园的看法和评价。

2. 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游园的价值和意义。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表观点。

3. 学生代表发表观点的同时,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辩论或提供不同的观点。

活动与练习(20分钟):1. 分发成语卡片或手写卡片给学生,每个卡片上写有一个与“游园不值”相关的话题(例如:动物园、游乐场等)。

学生需要根据卡片上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该话题是否符合“游园不值”的成语意义,并给出理由。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该话题符合或不符合“游园不值”的成语意义。

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提供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游园,还有哪些活动或场景可能符合“游园不值”的成语意义?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游园不值”的成语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短文中对“游园不值”的成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一个游乐场、动物园或其他类似的场所,并写一篇游记,表达他们对该地方是否符合“游园不值”的成语意义的看法。

2024年游园不值教案(精选

2024年游园不值教案(精选

2024年游园不值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游园不值》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诗词鉴赏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第十课。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游园的情感变化。

3. 鉴赏诗词,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游园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游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讲解词语的意思。

4. 理解课文学生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诗词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的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生字词: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来。

3. 句子解析:阐述诗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4. 诗词鉴赏: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用生字词造句。

(3)谈谈你对游园不值这首诗的理解。

2. 答案:(1)课文背诵略。

(2)例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虚度年华。

(3)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游园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文学习中,注重生字词的掌握,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但在诗词鉴赏环节,部分学生对韵律、意境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游园不值》相关诗词。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游园不值》,具体内容包括:阅读、理解、欣赏古诗《游园不值》,学习生字词,分析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游园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游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分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诗句意思,进行填空、翻译等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游园不值》2. 内容:诗人:叶绍翁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字词:屐、齿、苍苔、柴扉、春色、红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并背诵《游园不值》。

(2)用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进行造句。

(3)翻译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例: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应让美好时光虚度。

(3)春天的美景充满整个园子,却无法被关住,一枝红杏花伸出墙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但部分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如《春晓》、《咏柳》等,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诗句的表达技巧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艺术魅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园不值》的古诗文本、注释、译文等,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课,介绍《游园不值》的作者和背景。

Step 2:讲解《游园不值》的诗句意义和表达技巧。

Step 3:分析《游园不值》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Step 4: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Step 5: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4.2 时间安排每个步骤的时间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游园不值》这首古诗。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游园不值》的读后感或者文学评论。

5.2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游园不值》的作者其他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6.2 教学延伸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7.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园不值》
教材简析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

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教学要求
1、借助于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讨论从诗中受到的启发。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明白诗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破题质疑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

无以计数的诗人或者把视线落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或者把视角指向描写战场的血腥场面,或者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滋补精华素——古诗语言,今天我们请来了宋代的一位大诗人,名叫——叶绍翁,看看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语言精华,板书课题。

2、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
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潜心批读,自主探究——古诗意思
1、初读感知,把握大意:
1自由读古诗,要读通顺,读正确。

2同桌俩互读互听互评。

3指名读古诗,注意纠错。

4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回忆一下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
3、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先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题目、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三、多元对话,合探解疑——古诗意思
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那些词语、诗句的意思?
3、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提出来,共同探究。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议一议———再说说。

5、读诗句,想画面:
边轻声读边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所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下来。

3、同桌俩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潜心批读,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古诗,边读边体会;自己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你认为这首诗该怎样读才合适?自己试着读一读,要读出原诗的味道。

2、学生自读体会,教师照顾学困生的自学。

五、多元对话,合探解疑——体会情感、
1、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相互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

2、谈谈你从诗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预设:
(1)一首好的诗能流传千古,就说这一首吧,你觉得那句诗写得最好。

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

杏树高高的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

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

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2)出示画面和录象。

想看一看你们想象中的美好景象吗?
(3)美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流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3、练习朗诵
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古诗并评议或表演式朗诵古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六、拓展练习,升华认识
1、拓展写春的其他诗。

这满园的春色,如果被其他诗人看到了肯定又会吟出许多优美的诗章等闲识得东风面,迟日江山丽,桃红复含宿雨,桃花一蔟开无主,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花草香。

柳绿更带春烟。

可爱深红爱浅红。

——朱熹——杜甫——王维
小诗人们继续吟诗吧!
碧玉装成一树高,春眠不觉晓,好雨知时节,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处处闻啼鸟。

当春乃发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夜来风雨声,随风潜入夜,
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落知多少。

润物细无声。

——贺知章——孟浩然——杜甫
2、这首诗的确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知道吗?叶绍翁在创作这首诗时最后两句原先是这样的
比较:春色满园关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开得艳。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品味一下,现在的诗好在哪儿了?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这么有品味的好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里面的味道呢?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齐读。

咱们富有情感的读一读。

七、审视文本,放胆质疑
1、分角色朗读古诗。

2、古诗读到这里,诗句的意思读懂了吗?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中的哲理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请大胆提出来。

3、随机质疑,相机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八、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1、你们谁都不会想到:叶绍翁的写的千古名句,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正如同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脱胎于谁的呢?
一枝红杏出墙头,
墙外行人还独愁。

——唐吴融
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陆游
2、情景中理解何为“改造”与“引用”。

扮演成叶绍翁“听说班中有小朋友以为我是抄袭、剽窃吴融和陆游的作品,你们误会我了。

创作时,正值我“山重水复疑无路”,忽然读到了“吴融”、“陆游”的诗句,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一枝红杏出墙来”正好能表现我看到一枝红杏时的惊喜心情,确实能让我想象到“表现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现在你们能明白我的想法了吗?就请各位跟着我到大自然去走一趟吧!说不定也会诗性大发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